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震源作业指导书中文

可控震源作业指导书中文
可控震源作业指导书中文

可控震源作业指导书

该可控震源作业指导书用于震源的野外的生产。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生产前的准备;

2.野外生产管理;

3.质量管理;

4.震源的运行记录和维护;

5.震源的HSE。

该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让每一个震源工作人员知道在安全的条件下生产是第一位的,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并使震源保持良好的状态。震源监督和机械师的应做的工作不仅仅限于以下包括的内容。

1.0生产前的准备

1.1下述文件应提交给客户:

a.震源和箱体的型号,系列号,技术规格和生产年代。

b.震源和箱体的状态报告。

c.震源监督和机械师的技术背景

1.2为保证震源合同期需要的备件(包括合格的油品和冷却液…)。

1.3震源运转记录手册和维修保手册。

1.4测试震源的工作性能,所有机械偏置参数应小于标准值,并完成测试报告(见附件一)。

1.5生产前对震源进行维护和保养。

2.0野外生产管理

2.1为获得高效率的野外生产,震源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应在小队施工前和收工后进行(备用震源的维护保养除外)

2.2为节约生产辅助时间,小队测量组应为震源提供施工测线图和震点图。

2.3震源首车应在仪器操作员的要求下核对震点号。

2.4由于某种原因震源丢失震次,该震源操作员应在下次震动前向仪器操作员报告。2.5震源改变组合形式或由于地形限制而偏离震点要求及时向仪器操作员报告。

2.6如果震源待机超过20分钟,应降压或熄火。

2.7夜间或在地形差的地区生产,震源监督或机械师要帮助震源操作员寻找震点桩号。

2.8根据工区测线图,当更换测线时震源监督指挥震源到新测线。

2.9为保证震源连续生产,备用震源应工作震源的附近保养或待机。

2.10如果因震源出现问题而停止生产,震源监督或机械师要向仪器操作员报告所需要的修理时间。

2.11震源监督要按时完成震源月报,包括震源状态、故障的解决和根据备件供给周期所需的备件(见附件二)。

2.12震源液压油应半年采样分析一次(见附件三)。

2.13如重要震源部件损坏,震源机械师要写出损坏报告(见附件四)。

2.14为保证震源持续生产,常用备件、消耗件和工具要整齐的存放在震源服务车上。2.15如果一天工作时间过长(超过15小时),最好应分成两班工作,换班工作记录应放在服务车上(见附件五)。

2.16如果震源损坏在当地居民能够到达的地区应安排人员值班。

2.17如果损坏部件有修理价值应及时运回基地(见附件六)。

3.0震源生产的质量控制(生产期间)

根据客户要求完成震源质量控制项目测试。质量控制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3.1有线一致性测试应在工期开始前和每月做一次,以保障复合误差(时钟、电台延迟、机械差异…)小于误差极限。该数据应在现场处理机处理,并完成测试报告(见附件七)。

3.2扫描的实时监控

扫描实时监控应包括:振幅、相位、畸变和震源组合中心(如果使用GPS和DGPS)。所有数据应存盘并每日交给小队质量管理人员。

误差极限(相位、振幅、畸变)要根据地表情况决定。一般来说,软地表(沙地或黄土地)锁相好、畸变低,硬地表(如砾石…)相位误差和畸变较大。

3实时监控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些仪器有实时监控数据处理功能,如SN388、408UL、新型ARAM24…使用这些仪器仪器操作员要每天交付QC数据统计报告给小队质量控制人员和震源监督。如果仪器无统计分析功能,小队质量控制人员应做统计分析报告。

小队质量控制人员应完成震源QC每周统计分析报告,该报告应包括柱状图。

4.0震源的运转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

4.1运转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

震源系列号、工作地点、测线号、工作时间、每天工作小时数、总小时数、震源待机时间、震源修理时间、燃油消耗量和机械师的签字。

4.2维护保养工作应分以下几方面完成。

4.2.1每日检查应在施工前进行,震源机械师应在施工开始前2小时到达工地。每日保养工作应震源施工完成后进行。

4.2.2震源全方位保养

震源全方位保养是震源的主要保养工作,应在施工中交替进行。保养项目应符合震源手册要求。

4.2.3合理的震源保养周期

根据保养要求,震源要求进行周期性的保养。

附件十是SM26HD/623B(卡特3406发动机)的周期保养项目。

5.0震源的HSE

可控震源是一种重载车辆,装备有危险的高压系统。震源工作人员要绝对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5.1所有震源工作工作人员要身体健康(通过医疗检查)并在施工前接受HSE培训。每台震源和服务车都必需配备急救包。

5.2每一个震源项目都督制定安全工作目标,该目标包括人员伤害、设备和车辆的损坏。

5.3定期召开HSE会议并上报会议记录。

5.4震源工作人员工作时要穿戴工作服和工作靴,当使用砂轮和接触电瓶时要配戴眼镜,吊运物品时配戴安全帽。

5.5震源机械师和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行车时要系安全带,在沙漠和地表差的地区要绝对注意安全。当震源司机离开驾驭室时,应手刹制动,平板要置在手动提升方式。

