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用户心理

新媒体用户心理
新媒体用户心理

1.《信息过载问题及其研究》

摘要

对于信息过载问题的研究始于 20世纪之初, 至 60 年代以来逐渐增多。在人的信息欲望中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由于信息过载带来的负面成分。造成信息降级的信息平庸化和噪音化是

信息过载带给人们的烦恼。信息过载也给信息选择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研究信息降级问题, 克拉普引入了一个心理学模型。

阿尔温·托夫勒( Alvin Toffler ) 在其《未来的冲击》中指出: “我们在以越来越快的速

度创造和耗尽思想和形象。同人、地点、事物和组织形式一样 , 知识变得可以任意处置了。” 他同时又指出: “ 在信息重荷下,人类行为的崩溃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与精神病理学有关, 我们还没有深入研究。尽管我们没有理解其潜在的影响, 但是我们正在加速社会中变化的

一般速度。我们正在促使人们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面临新的形势, 在短时期内掌握它们。”

理查德·沃尔曼( RichardSaul Wurman) 深入讨论了信息焦虑症。沃尔曼认为, 信息时代

不是“ 信息爆炸” , 而是“ 非信息”爆炸, 或者是数据爆炸。信息必须导致理解。某

人认为是信息, 其他人可能认为是数据。如果没有理解, 就会导致焦虑。奥林·克拉普( Orrin E.Klapp) 深入讨论了信息过载( Overload, 或负荷过重、超荷) 和由此而引起的

厌烦问题。他认为, 信息过载不仅是信息量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信息降级( degradation) 。其表现一是噪音化, 二是贫瘠和过剩( sterile and redundant), 即平庸化( banalization)。克拉普认为,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质和能量的作用趋向于降级( degrade), 信息和文

化也有这样的问题。知识的增加会导致人类的不满足和厌烦。一方面, 趋向无意义的多样

化( 噪音或信息过载); 另一方面, 趋向于贫瘠和过剩的统一。信息过载向古典主义思想提

出了挑战, 越来越多的信息( 嘈杂的、琐碎的、平庸的信息) 被处理、打包、计算机化。信

息过载将我们带到古典自由主义者所无法想象的地方。在这个地方, 人们有太多的信息,

其中即有好的信息, 也有坏的信息。而在古典主义的理论中 , 没有提到人们会有太多信息

的可能性。

信息的欲望

人们不断处于厌烦的边界, 因为那么多的信息都是无关的、无意义的或琐碎的, 即使是紧急的, 但也爱莫能助。所以人们认为, 厌烦是抵抗噪音的保护功能。信息欲望中的这些负面

成分表明, 随着信息的增长, 其边际价值和意义就降低了, 这与经济学的边际效用思想相

类似。我们还可以作另一个具有经济学意义的类比: 信息价值的降低犹如通货膨胀, 货币数

量越多, 它可以购买的东西越少。20 世纪末的信息社会表明, 信息未必能提供答案。它与

其它任何东西一样, 也是有问题的。在通常情况下, 我们考虑的是信息负荷不足( un-derload), 将厌烦设想为这样一种精神状态, 即人们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有意义的信息

所产生厌烦。如果某人的兴趣强烈, 例如有业余爱好, 即使他不能享受信息, 他也可以忍受, 但对于别人则可能引起厌烦。图 1 意义的形成滞后于信息的积累关于信息负载与厌

烦之间的关系, 杰克·霍恩( jack Horn) 在 1975 年指出: 具有较轻松负荷的工人可能因

为刺激负荷不足而变得厌倦。医生们具有高度的责任, 注意力集中, 工作时间长, 他们较

满足自己的工作, 较少沮丧、焦虑和恼怒。米哈伊·奇克岑特米哈伊(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于1975年指出: 太简单的工作会令人厌倦; 但是如果工作太复杂, 要

求太高, 人们也会烦恼。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提出了一个社会组织理论 , 指出厌

烦发生在各个方面, 特别是官僚机构中。韦伯将合理的社会组织看作是一个系统, 它不管如何有效, 还是会否定较大决策中有关信息的意义, 使人们更清醒。在考虑现代社会为何和如何产生导致厌烦的信息过载时, 克拉普假设产生厌烦的 3 种可能性: 在长途旅行中列车的一个车厢内, 窗外只有一些景色, 没有阅读资料、游戏、录音带或其他娱乐方式; 一个旅客已经在车厢中, 另一个上车了; 人们可以设想新来者所可能扮演的角色:

( 1) 如果他沉默寡言, 在整个旅行中, 因信息负荷不足, 可能产生厌烦。特别是在没有其他消遣方式时, 更会如此。

( 2) 如果他对一些话题谈论过多, 例如, 单调地和无休止地重复一些观点、口语、故事等等。这是多余信息的过载, 也许比沉默更容易产生厌烦。

( 3) 如果他喋喋不休, 不管什么话题巨细无遗。这样的伴侣至少像沉默的人一样乏味。可称之为信息多样性的过载, 有噪音。在更广泛的意义上, 我们要考虑一种不平衡, 这就是信息交流的一种扭曲。它们在现代生活中主要来自于媒体 , 媒体系统有助于产生这种不平衡,使得人们听得多, 谈得和唱得少。媒体的负荷如此之大,以至于可能窒息受众的心情。厌烦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征兆, 也是躲避过多信息冲击的一种手段。

查找平台:中国知网

关键词搜索:信息过载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顾犇

发表时间:2000-09-15

发表平台:中国图书馆学报

2.《信息过载时代的新媒介素养》

【内容摘要】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信息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环境下,信息过载问题随之出现并且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提升人们的新媒介素养以应对信息过载势在必行。为应对信息过载,新媒介素养教育必须打破传统媒介素养强调“媒体批判能力”的模式,将重心转移到“信息管理能力”上来,着重培养人们的筛选能力、甄别能力、整合能力。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应以更新观念为基础,以掌握技术为核心,并以教育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为保障。

【关键词】信息过载; 新媒介素养; 新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介的不断更新演变,信息资源呈现爆炸式增长,我们从“信息匮乏”的状态逐渐进入到“信息过载”的状态。有数据显示: “互联网上一天产生的信息量约有 800EB,如果装在 DVD 光盘中要装1. 68 亿张、装在硬盘中要装 80 万个。仅以网上视频来说,到 2015 年在互联网上一秒所传视频需要一个人花 5 年时间才能看完。”不难发现,新媒介事实上已成为一柄威力无穷的双刃剑,在给受众带来信息便利之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信息冗杂等诸多困扰。如何应对信息过载,高效精准地获取信息并为己所用,已成为当下互联网语境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一、信息过载时代的来临

信息过载,是指信息时代信息过多,受众接受的信息量超出了其所需要以及所能消费、承受的信息量,以致受众无法高效选择或有效利用信息的状况。20 世纪50 年代,出版物快速

