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一词多义分组限时练

【精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一词多义分组限时练
【精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一词多义分组限时练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一词多义分组限时练

编者按:此处编者梳理统编教材一词多义实词112个,共444个例句,分为11组,设置成分组限时练模式,建议考生参照下面的示例完成以下训练。

示例:【安】①安静__②如何,怎么__③怎么__④指安身

①安.居而天下熄

②安.知鱼之乐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衣食所安.

第一组(建议15分钟完成)

1. 【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军细柳:以备.胡②前人之述备.矣③日侍坐备.顾问

2. 【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③策.勋十二转

3. 【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皆朝.于齐③朝.晖夕阴

4. 【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②帝感其诚.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 【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年与时驰.②公将驰.之

6.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③卷石底以出.④不敢出.一言以复

⑤既出.,得其船

7. 【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停数日,辞.去

③未尝稍降辞.色

8.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狼仍从.②从.流飘荡

③隶而从.者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⑤客从.外来⑥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9.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当.余之从师也③今当.远离

10.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妾妇之道.也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伐竹取道.④策之不以其道.

⑤虽有至道.,弗学⑥益慕圣贤之道.

⑦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第二组(建议15分钟完成)

11.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果得.于数里外②得.志,与民由之

③便得.一山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⑤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故不为苟得.也

⑦余因得.遍观群书

12. 【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发.于声

③野芳发.而幽香

13. 【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其反.激之力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③然后能自反.也

1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男有分.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③必以分.人

15. 【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奉.命于危难之间

16. 【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复.何及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③复.前行④不敢出一言以复.

⑤兴复.汉室

17. 【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箬篷覆.之②以衾拥覆.③后值倾覆.

18.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盖.以诱敌②盖.石性坚重

③盖.大苏泛赤壁云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9. 【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山不在高.②常有高.猿长啸

③高.峰入云

20. 【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即更.刮目相待②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③是日更.定矣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第三组(建议15分钟完成)

21.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温故.而知新②而两狼并驱如故.

③故.渔者歌曰④公问其故.

22. 【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元方入门不顾.②顾.野有麦场③日侍坐备顾.问

①绝多生怪.柏②技亦灵怪.矣哉③志怪.者也

24. 【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25. 【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丈夫之冠.也②既加冠.③朝服衣冠.

26. 【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仿佛若有光.②以光.先帝遗德③而承天子之宠光.

27. 【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非学无以广.才②居天下之广.居③请广.于君

28. 【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屠晚归.②女有归.

③吾谁与归.④云归.而岩穴暝

⑤朝而往,暮而归.⑥其将归.见其亲也

29.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政通人和.②至若春和.景明③久而乃和.

30.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遇其叱咄②或.王命急宣③或.异二者之为

第四组(建议15分钟完成)

31. 【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复何及.②及.鲁肃过寻阳

③至霸上及.棘门军④徐公何能及.君也

⑤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①初极.狭②南极.潇湘③此乐何极.

33. 【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王命急.宣②急.湍甚箭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4. 【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既.出军门②既.出,得其船

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5. 【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②弗敢加.也③大王加.惠

36.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其间.千二百里②遂与外人间.隔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④又何间.焉

⑤时时而间.进⑥奉命于危难之间.

37. 【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③不见.曦月④请以军礼见.

⑤其将归见.其亲也⑥曹刿请见.

⑦于是入朝见.威王

38. 【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林尽.水源④进尽.忠言

39. 【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无何③不可久居.

40. 【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各具.情态②百废具.兴③具.答之

第五组(建议15分钟完成) 41. 【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沿溯阻绝.②绝.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④天下独绝.

⑤猿则百叫无绝.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⑦佛印绝.类弥勒

42. 【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三军.可夺帅也②军.霸上③至霸上及棘门军.

43. 【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②连月不开.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4. 【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或长烟一空.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空.谷传响④空.乏其身

45. 【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上自劳.军②皇帝敬劳.将军

③无奔走之劳.矣④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46. 【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良.多趣味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此皆良.实④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47. 【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②执策而临.之

③把酒临.风④临.溪而渔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8. 【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龙则灵.②技亦灵.怪矣哉

③以告先帝之灵.

①猿鸟乱.鸣②行拂乱.其所为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

50.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众服为确论.②每与臣论.此事

③与之论.辨④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第六组(建议15分钟完成)

51. 【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山川之美.②才美.不外见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④吾妻之美.我者

52. 【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面.山而居②四面.竹树环合

③居右者椎髻仰面.④群臣史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53.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仙则名.②则题名.其上

③故虽有名.马④名.之者谁

⑤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54.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明.灭可见②庭下如积水空明.

③以伤先帝之明.④明.日徐公来

⑤至若春和景明.⑥非淡泊无以明.志

55. 【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选贤与能.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先帝称之曰能.