5.6每台震源和服务车都要配备灭火器。服务车同时要配备空油箱,用来装载震源换下来的废油,绝对禁止将废油排放在地表。

震源在运转情况下,机械师维修震源时(检查、调整和修理):

箱体必须置在本地位置(LOCAL)位置。

电台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手刹制动震源,变速箱制于空档。

任何人不得进入驾驶室。

5.8当震源横穿公路时,必须格外注意安全。横穿点两侧各200米处,必须有人持红旗来指挥车辆。晚间必须有闪烁灯指示。

5.9震源在晚间生产时,尽量避免倒车,如果必须这样做须有人在地面指挥。

5.10当震源加油时绝对禁止吸烟。

附件1 震源检测验收报告

附件二震源月报

年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

1.客户和队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震源型号和系列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作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总工作小时_____________

附件三液压油采样分析报告

附件四重要部件损坏报告

1.震源型号和系列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损坏部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震源司机或机械师对损坏的初始描述:

4.结论:

5. 震源项目经理签字、日期:

附件五震源交接班记录

1.年 ____________ 月 _______________ 日_______________

2.震源保养状态:

3.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4.遗留问题:

5.使用备件:

6. 震源监督或机械师签字:

附件六收发备件清单

(用于新备件和损坏的备件)

附件七有线一致性报告

第1页提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提交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线一致性测试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测线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桩号:__________________

地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带号:_________________文件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结论:

QC工程师签字:

第2页

下述文件必须作业附件:

1. 仪器回放记录包括每台震源的下述信号波形:

DPG 先导信号(编码器参考信号), DSD先导信号(译码器参考信号), 扫描返回信号(地面力)…

2. 仪器回放脉冲测试和相关信号波形…

3.现场处理机绘制的幅频特性。

4. 现场处理机绘制的相频特性。

5. 谐波畸变。

6.地面力和真参考的互相关相频特性。

7. 当检测T0误差时需由现场处理机绘制编码器参考信号和译码器参考信号的互相关相频特性。

附件八 QC 日统计报告

QC 日统计报告需包括下列内容:

1.生产日期;

2.使用仪器;

3.总炮数;

4.震源状态;

5.震源相位、畸变和出力的超差统计;

6.震源未准备好或电台传输故障造成震源未震动的震次统计;

7.起始和终了生产时间,震源待机时间;

8.如果可能,绘出震源扫描统计分析柱状图。

附件九QC 周报

QC周报要包括下述内容:

1.生产时间;

2.统计分析软件名称;

3.客户;

4.队号;

5.总炮数;

6.震源型号

7.超误差极限炮数;

8.扫描统计柱状图;

9.QC工程师签字。

附件十 (1)

日检

检查

生产结束后

发现问题

附件十(2)

全面保养(250小时)

1000小时维护保养

3 000小时维护保养

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法

签字

5 000小时维护保养

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法

签字和日期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私人整理版

绪论部分 地震勘探①它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勘探方法②包括三种方法: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方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③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至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波形变化的信息推断地下的地层构造和岩性 地震勘探的生产过程及其任务①野外采集工作(在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下来)②室内资料处理(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及计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③地震资料的解释(综合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地下构造特点说明并绘制主要层位完整的起伏形态图件,最后查明含油气构造或者地层圈闭,提供钻探井位) 油气勘探的方法特点方法有: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①地质法是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指出有利地区②物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原理。它是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③钻探法就是利用物探提供的井位进行钻探,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点及含油气的情况。 第一章地震波运动学 子波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 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成为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这时的地震波也为地震子波。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研究波的传播规律,

化工项目初步设计内容规定

化工项目初步设计内容规定 2007-04-12 Hits:190 Font Size:【B】【M】【S】 Keyword:化工项目 化工项目初步设计内容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xxxx-20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化工项目初步设计内容规定 (讨论稿) Stipulations On Preparing Preliminary Design Documentation For chemical Project Of CNPC 2005-XX-XX发布 2005-XX-XX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0 1 总则 1 2 设计总说明 2 3 工艺 5 4 装置布置与配管 10 5 总图运输 14 6 设备 17 7 仪表 17 8 电气 27 9 电信 34 10 建筑结构 36

