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桥梁震害调查文献汇编(精简版)

汶川地震十周年:桥梁震害调查文献汇编(精简版)
汶川地震十周年:桥梁震害调查文献汇编(精简版)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全国人民都牢记的时刻。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起8.0级的大地震。顷刻间,房屋倒成一片,人们泪流满面。顷刻间,恐慌、悲痛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全国人们的心头。 这场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就是这场地震,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爱! 5.12日,虽然摧毁得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的意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镜头:那是被困80个小时以后,解放军又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女孩。另人震惊的是,这名女孩没有昏迷,也没有哭泣。她给了我们一抹灿烂的微笑!她说:“我没事!”尽管她的眼里还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尽管她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呵,女孩,你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是暴雨过后的一株小草。给人以温暖,给人一坚强! 5.12日,虽然扼杀得了我们的生命,但是扼杀不了我们心中的真情!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名年轻的教师正在上课。当他感觉地震发生时,他没有先逃走,教室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呀!于是,他赶忙疏散学生。只剩下两个

孩子了,可,墙就要塌了!这位年轻的教师想也没想,把两个孩子紧抱在一起扑在地上。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挖开了废墟。年轻的老师已经牺牲了。可两个孩子还在他的胸前,两个孩子还没死!可当人们试图将孩子从老师手中拉出来时,却怎么也拉不出来,没办法,尸体已经僵硬了。当医护人员说要把他的手锯掉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了……呵,老师!我不想感谢你,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师的本能,我所能做的,只有鼓励那两个孩子坚强地活下去! 一点儿小爱心乘以13亿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大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四川灾区的人们,你们要坚强!中国人从不会在灾难面前倒下!从哪儿跌倒,我们就从哪儿爬起!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2: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离四川汶川8.8级大地震一周年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北京时间14:28分,这一刻,自然大灾害地震震倒了昔日欢乐的学校和充满和谐的家庭,使许多可爱的小天使没有了家,没有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志愿者和解放军叔叔们不惜一切,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们都不放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群众们虽然不能去救人,但他们用捐钱捐物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心。 在地震中,曾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解放军的救护下,救出了一位妈妈和她几个月大的孩子。地震前,她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孩子没事,可是她为了孩子安全,自己被石头砸死了。解放军在救护的过程中,发现了旁边有一部手机,上面写着:“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这是让我最受感动的故

桥梁抗震文献综述

桥梁抗震研究 摘要:文章从研究桥梁震害的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桥梁主要震害形式和震害原因,并阐述了现在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还提出了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应遵循的一些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从而提出了新的技术。 关键词: 桥梁震害;抗震设计;抗震措施;设计原则; 桥梁是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工程,在抗震救灾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使桥梁在地震时能起到安全疏散、避难的作用,地震后确保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交通需要,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桥梁同其他建筑物一样,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抗震设计,在地震时将产生严重的破坏。目前,在桥梁抗震研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的是美国和日本。二十多年来他们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例如桥梁全桥模型的多台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桥梁上下部结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等,并将所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制定出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此外,新西兰在研究利用延性抗震和减震隔建支座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并投入了工程实用。虽然我国开展桥梁结构抗震研究工作比较晚,直到1976年唐山地震后才得以重视,但由于桥梁研究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十多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还是相当丰富的。先后进行了梁桥、拱桥、斜拉桥、曲桥的抗展研究和振动台模拟地震模型试验,研究水平从线性范围发展到非线性阶段;从确定性方法发展到可靠性理论方法,从确定桥梁的动力特性发展到实际情况。 一.桥梁主要的震害形式 1.上部结构震害 桥梁上部结构震害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 可以分为结构震害、碰撞震害和位移震害。其中最常见的是移位, 最严重的是落梁。桥梁结构震害在历次严重的地震中都比较少见。桥梁碰撞震害包括: 桥面伸缩缝位置混凝土裂缝及压碎变形, 混凝土伸缩缝位置护栏混凝土撞损, (如汶川地震中磨家互通式跨线桥) T梁横隔板开裂(观音岩大桥)及少数梁端及部分桥台损伤等震害。

