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基础知识学习课件.doc

药学基础知识学习课件.doc
药学基础知识学习课件.doc

药学基础知识

单选题:

1.关于药物的说法,错误的是?(E)

A.药物对疾病具有预防、治疗或诊断作用

B.药物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

C.规定药物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

D.药物可分为: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化药物

E.用于防病、治病及诊断的药物粉末或药物结晶能直接供病人使用

2.任何药物在临床使用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患者使用的给药形式,即剂型(A)

A.安全、有效、稳定

B.安全、有效、经济

C.经济、有效、稳定

D.安全、经济、稳定

3.关于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

A.将药物用于临床使用时,能直接使用原料药

B.必须将药物制备成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质的剂型

C.适宜的药物剂型可充分发挥药效

D.适宜的药物剂型可减少毒副作用

E.适宜的药物剂型便于使用与保存

4.关于剂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剂型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剂型不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

C.剂型是药物的传递体,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发挥疗效

D.剂型对药效的发挥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5. 关于剂型的重要意义,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不同剂型不能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B.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C.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

D.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E.有些剂型影响疗效

6. 下列哪种剂型起效最快?(A)

A.注射剂

B. 胶囊剂

C. 缓释制剂

D. 植入剂

7. 下列哪种剂型属长效制剂?(C)

A.注射剂

B. 吸入气雾剂

C. 缓释制剂

D. 口腔崩解片剂

8. 药物制剂经口服用后进入胃肠道作用(A)

A.起局部或经吸收而发挥全身

B.起局部

C.经吸收而发挥全身

D.以上皆不对

9. 胶囊剂系指将药物而制成的固体制剂(C)

A.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

B. 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

C.以上均可

D. 以上均不对

10. 关于胶囊剂的特点,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

A.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B.与片剂、丸剂等相比,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药物在

体内起效慢

C.液态药物的固体剂型化:软胶囊

D.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缓释胶囊

E.可使胶囊具有各种颜色或印字,便于识别

11. 片剂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的片状或异型片状制剂(C)

A.经制粒

B. 不经制粒

C. 以上均可

D. 以上均不对

12. 关于片剂的优点,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

A.剂量准确、含量均匀

B.化学稳定性不好

C.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

D.产量高、成本低

E.可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分散片、缓释片、口崩片、肠溶包衣

片、咀嚼片等

13. 片剂可供(D)

A.只能内服

B. 只能外用

C. 以上均对

D. 以上均不对

14. 关于普通片剂不足之处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B.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

C.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D.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增加

15. 分散片在21℃? 1 ℃下的水中即可崩解分散,并通过180μm孔径的筛网(A)A.3 分钟 B.15 分钟 C.1 分钟 D. 以上均不对

16. 关于分散片的用法,哪项是错误的?(E)

A.直接吞服

B. 加入水中分散后饮用

C.可咀嚼

D. 可含服

E. 以上皆不对

17. 缓释片系指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片剂(C)

A.缩短

B. 不改变

C. 延长

18. 缓释片具有血药浓度的优点(B)

A.波动

B. 平稳

C. 与普通制剂一样

19. 缓释片具有服药次数的优点(A)

A.少

B. 多

C. 与普通制剂一样

20. 缓释片具有治疗作用时间的优点(A)

A.长

B. 短

C. 与普通制剂一样

21. 关于缓释片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

A.直接吞服

B. 可掰开后服用

C. 可咀嚼

D. 可压碎后服用

22. 口腔崩解片可怎样服用?(D)

A.可按普通制剂吞服

B. 可放于水中崩解后送服

C.可不需用水吞咽服药

D. 以上皆可

23. 口腔崩解片可适用于哪些患者?(F)

A.老人

B. 小儿

C. 吞咽困难的患者

D. 取水不方便的患者

E.一般患者

F. 以上皆可

24. 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作用称为兴奋(B)

A.减弱

B. 加强

C. 不变

25. 药物的选择性高是因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且组织细胞对药物的

反应性(C)A.小,高 B. 大,低 C. 大,高 D. 小,低

26. 选择性高的药物,药理活性较,使用时针对性较(A)

A.高,强

B. 高,弱

C. 低,强

D. 低,弱

27. 下面哪种说法不是选择性低的药物的特点?(D)

A.作用范围广

B. 使用时针对性不强

C.不良作用较多

D. 作用范围小

28. 一些与治疗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患者不利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B)

A.有关

B. 无关

C. 相关

29. 根据治疗目的、用药剂量大小或所发生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不

良反应按其性质不包括:(G)A. 副作用 B. 毒性反应 C. 变态反应 D. 继发性反应E.后遗效应 F. 致畸作用G. 疗效

30. 关于不良反应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

A.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有不良反应,每个用药者都会发生

B.该用药时,当用药,不要“因噎废食”

C.必须注意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D.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1. 副作用是指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B)

A.用药剂量过大

B. 用药物的治疗量

C. 用药时间过长

D. 以上均不对

32. 下面关于副作用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A)

A.一般都较严重,是不可逆性的功能变化

B.随治疗目的的不同,副作用有时也可成为治疗作用

C.因是用治疗量的药物时出现的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故可事先向患者说明,以免误认为病情加重

D.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可以设法纠正

33. 下面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C)

A.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

B.治疗时利用了药物的一种或两种作用,其他作用则成为副作用

C.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窄

D.药物的选择性高,作用范围窄

34. 下面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D)

A.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B.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称为急性毒性

C.因长期用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称为慢性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

D.毒性反应是不可预期的

E.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掌握用药的剂量和间隔时间,必要时应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

35. 受体的主要特征不包括哪些?(A)

