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织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织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织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拉伸性能、撕裂性能、顶破性能、耐磨性能)

织物的力学性能是指织物在各种机械外力作用下所呈现的性能。它是织物的基本性能。

织物抵抗因外力引起损坏的性质称为织物的耐久性或坚牢度,大多是通过测试织物的拉伸断裂、顶裂、撕裂以及耐磨性等来反映这一性能的。织物在小负荷作用下呈现的性质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如织物手感、视觉风格、起毛起球、勾丝等。这里主要介绍织物的坚牢度试验。

织物的拉伸断裂试验

织物拉伸断裂试验目前主要采用单向(受力)拉伸,即测试织物试条的经(纵) 向强力、纬(横)向强力,或与经纬向呈某一角度的强力。它适用于机械性能具有各向异性、拉伸变形能力较小的制品。对于容易产生变形的针织物(特别是易卷边的单面针织物)、编织物以及非织造布一般采用顶破试验为宜。

一、试验原理

将一定尺寸的试样,按等速伸长方式拉伸至断裂,测其承受的最大力——断裂强力及产生对应的长度增量——断裂伸长。必要时,还可画出织物的强力——伸长曲线,算出多种拉伸指标。

二、试验参数选择

1、试样形状

根据织物的品种不同,试样的形状有以下3种形式,见图。

图织物拉伸断裂试验的试条形状和夹持方法

(1)拆边纱法条样:用于一般机织物试样。裁剪的试样宽度应比规定的有效试验宽度宽5mm或lOmm(按织物紧密程度而定),然后通过拆边纱法从试样宽度两侧拆去数量大致相等的纱线,直至试样宽度符合规定要求,以确保试验过程中纱线不会从毛边中脱出。

(2)剪切法条样:适用于针织物、涂层织物、非织造布和不易拆边纱的机织物试样。

(3)抓样法条样:试样宽度大于夹持宽度。适用于机织物,特别是经过重浆整理的,不易抽边纱的和高密度的织物。

比较3种形态试样的试验结果,拆边法的强力不匀较小,而强力值略低于抓样法。

2、试验参数

织物拉伸断裂的试验参数见表。

注:拆边纱法条样应先裁剪成6 mm宽或7 mm宽(疏松织物),然后两边抽去等量边纱,使试样的有效宽度为5 mm。

为便于施加张力,试样长度宜放长30~50 mm。

3、预加张力

按以下原则确定预张力:

(1)按试样的单位面积质量来决定,见表。

(2)当断裂强力低于20N时,按概率断裂强力的(1±0.25)%确定预加张力。

(3)抓样法的预张力,采用织物试样的自重即可。

(4)当试样在预张力作用下产生的伸长大于2%时,应采用无张力夹持法(即松式夹持)。这对伸长变形较大的针织物和弹力织物更合适。

4、大气条件

试样的调湿、测试的标准大气条件为三级标准大气条件。

三、试验步骤

(1)准备试样。根据织物品种,选择试条形状,按规定的试样尺寸裁剪试样,长度方向应平行于织物的经向(纵行)或横向(或横列)。每份样品的经纬向试样至少5块,并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4h。

(2)按规定要求,调整上下夹钳的隔距(夹持长度)、拉伸速度。

(3)夹装试样。先将试样一端夹紧在上夹钳中心位置,然后将试样另一端放

入下夹钳中心位置,并在预张力作用下伸直;再紧固下夹钳(或采用松式夹持法)。

四、结果计算

(1)计算试样的经、纬向平均断裂强力(N)。

计算精度:平均值≤10N 时,修约至0.1N ;10N<平均值<1000N 时,修约至 1N ;平均值≥1000N 时,修约至10N 。

(2)计算试样的经、纬向断裂伸长率及其平均值。

预张力夹持试样时:

松式夹持试样时:

式中:ΔL 为预张力夹持试样时的断裂伸长(mm);L 0为试样夹持长度(mm); ΔL ’松式夹持试样时的断裂伸长(mm);L 0’为松式夹持试样达到规定预张力时的 长度(mm)。

断裂伸长率平均值的计算精度,按数字修约规则修约。平均值≤8%时,修约至0.2%;8%<平均值<50%时,修约至0.5%,平均值≥50%时,修约至1%。

织物的撕破性能测定

撕破是指织物受到集中负荷的作用而撕开的现象。撕破试验常用于军服、篷帆、帐篷、雨伞、吊床等机织物,还可用于评定织物经树脂整理、助剂或涂层整理后的耐用性(或脆性)。撕破试验不适用机织弹性织物、针织物及可能产生撕裂转移的经纬向差异大的织物和稀疏织物。

GB /T 3917—1997规定了织物撕破性能的3种测试方法,即舌形试样法、梯形试样法和冲击摆锤法。这里介绍冲击摆锤法。

冲击摆锤法

1、冲击摆锤法撕裂机理

冲击摆锤法与单舌试样法的撕裂机理相似,但受力速度快,属冲击型撕裂。试样固定在夹钳上,将试样切开一个切口,然后释放处于最大势能位置的摆锤,当动夹钳离开定夹钳时,试样沿切口方向被撕裂。

2、试样

每个实验室样品裁剪经向和纬向两组各为5块的试样,试样的短边与经向平 行的称为“纬向撕裂试样”,试样短边与纬向平行的称为“经向撕裂试样”。试样尺寸如图所示。

%1000??=L L 断裂伸长率%100'0'

??=L L 断裂伸长率

图冲击摆锤法试样尺寸(mm)

3、试验步骤

冲击摆锤仪如图所示。

图YG033型冲击摆锤仪

1——扇形锤2——指针3——定夹钳4——动夹钳

5——开剪器6——挡板7——强力标尺

(1)将扇形锤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抬高至试验开始位置,并将指针2拨至指针挡板处6,使定夹钳3与扇形锤上的动夹钳4的2个工作平面正好对齐;

(2)将试样夹在两夹钳中,试样长边与夹钳顶边平行,试样夹在中心位置,再轻轻将有凹槽的底边放在夹钳的底部,在凹槽对边用开剪器5切1个(20±0.5) mm的切口,余下的撕裂长度为(43±0.5) mm。

(3)按下摆锤停止键,放开摆锤。当摆锤回摆时握住它,以免破坏指针位置。从测量标尺分度值或数字显示器读出撕破强力(N),强力应落在所用标尺值15%~85%范围内。当撕裂一直在15 mm宽的凹槽区内进行时,该次试验属正常。否则,属不正常,试验数据应剔除。若5块试样中有3块或以上被剔除,则此法不适用,也可加倍试样数量再试验。

