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实验报告

荧光定量实验报告
荧光定量实验报告

RT-qPCR比较不同样本中miR-21的相对表达差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实验原理。

2、掌握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是一种在DNA扩增反应中,以荧光化学物质测每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方法。通过内参或者外参法对待测样品中的特定DNA序列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荧光定量PCR 最常用的方法是 DNA 结合染料 SYBR Green Ⅰ的非特异性方法和 Taqman 水解探针的特异性方法。本实验中采用非特异性 SYBR Green I 染料法,SYBR Green I 是一种结合于所有 ds DNA 双螺旋小沟区域的具有绿色激发波长的染料,在游离状态下会发出微弱的荧光,但一旦与双链 DNA 结合后,荧光大大增强。因此, SYBR Green I 的荧光信号强度与双链 DNA 的数量相关,可以根据荧光信号检测出 PCR 体系存在的双链 DNA 数量。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实验仪器:PCR仪、荧光定量PCR仪

实验材料:MCF7细胞

实验试剂:逆转录试剂盒、SYBR GREEN试剂盒

四、实验步骤

MCF7细胞RNA提取(RNAiso Plus)

1)将生长至80%的MCF细胞消化为单细胞悬液,准备提取RNA;

2)9000g,2min离心,弃掉培养基,加1 ml RNAiso Plus用移液枪反复吹吸直

至裂解液中无明显沉淀,室温(15-30℃)静置5分钟;

3)加入氯仿(RNAiso Plus的1/5体积量),盖紧离心管盖,混合至溶液乳化呈

乳白色,室温静置5min;

4)12,000 g 4℃离心15分钟。从离心机中小心取出离心管,此时匀浆液分为

三层,即:无色的上清液(含RNA)、中间的白色蛋白层(大部分为DNA)及带有颜色的下层有机相。

5)吸取上清液转移至另一新的离心管中(切勿吸出白色中间层)。

6)向上清中加入倍RNAiso Plus体积的异丙醇,上下颠倒离心管充分混匀后,

室温下静置10分钟。

7)12,000g 4℃离心10分钟。一般在离心后,试管底部会出现RNA沉淀。

8)弃上清,加入1ml DEPC水配制的75%乙醇,充分洗涤管盖和管壁,并轻弹管

底,让沉淀浮起来,并静置3-5 min;

9)打开离心管盖,室温干燥沉淀几分钟。沉淀干燥后,加入适量(可以根据沉

淀的多少确定)的RNase-free 水溶解沉淀。测浓度,记录A260/280。

1%琼脂糖凝胶电泳(取少部分进行跑电泳,留足够的量做反转录)

反转录

试剂体积(10μl)

RNA500 ng

1μl

Gene specific primers(2μM)RT

primer

2μl

5×ReverseTranscriptase M-MLV

Buffer

dNTP (10mM)μl

Reverse Transcriptase M-MLVμl

Inhibitor (40 U/μl)μl

RNase-Free Water Up to 10μl

反应条件:

温度:42℃,45min;70℃,15min.

qPCR

试剂体积(20μl)

2×SYBR Green10μl

FP (10μl)μl

RP(10μl)μl

cDNA Template1μl

RNase-free Water8μl

反应程序:

1)stage 1:预变性,95℃,3min;

2)Stage 2:循环反应:40个循环

95℃,10s;

60℃,30s

3)溶解曲线:95 ℃,15 s;60℃,1 min;95 ℃,15 s.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RNA的质量检测结果

扩增曲线:

溶解曲线:

如图,为单一的峰,说明无非特异性产物,定量准确。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PCR 反应结束后,得到如下数据:

注:平行样的 Ct 值之间的差< 时表示重复性较好

计算如下:

ΔCT(miR21)=

ΔCT(miR130b)=

ΔΔCT= ΔCT(miR21)- ΔCT(miR130b)

=

miR21的表达量是miR130b的倍

六.问题与思考

1.设计本次实验miR-21和miR-130b的RT-qPCR引物?

miR21: TAGCTTATCAGACTGATGTTGA

茎环引物:GTCGTATCCAGTGCAGGGTCCGAGGTATTCGCACTGGATACGACTCAACA

F Primer: AGCGTAGCTTATCAGACTGATGTTG

R Primer: CGCAGGGTCCGAGGTATTC(通用引物)

引物Blast 结果:

miR130b:CAGTGCAATGATGAAAGGGCAT

茎环引物:GTCGTATCCAGTGCAGGGTCCGAGGTATTCGCACTGGATACGACATGCCC

F Primer: CAGTGCAATGATGAAAGGGCA

R Primer: CGCAGGGTCCGAGGTATTC(通用引物)

引物Blast 结果:

2.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有什么异同点?