A.不饱和性

B. 特异性

C. 可逆性

D. 高亲和力

36. 受体的主要特征不包括哪些?(A)

A.非立体选择性

B. 区域分布性

C. 亚细胞或分子特征

D. 结构专一性

E.配体结合试验资料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

F. 生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

37.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的高低成,亦与药效的强弱有关;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量效关系(A)A.正比 B. 反比 C. 不成比例

38. 把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称为(C)

A.最小有效量

B. 阈剂量

C. 最小中毒量

D. 最大有效量

39.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不包括?(C)

A.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40. 药物被吸收入血后,与结合的药物量与被吸收入血的药物量的比率叫血浆蛋白结合率(A)A.血浆中特定蛋白 B. 血浆中所有蛋白

C.组织中特定蛋白

D. 组织中所有蛋白

41.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意义不包括哪一种?(B)

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大小是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

B.大多数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C.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体内消除较慢,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D.同时应用两种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的药物,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2. 关于药物的代谢,哪种是错误的?(D)

A.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

B.多数药物主要在肝脏经药物代谢酶的催化,进行化学变化,重要的药物代谢酶是细胞色素P-450

C.药物代谢使药理活性改变

D.所有的药物均会通过代谢

43. 关于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C)

A.由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称为灭活

B.由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药物变为有活性或活性强的药物,称为活化

C.药物转化的最终目的是促使药物留在体内

D.排泄:药物在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后,最终以原形或代谢产物

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

44. 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血药浓度,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时

间为横坐标,就可得出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通过该曲线可定量分析药

物在体内的变化(A)A.动态 B. 静态 C. 恒定

45.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示在服用药物某一剂量后一定时间内

吸收入血的药物相对量如果服用一种药物同一剂量的两种不同剂型

后得出的AUC不同,则表明两者吸收率(A)A.不同 B. 相同 C. 恒定

46. 下面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D)

A.潜伏期:用药后到开始出现疗效的一段时间

B.药峰浓度(Cmax)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

C.药峰时间(Tmax)是指用药后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

D.持续期:药物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其长短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速率无关

47. 关于残留期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D)

A.残留期:体内药物已降到有效浓度以下,但又未从体内完全消除

B.残留期的长短与消除速率有关

C.残留期长,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慢

D.残留期长,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快

48. 潜伏期主要反映了药物的什么过程?(A)

A.吸收和分布过程

B. 消除过程

C. 代谢过程

D. 以上均不对

49. 药峰浓度(Cmax)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与药物剂量成(A)

A.正比

B. 反比

C. 不成比例

50. 关于生物利用度的意义,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

A.不用于评价仿制药品的生物等效性

B.考虑食物对于药品吸收的影响

C.考察某一药物对另一药物吸收的影响

D.考察不同生理、病理状态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E.评价药物的首过效应

51. 关于药物消除半衰期(t1/2 )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D)

A.消除半衰期(也称生物半衰期,t1/2 ,简称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还与机体消除器官

的功能有关

C.如果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有改变,表明消除器官的功能变化

D.肝、肾功能低下者,药物的生物半衰期缩短

E.药物的生物半衰期长,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慢,滞留时间长

52. 连续给药的情况下,需经过个半衰期(t1/2 )才能达到稳态血药

水平或坪值(A)A.4~5 B.1 ~2 C.2 ~3 D.6 ~7

53. 关于稳态血浆浓度的定义,正确的是?(A)

A.稳态血浆浓度是指连续多次用药后,当用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

衡时,多次用药的锯齿形药时曲线将在某一水平范围内波动,称为稳态血浆浓度,又称为坪浓度

B.稳态血浆浓度是指连续多次用药后,当用药量大于消除量时,多次

用药的锯齿形药时曲线将在某一水平范围内波动,称为稳态血浆浓度C.稳态血浆浓度是指连续多次用药后,当用药量小于消除量时,多次用药的锯齿形药时曲线将在某一水平范围内波动,称为稳态血浆浓度

54. 关于稳态血浆浓度的意义,哪些是错误的?(A)

A.临床用药上,力求服药后能缓慢达到稳态血浆浓度,使药物缓慢发挥效应

B.临床用药上,力求服药后能迅速达到稳态血浆浓度,使药物迅速发挥效应

C.力求稳态血浆浓度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低中毒浓度之间

D.使药物既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又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55. 合并用药后,作用的总称为协同作用(A)

A.增强

B. 减弱

C. 不变

56. 合并用药后,作用的总称为拮抗作用(B)

A.增强

B. 减弱

C. 不变

57. 下列哪种剂型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D)

A.片剂

B. 颗粒剂

C. 胶囊剂

D. 经口腔粘膜吸收的剂型

58.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什么?(A)

A.GMP

B.GLP

C.GCP

D.GAP

E.GSP

59.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什么?(E)

A.GMP

B.GLP

C.GCP

D.GAP

E.GSP

60.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什么?(B)

A.GMP

B.GLP

C.GCP

D.GAP

E.GSP

61.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什么?(D)

A.GMP

B.GLP

C.GCP

D.GAP

E.GSP

62.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什么?(C)

A.GMP

B.GLP

C.GCP

D.GAP

E.GSP

63. 经营药品的医药公司,需要进行什么认证?(E)

A.GMP

B.GLP

C.GCP

D.GAP

E.GSP

64. 药品的生产企业,需要进行什么认证?(A)

A.GMP

B.GLP

C.GCP

D.GAP

E.GSP

65. 关于不同剂型在体内的吸收路径,哪项是错误的?(C)

A.普通片剂和胶囊剂口服后首先崩解成细颗粒状,然后药物分子从颗粒中溶出,药物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

