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专题练(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北衡水中学五调)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能够用来协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图a示意某地地形剖面,图b示意该地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据此完成1~3题。

1.若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

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

2.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3.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

A.花岗岩B.石灰岩C.砂岩D.黏土

(2019·山东青岛一模)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 m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天坑发育条件的叙述,准确的是( )

①岩层断裂发育②石灰岩层厚度小③岩层走向平缓④地下河水位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使流水对岩石( )

A.溶蚀、冲蚀增强B.溶蚀减弱、冲蚀增强

C.溶蚀、冲蚀减弱D.溶蚀增强、冲蚀减弱

6.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 )

A.冲蚀作用B.溶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2019·山东新泰一中二检)尖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侧,两侧均被低山束缚,海岸线向外海呈“喇叭”形状,海滩前缘是珊瑚礁和基岩平台。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当海浪越过滩脊后,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较细的堆积物,人们称之为冲越扇。读图,完成7~8题。

7.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 )

A.潮汐涨落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台风

8.与下面的沙壤层相比,冲越扇形成的沉积砂层( )

A.颗粒更细B.层理明显C.分选性更差D.肥力更高

(2019·河南郑州一模)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9~11题。

9.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东风B.西风C.南风D.北风

10.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丙

11.抛物线形沙丘表面常有耐旱植被着生,不同部位的植被覆盖度各不相同,植被覆盖度往往与不同部位所受的外力作用密切相关。图示沙丘植被覆盖度最低的部位最可能是( ) A.甲B.乙C.丙D.丁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19·河南新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板块运动引起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或盆地,在隆起的高原上,通过流水持续侵蚀和搬运,导致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侧蚀,河谷持续加深、展宽。下图为某河谷地形图,图中T1、T2、T3、T4是不同地质时期流水沉积的鹅卵石。

(1)说明图中鹅卵石的形成过程。(10分)

(2)推测河流T4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的可能性原因。(8分)

(3)列举该河谷“V”型剖面原先所属的岩土层消失后在河流中下游形成的地貌。(4分)

13.(2019·福建厦门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图Ⅰ示意该县部分地区地形分布。县城北侧的城隍庙(图Ⅱ)建在长安河的江心洲上。历史上,该县城及周边地区常遭洪水袭击。1926年7月,该县大雨连绵七天七夜,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致使民房和良田被淹,损失惨重,而城隍庙却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

(1)分析宁陕县城易遭洪水袭击的原因。(6分)

(2)绘制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图Ⅱ中西河道的剖面示意图(含水位线及河床地形)。(4分)

(3)解释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明显的原因。(8分)

(4)指出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江心洲两侧的东、西河道中水量较小的河道,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参考答案:专题练(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从图b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知,甲处中部岩层埋藏较深,两侧埋藏浅,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A、B错误;若仅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第2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

层的影响。从图b能够看出,乙处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为0,说明乙处岩层出露地表,最可能的原因是乙处为背斜构造(从岩层埋藏深度中可判断出来),顶部岩层受到张力,被侵蚀,A准确;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则乙处不会缺失岩层,与题意不符,B错;图中无断层相关信息,D错;从图a来看,乙处海拔较高,流水沉积作用较小,C错误。第3题,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判读。石灰岩、砂岩、黏土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是岩浆作用形成的。丙处地势相对较高,且与周围岩层明显不同,说明丙处岩石抗侵蚀水平较强,而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凝结形成的,硬度高,抗侵蚀水平强。

答案:1.C 2.A 3.A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天坑发育的基础为裂隙发育,然后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发生侵蚀作用,而天坑的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说明当地石灰岩层厚度大,①准确,②错误;从图中岩层层序界面看,该地比较平缓,容易被侵蚀,地下河水的深浅与天坑发育无关,③准确,④错误。第5题,巨量崩塌物的堵塞,造成地下河河道相对变窄,故流水流速相对增大,溶蚀和冲蚀作用增强。第6题,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所以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搬运作用,C准确;冲蚀作用和溶蚀作用只能使溶洞扩大,不能直接形成天坑,A、B错误;大量崩塌物沉积不会形成超过100 m的大型塌陷漏斗,D错误。

