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3 三角形的折叠问题(解析版)

专题43 三角形的折叠问题(解析版)
专题43 三角形的折叠问题(解析版)

专题43三角形的折叠问题

1、如图1,在△ABC中,AC=6,BC=8,AB=10,分别以△ABC的三边AB,BC,AC为边在三角形外部作

正方形ABDE,BCIJ,AFGC.如图2,作正方形ABDE关于直线AB对称的正方形ABD′E′,AE′交CG于点M,D′E′交IC于点N点D′在边IJ上.则四边形CME′N的面积是24.

【解析】∵正方形ABDE关于直线AB对称的正方形ABD′E′,

∴AE′=AB=10,∠E′AB=90°,∠AE′N=90°,

∵AC=6,BC=8,AB=10,

∴AC2+BC2=AB2,

∴△ACB为直角三角形,

∴AC2=BC?MC,

∴MC==,

∵∠MAC=∠NAE′,

∴Rt△ACM∽Rt△AE′N,

∴=,即=,∴E′N=,

∴四边形CME′N的面积=S△AE′N﹣S△ACM=×10×﹣×6×=24.

故答案为24.

2、如图,在△ABC中,∠C=90°,AC=BC=,将△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

接C′B,则C′B=.

【解析】如图,连接BB′,

∵△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B′C′,

∴AB=AB′,∠BAB′=60°,

∴△ABB′是等边三角形,

∴AB=BB′,

在△ABC′和△B′BC′中,

∴△ABC′≌△B′BC′(SSS),

∴∠ABC′=∠B′BC′,

延长BC′交AB′于D,则BD⊥AB′,

∵∠C=90°,AC=BC=,

∴AB==2,

∴BD=2×=,C′D=×2=1,

∴BC′=BD﹣C′D=﹣1.故答案为:﹣1

3、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点D是边BC的中点,点E是边AB上的任意一点

(点E不与点B重合),沿DE翻折△DBE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AF,当线段AF=AC时,BE的长为.

【解析】连接AD,作EG⊥BD于G,如图所示:

则EG∥AC,

∴△BEG∽△BAC,

∴==,

设BE=x,

∵∠ACB=90°,AC=3,BC=4,

∴AB==5,

∴==,

解得:EG=x,BG=x,

∵点D是边BC的中点,

∴CD=BD=2,

∴DG =2﹣x ,

由折叠的性质得:DF =BD =CD ,∠EDF =∠EDB ,

在△ACD 和△AFD 中,,

∴△ACD ≌△AFD (SSS ),

∴∠ADC =∠ADF ,

∴∠ADF +∠EDF =×1880°=90°,

即∠ADE =90°,

∴AD 2+DE 2=AE 2,

∵AD 2=AC 2+CD 2=32+22=13,DE 2=DG 2+EG 2=(2﹣x )2+(x )2,

∴13+(2﹣x )2+(x )2=(5﹣x )2,解得:x =,即BE =;

故答案为:.

4、已知ABC 中,AC BC =,Rt C ∠=∠.如图,将ABC 进行折叠,使点A 落在线段BC 上(包括点B 和点C ),设点A 的落点为D ,折痕为EF ,当DEF 是等腰三角形时,点D 可能的位置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解析】(1)当点D与C重合时,

∵AC=BC,AE=DE(即CE),AF=DF(即CF),

∴此时△AFC(即△AF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E是斜边AC的中点,∴EF=DE,

∴△EDF为等腰三角形.

(2)当点D与B点重合时,点C与E重合,

∵AC=BC,AF=DF(即BF),

∴此时EF=1

2AB=DF(即BF),

∴△DEF是等腰三角形;

(3)当点D移动到使DE=DF的位置时,△DEF是等腰三角形.

综上所述,当△DEF为等腰三角形时,点D的位置存在3中可能.

故选B.

5、如图,在Rt△ABC中,∠A=90°,∠B=30°,BC+1,点E、F分别是BC、AC边上的动点,沿E、F 所在直线折叠∠C,使点C的落对应点C'始终落在边AB上,若△BEC'是直角三角形时,则BC'的长为

【答案】21

2

或1.

【解析】通过观察及分析可知,C点不可能为直角顶点,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CM B′=90°时,如图例5-2所示.

由折叠知:∠BMN=∠B′MB=45°,又因为∠B=45°,所以∠BNM=90°,∠MNB′=90°

即∠BNM+∠MN B′=180°,所以B、N、B′三点共线,此时B′与点A重合.

所以,

121

22 BM BC+

==

①当∠CB′M=90°时,如图例5-3所示.

