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

舞蹈艺术概论

第二章舞蹈的艺术特性

第一节舞蹈形象是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它具有:

1、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眼睛)

来进行审美感知的。

2、动作性:舞蹈形象是一种不停流动状态的直觉形象。

舞蹈动作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

3、节奏性:舞蹈的动态形象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动态形象。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

4、造型性:舞蹈是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包括:人体动作的姿态和舞蹈的构图

第二节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是抒情性抒情性——舞蹈最重要的内部艺术特征,

是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主要审美特征,这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决定的。

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动作称为表情性动作。分为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

舞蹈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舞蹈擅长于抒情,但并不等于说不能用舞蹈的艺术手段表现比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性格的矛盾冲突。

我们认为“在抒情中叙事”和“在叙述中抒情”是情节性舞蹈和舞剧结构比较理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舞蹈中的情感是体现着一定思想内涵的情感,而舞蹈中所蕴含的思想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思想。

第三节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综合性:舞蹈是与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手段和艺术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集时间性、空间性为一体。

小结

从舞蹈的外化形态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舞蹈形象的直观动态性;从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它的抒情性;而从舞蹈艺术展现方式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则是它的艺术综合性。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具有节奏性和造型性的直观的动态的舞蹈形象,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第三章舞蹈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舞蹈的功能

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在社会生活中所应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是舞蹈的功能。除了一般艺术功能之外,还有其独自的特殊功能,长期以来舞蹈因其对人类具有多种积极作用而得以存在和发展。

一、在研究舞蹈功能时,应认识到:

1、舞蹈的功能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2、舞蹈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介来发挥其作用的。舞蹈美是一种集功利性、审美性为一体的一种形势美。

二、在研究舞蹈功能时,应建立的观点:

1、大舞蹈观念(广义):广泛存在于人们中间的集娱乐、美育、锻炼等作用为一体的舞蹈。

2、舞蹈具有精神解放的功能。正因如此,它赋予舞蹈一种新的生命力。

3、它可以派生出许多新的学科。舞蹈和其它艺术相结合,派生出其它的舞蹈艺术。例:水上芭蕾、冰上芭蕾,它们都是舞蹈与体育相结合的。

第二节舞蹈的古代社会的功能

一、以舞达欢:寄情于舞、以舞传情。娱乐: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或某种节日。如:《七盘

舞》、《胡旋舞》、《霓裳羽衣舞》

二、祭祀与祈祷:以舞来达到人与神的交流。如:“六舞”(周代)

三、交流、交谊和择偶:部落联欢结盟,起到相互交流作用,男女之间起到了传情达意的功

能,在原始社会中,两性相爱,都是通过舞蹈这种形式来表达。

四、健身、习武、象功:舒展胫骨、宣泄情感,对健美躯体和愉悦身心具有双重作用。

五、教育(劳动教育、战争与狩猎教育、礼仪教育):如”拟兽舞“、”十三舞勺、成童舞象”。

《六代舞》

1、周代的《六代舞》是西周雅乐的主要内容,关于他的演出仪式用途都有名文规定,不

能随便使用,周代将这些乐舞用于礼仪祭祀。

可分为文舞、武舞两大类,其中《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属于文舞;

《大濩》、《大武》则属于武舞。

2、春秋战国时期舞蹈的功能

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提出了“乐教”。他们认为乐教可以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儒家发展了舞蹈的教育功能。

3、隋唐时期舞蹈的功能

隋唐时期,”七部乐“”九部乐“在当时具有政治功能。

4、五四时期

蔡元培,提出用美育代替宗教。美育(舞蹈、音乐、美术)。舞蹈具有美育功能,舞者的快乐是从筋骨中发出来的,是用一种运动来实现感情冲刺的。

七部乐:以国伎为首,统称燕乐。隋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中国后,按历代统治者“功成作乐”的常规,于开皇初年(约公元581—585年)集中整理了汉族传统的、兄弟民族的、外国传入的各种乐舞,制定了七部乐。此七部乐为:一曰国伎,二曰

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礼毕)。

如此,隋朝也就开创了历史上在宫廷宴享典礼中使用成套乐舞的先例。它不仅能显

示一个国家的统一与强大,还表现出某种气度和魄力。

九部乐:到了隋炀帝时期,又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为九部乐,亦即提升杂技中的康国、疏勒入部,并以“西凉”一名代替“国伎”。

第三节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功能

一、自娱自乐、抒发情怀

舞蹈是一种彻底和谐的艺术,既净化了心灵,又锻炼了身体。

二、交流情感、增进友谊

舞蹈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而创造出来的,舞蹈语言是一种通过人体律动来传达人类信息的情感语言,不仅能超越国家、种族地域、语言、文字的制约,异性相吸的人体语言沟通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情感。具有强烈的传感作用,富有浓厚的情感因素。

三、增强体质、延长青春

舞蹈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律化的人体运动,它不仅达到健身的目的,还能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从而达到身心两方面和谐发展,可以说,以舞健身、以舞健美,是人们的追求。

四、欣赏愉悦、陶冶情操

艺术对象可创造出懂得艺术并且可以欣赏美的大众,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作用,能够提高艺术口味,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雀之灵》通过对孔雀灵性的描写,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可以说是以心造舞。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欣赏作用。

五、了解社会,认识世界

文艺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通过舞剧《丝路花雨》通过生动的形象,了解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盛况,从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独特的敦煌舞蹈艺术,以及风土人情,穿着爱好等人文景观。

六、宣传教化、团结群众

从古至今,舞蹈都有着其独特的宣传教化作用,舞蹈能够成为宣传群众的有力手段,好的舞蹈作品可以给予人们教育和鼓舞。

戴爱莲(1916—2006)

国籍:中国

出生地: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

职业:舞蹈家

毕业院校:英国兰伯特芭蕾学校

主要成就: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

主要作品:《波斯广场的卖花女》、《杨贵妃》、《伞舞》、《警醒》、《进行曲》、《哭泣的垂柳》、《卖》、《游击队的故事》、《思乡曲》、《空袭》、《东江》等我国解放后,戴爱莲出任第一任国家舞蹈团团长;第一任全国舞协主席;第一任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第一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

第四节舞蹈的社会作用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舞蹈功能的充分实现需以审美为中介

舞蹈的功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着、发展着,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舞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的,一个时代的舞蹈是一个时代人民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创造出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舞蹈的某些功能削弱了或者是逐渐地消失了,但是舞蹈却有出现了某些新的功能和作用,或者说舞蹈面对的现代化的浪潮,对其功能正在进行着某些转化和整合。

