《世说新语》二则 练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 练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 练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6.陈太丘与友期行()

7.去后乃至()()8.尊君在不()

9.君与家君期日中()()

10.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1.元方时年七岁()二.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三.一词多义

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君与家君期日中()

四.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2.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3.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4.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5.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

6.相委而去:古义()今义()

五.翻译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六.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是:

3.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4.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的才气赞赏的句子是:

5.陈太丘舍去的原因是:

6.客人发怒的原因:

7.《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元方入门不顾):

孺子巧对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②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物:人和事物。②瞳子:瞳孔中的人像。

1.翻译加粗的字

2.翻译句子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4.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其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一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主题概述 《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和聪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懂礼貌。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今义:专指子女。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间。 5.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 6.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 (三)词类活用 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2.友人惭(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 (四)重要虚词 1.乃 去后乃至(副词,才) 2.而 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 3.之 下车引之(代词,指陈元方)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完整句子应为“以撒盐于空中差可拟”) ②过中不至。(完整句子应为“过中友不至”) ③待君久不至,已去。(完整句子应为“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倒装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谢太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间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下列向子中加点词语与成语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似.是而非)B.散盐空中差可拟.(无可比拟.) C.待君久不至,已.去(死而后已.)D.友人惭.(大言不惭.) 2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无礼。 2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日。 (2)尊君在不? 23.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 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4.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人认为元方用无礼应对讨无礼,有失涵养,不值得 推崇。你觉得呢? 【答案】 20. C 2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2.(1)一会儿,雪越下越大,谢太傅高兴地说。(2)你父亲在吗? 23.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 2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0.A项“似”意思都是“像”;B项“拟”意思都是“相比”;C项“已”意思分别是“已 经∕停止”;D项“惭”意思都是“惭愧”。故选C。 21.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 句话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2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 略的成分补充完整。俄而:一会儿;骤:急,紧;欣然:高兴地样子;不:通“否”。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23.解答此题首先要紧密结合对联的要求,如语意相关,词性相对。上联有“陈元方”字样,可考虑下联中出现乙文中的人物“谢道韫”;上联中“驳客”是事件,可对应乙文中事件 “咏雪”,上联中人物品质“义正词严”,下联要结合乙文中内容组织语言对出“形神皆 备”。据此分析拟写下联即可。 2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可 答失礼,理由是: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是父亲的朋友,属于长辈, 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可答不失礼,理由是: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 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 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案(2020年)

8《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目标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 未若”等。 2.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3.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义。(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难点) 情感目标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第1课时《咏雪》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 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义 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③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⑤欣然(高兴的样子) ⑥未若(不如,不及)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明确: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 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 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 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目标导学三:想象拓展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尝试运用比喻、想象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 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同点评。 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 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的智慧。 3、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的文言词语与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自学指导(一)(时间:3分钟) 1、读准字音。 2、读出情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读出性别、老少的区别。(分男女朗读) 二、当堂测试:(时间:5分钟) 1、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2、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今义:子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 差:差不多拟:相比 三、自学指导(二)(6分钟)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3、归纳文章的主题。 1、明确: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2、明确: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明确: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五、作业: 1、 背诵《咏雪》; 2、 《动态》课内作业部分。 板书设计: 外在之形 内在之神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

一、导入 我国乃礼仪之邦,在生活中,我们讲礼仪,那我们礼仪吗?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和这方面有关的一则古代的故事。 二、疏通课文 自学指导(一)(时间:8分钟)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2、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1)与友期行:约定。 (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3)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4)相委而去:委,丢弃;去,离开。 (5)下车引之:拉。 (7)入门不顾:回头看。 (8)去后乃至:才。 (9)之:下车引之代词,代指元方。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当堂训练(时间:5分钟) 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补充课文省略部分。 明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

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 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 2.根据文意,用“ /”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 分)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参考答案:22.⑴才⑵派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分。共4分。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 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24.⑴新病起; 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 分。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车骑曰:“无所致怪, 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白一一告诉。②车骑一一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⑵家人咸以惊骇()⑶云是变怪()⑷果如之() 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 ,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 A、何陋之有B录毕,走送之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答案: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2、B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 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世说新语5篇文言文试题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017级9班刘鸿正出题 ①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 ) (2)登车揽辔( ) (3)为豫章太守( ) (4)主薄白( )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 ) 荆州守文( ) 意表行事( ) 含不从( ) 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 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 ③许允丑妻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一、解释加点字词。 奇丑( ) 允无复入理( ) 故当有意( )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 ) 二、翻译文言文。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三、你认为许允是个怎样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 作业

