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概念:

耳穴是全身各部组织、器官和内脏依靠经络在耳郭上的特定反应点(区)。它能反映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所以,可利用耳穴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一、耳郭解剖标志

耳轮、耳轮脚、耳轮结节、耳轮尾、对耳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下脚和上脚)、耳屏、对耳屏、屏上切迹、屏间切迹、屏轮切迹、耳舟、三角窝、耳甲(耳甲艇、耳甲腔)、外耳门、耳垂、耳背沟。

二、耳穴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规律犹如子宫内的胎儿倒置位:耳垂→头面部,对耳屏→头、脑、神经中枢,屏轮切迹→脑干,耳屏→鼻、鼻咽部、咽喉,屏上切迹→外耳,对耳轮体→躯干、运动系统,对耳轮下脚→臀部、坐骨神经,对耳轮上脚→膝部、小腿,耳舟→上肢,三角窝→盆腔、内生殖器,耳轮脚→膈肌,耳轮脚周围→消化道,耳甲艇→腹腔,耳甲腔→胸腔,屏间切迹→内分泌。

三、耳穴命名原则

㈠、解剖名称:如眼、肺、小肠、子宫、膝、乳腺等。

㈡、神经系统:脑、脑干、丘脑、额、颞、顶、枕、交感、迷走神经(耳中穴)、坐骨神经、皮质下区、神门、兴奋等。

㈢、内分泌系统:脑垂体、内分泌、甲状腺、肾上腺、卵巢、促性腺激素、睾丸、胰腺等。

㈣、五脏六腑:心、肺、肝、脾、肾、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等。

㈤、临床经验:耳鸣沟、平喘、饥点、快活穴、冠心沟、腹水区、过敏区、肿瘤特异区等。

㈥、其他:如耳中、屏尖、肝阳、轮1~6等。

四、耳穴定位

常用耳穴:耳郭前面160余个,背面36个。根据耳穴分布规律和耳穴图,都能找到。为方便起见,再补充以下内容:

㈠、耳垂九区划分法:自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等距离水平线,再将第一条水平线分成三等分,从各等分交点向下作两条垂线,由上而下、由内向外把耳垂分成1、2、3、4、5、6、7、8、9等九个区。

㈡、轮1~轮6定位法: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五等分,自上而下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五、耳穴功能

耳穴既可帮助定位诊断,又能治疗甚至预防病症。但每个耳穴功能复杂,牵涉西医、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其功能通过“顾名思义”多可明了,如胃、神经衰弱点、便秘点、聪明穴、兴奋点等。但也有例外,见下表。

特殊耳穴功能简表

名称功能

神门镇静、镇痛、消炎

交感调节自主神经、扩张血管、内脏解痉止痛、止涎、止汗、止酸

腹水点治疗腹水、浮肿、神经血管性及内分泌紊乱水肿、肥胖

耳尖放血可退烧、消炎、镇静、止痛、降压、抗过敏、清脑明目

屏尖放血可退烧、消炎、镇静、止痛

膈止血、解痉、镇静、止痒

耳中又称迷走神经点、支点、零点。调整内脏功能,治疗肝、胆、心血管病及糖尿病、夜尿症

目1 治青光眼要穴。还治视网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睫状体炎。

目2 调节屈光不正治散光,消退外眼炎症

肝阳刺出血治疗慢肝、迁肝导致的肝阳上亢证

轮1 放血治疗肢端疾患:关节炎、麻木、皮肤病

轮2 放血治疗肩周炎、网球肘

轮3 放血治疗颈椎病、肩背痛、肩周炎

轮4 放血治疗口腔疾患、颞颌关节炎及功能紊乱、颈肩痛

轮5 放血治疗中耳炎、耳痛、耳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

轮6 放血治疗咽炎、喉炎、扁桃体炎

轮1~4 放血治疗全身痛症,多发性肌纤维组织炎

耳尖放血,能退烧、消炎、镇静、止痛、降压、抗过敏、清脑明目。提高免疫功能

腹外肾结石

脐脐疝、胆道蛔虫、泌尿系结石及感染、前列腺炎、腹痛、痛经

上耳根鼻衄、神经系统疾病

中耳根胆及胃十二指肠疾病、心动过速、偏头痛

下耳根低血压、内分泌功能紊乱、耳鸣、听力下降、眼疾

身心穴快活穴控制大脑边缘系统,稳定情绪,缓解神经敏感、焦虑不安和倦怠乏力六、适应症及禁忌症

㈠适应症:急慢性疼痛性疾病,急慢性炎症,功能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精神、神经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及催产、催乳、戒毒、保健、美容、减肥、抗衰老等200多种病症。有效率83~99% 。

㈡禁忌症:耳穴治疗方法多,比较安全,无绝对禁忌症,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⒈耳郭局部炎症、溃疡者,可先治外耳疾病;

⒉习惯性流产者禁忌针刺;妊娠5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可轻刺激,但不宜刺激子宫、盆腔、腹、卵巢、内分泌;

⒊高度贫血、血友病者禁用针刺和放血法,可用贴压法;

⒋严重心脑血管病者不宜强刺激;