增长,信息量逐渐增多,人们第一次感受到自己面对大量信息时眼花缭乱,这可谓是信息过载的萌芽。之后,随着广播电视的大行其道,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量进一步加大,信息传播的形式也变得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时常让人头晕目眩。而今,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广泛应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更是大显神通,裹挟着五花八门的信息席卷而来,人们一方面为新鲜出炉、斑驳陆离的知识和信息欢呼雀跃,另一方面也逐渐在海量信息的狂轰乱炸中走向麻木,无所适从。在新旧媒介合力营造的媒介化社会中,媒介竞争与信息更替的洪流不断冲击并刷新人们的大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觉到,虽然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但似乎却无法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也难以对过多的信息进行深入的解读,更难以辨识并整合有用的信息己所用。久而久之,信息似乎成为了一种负担,信息过载也由此演变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二、新媒介素养: 从媒介批判能力到信息管理能力

媒介素养发轫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李维斯和汤普森在《文化和环境: 批判意识的培养》一书中提出来的。当时,媒介素养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号召学生抵制大众传媒的腐蚀和影响。而后随着媒介素养传入其他各国,人们对媒介文化的认识逐渐加深,媒介素养的内涵也逐渐丰富起来,比如1992 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提出的“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这可谓是传统媒介素养定义的典型代表。而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媒介素养始终没有突破批判主义的藩篱,它一直都在致力于“培养更主动和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这本无可厚非,但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随着信息过载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信息焦虑症等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依然将媒介素养的重心放在培养“媒介批判能力”上,显然只能是隔靴搔痒。进而言之,在当前信息过载的媒介环境下,传统的媒介素养已无法解决由于信息过载所引发的种种新问题,只有积极发展“新媒介素养”这一概念,将媒介素养的重心从培养媒介批判能力转移到培养信息管理能力上来,才能够治标又治本,真正攻克信息过载这一时代病症。具体来说,信息管理能力包含三种核心能力: 筛选能力、甄别能力、整合能力。筛选能力指的是从声色迷离的信息海洋中锁定目标信息、淘汰无关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说,这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在了解媒介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二是根据相关的媒介知识,淘汰渠道中的无关信息。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环境中,由于大多数信息的生产和流通都是“先发布后过滤”,因此,传播场域中常常充斥着许多假信息、无用信息以及为提升点击率而制造噱头的信息。由此,当人们试图在互联网空间获取信息时,常常会发现自己不仅面对着网站、论坛、博客、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等多种渠道的选择,而且还会受到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的干扰。有学者指出 : “我们现在身处的信息时代不是信息爆炸,而是非信息爆炸或者数据爆炸。虽然当代人有了获取信息的现代化渠道,却面临着身陷非信息的海洋,找不到、看不懂、读不完所需信息这样一种窘境。”因此,想要有效应对信息过载,首先必须具备筛选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需要获取就业信息时,首先就应该有的放矢,选择与就业相关的媒介渠道,比如就业网站、就业论坛或者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检索与就业相关的信息; 其次,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与自己的就业意向相符的信息,并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避免在车载斗量的就业信息里徘徊不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锁定目标信息。当然,要在包罗万象的互联网空间里获取信息,只具备筛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依然拿获取就业信息为例,如果我们以“就业”为关键词用百度搜索引擎来筛选信息,会发现百度找到的相关结果有约一亿个,而这些结果都是以超链接的标题予以显示的。为进一步了解具体信息,我们可能需要点击进行多级阅读,然而就算是一秒钟阅读一个标题,我们也需要三年多的时间才能读完。进而言之,如果我们不对互联网上筛选而来的信息进行甄别的话,就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阅读那些没有价值或者

价值不高的信息,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因此,筛选仅仅只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人们还必须对经筛选而来的信息有正确的认知,即具备甄别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所获取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价值。具体来说,甄别能力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判断信息的真假; 二是认识信息背后隐藏的价值导向。众所周知,由于新媒体具有匿名性的特征,加之当前针对新媒体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等原因,新媒体上流通的虚假信息多如牛毛,这样人们要获得高质量的信息,首先就必须要对筛选而得的信息进行基本判断,看看它们是否符合事实,前后因果逻辑是否成立; 其次,正如阿特休尔在其《权利的媒介》一书中指出的,“媒体从来都是某种权势的‘吹鼓手’ ”新媒体同样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承载的很多信息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比如宣扬某种生活理念,传达某种性别、种族意识,或者潜藏着某种商业动机。这样,我们在甄别信息时,理所当然要对媒介所有权、媒介控制等相关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挖掘和认识信息背后隐藏的价值导向。与前二者不同,信息整合能力指的是在对筛选所得的信息有了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把握各条信息之间的关系,并对信息进行归纳综合以及重组的能力。我们知道,新媒体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时效性,其信息发布遵循的是动态写作、实时更新的路径,这样,信息的呈现大多是碎片化的,只是对事情简单、机械的传递,而无法提供事物发生、发展的完整线索,并且旧信息总是很快被瞬息万变的新信息所淹没。同时,互动性是新媒体与生俱来的优势,新媒体的使用者不仅可以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段发布信息,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人进行互动。从 SNS 社区的信息共享到即时通讯工具的传播互动,从对博客的在线评论到各大论坛的回帖,新媒体可谓是摆脱了时空的限制,无限拓展了受众个体间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一方面使得受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大为凸显,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信息传播碎片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样,人们经

过筛选和甄别之后所获得的信息,可能确实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却都是杂乱无章的。因此,要应对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过载,人们还需要对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归纳重组。进而言之,信息整合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显然,关于应对信息过载所必需的筛选能力、甄别能力和整合能力,我们在文中虽然是分开论述的,但在现实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它们却是环环相扣甚至紧密交融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新媒介素养的核心内容———信息管理能力。

查找平台:中国知网

关键词搜索:信息过载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蔡骐;李玲

发表时间:2013-09-15

发表平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3.《信息过载对信息用户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生产、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简单快捷,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量也13益剧增。在接踵而来、应接不暇的信息面前,人们信息处理的能力大大减弱,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些人无法或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一些人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并消化信息,一些人由于处理的信息量过大而出现各种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这就是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现象。信息过载已经成了困扰人们的一个越来越来严重的问题。如何减轻信息过载现象的负面影响是医学信息研究人员应当关注的问题。

1信息过载对信息用户的影响

1.1对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人们不理解信息时,感到被淹没在大量要理解的信息里时,不知道某种信息是否存在时,不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时,或者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却不能对其进行访问时,都会产生信息焦虑情绪?。信息过载可能引发心血管压力的升高、视力减弱、困惑、挫折、判断力减弱、同情心降低及过度的自负等症状呤】。面对众多信息的时候,判断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有用信息是极其痛苦的。

1.2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信息过载会影响交换和处理信息的速度和个人工作的专心程度,因此可能会对个人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31。信息过载影响完成任务的效率以及完成任务的质量。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量非常巨大,类型多样且缺乏有效的组织,在混乱的环境中找寻信息,效率必然会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决策的顺利进行。