11 暖通空调 38 12 分析化验 41 13 给排水及消防 42 14 供热、化学水、工艺及供热外管 47 15 概算 52 16 项目设计实施周期 53 附录A 消防设计专篇 54 附录B 环境保护专篇 57 附录C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 59 前言 本规定是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的委托,由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CPE)编制完成。其中,在“化工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大纲”阶段,由兰化公司设计院、辽化公司设计院、CPE东北分公司和大庆石化院参与,兰化公司设计院负责完成了大纲的编制工作。 本规定共分16章和3个附录。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供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的“消防设计专篇”、“环境保护专篇”和“劳动安全卫生专篇”。 本规定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批准后执行。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建、扩建、改建的石油化工和化纤项目的初步设计。本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主编单位。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分公司 参加编制单位: 兰化公司设计院 辽化公司设计院院 大庆石化设计院 编制委员会:闫伦江彭静波 编制组: 审定:彭静波张锐锋田创举沈定耀白元峰魏立林巩传志李志远 编制:白元峰巩传志孙伟王作成王家宝肖淑范苑野劳子洪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换热器的设计)

中南大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010年01月22日 <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3) 二、设计要求 (3) 三、列环式换热器形式及特点的简述 (3) 四、论述列管式换热器形式的选择及流体流动空间的选择 (8) 五、换热过程中的有关计算(热负荷、壳层数、总传热系数、传热 面积、压强降等等) (10) ①@ 14 ②物性数据的确定……………………………………………… ③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14) ④传热面积的计算 (16) ⑤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 (16) ⑥换热器的核算 (18) 六、设计结果概要表(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等) (22) 七、主体设备计算及其说明 (22) 八、主体设备装置图的绘制 (33) 九、? 33十、课程设计的收获及感想………………………………………… 十一、附表及设计过程中主要符号说明 (37) 十二、参考文献 (40)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1、生产能力:17×104吨/年煤油 # 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3、设计条件: 煤油:入口温度140o C,出口温度40 o C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o C,出口温度40 o C 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二、设计要求 1、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 2、要进行工艺计算 3、要进行主体设备的设计(主要设备尺寸、横算结果等) 4、编写设计任务书 5、进行设备结构图的绘制(用420*594图纸绘制装置图一张:一主视图,一俯视图。一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三、列环式换热器形式及特点的简述 换热器概述

化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管理办法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347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A Group Or Social 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 o Abide By The Rules Or Rules Of Action And Require Its Members To Abide By Them.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A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According T 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化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管理办法 通用范本

化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管理办法通 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化学工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查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程设计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先行和关键,在工程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工程质量、建设周期、投资效益以及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决定性作用。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一.野外工作概述 1.陆地石工基本情况介绍 试验工作内容:①干扰波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类型与特性。 ②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解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 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志层)、速度剖面特点等。 ③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④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 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生产工作过程:地震队的组成 (1)地震测量:把设计中的测线布置到工作地区,在地面上定出各激发点和接收排列上各检波点的位置 (2)地震波的激发 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炸药震源 的井中激发、土坑等。激发井深:潜水面以下1-3m,(6-7m)。 (3)地震波的接收 实现方式:检波器、排列和地震仪器 2.调查干扰波的方法 (1)小排列(最常用) 3-5m道距、连续观测 目的:连续记录、追踪各种规则干扰波,分析研究干扰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从地震记录中可以得到干扰波的视周期和视速度等基本特征参数 (2)直角排列 适用于不知道干扰波传播方向的情况 Δt1和Δt2的合矢量的方向近似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 (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法 (4)环境噪声调查 信噪比:有效波的振幅/干扰波的振幅(规则) 信号的能量/噪声的能量 3.各种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1)规则干扰 指具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等。 面波(地滚波):在地震勘探中也称为地滚波,存在于地表附近,振幅随深度增加呈指数衰减。其主要特点:①低频:几Hz~20Hz;②频散(Dispersion):速度随频率而变化;③低速:100m/s ~1000m/s,通常为200m/s~500m/s;④质点的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方向的椭圆。面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记录呈现“扫帚状”,面波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激发深度以及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有关。(能量较强) 声波:速度为340m/s左右,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 浅层折射波:当表层存在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浅,可能观测到同相轴为直线的浅层折射波。 工业电干扰:当地震测线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时产生,整张记录或部分记录道上出现50Hz的正弦干扰波。 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常出现侧面波干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板式精馏塔设计