56. 【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怒.而飞②阴风怒.号③秦王怫然怒.

57. 【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奇.山异水

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58. 【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后能自强.也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③赏赐百千强.

59. 【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亲.贤臣,远小人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

60. 【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回清.倒影②清.荣峻茂③以其境过清.

第七组(建议15分钟完成)

61. 【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必以情.②各具情.态③览物之情.

①欲穷.其林②而乐亦无穷.也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④穷.冬烈风

63. 【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求.二石兽于水中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④求.而不得者也

⑤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64. 【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②全.石以为底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

65.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吾日.三省吾身②隐天蔽日.

③日.光下澈④计日.以还

66.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②于我如.浮云

③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④其如.土石何

⑤悉如.外人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⑦自以为不如.

67. 【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草色入.帘青②高峰入.云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④深入.不毛

68.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②孰若.孤

③猛浪若.奔④仿佛若.有光

⑤皆若.空游无所依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69. 【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草色.入帘青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③未尝稍降辞色.④秦王色.挠

70.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②陈康肃公善.射

③不知其善.也④是可谓善.学者矣

第八组(建议15分钟完成)

71. 【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苔痕上.阶绿②负势竞上.

③受上.赏

72. 【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饮少.辄醉

③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73. 【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舍.昼夜②便舍.船

③屋舍.俨然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⑤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⑥同舍.生皆被绮绣

74. 【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可爱者甚.蕃②急湍甚.箭

③甚.矣,汝之不惠

75. 【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臣不胜.受恩感激

76. 【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而时.习之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③有时.朝发白帝④山间之四时.也

77.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饭疏食.,饮水②废寝食.者

③设酒杀鸡作食.④虽有嘉肴,弗食.

⑤主人日再食.

78.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是.日更定矣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③今日是.也

79. 【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非士.之怒也②管夷吾举于士.

③介胄之士.不拜

80.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通.外直②指通.豫南

③初极狭,才通.人④阡陌交通.

⑤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⑥政通.人和

第九组(建议15分钟完成)

81.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求闻.之若此②陶后鲜有闻.

③闻.之笑曰④军中闻.将军令⑤卒获有所闻.

82.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

③死亦我所恶.

83. 【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望峰息.心②北山愚公长息.曰

③去以六月息.者也

84. 【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受下.赏②日光下.澈

③下.见小潭④乃下.令

85. 【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往晓.之②晓.雾将歇③晓.畅军事

86. 【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②必以信.

③小信.未孚④忌不自信.

⑤愿陛下亲之信.之

87. 【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与人期行.

③夫君子之行.④欣然起行.⑤斗折蛇行.

⑥大道之行.也⑦性行.淑均

88.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静以修.身②讲信修.睦

③乃重修.岳阳楼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89. 【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②弗学.,不知其旨也

③今诸生学于太学.

90.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箪食②而或长烟一.空

③上下一.白④一.鼓作气

第十组(建议15分钟完成)

91. 【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③引喻失义.

92.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奇山异.水②渔人甚异.之

③或异.二者之为④使内外异.法也

93. 【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曾益.其所不能②益.慕圣贤之道③至于斟酌损益.

94.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意.暇甚②意.与日去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④醉翁之意.不在酒

⑤故不错意.也

95. 【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下车引.之②属引.凄异③引.喻失义

96. 【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似与游.者相乐

③鲦鱼出游.从容④滁人游.也

⑤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97. 【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98. 【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七十而从心所欲.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③欲.穷其林④鱼我所欲.也

99. 【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②香远.益清

③忘路之远.近④未能远.谋

⑤亲贤臣,远.小人

100. 【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阅.十余岁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第十一组(建议18分钟完成) 101.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主人日再.食②再.而衰③如是再.啮

102. 【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以顺为正.者②立天下之正.位

③其正.色邪④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103. 【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通外直.②直.视无碍

③岂直.五百里哉

104.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指.通豫南②争高直指.

③右手指.卷④手指.不可屈伸

105. 【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至.石之半

③每至.晴初霜旦④以至.鸟兽、枯

⑤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⑥虽有至.道

⑦礼愈至.

106.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②处处志.之

③寻向所志.④志.怪者也

⑤余之志.也⑥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07. 【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

108. 【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忠.之属也

③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9. 【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缀.行甚远②蒙络摇缀.③缀.公卿之后110. 【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朋自.远方来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③自.非亭午夜分④并怡然自.乐

⑤然后能自.反也⑥手自.笔录

⑦忌不自.信

111. 【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③力不足.④足.肤皲裂而不知

⑤兵甲已足.

112.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泠泠作.响②而后作.

