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诊断技术规程

口蹄疫诊断技术规程

(NY/SY150-2000 )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屠宰品中口蹄疫病毒检测试验及口蹄疫病毒RT - PCR检测试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适用于口蹄疫疫苗接种血清抗体水平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进出口动物检疫;口蹄疫病毒检测试验和RT - PCR检测试验适用于猪的屠宰品中的口蹄疫病毒检测。

2.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2.1试剂

2.1.1纯化灭活口蹄疫病毒致敏醛化蹂酸化绵羊红细胞,标准阳性、阴性血清,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

2.1.2稀释液,配制方法见附录A。

2.2操作方法

2.2.1待检血清的灭活

将待检血清放人56℃水浴中灭活30分钟。

2.2.2待检血清的稀释

用稀释液将待检血清稀释成1:4,1:8,1:16,1:32,1:64,1:128,

1:256,1:512等8个稀释度。

2.2.3阴、阳性血清的稀释

用稀释液将阴性对照血清稀释成1:16,将阳性对照血清稀释成1:5120

2.2.4加样

在干净的V型96孔110°血凝板的第1~8孔加各稀释度待检血清50μ1,第10孔加1:16的阴性对照血清50μ1,第11孔加口蹄疫O型阳性对照血清(1:512) 50μ1;第12孔加稀释液50μ1(空白对照孔)。

第1~8孔和10~12孔加口蹄疫诊断液,每孔25μl。

如用液体诊断液,只需摇匀便可加样。若用冻干诊断液,则需提前7~10天加人稀释液(每瓶5m1 )浸泡(在4~6℃下),方可使用。

2.2.5振荡混匀

加样完毕后,立即将血凝板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分钟,取下放在白纸上,观察血球应均匀悬浮,不得沉淀,否则应继续振荡。

2.2.6静置

振荡混匀后,取下血凝板并盖上大小适中的玻璃板,防止水分蒸发,室温下静置

1.5~2小时,或次日判定结果。

2.3结果判定

2.3.1先观察对照孔,第10孔(阴性血清对照孔)、第12孔(稀释液对照孔)

应无凝集现象,呈小圆点状(一)。

%以上的血球产生凝集,即(++)50孔(阳性血清对照孔)应有11第2.3.2.(阳性反应)。

2.3.3在对照孔合格的情况下,观察的第1~8孔,以红血球呈“++”凝集的

待检血清的最大稀释度为其抗体效价。例如,第1排的第3孔出现“++++”凝集(90~100%红血球发生凝集),第4孔呈“+++”凝集(75%凝集),第

5孔呈“+十”凝集,第6孔呈“+”凝集,则判定该份血清中的口蹄疫抗体效价为1:64(第5孔)。

2.4抗体效价与抗感染的关系:口蹄疫O型抗体1:128以上为免疫合格。

3.屠宰品中口蹄疫病毒检测

3.1材料准备

3.1.1器材:高速冷冻离心机、普通离心机、组织匀浆器、旋涡振荡器、V型(1350) 96孔微量反应板、微量振荡器、盐水接头、8号注射针头(磨成平口)、橡胶乳头。

3.1.2健康成年家免血清:62℃水浴30分钟灭能,冻结保存。

3.1.3口蹄疫A,O,C,Asia-I四型的红细胞诊断液及标准抗原,由中国农业

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按说明书使用。

3.1.4被检材料的采取、输送和保存:在肉联厂、屠宰场等地采取材料,以采取淋巴结和脊髓为主。每种样品3~5克,装入小瓶置冰瓶中送往试验室。试验室收到材料后,立即向小瓶内装入被检材料4~5倍量的50%甘油、pH7. 6的0 . 05mo1/L磷酸一缓冲液(配制法见附录B)置-2 0℃保存,并详细记载材料名称、来源、采集时间、地点及保存条件。

3.1.5试验用乳鼠:每个样品应准备一窝10只2~3日龄吮乳小白鼠并带母鼠。

3.2操作方法

3.2.1被检材料的处理:

3.2.1.1取1克左右的淋巴结和脊髓等,分别用pH7. 6 ,0.05mol/L的磷酸缓

冲液洗二次,用灭菌滤纸吸干,剥去被膜,称取0.5克。每20份样品随机混合为一份混合样品,加少许石英砂研细,加pH7.6, 0.05mol/L磷酸缓冲液89ml,制成1:10悬液,再加人10000单位/毫升的青霉素、链霉素1毫升,置4℃冰箱过夜。

3.2.1.2三氯三氟乙烷(F-113)处理:将3.2.1.1中制备的悬液,以8000r/min 4℃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置组织匀浆器的搅拌缸中,加人20% (V/V)低温预