由折叠知∠B=∠B′=45°,因为∠C=45°,可得∠B′MC=45°,所以△B′M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BM=B′M=x,B′C=x,则MC=x

因为BC+1

所以x x+1

解得:x=1,即BM=1.

综上所述,BM的值为21

2

+

或1.

【点睛】根据题意判断出C点不可能为直角顶点,分两种情况讨论,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解.

6、如图,矩形ABCD中,点E为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以AE为对称轴折叠△AEB,得到△AEB′,点B的对称点为点B′,若AB=5,BC=3,当点B′落在射线CD上时,线段BE的长为.

【答案】5或.

【解析】∵四边形ABCD为矩形,

∴CD=AB=10,BC=AD=5,

∵矩形ABCD折叠,使点C落在边AB上的E处,折痕交DC边于点M,

∴∠MEB=∠C=90°,BC=BE=5,

∴四边形BCME 为正方形,

∴ME =5,

∴AE =AB -BE =5,

∵点F 在DM 上运动,且△AEF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

∴点F 只能在点D 或点M 处,

点F 运动到点D 时,EF =5

当点F 运动到点M 时,EF =5.

故答案为5或

.

7、如图例3-1,在Rt △ABC 中,∠ACB =90°,∠B =30°,BC =3,点D 是BC 边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D 作DE ⊥BC 交AB 边于点E ,将∠B 沿直线DE 翻折,点B 落在射线BC 上的点F 处,当△AEF 为直角三角形时,BD

的长为

图例3-1图例3-2

图例3-38、如图例5-1,在Rt ABC ?中,90A ∠=?,AB AC =,1BC =+,点M ,

N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动点,沿MN 所在的直线折叠B ∠,使点B 的对应点'B 始终落在边AC 上.若'MB C

?为直角三角形,则BM 的长为.

图例5-1图例5-2图例5-3

9、如图例6-1,在∠MAN=90°,点C在边AM上,AC=4,点B为边AN上一动点,连接BC,△A’BC与△ABC关于BC所在直线对称.D、E分别为AC、B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A’B所在直线于点F,连接A’E.当△A’EF为直角三角形时,AB的长为.

图例6-1图例6-2图例6-3

10、如图,在Rt△ABC中,∠A=90°,∠B=30°,BC,点E、F分别是BC、AC边上的动点,沿E、F所在直线折叠∠C,使点C的落对应点C'始终落在边AB上,若△BEC'是直角三角形时,则BC'的长为

【答案】33

3

或2.

【解析】如图1,当∠BEC'=90°时,

图1图2∵∠B=30°,

∴BE C’E,

又∵CE=C'E,BC,

∴BE ,C 'E =1,∴Rt △BEC '中,BC '=2;如图2,当∠BC 'E =90°时,∵∠B =30°,

∴BE =2C 'E =2CE ,

又∵BC +1,

∴BE =(2

13+,C 'E =(1

13+,

∴BC '=33+;

综上所述,BC '的长为33

3或2.

三角形折叠问题分析

专题:折叠问题中的角度运算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2006?宿迁)如图,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若∠BAD ′=30°,则∠AED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如图将六边形ABCDEF 沿着直线GH 折叠,使点A 、B 落在六边形CDEFGH 的内部,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1+∠2=900°-2(∠C+∠D+∠E+∠F ) B. ∠1+∠2=1080°-2(∠C+∠D+∠E+∠F ) C. ∠1+∠2=720°-(∠C+∠D+∠E+∠F ) D. ∠1+∠2=360°-(∠C+∠D+∠E+∠F ) 如图,Rt △ABC 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 ′处,折痕为CD ,则∠A ′DB= A. 40° B. 30° C. 20° D. 10° 已知△ABC 是一张三角形的纸片. (1)如图①,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边AC 上点A ′的位置,∠DA ′E 与∠1的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2)如图②所示,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的内部点A ′的位置,∠A 、∠1与1 2

∠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3)如图③,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CED的外部点A′的位置,∠A、∠1与∠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已知,如图,把△ABC纸片沿O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2∠A=∠1+∠2始终保持不变,为什么? .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1)设∠AED的度数为x,∠ADE的度数为y,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或y的代数式表示) (2)∠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并说明理由. 折一折,想一想,如图所示,在△ABC中,将纸片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一点C′上,若∠1=40°,∠2=30°. (1)求∠C的度数; (2)试通过第(1)问,直接写出∠1、∠2、∠C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图(1),△ABC是一个三角形的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的两点; 研究(1):若沿直线DE折叠,则∠BDA′与∠A的关系是∠BDA′=2∠A; 研究(2):若折成图2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关系,并说明理由; 研究(3):若折成图3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1、