③其中往来种作.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⑤属予作.文以记之⑥一鼓作.气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词多义分组限时练

第一组

1.①防备②详尽③准备

2. ①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②马鞭③记录

3. ①朝廷②朝见③早晨

4. ①真正,确实②诚心③确实

5. ①疾行,指迅速逝去②驱车追赶

6. ①与“入”相对,到外面②指在国外③露出④发出⑤出来

7. ①推托②告辞③言辞

8. ①跟从②跟、随③跟从,随从④跟随⑤由,自⑥向

9. ①掌管、担当②在(某处、某时)③应当,应该

10. ①道义,正道②说③道路④正确方法⑤道理⑥学说⑦途中

第二组

11. ①找到②实现③出现④办到⑤领会⑥取得

⑦能够,可以

12. ①兴起,指被任用②显露、流露③开放

13. ①返回②反而③反思

14. ①职分,职守②量词。表示长度③分配,分给

15. ①侍奉②供给③接受

16. ①又②再③再,又④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⑤恢复

17. ①覆盖②盖上③覆灭,颠覆

18. ①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②因为③句首语气词④原来是

19. ①高,与“低”相对②高处③巍峨的

20. ①重新②更加③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④还

第三组

21. ①学过的知识②原来③所以④原因,缘故

22. ①回头看②看,视③与问连用,译为“询问,咨询”

23. ①奇形怪状②与“灵”连用,译为“神奇”③怪异的事物

24. ①看,观赏②景象③看(阅读)