⒌过度饥、饱、醉、累及消瘦、年迈、紧张者不宜针刺和放血。

七、取穴原则

㈠、同侧取穴:患侧取穴。但肝右叶、胆及阑尾在右侧;心、肝左叶、脾、胃及乙状结肠在左侧。

㈡、同面取穴:身体前面及脏器的病变在耳前面取穴;身体后面及神经系统病变在耳后面取穴。

㈢、解剖名称:如胃病取胃,肩周炎取肩。可定位诊断,治疗时为首选穴位。

㈣、脏腑经络:如痤疮取肺、大肠,神经衰弱取心,坐骨神经痛取膀胱。

㈤、西医理论:如糖尿病取胰腺,消化道疾病取消化系统皮质下。

㈥、穴位功能:如降压点,耳鸣沟,过敏区,生殖线,速听经,腰三角,情绪轴。㈦、实践经验:神门、枕可镇静、安眠,禁用于腹胀;交感可扩张血管、抑制胃酸(禁用于萎缩性胃

炎),升高血糖。

㈧、轻症可取一穴,复杂严重者可取多穴。

㈨、特定组穴:

⑴三抗一提高穴:过敏区、肾上腺、内分泌和耳尖能抗过敏,抗感染,抗风湿和提高免疫功能。

⑵四大止血穴:脑垂体、肾上腺、脾、膈再配相应部位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

⑶四大升压穴:脑垂体、肾上腺、升压点、内分泌再配心、肝可治疗低血压。

⑷五大活血穴:交感、心皮(心血管系统皮质下)通全身(全身血管病),耳大神经通肩背(颈肩综合症、上肢血管病),枕小神经通肢末(四肢及末端循环障碍),热穴通下肢(下肢循环障碍)。

八、耳穴治疗方法

首先用耳穴压痛棒﹙火柴头代替﹚或耳穴电测仪在病变投射区认真寻找、选定最明显的压痛点。然后再根据病情和条件选择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㈠、点按法—用钝性细棒点按与疾病有关的相应穴位,每穴点压1~2分钟,压力由轻到重,以局部有胀热痛感为宜。对疼痛性、功能性病症能立即见效。

另外还可以手指、手掌对耳郭或其局部进行提、拉、掐、按、揉、搓等,按摩耳郭如同做全身按摩,可激发精气,通经活络,调理脏腑,补肾聪耳确有预防、保健、养生之效。

㈡、贴压法—用胶布固定贴压物﹙油菜籽、莱菔子、王不留行籽﹚于压痛点,嘱病人自行按摩2~3次/日,贴压物放置3~7天取下更换穴位,贴5次为一疗程。休息1~2天再作下一疗程。此法简便、安全、有效、价廉,患者易于接受,最为盛行。

㈢、耳毫针法—用毫针对准耳穴刺入软骨,“得气”(多有刺痛,少有酸、麻、胀感)后留针半~一个小时。体壮的急、热、痛、瘀、实症用泻法(深刺加捻转,长时间留针),体弱的慢、虚症用补法(浅刺,不捻转,短时间留针)。7~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㈣、放血法—用针头在耳穴或静脉处穿破血管,通常放血5~10滴,对痛、实、热症可放20~30滴,3~7天一次。该法能镇静止痛、降压、消炎、退烧、化瘀、抗过敏、清脑明目。

另外还有埋针法、电针法、注射法及艾灸法等。

六、治疗中常见的反应

㈠、耳郭反应:红润,发热,刺痛(得气),均为正常反应。

㈡、患部反应:感觉温热,舒适,功能改善。

㈢、经络反应:部分病例酸、麻、蚁行感沿经络传导(膀胱、胃、胆经阳性率高)。有经络反应者疗效更好。此反应多见于强刺激手法。

㈣、全身反应:精力旺盛,免疫力增强。

㈤、闪电反应:当刺准耳穴时,有的患处(多见于疼痛部位)突然有触电感,此时疼痛立即消失。

㈥、连锁反应(又称额外收获):其他病症与所治疗的病症同时好转或治愈。这是大脑整合调节,促使功能恢复所致。也是藏象经络理论的体现。

㈦、延缓反应:因体质虚弱致反应迟钝,或刺激量不够显效较慢,应坚持治疗或加大刺激量。

㈧、适应反应亦称“耐针性”:慢性病应按疗程间断治疗,坚持下去。

㈨、迟钝反应—即无效,见于垂危病人。

㈩、反效应:症状反见加重(一时性反射变化),属治疗不当或患者精神紧张,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七、常见病症治疗举例

耳穴治疗病症广泛,现仅举常见病症列表如下:

病症取穴

食管炎食道、贲门、消皮下、交感;配神门、枕、小肠

胃炎胃、脾、消化系统皮质下。浅表性配交感,萎缩性配胰、胆、内分泌

消化不良胃、贲门、小肠、大肠、直肠、脾、消皮下;神门、枕、耳尖放血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消化系统皮质下、贲门、脾;配穴:交感、神门

肝胃不和型配肝、三焦;胃阴不足型配胰、内分泌(都促进胃液分泌)

急性胃肠炎耳尖放血、胃、大小直肠、下焦、脾、交感;配贲门(止呕、止吐、止酸要穴)胰腺炎胰、胆、脾、十二指肠、内分泌(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消皮下

