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二

华南农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二
华南农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二

专业班次 组别

题 目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 姓名(学号) 日期 2019.03.27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装置和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电路模拟和软件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3.利用上位机界面上的软件仿真功能,完成各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软件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测试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原理

1.积分(I )环节的传递函数、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0()1

()()i U s G s U s Ts

=

= 其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分别如图4、图5和图6所示。U 为输入阶跃信号的幅值。 式中:1T R C =为积分时间常数。

1

K T

=

为积分增益。

3.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0()1

i U K

G s U Ts =

=+ 其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分别如图2-1-7、图2-1-8和图2-1-9所示。U 为输入阶跃信号的幅值。 式中:2T R C =为惯性时间常数。

2

1

R K R =

为惯性增益。

专业班次组别题目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姓名(学号)日期 2019.03.27

四、实验步骤

1.积分(I)环节

(1)步骤1:构造模拟电路

典型积分环节模拟电路连线图如图16所示

图16 典型积分环节模拟电路

(2)步骤2:打开labview的时域特性程序后,软件界面的参数设置如下: 测试信号:阶跃;幅值:3V(偏移0);频率/周期:1s(占空比50%);运行程序,直接进行实验。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7

图17 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曲线

(3)步骤3:按表2-6改变实验参数,并将结果记录到表2-6中。

※注意:为提高实验精度,在示波器屏幕上测取T时,数据应作均值滤波。

专业班次组别

题目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姓名(学号)日期 2019.03.27 注明:所有运放单元的+端所接的10K电阻均已经内部接好,实验时不需外接。

3.惯性环节

(1)步骤1:构造模拟电路,典型积分环节模拟电路连线图如图18所示

C1=1uF

图18 典型惯性环节模拟电路

(2)步骤2:打开labview的时域特性程序,软件界面的参数设置如下:测试信号:阶跃;幅值:3V(偏移0);频率/周期:1s(占空比50%);运行程序,直接进行实验。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9

图19 惯性环节阶跃响应曲线

(3)步骤3:按表2-9改变实验参数,并将结果记录到表2-9中。

※注意:从输入阶跃信号起,由示波器测得(或记录曲线上量得)响应曲线对应于

U=0.632KU的时间即为惯性时间常数T。其中KU值为响应曲线的稳态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积分环节实验所得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下:

专业班次组别题目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姓名(学号)日期 2019.03.27

510K 1uf 510K 2uf

理论值计算:理论值计算:

250K 1uf 250K 2uf

理论值计算:理论值计算:

表2-6

专业班次组别题目

2、惯性环节实验所得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下:

R0=200K R1=200K C=1uf Ui=4V R0=200K R1=200K C=2uf Ui=4V

R0=50K R1=200K C=1uf Ui=2V R0=50K R1=200K C=1uf Ui=1V

专业班次组别题目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姓名(学号)日期 2019.03.27

表2-9

其中:惯性增益的计算为:,达到稳态时为:,惯性常数为, 0.632

3、实验值误差分析

①由于实验设备精度不够高带来的微小误差。

②在对波形进行读数时,滑动游标读数时没有对准,产生误差。

③实验时所接入电路的实际电阻阻值与所需阻值存在一定偏差,电容容值亦是如此,从而产生误差。

④实验时使用的运放并非理想运放,导致积分实际值与理论值产生偏差。

六、思考问题

电路参数变化对各种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1、比例环节:输入量与输出量成正比,不失真,不延迟

2、积分环节:只要有一个恒定的输入量作用于积分环节,其输出量就与时间成正比地无限增加。(输出量取决于输入量对

时间的积累,输入量作用一段时间后,即使输入量变化,输出量仍会保持在已达到的数值);

3、惯性环节:由于惯性环节中含有一个储能原件,当输入量突然变化时,输出量不能跟着变化,而是按指数规律变化,

阶跃响应不能立即达到稳态。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时段: 成绩: 工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MATLAB 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R K R R R Z Z s G 200,1002)(211 212==-=-=- =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3所示。 三、实验内容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建立相应的SIMULINK 仿真模型,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① 比例环节1)(1=s G 和2)(1=s G ; ② 惯性环节11)(1+= s s G 和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s s G =)(1 ⑤ 比例+微分环节(PD )2)(1+=s s G 和1)(2+=s s G ⑥ 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 11)(1+=和s s G 211)(2+=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①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s G 和2)(1=s G ②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1+= s s G 和1 5.01)(2+=s s G 11)(1+= s s G 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