4、试验结果计算

分别计算5块试样的经向及纬向的撕破强力算术平均值(N),修约到1位小数,必要时,记录样品每个方向的最大或最小撕破强力。

织物的顶破性能测定

顶破是指织物在垂直于织物平面的外力作用下,鼓起扩张而逐渐破坏的现象。顶破的受力方式与单向拉伸断裂不同,它属于多向受力破坏。服装的肘部、膝部的受力情况,袜子、鞋面布、手套等的破坏形式,降落伞、气囊袋、滤尘袋等的受力方式都属于这种类型。对于某些延伸性较大的针织物(如纬编针织物),顶破试验更具优越性。顶破试验机有弹子式、气压式及液压式等类型。

弹子顶破试验仅能获“顶破强力”一项指标,而液压式和气压式胀破试验除了测出“胀破强度”外,还可测出胀破扩张度和胀破时间。

弹子式顶破法

1、试验原理

将试样固定在夹布圆环内,弹子按一定速度垂直顶向试样,直至顶破,仪器自动显示顶破强度。

2、试验参数

试样直径为6cm;夹布圆环内径为2.5cm;弹子直径为2cm;试验机下降速度为10~1lcm/min。

3、调湿、试验用大气条件

试样应在标准大气(温度20℃±3℃、相对湿度65%±3%)下调湿24h以上,并在该标准大气下测试。

如果试验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的,则所测的实际顶破强力,应根据试样的实际

回潮率加以修正(顶破试验后将全部试样称重、烘干,测其实际回潮率)。

4、试验程序

(1)检查仪器各部位是否正常。校正强力指针至“0”位,开动电动机,使顶破弹子升至最高位置。

(2)将试样放人夹布圆环内并旋紧,再将其平放在布夹头上。

(3)按启动扳手进行试验。待试样完全顶破后,推启动扳手,使仪器回复原位。

(4)记录顶破强力值,精确至0.0lkg。

(5)将强力指针拨回0位,重复上述步骤,测完5块试样。

如果试样夹得不紧,就会从圆环中滑出,或者试样的顶破变形过大,都会发

生试样顶不破现象。此时试验结果无效,另换一块试样重做。

5、结果计算

(1)计算5块试样的顶破强力算术平均值,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

(2)当试验不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时,需根据试样的实际回潮率计算其校正顶破强力。

校正顶破强力=修正系数K×实测顶破强力

棉毛、棉汗布针织物的顶破强力修正系数K值见表。

织物的耐磨性测定

织物耐磨性是指织物抵抗与另一物体摩擦而磨损的性能。在服用过程中,织物磨损的受力一般都较小,但作用频繁,而且受磨损的方式与部位因人而异。因此,进行织物耐磨试验时,磨料类型以及磨损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常用的磨料有砂纸、炭化砂轮、钝刃刀片及特制的橡胶板等。磨损的方式有平磨、曲磨、折边磨、动态磨、翻动磨(更适合针织等)。本试验采用织物平磨仪。

1、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将织物试样在一定条件下与磨料(砂轮)接触并做相对运动,使试样受到多方向的磨损。通过对比织物磨损前后的变化来评价其耐磨性。

1——试样2——工作圆盘3——左方支架4——右方支架

5——左方砂轮磨盘6——右方砂轮磨盘7——计数器

8——开关9——吸尘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织物试样1固定在工作圆盘2上,圆盘以70r/min做等速回转运动。圆盘上方有两个支架3、4,其上分别装有2个砂轮磨盘5,6,它们可在自身轴上回转。试验时,工作圆盘上的试样与2个砂轮磨盘接触并做相对运动,试样受到多个方向磨损后形成一个磨损圆环。磨盘对试样的压力可通过改变支架上的加压重锤来调节(支架本身的质量为250g)。砂轮有多种类型供选择。此外,还可用吸尘装置9来自动清除试样表面的磨屑。

2、试样

在试验室样品上随机剪取直径为125mm的织物试样5~10块,试样上不得有疵点和折痕,距布边至少10cm以上。

3、试验步骤

(1)安装试样。将剪好的试样中央开一个小孔,然后将试样固定在工作圆盘上,用六角扳手旋紧夹布环,使试样受到一定张力。

(2)选择适当压力的磨料。加压重锤有4种:125g、250g、500g、1000g;炭化砂轮有3种:粗A—100、中A—150、细A—2800。

可对试样做预试验,再调整压力和磨料类型。

(3)调节吸尘管高度和风量。一般高出试样表面1~1.5mm为宜。接好吸尘软管、吸风管。根据磨屑的多少调节吸尘管风量(用仪器右端的调压手柄来调节)。

(4)计数器清零。开动电动机进行试验。试验结束,记录摩擦次数。然后抬起吸尘管支架,取下试样,计数器复位,清理砂轮。重复试验,测完全部试样。

4、结果评定

织物耐磨性的评定方法通常有:

(1)观察外观性能的变化。经相同条件的摩擦后织物光泽、起毛、起球等外观形态的变化:磨断纱线的根数等。

(2)测定物理性能变化。织物经规定条件的磨损后,测其质量或断裂强度等的变化。

最新金属的力学性能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力学性能 一、填空题 1、金属工艺学是研究工程上常用材料性能和___________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 2、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_____________,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另一类叫__________,反映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3、金属在力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力—应变关系的性能,叫做金属________。 4、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常用的强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断裂前金属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成为塑性,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________和_________。 6、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维氏硬度。 二、单项选择题 7、下列不是金属力学性能的是()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压力加工性能 8、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 属的() A、强度和硬度 B、强度和塑性 C、强度和韧性 D、塑性和韧性 9、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 A、抗压强度 B、屈服强度 C、疲劳强度 D、抗拉强度 10、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 A、冲击 B、多次冲击 C、交变载荷 D、静态力 11、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是() A、强度 B、硬度 C、热膨胀性 D、耐腐蚀性 12、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 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B、塑性和韧性 C、断面收缩率和塑性 D、断后伸长率和塑性 13、工程上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其屈强比()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大些,但不可过大 D、小些,但不可过小 14、工程上一般规定,塑性材料的δ为() A、≥1% B、≥5% C、≥10% D、≥15% 15、适于测试硬质合金、表面淬火刚及薄片金属的硬度的测试方法是()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D、以上方法都可以 16、不宜用于成品与表面薄层硬度测试方法()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D、以上方法都不宜 17、用金刚石圆锥体作为压头可以用来测试()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D、以上都可以 18、金属的韧性通常随加载速度提高、温度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 A、变好 B、变差 C、无影响 D、难以判断 19、判断韧性的依据是() A、强度和塑性 B、冲击韧度和塑性 C、冲击韧度和多冲抗力 D、冲击韧度和强度 20、金属疲劳的判断依据是() A、强度 B、塑性 C、抗拉强度 D、疲劳强度 21、材料的冲击韧度越大,其韧性就() A、越好 B、越差 C、无影响 D、难以确定 三、简答题 22、什么叫金属的力学性能?常用的金属力学性能有哪些?