舞蹈的社会功能是从数千年的舞蹈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的客观存在,但是,这些功能在实践中取得何等的效果,则和舞蹈活动的美感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有群众为这些活动的美感所吸引,他们才可能被感染,甚至积极投入,然后,才可能在他们中产生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舞蹈的种类

第一节舞蹈内容的发展导致不同舞蹈品种的产生

一、“舞蹈纹·彩陶盆” 铜贮贝器盖纹饰单一情绪的抒情性舞蹈

二、《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载,情绪较为丰富的舞蹈

三、周代的乐舞《大武》(周代歌颂武王伐封军事行动的乐舞)叙事性舞蹈

四、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叙事性、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

五、宋代藏《卓》瑶《跳长鼓》民间舞

六、清初《钟馗嫁妹》戏曲舞蹈(歌、舞、戏)我国民族的歌舞剧——戏曲艺术

铜贮贝器盖纹饰

约在两千年以前的西汉时代的铜贮贝器盖纹饰(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所刻的滇族羽舞图形,共二十三人,除一人带腰刀外,其他二十二人中,八人右手持羽,十四人左手持羽,均头戴羽帽面饰鸟啄,上身袒裸,腰系羽毛带状裙,后垂羽尾,赤足,通身装扮为鸟的形状,舞蹈动作姿态完全一致。

铜贮贝器盖纹饰的装扮以及模拟鸟兽的动作和造型,是古代人们狩猎生活的反映。这些舞蹈可能就是群众集体跳的表现劳动获得胜利和丰收后的欢乐喜悦情绪的一种抒情性的舞蹈。

第二节舞蹈的分类原则及方法

原则、方法:

划分舞蹈种类的原则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来择定的。既然我们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把握它的艺术发展规律,以使舞蹈创作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在社会生活中起更大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所以,我们采用从各种舞蹈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和它们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等特点,来进行舞蹈类别的划分。

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

第三节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是与人们生活最紧密的舞蹈,功利性和目的性比较强,

参与的范围广。

⑴习俗舞蹈(仪式):是为了婚丧嫁娶、丰收等一些喜庆活动所举行的一种群众性舞蹈,

参与性也非常强。如:湖南《伴嫁舞》、土家族《跳丧舞》

⑵宗教、祭祀舞蹈(包括巫舞):宗教舞蹈是为了表现一些宗教观念、思想所进行的宗

教活动的舞蹈形式,是对神灵的一种形象化再现。如“巫舞”“萨满舞”;祭祀舞蹈:是为了祭祀祖先、神灵的礼仪式舞蹈活动。如:《六舞》《傩舞》

⑶社交舞蹈:是为了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一种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群

众性舞蹈。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

⑷自娱舞蹈:具有自娱自乐的目的,是最单纯的一种舞蹈形式。如:”秧歌“、”迪斯科“、”

霹雳舞“

⑸体育舞蹈:是舞蹈与体育相结合的舞蹈形式,主要是有健身的体育作用。如:健身舞、

标准舞、剑舞

⑹教育舞蹈:主要是为了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所开设的一门舞蹈课程。达到

了舞蹈普及教育的作用,以提高全民族、全人类的文化素质为宗旨的。

我国周代的《六代舞》就是著名的祭祀舞蹈。

(1)《云门》用以祭祀天神

(2)《大章》用以祭祀地神

(3)《大韶》用以祭祀四方神(日、月、星、海)

(4)《大夏》用以祭祀山川

(5)《大濩》用以祭祀先妣(女性祖先)

(6)《大武》用以祭祀先祖。(周代著名的歌颂周武王伐纣的军事行动的乐舞)

第四节艺术舞蹈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

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

第一类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一、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

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

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

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中国古典舞印度古典舞欧洲古典舞(芭蕾舞)

二、民间舞:(是一切舞蹈的来源):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

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和人民的

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着他们的

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

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风格特色的民间舞蹈。在欧洲芭蕾舞

剧中的民间舞蹈,一般称作代表性舞蹈或性格舞蹈。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因此民间舞蹈特别丰富多彩。其主要

艺术特点是:

(1)载歌载舞,自由活泼

(2)巧用道具,技艺结合。

(3)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4)自娱娱人,意旨统一。

(5)情之所至,即兴发挥。

三、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

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要摆脱古

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

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生活。其创始人,公认为是美国

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

它经历了五个时期自由舞、早期现代舞、古典现代舞、后现代舞、后后现代舞

伊莎多拉·邓肯

(Isadora Duncan,1878—1927),是美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的创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位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

邓肯被誉为“现代舞之母”,不是说她为最早跳现代舞的舞蹈家,而是由于她被视为现代舞的精神领袖。她主张挣脱古典芭蕾从身体到内心的束缚;她以对人的身体的解放来达成对人的心灵的解放;通过心灵的解放达到人的精神的解放;因此她以身体的自由来追求艺术的自由,以艺术表现的自由获得人性的自由

四、当代舞:当代舞,亦称创新舞,是当代舞蹈家为了表现当代社会生活,塑造当代人物形

象,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根据现实生活进行舞蹈创作,

借鉴和吸取各舞蹈流派的各种舞蹈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

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

的舞蹈。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体裁和样式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等九类。

一、独舞:又叫单人舞,是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

想感情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

作品;另一类为舞剧和大型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独

舞演员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有较高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刻画

人物的能力。通常由具有较高艺术表现力的演员担任。

二、双人舞:由两个人(通常为一男一女)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表现人物

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

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的一个主题的舞蹈。一般亦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

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

五、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

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六、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从古代乐舞到今天的各民族的民间舞

蹈中,歌舞一直是占有重要位置的艺术样式。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

能表现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七、歌舞剧:是一种以歌舞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我国

古代的歌舞剧,一般通称为戏曲。其历史悠久,剧种、曲目众多,是我国广大地

区最为流传、最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戏剧形式之一。我国近现代的歌舞剧,有的

吸收了戏曲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有的则在民间歌舞的基

础上表现戏剧的内容。

八、舞蹈诗:以舞蹈为主要艺术手段,综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

艺术手段,通过对人物内在精神世界具有诗凝练的抒发,或对一定生活实践具有

诗的概括展现,创造出浓郁的诗情、诗意的具有深刻诗的内涵的舞蹈题材。九、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

的舞蹈作品。

第三类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

叙事性舞蹈:又称情节舞。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戏剧性舞蹈:又称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舞蹈种类小结

生活舞蹈: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

艺术舞蹈:

据风格特点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根据表现形式分:独舞·双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史·歌舞剧·舞剧。

据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方法分: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第五章舞蹈的起源

第一节舞蹈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热爱舞蹈艺术,或是想献身于舞蹈事业,争取成为一个出色的舞蹈家,那么一定要弄清楚:舞蹈是从哪里来的?在人类社会中人为什么要创造舞蹈这种艺术?人们又得怎样创造了舞蹈?