前言 化工生产中所处理的原料,中间产物,粗产品几乎都是由若干组分组成的混合物,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均相物质。生产中为了满足储存,运输,加工和使用的需求,时常需要将这些混合物分离为较纯净或几乎纯态的物质。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得到广泛应用。精馏过程在能量计的驱动下,使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相分挥发度的不同,使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实现原料混合物中各组成分离该过程是同时进行传质传热的过程。本次设计任务为设计一定处理量的分离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混合物精馏塔。 板式精馏塔也是很早出现的一种板式塔,20世纪50年代起对板式精馏塔进行了大量工业规模的研究,逐步掌握了筛板塔的性能,并形成了较完善的设计方法。与泡罩塔相比,板式精馏塔具有下列优点:生产能力(2 0%——40%)塔板效率(10%——50%)而且结构简单,塔盘造价减少40%左右,安装,维修都较容易。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经济合理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设计的业精馏塔具有较大的生产能力满足工艺要求,另外还要有一定的潜力。节省能源,综合利用余热。经济合理,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的高低,一方面影响到冷却水用量。另一方面影响到所需传热面积的大小。即对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均有影响,因此设计是否合理的利用热能R等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的经济问题。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过程的物料衡算,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和校核。 【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精馏塔及其主要附属设备设计 二工艺条件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绪论 (3) 1.1 精馏操作 (3) 1.2 精馏塔操作原理 (3) 1.3 精馏设备 (3) 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 (5) 2.1精馏塔塔形介绍 (5) 2.1.1 筛板塔 (5) 2.1.2 浮阀塔 (5) 2.1.3 填料塔 (5) 2.2 精馏塔的选择 (5) 2.3 操作压力的确定 (6) 2.4 进料热状况的确定 (6) 2.5 精馏塔加热和冷却介质的确定 (6) 2.6 自动控制方案的确定 (7) 2.7 工艺流程说明 (8) 2.8 设计任务 (8) 第三章精馏塔工艺设计 (9) 3.1 全塔物料衡算 (9) 3.1.1 料液及塔顶、底产品中环己烷的摩尔分率 (9) 3.1.2 平均摩尔质量 (9) 3.1.2 料液及塔顶底产品的摩尔流率 (9) 3.2 绘制t-x-y图 (9) 3.3 理论塔板数和实际塔板数的确定 (10) 3.3.1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10) 3.3.2 实际塔板数的确定 (11) 3.4 浮阀塔物性数据计算 (12) 3.4.1 操作压力 (12) 3.4.2 操作温度 (12) 3.4.3 平均摩尔质量 (13)

3.4.4 平均密度 (13) 3.4.5 平均粘度 (14) 3.4.6 平均表面张力 (14) 3.5 浮阀塔的汽液负荷计算 (15) 3.5.1 精馏段的汽液负荷计算 (15) 3.5.2提馏段的汽液负荷计算 (15) 第四章塔的设计计算 (16) 4.1 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 (16) 4.1.1塔径的设计计算 (16) 4.1.2塔板工艺结构尺寸的设计与计算 (16)

《地震勘探原理》

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大纲 目的: 考查考生对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理论掌握的程度,对地震勘探工作方法了解的程度,分析地震勘探中基本问题的能力。 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推导时距曲线公式,分析地震记录时间域与频率域的特点。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地震组合法与多次复盖法基本原理。区分不同速度概念,掌握地震分辨能力有关理论,能分析地震记录上反射波特点,了解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范围: 地震波运动学――地震波基本概念,一层及多层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地震折射波运动学,连续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透过波和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 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频谱的基本概念与频谱图,傅立叶展式的重要性质,频谱资料的获得和整理,地震波频谱特征及其应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方程。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干扰波类型与特点,干扰波调查方法,观测系统及其图示,道间距选择及空间假频问题,低速带问题及测定方法。 地震组合法原理――组合的方向特性,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确定组合参数的方法,组合的频率特性,组合方式。 共反射点叠加法――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多次反射波的特点,多次叠加特性和统计效应,多次复盖参数选择,影响叠加效果因素分析。 地震波速度――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速度,几种速度概念,平均速度测定,叠加速度求取,各种速度之间关系及换算公式。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地震剖面特点,地震绕射波和物理地震学,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地震剖面偏移原理,弯曲界面反射波特点。 地震波动力学――面波,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关系。 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地震波速度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厚层反射波振幅信息的应用,薄层反射振幅的利用,一维模型计算,反射系数和反射率概念。 参考书:《地震勘探原理》上、下册,陆基孟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

化工设计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13) 1.1 项目综述 (13) 1.2 项目可行性分析 (14) 1.3 工艺设计 (14) 1.3.1 工艺流程图 (14) 1.3.2 工艺特点 (15) 1.4 厂区及生产概况 (15) 1.5 原料以及公用工程 (15) 1.5.1 原料来源 (15) 1.5.2 公用工程 (16) 1.6 产品结构 (16) 1.6.1 产品生产方案 (16) 1.6.2 目标市场 (17) 第二章厂址选择 (18) 2.1 选址依据 (18) 2.2 厂址概况图 (18) 2.3 厂址选择一般原则 (20) 2.3.1 原料来源和运输因素 (20) 2.3.2 劳动力因素 (21) 2.3.3 土地因素 (21) 2.3.4 环境条件 (21) 2.3.5 动力设施 (21) 2.3.6 污染物的处理 (21) 2.3.7 政府政策 (22) 2.3.8 社会因素 (22) 2.4 选址原因 (22) 2.4.1 原料来源优势 (22) 2.4.2 自然条件优势 (22) 2.4.3 气候条件优势 (23) 2.4.4 交通运输优势 (23) 2.4.5 配套优势 (24) 2.4.6 政策优势 (24) 2.4.7 人才优势 (26) 2.4.8 环保治理优势 (28) 2.5 选址周边环境以及保护目标 (28) 2.6 总结 (29) 第三章 总图布置 (30) 3.1 总平面布置的一般思路 (30) 3.1.1 节约用地要求 (30)