答案:4.A 5.A 6.C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浪不会越过滩脊。从图中的平均潮差可知,潮涨潮落不会使海浪越过滩脊,A错误;西南季风、东北季风均属于正常天气的范畴,而台风来临时会带来狂风巨浪,使海浪越过滩脊,形成冲越扇,B、C错误,D准确。第8题,由图可知,砂壤层是在潮汐作用下形成的,而冲越扇是在台风作用下形成的。台风作用下,海浪挟带沙子翻越滩脊又从高处抛落下来,分选作用更好,故C 错误;台风出现是周年性的,所以层理明显,故B准确;平时海浪小,带来的砂颗粒很细,而台风引起的海浪大,搬运作用强,越过滩脊的沉积砂比砂壤颗粒更粗,故A错误;沉积砂层的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易淋失,各种养分都较贫乏,淋失的养分会在下面砂壤层沉积,D 错误。

答案:7.D 8.B

解析:第9题,依据“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以及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图示地区主导风向为西风。第10题,由“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可判断位于迎风坡的甲、丁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作用,凸出的乙、丙位于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第11题,甲、丁位于迎风坡,且甲比丁受风力侵蚀、搬运作用更强;同时甲处风力强而蒸发强,使土壤中水分最少,故甲处植被覆盖度最低。

答案:9.B 10.D 11.A

解析:第(1)题,其过程如下:先有石块进入河流中,经流水作用变为较圆的鹅卵石形状,最后河流流速慢,鹅卵石堆积下来。第(2)题,可从没有鹅卵石这种物质而无法堆积,或堆积后被侵蚀破坏角度分析。第(3)题,本问题含义是该处岩层被侵蚀后,物质被河水搬运到河流中下游,能形成什么地貌。河流中下游因流速变慢而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答案:(1)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磨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水平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

(2)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一种是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有。(任答两种可能性,其他可能性合理亦得分)

(3)冲积扇、河流沿岸平原、沙洲、河漫滩、河口三角洲。

13.解析:第(1)题,可从来水多(降水多且集中)、快(地势落差大而汇水快),以及排水慢(地势低平)角度分析。第(2)题,从河流形态上看,西侧为凹岸、东侧为凸岸,则河床东浅西深;“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城隍庙却安然无恙”“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说明水位西侧高、东侧低。第(3)题,凹岸处来水补充快、多而水位高。第(4)题,水量与河宽、河床深度呈正相关。

答案:(1)所在区域(位于秦岭南麓)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县城地势低洼,且多条河流在此交汇。

(2)

(3)降雨量大且历时长,长安河流量大,河道弯曲度大;东侧为凸岸,西侧为凹岸;与东侧相比,西侧流速较快,水位迅速上涨,明显高于东侧。

(4)东河道。理由:东河道较窄;东河道(位于凸岸)水深较浅;城隍庙未受洪水影响,说明东河道水位较低。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专题训练答案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专题训练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一足够长木板在水平粗糙面上向右运动。某时刻速度为v 0=2m/s ,此时一质量与木板相等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 1=4m/s 的速度从右侧滑上木板,经过1s 两者速度恰好相同,速度大小为v 2=1m/s ,方向向左。重力加速度g =10m/s 2,试求: (1)木板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从滑块滑上木板,到最终两者静止的过程中,滑块相对木板的位移大小。 【答案】(1)0.3(2) 120(3)2.75m 【解析】 【分析】 (1)对小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2)对木板分析,先向右减速后向左加速,分过程进行分析即可; (3)分别求出二者相对地面位移,然后求解二者相对位移; 【详解】 (1)对小滑块分析:其加速度为:2221114/3/1 v v a m s m s t --===-,方向向右 对小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1mg ma μ-=,可以得到:10.3μ=; (2)对木板分析,其先向右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可以得到: 0121 2v mg mg m t μμ+?= 然后向左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可以得到: 21222v mg mg m t μμ-?= 而且121t t t s +== 联立可以得到:2120μ= ,10.5s t =,20.5t s =; (3)在10.5s t =时间内,木板向右减速运动,其向右运动的位移为: 01100.52 v x t m +=?=,方向向右; 在20.5t s =时间内,木板向左加速运动,其向左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强化试题