折叠在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活动课

活动课:折叠在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活动一:剪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操作并思考: 操作1 在图1中,过点A 折叠纸片,使点C 落在BC 边上,展开纸片,得图2, 问题(1)折痕AD 与BC 边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AD⊥BC,翻折角相等和为180,各为90° 问题(2)折痕A D是△ABC 的什么线? 学生活动:是△ABC 的高 操作2 再折叠图2的纸片,使点A与点D 重合,展开纸片,得到图3, 问题(1)折痕EF 与BC 边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EF ∥BC 问题(2)E F与B C有数量关系吗?去量一量 学生:E F是BC 边的一半 问题(3)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说理吗? 学生活动:尝试说理 师生归纳: 图1 图3

考考你:1、在△ABC中,AB=12,AC=10,BC=9,AD是BC边上的高.将 △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F的周 长为() A.9.5B.10.5 C.11 D.15.5 追问:你能将一个任意三角形折成一个矩形吗? 学生活动:折纸,说明理由 活动二:剪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操作并思考: 操作1 在图4中,过点A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AB边上,展开纸片,得图5, 问题(1):折痕AD是△ABC的什么线?说明理由 学生:角平分线,翻折角相等 操作2 再折叠图5的纸片,使点A与点D重合,展开纸片,得到图6 问题(1):折痕EF与BC有特殊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吗? 学生:没有 问题(2):△AEF是特殊三角形吗?量一量边和角 学生:等腰三角形 D A B C 图4 图5 F E A C 图6 A C D A C D C A A(D) B C

初中数学专题:折叠问题

专题八折叠问题 学习要点与方法点拨: 出题位置:选择、填空压轴题或压轴题倒数第二题 折叠问题中,常出现的知识时轴对称。折叠对象有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 考查问题有求折点位置、求折线长、折纸边长周长、求重叠面积、求角度、判断线段之间关系等;轴对称性质-----折线,是对称轴、折线两边图形全等、对应点连线垂直对称轴、对应边平行或交点在对称轴上。 压轴题是由一道道小题综合而成,常常伴有折叠;解压轴题时,要学会将大题分解成一道道小题;那么多作折叠的选择题填空题,很有必要。 基本图形: 在矩形ABCD中,将△ABF沿BE折叠至△FBE,可得何结论? (1)基本图形练习: 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再次折叠,使得A 和D点重合,折痕为EF,展开纸片后得到△AEF,则△AEF是等腰三角形,对吗? (2)折叠中角的考法与做法: 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得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图1);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边上的点D’,折痕为EG(图2),再展开纸片,求图(3)中角a的大小。 结论:(1)全等;(2)垂直。

(3)折叠中边的考法与做法: 如图,将边长为6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中点E处, 折痕为FH,点C落在Q处,EQ与BC交于点G,则△EBG的周长是多少? ★解题步骤: 第一步:将已知条件标在图上; 第二步:设未知数,将未知数标在图上; 第三步:列方程,多数情况可通过勾股定理解决。 模块精讲 例1.(2014?扬州)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P点处. (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结AP、OP、OA. ①求证:△OCP∽△PDA; ②若△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的长; (2)若图1中的点P恰好是CD边的中点,求∠OAB的度数; (3)如图2,,擦去折痕AO、线段OP,连结BP.动点M在线段AP上(点M与点P、A不重 合),动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N=PM,连结MN交PB于点F,作ME⊥BP于点E.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EF的长度.

与直角三角形有关折叠问题

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折叠问题(北师版)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30分钟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 (本小题10分)如图,将长方形纸片 ABCD 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已知AB=6cm,BC=18cm, 则Rt △ CDF 的面积是( ) 2. (本小题10分)如图,在长方形纸片 ABCD 中 ,AD=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 E,且EF=3,则AB 的长为( ) ? 3.(本小题10分)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 AD,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已知AB=4cm,BC=5cm 则EF=( A. 3 E ? A. 6cm B. r C. D. B. 4 C. 5 D. 6

A. 2 cm 3 r y B. £ cm 5 r y C. z cm r D. 3cm 4. (本小题10分)如图所示,将一个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F, 已知AB=8cm,BC=4cm则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A. 5 C B. 6 r C. 10 r D. 20 5. (本小题10分)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起来,使其对角顶点A与C重合,若长方形的长BC为16,宽AB 为8,则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是() D' A. 30 B. 40