3.1.2 预留发展用地要求 (30) 3.1.3 厂区的通道宽度要求 (31) 3.1.4 地理环境利用要求 (31) 3.1.5 气候因素要求 (31) 3.1.6 组织要求 (32) 3.2 总图布置参考的标准规范 (32) 3.3 厂区结构 (32) 3.4 各分区介绍 (34) 3.4.1 办公生活区 (34) 3.4.2 辅助生产区 (35) 3.4.3 生产区 (36) 3.4.4 储运区 (36) 3.5 总图布置详细说明 (37) 3.6 主要区域占地面积 (38) 第四章车间布置 (39) 4.1 设计依据 (39) 4.2 车间布置 (39) 4.2.1 概述 (39) 4.2.2 厂房布置 (41) 4.2.3 单元设备布置方法 (46) 4.2.4 车间布置概述 (51) 第五章 工艺方案的选择 (58) 5.1 概述 (58) 5.2 工艺流程的选择 (59) 5.2.1 对二甲苯生产路线与来源 (59) 5.2.2 对二甲苯分离方法的选择 (60) 5.2.3 三种分离工艺的对比 (62) 5.3 工艺流程简述 (63) 5.3.1 吸附部分 (63) 5.3.2 精馏分离部分: (64) 5.3.3 反应部分 (65) 5.4 工艺过程模拟 (66) 5.4.1 模块的选择及物性方法的选用 (66) 5.4.2 吸附分离工段 (67) (1)吸附部分 (67) (2)精馏部分 (69) 5.4.3 异构反应工段 (71) 5.5 工艺流程优化 (75) 5.5.1 解吸剂脱轻塔的优化 (76) 5.5.2 抽出液塔的优化 (78) 5.6 工艺创新点 (82) 第六章换热网络和热集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精馏塔设计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 (3) 一.设计题目 (3) 二.操作条件 (3) 三.塔设备型式 (3) 四.工作日 (3) 五.厂址 (3) 六.设计内容 (3) 设计方案 (4) 一.工艺流程 (4) 二.操作压力 (4) 三.进料热状态 (4) 四.加热方式 (4) 精馏塔工艺计算书 (5) 一.全塔的物料衡算 (5) 二.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5) 三.实际塔板数的确定 (7) 四.精馏塔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8) 五.塔体工艺尺寸设计 (10) 六.塔板工艺尺寸设计 (12) 七.塔板流体力学检验 (14) 八.塔板负荷性能图 (17) 九.接管尺寸计算 (19) 十.附属设备计算 (21) 设计结果一览表 (24) 设计总结 (26) 参考文献 (26)

苯-氯苯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苯-氯苯分离过程精馏塔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要求年产纯度为%的氯苯140000t,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高于%。原料液中含氯苯为22%(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自选; 2.进料热状况自选; 3.回流比自选; 4.塔底加热蒸汽压强自选; 5.单板压降不大于; 三.塔板类型 板式塔或填料塔。 四.工作日 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五.厂址 厂址为天津地区。 六.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2.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3.塔板数的确定; 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5.精馏塔主要工艺尺寸;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2)

第一章 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 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第二章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 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 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爆炸时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的介质中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当传播到一的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 波形曲线:选定一个时刻t1,我们用纵坐标表示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就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t1时刻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 正常时差的定义:第一种定义: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因为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第二种定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 倾角时差:当界面倾斜时,炮检距相同,但相邻反射点传播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角度差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这一时差是由于界面存在倾角引起的。 波线:在条件适当时,可以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考虑的一点P,