1.3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信息过载若处理不当,会使人们开始逃避或拒绝信息。当前信息污染的危害已相当严重,它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极大地增加了人们获得有效信息的成本。David Shenk等在《信息过载:数字世界的绿色主张》一书中指出,信息过载或过度饱和不但不能提升生活品质,反而会产生焦虑、迷惑、无知等情形。信息处理的负荷更威胁到自我教育能力,造成社会成员的疏离感。

1.4信息迷航现象

人们在网络检索过程中由于搜索策略的不当或其他原因,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找不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忘记自己查找的目标,转而关注其他信息,造成时间和注意力的浪费。

查找平台:中国知网

关键词搜索:信息过载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贺青

发表时间:2010-05-20

发表平台:医学信息学杂志

4.《网络化信息环境中信息过载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

在网络化信息环境中, 随着新信息、知识和技术不断增长, 信息过载正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信息过载产生的背景及起因, 探讨了其原因及影响 ; 同时还总结了应对信息过载的策略和建议 , 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和未来趋势。

随着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增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资源正以指数级速度迅猛增长。由此带来丰富的信息来源和信息快速的扩散效果,但同时也引发了如信息过载( information overload)、搜寻负荷加重、资料品质降低等问题。信息过载现象日益凸显 ,

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如何减轻甚至避免信息过载现象及其负面影响,将是相当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信息过载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 60年代以来逐渐增多。信息过载真正成为一个问题导因20世纪50年代出版品的快速成长,特别是科技文献的增长 , 学者Geor g Simmel 首先注意该现象的研究。1970年 , Alvin Toffler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 , 就曾经指出需要深入研究信息重荷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随着信息网络化及其带来的信息爆炸 , 信息过载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普遍现象。相关研究表明,对信息资源特性的误解及不当的信息处理态度,将会导致信息污染、信息过载现象发生,且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生理、心理及人际关系等产生严重的影响。如何有效解决信息过载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信息过载文献研究 , 具体分析了信息过载的原因及影响 , 总结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 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1. 2 信息过载产生的原因

许多人认为 , 信息过载导因于电脑及网络的发展 ,但 Kathryn Hensiak( 2003) 则认为 ,早在 19世纪因印刷技术的革新 , 该问题就已经产生。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 , 使得印刷资料可以大量生产并传布给众多使用者阅读 ,而人们第一次接受到比以前更多的信息,信息过载真正成为一个问题导因于 20 世纪 50 年代出版品的快速增长 , 特别是科技文献的增长 , 而首先注意到该现象的社会科学家为 Georg Simmel 。此外 ,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亦为其肇因。之后,“信息过载”问题就广泛为学者所探讨,如1973年 Torkelson 就倡议利用专题选粹服务(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 -tion ,简称 SDI) 帮助使用者解决信息过载问题许多学者认为信息过载产生之因相当复杂,如Martin J . E pp ler 及 Jeanne Men g is( 2003) 两位学者,即将( 组织)信息过载产生之因区分为个人因素、信息特质、任务及过程因素、组织设计及信息科技等五大类别

综合文献研究 , 关于信息过载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总量扩张。表现为信息资源的开发范围扩大 , 物质信息采集从宏观( 天体、宇宙) 向微观( 粒子、基因) 纵深发展 , 经济、社会信息随着经济活动加剧得到空前的开发 , 信息资源总量呈爆炸式增长。20 世纪 60 年代信息总量约 72 亿字符 ,80 年代信息总量约 500 万亿字符 , 1995 年的知识总量是 1985 年的 2400倍。人类科学知识在 19 世纪是每 50年增加一倍 , 20 世纪中期约每 10年增加一倍 , 目前是每3 年增加一倍。据估计 , 目前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约四五百万篇 , 出版科技期刊约为 5 万种 , 报纸 6 万种。世界上每天的出版量业已达到 1000 本之多。由电话、电脑、电视等组成的各种类型的新信息系统也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意义更为广泛的多媒体信息。Rudolf Hanka 及 Karel Fuka 亦发现 ,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馆藏量每 33 年扩增一倍 , 而该结果与J . Wyatt的研究相符 , 其认为医学信息量每 19年增加一倍此外 , Peter Lyman 及 Hal Varian 在 2000 年 10月的报告指出 , 世界上一年的印刷资料、影片、光碟资料及磁带内容之生产量 ,大约需要 15亿 g i g ab y tes 的储存空间 , 而这相当于每个人需要 250 megabytes 的信息量学者指出 ,今日信息量爆增已到了人类无法臆测的地步 ,使得信息过载情形相当严重。

(2)信息的多变性

纸本资源需凭借不定期的修订发行 ,以维持信息新颖性及正确性 ,但内容往往与旧版重复性高,而电子资源因具备容易编辑、复制及传播等特性,使得一般人常获取到重复的信息或电子邮件。因此 , 同一份信息可能一天内收到许多种不同传播方式的重复信息及确认电话 ,

不仅增加信息接收数量 ,亦影响工作品质及效率。

(3)新信息科技的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 ,使得信息生产、传播、加工、处理、储存的方式方法产生了根本性变化 , 由此造成了信息密集化、多样化、高速化传播 , 使得人们所处的信息环境日趋稠密。一般大众所认为的新信息科技 , 包含电子邮件、网际网络、推播技术( push technology) 等 ,其提供读者快速及便利的信息管道 , 然亦造成了信息过载之效应。如 Infield 认为 ,纸本资料、网页及电子邮件等信息数量的增加 , 是造成信息过载的主因 , Mary Biggs 亦指出 , 易得性资料、出版品扩散及信息设备的广泛使用是造成信息过载之重要因素。

(4)对于新信息科技的崇拜

Hensiak指出,信息过载产生之因除了新信息科技的发展外,另一因素为人们对于新信息科技的崇拜 , 使得人们相信信息越多越好 ,遑论该信息品质为何。学者 Postman 将该现象称为“科技垄断”( technopoly) 。因此 , 人们应该改变对于信息的态度 ,以品质为重而非以量取胜。

(5) 工作性质

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 ,信息过载与工作性质或工作环境息息相关。从过程的观点来看 ,信息过载可能同工作过程中诸多变量相关。Casey 的研究认为信息过载决定于工作任务的特性 , 其中最重要的是任务的复杂性。 Schneider指出信息交流的数量和交流过程的中断都可能导致信息过载 , 其中信息交流的中断可能影响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Glazer则相信决策方式是信息过载的决定性因素 , 决策类型的理性化和多样化比起单一化的决策更容易引起信息过载。Kiley 则指出工作团队中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特征影响信息过载的发生 , 因为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会提高人们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则会导致处理信息时发生困难。

(6) 不了解本身的信息需求

Wurman 认为,现代人在搜集信息时,很少深思应该阅读及不需阅读哪些信息,并耗费许多记忆空间于无用信息的吸收。因此,减少信息过载的首要之务便是了解自己本身之信息需求 , 确实掌握哪些信息为必须,并做好其优先顺序排列。