有关汶川地震堰塞湖安全实例分析.doc

有关汶川地震堰塞湖安全实例分析- 汶川512大地震在地震影响区内产生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根据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系统排查,以及航遥调查,确认地震共引发15000处滑坡、崩塌、泥石流,同时,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4970处,其中,滑坡1701处、崩塌1844处、泥石流304处、不稳定斜坡1093处。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堆积体堵江形成256处堰塞湖,其中一部分需要立刻进行处置,如位于北川县通口河的唐家山堰塞湖。堰塞湖蓄水达 2.425108m3,相应蓄水位高程740m,堰塞体上游集雨面积为3550km2,在地震发生31d 后,通过人工开挖的泄流槽逐级坍滑后成功泄洪,堰塞坝未发生整体溃坝。 1堰塞湖安全评价影响因素 1.1坝体级配 震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堰塞湖组及时发布的堰塞湖溃决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由表1可以看出,坝体组成颗粒越细的,越不安全;组成颗粒粒径越大,危险性越低。 1)由于大块石相互咬合,结构性较好,坝体抵抗余震的能力较强;反之,若大于1m的石块含量较少,则堰塞坝坝体本身的结构稳定性就差,必须要及时进行人工干预,采取工程措施,降低坝高及上下游水头差。 2)经过作者试验研究表明,如果一旦堰塞湖蓄满溢流,溃坝最大流量的对数ln(Qmax)与坝体组成颗粒的不均匀系数(S=(d75/d25)0.5)是二次函数的关系,即随着不均匀系数S的增大,溃坝洪峰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所以,从整体上来看粗颗粒越多,最终能够有效消耗水流能量,减小最大溃坝流量。随着湖内

水体减少,坝体形成的粗化层能够抵抗水流的冲刷。反过来看,如果粗颗粒含量过少,水流冲刷坝体,携带大量的颗粒往下游输送,坝体短时间溃决,湖内的水体以较大的平均流量向下游泄流,不仅将会对下游建筑物以及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由于下游河床抬升厚度大,不利于未来河道的稳定演变。 1.2上游两岸山体的稳定性 堰塞湖形成后,两岸山体如果进一步发生崩塌、滑坡,会损失上游的库容,增加坝体蓄满溃决的风险,另外,堆积体迅速冲入湖内激起的涌浪拍打坝体,大石块在浪压力作用下滚落,同样可能会造成坝体溃决。例如,作者曾在2009年3月考察宗渠沟堰塞湖,其坝体级配中大块石比例大,抗冲刷性强,湖内的积水又全部采取渗流的方式下泄。但是,当作者时隔3个月再次前往宗渠沟考察时,由于左岸的山体顶部发生的二次崩塌滑坡,造成堰塞湖溃决,大概30min后停止下泄,为进一步保证下游安全,有关人员用机械挖掘扒口。根据堰塞湖观察员的描述,判断当时溃坝水流下泄的平均流速大约为17m/s,假设流速分布为正态曲线,因此,峰值流速为平均流速的2倍为34m/s。根据上下游实测数据计算,溃坝后的水流大约有一半采取渗流下泄。 1.3下游床面结构 山区河流的床面结构是河床固体颗粒在水流作用下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具有较大稳定性的床面结构形态,一般表现为床面上粗颗粒泥沙的聚集体,具有抵抗冲刷的功能。从外观形态上看,床面结构按稳定性从强到弱有:①阶梯-深潭结构,②肋状结构,③簇状结构,④星型结构,⑤岸石结构,等。 堰塞体溃决的过程,就是清水下泄的过程,对下游河床有强烈的冲刷作用。细沙不断被带走,床沙发生粗化,床面阻力增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卢伟煌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50001 [引言]汶川大地震后,福建省设协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组织结构专家到成都、彭州(彭州市区、通济镇、白麓镇、小鱼洞)、都江堰、绵竹市、汉旺镇等地进行震害调查,涉及的结构型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砌体、排架、钢结构等,为了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提出设计的改进建议,对新建筑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汶川地震基本参数: 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数据,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震级M8.0,断层为龙门山断裂,震源深度14KM ,断裂长度185KM (主震),烈度分布6~11度。 这次地震震害给人的总体感觉,随地形分布,西北高震害严重,东南底震害较轻。 二、典型震害及实景照片: 图1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有一幢纯框架结构的七层建筑,底层空旷,上部有隔墙,

图2楼梯梯板拉裂的震害 图3 水泥厂结构的震害 图4 白鹿镇中学在地震断裂带两侧教学楼的震害 图5 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底层柱破坏

图6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隔墙震害 图7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单层厂房震害 图7 小鱼洞大桥的震害