可控震源原理及说明

可控震源工作原理 张宏乐 一.概论 1.引言 利用可控震源人工激发地震波,是进行地震勘探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勘探方法最早出现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在美国的一些石油公司最初开始出现以连续振动为特征的非爆炸地面震源的可控震源雏形,由此开创了可控震源技术应用于地震勘探之先河。随着国外可控震源技术的日趋成熟,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可控震源设备和技术以应用于国内地震勘探。与此同时,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始着手依靠国内技术力量和设备,自行开发研制KZ系列国产可控震源。 由于可控震源所产生的信号频谱和基本特性可以人为控制,可以在设计震源扫描信号时避开某些干扰频率,还能对地层对地震信号的吸收作用进行补偿,这是其它人工地面震源和炸药震源难于做到的,所以利用可控震源进行地震勘探可以得到反射能量足够,信噪比和信号分辨率能够满足地质勘探需要的资料,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可控震源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较快发展,无论从震源的机械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技术发展水平,还是震源野外施工方法和震源资料处理技术都已逐渐提高和日臻完善。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能力,国内和国外生产厂家竞相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可控震源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已生产出最大静态推力近30吨的﹑可以适应更加广泛地震勘探目的﹑可在多种地面道路行驶的宽频大吨位可控震源,出现了可以灵活控制震源传入大地地面力幅度和地面力控制方式﹑以数字自适应控制技术为基础的﹑可自动进行可控震源系统识别、安装,并能对震源实施实时的质量控制技术的电控系统,从而扩大了可控震源应用领域,促使可控震源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地震勘探施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地震勘探设备。 2.可控震源与炸药震源信号特征的区别 图1 可控震源信号与炸药震源信号特点比较 炸药震源和一些用于地震勘探的地面震源,如落重震源、电火花震源和陆地气枪震源等非爆炸地面震源所产生的地震信号一样,都是作用时间很短,信号振幅能量高度集中的脉冲信号,它们都属于脉冲震源。而可控震源所产生的信号则是作用时间较长﹑且为均衡振幅的连续扫描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的规定HGT20688-2000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的规定HG/T 20688- 200014."给水排水 1 4."1说明书 1 4." 1.1概述 1.设计依据 1)气象资料 ·年平均气温 ·绝对最高气温 ·绝对最低气温 ·冷却塔设计采用的干球温度 ·冷却塔设计采用的湿球温度 ·夏季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最热月份平均气压 ·最热月份平均风速 ·年平均降雨量 ·年平均蒸发量 ·土壤冻结深度(自然地面下,厘米)

2)水文地质资料 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及其升降幅度,地下水的浸蚀性鉴定。 2.设计范围及设计分工。 3.设计执行的法规及标准、规范。 4.设计原则及设计特点,工厂生产对给排水的要求。 5.全厂生产、生活用水排水水量(见表 14." 1.1- 1、"表 14." 1.1-2)及水量平衡方案。 1 4." 1.2给水水源及输水线路 1.地区水源情况(水量、水质、水温等)及水源(地下水、地表水等)的选择。上游或上风向有无污染源,下游或下风向对排污的要求。 2.取水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3.取水规模及流程说明。 4.取水建、构筑物型式与设备的选择、主要设计参数、布置说明。 5.输水管道线路的选择及设施(可参照第7章“厂区外管”的内容编写,亦可放在该章内作为其中的一节)。 6.城市供水时的接管点位置、水量、水压。

7.取水及输水的动力消耗(参见“化工工艺及系统”章表4." 1.6-2)。 1 4." 1.3给水处理 1.场址选择。 2.水处理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3.设计规模、处理方法和处理工艺流程。 4.建、构筑物型式及设备选择,主要设计参数及布置说明。 5.给水处理的动力及化学品消耗(参见“化工工艺及系统”章表4." 1.6-2及本章表 14." 1.3)。 1 4." 1.4厂区给水 1.厂区给水系统划分及其划分原则。 2.管道设施、基础、接管方式、管材、防腐等。表 1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列管式换热器 《 学生姓名:王梦萍 指导老师:赖万东 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 班级:201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生学号: 1102 — 时间: 2014年7月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4) — 一、设计项目 (4) 二、任务(具体要求)及步骤: (4) 三、作业份量: (5) 第二章确定设计方案 (6) 一、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6) 二、流动方向及流速的确定 (6) 三、安装方式 (6) 第三章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 (7) 、 一、设计条件 (7) 二、确定主要物性数据 (7) 第四章传热过程工艺计算 (9) 一、估算传热面积 (9) 二、主体构件的工艺结构尺寸 (10) 三、换热器主要传热参数核算 (12) 第五章机械结构设计 (17) 一、壳体、管箱壳体及封头 (17) . 二、管板 (19) 三、拉杆 (22)

四、换热管 (23) 五、分程隔板 (24) 六、折流板 (25) 七、管箱 (27) 第七章附属设备选型 (29) 一、接管及其法兰 (29) ? 二、排气、排液管 (32) 三、支座设计 (32) 第八章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 (37) 第九章参考资料 (38) & ) .

&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 某工厂需设计一换热器,将乙炔气体冷却至一定温度,冷却剂用浓度为25%(质量)CaCl2盐水。设计的基础数据如下: (1)乙炔气体 处理量 5500 m3/h,初温 31 ℃ 终温 11 ℃操作压强 16 kgf/cm2(绝压) (2)25% CaCl2盐水 初温: -11 ℃;终温: -5 ℃ 一、设计项目 / 1 确定设计方案;换热器型式,流体流向的选择,换热器的安装方式等。 2 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强度计算,附属设备选型。 3 绘制乙炔气冷却过程工艺流程图,换热器装配图。 4 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设计方案合理,论述清楚,计算正确,制图无误,答辩流利正确。 二、任务(具体要求)及步骤: (一)工艺设计 "