(7)缺乏处理信息的能力

每个人都拥有处理信息的能力,惟信息量若超过个人所能承受的范围,则其信息处理能力降低,使得信息过载情形依旧存在。因此,如何加强个人信息处理能力,为未来信息过载研究的重要课题。

( 8) 信息传播中存在缺陷或障碍

在信息的交流、处理、使用过程中,人们常常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信息、制造或传播垃圾信息, 使信息传播中出现人为的或技术上的噪音。从而加剧了信息泛滥。一般而言,信息传播的缺陷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传递工具方面的缺陷。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大多是借助语言、文字 ,而语言、文字在表达方面很可能存在语义不清、措辞不当等方面的信息交流的障碍。还存在着信息传递工具在加工、传播信息过程中因技术不稳定、不完善问题而造成的信息混乱无序。②组织结构上的缺陷。如果组织层次过多,机构过于庞大 ,信息经过层层传递必然要遇到障碍,甚至造成曲解、衰竭、变异和紊乱。③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态的缺陷。

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因个人见解、立场、态度的差异,人们在传递信息时会出现各种不同“噪音”。

查找平台:中国知网

关键词搜索:信息过载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蔺丰奇刘益

发表时间:2007-05-25

发表平台:情报资料工作

5.《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危害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摘要: 对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发现,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的危害主要包括: 泛在网络中信息量较大而处理信息所花时间较多对用户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 泛在网络中信息量增大易使网络用户将信息当作快餐文化不利于用户探索真理; 泛在网络中大量信息难辨真伪易使用户做出错误决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控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危害的策略。

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原因的分析

调查显示约 50% 的用户认为网络信息对其帮助未达到预期效果 (如图 5 所示),根据调查结果 (如表 3 所示) 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信息量过大导致用户不能充分吸收,同时也有 48. 40% 的用户认为与信息质量有关,35. 28%和 20. 70%的用户分别认为是由于个人信息处理能力弱和目标不明确。由调查结果可知,网络中信息过载的原因并不是单方面的,由于泛在网络中的信息数量将更为巨大,信息质量难以保证,而用户的认知能力又极为有限,可推测在泛在网络中仍会出现信息过载的问题。

对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危害的防控策略

泛在信息社会的理想正在逐步走向现实,在推进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信息过载现象。信息过载是短时期内无法逾越的鸿沟。针对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原因的调研和分析,本文认为可以从用户自身、泛在网络的体系架构、搜索引擎这 3 方面来探讨预防和控制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危害的对策。

4. 2. 1 用户应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通过研究表明 (如表 3 所示),35. 28%的用户认为不能充分利用信息的原因是由于个人信息处理能力较弱。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而外界的海量信息必然会使信息加工出现瓶颈,造成系统超载。美国教育技术 CEO 论坛 2001 年第四季度报告将信息素养列为 21 世纪的能力素质之一。在泛在网络中巨大的信息量下,用户只有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才能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目前大多数人对新出现的用于管理个人信息的技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在使用传统的处理方式来应对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信息检索能力较差,效率较低。本文认为,用户应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学习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 明确自身需要哪些信息,学会合理选择有用的信息; 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步调、留出合理的思考时间来消化和吸收信息; 提高自身的知识层面,剔除信息中虚假或无用的信息; 获取信息

后,要留有精力和时间来鉴别和选择所找到的信息。在泛在网络中用户更应集中精力,保持一个良好心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以更好的适应泛在信息社会。

4. 2. 2 对网络架构进行技术优化

由于泛在网络不是一个全新的网络,是对现有网络能力的加强和挖掘,其分层概念架构仍然遵循传统的网络架构思想 (如图 10 所示),可以划分成由终端及感知延伸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的3 层体系架构。对未来网络,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框架中各个部分的全面提升,将现有的网络逐步演变为适合未来使用的网络。下面本文将从泛在网络的 3 层架构来分析探讨如何消除信息过载影响:

1) 在终端及感知延伸层获取高质信息。与传统网络相比,泛在网中出现了感知延伸层,主要实现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将出现在网络边缘和用户周围,通过灵活的互联和协同技术实现交互,使得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信息服务。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加强终端的协同,提高终端的数据采集能力并使感知层更敏感、更全面,以便多个终端可以联合为用户提供信息传输服务,从而使用户获取更高效、高质量的信息资源。

2) 大力推进无线网络技术发展,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各种新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现代通信网络概念和通信网络结构不断变化,本文认为可通过优化基础的 NGN 核心网和 FTTH、3G、4G、WIFI、蓝牙等接入技术,以及研发新的 5G 技术,优化网络特性,更好的支持物与物和人与物通信。推进网络技术来加快网络信息更新速率,能够使用户方便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避免用户迷失在信息中从而缓解泛在网络中的信息过载问题。

3) 优化应用层对信息进行再次处理加工。本文认为可制定一定的标准,严格控制数据处理加工过程。在应用层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如可成立专门的信息发布管理机构,进行专门把关,去除劣质、不健康、标题与内容不符的信息,呈现给用户更有价值,易使用的信息。

4. 3 完善网络搜索引擎

信息检索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全面地找到信息。搜索引擎是一个专门的系统,它可以对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搜索整理和分类,并将其储存在网络数据库中供用户查询。搜索引擎是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工具。但是现在的搜索引擎大多是基于关键词的匹配,不能真正理解检索者的意图,甚至会把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放在一起。在泛在信息社会中,传统搜索引擎将会检索到更多的相关信息,用户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筛选自己真正需求的信息,降低了信息查找速率。本文认为搜索引擎的智能化应不断提高,新一代搜索引擎应该能够通过分析检索者的检索和浏览历史来判断检索者的需求及兴趣,有选择地为检索者提供个性化的检索服务; 用户界面应进一步完善,实现检索的可视化尽可能多使用可见、易理解的几何图形; 多语种检测和翻译技术也应得到提升。搜索引擎更加人工智能化将有效缓解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的影响。

查找平台:中国知网

关键词搜索:信息过载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王娜,陈会敏

发表时间:2014-11-20 14:52

发表平台:情报理论与实践

6. 信息过载问题研究述评

摘要:

在网络化信息环境中, 随着新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增长, 信息过载正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信息过载产生的背景及起因, 探讨了其原因及影响;同时还总结了应对信息过载的策略和建议, 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和未来趋势。

信息过载真正成为一个问题导因于 20世纪 50年代出版品的快速成长, 特别是科技文献的增长, 学者 G. Si m-mel首先注意到对该现象的研究。 1970年, A. Toffler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 就曾经指出需要深入研究信息重荷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随着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增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信息资源正以指数级速度迅猛增长。由此带来丰富的信息来源和信息快速的扩散效果, 但同时也引发了如信息过载 (Infor mation Overload)、搜寻负荷加重、资料品质降低等问题。信息过载现象日益凸显,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如何减轻甚至避免信息过载现象及其负面影响, 成为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信息网络化背景下, 信息过载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普遍现象。相关研究表明, 对信息资源特性的误解及不当的信息处理态度, 将会导致信息污染、信息过载现象发生, 且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生理、心理及人际关系等产生严重的影响。如何有效解决信息过载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信息过载之纾解对策