便秘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肺、乙状结肠。

膈肌痉挛膈、胃、贲门、神门、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肝;配耳迷根。

慢性肝炎肝、脾、三焦、内分泌、消皮下、肾上腺;配耳中(治黄疸)、肋缘下及耳肝点(缓解肝区疼痛)、腹胀区

支气管炎耳尖放血、气管、支气管、平喘、神门、肺;配枕、内分泌、脾、大肠

支气管哮喘肺、支气管、交感、肾上腺、平喘、过敏区、内分泌;配神门、枕、肾、前列腺、胸、心血管系统皮质下、耳尖放血。

感冒耳尖放血、肺、内鼻、咽、喉;配穴:发热时取耳尖、屏尖、肾上腺点刺放血;头疼取额;偏头疼取外交感、颞;后头疼取枕、晕区;头顶疼取肝、顶;全身疼取快活点(相当于口穴)、脾、肝;咳嗽、咳痰取气管、支气管、平喘;胸闷、胸痛取胸三角、交感、胸、心血管系统皮质下;胃纳不佳、腹胀、便秘取胃、大肠、腹胀区。

高血压耳尖放血、降压点、心、额、心脾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配阴阳两虚型配肾;头晕配枕、晕区。

低血压肾上腺、升压点、脑垂体、内分泌、肝、肾、心

冠心病心、小肠、心血管系统皮质下、交感,配胸、肝。能改善症状,心电图改变不明显。心律失常心、小肠、胸、心脾下、降率穴配神门、枕、小肠;

心动过缓:取心、交感、肾上腺、胸、心脾下,配肝。

心肌炎心、胸、小肠、神皮下、内分泌;配降率穴

神经衰弱耳尖放血、神门、心、神脾下、枕、神经衰弱区和点;睡眠深沉穴(注明:神经衰弱点的背面)。多梦(多梦区)

多梦耳尖放血、心、神皮下、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多梦区;配肾治心肾不交,配脾治心脾两虚,配肝胆治肝郁气滞

头痛耳尖放血、相应部位、神皮下。配穴:前、偏、顶、全头痛取外交感,后头痛取枕小神经点(来自颈2、3,布于枕部)

头晕耳尖放血、晕区、肝、枕、外交感。配穴:内耳眩晕取内耳、贲门、脾;贫血取脾、三焦;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取取交感、神皮下;供血不足取脑、心皮下

脑震荡后遗症耳尖放血、肾、脑、脑干、神皮下、相应部位、心;配枕小神经点、神门三叉神经痛耳颞神经刺激点、三焦、神经系统皮质下、脑干、神门、枕、相应部位。配外鼻、外耳、大肠。

面肌痉挛三焦、口、神经系统皮质下、脑干、肝、脾、相应部位;配大肠、神门、枕。面神经麻痹三焦、相应部位、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配脾、肝。

癫痫癫痫点、脑干、神皮下、脑、神门、枕、肝、肾;配枕小神经点、耳颞神经点。

癔症心、神皮下、神门、额、肝、脑干、身心穴、快活穴;配咽喉、口。

疲劳综合症脾、口、三焦、内分泌、肝、肾;配相应部位、耳尖放血、身心穴

精神分裂症耳尖放血、额、肝、心、脑干、神皮下、身心穴、快活穴;躁狂型配神门、枕,抑郁型配脾。

糖尿病糖尿病点、胰、胆、耳中、内分泌、丘脑、脑垂体、三焦、消皮下;配穴:口渴加渴点、口,饥加饥点,多尿加膀胱、尿道,皮痒加过敏区、相应部位放血,四肢麻木加枕小和耳大神经点、相应部位。

尿崩症脑垂体、丘脑、内分泌、渴点、口;配膀胱、尿道、枕、肾。

肾上腺功能低下(阿狄森病)肾上腺、肾、内分泌、脑垂体、丘脑。配促性腺激素点、肝、脾。

肾炎(急性慢性)肾、肝、脾、肺、三焦、过敏区、肾上腺、肾炎点、内分泌、耳尖放血(肾炎点是诊断肾小球肾炎的特定点)。

肾盂肾炎肾、尿道、三焦、内分泌、脾、耳尖;配肝、膀胱。

软组织损伤相应部位。注意:①排除骨折;②选准穴位(1个或多个);③躯体后面损伤应在耳背取穴;④可综合治疗。

落枕相应部位、轮4放血,配耳大神经点(缓解痉挛而止痛)

肩周炎肩三点、锁骨、肩关节、肩、轮3或轮4放血

关节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应部位、内分泌、肾上腺、耳尖放血、过敏区,配肝、脾、肾、三焦。但类风湿性重点刺激枕小神经点、心血管系统皮质下。

骨性关节炎:相应部位、内分泌、肾上腺,配肝、脾、肾。

三者均应按疗程坚持,其中类风湿效果明显。

痛风相应部位、肾、肝、脾、三焦、内分泌、耳尖放血。

腰骨质增生相应部位、肾、内分泌、膀胱、肾上腺。

肾虚腰痛肾、肝、脾、膀胱、相应部位。

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三角区,疼痛的耳前相应部位

腓肠肌痉挛腓肠肌点、肝、脾、交感、心血管系统皮质下

跟痛症跟、肾、肝

颈椎病颈三角(由耳背颈6、颈7,颈3、颈4,耳大神经点组成)、肩三角(由颈椎、锁骨、耳大神经点组成)。①椎动脉型配晕区、枕;②神经根型配耳前肩三角、指、肩等相应部位③交感型配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④脊髓型配耳前肩三角、心血管系统皮质下、枕小神经点;