华南农业大学-物理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 ,t 至(t +Δt )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 路程为Δ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Δr |= Δs = Δr (B)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s ≠ d r (C) |Δr |≠ Δr ≠ Δs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D)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v |= v ,|v |= v (B) |v |≠v ,|v |≠ v (C) |v |= v ,|v |≠ v (D) |v |≠v ,|v |= v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 (2) 由于|Δr |≠Δs ,故t s 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 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项目:典型环节的时域相应 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日期:2017 年 3 月22 日 指导教师:乔学工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TDN-ACC+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相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 (P)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K S Ui S Uo =) () ( (3)阶跃响应:) 0()(≥=t K t U O 其中 01/R R K =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② 取R0 = 200K ;R1 = 200K 。

2.积分环节 (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TS S Ui S Uo 1 )()(= (3)阶跃响应: ) 0(1)(≥= t t T t Uo 其中 C R T 0=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 取R0 = 200K ;C = 1uF 。 ② 取R0 = 200K ;C = 2uF 。

1 Uo 0t Ui(t) Uo(t)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0.4s 1 Uo 0t Ui(t) Uo(t)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0.4s 10V 无穷 3.比例积分环节 (P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4)模拟电路图: (5)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取 R0 = R1 = 200K;C = 1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②取 R0=R1=200K;C=2uF。 K 1 + U i(S)+ U o(S) + Uo 10V U o(t) 2 U i(t ) 0 0 .2s t Uo 无穷 U o(t) 2 U i(t ) 0 0 .2s t

华南农业大学2010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 考试类型:(闭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0×2分) ( )1.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 . 0=??? ????T V U B . 0=???? ????T p U C . 0=??? ????V T U D . 0=???? ????T p H ( )2.已知放热反应 H 2 (g) + 2 1 O 2 (g) === H 2O (g) 的△r H m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r H m 是H 2 (g)的燃烧焓 B . △r H m 与反应的△r U m 数值不等 C . △r H m 是H 2O (g)的生成焓 D . △r H m 是负值 ( )3.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 (g) + S (s) === H 2S (g) K 1θ S (s) +O 2 (g) === SO 2 (g) K 2θ 则反应H 2 (g) +SO 2 (g) === O 2 (g) + H 2S (g) 的平衡常数为: A . K 2θ/K 1θ B . K 1θ-K 2θ C . K 1θ·K 2θ D . K 1θ/K 2θ

( )4.已知反应N2O4 (g) === 2NO2 (g)是吸热反应,反应达平衡时,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以获得更多的NO 2 ,应采取的措施是: A . 升高温度 B . 缩短反应时间 C . 降低温度 D . 延长反应时间 ( )5.沸点升高说明在溶剂中加入非挥发性溶质后,该溶剂的化学势比加入溶质前: A . 升高 B . 降低 C . 相等 D . 不一定 ( )6.在273K,封闭的热力学系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 G>A B . G0 B . ΔS=0 C . ΔS<0 D . 不一定 ( )9.当实际气体温度低于波义耳温度时,只要压力不太大,则有: A . PV < nRT B . PV > nRT C . PV = nRT D . PV →0 ( )10.由A ,B二组分形成具有最大正偏差液态混合物时,其恒沸点混合 物的组成为x B =0.45.当对组成为x B =0.35的A ,B混合物进行精馏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塔顶产物为B,釜底残液为恒沸点混合物 B . 塔顶产物为A,釜底残液为恒沸点混合物 C . 塔顶产物为恒沸点混合物,釜底残液为B D . 塔顶产物为恒沸点混合物,釜底残液为A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

小麦GAPDH截短体的重组与表达 摘要:本实验通过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手段对小麦总RNA进行提取、PCR扩增及与质粒载体的重组构建的操作,并将重组质粒以氯化钙法导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并在蛋白水平进行Western检测。通过本对实验的实践,我们对基因工程技术将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字:小麦基因;载体;感受态 前言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为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一)实验过程

1.实验部分流程:

2.小麦总RNA提取(Trizol法) 2.1 材料 小麦幼苗 2.2 试剂配制及器具处理 ① 0.1%的DEPC H2O(DEPC:焦碳酸二乙酯) ②器具处理:试剂瓶、量筒、研钵、大小枪头和1.5ml和0.2ml 的EP管等用纱布包裹,在 0.1%的DEPC H2O中浸泡过夜(37℃),高压灭菌,80℃烘干备用。剪刀、镊子和药匙等160℃烘烤6h以上。 ③无RNA酶灭菌水(DEPC H2O):用将高温烘烤的玻璃瓶(180℃×2h)装蒸馏水,然后加入 0.1%的DEPC(体积/体积),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 ④Trizol ⑤ 75%乙醇:用新打开的无水乙醇和DEPC处理过的水配制75%乙醇(用高温灭菌器皿配制),然后装入高温烘烤的玻璃瓶中,存放于低温冰箱。 ⑥氯仿(最好用新的)。 ⑦异丙醇(最好用新的)。 2.3 操作步骤: ①先在研钵中加入液氮,再将小麦叶片剪成小段在液氮中磨成粉末,用液氮预冷的药匙取50~100mg组织粉末加入已盛有1ml的Trizol液的EP管中(注意研磨粉末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体积的10%),充分混合均匀。 ②室温放置5min,然后加入200μL的氯仿,盖紧EP管并剧烈摇荡15秒钟。 ③ 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水相于一新的EP管中(千万不要将中间的沉淀层和下层液混入,否则重新离心分离),加入500μL异丙醇,温和颠倒混匀。室温放置10min,12000rpm 离心10min。 ④小心地弃去上清液,加入1ml的75%乙醇,涡旋混匀,4℃下12000rpm离心5min。 ⑤重复步骤④。 ⑥弃去上清液(尽量将残余液体除去),室温或真空干燥5~10min(注意不要干燥过分,否则会降低RNA的溶解度)。用30μL DEPC处理过的水将RNA溶解,必要时可55℃~60℃水浴10min。RNA可进行mRNA分离,或贮存于70%乙醇并保存于-70℃。 3. 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 3.1 试剂 ① RNA模板 ②Olig(dT)18 ③反转录缓冲液 ④dNTP ⑤ M-MULV反转录酶 ⑥ RNA抑制剂(RNasin) ⑦Premix EX Taq DNA聚合酶 ⑧ PCR特异引物 3.2操作步骤: 3.2.1 RNA的反转录 采用Thermo Scientific(Fermentas)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Total RNA 6μL(需加入RNA约1μg) OligodT primer 1μL H2O(nuclease-free)5μL 12μL 65℃ 5min,补加下列试剂: 5× Reaction buffer 4μL RibolockRNase Inhibitor 1μL 10mM dNTP Mix 2μL RevertAid M-MuLV Reverse Transcriptase 1μL 20μL 42℃ 60min 70℃,5min,﹣20℃保存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 MATLAB 及仿真实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包括典型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二、预习要点 1、 系统的典型响应有哪些? 2、 如何判断系统稳定性? 3、 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些? 三、实验方法 (一) 四种典型响应 1、 阶跃响应: 阶跃响应常用格式: 1、)(sys step ;其中sys 可以为连续系统,也可为离散系统。 2、),(Tn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0---Tn 。 3、),(T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向量T 指定。 4、),(T sys step Y =;可详细了解某段时间的输入、输出情况。 2、 脉冲响应: 脉冲函数在数学上的精确定义:0 ,0)(1)(0 ?==?∞ t x f dx x f 其拉氏变换为:) ()()()(1)(s G s f s G s Y s f === 所以脉冲响应即为传函的反拉氏变换。 脉冲响应函数常用格式: ① )(sys impulse ; ② ); ,();,(T sys impulse Tn sys impulse ③ ),(T sys impulse Y = (二) 分析系统稳定性 有以下三种方法: 1、 利用pzmap 绘制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图; 2、 利用tf2zp 求出系统零极点; 3、 利用roots 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极点 (三) 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Matlab 提供了求取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零输入响应函数initial 以及任意输入下的仿真函数lsim.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2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

小麦GAPDH截短体的重组与表达 摘要:本实验通过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手段对小麦总RNA进行提取、PCR扩增及与质粒载体的重组构建的操作,并将重组质粒以氯化钙法导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并在蛋白水平进行Western检测。通过本对实验的实践,我们对基因工程技术将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字:小麦基因;载体;感受态 前言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为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一)实验过程