研究艺术——舞蹈起源的方法,拟列举下列三个方面:

1、从发掘出的史前远古时期的人类艺术遗存——洞穴壁画、岩画、雕刻(雕塑和浮雕)等上面的舞蹈形象,进行分析研究。

2、从文献古籍中一些有关舞蹈的神话传说的记载或对舞蹈进行描述的文字材料,进行分析研究。

3、人现代残存的原始民族、部落的舞蹈和原始舞蹈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节人怎样创造了舞蹈,舞蹈的起源学说

一、模仿伦

文艺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吕氏春秋·古乐篇》“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

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这是说乐舞艺

术是人对客观自然的模仿——音乐是对山林、溪谷声音的模仿,舞蹈是用有节奏

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

二、游戏论

德国诗人、文艺理论家认为艺术的根本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由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

三、巫术论

是现代西方最占优势的一种艺术起源的理论,德国民族学家威兹格兰德认为

“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我国自古以来巫和舞的关系就十分密切,我国古代

的“巫”人,以舞蹈手段来降神、祈雨、为人们去灾、逐疫。

四、表情论

艺术起源于表现人的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五、性爱论

达尔文认为“音乐舞蹈起源于性的冲动,起源于恋爱”

六、劳动论

这是我国许多舞蹈史论工作者赞同的理论。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也是由于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艺术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

创造了舞蹈艺术的物质载体——人的灵活自如的、健美的、有着丰富表情功能的

身体。从原始舞蹈的现代遗存中许多反映狩猎和种植生活内容的舞蹈中都可以使

人们看到舞蹈起源和劳动的密切关系

劳动综合论

把劳动看成是艺术最主要的起源,但也不排斥艺术起源的其他因素,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是劳动生产、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在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审美需要。

第六章舞蹈的发展

第一节舞蹈发展的历史规律

舞蹈艺术发展的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不一人的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

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有其客观的外因和其本身的内因,因此,影响舞蹈发展的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舞蹈本身以外的,影响和促进舞蹈的发展有紧密关系的那些因素;内部因素是指舞蹈本身内部推动舞蹈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舞蹈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经济对舞蹈发展的影响

二、政治对舞蹈发展的影响

三、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对舞蹈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舞蹈发展的内部因素

在影响舞蹈发展的内部因素中,主要是不同时代的舞蹈之间的影响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之间的互相影响。

一、不同时代的舞蹈之间的影响。

即舞蹈内部的纵向影响,主要是一个民族舞蹈艺术本身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有继承有创新才有发展。

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的相互影响。

即舞蹈内部的横向影响,主要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发展中的借鉴和创造的问题。一个民族对外民族舞蹈的学习和借鉴同样是对人类舞蹈文化遗产的继承,这种大范围的对舞蹈历史遗产的继承,为人类舞蹈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就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第七章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一、基本观点: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是社会生活在舞蹈编导头脑中的反

映。

生活:直接生活,亲身经历的生活,像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经历等。间接生活:不是创作者亲身经历的,而是通过某种媒介听到看到的。所以说,从舞蹈创作来讲,间

接生活更为重要。

显性生活:能看得到的表面上的生活,像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社交婚

恋、学习等。

隐性生活:人的精神生活,不是人们日常看到的,是头脑中的想像。隐性生活对于

舞蹈创作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灵感与舞蹈创作的关系:

灵感是一种在深厚的生活素材积淀上的艺术灵性的闪光,它是一种积累。例:小溪.江河.大海(女子古典群舞)。

第二节舞蹈作品是舞蹈家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任何舞蹈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经过:社会生活——舞蹈家的创作活动——舞蹈作品

舞蹈家将社会生活艺术画为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其创造性的劳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审美情感的渗入。创作者审美情感的入,使创造性舞蹈思维跃动,倾注全部心智和情感

创作舞蹈作品。

二、典型化的提炼创造。舞蹈作品无论什么题材,什么样式,他们中的舞蹈艺术形象都必须

经过不同程度的取舍、提炼、概括以及虚构、夸张及至变形等手法的创造过程,这也就是典型化的过程。

三、运用专业技巧创造美的形式。从舞蹈意向到舞蹈作品中形象的转换,需要舞蹈家的一

种实际创造的本领,即在长期专业学习和艺术实践中行形成的表现内容的技巧。

因此,从社会生活到舞蹈作品,绝非直白、简单的照搬和复印,而是渗透着舞蹈家的审美情感,经过典型化的艺术提炼,再运用训练有素的专业技巧加以艺术表现的结果,这一系列殚精竭虑的艺术化处理,都是舞蹈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第三节舞蹈艺术反映和表现生活的美学原则舞蹈是一门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通过人体动态加以展示,使欣赏者以视觉为主、

听觉必须参与才得以感知的表现性艺术。

舞蹈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人物的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感物而动,直抒胸臆:指情绪舞、抒情舞。例《红绸舞》表现了当时人们获得解放,取

得自由的兴奋之情。《踏歌》是一种连臂踏节、载歌载舞的群舞形式。

二、缘物寄情,托物言志:例《荷花舞》反映人们出淤泥不染的高尚情操。这种表现方法拓

宽了舞蹈创作题材,丰富了舞蹈表现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设事表情、构景抒怀:指情节舞,造一个环节。例《中国妈妈》在叙事中抒情,从抒情

中叙事。

四、宣叙并重,情景交融:通过舞剧的形式,达到情感的渲染,叙事抒情相结合。例:舞剧

《丝路花雨》

第八章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事物的内容是构成这一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则是该事物内在要素的外化,是内在要素的组合方式和表现形态。

舞蹈作品的内容是由题材、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五个要素组成的。

舞蹈作品的形式则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之分。舞蹈作品的内在形式是舞蹈作品精神内容的形象显现,即作品的结构方式、事件的展现方式;舞蹈作品的外在形式,则是指使内容成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即舞蹈的表现手段——舞蹈语言。

第一节题材和主题

一、题材: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编导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

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

题材与素材的区分:素材多是社会生活中的原始材料,它有丰富性和生动性。但是丰富性中含有庞杂性、生动性中缺乏系统性,所以它只是舞蹈作品题材的来源和基础。素材范围大于题材。

题材的选择的规律及特点:

1、舞蹈题材的选择应有强烈的动作性。

2、舞蹈题材的选择应富有激动而饱满的感情。

因此,在选取舞蹈题材时,不仅要注意到事物的外部运动形式(情节事件发展)是否有可舞的因素,特别重要的还要注意到事物的内在因素(人物情感的发展)是否适合舞蹈表现。

二、主题:又叫主题思想,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

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它是舞蹈作品的灵魂。

舞蹈作品的主题一经形成,它在整个创作中便居于主导地位,并贯穿于作品的始终;