25. ①行冠礼②表示年已二十③帽子

26. ①光亮②发扬光大③光耀

27. ①增长②宽广③增广、扩充

28. ①回家②女子出嫁③一道④聚拢⑤返回⑥回去

29. ①和乐②和煦③暖

30. ①有时②倘若③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第四组

31. ①来得及②到,等到③和④比得上⑤或,和

32. ①很②至、到达③尽头

33. ①紧急,急迫②疾速,迅疾③紧急,急迫

34. ①已经②已经③既然

35. ①益处②虚夸,夸大③施予

36. ①中间②间隔③中间④参与⑤间或、偶然⑥期间

37. ①了解②知晓③看到,看见④参见⑤探望⑥接见⑦拜见,进见

38. ①完②竭尽③尽头④毫无保留

39. ①第一个:居住第二个:住宅②经过③停留

40. ①具有,有②同“俱”,全、皆③详细

第五组

41. ①隔断②极,非常③停止,消失④到了极点⑤停止,消失

⑥与人世隔绝⑦极,非常

42. ①指军队②驻军、驻扎③军营

43. ①打开②指天气放晴③散开

44. ①消散②在空中③空旷④使……贫穷

45. ①慰问②慰劳③劳苦④劳苦

46. ①甚,很②好③忠良④贤明

47. ①靠近②面对③迎着④到⑤临近

48. ①灵验②与“怪”连用,译为“神奇”③神灵

49. ①纷乱②扰乱③不太平

50. ①言论②议论,述说③议论④评定

第六组

51. ①美丽②美好的素质③美丽,美好④认为……美

52. ①面对②方向,方位③脸④当面

53. ①出名,有名②名字③名贵的④取名,命名⑤姓名

54. ①明亮②形容水的澄澈③贤明,英明④次,第二⑤明媚⑥明确、坚定

55. ①指才干出众②能够③能干

56. ①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猛烈③发怒,生气

57. ①奇丽②奇特,奇异③奇妙

58. ①勉励②尽力③有余

59. ①父母②亲近③用作动词,以……为亲

60. ①清波②清澈③凄清

第七组

61. ①诚,诚实。这里指诚心②神情③感情

62. ①尽②穷尽③穷困④极

63. ①寻找②要求③探求④请教⑤请求

64. ①完全,肯定(是这样)②整个的,全部的③保全

65. ①每天②太阳③太阳④时间

66. ①比得上②像③依照④把⑤和……一样⑥假如,假使⑦比得上

67. ①映入②耸入③指在国内④进入

68. ①如,及②比得上③像④似乎⑤好像⑥如果

69. ①颜色②色彩③脸色④面部表情

70. ①好的,优点②擅长③好处④善于

第八组

71. ①长到②向上③上等

72. ①缺少②数量小,不多③少年

73. ①停②舍弃③房屋④舍弃⑤这里指客舍⑥住

74. ①很,非常②超过③严重

75. ①美好②胜利③尽

76. ①按时②时期③时候④季节

77. ①粮食②吃饭③食物④吃⑤供养,给……吃

78. ①这②这种③这样

79. ①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②狱官③将领

80. ①贯通②通向③通过④相通⑤通晓⑥顺利

第九组

81. ①消息②听到③听说④听从⑤见闻,知识

82. ①憎恨②讨厌,憎恨③厌恶

83. ①平息②叹息③气息,这里指风

84. ①下等②向下③向下,往下④下达

85. ①告知,开导②清晨③通晓

86. ①诚信②实情③信用④相信⑤信任

87. ①走路②同行③行为④走⑤前行⑥施行⑦品行

88. ①修养②培养③修建④长,这里指身高

89. ①学问、知识②学习③学府

90. ①数词②全③全、都④第一次

第十组

91. ①义理②道义③道理

92. ①奇异②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③不同于④不同

93. ①加②更加③益处

94. ①这里指神情、态度②意志③意思④意趣,情趣⑤在意

95. ①拉,牵拉②延长③称引

96. ①游动②游玩③游泳④出游⑤交往

97. ①多②剩下的,多余的③我

98. ①意愿②欲望③想要④想要的

99. ①远大目标②很远③差距大,多④长远⑤疏远

100. ①经过,经历②阅读,浏览

第十一组

101. ①两顿②第二次③再次

102. ①准则,标准②正确③正常④恰好,正好

103. ①笔直②直接,径直③副词,只,仅是

104. ①直②向上③用手指④手指

105. ①跟上来②到③到④至于⑤达到⑥最好的⑦周到

106. ①志向②做记号③记号,标志④记载⑤志趣,志向

⑥心志,志向

107. ①修养②研究③惩治

108. ①竭尽自己的心力②尽力做好分内的事③忠诚④尽忠

109. ①连接、紧跟②牵连③跟随

110. ①从②于。这里是“在”的意思③如果④自在⑤自我⑥亲自⑦自己111. ①值得②足够,充足③足够④脚⑤足够,充足

112. ①发出②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③工作,劳动④兴起

⑤写⑥鼓起

一词多义专题训练

一词多义专题训练 要点归纳 多义词: 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词叫多义词。 重点点拨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 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例如:鬼:基本义—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引申义一一躲躲闪闪,不光明,如“鬼头鬼脑,鬼鬼祟祟”;也指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 当,如”捣鬼、心里有鬼”。 海:基本义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大海、东海”。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黑海”。 引申义一一大的,如“海碗、海量”。 比喻义—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 物,如“人海、火海”。 算账:基本义一一计算账目,如:“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 引申义一一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女口:“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再和你算账。’ 包袱:基本义一一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如“捆包袱”。 比喻义一一比喻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 解题技巧 辨析方法 多义词往往与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双关”等结合考查;有时也和病句,如“表 意不明”等结合考查;有时也和同义词结合在一起考查。在古文阅读中,设题者既考查实词中的一词多义,也考查虚词中的一词多义。辨析多义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从多音现象辨析 例如,(1)他这个人不难求,太好说话了。(2)他这个人太好说大话了

不难判断,(1)中的“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的意思。(2)中的“好”读去声,是“喜欢、爱好”的意思。 B、从词义上辨析 例如,(1)山上到处是盛开的杜鹃。(2)树林里传来了杜鹃的叫声。 其中,(1)中的“杜鹃”指的是“杜鹃花”,而(2)中的“杜鹃”指的是“杜鹃鸟”。 C、从词性上辨析 例如,(1)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大会。(2)他是代表小李来参加大会的。 显然,(1)中的“代表”是名词,(2)中的“代表”是动词。 D从语境上辨析 例如,(1)把电视关上,我们要学习文件。(2)大家注意,下午要拿学习文件来。 从语境中看出,(1)中的“学习文件”是指从事的某项活动;(2)中的“学习文件”,则是要拿的东西,而不是进行的活动。 E、从对象与搭配上辨析 例如,(1)我们要学先进,赶先进。(2)他正在赶苍蝇。(3)他在百忙之中赶写了这篇文章。 其中,(1)中的“赶”与“先进(人)”搭配,是“追”的意思;(2)中的“赶”与“苍蝇(昆虫)” 搭配,是“驱逐” 的意思;(3)中的“赶”与“文章(涉及的任务)” 搭配,是“加快行动,使不误时间”的意思。 纸上练兵 1、漫:①水满流出来了;②到处,遍布;③随便,不受约束。 漫不经心() 漫山遍野() 杯里的水漫出来了() 2、负:①具有②败③遭受④违背、背弃 忘恩仲() 久负盛名() 不分胜负() 身负重伤() 3、清:①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②寂静③公正、廉洁④清楚

最新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1. 安: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养(衣食所安) 2. 卑: ★低下(非天质之卑) ★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 ★影响(被于来世) ★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 ★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 ★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 ★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 ★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 ★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 ★诚心(帝感其诚) ★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 ★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惩罚 13. 驰: ★骑(愿驰千里足) ★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 ★发、起(方其出海门)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产生(计将安出)