1.实验部分流程: 片段胶 小麦幼苗小麦总RNA RT-PCR扩增小麦pGEX-4T-1 表达载体 表达菌株 目的蛋白 目的蛋白 Western

2.小麦总RNA提取(Trizol法) 2.1 材料 小麦幼苗 2.2 试剂配制及器具处理 ① 0.1%的DEPC H2O(DEPC:焦碳酸二乙酯) ②器具处理:试剂瓶、量筒、研钵、大小枪头和1.5ml和0.2ml 的EP管等用纱布包裹,在 0.1%的DEPC H2O中浸泡过夜(37℃),高压灭菌,80℃烘干备用。剪刀、镊子和药匙等160℃烘烤6h以上。 ③无RNA酶灭菌水(DEPC H2O):用将高温烘烤的玻璃瓶(180℃×2h)装蒸馏水,然后加入 0.1%的DEPC(体积/体积),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 ④Trizol ⑤ 75%乙醇:用新打开的无水乙醇和DEPC处理过的水配制75%乙醇(用高温灭菌器皿配制),然后装入高温烘烤的玻璃瓶中,存放于低温冰箱。 ⑥氯仿(最好用新的)。 ⑦异丙醇(最好用新的)。 2.3 操作步骤: ①先在研钵中加入液氮,再将小麦叶片剪成小段在液氮中磨成粉末,用液氮预冷的药匙取50~100mg组织粉末加入已盛有1ml的Trizol液的EP管中(注意研磨粉末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体积的10%),充分混合均匀。 ②室温放置5min,然后加入200μL的氯仿,盖紧EP管并剧烈摇荡15秒钟。 ③ 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水相于一新的EP管中(千万不要将中间的沉淀层和下层液混入,否则重新离心分离),加入500μL异丙醇,温和颠倒混匀。室温放置10min,12000rpm 离心10min。 ④小心地弃去上清液,加入1ml的75%乙醇,涡旋混匀,4℃下12000rpm离心5min。 ⑤重复步骤④。 ⑥弃去上清液(尽量将残余液体除去),室温或真空干燥5~10min(注意不要干燥过分,否则会降低RNA的溶解度)。用30μL DEPC处理过的水将RNA溶解,必要时可55℃~60℃水浴10min。RNA可进行mRNA分离,或贮存于70%乙醇并保存于-70℃。 3. 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 3.1 试剂 ① RNA模板 ②Olig(dT)18 ③反转录缓冲液 ④dNTP ⑤ M-MULV反转录酶 ⑥ RNA抑制剂(RNasin) ⑦Premix EX Taq DNA聚合酶 ⑧ PCR特异引物 3.2操作步骤: 3.2.1 RNA的反转录 采用Thermo Scientific(Fermentas)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Total RNA 6μL(需加入RNA约1μg) OligodT primer 1μL H2O(nuclease-free)5μL 12μL 65℃ 5min,补加下列试剂: 5× Reaction buffer4μL RibolockRNase Inhibitor 1μL 10mM dNTP Mix 2μL RevertAid M-MuLV Reverse Transcriptase 1μL 20μL 42℃ 60min 70℃,5min,﹣20℃保存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响应曲线,测定过渡过程时间T s 2、建立二阶系统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的响应曲线,并测定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数据 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 由电路图可得,取则K=1,T分别取:0.25, 0.5, 1 T 0.25 0.50 1.00 R2 0.25MΩ0.5M Ω1MΩ C 1μ1μ1μ T S 实测0.7930 1.5160 3.1050 T S 理论0.7473 1.4962 2.9927 阶跃响应曲线图1.1 图1.2 图1.3 误差计算与分析 (1)当T=0.25时,误差==6.12%; (2)当T=0.5时,误差==1.32%; (3)当T=1时,误差==3.58% 误差分析:由于T决定响应参数,而,在实验中R、C的取值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导线的连接上也存在一些误差以及干扰,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是本实验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响应曲线也反映了预期要求,所以本实验基本得到了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结果可看出,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是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特征有T确定,T越小,过度过程进行得越快,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二阶系统 图1.1 图1.2 图1.3