同时,它对题材的择定,结构的安排,动作的运用都起着决定作用。

第二节人物和情节

一、人物:舞蹈作品中主要描写和表现的对象。舞蹈作品里的人,都是有着各自独特的形状、

相貌、性格,并在特定时空中活动的人,舞蹈作品在表现人时,总是融入了舞蹈

编导的情感因素,舞蹈作品中用以打动人心的人物,必然是投入了编导强烈的感

情色彩的人物,而不是苍白无力的人物

二、情节:是指人物的生活和事件的演变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能够显示人物与人物、人

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事件过程组成的。多存在于叙事性舞蹈作品(情节舞)

和戏剧性舞蹈作品(舞剧)。在舞剧中要求有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情节有较大的

跌宕起伏、动作性强、易于舞蹈表现。在抒情性舞蹈中可以淡化情节。

第三节环境与氛围

环境与氛围: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舞蹈作品中情节事件发生的具体的生活场景,为舞蹈作品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范围。

一般来说,舞蹈作品的环境是实的,多半用布景来显示;氛围是虚的,通常用灯光、音乐‘乃至人体动作和姿态变化来营造。

第四节结构和布局

作品的结构与布局应当做到既要符合塑造舞蹈形象,显示主题的需要,又要符合客观生活的发展规律。

一、抒情性舞蹈结构形式:小型的抒情性舞蹈,大多采用两段体[A(快)—B(慢)]、三段体[A(快)—B(慢)—A(快)],具有节奏变化的结构方式。通过人物感情和动作结构以及构图、气氛等发展、变化、对比等手法来推动。

二、戏剧式结构形式(舞剧):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三、叙事性舞蹈结构(小舞蹈作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如:《洗衣歌》

四、心理式结构形式:作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着力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人物心理活动的心理结构形式。如:《凤悲鸣》。

其特点有:

1、以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作为安排人物的行动,展开情节、事件的贯穿线。

2、突破传统结构形式的“顺序性”结构原则和表现方法。

3、舞剧创作中一气呵成,常采用独幕剧。

4、表现客观同事,可以插入作者主观思想。

作品的结构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结构要服从显示主题、塑造舞蹈形象的需要。

二、结构要完整、和谐、统一。

三、结构要适应不同舞蹈体裁的要求。

四、结构要尊重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

第五节动作和语言

舞蹈作品中的语言,就是能表现一定思想感情内容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

舞蹈语言:

艺术功能:抒情性舞蹈语言、叙事性舞蹈语言

形态和舞蹈动态与生活反映关系:具象性、抽象性。

舞蹈作品中舞蹈语言的一般规律:

一、舞蹈语言要形象化、性格化。

二、舞蹈语言要感情饱满、凝练集中。

三、舞蹈语言应当新颖多样。

四、舞蹈语言应有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

第六节舞蹈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尊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两张各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一对方为存在条件。

内容起主导作用:

一、创作一个作品时,总是先有了一定的内容,然后才有用来表现这些内容的艺术

形式。

二、任何时代艺术新形式的产生,首先是由于表现新内容的需要;只有当新的生活

题材、新的主题向舞蹈家提出新的要求时,一种新的舞蹈的形式才会产生。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一、从舞蹈创作本身看,作品形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内容表达得好坏和艺术感染力

的强弱,以及社会作用的大小。

二、从舞蹈发展的过程来看,同内容比较,形式的变化要缓慢得多,它一经形成就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历史继承性。

三、艺术形式还有相对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过来给予内容以积极的影响。总之,对于任何舞蹈作品来说,它的内容与形式都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才会有优秀的舞蹈作品产生。

第九章舞蹈美的构成和形态

第一节舞蹈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舞蹈美是舞蹈家从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出发,在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进行艺术表现时,以人体为工具在特定的时空内,在按规律、符合目的的运动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具体可感的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动态艺术美。

一、舞蹈的内容美

构成舞蹈作品内容美的要素是真与善,是真与善的统一。

真实的表现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表现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是构成舞蹈内容美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一部舞蹈作品美学价值高低的重要依据。

著名舞蹈家吴晓邦认为:“我们舞蹈创作都是为了反映和表现我们的社会中生动的人物和内容……在舞蹈家的创作下人物必须栩栩如生。通过作品要人们去认识什么是可敬的、可爱的,什么是可笑的、可怜的和可憎的种种人物形象和思想。”

二、舞蹈作品的形式美

重视舞蹈形式美的原因:

1、舞蹈艺术特性所决定;

2、观众审美要求。

构成舞蹈形式美的三个方面:

1、物质材料:(人体)

2、造型手段:

主要造型手段:动作、姿态造型、技巧

辅助性手段:音乐、服装、道具、灯光、布景

3、基本规律:单纯统一、对称均衡、对比变化、新颖独特、多样统一

三、舞蹈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完美结合

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关系:

1、美的内容同美的本质相联系,是美的存在的基本方面,所以它处于主导地位。

2、美的形式是美德具体感性形象,构成舞蹈美的外在特征,它极大地影响美的内容

的表达。凡是适合美的内容的形式就有助于内容的表达;反之,就会妨碍美的内

容的传达,削弱美的感染力。

3、美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因为舞蹈艺术是一门形式感

很强的视觉艺术,所以形式美在舞蹈美的创造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

第二节舞蹈作品的审美类别

舞蹈美的形态:五类十二型

一、优美:

1、秀丽舒柔(阴柔之美)《爱莲说》

2、欢畅热烈(以舞达欢)《叭一口》

二、壮美:

1、雄浑刚健(雄壮的美)《较量》

2、伟岸崇高(庄严、圣洁、伟岸)《刑场上的婚礼》

三、悲剧美:

1、悲壮激愤《割不断的琴弦》

2、悲痛惋哀《凤悲鸣》

四、喜剧美:

1、滑稽《孔乙己》

2、讽刺《花朵》

3、幽默《胖嫂回娘家》

4、诙谐《兄弟》

五、古拙技艺美:

1、古拙朴实《云南的响声》《牛背摇篮》

2、技艺超绝《花鼓舞》

第十章舞蹈思维和舞蹈形象创造

第一节舞蹈形象和舞蹈思维

舞蹈形象:是运用舞蹈家的人体为物质材料,以有节律的动作过程和姿态,创造出的一种能够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饱含诗情、富于乐感、能给人美的享受的飞舞流动的形象。舞蹈形象是构成舞蹈作品的核心是舞蹈审美活动的主要对象。