橡胶力学性能测试标准

序号标准号:发布年份标准名称(仅供参考) 1 GB 1683-1981 硫化橡胶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方法 2 GB 1686-1985 硫化橡胶伸张时的有效弹性和滞后损失试验方法 3 GB 1689-1982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机) 4 GB 532-1989 硫化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 5 GB 5602-1985 硫化橡胶多次压缩试验方法 6 GB 6028-1985 硫化橡胶中聚合物的鉴定裂解气相色谱法 7 GB 7535-1987 硫化橡胶分类分类系统的说明 8 GB/T 11206-1989 硫化橡胶老化表面龟裂试验方法 9 GB/T 11208-1989 硫化橡胶滑动磨耗的测定 10 GB/T 11210-1989 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11 GB/T 11211-1989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强度测定方法拉伸法 12 GB/T 1232.1-2000 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1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 13 GB/T 12585-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橡胶片材和橡胶涂覆织物挥发性液体透过速率的测定(质量法) 14 GB/T 12829-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小试样(德尔夫特试样)撕裂强度的测定 15 GB/T 12830-1991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剪切强度测定方法四板法 16 GB/T 12831-1991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氙灯)老化试验方法 17 GB/T 12834-2001 硫化橡胶性能优选等级 18 GB/T 13248-1991 硫化橡胶中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光度法 19 GB/T 13249-1991 硫化橡胶中橡胶含量的测定管式炉热解法 20 GB/T 13250-1991 硫化橡胶中总硫量的测定过氧化钠熔融法 21 GB/T 13642-1992 硫化橡胶耐臭氧老化试验动态拉伸试验法 22 GB/T 13643-199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应力松弛的测定环状试样 23 GB/T 13644-1992 硫化橡胶中镁含量的测定CYDTA滴定法 24 GB/T 13645-1992 硫化橡胶中钙含量的测定EGTA滴定法 25 GB/T 13934-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屈挠龟裂和裂口增长的测定(德墨西亚型) 26 GB/T 13935-1992 硫化橡胶裂口增长的测定 27 GB/T 13936-1992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28 GB/T 13937-1992 分级用硫化橡胶动态性能的测定强迫正弦剪切应变法 29 GB/T 13938-1992 硫化橡胶自然贮存老化试验方法 30 GB/T 13939-1992 硫化橡胶热氧老化试验方法管式仪法 31 GB/T 14834-1993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附性及对金属腐蚀作用的测定 32 GB/T 14835-1993 硫化橡胶在玻璃下耐阳光曝露试验方法 33 GB/T 14836-1993 硫化橡胶灰分的定性分析 34 GB/T 15254-1994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180°剥离试验 35 GB/T 15255-1994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碳弧灯)试验方法 36 GB/T 15256-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 37 GB/T 15584-1995 硫化橡胶在屈挠试验中温升和耐疲劳性能的测定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38 GB/T 15905-1995 硫化橡胶湿热老化试验方法 39 GB/T 16585-1996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 40 GB/T 16586-1996 硫化橡胶与钢丝帘线粘合强度的测定 41 GB/T 16589-1996 硫化橡胶分类橡胶材料

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实训报告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实训室 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实 训报告 院系:材料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1304班 姓名: XXX 学号: 年月日

一、力学拉伸性能检测实训 试验条件:GB/T228 – 2002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 6397-86 试验数据及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低碳钢拉伸试验表 试验数据及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低碳钢拉伸试验表 试 样材料 试验前断裂后屈服强 度σs (Mpa) 抗拉强 度σb (Mpa) 延伸率 δ 断面收 缩率ΨL0 (mm) D0 (mm) S0 (mm2) L1 (mm) D1 (mm) S1 (mm2) 铸 铁 99.38 9.93 77.40 100.26 9.94 77.36 210.5 184.5 0.9% 0.1% 低碳钢100.16 9.99 78.34 130.30 5.91 27.41 455.1 190.8 30% 65.9% 试样材料 试验前断裂后屈服强 度σs (Mpa) 抗拉强 度σb (Mpa) 延伸 率δ 断面 收缩 率ΨL0 (mm) D0 (mm) S0 (mm2) L1 (mm) D1 (mm) S1 (mm2) 铝合 金 60.49 12.22 117.22 59.9 12.10 114.93 207.1 179.2 1% 2%

低碳钢拉伸试验图 铸铁拉伸试验图 低碳钢、铸铁拉伸试验对比图

二、硬度性能检测实训 (一)维氏硬度 试验条件:GB/T4340 – 1999 (试验力1.98N 加载时间10S ) 试验数据及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维氏硬度值记录 (注:第一次拉伸试验用的铝合金,为下面固溶时效用) (二)布氏硬度 试验条件:(GB/T 231 – 1984)压头直径为5mm 加载时间为15s 62.5kg 试验力 试验数据及结果:如表2-1所示。 表2-1 压痕直径与布氏硬度值记录 试验 材料 试验 次数 硬度值 HV 硬度范围 HV 铝 合 金 1 142.7 139.5 - 143.4 2 143.4 3 139.5 试验 材料 试验 次数 压痕直径 (mm ) 硬度值 HB 硬度范围 HB 镁 合 金 1 2.70 40. 2 39.2 - 40.2 2 2.72 39.6 3 2.73 39.2 试验 材料 试验 次数 压痕直径 (mm ) 硬度值 HB 硬度范围 HB