系统传递函数: 令 二阶系统模拟线路 0.25 0.50 1.00 R4 210.5 C2 111 实测45.8% 16.9% 0.6% 理论44.5% 16.3% 0% T S实测13.9860 5.4895 4.8480 T S理论14.0065 5.3066 4.8243 阶跃响应曲线图2.1 图2.2 图2.3 注:T s理论根据matlab命令[os,ts,tr]=stepspecs(time,output,output(end),5)得出,否则误差较大。 误差计算及分析 1)当ξ=0.2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 2)当ξ=0.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3.7%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 4)当ξ=1时,超调量的绝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6% 误差分析:由于本试验中,用的参量比较多,有R1,R2,R3,R4;C1,C2;在它们的取值的实际调节中不免出现一些误差,误差再累加,导致最终结果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另外,此实验用的导线要多一点,干扰和导线的传到误差也给实验结果造成了一定误差。但是在观察响应曲线方面,这些误差并不影响,这些曲线仍旧体现了它们本身应具有的特点,通过比较它们完全能够了解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影响预期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可以看出,当ωn一定时,超调量随着ξ的增加而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时没有了超调;而调节时间随ξ的增大,先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后又增大了。 经理论计算可知,当ξ=0.707时,调节时间最短,而此时的超调量也小于5%,此时的ξ为最佳阻尼比。此实验的ξ分布在0.707两侧,体现了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随ξ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2.2 图2.1 图2.3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物理A静电场与稳恒磁场课堂测试题

静电场与稳恒磁场课堂测试题(每题1分) 1.四条相互平行的载流直导线,电流强度均为I ,如图放置。 正方形的边长为 2a .则正方形中心的磁感强度o B 为( ) (A) 02I a μπ; (B) ; (C) 0; (D) 0I a μπ 。 图1 2.同一束电力线穿过大小不等的两个平面1和2, 如图2所示,则两个平面的电通量Φ和场强E 关系是( ) (A) 12Φ>Φ,12E E =; (B) 12Φ<Φ,12E E =; (C)12Φ=Φ,12E E >; (D) 12Φ=Φ,12E E =。 3.某电场的电力线分布如图3所示,一负电荷从A 点移至B 点,则正确的说法为:( ) (A )电场强度的大小B A E E <; (B )电势B A V V <; (C )电势能PB PA E E <; (D )电场力作的功0>W 。 4.在静电场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带正电荷的导体其电势一定是正值; (B )等势面上各点的场强一定相等; (C )场强为零处电势也一定为零; (D )场强相等处电势不一定相等。 5.将一带负电的物体M 靠近一不带电的导体N ,在N 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右端感应出负电荷。若将导体N 的左端接地(如图4所示),则:( ) (A )N 上的负电荷入地 ; (B )N 上的正电荷入地 ; (C )N 上的所有电荷入地; (D )N 上的所有感应电荷入地。 图 2 2 1 M

6.如图5所示的电场,点电荷0q 从D 点沿弧形路径 DCO 到达O 点,则电场力所做的功 =W 。 7.如图6所示,无限长载流直导线过圆电流的中心且垂直圆电流平面,电流强度均为I , 圆电流平面半径为R ,则长直导线对圆电流的作用力=F 8.一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均匀磁场,如果粒子质量增大到2倍,入射速度增大到2倍,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到4倍,则通过粒子运动轨道包围范围内的磁通量增大到原来的 倍。9.在均匀磁场中,有两个平面线圈,其面积21A A =,通有电流212I I =,它们所受到的最大磁力矩之比21:M M 等于 10. 设空间电势的表达式为2 (,,)U x y z x yz =+,则空间电场强度等于 答案 q -0 D I

基因工程大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克隆及表达 班级生物工程081班 姓名盖雪 学号08771029 指导教师高凤山 实验时间2011.10.10-10.14 成绩

一、实验原理 二、主要试剂 DNA Ligation Kit Ver.2.0; Eco RI、Bam HI限制性内切酶;含15%甘油的 0.1mol/L CaCl2,20-30mL。无菌;0.1mol/L CaCl2 , 20-30mL ;50%甘油(无菌,保存菌种用,50mL)4×25mL LB液体培养基(现配现用),卡那霉素(Kan)100mg/mL配2mL(过滤),X-gal 二甲基甲酰胺配成20mg/mL 配2mL; IPTG 24mg/mL, 配2mL(需过滤);蛋白Marker; 0.5M EDTA,pH8.0; 溴化乙锭溶液(EB) (贮存浓度:10mg/mL,使用浓度0.5μg/mL)