C. 60

D. 80 6. (本小题10分)如图,已知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 纸片,点E在AC边上,点F在AB边上,沿着EF折叠,使点A 落在BC边上的点D的位置,且EDL BC,则CE的长是( ) 厂 A. 12J5-18 厂B12-6占 厂l c. 24-12占 厂I D. 6曲-6 7. (本小题10分)如图,在Rt△ ABC中,/ ABC=90,/ C=6C°,AC=6,将BC向BA方向翻折过去,使点C落在BA上 的 点C'处,折痕为BE,则EC的长为() ?厂A.孑启 B. ?厂D.加5—

三角形折叠问题中的角度运算

专题:三角形折叠问题中的角度运算 活动一: 如图,Rt △ABC 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 ′处,折痕为CD ,则∠A ′DB=( ) 活动二: 已知△ABC 是一张三角形的纸片. (1)如图①,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边AC 上点A ′的位置,∠DA ′E 与∠1的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2)如图②所示,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的内部点A ′的位置,∠A 、∠1与∠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3)如图③,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的外部点A ′的位置,∠A 、∠1与∠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4)如图4,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的外部,∠A 、∠1与∠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图4

活动三: 1、三角形纸片ABC中,∠A=55°,∠B=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如图),则∠1+∠2的度数为()度. 2、如上图,△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2°,则∠BDC等于() 3、如图所示,把一个三角形纸片ABC顶角向内折叠3次之后,3个顶点不重合,那么图中∠1+∠2+∠3+∠4+∠5+∠6的度数是() 4、如上图,将△ABC三个角分别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处,则∠1+∠2的度数为() 5、如图,已知△ABC中,∠BAC=140°,现将△ABC进行折叠,使顶点 B、C均与顶点A重合,求∠DAE的度数. 6、将一条两边沿互相平行的纸带按如图折叠.设∠1=20°,则∠α的度数为() 7、如图,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法折叠一下,则∠1=() 8、如图,把△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 BC∥DE;若∠B=50°,则∠BDF的度数为()

三角形折叠问题

专题:折叠问题中得角度运算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2006?宿迁)如图,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若∠BAD ′=30°,则∠AED ′等于( ) A 、 30° B 、 45° C 、 60° D 、 75° 如图将六边形ABCDEF 沿着直线GH 折叠,使点A 、B 落在六边形CDEFGH 得内部,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得就是( ) A 、 ∠1+∠2=900°2(∠C+∠D+∠E+∠F) B 、 ∠1+∠2=1080°2(∠C+∠D+∠E+∠F) C 、 ∠1+∠2=720°(∠C+∠D+∠E+∠F) D 、 ∠1+∠2=360°(∠C+∠D+∠E+∠F) 如图,Rt △ABC 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 ′处,折痕为CD,则∠A ′DB= A 、 40° B 、 30° C 、 20° D 、 10° 已知△ABC 就是一张三角形得纸片. (1)如图①,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边AC 上点A ′得位置,∠DA ′E 与∠1得之间存在怎样得数量关系?为什么? (2)如图②所示,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得内部点A ′得位置,∠A 、∠1与∠2之间存在怎样得数量关系?为什么? (3)如图③,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得外部点A ′得位置,∠A 、∠1与∠2之间存在怎样得数量关系?为什么? 已知,如图,把△ABC 纸片沿O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得内部时,则∠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2∠A=∠1+∠2始终保持不变,为什么? 、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 1 2

三角形折叠问题

专题:折叠问题中的角度运算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2006?宿迁)如图,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若/ BAD' =30 ° ,则/ AED'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 如图将六边形ABCDEF 沿着直线GH 折叠,使点A 、B 落在六边形CDEFGH 的内部,则下列结论 一定正确的是( A. ?40 ° B. ?30 ° C. ?20 ° D. ?10 ° 已知△ ABC 是一张三角形的纸片. (1 )如图①,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边AC 上点A '的位置,z DA ' E 与z 1的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为什么? (2)如图②所示,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的内部点A '的位置,z A 、z 1与z 2之间存在 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A.? 1+ z 2=900 ° -2 (z C+Z D+Z E+ z F ) B.? 1+ z 2=1080 ° -2 (z C+z D+z E+z F ) C.? 1+ z 2=720 z C+z 如图, 折痕为 z Rt △ ABC 中,z ACB=90 CD,则 z A ' DB=???? D.? 1+ z 2=360 (z C+ o D+z 1 z D+z E+ z F ) z A=50 ° ,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 '处, 使点A 落在四边形 BCED 的外部点A '的位置,z A 、z 1与z 2之间存在怎样 (3)如图③,沿DE 折叠, 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已知,如图,把厶ABC纸片沿0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时,则/ A与/ 1+ / 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2 / A= / 1+ / 2始终保持不变,为什么? 如图,把△ 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 (1 )设/AED的度数为x,/ ADE的度数为y,那么/ 1、/ 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或y的代数 式表示) (2) / A与/ 1+ / 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岀这个规律,并说明理由. 折一折,想一想,如图所示,在厶ABC中,将纸片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 ABC内一点C上,若/ 仁40 ° ,/ 2=30 ° . (1 )求/ C的度数; (2)试通过第(1)问,直接写岀/ 1、/ 2、/ C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图(1 ) ,△ ABC是一个三角形的纸片,点D、E分别是△ ABC边上的两点; 研究(1 ):若沿直线DE折叠,则/ BDA'与/ A的关系是/ BDA' =2 / A; 研究(2):若折成图2的形状,猜想/ BDA' ,/ CEA'和/ A关系,并说明理由; 研究(3):若折成图3的形状,猜想/ BDA' ,/ CEA'和/ 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 1、 如图①,把厶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CED内部点A'的位置,通过计算我们知道:2 / A= / 1+ / 2 .请你继续探索: (1 )如果把△ 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CED的外部点A'的位置,如图②,此时/ A与/ 1、/ 2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2)如果把四边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落在四边形BCFE的内部A'、D'的位置,如图③,你能