原理不同:荧光定量PCR实时监测与DNA结合的荧光染料激发的荧光;普通PCR 通过检测插入DNA中核酸染料的量来测定PCR最终产物量,一般是紫外光。

反应要求不同:荧光定量对扩增片段有较高的要求,一般为100-300bp;普通定量可以扩增长点的片段。如果不需要检测产物分子量大小,荧光定量可以不进行电泳就对产物进行定量分析,普通PCR必须电泳。

结果不同:荧光定量可以实现精确定量,普通PCR则不行。荧光定量体现可以看到整个扩增过程,可以看到扩增效率,溶解温度,直接得到的标准曲线等,这些是普通PCR无法实现的。

隔爆型灯具的防爆外壳要求

隔爆型灯具的防爆外壳要求 [摘要]隔爆型灯具主要用于工厂、矿井等地,隔爆外壳是这类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关键部件。文章简要介绍了隔爆型灯具防爆原理以及在防爆检测时主要检查的项目,并对隔爆型灯具在生产设计中对防爆外壳的要求作了详细介绍。 0引言 防爆灯具一般按选用的光源、防爆结构形式以及使用方式进行分类。按光源分类有防爆白炽灯、防爆高压汞灯、防爆低压荧光灯、混合光源灯等;按防爆结构型式分类有隔爆型灯具、增安型灯具、无火花型灯具,也可以由其他防爆型式和上述各种防爆型式组合形成复合型和特殊型灯具;按使用方式分为固定式防爆灯具和携带式防爆灯具。隔爆型电气设备是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这种设备如果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进入隔爆外壳并被点燃,隔爆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环境传播。基于这种原理,隔爆型灯具主要是在产品结构上专门设有一定几何结构的隔爆接合面或隔爆螺纹,通过一个整体的隔爆外壳,来承受灯具内部可能产生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来达到防爆目的。由于这种防爆类型的灯具外壳一般使用金属材料制造,散热性好,外壳强度高和耐用性好,很受用户欢迎。随着石油、化工等产业的飞速发展,照明灯具在生产、仓储、救援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越来越多。由于照明灯具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电火花或形成炽热的表面,一旦与生产或救援现场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相遇,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下面主要针对隔爆型灯具在防爆检测过程中对防爆外壳的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1对隔爆外壳的要求 开发设计产品,首先应对相关国家标准全面理解,不仅仅是标准的主要条款,还要考虑标准中的细节和注解。目前隔爆型灯具的主要检测项目有:防爆结构检查、引入装置夹紧密封试验、扭转试验、防护试验、热剧变试验、冲击试验、绝缘介电强度试验、外壳耐压试验、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温度试验等项目。防爆灯具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光源能在爆炸性环境中安全可靠的使用。为此,我们根据防爆标准要求,在生产设计时必须使其性能达到标准规定的安全性。防爆外壳主要包括灯具壳体、透明件、电缆引入装置等零部件。 1.1隔爆外壳的主要功能 (1)固定灯具电气元件,透出光源发射的光线。 (2)防止电气元件在正常工作时受到人为或意外的外力损坏,而导致火花的产生。 (3)防止异物和水进入腔内,破坏电气绝缘。 (4)防止灯具内部产生的火花传到外面,引燃可燃性气体混合物。 1.2隔爆外壳要求 国家防爆标准规定隔爆外壳能承受产品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内部的爆炸火焰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要满足这—性能,灯具外壳就必须具体考虑如下要求:(1)隔爆外壳应能承受GB3836.2—2000中检查和试验所规定的内部试验压力而不发生损坏、或引起外壳结构强度降低、或接合面处间隙产生永久性增大。 (2)灯具的隔爆外壳在设计时就必须严格按照GB3836.2—2000的规定选用适当的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引入装置的方式、透明件与灯体部件的密封结构形式、隔爆接合面的粗糙度、隔爆螺纹的精度及有效啮合扣数等,以便有效地阻止内部爆炸火焰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最终通过GB3836.2—2000规定的隔爆外壳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 (3)当外壳是由两个或多个连通空腔组成,或外壳内部空腔被设备内部的部件隔开时,则可能产生压力重叠。为此应尽可能使外壳内部的形状能消除压力重叠现象,如果不可能避免压力

原子力显微镜实验报告

原子力显微镜实验报告 原子力显微镜应用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表面观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AFM的工作原理 在原子力显微镜的系统中,可分成三个部分:力检测部分、位置检测部分、 反馈系统。主要工作原理如下图:

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图 (2)A FM的工作模式 AFM有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接触模式(contact mode) 、非接触模式 (noncontact mode) 和共振模式或轻敲模式(Tapping Mode) 本实验采用轻敲模式:样品扫描时,针尖始终同样品“接触”,即针尖-样品距离在小于零点几个纳米的斥力区域。此模式通常产生稳定、高分辨图像。当沿着样品扫描时,由于表面的高低起伏使得针尖-样品距离发生变化,引起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变化,从而使悬臂形变发生改变。当激光束照射到微悬臂的背面,再反射到位置灵敏的光电检测器时,检测器不同象限会接收到同悬臂形变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激光强度差值。反馈回路根据检测器的信号与预置值的差值,不断调整针尖一样品距离,并且保持针尖一样品作用力不变,就可以得到表面形貌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试剂及材料:石墨烯溶液,云母片

仪器:nano scope 5.31r 四、步骤 依次按下面步骤开启实验仪器: 1.开机:先开电脑再开主控制器 2.打开程序:Nanoscope: 3.安装样品:用双面胶带将云母片粘到圆形铁片上,再将其放置到样品 台上。调节中部拨钮UP控制样品台降低到样品上表面低于样品台两侧的圆球。 4.安装探针:用镊子小心将探针安装到HOLDE中。 5.安装HOLDER调节样品台后面的旋钮,把HOLDE固定紧; 调节拨钮DOW使样品台尽量接近探针针尖; 将激光调至针尖处,同时屏幕的SUM直最大;调节样品台后面横型旋钮,用于控制样品室中的反射镜子,调节旋钮使屏幕上的SUM直最大;调节样品台上面和后面的两个旋钮,使屏幕上VERT和HORZ匀为0左右;将光敏检测器旋至最小;将左边拨钮拨至 on ; 7.开始测试:控制面板左上: (1)T UNE:弹出对话框,点击下方Auto Tune自动调节,完成之后,点击Exit 退出。 (2)下针:弹出表单,表单消失后,自动开始扫描SCAN (3)Capture : Capture file name ,弹出对话框,对图像命名,并选择保 存路径。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将11cm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窄条。 (2)用毛细管取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点于窄条上端,用电吹风吹干,如一次点样量不足可反复在色点处点样数次,使色点上有较多的叶绿体色素。 (3)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然后将滤纸条固定于软木塞上,插入试管内,使窄端浸入溶剂中,而色点略高于液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到试管壁,软木塞盖紧,直立于阴暗处层析。 0.5-1小时后,观察色素带分布:最上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黄色(叶黄素),再崐次 蓝绿素(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 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 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 和名称。

(完整word版)201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由于细胞具有生长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细胞体外培养和研究提供可能。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直接从动物机体分离、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细胞生长增值达到一定密度,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或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方便简单的多。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防治各种疾病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三、细胞培养相关设施及材料 1、细胞培养室 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它无菌操作,与外界隔离。 孵育区: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5%CO2。 制备区: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液体的制备,液体制备后应该在净化工作台进行过滤除菌。 储藏区:包括冰箱、干燥箱、液氮罐等。 清洗区和消毒灭菌区:清洗区为相对污染区,消毒灭菌区与清洗区分开。 2、细胞培养常用基本设施: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孵箱、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液氮罐、消毒器、恒温水浴槽、滤器等。 细胞培养常用器皿: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玻璃瓶、吸管,离心管、冻存管,注射器,烧杯、量筒等。 3、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新玻璃器皿要用5%稀盐酸浸泡,以中和其表面碱性物质:刷洗: 硫酸清洁液浸泡:浓硫酸+重铬酸钾+蒸馏水; 冲洗:流水冲洗15-20次,蒸馏水冲洗3次,三蒸水漂洗1-3次。 所有需灭菌的器械、物品灭菌前均需包装,防止灭菌后污染。使用时放入超净工