三、结构概念设计问题: 1、多道抗震防线: 结构必须有多道抗震防线,这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充分表现出来,有些建筑倒塌,而有些建筑不倒,下面从空旷建筑倒塌来看结构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 这次震害学校教学楼较为严重,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但这次震害表明空旷的学校(框架结构)教学楼倒塌(如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建于2007年3月),而附近的4层砌体结构办公楼,尽管破坏非常严重,但并没倒塌。 为什么在强震作用下,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而不如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砖混结构?其主要原因就是纯框架结构只有一道防线,在大震时,一旦这道防线突破,结构就丧失了全部的承载力而倒塌;而砌体结构住宅和办公楼,由于小开间布置,纵、横墙体较多,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其整体性和延性较好。砌体裂缝被约束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框格内,不致发生脆性破坏而倒塌。 再举一个例子,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由于上、下均有砖隔墙,虽然隔墙震害严重,有些产生裂缝甚至倒塌,但对主框架结构而言,看不出有裂缝,这是由于填充墙与框架形成二道抗震防线,填充墙承担第一道防线,填充墙先破坏,而保住主框架,因此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把隔墙的布置,提供刚度这些内容也写进去了,关于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其平面布置的位置和上、下均匀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避免不合理布置;其实墙体的布置就像剪力墙一样,需平面上对称,上、下均匀。 2、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这次汶川地震震害表明,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很大。目前规范及现有计算手段尚无法对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因此由于填充墙不均匀布置引起整体结构上、下刚度,水平刚度的不均匀变化,其问题均未解决,这种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汶川地震公路震害与分类

汶川地震公路震害与分类 陈乐生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总工,610041) 摘要:系统总结、分析了汶川地震公路抢通保通及恢复重建过程中的震害调查成果。按照结构功能丧失程度,结合桥梁、隧道、路基的破坏程度、损伤特性,对公路震害进行分级。从破坏机理角度,分别对桥梁、隧道、路基震害及次生地质灾害提出了分类建议方法。 关键词:汶川地震公路震害分级震害分类 1概述 1.1汶川地震公路总体受损情况 汶川地震致使公路损毁极其惨重,通往灾区的道路一度中断。地震灾区主要涉及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共有10个极重受灾县(市),41个重受灾县(区、市),186个一般受灾县(区、市)。地震灾区范围公路分布总里程62671公里,受损公路达31412公里,占总里程50.1%,直接经济损失约612亿,见表1-1。 表1-1 地震灾区公路损失统计表单位:公里 1.2公路震害特点 汶川地震公路的主要震害表现为:次生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落石)掩埋、摧毁道路;桥梁整体倒塌、被巨石砸断、梁体移位、桥墩开裂、墩身压溃、剪坏、挡块破坏、支座移位或滑落、桥台开裂、桥头路基沉陷;隧道洞口被滑坡崩塌掩埋、洞门开裂、结构破损、衬砌开裂掉块甚至坍塌、施工缝开裂错台、衬砌开裂后渗漏水等形式。 汶川地震由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映秀~北川~青川断裂带)破裂诱发,受高山峡谷地形地貌、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分布、地震破裂带走向控制,灾区公路震害具有以下特点: 1) 公路震害总体沿发震断裂呈带状分布。 2) 地表破裂带处公路遭到严重损害,如道路错断、桥梁倒塌、隧道衬砌破坏等。

3) 垂直于发震断裂方向,距离断裂带越近,公路受损越严重。 4) 高山峡谷区次生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对公路损毁极大。 5) 硬质岩区发育大量崩滑体,掩埋、砸毁道路、桥梁、隧道洞口。 6) 断层上盘公路震害密度大于下盘。 1.3震害调查简介 汶川地震灾区受灾公路数量庞大,受损程度不同,为满足抗灾抢险和恢复重建的需要,震害调查工作分为抢通、保通、恢复重建三个阶段。由于各阶段任务不同,时效性不同,所采用的手段亦不同。 1)抢通阶段 2008年5月12日至17日。地震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了解灾区公路的总体受损情况,制定公路抢通路线和抢通方案,体现出“快、急”的特点。主要采用技术人员深入灾区应急调查、遥感、航拍等技术手段。 利用高精度遥感(图1-1、1-2)、航飞(图1-3)技术,掌握了灾区公路总体受损情况,为科学制定抢通保通方案提供了宝贵资料。 为进一步落实震害影响、公路损毁情况,指挥部派出多个应急调查小分队,分别赶往汶川、北川、青川等重、极重灾区,现场核实遥感解译资料,制定应急抢通方案。 图1-1 省道303线映秀附近震害遥感图(卫星图片) 图1-2 都汶路老虎嘴至太平驿段震害遥感图1-3 都汶路K1024+250左侧崩塌(航飞) 2)保通阶段 2008年5月17日至27日。此时灾区大部分公路已初通,但通行能力极其有限,抗灾能力脆弱,极易出现再次中断。本阶段采用实地应急调查和部分检测工作,以满足一定时