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强化试题 1 2 3 4 567 8 9 10 11 (xx·揭阳市二模)读下图,完成4~5题。 4.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5.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 C.光照强 D.气温高 解析:第4题,图示屋顶流水是地表径流,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能表示地下径流,故A说法错误;图示环节没有水分从地面到空中的过程,所以说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故答案选B;该设计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环境效益,不仅适合缺水地区,也可用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故答案C、D错误。第5题,光照强近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有利于促进蒸发;风速大有利于水分子运动,也可以加速蒸发;而空气湿度大,空气含水汽多,再容纳水汽的能力就小,不利于蒸发进行,故答案选A。 答案:4.B 5.A

(xx·中山市高三期末)读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非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6~7题。 6.造成图中①地和②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 D.大气环流 7.图中M、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 B.西北风、东南风 C.西南风、东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 解析:第6题,①②大致位于同一纬度,①地气温高,②地气温低,主要是由于①地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受暖流增温影响,②地位于大陆西岸受寒流降温影响,所以C正确。第7题,根据等压线知识画出两地风向,M地位于南半球,所在弯曲的等压线为高压脊,不难画出此时为西北风;N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低压系统中,也不难画出其风向为东北风。 答案:6.C 7.A 8.(xx·惠州市4月模拟)读以下我国克兰河上游某水文站实测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与降水量统计图,可知该河段( ) A.以冰川补给为主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夏秋季洪灾多发 D.冬季有结冰期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专题5】地壳运动规律(含答案)

地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五地壳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18·茂名市一模)读下图某地质剖面图。图中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是( ) A.A地层 B.B地层 C.C地层 D.D地层 解析:对比图中出露地表四层岩石,C岩层保留部分最多,表明岩石最坚硬侵蚀较弱,所以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故选C。 答案:C 2.(2018·佛山市二模)读以下地貌及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是褶皱,开挖隧道可选择向上弯曲的部位 B.②处是断层,是大型水库建设的最理想选择地址 C.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读图,①处岩层弯曲变形,是褶皱构造,岩层向上弯曲的部位是背斜,结构稳固,可以开挖隧道,A对;②处是断层构造,水库建设选择地址要避开断层,B错;③、④处都

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错;图中植被的变化是沿东西方向变化的,纬度相同海拔高度不同,反映了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 答案:A 3.(2018·汕头市二模)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已在宁夏银川市西郊的荒漠中孤独的耸立了近八百年。263座陵墓已成残垣断壁,9座帝王陵虽骨架尚存,但陵墓外表早已千疮百孔。造成西夏王陵损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解析:西夏王陵位于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排除BD;风化作用是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这种作用分布普遍;风力侵蚀是指风力吹蚀或磨蚀而造成的破坏,陵墓外表千疮百孔就是这种侵蚀形成的。本题选C。 答案:C 4.(2018·深圳市二模)造成下图岩石层层剥离、不断破碎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图形展示的是岩石层层剥离、不断破碎,且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这种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化作用。选项A正确。 答案:A 5.(2018·深圳市考前模拟)“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形成这些玄武岩石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专题三牛顿三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 (2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 2/严格相等。 m Fr GM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内容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合 (2)公式:F ma = 合 理解要点: 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①因果性:F 合 3. (1 4.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 一般两种方法配合交替应用,可有效解决连接体问题。 5.超重与失重 视重:物体对竖直悬绳(测力计)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台秤)的压力。(测力计或台秤示数)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N=G,视重等于重力,不超重,也不失重,a=0 当N>G,超重,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 当N<G,失重,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 注:①无论物体处于何状态,重力永远存在且不变,变化的是视重。 ②超、失重状态只与加速度方向有关,与速度方向无关。(超重可能:a↑,v↑,向 例 度为 f1- h1= 在t1到t=t2=5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1时刻电梯的速度,即 v1=a1t1,③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2=v2(t2-t1)。④