LED日光灯型号尺寸对照

LED日光灯管规格型号.txt LED日光灯管规格型号 LED日光灯管规格型号包括:T4、T5、T8、T9、T10等,表示灯管粗细。 T后面的数值,表示灯管周长,例如T4的周长为4厘米、T5的周长为5厘米。 算成直径:T8的直径是1英寸(2.54厘米),T4的直径是0.5英寸(1.27厘米),....。 T代表灯管的直径 1T =1/8" [1"(英寸)=25.4mm] 1T=1英寸*1/8 = 3.175mm -------------------------------- T4=12.7mm T5=16mm T8=25.4mm T9=28.6mm T10=31.8mm 注:日光灯的灯头主要用G5、G13的 --------------------------------------- LED日光灯灯管与传统的日光灯在外型尺寸口径上都一样, 长度有:60cm、120cm、150cm、180cm、240cm等; 功率有:9W、10W、12W、16W、18W、20W、22W、27W、30W、32W等 LED荧光灯管常用规格: φ26MM*600MM (60cm 日光灯) φ26MM*900MM (90cm 日光灯) φ26MM*1200MM(120cm 日光灯) φ26MM*1500MM(150cm 日光灯) ------------------ 例如:传统T8荧光灯管: 长度为600mm, 标称功率18W 实际耗电为20W, 900mm长 26W实际耗电为30W 120mm长 36W实际耗电为40W; 合明光电 LED灯管 8 W-LED灯管 替代 20W-荧光灯 13W-LED灯管 替代 30W-荧光灯 16W-LED灯管 替代 40W-荧光灯 LED日光灯亮度尤其显得更柔和更使人们容易接受。使用寿命在3万-5万小时供电电压为为AC85V-260V(交流)。 --------------------------- 企业用的三支灯管一组的通常是T5的灯管,很早以前常用的日光灯规格有T10、T12。 "T",代表“Tube”,表示管状的,T后面的数字表示灯管直径。T8就是有8个“T”,一个“T”就是1/8英寸。 一英寸等于25.4毫米。那么每一个“T”就是25.4÷8=3.175mm T12灯管的直径就是(12/8)×25.4=38.1 mm T10灯管的直径就是(10/8)×25.4=31.8mm T8 灯管的直径就是(8/8)×25.4=25.4mm [T8的刚好是直径一英寸的灯管] (注:统一宽度39mm、高度52mm) 常用的日光灯长度与功率:(20w 长620mm; 30w 长926mm; 40w长1230mm) T5灯管的直径就是(5/8)×25.4=16 mm (注:统一宽度23.5mm、高度39mm) 常用的日光灯长度与功率:(8w 长310mm; 14w 长570mm; 21w 长870.5mm; 28w 长1170.5mm; 35w 长1475mm) T4灯管的直径就是(4/8)×25.4=12.7 mm (注:统一宽度21mm、高度32mm) 常用的日光灯长度与功率:(8w 长341mm; 12w 长443mm; 16w 长487mm; 20w 长534mm; 22w 长734mm; 24w 长874mm; 26w 长1025mm; 28w 长1172mm) T3.5灯管的直径就是(3.5/8)×25.4=11.1 mm T2灯管的直径就是(2/8)×25.4=6.4 mm Led日光灯管是依照普通日光灯规格制造的,其规格大至相同,可以不更换支架的前提下方便地将LED日光灯替换普通日光灯以达到环保节能,有利于节省更换的成本。 第 1 页

防爆电气安全辨识手册

防爆电气设备安全隐患识别手册

目录 一、防爆电气设备基本常识……………………………………………………………………. 1.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2. 防爆原理 3. 防爆标志 4. 电缆引入装置管径电缆对照表 二、防护基础常识 1. 防尘 2. 防水 三、防爆电气设备安全隐患辨识

一、防爆电气设备基本常识 1.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1.1根据区域类别选择防爆电气设备型式 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和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1.2根据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选取防爆电气设备型式 防爆电气设备应按其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可能出现的任何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选型。 防爆电气设备和环境温度-20℃~+40℃(如果电气设备标志了温度范围,设备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使用)。温度组别、表面温度和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

1.3场所中气体/蒸气分类/分级与允许使用设备类别/关系 引用标准: GB3836.1-2000 IEC60079-0:1998《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3836.2-2000 IEC60079-1:199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爆炸型“d”》 GB3836.3-2000 IEC60079-7:199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 GB3836.4-2000 IEC60079-11:199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GB3836.13-1997 IEC60079-19:1993《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3部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的检修》 GB3836.14-2000 IEC60079-10:1995《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 GB3836.15-2000 IEC60079-14:199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5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 GB50058-9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采用探针扫描显微镜进行微纳米级表面形貌测量。 2.了解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并熟悉原子力显微镜的操纵。 二、实验设备 原子力显微镜、光盘块、装有SPM Console在线控制软件和Image后处理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基础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一种可用来研究包括绝缘体在内的固体材料表面结构的分析仪器。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对微弱力极敏感的微悬臂一端固定,另一端有一微小的针尖,针尖与样品表面轻轻接触,由于针尖尖端原子与样品表面原子间存在极微弱的排斥力,通过在扫描时控制这种力的恒定,带有针尖的微悬臂将对应于针尖与样品表面原子间作用力的等位面而在垂直于样品的表面方向起伏运动。利用光学检测法或隧道电流检测法,可测得微悬臂对应于扫描各点的位置变化,从而可以获得样品表面形貌的信息。激光检测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Employing Laser Beam Deflection for Force Detection, Laser-AFM)——扫描探针显微镜家族中最常用的一种为例,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二极管激光器(Laser Diode)发出的激光束经过光学系统聚焦在微悬臂(Cantilever)背面,并从微悬臂背面反射到由光电二极管构成的光斑位置检测器(Detector)。在样品扫描时,由于样品表面的原子与微悬臂探针尖端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微悬臂将随样品表面形貌而弯曲起伏,反射光束也将随之偏移,因而,通过光电二极管检测光斑位置的变化,就能获得被测样品表面形貌的信息。 在系统检测成像全过程中,探针和被测样品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纳米(10e-9米)量级,距离太大不能获得样品表面的信息,距离太小会损伤探针和被测样品,反馈回路(Feedback)的作用就是在工作过程中,由探针得到探针-样品相互作用的强度,来改变加在样品扫描器垂直方向的电压,从而使样品伸缩,调节探针和被测样品间的距离,反过来控制探针样品相互作用的强度,实现反馈控制。因此,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报告 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 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层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白沙(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 材料:新鲜的紫茎泽兰叶、其他野生植物叶片 背景资料: 1、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 3、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太,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7、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8、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我国的资源友好型社会。 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叶子2g,放入研钵中加丙酮5ml,少许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和石英砂(帮助研磨),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增安型防爆灯具概述