针对信息过载现象及其影响, 许多学者寻求其解决之道。 Eppler及 M engis等提出了在持续接触大量信息过载情形下的 6种对策:分配较少的时间给每一项信息输入;漠视重要性较低的信息输入;重新划定社会关系, 将过度负荷的重担转移至其他人身上;利用一些方式来阻绝新信息的进入;利用过滤装置减低信息输入的强度以及设立特殊的组织专门来吸收对个人而言过多的信息。 W ur man在《信息焦虑》一书中, 从信息使用者的视角论述了“信息爆炸”和“信息焦虑” 的本质, 并探讨了向用户提供更加清晰、明了、易懂信息的方式和手段。目前已有管理部门正着手开发相应的软件, 力图克服信息过载的负面影响。Bawden认为, 信息过载解决之道是多层面的问题, 且没有单一工具或技巧可以克服该问题。他们将解决之道区分为两大类:管理层面及技术层面, 并就其实际内涵进行探讨。概括地讲, 信息过载解决之道主要包括:个人处理方式、信息系统辅助、信息服务组织协助方式以及社会控制手段等,

3.1 个人处理方式

1) 信息素养培育。信息素养 (Infor mation Literacy)是解决信息问题不可缺少的技能, 也是对抗信息过载的最有效方法。 1989年, 美国图书馆学会 (American Li -brary A ssociation) 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个体具有能力知道何时需要信息, 且能有效获取、评估与使用所需要的信息, 即知道何时需要信息, 确认解决特定问题的信息, 找到所需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及将信息有效地应用在特定问题上。

2) 掌握应对信息过载的方法。使用者常用来避免信息过载问题的方式包括:①经验法则 (Rules ofThumb)。许多经验法则依循 H. Si mon的满足理论, 即使用者不以大量信息为取得目标, 而仅取得现存信息中令人满意的一部分。②略读法 (Ski mming off the Top)。使用略读或扫描方式来代替仔细与周全的阅读方式。③分块法(Chunking)。即将信息分类或整理成一些片段放置于记忆中的一种认知过程。④去枝法 (Tw igging)。即除去多余枝节或仅在某一范围内选取信息的方法, 是一种选择性撷取信息法。⑤分派法

(Delegation)。即将部分或全部信息搜集与分析的工作交给其他人执行。⑥删除及逃离法(Om ission and Escape)。即停止处理信息或逃避处理信息的责任。⑦延迟处理法(Quening)。即在接受过量信息之尖峰时间中延迟回覆的时间, 并藉此短暂休息以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⑧过滤法 (Filter)。指专心处理某类信息而忽略其他相关信息, 以避免信息过载的情形。

3.2 信息系统辅助方式

信息科技日益发展, 许多人认为信息系统如能运作良好, 在某种程度上可适度解决使用者之信息过载情形。Etzel认为, 结合电脑媒体与信息过滤软体功能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Personal Infor mationM anage ment), 将有效解决信息过载之问题。①智能型代理软件(IntelligentA-gents)。具备搜寻引擎与人工智慧判断的能力, 其依据使用者资料档, 快速搜寻所有相关信息, 然后由电脑进行主题相关判断之工作, 并将信息按相关性高低进行排序。②自动化过滤软件 (Auto matic Filtering Agents), 亦称为信息萃取系统 (Infor mation Extraction System), 即从信息流中萃取最相关的信息, 以解决使用者之信息过载情形。③推播技术 (Push Technology)。推播技术允许在非同步的情况下 , 将符合需求的信息主动送达使用者, 甚至还可以让使用者即时取得最新信息。许多人希望推播技术能够有助于解决信息过载问题, 因而使得其研究越来越热门。

目前针对网络信息浏览、取得与管理等议题, 学术界皆尝试提出相关的改善方法。如许多学者们以过滤及分类观念为基础, 协助使用者管理 W eb上的信息。此外,应用 meta- data 来支援网络上的信息管理亦是另一个重要趋势。常用的方法如通过智能代理人( IntelligentA-gents) 以知识库或即时的线上学习方式来协助使用者管理W eb上的资料。许多学者认为, 未来信息系统设计若能以使用者角度出发, 则可有效降低信息过载之情形。

3.3 信息组织的服务

许多学者认为, 在未来信息过载日益严重情况下, 信息组织的角色将凸显出来, 以协助解决使用者之信息过载问题。在信息膨胀的网络时代 , 信息使用者将持续面临爆炸性增长的信息量, 使用者身陷信息大海中, 客观上需要信息组织提供面对复杂信息环境的应对方法, 以满足其信息需求。学者 K. N ageswara Rao和 K. H. Babu指出, 虽然近年来已开始训练使用者自行进行检索以降低其信息过载, 但由于检索的复杂性、部分资源及检索过程的限制性, 所以, 代为检索的需求并未相对降低。由专业人员代替使用者进行检索, 其检索效率是使用者的三倍、四倍甚至五倍。为此, 信息组织必须改进信息服务功能, 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 为需求者提供高效服务, 以降低使用者之信息过载现象。 S. K i m 认为, 步入知识管理时代, 信息组织应视自己为知识专家, 协助使用者组织及使用信息, 以解决其信息过载, 而其关注焦点应在加强知识的获取与品质, 设计和发展知识产品与服务以促进学习与察觉 (Awareness), 使读者对于知识的价值有所认知而加以利用。此外, 要更积极扮演知识的训练者及顾问, 以协助使用者进行知识管理。

查找平台:中国知网

关键词搜索:信息过载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蔺丰奇刘益

发表时间:2007-09-30

发表平台:情报理论与实践

新媒体产业研究报告:用户行为分析

新媒体产业研究报告:用户行为分析 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的认知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新媒体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新媒体用户行为表现如下特征: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的认知仍存模糊。 新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 大部分人对新媒体范畴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认知。但仍旧存在着对新媒体范畴理解的模糊:27.6%的人认为户外媒体是新媒体,24.0%和23.8%的人分别认为纸质杂志和纸质报纸属于新媒体,21.5%的人认为广播电台属于新媒体,20.9%的人认为不能联网的电视属于新媒体。 图表中国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范畴认知分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新媒体使用率 一、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常使用的媒体形态中,使用视频类网站/客户端/App的新媒体用户从五年前的24.7%,提高到最近三个月的64.9%;新闻客户端从五年前的15.1%提高