一词多义造句练习题

一词多义造句答案 骄傲(1):骄傲,不谦虚。我们班的笑人同学是一个既骄傲又自作自受的人。 意思(1)指意义、含义。这段话的意思,我终于搞懂了。 (2)指趣味。这篇文章挺有意思。 (3)指意见,愿望。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结果(1)果树长出果实。学校柿子树结果无数。 (2)事情最后的情况。晓人同学不听教诲,四个月过去了,结果呢?连作文都不会写。韧性 1、有弹性,2、不易折断: 藤是一种极有韧性的植物。 这鞋底很有韧性,不容易坏。 暑假里,妈妈在超市里给我买了一包牛皮糖。我边看电视边嚼着这韧性的牛皮糖,感觉很有滋味! 韧性(坚韧的性格)造句: 小白杨挺拔着身姿陪着军人守卫着边关,它是具有韧性的。 运动员们凭着无所畏惧的勇气,百折不回的韧性,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他的性格很有韧性,百折不挠。 笨:①理解能力、记忆力差。②不灵巧。③费力气。 1、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 2、他显得笨手笨脚。() 意思:①指意义、含义。②指趣味。③指意见,愿望。 1、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这棵柏树长得像座宝塔,真有意思。() 一尘不染 (1)(指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人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欣向荣 (1)(指花草树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事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担着百十斤的担子快步如飞。当总经理,这副担子可不轻啊! 根据下列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1.丰收 (1)指农业取得好成绩。 (2)指工作和学习的收获多。 2、见识(1)接触事物,扩大见闻。(2)见闻,知识。 3、锐利(1)尖而快,指刀刃锋利等。(2)尖锐(多指目光、言论、文笔等)。

2020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

2020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 41.《论语》十二章 (1)《论语》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在《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2.《左传·曹刿论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3.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富贵不能淫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1、安:1、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卑:1、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备:1、周全、详尽。(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如: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同“披”,穿(如: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5、鄙:1、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出身鄙野(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全部(如: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如: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如: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1、马鞭。(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如: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9、长:cháng1、长度。(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如: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如: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如: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11、诚:1、的确,实在(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2、果真(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陈涉世家》/《隆中对》) 12、驰:1、骑(如: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如: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13、出:1、发、起(如: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如: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3、产生(如:计将安出《隆中对》) 14、辞:1、推辞(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如: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15、次:1、编次。(如: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6、箪:1、用箪装着(如: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隆中对》)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如: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 17、当:1、应当。(如: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如:今当远离《出师表》)4、对着,向着。(如: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如: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18、道:1、道路。(如: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如: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3、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9、得:1、能够(如: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2、得到、获得(如: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3、同“德”,感激(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0、等:1、同样(如: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陈涉世家》/《马说》)2、诸位,表多数(如:公等遇雨《陈涉世家》) 21、敌:1、攻击(如: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如:盖以诱敌《狼》) 22、度:1、渡过、越过(如: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3、端:1、画幅的右端(如:左手执卷端《核舟记》)2、正、端正(如:其人视端容

