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师招聘复习思维导图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思维导图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四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 教育目的的意义: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选择功能、调控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总体性的、高度概括的 培养目标——学校 教学目标——教师(课堂):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的教育理想; 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代表: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

洛齐、马斯洛、赫钦斯; 观点:确立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出发,使人的本性得到高度发展。 社会本位论:代表:孔子、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等; 观点:确立教育目的要从社会需要出发。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杜威 观点: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马克思辩证统一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培养独立个性: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本宗旨,重要使命。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德育:思想基础、灵魂、前提、保障、动力; 培养要求:政治方向:良好思想品德、道德品质 正确价值观:健康的心理品质 智育:智力基础、为其他各育奠定基础

教育学的思维导图_整理版

>矚的”辽卜 蜜典阻丽+ ”1狀需,"?*tar¥.+ H s' M 沱门亠 規艸胡怪叫?耳It ? g > ^.- J* M3 *餾严椀 BI 怎肛H4肖学* 当牝枕育学 教育学 ,教育评价 护朋上任工件. 瘁课外活动 ?-— 工教育F1的 : (S? 衮学校教育制 度 微观教育实践 中观教育蔡统卜“教师与学生 ?詁ffBim ,rs.TJ-' t& fj 怦乩卜3 T 山点吟€?三轨也 .;Wni ?辭Mf ◎載什窃也 养门丨界宦 丸子中国 匹- ■B^a 舫 ? 1■丽 4汁: 一虺 II K" N 料闿.讨学祐崛.听靶 1 1心朝「比学 frawtat 両:只荻 nfti-Wi ■氐 花bit 帝■世 ?近世阿坤IHWW L ?件加t [全尺代 20啊担£莎了花 TpiLft [??敬育常] ?L * 冲 A1\*a- y-r 置:_, ■砒 nat 蜀艸 *Uft

也出纯点tt 革孚曲卜{?相对独立性 jdt 1 I'T tit *?;:吃dr. 丈化 学罠*化— L l.-MIE “才” 丿 二人丹強木同论 护政治汁济制度 锻址我[称豪甘权 [决朮粧菽肖*权楷 (盘龍Hfrn的北% 决盅胆拗此聘贰丘内落 用界人扌 i站尿卜 瞪直啊论我育与社佥捉魚 M 计圮’ 菽A内详和『負 再牢产知说 力山牛产劳询力 r 「- -- T~ZrTZT7Z7 身右境醍啊嚴直 I也極论 ?炭展胡囚 .外抵论 盂子 找洛忻德 虞翌L 博 叙」;单 子 华牛. 猊倶可能 牛用畔帯愎理点;锻皆诀出世逵拽 洛克 外凶 tft溟现点,环境总訂耳墟 教育与人的发展上辱作用融 出社会现范injfit#jftfi5 丨亠.”」 o.-;-T. lt T'^77 肚扌力龍E!卩时*延时卅值…-…….ntfr 1 4毎响人绘展的阂羸 、爭因鷲幅互傑用论 顺序性 .阶段fl:不丫預 卄 :吒补卄 牛刖遂养仕 0财笈血严燧基 1>岌區规弹 生理活动右用 话动托螢塞岀 涌曲' 一主规能动件 妲T:川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 思维导图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尽心上》  孟子是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  2.教育的概念  广义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都称之为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  主要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学校)教育构成的三要素  教育者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  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和中介  包括: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e.g.教科书,讲义);         教育手段(呈现形式,  e.g.网络授课)  4.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特点)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 人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 象的根本特征)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 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 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而动物只是一种生 存本能  1.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 养的过程;  3.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 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形式不同内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但是)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教育的起源 

教育学的思维导图-整理版

?教育与教育学 十KF |教育与社会发展, 宏观敘HT 以理 些& — . &护丹 &教自与人的发展4. 4庄和 ■即斛mtn# x*? _A3T_I _ "lit* t - f I' ?科%Wift * 广“:K 说、 ■- 1 a 、、叫 Tib 3Ut 甲訓住比mir. 劃匸比■甘育二 ,r 3T fl 需即11由”业 蛊 H 占 th Itft. 詁?-K 阜唧乜 ■... 配薯號暮疑寿晋距益鼻 ttn if H -M# ?k ; JtiCSL Rf^r! 5学 」徳白 教育评价 教育学 7T K 4 教目弭的. 空校 教育祈搜 ?教师与学生母 谍外活动 ■ 4tW 学检駁FT 珂咬 再弼贰 4 A j- 绑西■* *frft - r.i ;i il?u ? I V 号:-fllM J 耳打史於志 古 fvP 兔 E i?F 总JI 輕L VflStt 览盒 1S??4 ?揖甫乎曲电&片窘* ?鴛 卡潭忆器嚮;嘶?艸 ■fttlj— <■*耗育覚卯D - W 史幣缶 ■占貫 -賞% E U 斗 z*? Lflea 特d 1