冷F- 113,以10000~12000r/min搅拌15分钟,将溶液移人离心管,8000r/min 4℃离心20分钟,吸取水相于三角瓶中,并量体积。

3.2.1.3聚乙二醇(PEG)浓缩:按3.2.1.2中制备的溶液容积加人10% (V/V)的PEG (M·W·6000)溶解,置4℃6小时或过夜。或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硫酸铰(饱和度50%pH7.6,配制方法见附录C) 4℃过夜。而后8000r/min4℃离心30

分钟,去上清,沉淀用pH7. 6 , 0.05mol几的磷酸缓冲液悬浮至4ml,4℃过夜,再以8000r/min4℃离心30分钟,其上清即为25倍浓缩的病毒液。

%20加入中的病毒浓缩液移人离心管,3.2.1.3将处理:113F- 再次用3.2.1.4.(V/V) F一113,置旋涡振荡器振荡5分钟,再以8000r/niin 4℃离心30分钟,吸取水相,加1000单位嚎升的青霉素、链霉素1滴,用于接种乳鼠。

3.2.2乳鼠增毒:每份被检病毒浓缩液,接种2~3日龄乳鼠10只,每只皮下注射0.2ml,与母鼠同窝,于温暖的室内观察5天,随时收集发病或濒死鼠,置-20℃保存。

3.2.3反向被动血凝法鉴定毒型

3.2.3.1死亡鼠病毒悬液的制备:取死鼠胭体,用pH7.20.11mol/L磷酸缓冲液(配制方法见附录D)研磨成1:3悬液,4℃过夜,再4000r/min离心30分钟,

取上清58℃水浴灭能40分钟,置4℃稍冷后再次离心,取上清作为鉴定毒型的病毒液。

3.2.3.2反向被动血凝:

a.死亡鼠病毒液稀释:用pH7.2, O.llmol/L磷酸缓冲液将病毒液稀释成8个滴度:1:6;1:12;1:24; 1:48; 1:96; 1:192;1:384;1:768。b.反向被动血凝操作:每份检样占四排孔、每排的1~8孔加各稀释度的检样病毒液,用8号磨平针头,从第8孔开始加第8个滴度,每孔加2滴,直至加到第1孔的第一个滴度(1:6)。每排第9孔加稀释液2滴作为阴性对照,每排第10孔分别加A,O, C, Asia—I四型标准抗原各2滴,作为阳性对照。

将各型红细胞诊断液摇匀,于反应板的第一排至第四排分别滴加A, O, C, Asia—I型诊断液各1滴,置微型振荡器上振荡3~4分钟,再置室温1.5~2小时后判定。

3.3结果判定

3.3.1判定标准

++++:100%凝集,红细胞均匀的分布于孔底周围。

+++:75 %凝集,红细胞均匀的分布于孔底周围,但孔底中心有红细胞形成的针尖大小的小点。

++:50%凝集,孔底周围有不均匀的红细胞分布,孔底有一红细胞沉下的小点。+:25%凝集,孔底周围有不均匀的红细胞分布,但大部分红细胞已沉淀于管底。.—:红细胞完全沉积于管底成一圆点。

3.3.2结果判、.

3.3.2.1观察反应板上各排孔的凝集图形,四排孔中,任何一排的试验孔全凝集,而阴性对照不凝集,阳性对照凝集,其他三排试验孔不凝集,此时被检样品即为该排对应的毒型。

3.3.2.2使红细胞诊断液凝集达(+十)以上者的抗原最高稀释度为其凝集价,任何一排孔的凝集价高于其他三排孔的凝集价2个对数(以2为底)滴度以上时,则判为与该排对应的毒型。

PCR

—4.RT.

4.1引物:VPIA, VPjB,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按说明书使用。

4.2操作方法

4.2.1样品处理

4.2.1.1组织样品:在无菌室内将组织样品(淋巴结,脊髓,肌肉,水泡皮等)加灭菌石英砂磨碎,以灭菌PB (0.04mol/L, pH7.4)制成1:5悬液,室温放置2小时以上,或4~8℃冰箱过夜。3000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检测样品。

4.2.1.2 O-P液样品:将O—P液倒人灭菌离心管中,然后加人至少1/3体积的TTE,用高速匀浆器(10000r/min )乳化1分钟,如不立即进行试验,样品液要存放在-70℃

4.2.2总RNA的萃取用容量为1. 5m1,预先经0.1TPC处理过的塑料管提取。4.2.2.1取被检样品液300μl。

4.2.2.2加变性液300μl。充分混匀后冰水浴5分钟。

4.2.2.3加2M醋酸钠60μl,混匀。

4.2.2.4加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800μl。充分混匀后冰水浴5分钟。

4.2.2.5 8000r/min离心10分钟,将上层水相转人另一洁净管中。加800μl预

冷的异丙醇。混匀后置-80℃ 1小时,或-20℃4小时以上或过夜。

4.2.2.6 12000r/min离心10分钟。尽可能倒干液体留下沉淀物。

4.2.2.7加800μl75%乙醇,轻轻摇荡2~3次后再12000r/min离心8分钟。倾去液体,晾干后的沉淀物即可用于反转录。

4.2.3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RT)