(word完整版)六年级语文一词多义专项练习

六年级一字多义练习题 1、端:A、事情的开头;B、平举着拿; C、东西的一头; D、端正; E、项目。 (1)看,前端是2米多长的象牙。( ) (2)这回,他正端坐着,听爷爷讲故事。( ) (3)好客的主人端出食品招待客人。( ) 2、故:A、缘故,原因;B、故意,有意; C、原来的,目的; D、意外的事。 (1)今天我故地重游,心情显得格外激动。( ) (2)老师再三提醒同学们在活动中要注意不要出安全事故。( ) (3)张书记反复强调今天的会议不要有无故缺席的人。( ) 3、益:A、好处;B、增加;C、更加;D、有益的。 (1)经过一番谈话,我觉得受益不浅。( ) (2)我们要保护益虫。( )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 (4)多参加体育活动能使人延年益寿。( ) 4、透:A、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B、暗地里告诉; C、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 D、透彻; E、显露。 (1)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 ) (2)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色彩十分艳丽。( ) (3)早晨的阳光透过树梢照着五光十色的画檐。( ) 5、尽:A、表示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B、达到极端; C、用力完成; D、全部用处; E、全,所有的。 (1)我用尽了方法想说服他,都没有成功。( ) (2)我们应尽自己的义务,好好工作。( ) (3)恩格斯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 ) 6、生:A、果实没有成熟;B、没有经过加工的;C、生硬、勉强; D、很。 E、生长; F、产生、发生; G、使柴、煤等燃烧; H、生疏。 (1)对周总理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已在人民心中生了根。( ) (2)我们开始垒灶生火烧饭了。( ) (3)写作时,对学过的词语不能生搬硬套。( ) (4)这西瓜是生的,真难吃。( ) 7、着:A、接触,挨上;B、感受,受到;C、燃烧。 (1)炉子着得很旺。 ( ) (2)那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 ( ) (3)天气骤然变冷,你要小心着凉。 ( ) 8、临:A、靠近,对着;B、来到、到达;C、将要,快要。 (1)居高临下。 ( ) (2)临危不惧。 ( ) (3)身临其境。 ( ) (4)临别。 ( ) 9、风:A、风气,风俗;B、景象;C、态度;D、传说。 (1)风言风语 ( ) (2)移风易俗 ( ) (3)风景优美 ( ) (4)作风 ( ) 10、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出; D、用力完成; E、全,所有的。 (1)尽心尽力 ( ) (2)取之不尽 ( ) (3)山穷水尽 ( ) (4)人尽皆知 ( ) 11、张:A、看,望;B、姓;C、把合拢的东西分开; D、陈设,铺排; E、扩大、夸张。 (1)张灯结彩 ( ) (2)张牙舞爪 ( ) (3)东张西望 ( ) (4)张冠李戴 ( ) 12、开:A、把关闭的东西打开;B、发动,操纵; C、设置,建立; D、举行。 (1)今天学校开运动会。( ) (2)开国大典。( ) (3)他学会了开车。( ) (4)请开门。( ) 13、会:A、聚合;B、见面;C、理解,懂得; D、有一定目的的集会; E、熟习,通晓。 (1)他心领神会地走了。( ) (2)晚会开始了。( ) (3)他们在学校门口会合。 ( ) (4)她会四种语言。 ( ) 14、开:A、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B、打通,开辟;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具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具答之 3.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a动词:齐备、准备好b副词:通“俱”,全、都) 绝 1.以为妙 ②群响毕绝 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a动词:完全没有b动词:断绝c形容词:陡峭的、无路走的d形容词:独特、独一无二) 君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a代词:妻子对丈夫的尊称b代词:古代对主人、对上司的尊称c代词:彼此相称,或自指d代词: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通称,后指君主制国家元首) 空 1.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a副词:白白地b动词:消失,消散,没有了) 乐

此乐何极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a形容词:快乐b作动词用c使用用法,“感到……快乐”、“以……为快乐”) 疠 呼嘘毒疠 ②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a名词:瘟疫、疫气b名词:恶疮) 临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渐近临之 ③把酒临风(a动词:面对、面临b介词:靠近、从高处往下看) 虏 ①壮志饥餐胡虏肉 ②虏太子申以归(a动词:俘获b名词:俘虏) 旅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a动词:外出(的)、在外作客(的)b作名词用:指外出旅行的人) 履 ①直堕其履圯下

②父曰:“履我!” 因长跪履之 良业为取履 下取履(a名词:鞋子b动词:替……穿鞋) 妙 ①众妙毕绝 ②以为妙绝(a形容词:奇妙b名词:妙处) 名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命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④此“双龙”之名所由起(a名词:名字、名称b动词:说出c动词:命名d名词:名声) 命 ①其命使各有所主 ②太医以王命聚之(a名词:命令、指示b名词:命运c动词:派遣) 能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复习旧的知识,而从中了解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阐述了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阐述了人应该宽以待人。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论语》)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件高兴的事情吗?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羞耻。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翻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阐述了思考与学习的关系。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9、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生命本来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去求得道义。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11、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13、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打仗,靠的是勇气。 1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气就消失殆尽了。 1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了委任。 1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花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1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1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太阳和月亮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故虽有名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之称也。(《马说》)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埋没在仆役人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因为可以行千里而著称。 2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

【期末冲刺】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字多义专项练习(含做题妙招)通用版

【期末冲刺】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字多义专项练习(含做题妙招)通用 版 做题妙招:1. 充分了解题目中列举的词的几个义项。2. 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可以先选定没有歧义的答案,对有歧义的答案可选用“排除法” 。3. 将选择的义项带入句子中去读,去思考,看是否语义通顺,表达得准确。4. 做这类的题目关键在于有信心,愿意去想,有自信,千万不能马虎应付!练习: 1、端:A、事情的开头;B、平举着拿;C、东西的一头;D、端正;E、项目。(1)看,前端是2米多长的象牙。() (2)他正端坐着,听爷爷讲故事。()(3)好客的主人端出食品招待客人。() 2、故:A、缘故,原因;B、故意,有意;C、原来的,目的;D、意外的事。 (1 )今天我故地重游,心情显得格外激动。()(2)老师再三提醒同学们在活动中要注意不要出安全事故。()(3 )张书记反复强调今天的会议不要有无故缺席的人。()3、益:A、好处;B、增加;C、更加;D、有益的。 (1 )经过一番谈话,我觉得受益不浅。()(2)我们要保护益虫。()(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4)多

