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及区别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及区别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及区别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及区别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一)概念

语法翻译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强调阅读原著和名著,不注重口语。

学生在学外语的过程中,要背诵词汇、语法规则,运用语法规则做翻译

练习等,以得到逻辑、思维的练习。

(二)特点

1.教学内容。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外语教学的基础,注意语法形式的分析

和语法规则的掌握。

2.教学手段。母语、外语翻译,用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

则的掌握情况。

3.教学方法。用母语进行教学,无论语法知识还是课文内容都用母语进行

讲解。以教师为中心来展示和解释语言中的语法概念和规则,再进行翻

译。

(三)评价

优点

1.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缺点

1.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缺乏趣味性,不能发货学生的主动性。

2.孤立分析和讲解语音、单词变化和语法规则,忽视了在语境中教授词汇

的意义和用法。

3.重视语法规则,轻视听说。

4.大量使用母语,阻碍了外语的积极使用。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一)概念

直接法通过外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谈和阅读来教外语,基本不用母语,不用翻译和形式语法。

第一批词的词义是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来讲解的。

(二)特点

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

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

(三)评价

优点

1.采用各种直观款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

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量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学习兴趣浓厚;

3.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缺点

1.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3.忽视了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差别,而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一)概念

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听说法又叫结构法或句型法,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

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虎意思和语境。

(二)教学模式:

教师讲述教学内容(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复述——包型替换、转换和扩展练习——口语交流活动

(三)评价

优点

1.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缺点

1.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四、情景法(The Situation Approach)

(一)概念

情境法也叫视听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象等等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

觉形象结合起来,在情景中整体是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

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

(二)评价

优点

1.情景法有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欲望。

2.情景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纯记忆语法规则的学习方

式,将枯燥的语法规则融入一定的语言情景中,使教学呈现更加真实

化和生动化。

3.针对性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

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效率。

4.时效性强。这种教学法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

下内容陈旧的问题,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进行解

答,使教师所教内容的时效性更强。

缺点

1.学生被动接受语言材料的输入。

2.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3.过分强调目的语结构的机械训练和语音的准确性,对语义关注度不足。

4.由于情景的设计常常是虚构的,因而情境中的话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

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一)概念

认知法提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提倡“先理解,后操练”。

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

在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

(二)教学模式

理解(句子结构和所学内容)——形成(语言能力)——运用(语言行为)(三)评价

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缺点

1.对语音语调要求不严格;

2.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一)概念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充分理解和积极参与,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

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

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也可从各种书籍或报刊中节选文章或从电影、电视和广播报道中选取片段等。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二)教学模式

PPC模式:

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三)评价

优点

1.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2.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

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缺点

1. 功能项目问题。如何确定和统计功能、意念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

2. 没有处理好语法知识的教学问题。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

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的体系性。

七、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教学法

(一)概念

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传授外语。

(二)特点

1.让第二语言进入学生的右半脑。阿歇尔认为,右脑是缄默的,非语

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过指令做出适应动作来表达自己。

2.以“听——做动作”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3.教授的语言形式以祈使句为主,带动其他句型。

4.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三)评价

优点

1.全身反应法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

们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学习英语。着重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

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

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

2.全身反应法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

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3.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学生

通过听觉来吸收信息(左脑完成),将这些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

来(右脑完成)

4.主张以句子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

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5.全身反应法验证了“快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它常给学生提供生

理的、认知的、心理的快乐。

缺点

1.该法只适用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其动作及语言大都很简单,不

可能单靠它学习较深的内容,必须同别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2.全身反应法中包含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而

孩子一开心就手舞足蹈,如果没有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再好的

教学方法,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八、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一)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

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强调“在做中学”、“在干中学”、“在用中学”。

任务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的来设计各种交际性的学习

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在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运

用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进而提高语言

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也是我国当前外语教学中所倡导的,具有身后的理论基础。

(二)任务的基本要素

在英语教学中,任务是指学生为了学习语言在真实的语境下进行的一些

交际性活动。Clark Scarino和Brownell(1994)认为,任务应该包括四个主

要成分,即目的、语境、过程和结果。

1)目的(purpose):要确保学生有执行并完成任务的理由。

2)语境(context):预警可以是真实的、模仿的或者想象的。比如地

点、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间和其他要素。

3)过程(process):让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如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来履

行某一人物的过程

4)结果(product):任务型教学应当有某种形式的语言输出结果,无

论是可见的(如一份书面计划、一场表演、一封信等),还是不可

见的(如欣赏故事、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等)。

(三)任务的类型

纽南(Nunan)把任务分为真实性任务(Real-world task)和教育性任

务(Pedagogic task);

理查兹(Richards)把任务分为拼图任务(Jigsaw task)、信息沟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解决问题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决策

任务(Dicision-making task)和交流意见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

威利斯(Willis)

1.列句型任务(listing)

2.排序和分类型任务(Ordering and sorting)

3.比较型任务(Comparing)

4.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 solving)

5.分享个人经验型人物(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6.项目型任务(Projects/creative tasks)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步骤

1.任务前(Pre-task)

教师先讨论新的话题,引入任务即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及实施任务的步骤。

2.任务环(Task-cycle)

1)任务(Task):学生结对或分组执行任务,教师在一旁协助。

2)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

况。

3)报告(Reporting):由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口头Or书面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1)分析(analysis):学生分析其他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2)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巩固

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

(五)评价

优点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

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

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要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

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

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点

1.在同一功能的预研项目的教学中,容易出现不同难易的语言结构,

往往给学生带来困难。

2.不强调及时纠正错误,不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精确性。

九、多元智能教学法(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roach)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Howard C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八种智能,但每个人各项职能的发展却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如果给与恰当教育,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或优势组合,同时带动其他智能的同步发展。

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2.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3.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4.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5.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6.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social intelligence)

7.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intelligence)

8.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