钢筋力学性能检测报告

00000000000R 有效期限至:2016-04-05 xxx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钢筋力学性能检验报告 工程名称:/ 报告编号:BRZ11500092 (第2页共2页) 委托单位/ 委托编号15000697-2 委托日期2015-04-27 施工单位/ 钢材种类热轧带肋钢筋检测日期2015-04-28 结构部位/ 牌号HRB400 报告日期2015-04-29 见证单位/ 见证人/ 证书编号/ 检验性质委托检验 样品编号 公称 直径 (mm) 技术指标要求 序 号 屈服 强度 Re(MPa) 极限 强度Rm (MPa) 伸长 率 A(%) 最大力 下总伸 长率(%) 冷弯实测强度比值 重量 偏差 (%) 生产 厂别 炉号 出产合 格证编 号 代表 数量 (t) 弯心直 径d (mm) 弯曲 角度 a() 结果Rm/Re Re/Re K 屈服 强度 (MPa) 极限 强度 (MPa) 伸 长 率 (%) 最大力 下总伸 长率(%) 重量 偏差 (%) BZ11500392 18 ≥ 400 ≥ 540 ≥ 16 ≥ 7.5 ± 5 1 475 600 27.0 / 72.0 180 合格 1.26 1.19 -4 三钢/ / 60 2 470 595 27.0 / 72.0 180 合格 1.27 1.18 BZ11500393 20 ≥ 400 ≥ 540 ≥ 16 ≥ 7.5 ± 5 1 470 600 26.5 / 80.0 180 合格 1.29 1.18 -4 三钢/ / 60 2 475 605 26.0 / 80.0 180 合格 1.27 1.19 BZ11500394 16 ≥ 400 ≥ 540 ≥ 16 ≥ 7.5 ± 5 1 460 595 27.0 / 64.0 180 合格 1.29 1.15 -4 三钢/ / 60 2 465 590 27.5 / 64.0 180 合格 1.27 1.16 检验依据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T228.1-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主要仪 器设备仪器名称:油压万能材料试验机管理编号:YQ-03 规格型号: WI-100 有效期至:2016-01-14 结论样品编号:BZ11500392 样品编号:BZ11500393 样品编号:BZ11500394 试样依据标准所检验项目符合指标要求 试样依据标准所检验项目符合指标要求 试样依据标准所检验项目符合指标要求备注 声明1、报告未盖检测单位“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单位“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3、对报告若有异议,应及时向检测单位提出。 地址 地址:xxxxxxxxxxxxxxxxx(xxx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站) 邮编:000000 电话:0000-00000000 传真:0000-00000000 批准:审核:校核:检验:

织物保温性能测试实验方法

织物保温性能测试实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利用FK-Ⅱ型织物保暖性测试仪测试织物保温性,掌握织物保温性的试验方法和指标的计算。 二、实验仪器与用具 FK-Ⅱ型织物保暖性测试仪,尺、划笔、剪刀等。 三、试样 620mm×250mm织物一块。 四、实验方法与程序 1. 接通电源,闭合仪器控制部分(见图51-2)开关屏1上“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2亮。 2. 用仪器控制部分的控温表旋盘3将控温表4旋到(+室温)值。 3.闭合仪器控制部分的开关屏1上的“加热”开关,控温表白灯5亮。 4.旋动仪器控制部分的调压电位器6,使电压表7指标到250V,同时夹电流表8指示值为0.6A。 5.待仪器控制部分的控温表白灯5翻到绿灯后,闭合开关屏上的“排风”开关,图52-1仪器测试部分抽风机4开始运转抽风。 6.将按要求裁好的试样包覆在仪器测试部分的恒温筒1上,并用试样夹子6夹持,再关好有机玻璃门3。 7.将仪器控制部分上预置拨盘开关9拨到“30”,表示测试时间为30min。 8.闭合仪器控制部分开关屏1上的“计数”开关。 9.揿下开关屏1上的“T”按钮,使计时器运转(在控制箱右侧面有运转观察孔)。 10.待仪器控制部分的时间计数器10跳出一个数字时,手指立即按住“T”按钮。随手揿下“0”按钮,使功率计数器11、时间计数器10上的数字清“0”,直到控温表绿灯B翻到白灯5亮时,手指立即放开“T”按钮。此后仪器开始正常计数,直到测定时间30min到,蜂鸣器响,仪器自动记数,记录功计数器11上的显示值。

五、指示计算 保温率:(52-1) 式中:—保温率(%); —功记数器在恒温筒未包覆试样时所测试的值; —功记数器在恒温筒包覆试样所测到的值。 六、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试样名称与规格,仪器型号,仪器工作参数,温湿度,原始数据。 2.计算:保温率(本仪器常数,即不包覆试样时恒温筒维持恒温30min功记数器上的显示值为2756)。

材料力学性能拉伸试验报告

材料力学性能拉伸试验报告 材化08 李文迪 40860044

[试验目的] 1. 测定低碳钢在退火、正火和淬火三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强度与塑性性能。 2. 测定低碳钢的应变硬化指数和应变硬化系数。 [试验材料] 通过室温拉伸试验完成上述性能测试工作,测试过程执行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1.1试验材料:退火低碳钢,正火低碳钢,淬火低碳钢的R4标准试样各一个。 1.2热处理状态及组织性能特点简述: 1.2.1退火低碳钢: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而均匀 的冷却称为退火。 特点:退火可以降低硬度,使材料便于切削加工,并使钢的晶粒细化,消除应力。1.2.2正火低碳钢: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称为正 火。 特点:许多碳素钢和合金钢正火后,各项机械性能均较好,可以细化晶粒。 1.2.3淬火低碳钢:对于亚共析钢,即低碳钢和中碳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在此 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钢的组织全部变成奥氏体,然后快速冷却(水冷或油冷),使奥氏体来不及分解而形成马氏体组织,称为淬火。 特点:硬度大,适合对硬度有特殊要求的部件。 1.3试样规格尺寸:采用R4试样。 参数如下:

1.4公差要求 [试验原理] 1.原理简介: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是由拉伸破坏试验来确定的,由试验可知弹性阶段 卸荷后,试样变形立即消失,这种变形是弹性变形。当负荷增加到一定值时,测力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或来回摆动,拉伸图上出现了锯齿平台,即荷载不增加的情况下,试样继续伸长,材料处在屈服阶段。此时可记录下屈服强度R 。当屈服到一定 eL 程度后,材料又重新具有了抵抗变形的能力,材料处在强化阶段。此阶段:强化后的材料就产生了残余应变,卸载后再重新加载,具有和原材料不同的性质,材料的强度提高了。但是断裂后的残余变形比原来降低了。这种常温下经塑性变形后,材料强度提高,塑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当荷载达到最大值Rm后,试样的某一部位截面开始急剧缩小致使载荷下降,至到断裂。 [试验设备与仪器] 1.1试验中需要测得: (1)连续测量加载过程中的载荷R和试样上某段的伸长量(Lu-Lo)数据。(有万能材料试验机给出应力-应变曲线) (2)两个个直接测量量:试样标距的长度 L o;直径 d。 1.2试样标距长度与直径精度:由于两者为直接测量量,工具为游标卡尺,最高精度为 0.02mm。 1.3检测工具:万能材料试验机 WDW-200D。载荷传感器,0.5级。引伸计,0.5级。 注1:应力值并非试验机直接给出,由载荷传感器直接测量施加的载荷值,进而转化成工程应力,0.5级,即精确至载荷传感器满量程的1/500。 注2:连续测试试样上某段的伸长量由引伸计完成,0.5级,即至引伸计满量程的1/50。