参加体育活动能使人延年益寿。() 4、透:A、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B、暗地里告诉;C、 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D、透彻;E、显露。(1)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2)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 红来,色彩十分艳丽。()(3)早晨的阳光透过树梢照着 五光十色的画檐。() 5、尽:A、表示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B、达到极端; C、用力完成; D、全部用出; E、全,所有的。(1)我用 尽了方法想说服他,都没有成功。()(2)我们应尽自己 的义务,好好工作。()(3)恩格斯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 6、生:A、果实没有成熟;B、没有经过加工的;C、生硬、勉强; D、很。 E、生长; F、产生、发生; G、使柴、煤等燃烧; H、生疏。(1)对周总理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已 在人民心中生了根。()(2)我们开始垒灶生火烧饭了。()(3)写作时,对学过的词语不能生搬硬套。()(4)这西瓜是生的,真难吃。() 7、着:A、接触,挨上;B、感受,受到;C、燃烧。(1)炉子着得很旺。()(2)那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3)天气骤然变冷,你要小心着凉。()&临:A、靠近,对着;B、来到、到达;C、将要,快要。 (1 )居高临下。()(2)临危不惧。()(3)身

高考中考古诗、文言文必背重点句子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译文】最善良的品行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 【译文】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道德经》【译文】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译文】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译文】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不逞强好胜。 7、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 【译文】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 【译文】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 【译文】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已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1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1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文】孔子说:“看到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德的人好静,智慧的入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17、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实现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1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 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 四 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四一词多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语言表达 1.请写出下列成语中“穷”的含义。 ①穷形尽相( ) ②穷兵黩武( ) ③穷凶极恶( ) ④日暮途穷( ) ⑤穷乡僻壤( ) ⑥穷且益坚( ) 2.试写出下面两个多义词在各句中的含义,并指出其本义以及各义项间的联系。 1.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________________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 ④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____ ⑤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________________ 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 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 2.除 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________________ 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________________ ④此情无计可消除(《一剪梅》):________________ ⑤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________________ 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 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 二、注音释义 3.请写出下列成语中“穷”的含义。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准确翻译文言文,必须注意三点 1.正确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接意义和隐含信息 2.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 3.在翻译时要注意句意表达的完整和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 一、《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二、《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三峡》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及用法举例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及用法举例 2018年12月5日 7-9年级文言文一词多义及用法举例 多义词用法举例及出处意思 1. 安①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②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①养 ②安逸 ③怎么 2. 白①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③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①白色 ②酒杯 ③没有功名,没有知 识 3. 备 ①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①详尽 ②挂着

4. 蔽 ①隐天蔽日(《三峡》) ②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①遮蔽 ②因受蒙蔽而不明 5. 薄 ①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①迫近 ②轻视,看不起 6. 策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①马鞭子 ②用鞭子打 7. 察 ①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②察纳雅言(《出师表》)①明察,弄清楚 ②考察 8. 朝 ①cháo ②zhāo ①有时朝②发白帝(《三峡》) ②于是入朝①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皆朝①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早上 ②朝廷 ③朝见 9. 称chēng ①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②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①称赞 ②著称 10. 重chóng ①重岩叠嶂(《三峡》) 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①层层 ②重新 11. 出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③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④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⑤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①指在国外 ②露出 ③说出 ④从……生出 ⑤拿去

六年级语文一字多义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字多义专项训练 一字多义专项训练  附参考答案)) (附参考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  1、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 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 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二)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 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

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 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 青色的脑袋。(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三)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表38259

初中文言文专题知识大全 第一节一词多义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七年级上册) 词义项例句(标明出处) 期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 丘与有期》) 时时常 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期限 度已失期(《陈涉世 家》) 时候 余忆童稚时(《童 趣》) 希望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 传》) 故旧的 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 语》) 富 富裕 宋有富人(《智子疑 邻》) 旧(原 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多 家富良马(《塞翁失 马》) 所以 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亡 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 子疑邻》) 故逐之《曹刿论战》 逃跑 马无故亡而入胡(《塞 翁失马》) 故君子有不战《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故余虽愚《送东阳马 生序》 通 “无 ”,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 公移山》) 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灭亡秦灭韩亡魏(《唐雎不

世家》辱使命》) 原因公问其故《曹刿论 战》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此独以跛之故(塞翁 失马》) 殆 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论 语》) 行奉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论语》 大概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隆中对》) 行走三人行(《论语》) 即 就是 即公大兄无奕女(《咏 雪》) 罔迷惑 而无 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论 语》) 立刻 即书诗四句(《伤仲 永》) 无 罔不因势象形(《核 舟记》) 去 离开 “太丘舍去”“委而 去之”《陈太丘与有期》 知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论 语》)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知道 温故而知新(《论 语》) 距离 日中去人近《两小儿辩 日》 明白 知之为知之(《论 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 通 “智 ”,聪 是知也(《论语》)若像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 雪》)