⑤颈型配轮4、耳尖放血、肩三角。

网球肘耳背网球肘点、轮1或轮2放血

腕管综合征相应部位、枕小神经点、轮1放血。

狭窄腱鞘炎相应部位、相对应的耳背反应点、耳尖放血、枕小神经点。

雷诺现象交感、心、肺、心皮下、肝、脾、相应部位、热穴。

胆囊炎结石胆、胆道、十二指肠、肝、三焦、内分泌、消皮下。配胰、交感、耳中、腹胀区、贲门、耳尖放血。

泌尿系结石相应部位、交感、神门、下焦。配肝、神皮下,肾结石取腹外穴。

膀胱炎膀胱、尿道、内分泌、三焦、耳尖;配肾上腺、肾。

前列腺炎前列腺、尿道、肾、肝、内分泌、三焦、耳尖。

尿道炎尿道、内尿道(男前列腺穴)耳尖放血、枕。配内分泌、肾上腺、脑垂体

遗尿症膀胱、尿道、支点、兴奋点、脑垂体;配肝、额。

遗精肾、心、皮质下、肝、神门、枕、耳尖。配神经衰弱点区、睡眠深沉

阳痿相应部位(睾丸、内外生殖器)、脑垂体、兴奋点、肝、动情穴、促性腺激素点

痔疮肛门、直肠、乙状结肠、脾、肾上腺、脑垂体、膈及耳尖放血

阑尾炎急性:阑尾穴、耳尖放血、内分泌、肾上腺、腹、交感、下焦。

慢性:阑尾穴、交感、下焦。

乳腺炎乳腺、内分泌、肾上腺。配:肝、耳尖放血。

内耳眩晕症耳尖放血、内耳、外耳、枕、三焦、肾、肝、胆、晕点、颞。配:贲门、神皮下、交感、心皮下。

耳鸣耳尖放血、内耳、颞、三焦、肾、肝、胆。外耳穴可使耳鸣加重。治疗耳聋及听力

下降时可取内耳、外耳穴。

耳聋听力下降内耳、外耳、三焦、颞、耳尖放血、速听点(肘)。配:肾、胆、交感、目1。

过敏性鼻炎内鼻、肺、肾上腺、过敏区、内分泌、耳尖

副鼻窦炎内鼻、上颌、额、肾上腺、内分泌、耳尖放血。

鼻衄内鼻、肺、肾上腺、脾,配膈、脑垂体、胃。

急性咽喉炎耳尖放血、咽喉、口、气管、喉牙、肾上腺、内分泌。配:膈、神门、大肠。扁桃体炎配扁桃体。

复发性口腔溃疡相应部位、心、口、脾、耳尖、肾上腺、过敏区、内分泌,失眠者配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纳呆配胃。

颞颌关节紊乱颞颌关节、口、三焦、喉牙,配大肠、胃、轮3与轮4之间放血。应强刺激,直到病变部位发热、轻松感,张口及咀嚼疼痛减轻为止。

牙周炎相应部位、口、肾上腺、三焦。配:大肠、肾、胃、轮3-4放血。

牙龈出血相应部位、口、气管、肾上腺、脾。配:大肠、胃。

牙痛三焦、口上颌或下颌、牙,上牙痛配胃,下牙痛配大肠,胃火配耳尖放血,虚火配肾。有人用75%酒精棉球塞入鼻孔亦有立即止痛效果。

急性结膜炎耳尖、肺、眼、目2、肾上腺。

近视耳尖放血、脾、肾、目、眼、肝。

青光眼眼、目1、耳尖、降压点、肝、肾、枕、神皮下、神门。

中心性视网膜炎耳尖放血、交感、眼、肝、肾、目1、目2、枕。

痛经子宫、内分泌、卵巢、下焦、神经系统皮质下,配神门、腹、肝、脑垂体、盆腔。注:一般在行经前开始治疗

功能性宫血子宫、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脾、肝、肾、配:膈、肾上腺。

盆腔炎耳尖、盆腔、内分泌、肾上腺、脾、肝。

少乳乳房、脑垂体、内分泌、丘脑、肝、肾、神皮下。

皮肤瘙痒症耳尖放血、内分泌、过敏区、相应部位放血、肺、肝、脾、膈、神门、枕、肾上腺。配大肠。

荨麻疹耳尖放血、过敏区、肾上腺、内分泌、肝、脾、肺、神门、膈。

接触性皮炎耳尖放血、过敏区、相应部位放血、脾、肺、膈、肾上腺、内分泌、脑垂体。配:疼痛较甚者取神门、枕。

带状疱疹耳尖放血、过敏区、相应部位、胆、肺、肝、肾上腺、内分泌。配:疼甚加神门、枕。不眠配神经衰弱点。

痤疮耳尖放血、相应部位放血、肺、脾、内分泌、肾上腺。配:热盛者取心、大肠;痒甚者取神门、枕。

扁平疣耳尖放血、相应部位放血、肺、脾、肝、内分泌、肾上腺。

神经性皮炎耳尖放血、相应部位放血、肺、肝、神门、枕、神皮下。配泛发者取肺区、过敏区、点刺放血。

黄褐斑相应部位放血、脑垂体、肾上腺、内分泌、肾、肺、肝、脾、丘脑。配:月经不调加子宫、卵巢;男性加前列腺。

脂溢性皮炎相应部位点刺放血、肝、肺、胰、小肠、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热甚者配大肠。一般3~5次即可治愈。亦可用于脂溢性脱发。