直角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 (2)

教 案 课 题:直角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折叠问题中的全等三角形及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2.让学生会灵活应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感受面 积法有时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捷径;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折叠问题的一般方法,体会方程思想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折叠问题是操作问题,让学生会熟练寻找折叠前后图形中的相等量, 并能顺利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给定的三角形纸片命名为Rt △ABC ,∠ACB=90°,AC=6,BC=8,则斜边AB= . 二.新课教学: 探究一:折叠中点与点的重合 问题1:折叠△ABC 使点B 与点C 重合,求折痕DE 的长; 【解析】由C 、B 两点关于DE 轴对称,则DE 垂直平分BC , 所以DE 是△ABC 的中位线,DE=12 AC=3 问题2:折叠△ABC 使点A 与点C 重合,求折痕FG 的长; 【解析】与问题同理可得FG=12 BC=4 问题3:折叠△ABC 使点A 与点B 重合,求折痕HI 的长. 【解析】由HI 垂直平分AB 得AI=BI 设AI=BI=x ,则CI=8-x ∴2226(8)x x -=- ∴254 x = 1122ABI S AB IH BI AC ?=?=?即251068 IH =? ∴IH=258

小结:1.利用全等三角形寻找相等的线段 2.利用勾股定理及面积法求线段的长 探究二:折叠中边与边的重叠 问题1:折叠△ABC ,使AC 边落在AB 上的AC'处,求折痕AP 的长; 【解析】由△ACP ≌AC ′P 得 AC=AC ′,PC=PC ′=6,BC ′=4 设PC=PC ′=x ,则BP=8-x 2224(8)x x +=- ∴x=3 ∴ =问题2:折叠△ABC ,使BC 边落在BA 上的BC'处,求折痕BM 的长; 【解析】与问题1同理,设CM=CM ′=x 可得83 x =,则 BM=3 小结:一般用未重叠的直角三角形构造勾股定理. 问题3:折叠△ABC ,使CA 边落在CB 上的CA'处, 求折痕CN 的长. 【解析】作ND ⊥BC 与点D ∵∠CAN=∠BCN=45°,CA=CA ′=6,A ′B=2 设CD=DN=x '2A BN ABC ACN S S S ???=- ∴11126826222 x x ?=??-?? ∴247 x = ∴ 小结:面积法是捷径 学以致用:如图所示,在矩形ACBD 中,AC=6,BC=8,沿对角线AB 折叠,△ABC 成为三角形ABE ,BE 交AD 于点F ,求EF 的长. D

专题30 图形折叠中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

专题30 图形折叠中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精典讲解】 1、如图例7-1,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6,点E在边AB上,AE=3,点F是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的一个动点,把△EBF沿EF折叠,点B落在B′处,若△CDB′恰为等腰三角形,则DB′的长为. 图例7-1 【解析】根据△CDB′为等腰三角形,以CD为腰或底分三种情况讨论,△DB′=DC;△CB′=CD;△CB′=DB′. 对于△DB′=DC,作图方法以E为圆心BE长为半径作弧,以D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点即为B′. 对于△CB′=CD,作图方法以E为圆心BE长为半径作弧,以C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点即为B′. 对于△CB′=DB′,作图方法以E为圆心BE长为半径作弧,弧与CD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B′. 图例7-2 图例7-3 图例7-4详解:△DB′=DC,如图例7-2所示. 易知:DB′=DC=16. △CB′=CD,如图例7-3所示. 由折叠性质可知:BF= B′F=CD=16,此时F点与C点重合,不符题意. △CB′=DB′,如图例7-4所示.