舞蹈思维:是创造舞蹈艺术形象的特定思维方法。舞蹈艺术思维过程是一个以人体动作作为感性材料的形象思维不断活跃发展的动态过程它贯穿于舞蹈作品的始终,切近生活,感受人生是开启舞蹈思维的原动力,而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和强烈的情感活动则是舞蹈思维最终形成生动舞蹈形象的要素。

形象性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艺术形象应当具备形象的具体性、概括性和感染性三个特征。

舞蹈形象的个性特征

一、舞蹈思维是创造舞蹈艺术形象的特定思维方法

舞蹈形象思维的发生、开启和展开,贯穿于舞蹈家创作的全过程,从创作冲动的萌发到舞蹈形象形成于舞台之上,舞蹈家在艺术构思和形象创造中都必须运用形象思维,这是一部舞蹈作品能够形成的特定的思维方式,否则舞蹈作品是不可能产生的。

二、舞蹈形象思维的前提条件

舞蹈思维是艺术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具体思维方式,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舞蹈动作、舞蹈语言作为材料和手段来进行思维。

舞蹈编导的动作形象记忆:

1、生活原型动作;

2、舞蹈编导头脑中先在的舞蹈动作;

3、舞蹈编导启动本次创作之后,采风提炼加工后的舞蹈动作。

舞蹈创作与舞蹈思维密不可分

丰富厚实的生活积累是开启舞蹈思、创造舞蹈形象的前提生活基础对任何一个舞蹈编导都是至关重要的。

周恩来:“作品的产生,可以是偶然得之,但是这种偶然得之是建筑在长期的生活和修养基础上的,这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

舞蹈家必须投身于人民的生活,要依靠勤奋扎实的劳动和积累来从事舞蹈创作,而不要把希望寄托于脱离人民生活的所谓“灵感爆发”。

三、展开舞蹈形象思维的要素

1、“舞蹈家的眼睛”观察生活。

2、创造性的艺术想象。

3、强烈的情感活动

第二节舞蹈形象的审美特征

一、舞蹈创作的三个环节和一个核心

环节:1、贴近生活、感受人生

2、融入舞蹈艺术构思

3、进行舞蹈艺术表现

核心:用独特的舞蹈艺术思维构建出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

二、舞蹈创作的基础——贴近生活、感受人生。例:《雀之灵》(视频)

舞蹈形象创造的审美特征

一、舞蹈形象的创造,要具有直观动态性。

二、舞蹈形象要具有典型性,美的更美,丑的更丑。

三、舞蹈形象要具有情感性。情感是舞蹈的核心,无情便无舞,欲舞先动情,舞由情生,

情为舞魂。

四、舞蹈形象要具有审美性。

第十一章舞蹈作品的意境创造

第一节境界说是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

境界说是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主张艺术作品要创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韵、味外之旨”,已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要求,并认为只要创造出具有一定的艺术境界的作品,才是具有高格的上品。

第二节舞蹈艺术也应当研究意境创造

意境指的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词、绘画和书法是最讲究意境创造的,而这三种艺术形式和舞蹈的艺术关系都十分密切。

舞蹈作品也要讲究意境的创造:在舞蹈作品中,以经过提炼美化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结合其他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情景交融,并能引发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

第三节舞蹈意境的结构层次

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写,把观众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享受。不过,情景交融存在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表现为:景------情------形------象-----镜,现简述如下:

1、景:即舞蹈作品的特定的时空,是舞蹈作品中引发人物动情的外部环境。

2、情:是舞蹈的原动力,亦是舞蹈作品人物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3、形:即额问题的外部形态。

4、象:就是行的精炼与升华,它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人物的个性,是饱含人物内心激情的

外部形态,是姿态造型和运动过程组合有序的动态形象。

5、镜:在一部舞蹈作品里,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

低。

一、写镜,就是造事表情,构景抒怀,即前人所说的“由景入情,假象见意”。

二、造镜,就是充分的发挥舞蹈动作的抒情功能,直接抒发舞蹈者的情感。即前人所说

的“移情入景,貌题直书”。

第四节舞蹈意境的审美特征和意境创造的途径

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二、虚实相生,物我合一。

三、内涵丰富,给人启迪,引人思考。

第十二章舞蹈的形式结构

第一节舞蹈形式的感知结构

审美、感觉、器官

1、视觉形象(色彩、线条、形状)

2、听觉形象(联想)

3、动觉形象(参与)

第二节舞蹈形式的结构过程

一、内在形式化

1、舞蹈的情节结构

第一章 总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念 92.会计本来就有,只是生产发展了,会计随之而发展()。 【答案】错误 【解析】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1. .我国两种有代表性的关于会计本质的观点是()。 A.会计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 B. 会计信息系统论和工具论 C. 工具论和管理活动论 D.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答案】A 2.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 A. 单式记账法的产生 B.账簿的产生 C. 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 D.成本会计的产生 【答案】C 3、四柱清册中的“实在”相当于现在的()。 A.期初余额 B.期末余额 C.本期增加 D.本期减少 【答案】B 【解析】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旧管”相当于现在的期初余额,“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增加,“开除”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减少,“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末余额。 4、四柱清册中的“旧管”相当于现在的()。 A.期初余额 B.期末余额 C.本期增加 D.本期减少 【答案】A 【解析】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旧管”相当于现在的期初余额,“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增加,“开除”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减少,“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末余额。 6、四柱清册创建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A 【解析】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创建于唐朝,“旧管”相当于现在的期初余额,“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增加,“开除”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减少,“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末余额。 8.四柱清册的“旧管”与“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期初结存和期末结存()。 【答案】错误

2020年重庆“专升本”统一选拔考试大纲《大学语文》

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统一选拔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2020年版) (考试科目代码 10) Ⅰ.考试大纲适用对象及考试性质 本大纲适用于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的文科考生。 “专升本”考试结果将作为重庆市普通高校高职高专学生申请“专升本”的成绩依据。本科院校根据考生考试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因此,该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大学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和特殊语法现象(判断句、被动句、倒序句、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 (4)理解现代文中的词语含义 (5)理解应用文中常用的模式化词语 (6)理解应用文中的书面辅助语言(图形、表格、符号、公式) (7)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排比、夸张、对比、反复、反问、设问)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 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 制度C.社会自助型社保制度D.个人自救 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 助D.福利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天天天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 险率D.人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 赔偿法》的国家为()A.德国B.英国C.美国 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 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 险法D.国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 济来源D.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 由政府和企业共担D.全部由被保险人负 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 业D.季节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 15、生育保险待遇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相比,一般() A.不低于 B.等于 C.高于 D.低于 16、不属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区别的为() A.应付风险 B.对象 C.实施方式 D.经营目 的 17、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采用() A.政府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B.雇主与政府 共同负担C.被保险人全部负担D.雇主与 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18、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19、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有()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工伤保险 D.社 会优抚 20、新加坡收效显着的社保模式一强制储蓄型,又可称为() A.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B.福利型社会保障 制度 C.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自助型社会 保障制度 21、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老子·二章》注释、分析