酒渣鼻耳尖放血、外鼻区及相应部位点刺放血、肺、胃、内分泌、肾上腺、脾。对红斑期、丘疹期效果明显,肥大期需10次以上。

湿疹相应部位、肺、脾、内分泌、肾上腺、过敏区,配心、神门、枕、膈、大肠。注:

3~5天点刺一次,避免紧张及辛、辣、腥食物。

脱发相应部位、肾、肺、脾、内分泌、肾上腺、神皮下。配肝、胆、膀胱、大肠。牛皮癣耳尖轮4放血、过敏区、肺、脾、内分泌。

多汗症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心、肺、相应部位,配神门、枕。枕。

耳穴治疗常见病症取穴参考表

耳穴治疗常见病症取穴参考表 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道、枕、肝、脾 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肺 胃神经官能症:胃、神门、肾、交感、肝、内分泌 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皮质下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枕、内分泌、皮质下胃痉挛:胃、神门、交感、耳中、枕 慢性胆囊炎:胰胆、肝、交感、内分泌、神门 慢性胰腺炎:(胰腺炎点)、内分泌、交感、神门、肾上腺 呃逆:耳中、内分泌、食道、神门 腹泻: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脾、肾、肺 肠胀气:肺、大肠、小肠、胃、交感、三焦 消化不良:肠、胰胆、脾、胃、内分泌、三焦 食欲不振:胃、脾、胰胆、三焦、肝 胃肠功能紊乱:胃、交感、脾、大肠、小肠、枕、三焦 过敏性结肠炎:内分泌、大肠、交感、肺、神门、直肠、小肠、三焦 便秘:大肠、角窝中、皮质下、直肠、交感、脾、肾 酒精中毒:艇中、枕、额、皮质下 咳嗽:气管、咽喉、对屏间、神门、肺 胸闷:交感、心、胸、肺、肾上腺 胸痛:肝、神门、相应部位、交感 伤风感冒:内鼻、外鼻、肺、肾上腺、神门 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枕、耳迷根、肾 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间、肾上腺、肾、脾、大肠 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耳尖(放血)又咽喉,可用蒜泥天灸内关穴 高血压:角窝上、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耳背沟、相应部位 低血压:心、交感、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相应部位 心肌炎:心、交感、神门、肾上腺 阵发性心动过速:心、交感、神门、小肠、内分泌、枕、皮质下 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小肠、肾、(耳折痕) 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心动过缓:心、交感、肾、枕、肾上腺 心律失常:心、交感、神门、内分泌、小肠、枕 头晕、头痛:枕、颞、额、神门、皮质下、肝、肾、耳尖(放血) 失眠:神门、肾、心、枕、胃、耳尖(放血) 多梦:神门、肾、枕、心 偏头痛:颞、神门、肾、皮质下、枕 三叉神经痛:面颊区、颌、神门、肝、枕、眼 面神经麻痹:颊区、眼、口、枕、神门、额、胃 肋间神经痛:脑、神门、枕、交感、腺 1

耳穴疗法概述

耳穴疗法概述 [摘要]:耳穴疗法:是指用一定的刺激方式,刺激耳穴以达到条理身体和治疗 疾病的一种作用。耳穴是耳郭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部位。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近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关键词]:耳穴,经络,脏腑,诊断,治疗,发展 关于耳针疗法的记载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自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Nogiet提出的人体耳廓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理论传入中国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耳针学的发展。关于耳穴疗法的原理,一段时间从整体在耳部的缩影,耳与脏腑的关系,经脉与耳相通方面入手研究【1】。 耳穴与内脏肢体通过多条途径使在多个层次上联系起来。神经系统是一个重要途径:经络是学术界早已公认一条联系途径;体液也是一条联系途径【2】。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 耳穴疗法为什么有效 (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3】。 (二)耳郭与脏腑的联系 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黄帝内经》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等。后来医家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大大丰富完善了这一原理。《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与病理相关的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目荒荒无所视,耳无所闻”,《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现代实验电针耳穴胃区,对胃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0.6 x 0.8cm 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 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失眠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 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 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 次,每次3 分钟左右,贴敷1 次持续3~5 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x 0.5cm 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x0.5cm 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 次,每次按压5 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王不留行籽。用耳穴探测仪检查,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中药王不留行籽。每日或隔日1换,10次为1疗程。功能疏肝利胆止痛。主治胆囊炎、胆区疼痛。 六、冠心病冠心止痛方(四川中医1987;(2):28)王不留行籽。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取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一侧耳穴上述各穴,嘱病人每日按压4 次,每次每穴按压40 次,5天交换1 次,10天为1 疗程。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七、高血压病降压耳穴方( 黑龙江中医药1988;(4):29~31) 王不留行籽。取单侧耳降压沟、降压点、神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压于耳穴上,每穴压1 粒,每次按揉各穴3~5分钟,每日按压3 次,每隔3 日换压对侧穴位, 1 个月为1疗程。功能降血压。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八、眩晕 止晕耳穴方(江西中医药杂志1988;(1):43) 王不留行籽。主穴: 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 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气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 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 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1粒,隔日换药1次,3次为1疗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呼吸系统(普通感冒、咳嗽、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大肠、咽喉、气管、支气管、肾上腺 鼻炎: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额、风溪 消化系统: 呃逆: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 胃痛: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 腹痛:胃、小肠、大肠、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 胁痛:肝、胆、脾、胃、肾、神门、胸 黄疸:肝、胆、脾、胃 泄泻:大肠、胃、脾、肝、肾、交感 痢疾: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 便秘:大肠、直肠、交感、皮质下 泌尿系统: 遗尿:肾、膀胱、皮质下、尿道 癃闭: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 阳痿:肾、肝、心、脾、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遗精:内生殖器、肾、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妇科: 月经不调: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 痛经: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 经闭: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