由题意得,DN=CN=8,因为AE=3,所以EM=5. B′E=BE=13. 在Rt△EB′M中,由勾股定理得,B′M=12. 所以B′N=4. 4. 在Rt△DB′N中,由勾股定理得,B′D=5 4. 综上所述,B′D的长为16或5 【点睛】以CD为腰或底分三种情况讨论,排除其中一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针对训练】 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P为边AD上一动点,连接BP,把△ABP沿BP折叠,使A落在A′处,当△A′DC为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为() A.2B C.2D.2 【解析】 【分析】 根据△A′DC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A'D=A'C,△A'D=DC,△CA'=CD,分别求得AP的长,并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详解】 △如图,当A′D=A′C时,过A′作EF△AD,交DC于E,交AB于F,则EF垂直平分CD,EF垂直平分AB

三角形折叠问题

专题:折叠问题中得角度运算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2006?宿迁)如图,将矩形ABC D沿AE 折叠,若∠BAD ′=30°,则∠AED ′等于 ( ) A. 30° B、 45° C. 60° D。 75° 如图将六边形ABCD EF 沿着直线GH 折叠,使点A 、B落在六边形CDE FGH 得内部,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得就是( ) A。 ∠1+∠2=900°—2(∠C+∠D+∠E+∠F) B 。 ∠1+∠2=1080°—2(∠C+∠D +∠E+∠F) C、 ∠1+∠2=720°-(∠C+∠D+∠E+∠F) D 。 ∠1+∠2=360°-(∠C+∠D+∠E+∠F) 如图,R t△ABC 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 ′处,折痕为CD,则∠A ′DB = ? A 、 40° B. 30° C. 20° D 、 10° 已知△ABC 就是一张三角形得纸片. (1)如图①,沿D E折叠,使点A 落在边AC 上点A′得位置,∠DA ′E 与∠1得之间存在怎样得数量关系?为什么? (2)如图②所示,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得内部点A′得位置,∠A 、∠1与∠2之间存在怎样得数量关系?为什么??(3)如图③,沿DE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得外部点A′得位置,∠A 、∠1与∠2之间存在怎样得数量关系?为什么?? 已知,如图,把△ABC 纸片沿O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得内部时,则∠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2∠A=∠1+∠2始终保持不变,为什么? .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 (1)设∠AED 得度数为x,∠A DE得度数为y,那么∠1、∠2得度数分别就是多少?(用含有x 或y 得代数式表示) 1 2

直角三角形的折叠问题

直角三角形的折叠问题 知识关键: 1. 要解决折叠问题,就要清楚通过折叠造成哪些边相等 2. 要学会合理的设未知数,从而通过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三角形的折叠: 折叠方法1: 将三角形的直角向斜边折叠,形成这个图形。(此时出现角平分线) 在右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例题1: 如图,在Rt△ABC中,AC=6,BC=8,现将直角边沿着直线AD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求CD长 折叠方法2: 将三角形的一个直角顶点向另一个直角顶点折叠。(此时出现边的垂直平分线) 在右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例题2: 如图,将Rt△ABC折叠,使得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DE,若BC=6,AC=8 求CD的长长方形的折叠: 折叠方法1:将长方形的一个角向对边折叠 在没有折叠之前的长方形ABCD 中 相等的边有 相等的角有 , 在折叠后的图形中,相等的边有,相等的角有 , 全等的三角形有 例题3:如图,长方形ABCD中,AB=6,BC=10,将长方形折叠,使得点D落在BC 上的D'处。求EC的长。 折叠方法2:将长方形沿着对角线折叠 在折叠后形成的图形中, 全等三角形为 等腰三角形为 相等的边为,直角三角形为 例题4:如图,长方形ABCD中,AB=6,BC=8,沿着对角线折叠,使得点B落在B' 处。求PD的长。 C A C

折叠方法3: 将长方形两个对角向不相邻的对角线折叠 在折叠后形成的图形中, 全等三角形为 等腰三角形为 相等的边为 ,直角三角形为 例题5:如图,长方形 ABCD 中,AB=6,BC=8,BD 是对角线.将A 、C 向BD 折叠,分别落在A', C'处。求CF 的长 小结: 这种折叠方法其实就是直角三角形折叠的方法1 我们把长方形的上半部遮住,可以看到其实就是将Rt 的直角C 向斜边BD 折叠。 折叠方法4: 将长方形折叠使得对角的顶点重合 在折叠后形成的图形中, 全等三角形为 等腰三角形为 相等的边为 ,直角三角形为 例题6: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6,BC=8,沿着对角线折叠,使得点B 与点D 重合。求CF 的长。 小结: 这种折叠方法其实就是直角三角形折叠的方法2 我们把长方形的上半部遮住,可以看到其实就 是将Rt △BDC 的锐角顶点B 向另一个锐角顶点D 折叠 A