反应液总量20川。向RNA沉淀管中加人:

A.引物(5pmol. ) 5μl

B. DEPC一ddH2O 9μl 70℃水浴5~10分钟,然后再加

C. dNTP (2.5mmol.)1μl

D. AMV RTase(IOU乍1) 1μl

E. 5×RT缓冲液4μl

高速离心10秒,置42℃水浴中温育60~80分钟。

4.2.4 PCR扩增

4.2.4.1样品PCR的扩增

反应液总量50μl,反应开始,先将反转录产物转人PCR扩增专用的小塑料管中。

A. RT产物20μl

B.引物VPIA (12.5pmol ) 2μl

VPIB(12.5pmol)2μl

C. DEPC一ddH20 18.5μl

置沸水中10分钟。随后置冰水中骤冷,再加人:

D. dNTP (2.5mmo1)4μl

3m1

缓冲液E. 10 X PCR

F. Taq DNA聚合酶(5U/μl) 0.5μl

G.矿物油50μl

离心10秒钟.将反应管插人扩增仪中,指令已设定的程序开始工作。扩增反应共30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变性94℃1分钟,退火55℃1分钟,聚合72℃1. 5分钟,最后一次聚合延长为10分钟。如用0.2ml薄壁管,反应时间可缩短1/3。

4.2.4.2对照质粒DNA的PCR扩增

a.质粒DNA (2μg/μl) 2μl

b.引物VPIA (12.5pmol ) 2μl

VP1B(12.5pmol) 2μl

c . DEPC-ddH20 31.5μl

沸水浴10分钟。然后再加:

d.dNTP (2.5mmol)4μl

e.10 ×PCR缓冲液5μl

f . MgC12 (25mmol.)3μl

g. Taq酶(5U/μl) 0.5μl

h.矿物油50μl。扩增反应30个循环,程序同上。

4.2.5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4.2.

5.1制备1 %琼脂糖/TBE(或TAE)缓冲液凝胶,胶含0.5μg/m1嗅乙锭。

4.2.

5.2取6~8μl扩增产物与2~3μl点样缓冲液混合后加入一个加样孔。

4.2.

5.3电压80 ~100V,或电流40~50mA,电泳40~50分钟。

4.3结果判定

电泳结束后,将凝胶板置于紫外透射仪上,打开紫外灯观察。如某一被检样品扩增产物的DNA带与对照质粒扩增产物的带在一条直线上,即它们与加样孔的距离相同,则该被检样品判定为阳性。

附录A 稀释液的配制

1.配制PH7.6磷酸盐缓冲液(PBS)

磷酸氢二钠(NaHP0·12H0) 35.8g 224磷酸二氢钠(NaHPO·2H0)

1.56g 242氯化钠(NaCI) 8.5g

叠氮钠(NaN) 1.0g

3双蒸水或去离子水加至l000ml,充分溶解后,用pH6. 4~8.0精密试纸测定pH 值,达到7.6为合格,15磅高压灭菌20分钟,4℃储存。

2.配制稀释液

取pH7. 6的PBS 980ml加56℃水浴灭活的正常兔血清或冻干兔血清20ml,充分摇匀,4℃储存备用。

附录B 磷酸缓冲液(pH7.6, 0.05mol/L)的配制

甲液:NaHP0·12H 。1000m1 加无离子水至17.9g0 242.

乙液:NaHPO·2H0 7.8g加无离子水至1000m1。224取甲液870m1,乙液130m1,混匀。

磷酸缓冲甘油

pH7.6、0.05mol/l磷酸缓冲液与等体积的甘油(分析纯)混合,15磅10分钟高

压灭菌。

附录C 饱和硫酸按的配制

称硫酸铰(A-R) 800g,溶于热至70~80℃的1000m1无离子水中,搅拌至溶,用三角漏斗和脱脂棉热滤,于室温放冷后转置4℃冰箱中至沉淀析出,用25氨水

调pH至7.6。

附录D磷酸缓冲液(pH7.2, 0.llmol/L)的配制

甲液:NaHP0·12H0 39.4g加无离子水至1000m1。224乙液:NaHPO·2H0 17.2g 加无离子水至l000ml。242取甲液720ml,乙液280m1,混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