纺织纤维的力学性质

第四章纺织纤维的力学性质 ●一、名词解释 1. 断裂强力 2. 断裂强度 3. 断裂长度 4. 断裂伸长率 5. 初始模量 6. 弹性 7. 急弹性变形 8. 缓弹性变形 9. 塑性变形10. 蠕变11. 松弛12. 疲劳 ●二、填空题 1. 纺织纤维的力学性质包 括①、②、③、④、⑤、⑥、⑦等。 2. 纺织纤维初始模量小,表示纤维在小负荷作用下具有①等性能。 3. 影响纤维强伸度的因素分①、②两大类。 4. 纺织纤维受到拉伸力的作用后,其变形有①、② 和③三种。 5. 纺织工艺对纤维的摩擦抱合的要求是① 。 问答题 1. 影响纤维强伸度的内因是什么? 2. 影响纤维强伸度的外因是什么? 3. 测试束纤维强力时,修正系数0.675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修正? 4. 试述对纤维弯曲性能的要求。 答案: 第四章纺织纤维的力学性质 一、名词解释 1. 纺织材料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又称绝对强力。 2. 是指单位线密度纤维或纱线所能承受的绝对强力。 3. 重力等于强力时的纤维长度。 4. 伸长的长度占原来长度的百分率。 5. 表示纺织材料拉伸曲线起始段直线部分的斜率,用来描述纺织材料在较小外力作用下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 6. 指纤维变形的恢复能力。 7. 加上拉伸力,几乎立即产生的伸长变形;除去拉伸力,几乎立即产生的回缩变形。 8. 是在拉伸力不变的情况下,纺织材料缓慢产生的伸长或回缩变形。 9. 材料受力时产生变形,除去外力后,材料的变形不能恢复的部分。

10. 纺织材料在一定拉伸条件下,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11. 拉伸变形保持一定,材料内应力随时间延续而减小的现象。 12. 纺织材料在较小外力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塑性变形不断积累,当积累的塑性变形值达到断裂伸长时,材料最后出现整体破坏的现象。 二、填空题 1. ①拉伸②压缩③弯曲④扭转⑤摩擦⑥磨损⑦疲劳 2. ①容易变形,刚性较差,其制品比较柔软。 3. ①内因②外因 4. ①急弹性变形②缓弹性变形③塑性变形 5. ①纤维相互间抱合性能要好,但摩擦系数不能太大。 三、问答题 1. ⑴大分子结构:当聚合度高,纤维强度高伸长小⑵超分子结构:当结晶度、取向度高,纤维强度高伸长小⑶纤维形态结构:大分子内裂缝和孔洞多,纤维强度下降。 2. ⑴温湿度高,大分子热动能增加,分子间结合力下降,纤维强度降低,伸长增加。 ⑵试验条件有:试样长度、束纤维根数、拉伸速度。 3. 束纤维强力换算成单纤维强力的修正系数,用束纤维法测强力由于纤维断裂的不一致性和测定时的其它因素,束纤维强力小于单纤维强力总和,使求得的单纤维强力偏小。 4. 要求纤维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一方面要耐弯曲而不被破坏;另一方面要求具有一定的抗弯钢度。弯曲钢度小的纤维制成的织物柔软贴身,软糯舒适,但织物容易起球;抗弯钢度大的纤维制成的织物比较挺爽。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材0701姓名:学号:组:___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金属拉伸实验 Metal Tensile Test 一、实验目的Experiment Objective 1、掌握金属拉伸性能指标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 φ的测定方法。 2、掌握金属材料屈服强度σ0.2的测定方法。 3、了解碳钢拉伸曲线的含碳量与其强度、塑性间的关系。 4、简单了解万能实验拉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概述Experiment Summary 金属拉伸实验是检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普遍采用的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用来检测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指标的。此种方法就是将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金属光滑试样夹持在拉力实验机上,温度、应力状态和加载速率确定的条件下,对试样逐渐施加拉伸载荷,直至把试样拉断为止。通过拉伸实验可以解释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常见的三种失效形式,即过量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在实验过程中,试样发生屈服和条件屈服时,以及试样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除以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求的该材料的屈服点σS,屈服强度σ0.2和强度极限σb。用试样断后的标距增长量及断处横截面积的缩减量,分别除以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及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求得该材料的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φ。 三、实验用设备The Equipment of Experiment 拉力实验的主要设备为拉力实验机和测量试样尺寸用的游标卡尺,拉力

实验机主要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该实验所用设备原东德WPM—30T液压式万能材料实验机。液压式万能实验机是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机。它不仅能作拉伸试验,而且可进行压缩、剪切及弯曲实验。 (一)加载部分The Part of Applied load 这是对试样施加载荷的机构,它利用一定的动力和传动装置迫使试样产生变形,使试样受到力或能量的作用。其加载方式是液压式的。在机座上装有两根立柱,其上端有大横梁和工作油缸。油缸中的工作活塞支持着小横梁。小横梁和拉杆、工作台组成工作框架,随工作活塞生降。工作台上方装有承压板和弯曲支架,其下方为钳口座,内装夹持拉伸试样用的上夹头。下夹头安装在下钳口座中,下钳口座固定在升降丝杆上。 当电动机带动油泵工作时,通过送油阀手轮打开送油阀,油液便从油箱经油管和进入工作油缸,从而推动活塞连同工作框架一起上升。于是在工作台与大横梁之间就可进行压缩、弯曲等实验,在工作台与下夹头之间就进行拉伸实验。实验完毕后,关闭送油阀、旋转手轮打开回油阀,则工作油缸中的油液便经油管泄回油箱,工作台下降到原始位置。 (二)测力部分The Part of Measuring Force 加载时,油缸中的油液推动工作活塞的力与试样所承受的力随时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用油管和将工作油缸和测力油缸连同,此油压便推动测力活塞,通过连杆框架使摆锤绕支点转动而抬起。同时,摆锤上方的推板便推动水平齿杆,使齿轮带动指针旋转。指针旋转的角度与油压亦即与试样所承受的载荷成正比,因此在测力度盘上便可读出试样受力的量值。 四、试样Sample 拉伸试样,通常加工成圆型或矩形截面试样,其平行长度L0等于5d或10d (前者为长试样,后者为短试样),本实验用短试样,即L0=5d。本实验所用的试样形状尺寸如图1—1所示。 图1-1圆柱形拉伸试样及尺寸

涤纶织物物理性能测试方案

方案 涤纶织物物理性能测试班级:09纺检二班组别:第七组 一、根据任务中织物类别采样 涤纶:化纤物(机织物) 二、分析织物用途 服装 三、根据用途确定性能及指标 四、根据测试仪器选择工具及其他