专题43 三角形的折叠问题(解析版)

专题43三角形的折叠问题 1、如图1,在△ABC中,AC=6,BC=8,AB=10,分别以△ABC的三边AB,BC,AC为边在三角形外部作 正方形ABDE,BCIJ,AFGC.如图2,作正方形ABDE关于直线AB对称的正方形ABD′E′,AE′交CG于点M,D′E′交IC于点N点D′在边IJ上.则四边形CME′N的面积是24. 【解析】∵正方形ABDE关于直线AB对称的正方形ABD′E′, ∴AE′=AB=10,∠E′AB=90°,∠AE′N=90°, ∵AC=6,BC=8,AB=10, ∴AC2+BC2=AB2, ∴△ACB为直角三角形, ∴AC2=BC?MC, ∴MC==, ∵∠MAC=∠NAE′, ∴Rt△ACM∽Rt△AE′N, ∴=,即=,∴E′N=,

∴四边形CME′N的面积=S△AE′N﹣S△ACM=×10×﹣×6×=24. 故答案为24. 2、如图,在△ABC中,∠C=90°,AC=BC=,将△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 接C′B,则C′B=. 【解析】如图,连接BB′, ∵△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B′C′, ∴AB=AB′,∠BAB′=60°, ∴△ABB′是等边三角形, ∴AB=BB′, 在△ABC′和△B′BC′中, , ∴△ABC′≌△B′BC′(SSS), ∴∠ABC′=∠B′BC′, 延长BC′交AB′于D,则BD⊥AB′, ∵∠C=90°,AC=BC=,

∴AB==2, ∴BD=2×=,C′D=×2=1, ∴BC′=BD﹣C′D=﹣1.故答案为:﹣1 3、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点D是边BC的中点,点E是边AB上的任意一点 (点E不与点B重合),沿DE翻折△DBE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AF,当线段AF=AC时,BE的长为. 【解析】连接AD,作EG⊥BD于G,如图所示: 则EG∥AC, ∴△BEG∽△BAC, ∴==, 设BE=x, ∵∠ACB=90°,AC=3,BC=4, ∴AB==5, ∴==, 解得:EG=x,BG=x, ∵点D是边BC的中点, ∴CD=BD=2,

第2章 特殊三角形小专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与展开问题(含答案)

小专题(三)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与展开问题 类型1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 1.如图所示,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C =90°,AC =4 cm ,BC =3 cm ,将斜边AB 翻折,使点B 落在直角边AC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折痕为AD ,则CE 的长为( A ) A .1 cm B .1.5 cm C .2 cm D .3 cm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长方形ABCD 的边AD 沿折痕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上的F 处,已知AB =6,△ABF 的面积是24,则FC 等于( B ) A .1 B .2 C .3 D .4 3.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5 cm ,BC =10 cm ,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CD 的长为( D ) A .25 2 cm B .152 cm C .25 4 cm D .154 cm 第3题图 第4题图 4.(铜仁中考)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BC =6,CD =3,将△BCD 沿对角线BD 翻折,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点E ,则线段DE 的长为( B ) A .3 B .154 C .5 D .152 5.(上城区期末)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线段A 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B ) A .1 B .2 C .3 D .4 解析:如图1,当点D 与点Q 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 A ′D =AD =5.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

《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教学设计 宁安市东京城中学赵凤美 一、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梳理折叠问题中蕴藏的数学知识,提炼出解题的基本方法; 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问题思考,巩固基础知识,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问题解决的思路形成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折叠问题中基础知识的梳理,基本数学方法的提炼; 教学难点:在复杂的图形背景下基本图形的提炼与解题思路的分析.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如何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如何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边三角形?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 操作,教师巡视。折等边三 角形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困 难,教师可给予提示。) 在矩形ABCD中,设 AB>BC, 1、把长边对折,得到折痕 MN, 2、沿BE折叠,使C落在MN 上的C‘, 3、连接CC’, 则ΔBCC‘为等边三角形. (学生可交流完成)