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工作原理及应用

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工作原理及应用 【摘要】可控震源的滑动扫描方式基本原理是采用多组可控震源实现无等待扫描激发工作,即一组震源在扫描过程尚未完全结束时,另外一组震源已经开始扫描了,单位时间内平均每次数据采集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施工效率得到显著地提高。本文简单介绍了滑动扫描信号分离的基本原理,主要参数的设计及应用。 【关键词】可控震源;滑动扫;相关处理;数据分离 1、滑动扫描的技术原理 ⑴基本原理 滑动扫描方式是一种高效、高质的适用于大道数生产可控震源采集方式。与常规交替扫描相比,滑动扫描的一组震源在开始扫描时,不必等待另外一组震源扫描过程是否完全结束,这样相邻两组震源会出现一段时间上的重叠,缩短了两组震源的工作时间,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相邻的两组震源之间的震动时间间隔称之为滑动时间,一般来说滑动时间不能小于听时间,虽然相邻两组震源在扫描时间上有一定量的重叠,但是它们在这个时间段各自震动的频率是不同的,这样根据各组震源的TB值进行相关处理就可以有效分离出各组震源的震动数据,得出各自的单炮记录。激发流程图如图1。 由于滑动扫描各组的震动是存在相互重叠的,所以数据记录是连续的,从滑动扫描第一次震动开始到最后一次结束,数据记录包含各次扫描的TB值和相对应时间内各次扫描的信号频率信息和辅助道信息。一次滑动结束后,仪器会根据各自扫描时段内的TB值和其他信息进行数据的裁剪、相关,最后分离出单炮记录。如图2所示。 图2为2组震源工作信号的相关过程:最上面的记录为2组震源的原始合成记录;TB(n)为各组震源的TB值;中间的四张记录是根据tb值剪切的各组震源的记录;Pilot(n)为各组震源对应扫描时间内的扫描频率信号;R(n)是从原始连续数据中通过裁剪、相关处理后的到的各组震源记录,即单炮记录。 2、震源参数设计 ①滑动扫描的滑动时间(扫描连续启动最小间隔时间)不能小于听时间,尽管没有最大时间,但是,滑动时间越短,生产效率就越高。 ②在滑动扫描方式下,扫描信号本身并没有重叠在一起,但是谐波干扰已经影响到其它的记录了。一般通过采用0°-180°变相为扫描的方式降低二次谐波干扰的影响。 ③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参数的设计和地表情况等因素来选择适用几组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附流程图和设计图)

徐州工程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完成时间

目录 第一节前言 (3) 1.1 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3) 1.2 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3) 第二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3) 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3) 2.2 吸收剂的选择 (3) 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3) 2.3.1 填料种类的选择 (4) 2.3.2 填料规格的选择 (4) 2.3.3 填料材质的选择 (4) 2.4 基础物性数据 (4) 2.4.1 液相物性数据 (4) 2.4.2 气相物性数据 (5) 2.4.3 物料横算 (5) 第三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6) 3.1 塔径的计算 (7) 3.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7) 3.2.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7) 3.2.2 填料层的分段 (8) 3.3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9) 第四节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 (10) 4.1 塔内件类型 (10) 4.2 塔内件的设计 (10) 注:1填料塔设计结果一览表 (10) 2 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11) 3 参考文献 (12) 附件一:塔设备流程图 (12) 附件二:塔设备设计图 (13)

第一节前言 1.1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设计任务:用水吸收空气中混有的氨气。 设计步骤:(1)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确定设计方案; (2)针对物系及分离要求,选择适宜填料; (3)确定塔径、填料层高度等工艺尺寸(考虑喷淋密度); (4)计算塔高、及填料层的压降; (5)塔内件设计。 1.2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1. 气体混合物成分:空气和氨 2. 空气中氨的含量: 5.0%(体积分数),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0.02%;) 3. 混合气体流量6000m3/h 4. 操作温度293K 5. 混合气体压力101.3KPa 6. 采用清水为吸收剂,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 7. 填料类型:采用聚丙烯鲍尔环填料 第二节精馏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2.1装置流程的确定 本次设计采用逆流操作:气相自塔低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即逆流操作。 逆流操作的特点是: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工业生产中多采用逆流操作。 2.2 吸收剂的选择 因为用水做吸收剂,故采用纯溶剂。 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两大类。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 2、有效波 3、干扰波 4、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______勘探,_________勘探, 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______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____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_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_______地震法、__________地震法和_________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__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___,通过电缆 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________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做出地震____________,并提出_______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_____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________追踪反 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___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___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3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4.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________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5 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四、 简答题 1、什么是多次覆盖? 2、什么是多次波记录? 3、什么是反射定律? 4、什么是时距曲线? 五、计算题 1、地下有一水平界面,其上介质的速度为3000米/秒.从水平叠加剖面上知其反射时间为2.25秒,试问此反射界面的深度是多少? 2、计算波阻抗Z 知:砂岩速度V=3500m/s,密度ρ=2.7g/cm的立方. 求:Z=?