在t2到t=t3=6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减速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2=ma2,⑤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3=2 h=h h= 例B。它 A m A 令x2 定律可知 kx2=m B gsinθ② F-m A gsinθ-kx2=m A a ③ 由②③式可得a=④ 由题意d=x1+x2⑤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三)P117] (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湘鄂十二校联考二)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与海拔呈负相关。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的一定高度则会出现0℃层,即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黎盆地的主体树种树叶陆续泛黄 B.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北凸 C.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于种植小麦 D.北印度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 解析:B[由图中0℃层高度在海拔4 150米以上,并结合气温垂直递减率6℃/1 000米,

可判断该地该季节地表温度接近25℃,应该是夏季。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为冬季,大陆处于低温区而等温线向低纬度(北方)凸出,故B正确。] 2.据图推测,该地最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D.云贵高原 解析:B[图示河流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川补给;结合四个备选项,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 (2019·广东佛山质检二)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下图为我国新疆干旱区某内流河流域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3~5题。 3.与地表水库相比,建设地下水库的突出特点表现为() A.技术要求低B.移民搬迁多 C.资金投入多D.生态破坏小 解析:D[“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则投资较少;地下水库不会淹没地表,对地表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移民搬迁少。] 4.图中四地,最适合修建地下水库的地下拦水坝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C[图中丙左侧有大面积由卵砾石构成的岩层,因卵砾石间隙大而地下储水空间大;而丙右侧为黏性土层和砂砾石岩层,储水空间小;故丙处适合修建拦水坝。]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伯利兹蓝洞的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有关,其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下图示意伯利兹蓝洞的景观,完成1~2题。 1.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足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地壳下沉 D. 火山喷发 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刚期,全球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地壳运动更为活跃 C. 陆地面积从小变大 D. 气温由低到高 答案:1.B 2.D 【解析】 1.根据材料,在冰川时期,海平面低,近岸地区存在大片的石灰岩地区。后海水涌入形成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B对。冰川侵蚀不是主要作用,A错。与地壳下沉、火山喷发无关,C、D错。 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初期,是由冰川时期开始,海平面低,后海平面升高,全球气温由低到高,D对。生物多样性由少到多,A错。冰川时间气温低,应与地壳运动弱相关,B错。随着蓝洞形成,陆地面积从大变小,C错。 “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3~4题。

3. “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 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 4. “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3.A 4.D 3. 结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 4. 结合材料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边,该地位于30°S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明显。 “鼠穴”是由于水涡旋带动石块或砾石的研磨作用在河流溪间的岩石床址上形成的圆洞。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又称之为“壶穴”。(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5~7题。 5.形成壶穴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侵蚀作用B.变质作用C.岩浆冷凝D.堆积作用 6.壶穴多分布于 A.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B.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 C.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D.稳定半封闭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一部分+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四)P119] (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广西桂林检测)下左图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 A.甲B.乙 C.丙D.丁 2.右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1.B 2.B[第1题,左图中的岩石呈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花岗岩的特征。图中