B.颗粒剂或散剂口服后没有崩解过程,迅速分散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药物的溶出、吸收和奏效较快

C.混悬剂的颗粒较大,因此药物的溶解与吸收过程更慢

D.溶液剂口服后没有崩解与溶解过程,药物可直接被吸收入血液循环

当中,从而使药物的起效时间更短

66. 关于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正确的是哪项?(B)

A.混悬剂>溶液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B.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C.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D.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

多选题:

1. 公司主打品种的剂型有等(A.B.C.D )

A.胶囊

B. 分散片

C. 口腔崩解片

D. 缓释片

E. 缓释胶囊

2. 分散片: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分散片的特点有(A.C)

A.吸收快

B. 吸收慢

C. 生物利用度高

D. 生物利用度低

3. 口腔崩解片有哪些特点?(A.B.C.D)

A.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B.服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

C.肠道残留少,降低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局部刺激

D.起效快、首过效应小

4.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的过程的动态变化;上述诸过程也

称药物的体内过程(A.B.C.D)A.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5. 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A.B.C)

A.被动转运

B. 主动转运

C. 膜动转运

6.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吸收的快慢和

多少,常与等密切有关(A.B.C)A.给药途径 B. 药物的理化性质 C. 吸收环境

7. 药物的吸收状况直接影响药物作用的(A.B)

A.快慢

B. 强弱

C. 环境

8.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A.B.C.D.E.F )

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B. 各器官的血流量

C.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D. 体液的pH值

E.药物的理化性质

F. 血脑屏障

9. 药物的体内分布将影响药物的(A.B.C.D)

A.储存

B. 消除速率

C. 药效

D. 毒性

10. 影响生物利用度的药物制剂方面的因素包括哪些?(A.B.C.D.E )

A.药物颗粒的大小

B. 晶型

C. 充填剂的紧密度

D.赋形剂的差异

E. 生产工艺的不同

11. 半衰期(t1/2 )具有哪些重要意义?(A.B.D)

A.确定多次用药的给药间隔时间:多次用药的间隔时间最好等于或接

近该药的t1/2

B.在肝、肾功能受损时,调节剂量

C.可预测连续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水平或称坪值的时间:经过1~2 个t1/2 才能达到

D.停药后经过4~5 个t1/2 ,血药浓度约下降95%

12. 药物在体内最终以原形或代谢产物从排出体外(A.B.C.D.E )

A.粪便

B. 尿液

C. 汗液

D. 乳汁

E. 唾液

13. 药物作用有等主要的蛋白靶点(A.B.C.D)

A.受体

B. 离子通道

C. 酶

D. 载体

14. 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包括哪

些?(A.B.C.D)

A.对因治疗

B. 治本

C. 对症治疗

D. 治标

15. 在量效关系的研究中把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最小浓度)称为(A.B)

A.最小有效量

B. 阈剂量

C. 最小中毒量

D. 最大有效量

16. 下列哪些剂型起效快,常用于急救?(A.B)

A.注射剂

B. 吸入气雾剂

C. 丸剂

D. 缓控释制剂

E. 植入剂

17. 下列哪些剂型作用缓慢,属长效制剂?(C.D.E)

A.注射剂

B. 吸入气雾剂

C. 丸剂

D. 缓控释制剂

E. 植入剂

18. 关于GMP的说法,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C.D)

A.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

B.GMP的中译文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C.GMP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

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

理的基本准则

D.GMP的检查对象是人、生产环境、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19. 关于分散片的用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A.直接吞服

B. 加入水中分散后饮用

C. 可咀嚼

D. 可含服

20. 关于缓释片的用法,哪些是错误的?(B.C.D)

A.直接吞服

B. 可掰开后服用

C. 可咀嚼

D. 可压碎后服用

21. 下列的剂型,哪些是固体制剂?(B.C.D)

A.注射溶液

B. 片剂

C. 胶囊剂

D. 颗粒剂

22. 关于不同剂型在体内的吸收路径,正确的有哪些?(A.B.C.D)

A.普通片剂和胶囊剂口服后首先崩解成细颗粒状,然后药物分子从颗粒中溶出,药物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

B.颗粒剂或散剂口服后没有崩解过程,迅速分散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药物的溶出、吸收和奏效较快

C.混悬剂的颗粒较小,因此药物的溶解与吸收过程更快

D.溶液剂口服后没有崩解与溶解过程,药物可直接被吸收入血液循环

当中,从而使药物的起效时间更短

23. 关于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哪些是正确的?(A.B.C.D)

A.溶液剂>混悬剂

B. 散剂>颗粒剂

C.胶囊剂>片剂

D. 片剂>丸剂

成人教育 《生药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药学复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指纹图谱 2、生药鉴定 3、生药学 4.生药鉴定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生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初生代谢、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各是哪些? 3.什么是生药鉴定?生药的鉴定有哪些内容? 4.现代炮制法分几大类?每一类包括哪几种方法? 5.地黄来源于何种植物?药材加工品主要有几种?如何区别?功效上有何不同? 6.川贝母的原植物有几种?药材有几种?如何区别?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7.简述麝香的来源、性状鉴别要点以及传统鉴别方法。 三、区别生药松贝与青贝。

生药学复习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纹图谱 生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是指生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化学成分峰的图谱。 2、生药鉴定 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3、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科。 4.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二、问答题 1. 什么是生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研究生药的科学,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鉴定、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 2.什么是初生代谢、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各是哪些?