四川汶川大地震精选作文

四川汶川大地震精选作文 四川汶川大地震精选作文 5月12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是一个让四川人民心惊胆寒的日子,更是一个触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灵的日子! 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的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大地震……在短短的几秒钟,高楼林立的市区霎时被夷为平地;在短短的几秒钟,繁华的闹市霎时变成了一片废墟;在短短的几秒钟,一个个襁袍中的孩子失去了温暖的家,失去了生他们爱他们的父母;在短短的几秒钟,昔日人声鼎沸的城市沉寂了……幸存者目睹家园被摧毁,目睹房屋霎时倒塌,目睹亲人被埋在废墟里,他们声嘶力竭地喊着、抽泣着,这喊声,这哭声,像一把利箭穿越重山,刺痛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美丽的校园没有了,琅琅的书声被那揪心的哭喊声盖住了,昔日如鲜花般绽放的笑脸,被突如其来的天灾掩盖了…… 在天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然而,人的爱心是伟大的,人们伟大的爱心正如春雨般温暖着,渗透着灾区人民的心。这次无情的天灾,这次触动每个中国人心灵的地震,带走的是一个个无辜而脆弱的生命,但却给我们展现了中国人的团结,给那些漠视生命的人带来了对生命新的认识,对伟大生命的再一次审视,给我们全人类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次考验,一次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考验,在大自然独特的言语中,我领会到:生命无价!