也畫?■着n If ffi-H. 'H H. < l-t--.ft 峙?nt ftft?tfll ft Hr UK厂 1檢甘■車中产力r「;M i E JtRH 诗 比土 flt「期 戏虫匸佥码i: 仁时仃色独将功"』 nif 时些斗谁 -r?- iJt^r I- 教育与人的发魁 外抵佥[壬主 ¥ 爭腳和I吃任用论 I-H 不rm u■无响人肚展陀腹耒 土显少卄 SttfiftBK JLM1 ?嗣■?桦f HI .*12K>T >^IS(lQfc [s^pi^ri^ 厦吐畅堺 ■R Iftflr'ifAifflnh ■小乍柚醉刑与炖 AH .网 %H >'i|iK _i_ 1 *倉 卜窝*7袴 I tffltw IJSLS t U或■ ’ Si乏 人 ■ J?ir *nw £Ri? Jj NUfeBF 柿 i亦to lids. 电弟杵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1.思维导图(MindMap)概述 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全脑的一部分。 思维导图以图文并重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促进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更具条理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大脑运作的效率。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对以笔记形式出现的知识体系进行快速构建与扩展,从而得到一张所有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清晰和准确的知识架构图,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可以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使我们的思考过程可视化,最大限度的使我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专家皆认为: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了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开启人类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概述 (3) 1.1. 1教育概念 (3) 1.1.1. 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 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包括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动物界有学习,无教育3 1.1. 2. 狭义:指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 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记忆技巧:三有)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有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 1.1.3. 词源 (3) 1.2. 2教育要素 (3) 1.2.1.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教”的主体。 (3) 1.2.2. 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的主体 (3) 1.2.3.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媒体、内容、手段活动方式、环境。 (3) 1.2.4. 各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不同的教育元素变化及组合,形成 多样的教育形态。 (3) 1.3. 2教育形态 (3) 1.3.1. 教育系统自身标准 (4) 1.3.2. 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 (4) 1.3.3. 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特性 (5) 1.4. 1教育属性 (5) 1.4.1.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所特有 的。(教育的社会性)(动物的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 (5) 1.4.2. 社会属性(记忆口诀:相对永恒的历史阶级) (6) 1.5. 3基本规律 (6) 1.5.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及教育与人的发展,详见第二章。 (6) 2. 教育发展 (6) 2.1. 1教育起源(记忆技巧:神话最古老、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禄、米凯 爱劳动) (6) 2.1.1. 神话起源 (6) 2.1.2. 生物起源 (7) 2.1.3. 心理起源 (7) 2.1.4. 劳动起源 (7) 2.1.5. 需要起源 (7) 2.1.6. 生活起源 (7) 2.2. 2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8) 2.2.1. 原始社会特点(口诀:三没一目的一结合) (8) 2.2.2. 古代中国 (8) 2.2.3. 古代西方 (10)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概述 (4) 1.1. 1教育概念 (4) 1.1.1. 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 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包括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动物界有学习,无教育4 1.1. 2. 狭义:指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 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记忆技巧:三有)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有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4) 1.1.3. 词源 (4) 1.2. 2教育要素 (4) 1.2.1.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教”的主体。 (4) 1.2.2. 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的主体 (4) 1.2.3.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媒体、内容、手段活动方式、环境。 (4) 1.2.4. 各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不同的教育元素变化及组合,形成 多样的教育形态。 (4) 1.3. 2教育形态 (4) 1.3.1. 教育系统自身标准 (4) 1.3.2. 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 (5) 1.3.3. 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特性 (6) 1.4. 1教育属性 (6) 1.4.1.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所特有 的。(教育的社会性)(动物的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 (6) 1.4.2. 社会属性(记忆口诀:相对永恒的历史阶级) (6) 1.5. 3基本规律 (7) 1.5.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及教育与人的发展,详见第二章。 (7) 2. 教育发展 (7) 2.1. 1教育起源(记忆技巧:神话最古老、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禄、米凯 爱劳动) (7) 2.1.1. 神话起源 (7) 2.1.2. 生物起源 (7) 2.1.3. 心理起源 (8) 2.1.4. 劳动起源 (8) 2.1.5. 需要起源 (8) 2.1.6. 生活起源 (8) 2.2. 2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8) 2.2.1. 原始社会特点(口诀:三没一目的一结合) (8) 2.2.2. 古代中国 (9) 2.2.3. 古代西方 (11) 2.2.4. 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口诀:街道专 刻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