《世说新语》二则 课前预习 1.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雪骤()无奕女() 谢道韫()太傅.()尊君在不()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与儿女 ..讲论文义() (3)公欣然 ..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陈太丘与友期.行() (6)太丘舍去.() (7)去后乃.至() (8)尊君在不.() (9)下车引.之() (10)友人惭.()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 ..雪骤(不久,一会儿) B.未若 ..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 C.与人期.行(约定)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6.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本文出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________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 7.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巩固 (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咏雪》阅读题及答案

《咏雪》课后练习题 1、本文选自南朝宋组织编著的一书。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 ..()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 俄而 ..()何.()所似.()..()雪骤.()欣然 差.()可拟.()未若 ..()柳絮因.()风起 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公大笑乐。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分析古今词义 ①与儿女 ..都在外地 ..讲论文义老人的儿女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②咏雪的直接原因: ③两个比喻句分别是:; 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 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咏雪》习题答案: 1、刘义庆、《世说新语》 2、(家庭聚会)(讲解诗文)(就是)(不久,一会儿)(急速、大)(高兴的样子) (什么)(像)(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不上)(凭借) 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相比②计划、筹划 5、寒雪日,内,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6、暗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7、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6)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0、“柳絮”一喻好,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而“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而且“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 咏雪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中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的相关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

世说新语 篇文言文试题 (答案)

①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准则,标准)(2)登车揽.辔(拿,提) (3)为.豫章太守(担任) (4)主薄白.(报告,禀报)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且有独特的施政方针,就是敬贤礼士。②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 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 ..,岂 能作意表 ..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担任)荆州守文 ..(谨守成法) 意表 ..行事(意料之外)从.(听从) 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 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 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 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③许允丑妻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 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 ..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一、解释加点字词。 奇丑 ..(容貌特别丑陋)允无复入理.(意愿) 故当 ..有意(必定,自然)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料想)二、翻译文言文。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优秀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教学《咏雪》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之《世说新语》选读

【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 一、文学常识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

和轶事。南朝梁刘峻(字孝标)为这部书作注,引书多至近四百种,又增加了许多材料。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全书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原籍南朝宋国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二、原文 (一)老翁可念 老翁可念 谢奕作剡(shàn)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④坐,谏⑤(jiàn)曰:“阿兄,老翁可念⑥,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⑦曰:“阿奴⑧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 ①剡令:剡县县令。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 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烈酒。 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谢安,字安石,谢奕的弟弟,后任中书监、录尚书事,进位太保,死后赠太傅。 ④膝边:膝上。”边”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正像第6则中的“膝前”一样。 ⑤谏:规劝。 ⑥念:怜悯,同情。

部编版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练习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课下注释. 1.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3.内集:家庭聚会.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6.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儿子.做过东阳太守. 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8.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9.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课下注释. 1.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 5.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6.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离开、舍弃. 9.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0.引:拉. 11.顾:回头看.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一、小者最胜 1.(1)一起(2)谁(3)好(4)到……去,拜访 2.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3.示例1:同意,谢公通过二人的言谈看出他们不同的品性,证明沉默是金的道理。 示例2:不同意,谢公仅凭一次见面就下定论,未免有些草率。(言之有理即可) 4.寒温而已 5. 寡言沉稳(答出寡言、说话少、沉稳,均得分)、处变不惊。(或镇定自若、遇事不慌乱等,意到即可,均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 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 谢公说:“小的最出色。”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根据这个推知的。” 二、孙子荆以有才 1、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 2、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3、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 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参考译文 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 三、钟毓兄弟小时 1.(1)因∥共偷食药酒(2)毓∥拜而后饮 得分技巧解析:句首关联词,主谓间要停顿。 2.(1)乘机。(2)他们。(3)用来。 3.(1)他们的父亲刚巧醒来,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 (2)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4.钟毓的性格拘守礼节,即使是偷也还念念不忘礼节,其实是有点迂腐。钟会的性格则能见机行事,既然偷为大非礼,还讲究什么拜的小礼节。 得分技巧解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作比较。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乘机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刚巧醒来,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行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四、王蓝田①性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之文言文《世说新语》两则

走近作者、作品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六朝(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笔记小说的一种)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 作者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编《世说新语》。 咏雪 本文朗读停顿 咏雪 第一单元:文言文《世说新语》两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章理解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yì)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本文重要字词: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疾速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即:是 译文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召开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W hen (时间):寒雪日 W here (地点):家中 W ho (人物):谢太傅、子侄、胡儿、谢道韫 W hat (事情):咏雪 H ow (经过): 起因“白雪纷纷何所似?” 发展“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结果公大笑乐 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部编版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练习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课下注释. 1. 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刘义庆(403 —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3. 内集:家庭聚会. 4.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6.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儿子.做过东阳太守. 7.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8. 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9.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课下注释. 1. 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2.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3.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4.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 5.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6.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 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 8.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离开、舍弃. 9.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0. 引:拉. 11. 顾:回头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