岩浆火山喷发形成的丁是喷出岩,D错。乙没有喷出地表,是侵入岩,即花岗岩,B对。甲是沉积物堆积形成的,是沉积岩,A错。丙是变质岩,C错。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的岩石类型,形成丙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数字②,B对。①是外力作用,③是固结成岩作用,④是冷却凝固作用,A、C、D错。] (2019·试题调研)“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天山北麓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冒出几个气泡。图1为新疆天山北麓“泥火山”分布图,图2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3.新疆天山北麓“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冰川侵蚀强烈 C.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 D.流水侵蚀强烈 4.“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 A.沉积岩层B.变质岩层 C.侵入岩层D.喷出岩层 5.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A.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B.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C.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物理-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 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 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F r G M =2 /严格相等。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 1. 定律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a 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 2. 公式:F m a 合= 理解要点: ①因果性:F 合是产生加速度a 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②方向性:a 与F 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 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 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 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三)力的平衡 1. 平衡状态 指的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特点:a =0 。 2. 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 0。 3. 平衡条件的推论 (1)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的一个力与余下的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2)物体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不平行的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3)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图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必构成闭合三角形。 (四)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可写为F F =-'。 (五)力学基本单位制:k g m s 、、(在国际制单位中)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二力平衡的区别 内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力平衡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 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 然存在,只是不再平衡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两力运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 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形变效果不能 抵消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性质 的力 2.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方向; ③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并将其余分解到两坐标轴上; ④分别沿x 轴方向和y 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⑤统一单位,计算数值。

水体运动规律

水体运动规律 【考纲要求】 以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我国和世界典型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水资源的利用、流域的开发和治理等问题,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近年来高考考查次数之多、范围之广、所赋分值之高(多以区域地理主观题形式出现),使其成为高考的一大亮点。考查内容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水资源的利用、流域的开发和治理等问题为主,考查形式主要以图文结合、图表结合方式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题型多样为主,但多以综合题居多。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理解洋流的分布是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能力的基础,复习时,应从气压带、风带分布到洋流模式示意图,再到实际洋流分布图,进行关联性思考,对不同海区洋流的分布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注意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的形式一般以图像资料为载体,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将会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考情分析】 1、以选择题考查陆地水、水循环的原理及应用。 2、结合图文材料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特别是河流的补给方式的区域差异。 3、以综合题考查海水温度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1、河流问题及河流综合治理措施的原理和规律整理归纳不够。 2、基本概念使用不准确,特别是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概念分辨不清。 3、洋流分布规律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尤其是利用洋流原理分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能力薄弱。 4、学生审题不仔细,审题方法单一,无法结合地理规律解答相关试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河流问题及河流综合治理措施复习,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3、通过对洋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和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理解洋流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备考策略】 近年来对河流(流域)的考查多以河流分布图、流域水系图、流量曲线图或数据表格的形式呈现,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河流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流域开发与整治(人地关系)以及洋流成因、分布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因此专题复习中,要在多读图、多练习的过程中总结知识的运用方式与方法。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把握实质,注意知识内在联系的总结、归纳、掌握规律和方法,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培养读图能力和逻辑推断能力,讲练的题目难度不必过大。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演绎推理法 【教学重难点】 1、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2、河流问题及措施 3、洋流的性质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河流水文特征、河流问题及措施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一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

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 高考题组一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1.(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B.背斜山 C.向斜谷D.向斜山 (2015·浙江文综)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2~3题。 2.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3.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 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 高考题组二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2015·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5~6题。 5.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6.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8.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B.变缓了 C.无变化D.无法判断 (2015·上海地理)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据此回答9~10题。 9.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 A.地震和火山B.火山和断裂 C.地震和断裂D.火山和褶皱 10.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 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 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 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 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命题感悟 本讲在高考命题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