崩漏: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 绝经前后诸症: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带下病:内生殖器、内分泌、膀胱、三焦、脾、肝、肾 不孕症:内生殖器、皮质下、肾、肝、内分泌 缺乳:胸、内分泌、交感、肝、肾 乳腺增生:胸椎、内分泌、胃、心、神门、肝、脾 儿科: 小儿惊风: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肾 小儿脑性瘫痪:枕、皮质下、心、肾、肝、脾、神门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心、肾、肝、皮质下、肾上腺、交感、枕 头痛:枕、额、脑、神门、皮质下 眩晕:皮质下、交感、神门、肝、肾、脾 郁证:神门、心、交感、肝、脾 心悸: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消渴: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 神经衰弱(失眠):神门、心、肾、皮质下、垂前穴、交感、神经衰弱区高血压:耳背沟、角窝上、神门、心、肝、肾 肥胖症:脾、胃、口、大肠、内分泌、三焦 更年期综合征: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交感 痤疮:面颊区、内分泌、肺、脾、交感、大肠 黄褐斑:肺、肝、内分泌、内生殖器、肾上腺、面颊区

健康讲座-神奇的耳穴诊疗法

健康讲座-神奇的耳穴诊疗法 小小的耳朵,却是一个奥秘无穷的大千世界。它不仅能从这方寸之地反映出你的全身部位的健康状况,甚至还看出你过去曾得过什么病,并对一些疾病作出预测。同时,也可以从耳穴上治疗全身的病症,很多小病小痛更是起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 一、耳穴诊疗法 为什么能从耳朵上诊疗疾病呢?经 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从耳穴与经络、 脏腑、神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并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电 学说、生物全息学说、神经体液学说、 胚胎倒置学说等。研究发现,耳朵犹如 一个倒置的胎儿形象,是人体的一个缩 小,它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耳朵上 的许多穴位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分布的。 这些穴位又通过经络、神经与全身各部 位紧密相联。一旦机体的某一部位出现 病变,与其相应的耳穴就会出现变化,通过望诊、触诊及电测诊就可进行诊断。同样,刺激某些耳穴也可治疗相应部位疾病。 耳穴诊疗法起源于我国古代。早在二千三百多年以前的西汉已有了耳脉诊病的记载。我国第一部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的论述了经络和耳穴的关系。其中如“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记载,就生动的说明古代就知道用观察耳朵来判断人体疾病情况。 目前常用的耳穴诊断法有耳穴视诊法、耳穴触诊法、耳穴电测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并运用中、西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对人

体的疾病作出判断,有经验的耳穴医生通过耳穴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很高,令人惊奇。不仅对急性病症、慢性病症、慢性病急性发作有诊断价值,而且对于既往史、外伤史、遗传病史及肿瘤的诊断更有其重要的参考意义。耳穴诊断中运用:一视(视诊法);二触(触诊法:包括指摸法、探测法、压痕法、压痛法);三测听(用耳穴探测仪的仪表、灯光、声音的变化);四辨证(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穴位的功能,相应部位的反应和临床经验)的综合系列诊断法。这种诊断法既符合现代西医的物理诊断:即“视、触、叩、听”,又符合中医“望、闻、问、切”的辨证理论。这种诊断方法,更完善充实及发展了中医的诊断方法,非常值得推广,以及深入研究造福于人类。 二、耳穴疗法临床应用 目前常用的耳穴治疗方法有针刺法、埋针法、刺血法、电疗法及耳穴贴压法、耳穴按摩法等。耳穴贴压法也称压丸法或埋豆法,因其无痛、无副作用、安全经济、简便省时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欢迎。目前此法已风靡全国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适合惧痛者、老人、儿童及各种慢性病患者。 耳穴治疗对疾病的适应范围较广,可以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等科上百种常见病和一些疑难、怪症、无名杂症。对有些专科的疾病疗效独特,并已形成特色。如眼科的青少年近视、早期白内障等;美容方面的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内科的失眠、头痛、高血压、眩晕等;皮肤科的带状疱疹、早期白癜风、湿疹等;五官科的耳鸣、听力下降、咽炎、过敏性鼻炎等。此外,耳穴在退热、止痛、明目、健脑、减肥、戒烟、调内分泌、保健、抗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 (一)耳穴的适应症 1.疼痛性疾病 如各种扭挫伤、头痛和神经性疼痛等。 2.炎性疾病及传染病 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 如胃肠神经官能征、心脏神经官能征、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症、多汗症、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病等。