中药学基础知识

1.气脱病变常见:汗出不止 气逆病变常见:面红目赤 2.能透甲的是:牛黄 又称铁皮货的中药是:当归 3.大黄抗炎作用的机理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大黄利尿作用的机理是:抑制肾髓质的na-k-ATP酶 4.枳壳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昔奈福林 青皮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昔奈福林 5.枳实临床应用适应症是:脱肛 香附临床应用适应症是:痛经 6.杭白芷的形成层呈:略呈方形 川乌的形成层呈:类多角形 7.以粒小饱满坚实,色绿,香气浓烈者为佳:吴茱萸 以外皮绿褐,果肉厚,质坚硬,香气浓烈者为佳:枳壳 8.颗粒剂的赋形剂常选用:糊精 片剂的润滑剂可选用:聚乙二醇 9.足少阳胆经前接: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前接:足太阴脾经 10.与血液生成和运行密切相关的两脏是:心与脾 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的两脏是:心与肝 11.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灭菌:干热灭菌 甲醛等蒸汽熏蒸法:化学气体灭菌 操作人员的手用什么方法消毒:消毒剂 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灭菌:湿热灭菌 12.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凝胶过滤法 主要用于积极性较大的物质的分离和富集的吸附剂是:大孔吸附树脂13.川芎可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头痛 莪术可主要用于治疗:积食腹痛 14.肉桂增强肠胃机能的有效成分:挥发油 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 15.菌丝:组成真菌的每一个根细丝或每一个分支 菌丝体:组成一个真菌菌体的菌丝 16.枸椽酸盐为:絮凝剂 酒石酸盐为;反絮凝剂 17.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了:27种 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了:4种 18.川芎茶调散的作用是:疏风定痛 镇肝熄风汤的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19.肝阳化风证的临床表现是:突然昏朴,半生不遂,口眼歪斜 阴虚生风证的临床表现:持续低热,手足蠕动,舌红少苔 20.郁李仁的主治病症是:肠燥便秘 火麻仁的主治病症是:肠燥便秘 21.小青龙汤中主要起发汗散寒解表作用的配伍药物是:麻黄桂枝 小青龙汤中主要起温肺散寒化饮作用的配伍药物是:细辛干姜

中药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基础知识-中药学 第一单元药性理论 一、本章结构: 二、大纲要点 1.掌握四气所表示的效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2.掌握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3.掌握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升降浮沉不同作用及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 4.掌握归经的理论基础、确定依据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5.掌握有毒与无毒的含义、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三、要点精讲 考点一:药性理论的内容 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考点二:四气 四气:寒热温凉 寒凉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作用。 温热药物: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元、回阳救逆作用。 临床应用:“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大寒用大热,微寒用温热。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真寒假热,用热药,真热假寒用寒药。 考点四:升降浮沉 影响因素:药物性味;药物质地,炮制和配伍 作用: 升浮药:温热,辛、甘、淡,质地轻清,作用趋向主上升、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行气开郁、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等功效。故解表药、温里药、祛风散寒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补益药、涌吐药等多具升浮之性。 沉降药:寒凉,酸苦咸,质地重浊坚实。作用趋向主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故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 降气平喘药、降逆和胃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收敛止血药、收涩药多具沉降药性。 对临床指导意义 1、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如外感风热,用薄荷、菊花来疏散; 2、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如热结肠燥用大黄、芒硝来泻热通便; 3、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用代赭石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 4、病势下降陷,宜升不宜降,如气虚下陷,久病脱肛,用黄芪、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5、升降并用是适应复杂病机,调节紊乱脏腑功能 如:心肾不交虚烦失眠,腰冷便溏,上热下寒证,用黄连清心降火安神,配肉桂补肾引火归原。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300多种,其中不少是后世本草著作中收载的药物;《山海经》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并记述了它们的医疗用途。 二、秦汉时期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共载药365种。 三、魏晋南北时期 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载药730多种。南朝刘宋时期雷学著《炮炙论》是先存最早炮炙专著。 四、隋唐时期 公元659年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共载药844种。 五、宋代 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乃世界药学史的重大事件。 六、宋元时期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的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 七、明代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总结,全书52卷,收药1892种,付图1100多幅,付方11000余首。 八、清代 1765年的《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心增716种。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一节产地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的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等。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一)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者刚开花时采收。 (二)叶类:叶类药材采集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有些特定的品种如霜

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三)花类: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花朵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采收,采摘时间很重要。有效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银花、槐花、辛夷等,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 (四)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等;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该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 (五)根和根茎类:古人经验以古历二、八月为佳,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六)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树皮(肉桂多在十月采收,因此时油多比较容易剥离)。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类似,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根皮。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动物类药因品质不同,采收各异。如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采收;鹿皮应在冬至后剥取。 中药的炮制 一、概述: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二、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供临床疗效。如蜜炙百部、紫菀,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炒川芎、当归,能增强温经活血作用;醋炒玄胡、香附,能增强止痛作用。 3.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三、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 1.纯净处理;2。粉碎处理;3。切制处理。 (二)水制 1.洗;2。淋;3、泡;4、润;5、漂;6、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如飞朱砂、飞雄黄。 (三)火制 1、炒:有炒黄、炒焦、炒碳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还有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灯炒法。 2、炙:将药材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炙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3、煅、将药材永猛火直接活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如煅牡蛎、煅石膏、煅血余碳等。 4、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重加热,或用草纸于饮片隔层分放的加热方法,称为煨法。 5、烘焙: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 (四)水火共制 1、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