《老子》二章 老子《老子》,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天长地久⑩。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作品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⑩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邪(ye):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作品分析】 本文选自《老子》,第一章首先论述事物的相对性: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而成立。然后论述“圣人”的行为准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而教,不为始,不有,不恃,弗居。“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准则。老子认为,“道”是

长春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老子二章word教案(2)

十五《老子》二章 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全解 信息驿站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赏析]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相互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坏的结果。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含着哲理,比喻在困境中也往往孕育着希望。 作者语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 作者小传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关于老子的传说有很多,据传老子无父,因其母李氏,在李树下摘食一李果而怀孕,故姓李;又因其耳大垂肩,故叫“李耳”;又因其母怀孕时间长达九九八十一年,生下来即有满头白发,故又叫“老子”。老子出生后智慧过人,博学多识,曾主管国家存藏的竹简(相当于国家图书馆)。老子道行很深,曾令孔子仰之。据说孔子在拜访他以后对自己的学生这样说道:“鸟,我知道它们善飞;兽,我知道它们善跑;鱼,我知道它们善游;可是天上的龙,我不知道它们的形状,也不知道它们怎样飞翔的。今天,我看到了老子,就好像看到了龙一样啊!” 《道德经》是老子的主要著作,又称《老子》《五千文》等,这是老子厚积而薄发,晚年成就的一部百科全书,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从公元7世纪开始流传于世界,先后译成的外文版达到100多种,研究老子的书籍和刊物,更是达到1800多种,《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说,“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本体,是万物之母,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德”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律或性质。老子认为,宇宙的根源是“自然”,“自然”产生宇宙,宇宙生万物,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就是《道德经》的主要精神。 作品相关知识 1、写作背景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的保险制度,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 (2)保障对象不同。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商业保险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 (3)权力与义务对等内涵不同。社会保险首先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员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表现为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关系。 (4)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有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属于行政领导体制。商业保险机构——保险公司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体制。 (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保障水平要考虑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的消费水平,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少为标准,不考虑其他因素。 (6)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享受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 2.社会基础:工人阶级长期斗争和争取的结果。 思想理论依据:(1)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社会是个人的总和,社会的职责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其个人利益,使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得到最大的幸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全社会的稳定与繁荣。(2)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收入均等化,即认为一个人的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反之,收入越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大。(3)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等观点。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俾斯麦,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英国:最早社会保障立法《济贫法》;1911《国民保险法》。 3.美国:1935罗斯福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1.“投保资助”型(传统型):美国、德国、日本。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费用由多方承担、实行自治管理。 2.“福利国家”型(全民福利):英国、瑞典(福利国家橱窗)。使公民普遍的享受福利,让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 3.“国家保险”型(国家保障):苏联。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高、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工龄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4.“强制储蓄”型(强制自保):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智利。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计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

教学系统化设计电子版第十章

第十章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目标 ●能够说出对教师开发的材料、教师选择的材料和教师呈现的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所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有哪几个阶段组成 ●能够说出几种形成性评价常用的评价量表 ●能够为一组教学材料或教师呈现的教学制定合适的形成性评价计划,设计评估量表 ●能够按照对教学材料或教师呈现型教学所制定的形成性评价计划搜集数据 背景 在30年前开发教学材料的情景是这样的:将你的初稿,也许是修改后的初稿,直接当作成品,发给目标人群。结果,由于初稿的不完善,在使用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被指责为不会教,学习者被批评说不好好学,而实际上是教学材料不能够很好地支持他们的教与学。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大型课程开发项目的出现,这种未经测试的教材所引起的问题更加突出。在那个时代,“评价”这个概念被定义为新产品和已有产品的有效性比较。在进行这类研究的时候,研究者们经常发现使用新课程材料的学习者成绩相对较低。在对这种情况研究之后,克罗班彻和斯克瑞温认为必须拓展“评价”的概念。他们建议开发者实施后来被称之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的活动——即在教学材料的开发过程中搜集用于改善教学效度的数据和信息。

有研究表明每年美国卖出的数千种教学产品都没有经过学习者评价,在分发前也没有做过修正。还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只找一个学习者来试用,根据其使用情况修改教学材料,也会明显改善教学材料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设计模型的这个阶段强调有必要从目标学习者那里收集与教学材料的使用及教学效度相关的数据,用这些信息使教学材料更加有效。 你应该注意到教学设计模型中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各个步骤都以理论、研究以及常识为基础。在此刻,你要作为评价人员收集你所开发的教学材料的有效性数据,按照教学设计模型,你应该已经完成了教学材料的开发,并寄希望于它能够帮助那些原先不能完成学期目标的学习者取得重大成就。你现在正处于要验证这一假设的关键时刻。 形成性评价起初是用来作为改进教学的一个过程,在教学材料的第一稿开发出来后进行。但是,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发现,应该在设计过程的早期各阶段都进行,以防止大量的问题直到教学材料初稿完成后才被发现。 让我们回想一下,在我们讲到教学情境分析的时候,曾经建议使用教学分析的结果向从目标学习者中挑选出来的一些学习者解释你将要教他们什么;在你选择好教学策略之后,我们也建议你用类似的方法——即用你选定的方法来教一些学习者,力求在使用它指导教学开发之前发现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上述这两个过程都可以视为形成性评价,因为你在从学习者那里收集信息,在进入设计过程的下一步之前修改教材。现在你要做类似的事情,以更加系统化的方式,对待你所开发的教学。 这一章和下一章的内容划分相当随意,我们一般都认为形成性评价和对教学材料的修改是同一步骤。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强调在教学材料修正过程中对教学设计全过程进行再度审视的重要性,我们特意把形成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从教学材料的修正过程中分离出来单独说明。 在这一章,我们将要讨论如何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对新开发出来的教学材料、选择并修改的材料、教师传递的教学,以及这三种方式的结合体进行形成性评价。我们还将说明如何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以确保教学无论是采用哪种呈现模式,都能够被恰当地实现和管理。 概念 这一章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修正他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过程。形成性评价的重点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改进教学。当教学的最终版本一经完成,就要由其他的评价人员来采集数据并确定其有效性,这后一种评价经常叫做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称其为“总结性”是因为这时候教学已经呈现其最终形态,而且此时也适合将它与其他类似形式的教学进行比较了。 形成性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对一评价,或称为诊断性评价阶段,在这个最初的阶段中,设计师从单个的学习者身上采集数据并修正教学材料;第二个阶段称为小组评价阶段,一个由8至20个目标人群的典型代表组成的小组,利用教学材料自行学习,然后通过对他们的测试来采集所需要的数据;第三个阶段通常称为实地试验,在实地试验阶段,有多少名学习者并不是特别重要,一般30个就足够了,关键是试验过程要有一个与“真实世界”尽可能接近的教学情境。