五、设置参数

六、试样规格及数量 ? 1、断裂强力:规格:抽取样品数量10块,每段长度至少1m ,全幅,每组试样是五经五纬 长度≥200mm 宽达50mm ;数量:10段。 ? 2、单位重量:规格:0.01㎡圆形或矩形;数量:5块。 ? 3、撕破强力:规格: 如下图;数量:四块。 ? ? 4、顶破强力:规格:直径为60mm 试样;数量三块。 ? 5、悬垂性:规格:240mm 直径圆;数量20块。 ? 6、平挺性:规格320mm ×380mm ;数量:2块。 ? 7、耐摩擦色牢度:规格:200mm ×50mm ;数量:经向纬向各两块。 七、设计检查仪器和操作内容 1、涤纶撕裂强力测试 加持试样,将上夹钳锁紧,准备好的试样一端由上夹钳下方插如已开启的夹持口内,试样与钳口平齐,将试样夹紧,松开上夹钳,将试样另一端从松开的下夹钳钳口穿过,夹住已穿过下夹钳口的试样下端。使之伸直,夹紧试样,取下张力压。 2、理论单位面积重量测试 先将小样品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中调湿,然后裁取尺寸0.1m ×0.1m 圆形或矩形试样,称重计算单位面积重量。 100m m 75mm 50mm 43mm

3、涤纶撕破强力 先将扇形锤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抬高到试样开始的位置,将指针拨至销针挡板处。此时,定头与扇形锤上动夹头的两个工作平面正好对齐。然后讲试样左右两半边分别夹入两夹头内,并在长边正中用仪器上的开剪器画出一条规定长度的切口,松掉扇形挡板,动夹头即随同扇形锤迅速沿逆时针方向摆落,与定夹头分离,使试样对撕,直至全部撕破,由拨针在强力读数标尺上独处撕破强力。 4、涤纶顶破强力测试 讲试样装入圆环夹钳中,试样平整无张力,缝边朝向弹子方向,并通过夹钳孔圆心,夹紧试样,圆环夹钳放在支架中。启动仪器,直至涤纶破裂活缝纫线断裂而使接缝处裂开,试验终止,记录最长接缝强力值和顶破扩张度。记录试样最终破裂原因:织物破裂、缝纫线断裂:其他破裂情况。 5、涤纶悬垂性测试 将试样(如图)放在夹持盘上,使OA 线与一支架吻合,加上盖,轻轻向下按三次,禁止3min ,在夹持盘下方装有抛物反光镜,反光镜的焦点上有一光源,由反光镜射出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在试样上,未被遮挡的光线被位于上方的另一抛物面反光镜反射,在该反光镜的焦点上装有一光敏原件,把反射聚焦光线的强弱变成电流的大小,仪器显示熟为悬垂系数,经调零后,依次测出OB 、OC 、OD 三个读数。 6、涤纶硬挺度测试 选择一种洗涤和干燥的方法,将每块试样进行洗涤和干燥共循环操作五次,以长度方向为垂直方向,将试样无折叠的悬挂起来,以避免其变形,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将试样调湿2H ,将试样夹在支架上,固定在双侧板上,以长度方向为垂 A C

织物性能测试

织物及其分类 织物: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即纺织品。 机织物:由相互垂直的一组经纱和纬纱在织机上按照一定规律纵横交错织成的制品。 针织物:由一组或者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弯曲成圈并按一定规律彼此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织物。 簇绒:在基布上‘载’上圈状纱线或绒状纤维的织物。 非织造布:由纤维、纱线或者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状或毡状的结构物。 编结物: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条状物,相互错位、卡位交织、串套、扭辫、打结在一起的编织物。 纯纺织物:由单一纤维原料纯纺纱线所构成的织物。 混纺织物:以单一混纺纱线织成的织物。 交织织物:经纱或纬纱采用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织成的机织物,或是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原料的纱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 纱织物:完全采用单纱织成的机织物或针织物或编结物。 线织物:完全采用股线织成的机织物、针织物或编结物。 半纱线织物:经纬向分别采用股线和单纱织成的机织物或单纱和股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 花式线织物:采用各种花式线制织而成的织物。 长丝织物:采用天然丝或化纤丝织成的织物。 织物的紧度:纱线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经向紧度Et,纬向紧度Ew,总紧度Ez。 为经,纬纱线的直径(mm),a,b为两根相邻经纬纱间的平均中心距离 织造缩率: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与所织成织物长(宽)度l的差值与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的比值,以a表示