生药学各章详细习题并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药” 2.“中药” 3.“草药” 4.“道地药材”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对药学贡献最大的著作( ) A.《本草图经》 B.《本草纲目拾遗》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2.《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其中收载药物( ) A.730种 B.1082种 C.1892种 D.12092种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2.“中药”: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3.“草药”: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4.“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第一节生药的分类 简答题: 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 答案: 答:按天然属性及要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第二节生药的记载 填空题: 1.基源项包括、、和。 2.生药的拉丁名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 答案: 填空题: 1.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学名药用部分 2.动植物学名药用部分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第一节生物的出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 一、名词解释: 1.初生代谢 2.次生代谢 二、填空题: 1.初生代谢产物包 括、、、、、。 2.次生代谢产物包 括、、、、、、。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初生代谢:合成必需的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 2.次生代谢:利用初生代谢产物又产生对生物体本身常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的过程。 二、填空题:

中药学基本知识

中药学基本知识——1 一、中药的采集与贮藏 中药大多是植物药,入药部分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部分所含有效成份的多少,可因采集季节和贮藏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好采药的时机及贮藏方法,是提高药效的关键之一。 采集后的药物,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植物类药,首先除泥砂杂质,洗净;除鲜用外,根据入药部分的不同特性,分别采用晒干、阴干或烘干等方法,使之迅速干燥;然后用木箱,密闭的甏、缸、瓶、罐等不同容器,贮藏在干燥、空气流通的地方。贮藏过程中,注意定期检查,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霉烂、虫蛀、鼠咬、挥发、变色、融化等,以免影响药品质量,甚至造成浪费。 二、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泛指药物的各种加工处理。炮制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消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质地纯正,药效力宏,且便于保管和贮藏。2、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有毒,用生姜制后可解除毒性;巴豆去油用霜,可减少毒性。 3、加强药物的疗效。如龙骨、牡蛎经火锻后,加强收敛功效;首乌与黑豆同煮,可增强补血作用等。 4、改变药物性能,适应临床需要。如生地味苦性寒,重在养阴清热凉血;而经酒蒸晒后成熟地,则性味变为甘微温,功专滋肾补血。 5、便于制剂和服用。如植物药切碎切片,便于煎制;烘干便于研粉。矿物药锻制后,质地松脆,易于研碎,有效成份亦易煎出等。 炮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洗用水洗去原药上的砂土、杂质,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

2、漂将药物置水中,经常换水,以漂去其腥味、咸味或少毒性。如紫河车、海藻、乌头等。 3、泡将药物用清水或沸水浸泡,使药物柔软,便于切制或减低毒性。如乌药、附子等。 4、水飞将研成粗末的矿石类药物,置研钵内和水同研,以取得细净的药面。如滑石、炉甘石等。 5、炒将药物放入铁锅内炒黄、炒焦、炒炭。其中不加辅料的,称清炒,如炒麦芽、焦山楂、小蓟炭;加入辅料的,称拌炒,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蛤粉炒阿胶等。 6、炮将药物用急火爆炒,使其焦黄包裂。如炮姜、炮山甲等。 7、灸将药物和酒、蜜、醋、姜汁、盐水等液体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内。其作用随辅料不同而异。如蜜灸滋润补益,酒灸升散活血,醋灸收敛、入肝止痛,盐灸入肾,姜制和胃降逆止呕等。 8、锻将药物用火直接或锻烧,使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及贝壳类药物。 9、蒸药物加酒或其它辅料后,隔水蒸熟,可改变其性能。如熟大黄、黄精等。10、煮将药物放入水或辅料中煎煮。如芫花醋制,可减低毒性。 11、淬将矿物类药置火上锻红后,迅即投入水或醋中,反复数次,使之酥松,便于制剂和发挥药效。如代赭石、自然铜等。 三、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生药学简答题

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 答:按天然属性及要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何为生药的鉴定? 答: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开展生药鉴定的中药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开展生药的鉴定,在判断生药的真伪、评价生药质量的优劣、发掘新药源、保证生药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药品应用的安全、有效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中药的意义。 何谓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答:生药的原植物鉴定,是利用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只是与方法,对生药的基源进行鉴定,确定物种,写出原植物正确的学名。 简述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采收原则 答: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简述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 答: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有效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并且便于包装、运输和贮藏。 简述药材干燥的目的 答:药材干燥是为了及时除去新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与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运输。 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答:中药炮制的目的有:提高净度,增强药物疗效,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矫味矫臭,便于调剂制剂,利于贮运。 试述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答:影响生药质量的自然因素包括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等,经常是多种因素在综合地起作用。 简述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 答: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通常有:以发展药材和原料为主的初级开发、以发展中药制剂和其他天然副产物位置的二级开发、以发展天然化学药品为主的深开发和包括利用废弃物开发出其他有用药物和产品的综合开发等。 简述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 答: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利用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从历代医书、本草记载中发掘新药源和开发新药;从民族药、民间药中开发新药资源;提取生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开发新药;以某些药用植物成分作为新药的半合成剂,或改造其化学结构开发出高效、低毒的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性能的理论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 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 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 气厚(热、温)者浮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 味厚(酸、苦、咸)者沉 3.性味 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 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 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 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 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 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 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 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 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 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生药学 习题及答案