耳穴疗法

中医外治法之耳穴疗法的临床使用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典籍《灵枢·口问篇》中就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通于耳”,可见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形于耳,许多经脉注入于耳,耳和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一、主要特点 1、适应症广、疗效好 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壮健肾等功能,所以它被广泛的使用于临床。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内分泌等各科。 2、简便易行、花费低廉 耳穴绝大多数是人体解剖学名称,并且耳穴的分布排列有一定规律,且耳穴疗法无需特殊设备,费用低廉。 3、副作用少 耳穴疗法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它无刺伤内脏之虞,也无滞针等现象。如若注意消毒并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耳廓感染和晕针等副作用就可以预防或减少发生。 二、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疾病 1.1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刺伤、切割伤、骨折,脱臼、落枕,烫伤等疼痛。

1.2手术后疼痛:如五官、脑外,胸,腹、四肢各种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患肢痛,麻醉后的腰痛、头痛等,常可用其来减少或代替杜冷丁、吗啡诸类止痛麻醉剂。 1.3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 1.4各类晚期疾病所致的疼痛。 2、各种炎症性疾病 如急性结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大叶性肺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盆腔炎、睾丸炎、副睾炎、各种脓疡、丹毒、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等,耳针有消炎止痛之功效。 3、功能紊乱性疾病: 如眩晕综合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癌症、性功能紊乱、腹肌痉挛、面肌痉挛等。 4、过敏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结肠炎、结节性红斑、风湿热、药热、血清病、荨麻疹等,耳穴疗法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具有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经绝期综合症。 6、传染性疾病: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 ●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1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7.急性胆囊炎:胰胆、交感、肝,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

耳穴疗法的依据

耳穴疗法的依据 耳穴疗法是由传统针灸医疗体系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是通过对集中在小小的耳郭上特定区域(即耳穴)的观察和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据统计该法已被应用于除外伤病、传染病和明显的气质性病变外,包括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疼痛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多种炎症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心律不齐、高血压、神经衰弱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特别是近年来戒烟、减肥以及治疗如青年痤疮、黄褐斑等美容性皮肤病、竞技综合征等,甚至对一些年久不愈又找不出原因的疑难杂症在内的150余种病症的预防、治疗和保健有着独到的疗效。是最简易可行、最安全可靠、最经济实惠、最有疗效、最适合大众需要的具有诊断、预防、治疗、保健四位一体的防治疾病手段。 我们的祖先对耳穴能防疾治病早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耳脉”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记载。再后来的《内经》中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胆足少阳之脉……下耳后……耳上,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阳明之别……入耳,会于宗脉”,“胃足阳明之脉……循颊车,上耳前”,“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从巅至耳上角”,“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卫生宝鉴》云:“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类经图翼》言:“足太阳支者,至耳上角;足阳明循颊车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支入耳中,出耳前;手太阳入耳中;手少阳系耳后,出耳上角,支入耳中,出耳前;手阳明之别者,入耳合于宗脉;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足阳明之筋,其支者结于耳前;手太阳之筋,结于耳后完骨,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手厥阴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内经》曰:“耳者,肾之官也。”《内经?太素》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者,……即心以耳为窍。”《中藏经》有“肝者……真气逆,则头痛,耳聋。”的论述。《脾胃论》言:“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胃气一虚,耳……为之病”,“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杂病源流犀烛》载:“盖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大肠实,则耳后……皆痛,大肠……若虚,则耳鸣耳聋”,“胆……实则口苦,耳聋”,“胆绝者,耳聋。”《厘正按摩要述》曰:“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黄帝内经?太素》云:“小肠病者,当耳前热。”《医学真经》曰:“十二经脉,上终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丹溪心法》言:“盖十二经络,上络于耳”,“耳为诸宗脉所附。”《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如阴阳二跷脉循行“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意思是指耳朵是人体重要经脉汇聚的地方。这些零散的古代论述为耳穴疗法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耳穴疗法能防治疾病是通过对耳郭上特定区域(即耳穴)的刺激后,通过复杂的人体自身良性综合调节来完成。安徽中医学院经络研究所根据国家卫生部规定的“经络敏感人普查登记”标准对4例发育正常、体质较好、无神经精神症状、能准确回答问题的经络敏感人分别刺激耳穴进行测试,证明耳穴各区与相应经络之间的感传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按压经络时敏感人耳穴各区所产生的循经感传路线与古代十二经脉循行路线的记载基本是一致的。上海、北京、沈阳、南京等地通过耳穴的神经解剖和组织切片观察,明确耳廓上不仅有上颈段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支配,而且有来自脑神经的Ⅴ、Ⅶ、Ⅸ、Ⅹ分支。人体内脏在耳廓上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便秘取穴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面瘫取穴 主穴:三焦、相应部位(面颊区、眼、口)、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 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 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 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 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便秘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耳穴疗法简介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简介 耳廓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掏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 耳穴疗法为什么有效? 中医美容减肥方法中有一种刺激耳廓的耳穴疗法,而且颇有效果。然而,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耳穴疗法为什么这么有效,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耳廓与经脉、脏腑、神经关系密切. (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临床实践中发现,接受耳针或耳穴贴压治疗的病人,有轻微的触电或气体流动或一股发热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如对针刺经穴循经感传显著的受试者、刺激耳穴时出现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在104次的测试中,90次所诱发的感传的循行路线与耳穴刺激互有特异的对应关系,约占86.5%,其余14例感传系沿着同名经、表里经或其他无关经脉的路线循行。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呼吸系统(普通感冒、咳嗽、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大肠、咽喉、气管、支管、肾上腺 鼻炎: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额、风溪 消化系统: 呃逆: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 胃痛: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 腹痛:胃、小肠、大肠、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 胁痛:肝、胆、脾、胃、肾、神门、胸 黄疸:肝、胆、脾、胃 泄泻:大肠、胃、脾、肝、肾、交感 痢疾: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 便秘:大肠、直肠、交感、皮质下 泌尿系统: 遗尿:肾、膀胱、皮质下、尿道 癃闭: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 阳痿:肾、肝、心、脾、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遗精:内生殖器、肾、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妇科: 月经不调: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 痛经: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 经闭: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 崩漏: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 绝经前后诸症: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带下病:内生殖器、内分泌、膀胱、三焦、脾、肝、肾 不孕症:内生殖器、皮质下、肾、肝、内分泌 缺乳:胸、内分泌、交感、肝、肾 乳腺增生:胸椎、内分泌、胃、心、神门、肝、脾 儿科: 小儿惊风: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肾 小儿脑性瘫痪:枕、皮质下、心、肾、肝、脾、神门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心、肾、肝、皮质下、肾上腺、交感、枕 头痛:枕、额、脑、神门、皮质下 眩晕:皮质下、交感、神门、肝、肾、脾 郁证:神门、心、交感、肝、脾 心悸: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消渴: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 神经衰弱(失眠):神门、心、肾、皮质下、垂前穴、交感、神经衰弱区 高血压:耳背沟、角窝上、神门、心、肝、肾 肥胖症:脾、胃、口、大肠、内分泌、三焦 更年期综合征: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交感 痤疮:面颊区、内分泌、肺、脾、交感、大肠 黄褐斑:肺、肝、内分泌、内生殖器、肾上腺、面颊区 小儿推拿 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便秘、小便色黄。 热轻: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掐五指节 热重(38.5以上):平肝清肺、退六腑、提捏大椎、掐五指节