织物的分类:(1)按成形方法分为: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和编结物。(2)按原料构成分1按纤维原料分为纯纺、混纺、交织织物。2按纱线的类别分为纱线、半线、花式线和长丝织物。(3)按织物的规格分为1按织物的幅宽分为带织物(幅宽为0.3-30cm的纺织品)小幅织物(40cm左右)窄幅织物(90cm以下)宽幅织物(大于90cm)双幅织物(150cm左右)2按织物的厚度(织物在一定压力下的稳定厚度)分为轻薄型、中厚型和厚重型织物。3按单位面积的质量(每平方米克重)分为轻薄型、中厚型和厚重型织物。(4)按织物印染整理加工工艺分1按织前纱线漂染加工工艺分为本色坯布和色织物。2按织物的染色加工工艺分为漂白、染色和印花织物。3按织物的后整理分仿旧整理、磨毛整理、丝光整理、折皱整理、模仿整理和功能整理。 一般织物及其名称 机织物:1按纺织加工体系分类:棉及棉型织物,毛及毛型织物、丝及丝型织物和麻及麻型织物。2按织物组织分:原组织织物(平纹斜纹缎纹)变化组织织物(重平、方平及变化重平和变化方平组织,加强斜纹、复合斜纹和斜纹变化组织织物,加点缎纹织物和変则缎纹织物)3联合组织织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构成的新组织)4复杂组织织物(至少由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系统纱线组成)5纹织物(又称大提花组织,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 针织物:1按成形方法分: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2按织物成品形式分为:针织坯布、针织成形或半成形产品。 非织造布:1按纤网的形成方法分:干法成网非织造布、聚合物挤出成网非织造布和湿法非织造布2按纤网加固方法分为机械加固法、化学粘合法和热粘合法。 特种织物:按织物结构分为平面型结构和立体型结构。 平面型结构织物分为:1机织物(二轴向斜交机织物,三轴向机织物)2编结物(按编结形状分为圆形编结和方形编结,按编结织物厚度分有二维平面编结和三维立体编结)3复合针织物 立体型结构织物分为:1立体型结构机织物(三向正交立体织物)2立体型结构针织物(多轴向经编织物)3立体型结构编结物4立体型结构非织造布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目录 摘要1 1引言2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简介2 2.1 强度3 2.2 塑性3 2.3 硬度3 2.4 冲击韧性4 2.5 疲劳强度4 3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4 3.1拉伸试验5 3.2压缩试验8 3.3扭转试验11 3.4硬度试验15 3.5冲击韧度试验22 3.6疲劳试验27 4常用的仪器设备简介29 4.1万能试验机29 4.2扭转试验机34 4.3摆锤式冲击试验机40 5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42 参考文献4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摘要:金属的力学性能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各种形式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某些能力,它与材料的失效形式息息相关。本文主要解释了金属材料各项力学性能的概念,介绍了几个常见的测试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最后阐述了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仪器设备,发展趋势 Test Methods fo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Abstract: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which reflect some abilities of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resistance under various external force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failure form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ome concept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mon experiments tes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and apparatuses use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est methods f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i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metal material,mechanical properties,test methods,apparatuses,development trend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 报告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拉伸和弯曲一、实验原理 拉伸实验原理 拉伸试验是夹持均匀横截面样品两端,用拉伸力将试样沿轴向拉伸,一般拉 至断裂为止,通过记录的力——位移曲线测定材料的基本拉伸力学性能。 对于均匀横截面样品的拉伸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金属试样拉伸示意图 则样品中的应力为 其中A 为样品横截面的面积。应变定义为 其中△l 是试样拉伸变形的长度。 典型的金属拉伸实验曲线见图 2 所示。 图3 金属拉伸的四个阶段 典型的金属拉伸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如图 3(a)-(d)所示。直线部分的斜率E 就是杨氏模量、σs 点是屈服点。金属拉伸达到屈服点后,开始出现颈缩 现象,接着产生强化后最终断裂。 弯曲实验原理 可采用三点弯曲或四点弯曲方式对试样施加弯曲力,一般直至断裂,通过实 验结果测定材料弯曲力学性能。为方便分析,样品的横截面一般为圆形或矩形。 三点弯曲的示意图如图 4 所示。 图4 三点弯曲试验示意图 据材料力学,弹性范围内三点弯曲情况下C 点的总挠度和力F 之间的关系是 其中I 为试样截面的惯性矩,E 为杨氏模量。 弯曲弹性模量的测定 将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放置于弯曲装置上,施加横向力对样品进行弯曲, 对于矩形截面的试样,具体符号及弯曲示意如图 5 所示。 对试样施加相当于σpb0.01。 (或σrb0.01)的10%以下的预弯应力F。并记录此力和跨中点处的挠度,然后对试样连续施加弯曲力,直至相应于σpb0.01(或σrb0.01)的50%。记录弯曲力的增量DF 和相应挠度的增量Df ,则弯曲弹性模量为 对于矩形横截面试样,横截面的惯性矩I 为 其中b、h 分别是试样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也可用自动方法连续记录弯曲力——挠度曲线至超过相应的σpb0.01(或σrb0.01)的弯曲力。宜使曲线弹性直线段与力轴的夹角不小于40o,弹性直线段的高度应超过力轴量程的3/5。在曲线图上确定最佳弹性直线段,读取该直线段的弯曲力增量和相应的挠度增量,见图 6 所示。然后利用式(4)计算弯曲弹性模量。 二、试样要求

织物透气性及其测试方法

织物透气性及其测试方法 摘要:本文从织物的透气性能出发,简单介绍了织物透气性的影响因素、透气性的测试标准和方法。并结合GELLOWEN透气性测试仪,对织物透气性测试的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 1、织物的透气性能 透气性是气体对薄膜、涂层、织物等高分子材料的渗透性,是聚合物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与聚合物的结构、相态及分子运动情况有关。而织物的透气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单位时间内流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体积。一般气体通过织物有交织空隙和纤维间缝隙两条途径,而以交织空隙为主要途径。 空气透过织物的能力即织物的透气性,它直接影响到织物的服用性能。如夏季用的织物希望有较好的透气性,而冬天用的织物外衣透气性应该较小,以保证衣服具有良好的防风性能,防止热量的大量发散。对于国防及工业上某些用途的织物,透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降落伞的透气性要适中,过大下降速度太大;过小下降速度过慢。所以织物的透气性的好坏与织物的服用性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人们对穿着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透气性织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CoolMaX 面料,杜邦公司研制的、专利技术的四管道纤维材料,具有强大的透气性和良好的湿气控制性,能将人体所产生的过多热量及汗水抽离皮肤,传输到面料表面,从而迅速蒸发;再如,戈尔特斯(GORE-TEX)面料,突破一般防水面料不能透气的缺点,通过一种轻、薄、坚固和耐用的薄膜,使其具有防水、透气和防风功能,广泛应用于宇航、军事及医疗等方面,被誉为“世纪之布”。

2、织物透气性的影响因素 2.1织物材料对透气性的影响 有试验表明(如下表),对组织结构和厚度相似的棉、麻、羊毛、涤纶五类织物进行透气性测试,结果发现,棉、麻、羊毛等天然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织物的透气性好于尼龙和涤纶等合成纤维织物,这说明,不同的织物材料对其透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织物组织结构对透气性的影响 织物组织结构也是影响织物透气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其透气性关系为:透孔织物>缎纹织物>斜纹织物>平纹织物。这是因为平纹织物经纬线交织次数最多,纱线间孔隙较小,透气性也较小;透孔织物纱线间空隙较大,透气性也较大。由于织物组织结构与密度的变化,引起浮长增时织物的透气率也随之增加。当织物的经纬纱纱支不变,经密或纬密增加,织物的透气性下降;织物密度不变,而经纬纱细度减小,织物的透气性增加。一定范围内,纱线的捻度增加,纱线单位体积重量增加,纱线直径和织物紧度降低,织物的透气性提高。 2.3 加工方式对透气性的影响 织物染色之后一般都要经过后整理,而不同的后整理工艺对织物的透气性也有影响。比如,液氨整理 织物后,纤维变细,中空腔管和孔洞空隙变小,使织物透气性增加;而经三防整理的织物,因为将整理剂涂

第十章 织物的结构与基本性能(讲习要点Print)

第十章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概述 ?纺织材料直接和主要的产品是织物,柔性平面薄层状的物质?织物的成形:纤维经成网固着;成纱织、编而成 ?织物的轴与维:一维结构、二维结构、三维结构;单轴和多轴?一般织物: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编织物等 ?特种织物:三维结构或三维成形织物、层合或混合复合织物、 可呼吸织物、电子织物等 ?织物的应用:建筑(architectured and construction)、土工 (geotextile)、防护(safety and protective)、运动(sports and recreation)、运输(automotive and transportation)、航空航天(aviation and spaceflight )、医用(medical)、军用(military and defence)、产业(industrial),以及人类穿着用的重要的高科技纺织品(high-tech textiles)的基础用材。 ?问题:单一或复合、二维或三维织物的结构均有定性的阐述, 对结构与常用性能间的关系也有讨论,但对织物结构、性能、成形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定量描述还显得比较粗浅,尤其是对复杂结构织物及其定量表征与实际存在较大差距。 章节分配(3~4学时) 本章仅对已有的理论和传统织物结构及其常用性能作简要介绍,并较多地限于服用织物结构和性能的描述。 §1. 织物的类型与结构表征 §2. 纤维的介电性能 §3. 纤维的静电性质 §4. 导电高聚物的导电性质