到近三月的58.6%;互联网电视和音频类网站/移动电台App也有相似的趋势。相比之下,以纸质报纸,纸质杂志,电视,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的用户使用比例下跌明显。 图表新媒体用户媒体选择分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互联网电视拥有率超过传统电视拥有率 我国新媒体终端普及程度已经较高,新媒体用户群体使用多种新媒体终端设备和跨屏使用行为也较高。数据显示,新媒体用户互联网电视拥有率达48.9%高于传统电视47.3%,智能手机仍然是拥有率最高的新媒体终端。目前智能手机的拥有率已经相对较高,互联网电视和平板电脑的拥有率将会进一步提升。 三、跨屏时代——近七成用户看视频的同时“玩手机” 68.5%的新媒体用户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玩手机”,38.5%的新媒体用户选择同时使用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看电视时“多任务”现象的普遍存在,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互联网用户会用其他设备进行在社交网络交流等行为。 针对电视媒体和视频的多任务现象,相关行业可以创造方式实现多屏互动,比如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通过互动等方式吸引观众注意力,从而提高媒体的触达率。 图表中国新媒体用户观看视频伴随行为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有网咯、手机、博客、播客等等。 1、互联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人。目前,我国网民数 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每天打开网络看新闻、联络同事朋友,已成为相当数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2、手机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总量已超过3.93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 百人30.3 部,手机的普及为其担当媒体重任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进入了彩色多媒体时代,能提供声音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影视、手机搜索也一一闯进人们的生活。 3、博客从2002年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互联网传播最抢 眼的现象就是博客的大面积普及。 4、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 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尤其是最近一年,播客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互动性:触动传媒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出租车内的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触摸屏幕,选择信息,参与喜爱的活动,这种传播媒体的方式摆脱了广告的隐性弱点,由强制性的被动接受变为亲自体验和主动参与。触动传媒这种通过讲话、说故事、玩游戏的方式,让消费者习惯于从这个平台中获得时效、时尚、实惠的信息与知识,从而接受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成为其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 2、针对性:对2万个潜在顾客讲话,也大大好过对200万个“不确定”人物讲话。分众传媒(FOCUS Media),中国生活圈媒体群的创建者,是面向特定的受众族群的媒体,这部分受众群体能够被清晰的描述或定义,同时,这部分群体也恰恰是某些产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3、实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多属于分众型或小众型的媒体。它们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传播区域进行改变。 4、稀缺性:传媒的终极目标便是广告的到达率与记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刻意的做给别人看,而是在别人可以看的地方做”。这是亮角落传媒的服务理念。短短时间内凭借其位置的独特性,充分占据高端商务人士的眼球空挡。针对不同的场所、区域的特点,打造个性化、时尚化、人文化的角落平面媒体平台。在全国高端商务、娱乐、餐饮等场所构建起了以化妆间、电梯按钮等被传媒冷落多年的小小角落为载体的“平面媒体”网络。 三、新媒体的优势 1、新媒体提升新闻时效性 如今许多受众已经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通过这种途径得知的新闻往往比随后浏览报纸、观看电视所获知的要新鲜很多。 2、新媒体增强受众主动性 报纸新闻的阅读受报纸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的收看受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随心所欲地接受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所希望获知的资讯。新媒体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与生活对话的方式。 3、新媒体降低信息成本 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价格上,报纸都在失去其传统优势。新媒体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长足进步导致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信息量的影响。

新媒体运营方案

新媒体运营方案 一、方案目的 主要用于潘多拉APP的部分内容推广,宙斯的品牌推广,可能还有活动推广等一系列的对外宣传推广渠道,用于提升潘多拉的数据指标以及完成潘多拉的用户和付费转化。(本方案仅限国内,海外可能不适用) 二、需求工具 账号主体名称:潘多拉游戏社区 1.潘多拉游戏社区微信服务公众号 2.潘多拉游戏社区官方微博 三、运营目标 1.完成账号申请 2.官方账号推广 3.制定内容规划 4.数据指标提升 5.提现指标转化

四、运营规划 1.账号申请 根据微信服务公众号/新浪企业微博所需资料进行相应提交完成账号注册即可(常用为企业营业执照)。 2.账号推广 微信服务公众号需要利用一定资源提升用户订阅数和关注数,官方微博需要利用一定资源提升粉丝数量,可以采用付费的方式进行获取,具体操作可以在执行环节再做细化。 3.内容规划 微信服务公众号可以考虑一周出1-2篇内容,或者通过活动形式进行推广,官方微博前期内容不需要太多,主要考虑粉丝数量的获取,之后再将内容进行提升和细化或者根据内容效果进行调整。 4.数据指标提升 主要为潘多拉APP的转化进行服务,用于提升潘多拉的部分关键数据指标,如APP的下载量,广告链接转化,活动的用户转化,付费用户的转化,品牌的曝光度等,微信公众号将与微信H5客户端进行整合推广和传播,官方微博主要用于APP的活动推广或者后期的主体业务推广,用于配合企业官微提升品牌价值。

5.提现指标转化 后期数据做起来之后需要根据对应数据进行提现转化,提现转化主要会根据重点数据进行拆分,后期根据实际数据指标进行制定。 五、运营策略 1.打造灵魂人物 为这个平台打造一个平台的核心灵魂人物,利用这个平台的灵魂人物,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灵魂人物要抽出时间跟粉丝进行互动丶沟通丶交流,这里微博建议直接用电台主播的账号进行互动沟通,微信公众号可以由运营直接进行互动。 2.整合优质内容 内容更多采用整理出来的优质文章,因为我们当前生活在一个泛作者时代,作者已经没有价值,因为信息太多,反而整理优质的内容变的越来越有价值,因为他帮助人们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变的越来越有价值。

新媒体研究的现状

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就其本质而言相互联系。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不断推进,博客、播客,维客、手机媒体、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SNS、RSS、P2P等越来越多的新产物成为这一领域的亮点。可见,网络并非物质载体而是虚化的技术,它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已逐渐破除。随着网络技术的演进,这样的媒介会更多。可见,新媒体是以网络为基础集纳多种媒体功能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新的媒介形态,是多种传播形式复合的媒体,强调的是一种信息的融合,而非区别。当今,新媒体革命推动的不仅是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更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优化统筹。在新媒体环境下,全球正逐渐成为一个网状传播整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不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人,使用率为13.8%,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的使用率达到15.5%,青少年网民则占整体网民一半左右。根据《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蓝皮书显示,在2010年138起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中,新媒体首次曝光的为89起,占比65%,比2009年的56%提高了9个百分点;传统媒体曝光的为47起,占比34%,相比2009年下降10个百分点。(参照最新)。一方面,新媒体研究的方向越来越务实.研究方法逐渐由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发展。理论研究者进入媒体调研指导,媒体从业者加入了研究者行列,政府管理者也进入了媒体管理平台。以往实践成果先于理论成果,或者研究与实践运作“两张皮”的局面正在被改写。这些研究都大大促进国内媒体研究的务实化程度。另一方面,从媒体经营管理角度、受众角度、文化批判角度来对新媒体进行研究的案例不断上升。可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渗透性发展,新媒体研究的视线已延伸到社会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如何更好的把握新媒体环境的构成、基本特征、特有语言、功能和作用,从新媒体环境角度去审视、分析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成因和方法论体系的研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新媒体营销现状及解决之道