第 1 页 牛顿运动定律经典题解析 一、夯实基础知识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 ma =.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x x F ma =, y y F ma =,z z F ma =;(4)牛顿第二定律F 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 ,即211/N kg m s =?.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 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4.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5.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 mg 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 重力mg ,即N F mg ma =-,当a g =时,0N F =,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6、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 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1. 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 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 少倍? 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作用,如图所示.取水平向右为x 轴正向,竖直向上为y 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cos30f F ma =?, sin30N F mg ma -=? 因为 65 N F mg = ,解得f F mg =. 问题2: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产生加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F=m a 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 如图2(a )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l 2的两根细线 上,l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l )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分析与解:设l 1线上拉力为T 1,l 2线上拉力为T 2,重力为mg ,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有 T 1cosθ=mg , T 1sinθ=T 2, T 2=mgt a nθ 剪断线的瞬间,T 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tan mg ma θ=,所以加速度tan a g θ=,方向在T 2反方向。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a a 图θ 1 l θ 2 l 2 l 1 l b 图

2020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5 地壳运动规律

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 能力升级练第10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全国Ⅱ卷,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1.C 2.B 3.B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第1题,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河流、沟谷越多,则形成的洪积扇越多,结合图中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处的河流、沟谷可知C 项正确。第2题,洪积扇堆积物中颗粒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搬运能力的影响,图中显示甲地洪积扇所在河流的上游为低山,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加上河流较长,故洪积扇堆积物中的砾石较少,故选B项。第3题,图中显示,贺兰山东南部地区山地落差大,河流短促,搬运能力强,故洪积扇中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而堆积物中数量较少、颗粒较小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远离山口的冲积扇边缘,形成的土层浅薄。故选B项。 (2019·山东济南三模)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下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4~6题。 4.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 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 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 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色彩交互的地层 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 5.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沉积 B.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

-地壳运动规律

地壳运动规律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2.地壳的物质循环

四、地质构造1 侵蚀后,背斜成____ 向斜成____ 2.断层 (1)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后,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的。 (2)断层的地表形态: 1.主要观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的内部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板块的边界地壳活动相对活跃。

2.两类边界: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相关习题 1、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2、读下图,回答: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原因是。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读图完成3~4题。 3.此处应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B.位于板块消亡交界 C.位于美洲板块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4.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 的年龄分布情形的图是 左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 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 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 5.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④火山喷发 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牛顿三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 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 2/严格相等。 m Fr GM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 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合

(2)公式:F ma = 合 理解要点: 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 ①因果性:F 合 失; 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 ②方向性:a与F 合 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 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 合 力。 3.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可写为F F =-'。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区别 4. 牛顿定律在连接体中的应用 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要求知道各个运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各个物体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受到的外力和运动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整体法) 如果需要知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隔离出来,将内力转化为外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 一般两种方法配合交替应用,可有效解决连接体问题。 5. 超重与失重 视重:物体对竖直悬绳(测力计)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台秤)的压力。(测力计或台秤示数)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有答案)

课时作业 4 水体运动规律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年8月2日,美国宇航局拍到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咸海东部河床已经消失,令人震撼。当地生态危机严重,专家称这很可能是拥有550万年历史的咸海,600年来首次完全干涸,等到2020年或将完全消失。读咸海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和不同年份咸海面积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水汽的主要来源及水汽输送的主要载体是( ) A.大西洋西风B.太平洋东南季风 C.北冰洋极地东风 D.印度洋西风 解析:中亚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部分来自北冰洋,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主要由中纬西风带来,来自北冰洋的水汽较少;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该地。选A。 答案:A 2.结合咸海流域水循环示意图,造成咸海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主要原因与①~⑥各环节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减少,④减少 B.②增强,⑤减少 C.③减少,④增强 D.②增强,⑥增强 解析:由于全球变暖,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咸海流域会蒸发(②)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加干旱,降水(④)减少,地表径流(①)减少,下渗(③)和地下径流(⑤)减少,而由于沿岸种植规模的扩大,引水灌溉(⑥)增强。因此造成咸海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②增强,⑥增强。选D。 答案:D [2018·山东青岛三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3~4题。 3.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限时训练