F (二)梳理知识,提炼方法 问题1 想一想: 1、在折叠过程中有哪些线段、哪些角相等? 2、ΔBCC ‘为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做一做: 如图1:AD 是△ABC 的中线,把△ADC 沿直线AD 折叠后,点C 落在C′的位置上,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并说 明理由? 图一 若给定∠ADC=60°,BC=4,连接BC′,则BC′是 [设计意图] 通过引入开放性问题,旨在揭示梳理折叠问题中蕴藏的数学知识与本质特征,归纳出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理一理: 折叠问题会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方法? (1)折叠问题的本质——轴对称变换,包含着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段等基本性质; (2)折叠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把研究的问题转化到三角形中. [设计意图] 通过对知识与方法的整理,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清晰思路, (三)巩固知识,内化方法 问题2: 1、如图一:△ABC 的周长为30cm ,把△ABC 的边AC 对折,使顶点C 和点A 重合,折痕交BC 边于点D ,交AC 边与点E ,连接AD ,若AE=4cm ,则△ABD 的周长是 2、如图二,Rt △ABC 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处,折痕为CD ,则∠A′DB= 3、如图三,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cm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将

折叠在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活动课

活动课:折叠在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活动一:剪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操作并思考: 操作1 在图1中,过点A 折叠纸片,使点C 落在BC 边上,展开纸片,得图2, 问题(1)折痕AD 与BC 边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AD ⊥BC,翻折角相等和为180,各为90° 问题(2)折痕AD 是△ABC 的什么线? 学生活动:是△ABC 的高 操作2 再折叠图2的纸片,使点A 与点D 重合,展开纸片,得到图3, 问题(1)折痕EF 与BC 边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EF ∥BC 问题(2)EF 与BC 有数量关系吗?去量一量 学生:EF 是BC 边的一半 问题(3)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说理吗? 学生活动:尝试说理 师生归纳: 图 1 图3

考考你:1、在△ABC中,AB=12,AC=10,BC=9,AD是BC边上的高.将△ABC按 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F的周长为() A.9.5 B.10.5 C.11 D.15.5 追问:你能将一个任意三角形折成一个矩形吗? 学生活动:折纸,说明理由 活动二:剪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操作并思考: 操作1 在图4中,过点A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AB边上,展开纸片,得图5, 问题(1):折痕AD是△ABC的什么线?说明理由 学生:角平分线,翻折角相等 操作2 再折叠图5的纸片,使点A与点D重合,展开纸片,得到图6 问题(1):折痕EF与BC有特殊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吗? 学生:没有 问题(2):△AEF是特殊三角形吗?量一量边和角 学生:等腰三角形 D A B C 图4 图5 F E A C 图6 A C D A C D C A A(D) B C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一、矩形中的折叠 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其中BC,BD为折痕, 折叠后BG和BH在同一条直线上,∠CBD= 度. 2.如图所示,一张矩形纸片沿BC折叠,顶点A落在点A′处, 再过点A′折叠使折痕DE∥BC,若AB=4,AC=3,则△ADE的面积是. 3.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得折痕DG,求AG的长. 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相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再在直角三角 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4.把矩形纸片ABCD沿BE折叠,使得BA边与BC重合,然后再沿着BF折叠,使得折痕BE也与BC边重合,展开后如图所示,则∠DFB等于() 注意折叠前后角的对应关系 5.如图,沿矩形ABCD的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点E的位置,已知BC=8cm,AB=6cm,求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 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 2 1 F E D C B A G A' C A B D

6.将一张矩形纸条ABCD按如图所示折叠,若折叠角∠FEC=64°,则∠1= 度;△EFG 的形状三角形. 对折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但形状、大小不变,注意一般 情况下要画出对折前后的图形,便于寻找对折前后图形之 间的关系,注意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GEF 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下的顺序进行折叠:对折,展平,得折痕EF(如图①);延CG折叠,使点B落在EF上的点B′处,(如图②);展平,得折痕GC(如图③);沿GH折叠,使点C落在DH上的点C′处,(如图④);沿GC′折叠(如图⑤);展平,得折痕GC′,GH(如图⑥). (1)求图②中∠BCB′的大小; (2)图⑥中的△GCC′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理清在每一个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8,将其沿EF折叠,则图中 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 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 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沿着折痕EF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的中点G处,求四边形BCFE的面积 注意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10.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不与A、D重合.MN 为折痕,折叠后B’C’与DN交于P. (1)连接BB’,那么BB’与MN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2)设BM=y,AB’=x,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猜想当B点落在什么位置上时,折叠起来的梯形 MNC’B’面积最小?并验证你的猜想. 5 4 1 32 G D‘ F C‘ D B C A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