化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管理办法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化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管理办法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化学工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查和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程设计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是整个工程建 设的先行和关键,在工程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工程质量、建设周期、投资效益以及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决定性作用。 初步设计是依据已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而编制 的设计文件,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施工图设计和安排 年度计划的依据。 第三条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是主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的人员和专家,审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规定。因此从这种意义来说设计审查是为国家把关。对初步设计的方案是否 切合实际、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等进行审理,又是优化设 计的过程。第四条部建设协调司是化工行业初步设计审查的归口管理 部门。各省、市化工厅(局、总公司)是各级地方化工设计行业的归 口管理部门,要组织、参与、配合部和各省市建委(建设厅)、计委、经(贸)委做好化工项目设计审查和组织协调工作。 【章名】第二章初步设计审查的条件与内容 第五条报审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和化工部关 于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和化工设计概算编制办法等规定

的要求,并附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等批准文件以 及全部建厂条件的协议和复印件。 第六条引进装置必须在合同技术附件和商务合同签字后才能报审 初步设计。 第七条初步设计必须严格按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 文件执行,不得改变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和厂址方案。如果因外界条 件变化,需要做必要的调整时,需经原批准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 报告)部门同意,并在初步设计批文中重新明确。初步设计概算必须 严格控制,超过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过多时,必须报 告原批准单位并说明原因。 第八条初步设计的外部条件应具有准确、可靠、齐全的设计基础 资料,包括经过国家或地区有资格的部门批准的资源储量报告、水文 地质报告、工程地质报告、抗震设防标准、气象资料以及主要原料、 燃料、供电、供水、交通运输、社会协作等正式协议文件。 【章名】第三章设计审查的原则及指导思想 第九条认真贯彻工厂布置一体化、生产装置布置露天化、建构筑 物轻型化、公用工程社会化、技术装备国产化的五化设计原则。 第十条要推广新技术,把经过鉴定并在工业上有一年以上运行实 践经验的新的技术成果用于工程设计,不得采用落后的甚至是被淘汰 的工艺方法和设备。新设计的大、中型项目,其技术经济指标要达到 国内的先进水平。 第十一条重视优化设计方案工作,在设计方案比选中,既要考虑 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又要结合国情,因地制宜,节约建设资金,节省占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换热器的设计

计 中南大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010年01月22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3) 二、设计要求 (3) 三、列环式换热器形式及特点的简述 (3) 四、论述列管式换热器形式的选择及流体流动空间的选择 (8) 五、换热过程中的有关计算(热负荷、壳层数、总传热系数、传热 面积、压强降等等) (10) ①物性数据的确定 (14) ②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14) ③传热面积的计算 (16) ④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 (16) ⑤换热器的核算 (18) 六、设计结果概要表(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等) (22) 七、主体设备计算及其说明 (22) 八、主体设备装置图的绘制 (33) 九、课程设计的收获及感想 (33) 十、附表及设计过程中主要符号说明 (37) 十一、参考文献 (40)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1、生产能力:17×104吨/年煤油 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3、设计条件: 煤油:入口温度140o C,出口温度40 o C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o C,出口温度40 o C 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二、设计要求 1、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2、要进行工艺计算 3、要进行主体设备的设计(主要设备尺寸、横算结果等) 4、编写设计任务书 5、进行设备结构图的绘制(用420*594图纸绘制装置图一张:一主视图,一俯视图。一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三、列环式换热器形式及特点的简述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以实现不同温度流体间的热能传递,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 在换热器中,至少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复习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波在不同密度的媒质分界面发生反射的波 2.透射波地球物理学透射波即透过波 3.滑行波由透射定律可知,如果V2>V1 ,即sinθ2 > sinθ1 ,θ2 > θ1。当θ1还没到90o时,θ2 到达90o,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行波。 4.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也叫做首波。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 6.射波前 7.均匀介质反射界面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 8.层状介质指地质剖面是层状结构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层之间速度是 不相同 9.振动图形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 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3. 离散付氏变换 14. 时间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时间域的表现形 式。 15. 频率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频率域上 的表现形式。 16. 褶积由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输出相应) 17. 离散褶积由离散的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 18. 互相关用来表示两个信号之间相似性的一个度量,通常通过与已知信号比 较用于寻找未知信号中的特性。 19. 自相关随机误差项的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称随机误差项之间存 在自相关性 20. 离散互相关 21. 离散自相关 22. 采样间隔地震勘探中检波器接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储存,需要采 样离散化,这个采样间隔就称为地震采样间隔。 23.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24. 炮检距激发点(炮)点到接收点(检)点的距离。 25.偏移距指炮点离第一个检波器的距离,等于最小炮检距,μΔx 。 26.观测系统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观测系统分单边和双边放炮两大类,以上两观测系统又可根据有无偏移距分为端点观测系统和有偏移距观测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