三、仪器设备 紫外成像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震荡培养箱,高压灭菌锅,冰箱,水浴锅,微波炉,电炉子,试管架,tube 架,试管,瓶塞,锥形瓶,胶板,电泳槽(包括琼脂糖凝胶和SDS-PAGE),电泳仪,培养皿,移液枪,枪头(各种规格),玻璃涂棒,记号笔,标签纸,卫生纸,水漂(水浴用),试纸,称量纸,一次性手套,酒精灯,火柴,药勺,搅拌子,量筒,烧杯,镊子,tip, tube(1.5mL, 2mL) 五、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作 LB培养基配制;LB固体培养基配置;接菌(制备感受态用) 1)LB固体配制 配制固体培养基100mL 加入蒸馏水100mL溶解,用2mol/L NaOH调pH值至7.4,121℃灭菌20min。 灭菌结束后,待温度降至80℃以下时,方能取出,在超净台上,当培养基凉至50-60℃时,迅速加入Kan 30μL(若氨苄,加100ul),摇匀,倒板(4个)。凝固后放入4℃冰箱。 2)LB液体配制 配制100mL液体LB培养基 加入蒸馏水100mL溶解,用2mol/L NaOH调pH值至7.4。 然后分装,每管5mL,每人分装2管,一共12管;另外分装30mL LB与三角瓶中,余下的LB在原三角瓶中与试管等一起高压,121℃,20min。高压后,将剩余三角瓶中的LB分装至1.5mL tube中,每管800μL LB (共10个)。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将高压后的LB试管加入卡那,每管1.5μL。 总结:需要灭菌的东西-液体培养基(试管、30mL三角瓶及剩余液体LB的三角瓶)-固体培养基、离心管(至少30个)、各种规格的枪头。 3)接菌 下午,接种BL21感受态于1管5mL培养基中,37℃震荡培养。 (二)感受态细胞制备、转化、重组菌接种 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从大肠杆菌DE3平板上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于5mL LB液体培养基的试管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物理B复习资料试题

谢谢戴老师分享的一手资料,答案在最后。这些是小题范围,考 试的大题多为老师在课本上划得重点习题 目 录 流体力学 (2) 一、选择题 (2) 二、填空题 (3) 三、判断题 (5) 热学 (6) 一、选择题 (6) 二、填空题 (11) 三、判断题 (14) 静电场 (15) 一、选择题 (15) 二、填空题 (17) 三、判断题 (17) 稳恒磁场 (18) 一、选择题 (18) 二、填空题 (21) 三、判断题 (22) 振动和波动 (23) 一、选择题 (23) 二、填空题 (26) 三、判断题 (27) 波动光学 (27) 一、选择题 (27) 二、填空题 (30) 三、判断题 (31) 物理常数:1231038.1--??=K J k ,1131.8--??=mol K J R ,2/8.9s m g =,电子电量为 C 19106.1-?,真空介电常数2212010858/Nm C .ε-?=,真空磁导率 270104--??=A N πμ,18103-??=s m c 。693.02ln =。

流体力学 一、选择题 1.静止流体内部A ,B 两点,高度分别为A h ,B h ,则两点之间的压强关系为 (A )当A B h h >时,A B P P >; (B )当A B h h > 时,A B P P <; (C )A B P P =; (D )不能确定。 2.一个厚度很薄的圆形肥皂泡,半径为R ,肥皂液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γ;泡内外都是空气, 则泡内外的压强差是 (A )R γ4; (B )R 2γ; (C )R γ2; (D )R 32γ。 3.如图,半径为R 的球形液膜,内外膜半径近似相等,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γ,设A , B , C 三点压强分别为A P ,B P ,C P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4C A P P R γ-= ; (B )4C B P P R γ-=; (C )4A C P P R γ-=; (D )2B A P P R γ-=-。 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凸形液膜内外压强差为R P P 2γ=-外内; (B )判断层流与湍流的雷诺数的组合为ηρDv ; (C )在圆形水平管道中最大流速m v 与平均流速v 之间的关系为m v v 2=; (D )表面张力系数γ的大小与温度无关。 5.为测量一种未知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用金属丝弯成一个框,它的一个边cm L 5=可以 滑动。把框浸入待测液体中取出,竖起来,当在边L 中间下坠一砝码g P 5.2=时,恰好可 拉断液膜,则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是 (A )m N /15.0; (B )m N /245.0; (C )m N /35.0; (D )m N /05.0。 6.下列哪个因素与毛细管内液面的上升高度无关:

DNA重组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重组DNA技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掌握DNA重组技术理论基础; 2.掌握质粒载体、外源DNA的准备、酶切、连接技术方法; 3.掌握连接产物的转化方法及操作; 4.掌握阳性重组体的的鉴定和筛选方法; 三、实验原理: 1.重组DNA技术 重组DNA技术是指在体外通过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对各种生物的核酸(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微生物或真核细胞内,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改造、创造新特性的生物类型的技术。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主要有化学合成、PCR、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构建等。cDNA文库是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这些受体菌包含了所有cDNA信息,总称cDNA文库。常用于筛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基因组DNA文库是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组织或细胞染色体DNA切割后,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这些受体菌包含了所有基因组DNA信息,因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②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常用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病毒DNA等。分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克隆载体:用于目的基因的克隆、扩增、序列分析和体外定点突变等。表达载体:用于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目的基因,获得大量表达产物。选择好的载体与目的基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成合适片段。

③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通过粘性末端连接法(同源互补粘性末端连接、非同源互补粘性末端连接)、平端连接、人工接头连接、同聚物接尾、经部分补平的不匹配末端的连接等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连接。 ④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将连接有目的DNA的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a、转化:将质粒或其它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常用大肠杆菌),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b、转染:将外源DNA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c、感染:以λ噬菌体、柯斯质粒和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经过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才能感染适当的细胞,并在细胞内扩增。 ⑤重组体的筛选:可通过遗传标记如抗药性标志选择、营养缺陷型的互补筛选法及分子标记(PCR、分子杂交)等直接筛选或是根据免疫化学法、酶联免疫检测法等进行间接筛选。 ⑥无性繁殖转化子(含重组分子的受体细胞) ⑦目的基因的表达 2、质粒酶切及鉴定原理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工具酶,其特点是具有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上的特异核苷酸序列的能力,能在这个特异性核苷酸序列内,切断DNA双链,形成一定长度的DNA序列。根据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可分为Ⅰ、Ⅱ、Ⅲ三类,II型限制性内切酶只需要二价镁离子的激活,酶在其识别序列内切割双链DNA,产生的各种DNA片段具有相同的末端结构,而且大多数的II型酶可提供粘性未端,有利于片段再连接,限制性内切酶对环状质粒DNA产生的酶切片段数与切口数一致。因此,鉴定酶切后的片段在电泳凝胶的区带数,就可以推断切口的数目;从片段迁移率可判断酶切片段大小。用已知分子量的线状DNA为对照,通过电泳迁移率的比较,可以粗略地测出分子形状相同的未知DNA的相对分子大小。本实验采用的限制性内切酶是Bam HI 和Hind III。 对于DNA回收,回收的目的是为了纯化提取的质粒,以用于以后的分子杂交、重组质粒的构建、序列分析等。目前常用的回收技术有:柱纯化回收法、电洗脱法、低熔点琼脂糖凝胶法、DEAE滤膜插片法等,其中柱纯化回收法、电

华南农业大学大数据库系统概念实验报告材料五

实用文档 《数据库系统》实验报告五

实用文档 salary表中表具有查询权限,A.course对A.instructor对设置同学同学2. AB 使用命令检查授权是否成功。B字段具有更新权限;同学grant select on course to cs113; 实用文档

表具有插入数据、删除数据的权限,同对B. instructorB3. 同学授权同学A 用命令试验能否完成相应操作。学Aselect * from cs113.instructor; insert into cs113.instructor values(21313,'JDY','Comp. Sci.',745363); select * from cs113.instructor; cs113.instructor where salary = 92000; delete from select * from cs113.instructor; 实用文档

表具有增、删、改、查的权限,并允许他对B. studentB5. 同学授权同学A并试验能否将权限授予A将权限授权给其它同学。同学验证授权是否成功,。C其它同学(例如同学) 实用文档select * from cs113.student; insert into cs113.student values(13221,'KJDFH','Comp. Sci.',123); update cs113.student set tot_cred = 456 where ID = 13221; select * from cs113.student; delete from cs113.student where ID = 13221; select * from cs113.student;

