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昆明的雨》比赛课教研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

16.《昆明的雨》比赛课教研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
16.《昆明的雨》比赛课教研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

15、《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抓住雨中景、事、物的线索,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

2、通过诵读与分析,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3、通过拓展阅读与背景介绍,感受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乐观积极、热爱生

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与分析,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品读赏析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无问西东》电影片段,引入汪曾祺关于昆明、昆明的雨、及西南联大的情结。

二、背景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7年(1939——1946),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教育,而且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对于有着强烈的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

三、整体感知

提问1:文章标题“昆明的雨”,从标题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引起学生发现,本文标题不完全是“交代文章主要内容”,真正写雨的在2、3、4段,更多是写由昆明雨季产生的联想和回忆。)

提问2:文章“昆明的雨”从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人和事?(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提问3:这些看似杂乱的景、物、人和事,是由什么串联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昆明的怀念,喜爱,珍视之情)

提问4:从课文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的想念和喜爱之情?

(我想念昆明的雨)《无问东西》是学生最近看过的电影,学生非常喜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突显课文学

习的主线“人、事、情”,让学生对本文有个整

体的感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