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2018·山东滨州二模)贵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下图)。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直径约30~60厘米,最重的达300余千克。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暴然露于地表。据此回答1~2题: 1.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是( ) A.玄武岩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 B.花岗岩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 C.沉积岩碳酸钙经化学作用形成结核 D.沉积岩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 2.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岩石间风化差异 B.海水的强烈侵蚀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缓慢堆积 解析:1.C 2.A 第1题.寒武纪时,地壳升降运动活跃,海陆变迁形成大量沉积岩。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基岩多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成分碳酸钙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漫长而复杂的化学作用形成结核,状似石蛋。材料中没有关于岩浆活动的提示,这里也不是岩浆活跃区,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不是中生代,也不会有恐龙,

据此选C项。第2题,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岩石间风化差异,导致石蛋依靠物不稳而滑落。这里没有海域,B项错误;贵州地处湿润地区风力作用不强,C项错误;这里纬度低,海拔也不是很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冰川,D项错误,选A项。 (2018·天津卷,3~4)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解析:3.D 4.A 第3题,由图可知,甲地岩石为砂岩,乙地岩石为页岩,丙地岩石为石灰岩,由于三类岩石的质地、坚硬度不一样,导致受到外力侵蚀的程度不一样,以致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D项正确;图示为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属小区域范围,年降水量的差异不大,A项错误;由岩层弯曲形态可以判断,该地为向斜构造,地质构造不存在差异,B项错误;图示为广西某地,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差异不大,C项错误。第4题,由材料“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可判断该地区地壳经历过两次间歇性抬升,A项正确;若该地区经历过持续性抬升或持续性沉降,就不会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B、D两项错误;若该地区经历过间歇性沉降,则该地地势间歇性降低,水位将会抬升,不会出现古河床沉积物,C项错误。 (2018·山东潍坊二模)同一时期在海洋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示意某海底在连续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地质剖面。据此回答5~6题: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如图,质量为m =lkg 的滑块,在水平力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上,离斜面末端B 的高度h =0. 2m ,滑块经过B 位置滑上皮带时无机械能损失,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 0=3m/s ,长为L =1m .今将水平力撤去,当滑块滑 到传送带右端C 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g 取l0m/s 2.求: (1)水平作用力F 的大小;(已知sin37°=0.6 cos37°=0.8) (2)滑块滑到B 点的速度v 和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 (3)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1)7.5N (2)0.25(3)0.5J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块受到水平推力F . 重力mg 和支持力F N 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推力F=mg tan θ, 代入数据得: F =7.5N. (2)设滑块从高为h 处下滑,到达斜面底端速度为v ,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 故有: mgh = 212 mv 解得 v 2gh ; 滑块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则滑块在传送带上由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运动; 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L = 2201122 mv mv 代入数据得: μ=0.25 (3)设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t ,则t 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为: x=v 0t 对物体有: v 0=v ?at

ma=μmg 滑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为: △x=L?x 相对滑动产生的热量为: Q=μmg△x 代值解得: Q=0.5J 【点睛】 对滑块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水平作用力的大小;根据机械能守恒可求滑块滑上传送带上时的速度;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热量与滑块和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成正比,即Q=fs,由运动学公式求得传送带通过的位移,即可求得相对位移. 2.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传送带上有一长L=1.0m,质量M=0.5kg的薄木板,木板的最右端叠放质量为m=0.3kg的小木块.对木板施加一沿传送带向上的恒力F,同时让传送 带逆时针转动,运行速度v=1.0m/s。已知木板与物块间动摩擦因数μ1= 3 2 ,木板与传送 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3 ,取g=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若在恒力F作用下,薄木板保持静止不动,通过计算判定小木块所处的状态; (2)若小木块和薄木板相对静止,一起沿传送带向上滑动,求所施恒力的最大值F m; (3)若F=10N,木板与物块经过多长时间分离?分离前的这段时间内,木板、木块、传送带组成系统产生的热量Q。 【答案】(1)木块处于静止状态;(2)9.0N(3)1s 12J 【解析】 【详解】 (1)对小木块受力分析如图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