生药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是( B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经史证类备急药方》 D.《本草纲目》 2、生药拉丁名称通常是指( C ) A. 属名+种加词 B.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C. 药用部位(主格) +药名(属名) D. 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3、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是指以下那种人参的鉴别特征?(B) A.红参 B.野山参 C.生晒参 D.西洋参 4、有一种人参的伪品,其断面具棕色同心环纹,有毒。此伪品是哪种植物的根加工而成的( A )。 A. 商陆 B. 野缸豆 C. 山莴苣 D. 华山参 5、以干燥管状花入药的是(A) A.红花 B.款冬花 C.金银花 D.番红花 6、花鹿茸的主产地是( C ) A. 四川、湖北 B. 山西、山东 C. 吉林、辽宁 D. 北京、河北 7、生物碱类成分多分布于( A )中。 A.双子叶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8、何首乌的“云锦纹”,为异型维管束,位于( B )。 A.髓部 B.形成层外方 C.维管柱 D.木栓层 9、野山参的经验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中“丁”和“须”分别指人参的( C )。 A. 根茎部位 B. 支根和须根 C. 根茎上的不定根和须根 D. 主根和支根 10、人参粉末不含有下列那种显微特征(D)。 A.树脂道 B.簇晶 C.淀粉粒 D.石细胞 11、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醇苷类 D.酚苷类 12、有一根类生药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表面有纵裂纹,两端常断裂成须状;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此生药是( C )。 A. 人参 B. 当归 C. 黄芪 D. 甘草 13、动物药麝香的主要活性成分是(D)。 A.麝香甙 B.麝香碱 C.麝香醇 D.麝香酮 二、填空题 1、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的标准分三级,即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 部局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上述三个标准,以药典为准。 2、川乌和附子中水溶性强心成分是去甲乌药碱。 3、含多糖成分且具有抗癌作用的药材有茯苓、猪苓、灵芝;有毒且具有抗癌作用的药材有

中医中药基础知识

中医中药基础知识 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他是人类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又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其理深不可测,中医学发源于先秦,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秦汉时期。 1、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气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 2、社会自然科学的渗透:如哲学、数学、天文、历法 3、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秦汉时期提出了:气致病,开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先河。 二、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的问世 三、理论体系的确立 《黄帝内经》的成书,实际标志中医理论的确立,它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基础理论,和辩证论治的基础之作,《神农本草》《难经》 历代医家贡献最大的有:王叔和《脉经》皇甫益《针灸》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孙思邈《千金方》等数不胜数。 我们今天主要谈中医基础知识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病因、病机和诊断学的望诊和问诊、八纲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辩证、三因论宜等。 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1、整体观念:是指饰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2、辩证论治:a-症、证、病的关系概念。 辩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病情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症候的过程。 论治:又叫试治,则是辩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辩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 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贯穿中医全过程,又是中医的精髓和灵魂。 四、阴阳:是哲学概念,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是对立而统一的概念。 1、阴阳的对立而制约:对立即相反,制约互相抑制、相互约束。 2、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依行、相互为用的关系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在临床应用:贯穿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疾病发生规律。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确定治疗原则,归纳药物的性能。 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 特性: 木:木曰曲直——引申生长、升华、条达舒畅 火:火曰炎上——引申温热、上升的特性 土:具有播种收获的作用——引申为承载、受纳、土为万物之母 金:金曰从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 水:水曰润下——引申为寒浮,滋润向下运行的作用。 人与自然界的五行属表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生药学是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力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的来源、采收加工、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对代表性的生药要着讲解,其他生药则比较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在教学中适当结合课堂讨论,自学,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8学时,实验20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生药学的研究对象 (二)品种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三)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1学时) (一)生药的分类 (二)生药的记载项目与拉丁名 (1)记载项目 (2)生药的拉丁名 第三章生药化学成分(3学时) (一)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 (二)生药的化学成分: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类、其他成分 (三)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自学) 第四章生药的鉴定(4学时) (一)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二)生药鉴定的依据及《中国药典》收载生药的标准 (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方法

(四)中成药鉴定 第五章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2学时) (一)植物组织培养 (二)植物细胞培养 (三)毛状根培养 (四)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 (五)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 第六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2学时) (一)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二)生药的贮存。 第七章我国的生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学时) 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中药和天然药物、天然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海洋生药资源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 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了解我国生药资源保护现状;与生物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政策和法规;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篇各论 第八章根与根茎类生药(5学时) 大黄、何首乌、黄连、当归、党参、半夏、人参、川贝母、三七、丹参、天麻、黄芪板蓝、根柴胡、白芍、桔梗、川乌、甘草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含量测定和药理作用。 第九章茎木类生药(1学时) (一)沉香的来源,采收加工、理化鉴别、含量测定及功效。 第十章皮类生药(2学时) (一)肉桂的来源,采收加工、理化鉴别、含量测定及功效。附桂枝 (二)黄柏的来源、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显微特征、含量测定、药理作用。 (三)香加皮的来源及药理作用。 第十一章叶类生药(1学时) (一)番泻叶和侧柏叶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生药学重点 最全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 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生药拉丁名组成:来自动植物学名的词/词组+药用部位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疗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材。 有效成分: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成书年代—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分52卷,列为16部,共载药1892种,方11096条。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糖类的鉴别方法: (1)Fehling 试验:试剂: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C6H12O6+Cu(OH)2→C6H12O7+Cu2O↓检测化合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阳性反应; (2)糠醛(酚醛缩合)反应,Molish反应是糖的检识反应,也是苷类的检识反应。特征:糖或苷类遇浓硫酸/α-萘酚试剂将呈紫色环于界面上。反应机理:在浓硫酸作用下,苷分子中糖内部脱水成糠醛衍生物,与酚类试剂缩合形成有色物。 皂苷类的鉴别方法: 1、泡沫试验取生药粉末1g,加水10ml,煮沸10min后过滤,滤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如产生持久性泡沫(15min以上)为阳性反应。(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可形成较稳定的泡沫,借此可与酸性皂苷区别。) 2、浓硫酸-醋酐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中,加浓硫酸-醋酐(1:20)数滴。三萜皂苷:红或紫红。甾体皂苷:蓝绿色。 3、三氯醋酸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三萜皂苷:加热至100 ℃,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甾体皂苷:加热至60 ℃,发生变化。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生物碱的鉴别方法:1)显色反应2)沉淀反应碘化铋钾-橘红色碘-碘化钾-棕红色碘化汞钾-白色或黄白色硅钨酸-灰白色磷钼酸-鲜黄或棕黄苦味酸-淡黄