学期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物理A试卷考试用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2013~2014 学年第1学期 考试科目: 大学物理A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物理常数:2 /8.9s m g =,1231038.1--??=K J k ,1131.8--??=mol K J R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15个空,每空2分,共30分) 1.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它的运动方程是2ct bt x +=,方程中b 、c 是常数,此质 点的速度为=v ? _________ i ?。 2.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按规律202 1 bt t v S -=运动,0v 、b 都是常数,求t 时 刻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大小=n a _____________,切向加速度大小=τa _______。 3. 一质量为m 的质点拴在细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此质点在粗糙水平面上作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设质点初速率是0v ,当它运动一周时,其速率变为 2/0v ,则摩擦力所作的功W = 。 4. 若力F ?为保守力,则其沿闭合路径l 所做的功=?=?l l d F W ? ? 。 5. 半径相同且质量相同的薄圆环和薄圆盘,转动轴为垂直于圆环/圆盘且过其圆心的几何轴,哪个的转动惯量更大? 。

6. 从本质上来说,连续性原理体现了不可压缩的流体在流动中__________守恒。 7. 欲用内径为1cm的细水管将地面上内径为2cm的粗水管中的水引到5m高的楼上。已知粗水管中的水流速为4s m/,若忽略水的黏滞性,楼上细水管出口处的流速= m/。 v s 8. 已知简谐振动m =。当0 T2 =t时,m =,s A12 .0 .0 x06 =,此时,质点沿x 轴正向运动,该质点的振动方程= x m。 9. 一个容器内贮有氧气,其压强5 =?,温度为27℃,则单位体积内的分子 1.01310 P Pa 数n=3 m-。 10. 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有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3J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使氢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J。 11. 静电场环路定理表明静电场是_____________场。 12. 正电荷q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R的细圆环上,则在环心处的电势= V。 13. 一束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两个偏振片偏振化方向成45°角,已知通过此两偏振片后的光强为I,则入射自然光的强度为___________。 14. 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单缝上产生夫琅禾费衍射。若接收屏上点P处为第二级暗纹,则相应的单缝波振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个。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 ...........格中,写在其它地方没有得分 。) .............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73809

-150-100 -50 50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 1、比例环节 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 当Kp 分别为0.5,1,2时,输入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 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 (1)T=0.1(0.033)时,C=1μf (0.33μf ),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 T=0.1 T=0.033 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 i f i o R R U U -=TS 1 CS R 1Z Z U U i i f i 0-=-=-=15 20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 K = R f /R 1,T = R f C, (1) 保持K = R f /R 1 = 1不变,观测T = 0.1秒,0.01秒(既R 1 = 100K,C = 1μf , 0.1μf )时的输出波形。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 T=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 较为接近。 T=0.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 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2) 保持T = R f C = 0.1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K=1时波形即为(1)中T0.1时波形 K=2时,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如下结果: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 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2,实验值4.30/2.28, 1 TS K )s (R )s (C +-=

华南农业大学物理实验水表面张力的测量

实验3-3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液体表面张力是表征液体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参量。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拉脱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用称量仪器直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测量方法直观、概念清晰。由于用此方法液体表面张力大约在321.010~1.010--??N/m 之间,因此需要有一种量程范围小、灵敏度高、而且稳定性好的测力仪器,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测定仪正能满足测量需要,它不仅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而且可以用数字信号显示,便于计算机实时测量。 一、实验原理: 1、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的表面,由于表层内分子力的作用,存在着一定张力,称为表面张力,正是这种表面张力的存在使液体的表面犹如张紧的弹性模,有收缩的趋势。设想在液面上有一条直线,表面张力就表现为直线两旁的液面以一定的拉力f 相互作用。f 存在于表面层,方向恒与直线垂直,大小与直线的长度L 成正比,即: f L α= 比例系数α称为一条的表面张力系数,单位N/m 。它的大小与液体的成分、纯度以及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α值减小)。 2、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测量一个已知长度的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从而求得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称为拉脱法。 若金属片为环状时,考虑一级近似,可以认为脱离力(即:表面张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以脱离表面的周长。即: 12()f D D απ=?+

得表面张力系数: 12() f D D απ=+ 其中,f 为拉脱力;D 1、D 2分别为圆环的外径和内径;а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3、力敏传感器测量拉力的原理: 硅压阻力敏传感器由弹性梁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其中芯片由4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当外界压力作用于金属梁时,电桥失去平衡,产生输出信号,输出电压与所加外力成线性关系,即: U K F =? 其中,K 为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mV/N ),其大小与输入的工作电压有关;F 为所加的外力;U 为输出的电压。 1.底座及调节螺丝 2.升降调节螺母 3.培养皿 4.金属片状圆环 5.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及金属外壳 6.数字电压表 图2 液体表面张力测量装置 对于本实验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1)液膜被拉断前: cos F mg f 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