面对涌现在地震灾难以后的一个个顽强的生命,一个个让人感动的场面,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情景……我深刻体味到: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此时此刻,我们都是四川同胞!让我们众志成城,众志成城,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向正在忍受被灾难带来痛苦的同胞们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加油,为他们鼓劲!在这与灾区隔绝重山的地方,我向灾区人民寄寓最衷心的祝福!让死去的同胞安息,让幸存者坚强地活下去! 来吧!让我们擦干眼泪,忘记伤痛,努力活下去,让这次触动心灵的地震永远成为过去! 四川汶川大地震精选作文 汶川!汶川!黛黛青山春犹寒。芳菲易,霞云散。天崩地坼锦绣乱,古道尽失问情曲,几人还。泯水浩浩,空崖声声断! 今天是五月十七号,距离汶川大地震过去已经整整五天了,但是那个痛彻心扉的下午,却依旧记忆犹新。在今天,在这个时刻,我只是想向大家讲述一个四川姑娘真切的心情,请大家在这一刻将目光关注我的家乡,曾经美丽繁华,现在断垣残壁的天府之国。 我会永远的记得五月十二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那样黑色的五分钟足以把我的心撕扯的很疼很疼。那个时候我以及我的同学正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突然之间楼道开始晃动,还没有反映过来怎么回事,就听见有人在喊:“快跑,地震!”,接着就被人群卷到了操场上。过了大概五分钟,等到一切结束的时候,开始拿出电话,这时却打不通了,也没有在意,以为是手机信号不好!过了大约十分钟,学校广播里面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安管1203班 姓名:徐邦耘 学号:311219020320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3) 2.防灾减灾 (3)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3)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4) 3.应急准备 (4)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4)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4) 4.决策过程 (4)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 5.处置行动 (5) 5.1事态界定 (5) 5.2响应迅速 (5) 5.3采用心理干预 (5)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5) 6.信息管理 (6) 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6) 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6) 7.恢复重建 (6) 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6) 7.2恢复速度迅速 (7) 8.结果与影响 (7) 8.1造成巨大的损失 (7) 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7)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Abstract: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1.案例简介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防灾减灾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建筑,第29卷,第3期, 2012年3月Zhejiang Construction ,Vol.29,No.3,Mar.2012 收稿日期:2011-12-23 作者简介:刘颖(1982—),女,辽宁大连人,讲师,从事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教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Building Damage in Wenchuan Earthquake 刘 颖,李殿平 LIU Ying ,LI Dian-ping (大连海洋大学土木工程系,辽宁大连116300) 摘要:通过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抗震防线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震害;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多道抗震防线中图分类号:TU31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2)03-0017-0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地震区各类不同时 期建造的建筑和工程设施造成重大破坏,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惨重的损失,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见图1。震害调查表明,经过抗震设防,特别是在1990年后设计建造的建筑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即使在地震区实际烈度高出抗震设防烈度3 4度(地震动强度超出预计的10倍)的情况下,除了极个别建筑物外,绝大多数建筑受到中等至严重破坏,但却没有倒塌,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 震不倒” 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1] ;而按之前设计建造的建筑物多数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认真研究 震害特征,总结经验,对于建造更为耐震的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对照抗震概念设计的 “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防线”等要求得到一些启示 和思考。 1关于地震区划 汶川、成都、绵阳、德阳等地区的地震基本设防 烈度为6度或7度,但在汶川地震中重灾区实际发生的地震烈度达8 11度(见图2); 世界各国发生 图1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 的重大破坏性地震,其地震烈度也往往超过设防烈度。我们是否可寄希望于进行“准确”的区划,使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等于或不超过设防地震动呢?答案是否定的。强地震动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地震短临预报目前不能实现相同,作为长期地震预报的地震区划也不能给出确定的准确结果。目前世界各国进行地震区划的主要方法是统计分析方法,给出的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的概率估计。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2] 是以一系列假定的和有限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在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b7342167.html, 5.12汶川大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 作者:陈志城 来源:《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年第15期 摘要: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震害的调查及分析为对象,探讨了相关防治与处 理对策。 关键词: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调查;分析 1.引言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全国大半 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举国上下悲痛哀悼。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笔者在汶川地震发生两个月后奔赴彭州、都江堰、北川、茂县、汶川、映秀等灾区,进行了为期15天的震害调研工作。地震中,各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对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砖混结构建筑物的震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作了分析,同时给出砖混结构在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砖混结构倒塌 5.12汶川大地震在汶川映秀镇、北川、都江堰、绵竹地震烈度达到Ⅷ度及以上的地区砖混结构房屋破坏很严重,原先房屋按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度设防烈度设计的,这次地震地震烈度大于或远大于房屋抗震设防烈度,在映秀镇、北川县城等地震烈度达Ⅹ、Ⅺ地区,90%以上严重破坏,倒塌率达50%~80%。都江堰、彭州等地震烈度达Ⅷ、Ⅸ地区, 40%~60%严重破坏,倒塌率达5%~15%。 根据这次地震砖混结构倒塌情况的调查分析,重灾区地震烈度大于或者远大于房屋设防烈度是主要原因,其次还有施工质量较差,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主要表现为:砂浆强度等级过低、施工质量较差、纵横墙连接较差、预制板楼盖与墙体连接没有做到位;80年代及以前设 计建造的房屋,未设置构造柱与圈梁,或者没有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与圈梁;房屋设计不合理,大开间(横墙较少)、墙体大开洞、平面不规则、结构布置混乱等。 3.砖混结构墙体破坏及分析 砖混结构的墙体由砖或者砌块砌筑而成,材料呈脆性,其抗剪和抗弯强度较低,且砌体自重大,使砌体结构所承受的地震力较大,延性差,抗变形能力小,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严重破坏。墙体破坏的形式主要为:砖墙剪切破坏,呈斜裂缝(图2)、…X?型裂缝(图4)和水平裂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难_初一作文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难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难,举世震惊。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捐款捐物,将一颗颗爱心奉献给受灾受难的同胞。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那些耄耋之年的长者,拿出他们的养老金,救助灾区;那些带着稚气的孩子,掏出他们的压岁钱、零花钱,捐给他们的同龄人 对比孩子和老人,我们有些人却在应该捐多少款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和争论。网上甚至展开了辩论:有的说,捐款不应有标准,全凭个人自愿,捐多捐少都体现了一颗爱心;有的说,捐款多少与态度有关,如果一个年收入100万元的人只捐100元钱,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是碍于面子才捐的,不是真心实意地想捐赠。 在我看来,捐款其实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道德的层面。捐款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自愿的个人行为,别人没有权利说三道四。毕竟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不同,觉悟程度不同,社会角色与所担责任也不同。从这个角度看,只要能够对灾区有所表示,有所捐献,都是值得称道的,因为他们有这份爱心,有这份良知,我们都应该欢迎,都应该说一声“谢谢!” 二是收入的层面。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全国人民竭尽全力提供支援。所谓“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我们所捐的钱物,对于救灾应当有切切实实的帮助,这