汽车构造习题:1第一章总论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等四部分组成。 2.发动机一般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润滑系统)、(冷去系统)、(点火系统)、(启动系统)等部分组成。 3.汽车底盘主要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四部分组成。4.典型的货车车身包括(发动机舱)、(乘员室)、(货箱)等部件。 5.汽车等速行驶时,其阻力由(滚动阻力)、(空气阻力)、()等组成。 6.汽车的滚动阻力与(路面阻力)、(行驶车速)、(轮胎)以及(气压)有关。 7.汽车的空气阻力与(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相对速度)有关。 8.汽车的爬坡阻力主要取决于(车总重量)和路面的(坡度)。 9.JNl181C13汽车属于(货车),其总质量为(18吨)。 二、选择题 1.4×2型汽车的驱动轮数为(B)。 A.4 B.2 C.8 D.6 2.BJ1061型汽车属于( C )。 A.客车B.轿车 C.货车D.越野汽车 三、问答题 1.汽车是如何分类的? 按用途分成7类: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与挂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 按汽车燃料的不同将汽车分为:汽油车,柴油车,液化气汽车; 按驱动形式的不同分为单轴(两轮)驱动,两轴(四轮)驱动,多轴(全轮)驱动。 我国的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商用车辆。 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将汽车分为M类,N类,O类,L类,G类。 国际分类:乘用汽车,商用汽车。 2.轿车、客车、货车和越野汽车分别依据什么分类?各分为哪几个等级?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 )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3、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运行得反馈系统就是( ) A、企业管理系统 B、市场管理系统 C、国家调控系统 D、信息传递系统 4、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实行得就业政策就是( ) A、多渠道就业制 B、统包统配制 C、自主就业制 D、市场就业制?5、当前,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制定政策得主要方向就是发展(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6、目前,我国城 乡结构调整得突破口就是( ) A、发展第三产业 B、扶持中小企业 C、鼓励非正规就业D、加速城镇化 7、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与合理组织劳动得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得标准,称为()?A、劳动定额B、工时定额 C、产量定额D、人员定额 8、在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得分工,称为() A、职能分工 B、专业分工 C、技术分工D、社会分工?9、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着双重得量得规定性作用得就是() A、劳动定额 B、劳动定员? C、劳动定时 D、劳动定岗? 10、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得等级工资制,基本上属于( )?A、绩效工资制度 B、能力工资制度?C、资历工资制度 D、岗位工资制度 11、通常在企业管理中制定合理得工资制度与政策,并进行有效实施得活动称为() A、工资管理 B、工资理论?C、工资制度 D、工资级差 12、在我国,工资总额得统计时间一般以() A、日为单位 B、月为单位?C、季为单位D、年为单位? 13、劳动关系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得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是()?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经济关系?C、劳动生产关系 D、劳动工资关系 14、劳动合同以合同期限为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 )?A、1类 B、2类?C、3类D、4类15、劳动合同得试用期,一般不超过() A、4个月 B、5个月?C、6个月D、7个月? 16、社会保障就是保障公民得( ) A、优越生活水平B、较高生活水平 C、平均生活水平D、基本生活水平 17、在我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层次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l8、下列选项中,需要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审核、确定标准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19、我国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得起始年龄为( )?A、男职工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B、男职工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 C、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55周岁? D、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60周岁 20、社会保险待遇申请得审核机构就是(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行业机构?C、司法部门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1、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涉及三方面得内容,即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 )?A、司法管理 B、监督管理?C、人事管理 D、商业管理?22、社会保险中最重要得险种就是()?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D、生育保险 23、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得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大约为( ) A、40% B、50%?C、60% D、70%?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得第三层次得就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企业年金 D、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被认为就是( ) A、勉强度日 B、小康水平?C、富裕 D、最富裕?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救助特征得就是( ) A、义务得单向性B、基金得有偿性 C、手段得单一性 D、目标得高层次性? 27、按照国际惯例,衡量贫困状况得标准一般就是( ) A、恩格尔系数 B、国际贫困标准?C、基尼系数 D、最低生活保障线 28、我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得养老保险模式得时间就是()?A、1995年 B、1996年?C、1997年 D、1998年 29、企业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得条件就是,其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满()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30、我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得时间就是( ) A、1997年 B、1999年?C、2001年 D 、2003年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工资理论: 2、社会保障基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一个完善得劳动力市场体系得构成内容.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得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论述面对严峻得就业形势,我国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得发展战略得原因。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B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C ) 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第一章教学系统化设计概论 1、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 领域专家法(subject matter expertapproach):侧重于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交流; 绩效技术法(performance technology approach):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计教学目的。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绩效分析的目的: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的信息,以确定问恩提,寻求可能解决法办法。 绩效分析的结果:是根据没有大大的预期组织结果和雇员行为与预期存在的差异,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原因的证据,及所提出的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2、需求:所期望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即预想状态减现在状态的差。 克夫曼对需求分析过程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包括: (1)根据组织要做什么来区分目的和手段 (2)组织在那些方面有问题。 (3)需求评估是整个设计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要特别重视采用前段分析、绩效分析和其他的方法更精确的确定需求。 (4)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他们为后续教学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3、一个完整的目标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学习者 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够做什么 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 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4、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及技术和教育因素): 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那些问题 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 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的教学开发 教学内容是否稳定 是否能够找到学习者来试用教学 设计师自己在所开发的教学领域的专业性 5、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1)写下教学目的 (2)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 (3)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 (4)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 (1)评价需求确定目标: 确定当学生完成你的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你的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这个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可能是目标清单、需求评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实践检验、对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分析、新教学的其他要求。 (2)教学分析 确定教学目的后你需要确定学习者为完成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做什么。教学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决定学习者在开始教学前要掌握那些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