中药学基础知识专业资料大全

中药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 【【【第一节四气】】】 1、含义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以说明药物作用性质。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此外,在寒热温凉之外,还有“平性”,“平性”的含义是指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不同。 2、确定依据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即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础。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也称寒凉药,多具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滋阴退热、泄热通便、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止痉、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也称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暖肝散寒、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通经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3、所示效用 四气,从本质上而言,只有寒热二性。 寒凉药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火咳嗽、高热神昏、热极生风、脉洪而数等阳热证) 温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四肢厥冷、脘腹冷痛、面色苍白、中寒腹痛、肺寒喘咳、寒疝作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痛、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厥脱等阴寒证)。 注意:应用药物必须对证,如不对证,药物的偏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4、具体表述 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通常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的进一步区分。 5、阴阳属性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6、临床应用 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的药物:寒证—热药;热证—寒药 据病证的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大寒证(亡阳证),须选大热药(附子、肉桂)等;微寒证(脾胃虚寒证),选温性药(煨姜) 寒热温凉还有程度上的差别,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反伤其阴,当用凉药而用寒药易伤其阳。如治疗寒热错综的复杂病证,则又当寒热药并用。如治疗真寒假热证,则当用热药,真热假寒证,又当用寒药。 感受风寒、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如果生了疗疮、热疗、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

生药学名词解释

生药学重点名词术语 1.★生药: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统称为生药。 2.朱砂点:中药经验鉴别中形容断面油室或油细胞所致的深色小点。 3.芦头:生药的根茎。 4.芦碗:生药表面的凹窝状茎痕。 5.星点:存在于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型维管束(周木式)。 6.初生代谢产物:生物体合成的本身必需的代谢物质。 7.次生代谢产物:生物体利用初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对生物体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 8.★中药: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 药物。 9.★草药:一般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10.★道地药材:是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11.子座:是指容纳子实体的褥座。 12.子实体:某些高等真菌在繁殖时期能够产生孢子的结构。 13.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排列成环状,习称云锦花纹。 14.★过桥杆:味连和雅连根茎中段有细瘦的节间,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 15.★晶纤维:一束纤维的外侧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16.★嵌晶纤维:是指次生壁外层密嵌草酸钙结晶的纤维 17.艼:指不定根。 18.起霜:生药断面长时间暴露析出白色结晶的现象。 19.★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称怀 中抱月。 20.★观音合掌:青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 21.★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淡棕黄色,较粗糙,常显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22.三岔茸:具有两个分支的花鹿茸;具有三个分支的马鹿茸。 23.二杠:具有一个分支的花鹿茸。 24.凹肚脐:天麻的末端自母麻脱落后残留的圆脐形疤痕。 25.鹦哥嘴(红小辫):冬麻顶端具有的红棕色顶芽。 26.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27.同名异物: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重不同来源的植物做相同的药物使用。 28.同物异名:同一个药材在不同的地区称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生药使用。 29.总灰分:生药本身经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成分以及生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 成分的总和。 30.酸不溶性灰分:指总灰分中加10%盐酸处理得到的不溶性灰分。 31.生药的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构造以及细胞后含物。 32.生药的理化鉴定: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分析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品中所含有效成分或 主要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鉴别其真伪和优劣程度的方法。 33.生药的性状鉴定:是指通过我们的感官,对生药进行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 地、气、味等特征进行鉴别的方法。 34.中药的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临床用药及生产的需求而对中药材进行的特 殊处理加工过程。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 一、中药基础知识中药——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 1、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一)产地产地与中药质量密切相关。这是由于各地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肥料等自然条件不同所致,特别是土壤成份的差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故逐渐形成了使用“道地药材”的用药原则。 (二)采集 一. 植物药 (1) 全草: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2) 叶类:在花蕾将放或盛开时采收。 (3) 花及花粉:在含苞未放时采摘花蕾。 (4) 果实及种子:在成熟时采摘。 (5) 根及根茎:在初春或秋末采收。 (6) 树皮及根皮:在春夏之间采剥。 2. 动物药 (1) 夏秋季捕捉: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子等。 (2) 秋季采集:桑螵蛸、露蜂房。 (3) 夏末秋初:蝎子、土鳖虫、蟋蟀、斑蝥等。 3. 矿物药 全年皆可采挖。 (三)干燥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烘干、石灰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及微波干燥等。 1. 晒干法主要适用于肉质类药材。 2. 阴干法主要适用于芳香性花类、类及草类药材。 3. 烘干法主要适用于阴雨天急需干燥或一些特殊要求的药材。 四)贮存

a. 贮存不当,就会发生虫蛀、霉烂、变色、走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 b. 通常采用的贮存方法有:干燥、低温、避光、密闭保存及化学药物薰杀。 2、中药的炮制 1. 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2. 增强药效 3. 改变药物性能 4. 利于贮存 5. 便于服用 (二)炮制方法 1. 修治法:主要包括纯净、粉碎和切制三道工序。 2. 水制法:用水或其它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 3. 火制法:用火对药物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4. 水火共制法:本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 5. 其他制法:主要有制霜、发酵、发芽、药拌等。三、中药性能 (一)四气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多属凉性或寒性。 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 寒、热之性不甚明显,谓之平性药。 (二)五味 1. 辛味:“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细辛、当归) 2.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作用。(甘草、大枣) 3. 酸味:“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五味子、乌梅) 4. 苦味:“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大黄) 5. 咸味:“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另有淡味药,即无明显味道。“淡”则“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便。(龙骨) 三、中药性能 (三)升降浮沉