增安型防爆灯具概述 增安型防爆灯具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并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程度。GB3836标准对增安型防爆灯具的结构、光源、试验方法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 1.温度测量。隔爆型防爆灯具最高表面温度的测试点是在灯具的外表面。增安型防爆灯具则要求其任何部件的最高表面温度都不应超过相应温度组别的规定,灯具的最高表面温度出现在光源的泡壳上。因此,采用同样光源的隔爆型灯具的增安型灯具的温度组别(由于测试点的不同,一个测外表,一个测内部)至少要差1、2个组别。通过这种方法确定温度组别的增安型防爆灯具,就不会产生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 2.灯座采用有隔爆腔的结构。螺口灯座中更换灯泡时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应装入单独的隔爆腔内。为了防止螺旋灯泡在灯座中自行松动,灯座的旋人力矩和旋出力矩应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单插脚无启动器荧光灯的灯脚和灯座应符合Fa6灯座的规定,其结构也是隔爆型结构。这种结构避免了火花的产生。 3.开关、触发器等可能产生火花或危险温度的部件应置于隔爆腔,或置于能达到同等安全裕度的壳体内(如浇封,充砂等),以避免点燃可燃性气体。 4.光源的选择。同其他类型的防爆灯具相比,增安型防爆灯具对光源的要求是最严格的。馈电网供电的灯具允许采用的光源为: A带有单插脚的无启辉器的荧光灯; B一般用途白炽灯; C混合光灯(自镇流汞灯)。 上述3种光源在光源意外破裂后,至少10s后不会出现比极限温度高的温度。单插脚的无启辉器的荧光灯,不用启辉器帮助启辉,而采用导电带来启辉。这种灯管在破碎后,无法维持正常工作状态,导电带断开,也不可能再使灯管启辉,整个灯管处于断路状态,不会使灯丝产生高温。而普通荧光灯,在破裂后,灯丝和启辉器形成回路,使灯丝产生有害的高温。这种灯管的灯脚和灯座的结构也符合隔爆型结构的要求。白炽灯在玻壳破裂后,灯泡内真空状态遭到破坏,灯丝很快地烧毁,不会持续产生高温,自镇流汞灯实际上是一个白炽灯和高压汞灯串联而成,在玻壳破裂后,白炽灯在极短时间内烧毁,从而使高压汞灯形成断路状态,迅速地降温。实践证明,装在灯具内的光源自行破裂是个几率很小的事件。为了避免光源被意外事故击碎,增安型防爆灯具对外壳抗冲击的能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光源近似苛刻的选择,确保了增安型防爆灯具能在爆炸危险性场所1区可靠使用。

AFM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

AFM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袁求理 近 代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物理班实验小组 2012年12月18日

引言 在当今的科学技术中,如何观察、测量、分析尺寸小于可见光波长的物体,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使人们首次能够真正实时地观察到单个原子在物体表面的排列方式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 STM 要求样品表面能够导电,从而使得STM只能直接观察导体和半导体的表面结构。为了克服STM 的不足之处,推出了原子力显微镜(AFM)。AFM是通过探针与被测样品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力(原子力) 来获得物质表面形貌的信息。因此,AFM除导电样品外,还能够观测非导电样品的表面结构,且不需要用导电薄膜覆盖,其应用领域将更为广阔。除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外,AFM在为微电子,微机械学,新型材料,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STM和AFM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的扫描探针显微镜,有激光里显微镜,磁力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主要用于对物质表面在纳米线上进行成像和分析。 一、实验组员: 邵孙国(10072127)、周柬辉(10072137)、陈俊峰(10072122)、任寿良(10072126)。 二、实验目的: Ⅰ、学习和了解AFM的结构和原理。 Ⅱ、掌握AFM的操作和调试过程,并以之来观察样品表面的形貌。 Ⅲ、学习用计算机软件来处理原始数据图像。 三、实验原理简析: 1. AFM基本原理 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探针装在一弹性微悬臂的一端,微悬臂的另一端固定,当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探针与样品表面原子间的排斥力会使得微悬臂轻微变形,这样,微悬臂的轻微变形就可以作为探针和样品间排斥力的直接量度。一束激光经微悬臂的背面反射到光电检测器,可以精确测量微悬臂的微小变形,这样就实现了通过检测样品与探针之间的原子排斥力来反映样品表面形貌和其他表面结构。 在原子力显微镜的系统中,可分成三个部分:力检测部分、位置检测部分、反馈系统。如图一显示。