新媒体营销现状及解决之道 行行都玩新媒体,玩得转的非常少 自网络购物方式诞生以来,网络购物的金额和人群均呈现连年高增长趋势,据统计2011年网络购物金额接近8000亿元,网络购物人数达到1.87亿人,2012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网络购物人数将超过2亿人。 如此多的网民数量、如此强的受众黏度和高速增长的网络购物金额,使网络营销成为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因此,各行各业都不甘落后、纷纷触网,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营销成为营销的新阵地,都期望在未来的网络购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互联网营销的兴起,催生了一大批靠互联网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如凡客诚品和优衣库,每年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服装达到几百万件甚至上千万件。 在以网络为核心的营销蓝海中,确实有不少企业做得风生水起、获益不浅,但是,仍有大批企业在运作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营销时摸不着北、找不到头绪。人人都知道网络营销好,但运用得好的却并不多。 企业新媒体营销的问题和现状 一、缺乏专业的管理运作人才 有专业的人才能干专业的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目前,很多企业在新媒体营销方面之所以做得不好,原因之一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目前,在企业中负责企业新媒体运作的人员参差不齐,大多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数企业是由非专业的销售人员或市场部人员兼职运作,缺乏专业的部门、岗位设置,运作水平可想而知。 让我们看一下在新媒体领域运营很成功的戴尔公司,戴尔专门为新媒体的运作创建了一个专业部门,配备有随时监控分析新媒体舆论动态的人员,专业做内容策划的团队,并设有随时与新媒体网友互动的机制,确保在最恰当的时候找到最恰当的人说出最恰当的话,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专业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为戴尔赢得了新媒体趋势下的营销先机。 二、缺乏对新媒体营销的合理投入 新媒体营销是否运作得好受制于四个因素:内容、资源、技术和投入。即好的内容、丰富的资源、精湛的技术和合理的投入。在新媒体营销方面,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认为新媒体营销不用花什么钱,这是对新媒体传播成本低廉的认识误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新媒体营销的费用相比传统媒体要低廉得多,但仍然需要合理的投入,有合理的投入才会有预期的回报。目前,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纷纷加大了新媒体营销的投入力度,比如能率热水器、千金药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营销的阵地上占得先机。 新媒体营销的投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传播的媒介费用,比如搜索排名、网站发文等等。二是新媒体营销战略和战术的策划费用,就目前来讲,因为很多企业缺乏新媒体营销的专业人才和经验,所以不得不借助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经验和能力来开展新媒体营销,比如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为能率热水器、千金药业所做的新媒体营销传播,就是两个典型案例。 三、缺乏新媒体营销的系统规划

新媒体运营策划方案

新媒体运营推广方案 一、确定用户群体 进行用户分类,提取有用的用户,进行个性化用户管理。 二、重点如何增加粉丝 微信营销成为继任微博营销的第二大方式了,效果非常好,而且注册人数统计来看,如果恰当的利用微信做网站推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那么下面介绍一下微信营销如何增加有效客户: 在微信公众账号粉丝如何快速增加之前先提几点特别要注意的: 1、拒绝刷粉丝 微信刷粉丝就是作茧自缚,微信和微博不同,微博是做给别人看的,而微信不是。 即使是互粉,对你未来的微信营销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互粉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第二阶梯(即超过500认证),可以尝试互粉。 2、定位微信方向 没有方向就像是是无头的苍蝇,发一点这个信息,发一点那个信息,用户群体不统一。 微信未来的营销是投递式,不同于微博的广布式,所以微信更需要真实的粉丝,产生真实的反馈。 进行微信号受众的初定位,然后针对定位精准人群去传播二维码。 1.各大社区处处留情 博客、美丽说贴吧,新浪时尚网,YOKA时尚论,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等,各个社交网站,进行时尚栏目推广软文。

2.微信互推 以大号带小号,以私人号带企业号,把公号分享到朋友圈,并且说明关注有惊喜,或者转发此公众号发出的活动信息,来吸引人来转发并关注。 3.以微博带微信 利用官方微博的原有受众基数,更新微博头像增加头图二维码推广,并发布全新的关于微信公众号推广的新段子,通过微博大号带动,为微信号带来关注用户。 4.利用好摇的功能 摇一摇这种趣味交友的模式。为了成功利用这一部分人好奇心与交友欲,我们可以策划美女微信关注计划。 通过摇一摇的方式将我们的好奇传递出去,如果策划包装好的话,转化率有时候超过50%。一场好奇被引导了微信公众号,同时公众号留住了人心。 5.漂流瓶推广 漂流瓶活动,一定是要采用传递瓶的模式,这样的影响力大,传播的人群更广,但是唯一的缺点是漂流瓶的转化周期和转化率并不想微信摇一摇那么乐观。 6.无活动,不营销 如果只是单纯的发硬广,关注我吧!这样的转化率基本上零。我们做些小活动吸引用户关注,比如“关注有惊喜!”等类似的营销话语。 7.QQ推广 申请一个微信qq号,充分利用qq群,qq邮箱,QQ空间,朋友圈…等等资源,qq头像改成微信二维码,每天发有用的资讯,吸引人们注意… 三、如何打开市场

某新媒体运营方案

新媒体运营策划 一、新媒体与新媒体运营概念: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同时,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基于移动互联网,面向客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营销目的。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的参与者,也可能成为一个媒体,所以这种新媒体运营活动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一种职业。 二、新媒体的特点 当前所指的新媒体,是与社交媒介更为贴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论坛、 SNS等等,更多的表现为自媒体,它们具有以下传播特点: 1传播方式双向化 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表现为特定的时 间内由信息的发布者向受众发布信息,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使得信息流畅性弱,传播效果不佳。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 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进而互动性强,传播效果明显。 2接收方式从固定到移动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用手机浏览网页、看电视等等实现动态化,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场所。 3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

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 。 4传播内容多元化 从传统媒介到新媒体,最大的变化同时体现在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 传统纸质媒体通过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而如今,借助新媒体形式,同 时传播带有文字、图片、声音等等于一身的信息已成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 升了信息广度。 三 .新媒体运营方案 新媒体 运营1内容运营 2用户运营 1,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是新媒体运营最直观的方法。如果把新媒体账号当成一个产品,很多时候新媒体都是重要的承载体。 A的微博运营企 业官方号运营: 定时更新微博,企业介绍,产品介绍,服务特色,客户回馈等与公司运 营密切相关的内容 关注政治,文化,经济,医疗,军事,社会事实,热点事件等,分享并 评论,取得群众认同,。同时进行嵌入式营销。 整合编辑养生,旅居,养老,营养搭配,老年保健等科普知识,内容科 学真实,文采有新意