就需要一定数量的财物作支撑。从报纸上了解到,这次四川省造成的财产损失估计高达数千亿元!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捐赠,对于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工作,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们要呼吁那些收入高的同胞,大方一点,慷慨一点,为灾区人民,多献出一份爱心和善款;一些工薪阶层,也应在不影响自身生活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为灾区同胞献上一份爱。多捐一点钱物,就会给受灾受难的同胞更多的温暖和帮助。 一个人有无大爱大善大美之心,通过行动是可以表现出来的。“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那么,在抗震救灾的时刻,捐款的“秤砣”就是你我他的良心。有一位网友说得好:“当我们已经拥有成功和财富时,我们还要把不幸和贫穷承担下来;当我们已经拥有幸福和快乐时,我们还要把痛苦和忧伤承担下来……”毕竟现在是国家有难,同胞有难,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_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分析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 !!!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分析 王卉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灾难对中国传媒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我国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对信息公 开条例精神的一次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中国记者并不缺乏专业精神,在突发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的 原则激发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一次大迸发。 [关键词]5.12#汶川大地震;灾难报道;新闻伦理;信息公开条例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8)09!0169!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部项目?商业化北景下的传媒伦理研究#(批准号:07XXW00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人员,成都电视台主任编辑。四川成都610071 今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开始施行。根据条例的精神,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公布,确保人民的知情权,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对条例精神的一次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中国记者并不缺乏专业精神,在突发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的原则激发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一次大迸发。 信息公开是灾难报道的基本前提,正是有了这样的前提才可能进入到本文讨论的话题,即在这样大信息量、强震撼力、高度冲突性、深刻社会影响力的灾难报道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专业诉求肯定会给记者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冲突和伦理抉择困惑!!!也许新闻价值的高度总是跟伦理抉择的难度成正比,正因为如此,中西方新闻界、理论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灾难报道的伦理思考!!!那么有没有一些被大家所共同认可的职业伦理原则可供参考?在实际的灾难报道中我们又该怎样来具体运用这些原则?这些都是本文希望能够做出回答的问题。 一、灾难报道中的基本伦理原则和纲领 在这一部分,我们侧重原则和基础,以排除那些会导致道德困境的无目的争论。 新闻伦理属于应用伦理范畴,媒介实践中职业伦理有诸多为学界和传媒所公认的原则,其中最基本的是真实、公正、客观。而针对灾难报道,笔者通过整理中西方文献发现,最强调的有以下几个原则和纲领: (一)隐私 隐私是关乎人尊严的权利,因此被视为不言而喻、必不可少的权利。这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着共识。 新闻伦理中的隐私原则其完整的句式表达是?不可侵犯隐私#。符合康德式的绝对命令?的要求,属于责任伦理学范畴。就是说,?不可侵犯隐私#是一个严格的媒体责任,具有道德上的强制性,从其否定祈使的表述也可见其严厉本质。 在危机关头尤其是在巨大灾难面前保持人类尊严是艰巨的任务。新闻报道总带有一定侵略性,而悲伤则要求隐私。甚至有人认为只要媒体在灾难现场,对那里的群众就是一种侵犯。而巨大的灾难总是会吸引成群的记者,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如何在满足知情权和保护隐私权之间作出选择? 贝尔塞描述了三种不同的隐私:身体的隐私、精神或交流的隐私、私人信息隐私。所以灾难报道中,记者应当谨慎考虑如何避免肢残的身体(即便已经死去)过度暴露在公众视线中,以至让当事人的身体尊严受伤;如何让极度悲伤的情绪表情避开特写镜头的强调,以至让当事人的精神尊严受伤;如何避免灾难中个人医疗记录和财务数据等个人信息的暴露等等。 知情权是一个法律术语,不是伦理建构。为了更好的认识知情权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这里要提出另外两个概念!!!知情需要、知情欲望[1]。 当新闻工作者断言,公众?有权获知#一个事

工程抗震 课题报告

“工程抗震”专题研究报告 课程:土木工程概论 姓名: xxx 班级: xxx 学号: xxx

目录 一、工程抗震概述 二、重大地震案例分析及发展改进 (一)唐山大地震 (二)汶川大地震 三、桥梁、地下、建筑三方面抗震现状、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一)桥梁 1、桥梁震害现象的种类: 2、抗震桥梁设计方法 3、桥梁抗震设计原则 4、桥梁抗震设计的几点建议 (二)地下 1、地下隧道结构的一些震害特点 2、地下隧道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 3、地下隧道抗震分析方法总结及展望 (三)建筑 1、抗震设防的目的及要求 2、抗震设计方法 3、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4、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四、个人收获、体会 五、个人今后学习、工作的思考