第一章 总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税务会计以()准绳。 A.会计制度 B.会计准则 C.国家税收法令 D.财务会计 2.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 A.所得税会计为主体 B.流转税会计为主体 C.流转税会计与所得税会计并重 D.以上都不正确 3.所得税递延的前提是()。 A.货币的时间价值 B.持续经营 C.纳税年度 D.年度会计核算 4.税务筹划的内在原因()。 A.纳税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的时间价值 D.纳税年度 5.支持并规范“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则()。 A.确定性原则 B.可预知性原则 C.配比原则 D.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的原则 6.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税收会计就是税务会计 B.税收会计的产生早于税务会计 C.税务会计是一个独立的专业会计 D.税务会计比税收会计简单 7.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税务与会计计量依据相同 B.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全部经济业务 C.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原则 D.税务会计是应计制 8.关于纳税主体()是正确的。 A.税务会计纳税主体与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主体”相同 B.会计主体不都是纳税主体 C.纳税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D.纳税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税务会计的应计制与财务会计上的应计制存在一些区别 B.税务会计的应计制必须考虑支付能力原则 C.税务会计的应计制可保护政府财政税收收入 D.税务会计的应计制与财务会计上的应计制相同 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税务与会计目标不同 B.税务与会计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 C.税务与会计内含的概念不同 D.税务与会计计量的依据相同 答案:1.C 2.C 3.B 4.C 5.B 6.B 7.C 8.C 9.D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税务与会计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 A.目标不同 B.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 C.内含的概念不同 D.计量的依据不同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A.目标不同 B.对象不同 C.核算基础、处理依据不同 D.计算损益的程序不同3.税务会计的特点 ( )。 A.法定性 B.广泛性 C.统一性 D.非独立性 4.税务会计的目标是()。

老子二章练习

十五《老子》二章 随堂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请写出出自《老子》二章的名句 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②,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 ③人者智,。 ④人者有力,。 ⑤足者富,。 二、阅读理解 (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1、短文中包含哪些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请找出来。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3、“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4、读经典,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读完这一章,你有什么收获? 5、《老子》中的那个观点与科学中的对称性原理相仿? 6、世间万物还有哪些是相反相成的?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研究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用心爱心专心 1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在于说明什么道理?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篇文章把相互对立的规律运用到政治上,主张圣人应该怎么做? (二)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 ( )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2.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用心爱心专心 2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学科性质、应用层次(知道) 含义: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学科性质:a、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b、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c、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d、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应用层次:a、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b、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c、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知道)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系统方法与教学设计,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3.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要点(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ET、CDT)(知道)P15 加涅: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他认为教学必需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学习的发生同时以来外部条件和部条件。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ET: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他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他把教学理论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递策略)和教学结果 CDT: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它的行为维度是记忆、运用和发现;容维度是事实、概念、过程和原理。 4.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肯普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知道) 肯普模式: 四个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三个主要问题:①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②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③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十个教学环节:是指①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包括优先条件与限制条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注音版】 天(tiān)下(xià)皆(jiē)知(zhī)美(měi)之(zhī)为(wéi)美(měi), 斯(sī)恶(è)已(yǐ), 皆(jiē)知(zhī)善(shàn)之(zhī)为(wéi)善(shàn), 斯(sī)不(bù)善(shàn)已(yǐ).故(gù) 有(yǒu)无(wú)相(xiāng)生(shēng),难(nán)易(yì)相(xiā

ng)成(chéng), 长(cháng)短(duǎn)相(xiāng)形(xíng),高(gāo)下(xià)相(xiāng)倾(qīng),音(yīn)声(shēng)相(xiāng)和(hè),前(qián)後(hòu)相(xiāng)随(suí).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处(chù)无(wú)为(wéi)之(zhī)事(shì), 行(xíng)不(bù)言(yán)之(zhī)教(jiào), 万(wàn)物(wù)作(zuò)焉(yān)而(ér)不(bù)辞(cí), 生(shēng)而(ér)不(bù)有(yǒu),为(wéi)而(ér)不(bù)恃(shì), 功(gōng)成(chéng)而(ér)弗(fú)居(jū). 夫(fū)惟(wéi)弗(fú)居(jū),是(shì)以(yǐ)不(bù)去(qù).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 D )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 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 ..救助的对象是( C )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B )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 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度是( B )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 ..之处是( C )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 7.一般来说,疾病现金给付的标准为( A )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85%—95% 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C )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 ..认定为工伤的是( 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第一章 总论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对象是( )。 A.经营过程 B.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C.会计主体 D.社会再生产资金中的数量方面 2.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经济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 D.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提供特定主体的经济信息 3.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规范会计工作空间范围的会计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下列属于会计基本职能的是( )。 A.核算与分析 B.反映与控制 C.预测与决策 D.分析与监督 5.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 )。 A.会计职能 B.会计本质 C.会计对象 D.会计方法 6.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的是( )。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B.确定会计要素 C.登记会计账簿 D.编制会计报表 7.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空间范 围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8.会计分期是建立在( )基础之上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核算 D.货币计量 9.确定会计分期的目的是( )。 A.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提供会计信息确定计量基础 C.正确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 D.财产物资按照历史成本计量 10.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1.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主要体现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 )。 A.可比性 B.明晰性 C.谨慎性 D.及时性 12.企业应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运用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 )。 A.重要性 B.谨慎性 C.可比性 D.及时性 13.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可靠性 B.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 14.下列会计处理中,不符合谨慎性要求的是( )。 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计提“秘密准备” C.计提商品保修费用 D.不高估资产或收益 15.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实质重于形式 B.可靠性 C.权责发生制 D.相关性

大学语文_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娴熟论辩技巧。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人入彀,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 2.善于运用譬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3.大量使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其文章形成气势磅礴、畅达雄辩的风格。 三、孟子思想在哪些方面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扬光大? 孟子“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主张“民有恒产”,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老子》二章 一、你对美与丑、善与恶有什么认识?美与丑、善与恶,有矛盾斗争的一面,是否也有相互依存及向对方转化的另一面? 美与丑、善与恶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没有美也就无所谓丑;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反之也是一样,他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斗争也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向对方转化。 二、“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说明天道自然是公平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否说明人道总是逆天而行? “损有余以补不足”是自然规律,也就是所谓天道,是不可抗拒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人道,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但人道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顺应天道的。 三、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与强调矛盾多样统一的和谐,二者截然相反,何者合天道而顺民意?何者逆天道而非善政?谈谈你的认识。 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这才构成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矛盾,整个世界就是多样不同矛盾的和谐统一体。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是天道,人类社会是不应该违背这一法则的。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就是逆天道而非善政;强调矛盾多样统一才合天道而顺民意。 《容忍与自由》 一、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 胡适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是让人们看清楚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 二、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方的宗教迫害并列为例? 为了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恶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三、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胡适在经过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思想、宗教等历史几十年深入研究探索总结之后,提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论断。他所说的容忍主要是指容忍异己的思想、信仰等,他所追求的自由也是在首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见解的度量的基础上的自由。 《像山那样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