生药学知识点缩印整理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药物:凡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草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比较其特异性,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 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性状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 有利于掌握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方法 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的类别来分类: 含黄酮类成分的生药 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生药 含蒽苷类成分的生药 含挥发油类成分的生药 便于学习、掌握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生药,有利于研究其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 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生药的鉴定 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以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意义:生药鉴定是在继承中医 药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等方面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为生药品种的确定和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在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用药的安全有效及发掘利用新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必要性:中药的同名异物现象普通存在,影响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的科学性和制剂生产的正确性及临床疗效。 生药鉴定可分为三步骤:取样,鉴定,结果 1.杂质检查生药中混存的杂质: 2.水分测定 3.灰分测定 生药的灰分测定分为总灰分测 定及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4、浸出物测定: 某些生药有效成分尚不明确, 无法进行含量测定,可测定其 浸出物量。 选择溶剂,可结合用药习惯、 生药质地等,选择适宜的溶剂, 或采用鉴别中提取成分的溶剂。 显微鉴定要点:(一)根类生药 1、根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双子叶植物: 多为次生构造,表层为木栓组 织; 皮层一般已不存在;栓内层发 达呈皮层样,称次生皮层; 韧皮部较发达; 形成层环多明显 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 木薄璧细胞及木射线组成; 中央大多无髓。 少数为初生构造,皮层宽,中 柱小,木质部束及韧皮部束数 目少,相间排列,初生木质部 呈星芒状,一般无髓。 有异常构造(三生构造): 何首乌根的形成层环外方有数 个复合维管束; 牛膝根有数轮同心排列的维管 束(维管束环的束间形成层不明 显); 商陆根有数轮同心排列的形成 层环及其所形成的三生构造; 单子叶植物 无木栓组织,其表皮细胞外壁 有时增厚,也有表皮发育成数 列根被细胞,壁木栓化或木化; 皮层宽广,占根的大部分,内 皮层凯氏点通常明显; 中柱小,木质部束及韧皮部束 数目多,相间排列成一圈。 中央有髓。 根类生药常有分泌组织,大多 分布于韧皮部,有乳管、树脂 道、油室或油管、油细胞等。 根类生药中常有各种草酸钙结 晶,如簇晶、方晶、砂晶或针 晶等,兼有簇晶与针晶或砂晶 与簇晶共生。 纤维、石细胞及淀粉粒、菊糖 的有无及其形状亦应注意。 一般采收原则 根和根茎类一般宜在植物生长 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 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叶类和全草应在植物生长最旺 盛时,或在花蕾时或在花盛开 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 中药的炮制: 根据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临 床用药及生产的需求而进行的 特殊处理加工过程。 目的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3.炒:种类很多,一般是将药 材放在铁锅中翻动加热。 1)清炒(净炒):将药材直接放 在锅中翻炒。 炒黄:用较小或中等火力,炒 到药材微黄色或微带焦斑为度, 如炒苍术、炒黄芪等。 炒焦:用较大火力,炒到药材 外部焦褐或焦黄色,内部淡黄 色为好,如焦槟榔、焦六曲等。 炒炭:用猛火炒到药材外面焦 黑色,内部焦黄色。 炒炭的目的,是为了减低药材 的性能或用于止血。 2)麸炒:是利用蜜炙过的麸皮 来拌炒药材,并利用麸皮冒烟 将药材熏黄。麸炒后可矫臭、 健胃及减低副作用,如枳壳、 白术等。 3)盐粒炒:食盐拌炒药材,可 谓“烫”的一种,如牛膝。 4)米炒:通常炒到米粒与药材 皆显黄色。米炒是为了减低药 材的燥性,如沙参、党参等。 5)土炒:用灶心土(伏龙肝)拌炒。 由于灶心土具有碱性,可以中 和胃酸,炒后使药性缓和,如 土炒白芍、白术。 冬虫夏草Cordyceps [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 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 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植物形态] 由虫体及其头部长出的真菌子 座组成。 子座为单个,上部膨大,在表 层埋有一层子囊壳,壳内生出 许多长形子囊。每个子囊具8 个细长而有许多横隔的子囊孢 子。 夏秋季节,子囊孢子从子囊中 放射出来,侵入寄主幼虫体内。 染菌幼虫钻入土中越冬,本菌 细胞以酵母状出芽法增加体积 将虫体营养耗尽而成僵虫,虫 体内的菌丝体变成坚硬菌核 [性状] 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 8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褐色, 具环纹20~30条;足8对,中 部4对明显。 头部生有细长棒球棍状子座, 表面黑褐色,具纵皱纹;子座 柄细长,质柔韧,断面淡黄白 色。气微腥,味微苦。 [采制]夏至前后,子座出土而孢 子未发散时采挖,晒至6~7成 干,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烘 干。 [产地]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 云南、西藏等省区。以四川产 量最大。 [药理作用] 浸剂能明显增加小鼠脾重。对 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煎剂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明 显扩张而具有平喘和祛痰作用。 醇提取物可延长艾氏腹水癌小 鼠的生存期。 能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 缺氧。 能减轻急性肾损伤,延迟实验 大鼠蛋白尿的出现。 有雄性激素样作用。有抗炎、 镇静、抗惊厥等作用。 [功效]补益肺肾,止血化痰。用 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肺肾 虚亏,久咳虚喘;肺阴不足; 病后体虚。用量3~9g。 黄芩:新根颜色鲜黄内部充实 者称子芩,老根内部暗棕色中 心枯朽者称枯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