一、工程抗震概述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地球每年平均500万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1000次左右。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地,就会造成地震灾害。地震不仅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还会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为了抗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抗震设计。 二、重大地震案例分析及发展改进 (一)唐山大地震 1、分析原因: (1)板块运动:唐山恰好地处我国环渤海地震带,这个位置恰好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频繁的地方,使得板块运动非常剧烈,而唐山恰好就是地震带的中心。 (2)人文原因:唐山市中心人口活动较多,致使当地地壳陷落,所以后来统计发现唐山市内比郊区受灾严重得多。 2、发展改进: (1)隔震技术: 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隔震技术的发现,便是周福霖教授在唐山大地震现场调查研究受到的启发。当时,现场被毁废墟中,有两栋4层砖楼屹立未倒,仅仅沿地面滑动少许,原因是墙体下面一层柔软的防水油毛毡让大楼逃过一劫。周教授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研究,最后将减震和隔震的新技术带回国,并广泛应用于云南等地震频发地带,现在当地许多建筑均是减震和隔震建筑,且已成规模。 (2)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城市建设必须严格按照设防标准和预防地震灾害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地基处理、结构平面、高度限制、材料强度以及联结部位或薄弱环节等整体性能上充分考虑城市安全。在人员密集的小街小巷、商店、繁华地区和大型公共建筑附近,应有计划地逐步改建、拓宽马路,增设广场、绿地,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增建消防水源和提高城市消防站的抗震能力,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消防设施,必须进行抗震加固。同时,还应结合城市绿化,设置区域性防护隔离带,最大限度控制和缩小非常时期灾害事故的影响范围。 (3)对用火、用气设备的检查: 根据地震火灾发生的原因,事先了解用火、用气设备的危险性,实施检查或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检查:①用火、用气设备本身是否固定,有无翻倒的可能; ②用火、用气设备周围有无可燃物,有无可能翻倒的物体,有无用不燃材料设置的安全防火分区;③有没有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及燃料的自动切断装置,其装置能否正常运转。④进一步落实安全措施。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Reflections o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朱亚宁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20113327) 摘要:汶川地震灾害中,灾区各类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害,不同的房屋结构有不同的地震反应,破坏程度也不同,本文将对各类结构的震害做简单的分析和反思。 Abstract: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the disaster areas of various kinds of houses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different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response, extent of damage also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will be to do simpl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all kinds of structural damage. 关键词: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框架—剪力墙结构、经验反思。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building earthquake damage, masonry structure, frame structure, single industrial factory building, frame - shear wall structure, experience, reflection. 引言 汶川地震是我国土木工程抗震能力的一次直接考验,也是我国抗震防灾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的震害,反映了该地区建筑结构形式及抗震性能的优劣。本文将对汶川地震房屋震害进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第41卷第6期2009年12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Xi7anUniv.ofArch.&Tech.(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4lNo.6 DeC.2009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王丽萍,李英民,郑妮娜,刘立平,韩军,刘建伟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为了揭示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薄弱环节,指出其在抗震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5?12汶川地震震害调查,针对吊脚式和错层式两种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震害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启示.其主要震害特征表现为:(1)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2)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3)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桩基础易发生破坏;(4)错层处楼梯柱、楼梯板破坏严重;(5)陡坎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等. 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汶川地震;震害调查;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30(2009)06—0822—05 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以上,很多城市依山而建,形成山地城市.近年来随着 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居环境要 求的提高,在山地城市中利用自然环境并与山地地形相 适应的山地建筑越来越多.山地建筑结构是山地建筑[13 的结构形式,是指具有与地形相适应的山地建筑特有的图1山地建筑结构示意图 结构形式.与山地建筑类型相对应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吊 Fig.1Structuraldi。g。。。fbuildi。go。th。。10pe 脚式、错层式、掉层式等或由这些形式组合而成,如图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结构形式具有先天的不规则性,现有结构不规则性控制方法并不适用于山地建筑结构,也就意味着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特殊问题.不幸的是,目前并没有相关设计规程或系统的理论对其设计做指导,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及震害调查资料.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总结是推动建筑抗震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2.8].目前汶川地震房屋的震害调查主要是普通的框架结构房屋和砌体结构房屋等,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震害资料调查和文献相对较少.5?12汶川地震后,作者深入灾区调研,在都江堰市某小区发现新建的一批未投入使用的典型山地建筑大部分严重破坏,其中2栋建筑倒塌,需要引起重视和开展研究.本文将对这些典型的山地建筑震害进行描述和分析,给出若干建议和启示,为今后开展关于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特殊问题的研究提供宝贵的震害资料和分析例证. 1吊脚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 吊脚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特点是采用长短不同的柱(或桩)将坡地架空成平台后再在其上修建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架空部分一般不被利用.都江堰市某小区依山而建,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得部分房屋采用吊脚式结构形式,汶川地震后,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震害较为严重.其主要震害特征表现为:(1)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2)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3)架空层的上一层柱截面突然变小,薄弱层可能会由架空层转移到上一层,而发生破坏;(4)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一种情况是伸出地面的桩身顶部破坏严重,如图7所示,另外一种情况是只有桩基承台露出地面,架 收稿日期:2009—0l-20修改稿日期:2009—10—12 基金项目:重庆市建委资助项目(城科字2007第19号) 作者简介:王丽萍(1980一),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结构抗震研究.