叶绿素a测定实验报告

叶绿素a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通过跟踪监测水中叶绿素的含量来实现,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叶绿素中含量最高的,因此叶绿素a的测定能示踪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1.确定具体采样点的位置 2.在采样点将采样瓶及瓶盖用待测水体的水冲洗3-5遍 3.将采样瓶下放到距水面0.5-1m处采集水样2.5L 4.在采样瓶中加保存试剂,每升水样中加1%碳酸镁悬浊液1mL 5.将采样瓶拧上并编号 6.用GPS同步定位采样点的位置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比色池:10mm 3.过滤装置:过滤器、微孔滤膜(孔径0.45μm,直径60mm) 4.研钵 5.常用实验设备 试剂: 1.碳酸镁悬浮液:1%。称取1.0g细粉末碳酸镁悬浮于100mL蒸馏水中。每次使用时要充分摇匀 2.乙醇溶液 (四)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试样用微孔滤膜过滤,叶绿素会留在滤膜上,可用乙醇溶液提取。 将提取液离心分离后,测定750、663、645、630mm的吸光度,计算叶绿素的浓度。 (五)实验步骤 1.浓缩:在一定量的试样中添加0.2mL碳酸镁悬浮液,充分搅匀后,用直径60mm 的微孔滤膜吸滤.过滤器内无水分后,还要继续抽吸几分钟.如果要延时提取,可把载有浓缩样品的滤膜放在干燥器里冷冻避光贮存。 2. 提取:将载有浓缩样品的滤膜放入研钵中,加入7mL乙醇溶液至滤纸浸湿的程度,把滤膜研碎,再少量地加乙醇溶液,把滤膜完全研碎,然后用乙醇溶液将已磨碎的滤膜和乙醇溶液洗入带刻度的带塞离心管中,使离心管内提取液的总体积不超过10mL,盖上管塞,置于的暗处浸泡24h。 3.离心: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4000r/min速度离心分离20min。将上清液移入标定过的10mL具塞刻度管中,加少量乙醇于原提取液的离心管中,再次悬浮沉淀物并离心,合并上清液。此操作重复2-3次,直至沉淀不含色素为止,最后将上清液定容至10mL。 4.测定:取上清液于10mm的比色池中,以乙醇溶液为对照溶液,读取波长750,663,645和630mm的吸光度。

荧光显微镜实验报告

《形态观察技术与原理》实验报告日期:2015年10月28日姓名:高海艳学号:51151300057 实验三荧光显微镜的操作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荧光显微镜的结构及其成像原理。 2、掌握使用荧光显微镜来观察被荧光染料染色的生物标本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荧光显微术的原理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照射被检物体,使之发出荧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形状及其所在位置。 此次所用的落射式显微镜在光路中具有分光镜,光源来自被检物的上方,故对透明与非透明被检物都适用。 荧光显微术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 [三、实验仪器] OL YMPUS-BX51荧光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1. 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 打开明场电源开关; 2. 打开汞灯电源开关(严禁用手直接触摸!强紫外线能灼伤眼睛和皮肤,使用中应避免灯光的直接照射;灯管意外破损,导致汞蒸气散发,现场人员务必立即离开,让现场持续通风20-30分钟,防止汞蒸气被吸入体内而导致中毒;汞灯需使用半小时以上方可关闭,关闭半小时以后方可再次开启); 3. 将荧光光路shutter打开(“○”为开,“●”为关)(需保护样品时关闭shutter); 4. 根据样品的标记情况将荧光滤块转盘转到相应的位置; 5. 通过两组减光滤片调节激发光强度; 6. 从低倍镜开始观察,调焦,找到预观察视野; 7. 依次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拍照时光路选择拉杆完全拉出。 (汞灯在显微镜内位置的检验: a. 将汞灯照明光路系统中的视场光阑开到最大; b. 把荧光滤光片组推到绿光激发的位置上,以避免汞灯中的蓝光太刺眼; c. 把观察的样品或一块载玻片放在物台上,盖上一张比盖玻片稍大且洁白的薄纸; d. 取下一个物镜,使激发光经物镜转换器的空档照在白纸上,白纸上会有一蓝色的圆形照明区域, e. 分别调节集光镜对焦旋钮和汞灯位置调节钮,直至激发光光斑呈现清晰均匀的圆形照明区域.)