人教版中考总复习-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含课文例句)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详解 A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B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C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 (138字) 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安:ān①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②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③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④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⑤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⑥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⑦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 比:bǐ①并列;挨着。《核舟记》:“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接连。《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杀三赵王。”③勾结。《韩非子?孤愤》:“朋党~周以弊主。”④比较。《涉江》:“与天地兮~寿。”⑤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⑥都,皆。《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胜。”⑦近来。《祭十二郎文》:“~得软脚病,往往岙剧。”⑧等到,及。《项脊轩志》:“~去,以手阖门。”⑨为,替。《孟子?梁惠王上》:“愿~死者一洒之。”⑩比起……来。《捕蛇者

说》:“今吾虽死乎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鄙:bǐ①边远的地方。《为学》:“蜀之~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鄙陋,鄙俗。《曹刿论战》:“肉食者~,未能远谋。”《廉颇蔺相如列传》:“~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轻贱。《孔雀东南飞》:“人贱物亦~,不足迎后人。”④鄙薄,轻视。《训俭示康》:“孔子~其其小器。”⑤谦词。《滕王阁序》:“敢竭~诚。” 兵:bīng①兵器;武器。《?之战》:“束载、厉~、秣马矣。”《过秦论》:“斩木为~,揭竿为旗。”②军队;士兵。《谋攻》:“不战而屈人之~。”③战争;军事。《论积贮疏》:“~旱相乘,天下大屈。”《教战守策》:“昔者先王知~之不可去也。”④战略。《谋攻》:“战上~伐谋。” 并:bìng①合。《六国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力西向。”②兼并;吞并。《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吞八荒之心。”③并列;挨在一起。《与妻书》:“吾与(汝)~肩携手,低低切切。”④一并;一起。《涉江》:“腥臊~御,芳不得薄兮。”⑤连。《芋老人传》:“固已贤夫~老人而芋视之者。”⑥并且。《〈黄花冈七十二一烈士事略〉序》:“予为斯序,既痛逝者,~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策:cè①竹制的马鞭子。《过秦论》:“振长~而御宇内。”《马说》:“执~而临之。”②鞭打;鞭策。《马说》:“~之不以其道。”《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③竹杖;拐杖。《淮

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之一词多义

1、“一”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数词 B.相同 C.全、满 D.专一。在“高歌一曲”中的“一”的解释应取________;在“一碧千里”的“一”的解释应取________;在“一心一意”的“一”的解释应取________;在“颜色不一”的“一”的解释应取________。 2、“白”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明亮、光亮_B.没有效果_C.清楚_,明白D_.说明,陈述。在“真相大白”中的解释应取______,在“白费力气”中的解释应取______,在“表白”中的解释应取______,在“白天”中的解释应取______。 3、“挺”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直立、高耸B.量词_C.很_D.伸直、突出E勉强支撑。在“挺胸”中的解释应取______;在“花挺香”中的解释取____;在“挺拔”中的解释取____; 在“挺过危险期”中的解释取____;“一挺机关枪”中的解释应取_____。 4、“沉”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没入水中B.程度深_C.镇定_,稳重D_.分量重。在“沉重”中应解释取____;在“沉思”中应解释应取_____;在“沉住气”中的解释应取______;在“沉没”中的解释应取_______。 5、“冒”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向外透,向上升_B.不顾_C.以假充真D_.不加小心,鲁莽。在“冒着热气”中的解释应取______,在“冒雨前来”中的解释取____;在“冒冒失失”中的解释取____;在“冒牌货”中的解释取_____。

6、“临”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来到_B.对着_C.快要D_.照着字画模仿。 在“居高临下”中的解释应取______,在“临别”中的解释取____;在“重临心头”中的解释取____;在“临贴”中的解释取_____。 7、“眉目”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_B.事情的头绪。在“这个女孩眉清目秀”中的解释应取_____;在“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中的解释取____。 8、“究竟”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结果,原委_B.到底,表示追究。在“人究竟是怎样来的”中的解释应取______;在“对这件事,大家想知道个究竟”中的解释取______。 9、“意识”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头脑对外界的反应_B.察觉。在“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意思”中的解释应取_____;在“我逐渐苏醒过来,大脑渐渐有了意识”中的解释取____。 10、“融”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融化B.融合,调和_C.流通。在“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的“融”的取解释应取______;“融会贯通”中的解释应取_____;在“金融”中的解释应取_______。 11、“舒展”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不卷缩,不皱B.安心舒适。在“荷叶舒展着,发出清香”中的解释应取______;在“我的心情舒展”中的解释应取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