四川汶川大地震感想作文【—属于你的范文中心】

四川汶川大地震感想作文【—属于你 的范文中心】 “地震来了!大家快往外跑。”我仿佛又一次清楚的听到人们的呼喊声。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时,忽然,我感到头晕,只见头顶上的电灯不停地摇晃,课桌上的笔莫名其妙地掉在了地上,地,不停的左右摇晃,“是地震。”也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不知所措了,幸好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慌慌张张地来到操场上,沉浸在一片担心之中…… 五月十二日十四点二十八分,在汶川,发生了一次级的大地震,这次大地震波及范围很大,都江堰,绵竹市,卧龙等地区有三分之二的房屋倒塌,许多人被埋在了废墟之中。北京级地震,重庆级地震,另外在宁夏,上海,陕西,湖南,云南等省都均有震感,而这次地震经济损失严重,多达几十个亿,据不

完全统计,截至今日,这次在地震中遇难的人数有19000多人,被埋在废墟中的人数有9404人,而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儿童则不计其数。看到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我的心头不知不觉涌上了一股心酸。一方有难,八方援助,在这个紧急时刻,大家和政府都伸出了双手去帮助他们:十万大军,不顾自己和亲人的安慰,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人们和明星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温家宝亲临灾区,为抗震救灾做指挥,来自各国领导都给予了我国灾区最诚挚的祝福和问候…..据统计,现在已经为灾区捐款达亿元,还有那些许许多多平凡的名字和故事,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在这个阴雨绵绵的季节,为灾区人民送上了一份温暖。 英雄无名,但英雄有为。能力有大小,救援有前后方,但只有我们各尽所能,齐心协力,没有度不过的难关,没有战不胜的苦难,中华儿女一直都是不屈不挠的,我还记得温家宝爷爷在灾区

唐山地震纪念馆观后感

唐山抗震纪念馆是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而建立的。 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广场,始建于1986年,原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1996年进行了改扩建,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2006年纪念唐山地震三十周年之际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展改造。扩建后的纪念馆建筑面积为5380平方米。 纪念馆建筑设计新颖别致,外圆内方,造型独特。中间方厅耸立,周围圆厦环抱,馆顶呈台阶状自西而东向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中心倾斜。馆内大厅正中矗立着江泽民总书记为唐山人民的亲笔题词。 馆内共分为两层展厅,中央大厅一、二层贯通。展览客观反映了1976年那场举世震惊的强烈地震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惨重损失;讴歌了唐山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以及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顽强精神;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唐山人民的亲切关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人民无私的援助。珍贵的历史资料感人肺腑,给人信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直观生动的现实教材。 展厅内实物展柜,展出了被震坏的时 钟、当年最早向党中央汇报震情所用的电 台、抗震救灾工具以及全国各地给灾区人 民的慰问信件、衣服等实物,同时还有防 震减灾常识的宣传。展览运用了场景复原、 大型浮雕、艺术造型等等现代化展陈手段, 不仅有珍贵的历史图片、电脑合成图、光 电地图、程控图等,而且大量运用多媒体 景观艺术,如幻影成像、虚拟现实、影视 与场景结合等手段,使观者动容,心灵震撼。 为了使唐山抗震纪念馆能够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职能作用,唐山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对其进行调展改造。 调展改造后,在基本保留建馆初期建筑结构、尊重原有“天圆地 方”设计思想与建筑风格的同时,对整体建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 改造与扩建,在展馆西侧新加建了办公设备管理区,对馆内空调、 消防、监控、电气系统等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设了电动扶梯、直 升电梯、残疾人坡道等设施,使展馆功能更加科学完备而富有人性化。 2006年调展改造后纪念馆展出主题为《唐山抗震成就展览》一方面以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展现亮点为原则,充分展示震后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英勇的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建设繁荣美好新唐山所取得的党派成就。另一方面以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相信科学为原则,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加大了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