隔爆型防爆灯具概述

隔爆型防爆灯具概述 (一)隔爆型灯型具的结构及种类 隔爆型灯具的防爆形式,主要是在产品结构上,专门设有一定的隔爆接合面或隔爆螺纹,通过一个整本的隔爆外壳,来承受灯具内部可能产生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井阻止向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来达到防爆目的。 隔爆型的防爆灯具,可适用电源不超过l000V的有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泡(包括紧凑型荧光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自镇流高压汞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等。其结构特点首先是必须具备一个能承受住GB3836.2规定的爆炸强度试验检验的隔爆外壳,这个整体的隔爆外壳,包括原则上须用金属材料构成的灯体部件和与此相配备的坚实的灯罩等透明件部件两大部分。根据光源的形状和发光体的分布状况不同,常见的隔爆型灯具一般可归纳为配装白炽灯、高压汞灯等气体放电灯光源的竖式灯具和配装直管式荧光灯泡的横式灯具两大基本类型。其共同的组成要素均为灯体、透明件、密封件、灯座、内反射器和外灯伞等部件。而一个好的隔爆型灯具。的判定,主要是要有结构合理的灯体和相配的隔爆接合面,能承受冲击试验和热剧变试验的透明件,用抗老化能力强的橡胶密封件将灯体与透明件固定起来,再配有电气性能可靠的灯座,通过设计合理的内反射器和外灯伞将灯具内部光源的光通量,最大限度地穿过透明件照射到灯具外面,给予爆炸危险场所理想的照明效果。而如何将这些构成要素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这是当前乃至将来隔爆型防爆灯具设计与开发的关键。 (二)灯具隔爆外壳的基本要求 对于隔爆型灯具,隔爆外壳是这类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关键部件,所以隔爆外壳必须符合一般要求和隔爆性能的特殊要求。 1.一般要求

隔爆型灯具是一种特殊的灯具,必须符合普通灯具的通用要求。 1.1 灯具的外壳造型力求美观大方,结构紧凑可靠,轻便且工艺性要好。 1.2 要求有足够的容积用来放置灯座、灯泡、反射器、接线柱等电气元件和灯具配件,同时要考虑布局的合理性,便于安装、更换光源等使用和维修。 1.3 要有一定表面积的透明部分,以使灯具内部光源的光通量通过反射部件有效地投射出来。 1.4 要综合考虑散热、防尘、防水和防腐等措施,在结构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1.5 在适当的位置,合理地布置内外接地,并有相应的永久性接地标志。 2.特殊要求 隔爆外壳国家防爆标准要求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内部的爆炸火焰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要满足这—性能,就必须具体考虑如下特殊要求: 2.1 耐爆性能。要求灯具外壳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灯具内腔可能引起的爆炸压力,因此要选择适当的材质和壁厚,组成最佳的立体几何形状分布,这种腔体结构,既要美观大方,又要尽可能地避免形体变化过大所造成的应力不均,以便确保最终能够通过GB3836.2规定的动态强度试验。 2.2 隔爆功能。灯具的隔爆外壳在设计时就必须严格按照GB3836.2的规定选用适当的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引入装置的方式,透明件与灯体部件的密封结构形式、隔爆接合面的粗糙度,隔爆螺纹的精度等,以便有效地阻止内部爆炸火焰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最终通过GB3836.2规定的隔爆性能试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原子力显微镜实验报告_南京大学