第一节织物的类型与结构表征 一、织物的结构分类与名称 织物的分类方法众多,可以根据加工方法、成形方式、基本性能、选用纤维或纱线、织物组织和结构、厚度和轻重、用途和功能等进行分类。但作为织物结构、性能和成形的相互关系讨论,则较多地运用直接相关结构特征和成形方式进行分类。 1.A类织物:A类为纱线按一定的排列组合结构形成织物。 2.B类织物:B类结构中,纱线以粘结的方式成形。 3.C类织物:C类织物为非织造布。 4.纤维类和非纤维类片状物 D类为胶质物质将纤维粘结在一起,并与微孔共同构成稳定的结构。E类薄片一般为均匀结构膜,可以是“合金”物质,亦可为多孔结构,一般较多地以涂层和覆膜成形。 二、复合和层合织物 各类织物简单层合构成复合织物,以及混合、组合、交叉等方式构成复杂复合织物。 三、常用织物的结构特征 常用织物主要是指一般民用的普通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和非织造布。 纱线相互交织成形(interweaving),如机织物; 纱线相互圈结成形(interlooping),如纬编和经编织物; 纱线相互缠绕扭结成形(intertwining or interlacing),如编结织物; 纤维相互粘结或纠缠成形,如毛毡和非织造布; 基布表面成圈或簇绒成形(terry-looping or tufting),如机织、针织起绒织物和地毯。 四、特殊织物的结构 这里所指的特殊织物是在成形方式和结构上,为非常规方法直接所得的织物,这类织物主要为多层复合织物,如柔性建筑顶蓬

织物基本力学性质

第12章 织物基本力学性质 拉伸性能 撕裂性能 顶破性能 弯曲性能 耐疲劳性能 磨损性能 勾丝性能 第1节 织物的拉伸性质 1. 拉伸性能的测试方法 1.1 机织物 (1)条样法(Raveled-Strip Method) 将织物扯去边纱到规定的宽度,并全部夹入夹持器内的测试方法,按照规定条件进行测试。 (2) 抓样法(Grab Method):将一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仅一部分宽度被夹入夹钳内的试验方法 (3) 切割条样法(Cut-Strip Method):将剪切成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全部夹入夹钳内的实验方法。 (a) (b) 1.2 针织物 不宜采用上述矩形试样作拉伸试验。 原因:会出现显著的横向收缩,在夹头钳口处产生的剪切应力集中,使大多试样在钳口附近撕断,影响准确性。

试样形式:梯形或环形试样 优点:改善钳口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且伸长均匀性也比矩形试条好。 2. 织物的拉伸曲线 伸长(cm) 拉伸力(N ) (a) 纯纺织物 (b) 方向和混纺织物 织物拉伸曲线特征与组成织物的纤维和纱线拉伸曲线基本相似 混纺织物的拉伸曲线保持所用混纺纤维的特性曲线形态(接近比例大的纤维) 织物结构不同。拉伸曲线有差异 与织缩率有关。越大,在拉伸开始阶段伸长较大的现象越明显 3. 织物拉伸性能指标 (1)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2)断裂功、断裂比功 注意:断裂强度和断裂比功计算

(b) (c) 4. 织物的拉伸断裂机理 4.1 拉伸过程 (1)机织物 初始阶段,织物的伸长变形主要是由受拉系统纱线屈曲转向伸直引起的 后阶段,受拉系统纱线已基本伸直,伸长主要是纱线和纤维的伸长与变细 (2)针织物 线圈取向变形,在较小受力下呈较大地伸长 取向变形完成以后,纱线段和其中的纤维开始伸长 4.2 拉伸特点 (1)初始模量较低 (2)拉伸曲线有陡增现象 (3)织物破坏首先是纱线断裂,直至织物结构解体 (4)织物受拉过程中有束腰现象 问题:机织物纱线强度利用系数大于1? 机织物在拉伸过程中,经纬纱线在交织点处产生挤压,相互之间切向阻力增大,有助于织物强力增加,降低纱线强伸性能不匀的作用 针织物和无纺布不存在。

力学性能检验规范

力学性能检验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1、目的 本规程指在为公司质量检测部力学性能试验的操作和判定做出指导,规范其操作,保证力学性能试验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 2、依据标准 2.1 ASTM A370-2014 钢制品力学性能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和定义 ASTM_E23-2012C 金属材料切口试棒冲击试验的试验方法 GB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228.1-2010 金属材料_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29-2007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3、拉伸试验 3.1、取样 3.1.1试样尺寸执行相关技术文件或标准取样。 3.1.2试样在机加工过程中要防止冷变形或受热而影响其力学性能。通常以切削加工为宜,进刀深度要适当,并充分冷却。特别是最后一道切削或磨削的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性能。 3.2、方法 拉伸试验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选择GB/T228或ASTM A370的方法进行。 3.3、设备 微机屏显式液压万能试验机 主要性能参数最大试验力300KN、试验力准确度优于示值±1%,变形测量准确度在引伸计满量程的2%~100%范围内优于±1% 电子引伸计 主要参数级别 1.0 ;标距Le(mm) 50 ;计算方法端点法; 最大变形(mm)10.0 ; 灵敏度(mV/V) 2 3.4、实验设备的校准 3.3.1效准依据:ISO 7500-1或ASTM E4 3.3.2效准频率:每年 4、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 4.1、取样 4.1.1试样尺寸执行相关技术文件或标准取样。

4.1.2由于冲击试样缺口深度、缺口根部曲率半径及缺口角度决定着缺口附近的应力集中程度,从而影响该试样的吸收能量,因此对缺口的制备应特别仔细,以保证缺口根部处没有影响吸收的加工痕迹。缺口对称面应垂直于试样纵向轴线。另外,加工时,除端部外,试样表面粗糙度值应优于5μm。 4.2.、方法 夏比V型冲击试验应按照按产品的技术要求,选择ASTM A370和ASTM E23或GB/T229的方法执行。 只要能达到规定温度下的吸收能要求,在低于规定温度的温度下进行的试验是合格的。 4.3.、设备 冲击试验机 最大试验力300J,冲击能量30/15公斤每米 冲击试验低温槽 主要参数控温范围 -60℃;控温精度<±0.5℃; 保温时间 8min ;冷却介质乙醇或其他不冻液 4.4、实验设备的校准 3.3.1效准依据:ISO 7500-1或ASTM E4 3.3.2效准频率:每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