神奇的耳穴疗法

神奇的耳穴疗法 主持人:走在街上,你是不是看到过有人耳朵上贴着小块胶布?别奇怪,这不是一种追求时髦的方式,而是一种防病治病的疗法。据说,这样做可以治疗近视,可以美容、减肥,甚至还可治疗好多慢性病等。虽然听着有点包治百病的小广告嫌疑,但这是真的。下面我们就请冯院长讲讲关于耳穴的那点事儿。 冯士华:主持人好,手机前的朋友们,大家好!传统的耳穴疗法,以适应症广、疗效好、简便易行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备受人们的欢迎。 我先说几个病例,也让大家了解一下耳穴疗法的神奇:双城集片一个耳鸣的患者第一次治疗,贴上耳穴回家的时候,走出连庄大街,耳鸣就消失了。张宽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坚持二十一次的耳穴治疗,至今血糖稳定。还有我家姑娘,在大连医科大学读研期间,因学习和工作紧张突发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在附属医院诊断为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不明显,我让孩子请假回来,带回来的一堆药一粒也没用,就贴耳穴和艾灸,一星期恢复正常。我们现在收到耳穴治疗的患者送的锦旗就多达23面,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疗效好。 耳穴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耳穴疗法,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确立耳穴疗法为治疗多种病症的有效方法。

根据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及实践证明,耳朵与全身各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身体任何一个器官,都可以在耳部找到对应的反射区域,并可借助刺激达到调整、治疗的效果。 主持人:耳穴有这么多的治疗作用,而且有这么好的疗效,到底得用什么方法刺激耳穴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呢? 冯士华:耳穴疗法是用汉针(毫针)、压王不留行子、磁疗、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准确地刺激相应耳穴处,并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主持人:请冯院长简单的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治疗办法 冯士华: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的耳穴疗法是压子法(压豆法)、毫针刺法和刺血法三种,不同的耳穴疗法适应的病症也不尽相同。我今天带来的就是上述三种治法用的东西。一个是耳穴探测仪,一个是汉针,一个是三棱针、一个是耳穴所压的王不留子。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压子法,就是以王不留行子黏附在0.6厘米×0.6厘米大小的胶布中央,消毒后用镊子夹住胶布,贴敷在所取穴位上即可。每日自行按压3~5 次,1周贴2次,双耳交替。 毫针刺法,耳穴严格消毒,用26~30号的0.5~1寸长的针灸针,刺入所选耳穴,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度等综合考虑。留针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一、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二、失眠 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 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 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 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 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 王不留行籽。用耳穴探测仪检查,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中药王不留行籽。每日或隔日1换,10次为1疗程。功能疏肝利胆止痛。主治胆囊炎、胆区疼痛。 六、冠心病 冠心止痛方(四川中医1987;(2):28)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取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一侧耳穴上述各穴,嘱病人每日按压4次,每次每穴按压40次,5天交换1次,10天为1疗程。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七、高血压病 降压耳穴方(黑龙江中医药1988;(4):29~31) 王不留行籽。取单侧耳降压沟、降压点、神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压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