原子力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2.初步掌握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表面观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AFM (1)AFM的工作原理 在AFM中用一个安装在对微弱力极敏感的微悬臂上的极细探针。当探针与样品接触时,由于它们原子之间存在极微弱的作用力(吸引或排斥力) ,引起微悬臂偏转。扫描时控制这种作用力恒定,带针尖的微悬臂将对应于原子间作用力的等位面,在垂直于样品表面方向上起伏运动, 因而会使反射光的位置改变而造成偏移量,通过光电检测系统(通常利用光学、电容或隧道电流方法) 对微悬臂的偏转进行扫描,测得微悬臂对应于扫描各点的位置变化, 此时激光检测器会记录此偏移量,也会把此时的信号给反馈系统,以利于系统做适当的调整。将信号放大与转换从而得到样品表面原子级的三维立体形貌图像。 AFM 的核心部件是力的传感器件, 包括微悬臂(Cantilever) 和固定于其一端的针尖。根据物理学原理,施加到Cantilever 末端力的表达式为: F = KΔZ ΔZ 表示针尖相对于试样间的距离, K 为Can2tilever 的弹性系数,力的变化均可以通过Cantilever 被检测。 (2)AFM关键部位: AFM关键部份是力敏感元件和力敏感检测装置。所以微悬臂和针尖是决定AFM灵敏度的核心。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样品表面与针尖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得到更真实的样品表面形貌,提高AFM 的灵敏度,微悬臂的设计通常要求满足下述条件: ①较低的力学弹性系数,使很小的力就可以产生可观测的位移; ②较高的力学共振频率; ③高的横向刚性,针尖与样品表面的摩擦不会使它发生弯曲; ④微悬臂长度尽可能短;⑤微悬臂带有能够通过光学、电容或隧道电流方法检测其动态位移的镜子或电极; ⑥针尖尽可能尖锐。 (3) AFM的针尖技术 探针是AFM的核心部件。如右图。 目前,一般的探针式表面形貌测量仪垂直分辨率已达到0.1 nm , 因此足以检测出物质表面的微观形貌。普通的AFM 探针材料是 硅、氧化硅或氮化硅(Si3N4 ) ,其最小曲率半径可达10 nm。由 于可能存在“扩宽效应”,针尖技术的发展在AFM中非常重要。 探针针尖的几何物理特性制约着针尖的敏感性及样品图像的空 间分辨率。因此针尖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对针尖进行能动的、功 能化的分子水平的设计。只有设计出更尖锐、更功能化的探针, 改善AFM 的力调制成像(force modulation imaging) 技术和相 位成像(phase imaging)技术的成像环境,同时改进被测样品的 制备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样品表面形貌图像的质量。 (4) AFM的工作模式 AFM 有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接触模式( contact mode) 、非接触模式(noncontact mode) 和共振模式或轻敲模式(Tapping Mode) 。 ①接触模式 接触模式包括恒力模式(constant2force mode) 和恒高(constant2height mode) 。在恒力模式中过反馈线圈调节微悬臂的偏转程度不变,从而保证样品与针尖之间的作用力恒定,当

叶绿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组织中叶绿素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用法。 4、了解一阶导数的含义。 5、了解如何如何排除互相干扰。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根据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溶解度高的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溶解度低的扩散地慢。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这样,四种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分子结构相似,它们的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重叠,用常规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方法难以实现其同时测定。但利用一阶导数光谱技术和同步荧光技术,消除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光谱干扰,可以同时测定它们的含量。 在600~700之间胡萝卜素一阶导数为零,没有吸收,在某个特定波长下,叶绿素a有一定的导数值,而叶绿素b的导数为零;同理,在另一个特定波长下,叶绿素b有一定的导数值,而叶绿素a的导数值为零。这样可以实现叶绿素b和叶绿素b的同时测定,又不受胡萝卜素的干扰。 三、实验材料: 1、仪器 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研钵、玻璃漏斗、分液漏斗、剪刀、小试管、试剂瓶、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架、载玻片、铅笔、 直尺、棉花、移液管、洗耳球、毛细吸管、铁架台、胶头滴管、紫外分光 光度计。 2、药品 新鲜的菠菜叶、石英砂、碱式碳酸镁、90%丙酮、层析液(石油醚:丙酮:苯=20:2:1)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提取叶绿素中的色素 (1)取几片绿叶,去掉主脉,用天平称取20g叶片,剪碎,放入研钵。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进行充分的研磨。用量筒量取15ml丙酮。倒入研钵中,迅速充分研磨。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一个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 2.制备过滤纸 取一块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6cm,宽1cm的滤纸条,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 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 式中:R-----分辨距离; λ------作用光的波长; 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折射率 空气 水玻璃香柏油 1 13 55 1.56 三、实验内容 (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 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如镜头已离开油面还未看到物像,则再重新操作。 3、更换标本时应先提高油镜头,再更换玻片,切勿随意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4、油镜观察完毕后,按“显微镜保护”中(6)项处理。 5、最后将油镜各部分还原,聚光器下降,反光镜垂直于镜座,镜头转成八字形, 以免与聚光器发生碰撞。 四、思考题 1、使用显微镜时为何调节下列构造?反光镜,光圈,聚光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镜头回转器。 答:聚光器的位置之升降可影响视野的明亮度,上升则视野明亮,下降则光线减弱。光圈的放大或缩小也可控制视野明亮程度。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均是调节焦距的装置。镜头回转器为装置物镜和转换物镜之用。 2、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工作距离与光圈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原理用好显微镜? 答: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为何要选用与玻璃折射率相似的香柏油作为油镜的介质?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答:香柏油只在使用油镜头时(100倍物镜)使用,因为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