新媒体用户研究第六章知识点整理

第六章现实时空与媒介化时空共同笼罩下的用户 第一节碎片化的时间、交错的时间轴 移动互联网应用,既使得碎片化时间被利用,也把时间切割成碎片,各种不同起点与刻度的时间轴再用户那里被交错地联结在一起,某些时候也模糊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模糊了现实时间与媒介化时间的界限。 (1)碎片化时间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使人们的媒介使用时间逐渐零碎化,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信息、传达信息、选择信息,而不需要像电视时代那样等待固定的节目播放时段。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对人们的信息表达提出了简短化的要求,同时也使人们接受到的消息更加简洁直接,培养了人们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和表达方式。 (2)媒介时间 直播的发展使人们共同收看同一事件或节目的惯性在新媒体时代得以保留,除了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需求,人们也需要统一收看重大事件或活动,以获得共同的公共交流基础。对重大事件的直播,如70周年阅兵,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使人们的爱国热情在观看直播的瞬间高涨。 (3)私人时间轴 在今天的移动社交或服务平台里,作为独立节点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基于自己的账号建立自己私人化的时间轴,这也是用户自己营造的媒介化时间。虚拟空间中私人化时间轴的建立,使个体的现实生活在虚拟空间中的“投影”有了更清晰的个人化坐标,将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在时间维度上统一起来,提升了个体的独立存在感。通过权限设置的方式,个体的私人时间轴可以和他人的私人时间轴交织起来,也可以在需要时被独立出来,形成内容有所差异的、面向自我和面向社交的时间轴。人们可以在多平台建立多个时间轴,将不同类型的活动与状态刻录在不同的时间轴轨道上,多轨时间轴的混录共同构成个人的生活轨迹。 (4)实时/延时 在互联网中,“实时”有不同的含义,通常所说的“实时”包括:与事实发生同步的实时传播、与信息传播同步的实时接收、各主体间同步的实时行动或互动等。相对地,我们通常所说的“延时”则主要包括:事件发生后的延时传播、信息传播后的延时接收、主体间的延时行动与互动等。 在社交策略上,人们也可以选择实时回应或延时回应,这也侧面体现了人们关系的发展阶段、关系性质、对互动对象的情绪与态度、社交表演的难易度等。 (5)“多线程” “多线程”是用户在网络生存中的一种特点与状态,即常常处于多道任务的并发处理之中就像计算机并行处理多道程序时的状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线程”“并发性”的行为特征必将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成为人们行为的常态。 尽管看上去短期内有些用户的潜力会因此被进一步激发,但长期的多道并行处理,会带来信息过载,使用户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处理任务的效率反而下降,也可能导致人的记忆能力减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随着新媒体终端的日益多样化与便携化,手机、ipad、手表、汽车等等新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新媒体的新军。而随之而来的微电影、新媒体剧、网络视频栏目、iptv、电子游戏等等新媒体视听内容品类正在不断涌现并发展成熟,其类型特征亟待梳理廓清。在2014年8月份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也可以说2014年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元年。在2013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信息消费、发展网络经济的政策措施,中国网络视听业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各行业开始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原本处于文化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制作文化娱乐产业,与原本处于媒体传播末端的网络视听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基于资本的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基于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基于融合网络平台的网络视听产业新生态必然在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逐步形成。本文系统梳理各方观点,剖析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中国网络视听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云计算;网络视听

第一章绪论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视听新媒体服务应运而生,由于视听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广播影视和互联网新兴传播载体,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化的视听节目服务,也受到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敦促下,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一步步推进,视听新媒体作为三网融合的产物,其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形成了一个由内容提供商、集成播控平台、网络服务商等多方构成的比较成熟的产业形态。视听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海量的内容资源、多样化的互动功能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传统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运营商、电信网络运营商以及各类内容提供商等市场主体争相进入视听新媒体行业。 综观我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整体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态势,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的业务服务种类以及多元化的竞争合作关系,无一不对整体行业发展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视听新媒体行业各种业务的分类研究,由小及大、由微观及中观、由现象及本质,在深入剖析每一类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展望视听新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第二章视听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1996年到2000年为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萌芽期,2001年到2007年为发育期。200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期,期间视听新媒体发展逐步提升到国家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国家媒介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随着三网融合脚步的推进,新媒体业务中将会包含传统的广播、电视等“旧”媒体,同时融入了各类自制视频、微电影等新兴节目,同原有媒体节目相比较,新媒体的节目没有时效性,随时都可以观看,其吸引力将会逐步增强,经过一段时期的新旧共存,可能取代原有媒体。

新媒体运营策划案

河北木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新媒体运营策划案 策划人姓名:李江海 策划时间:2020.2.12-2.15 1.新媒体运营岗位的主要工作:各大自媒体平台的内容运营和公司的线上线下活动策划,配 合公司的其他人员协同完成其他工作。 2.新媒体运营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扩大公司的影响力,提高宣传水平,增加公司产品的销量, 其中公司的产品主要有两个,人力资源课件与面向企业的招聘信息。 3.公司要做的新媒体平台有公司的公众号,各大以公司为主的自媒体平台,如企鹅号,百家 号,抖音号等。 4.各大新媒体平台的搭建时间期限为一个月,基本包含木子人力头像,简介,公司产品,菜 单里的详细内容。 a.人员配备为内容原创或编辑专员,日常的工作就是写关于木子人力公司的宣传产品文章, 策划每篇文章的标题,内容,字数,内容的整体排版等要求。 b.活动策划人员,配合公司的其他成员完成每期活动的前期策划,监督活动的执行,活动物 料的准备,以及对活动结果的总结。 c.程序员,负责解决各大自媒体平台的技术实现问题,比如搭建公众号后台操作系统,搭建 每期活动的程序流程,测试功能的完成度。 5.新媒体运营策划的注意事项:熟悉各大自媒体平台的规则。以推广木子人力公司的培训课件和面向企业的招聘信息为主,写作的内容也必须与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为主。每日列出自己 的工作任务和进度。 以上策划内容为粗略信息,具体细节部分由实际的工作内容来制定。 细节部分:

1.建立几个微信群,比如面向应聘人员的招聘群,日常发一些与公司有关的招聘信息,解答应聘人员的疑问等。建立几个企业人力资源群,日常发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课件或者有关人力资源的技术资料,后期推广自己的付费课件。 2.建立一个公司微博和付费课件微博,同微信群一样,每日发布相关信息,及时回复留言内 容,尽可能把用户转移到微信群里。 3.写作内容结合实时热点信息,比如结合疫情推广相关的医疗职位信息。写作的内容标题要 吸引人,内容尽可能说人话,做到简单明白。 4.日常整理公司的新闻动态,课件更新动态,以及有关公司的全部信息。整理公司的客户信 息,每期活动的执行信息等,统计每次活动给公司带来的粉丝量和产品成交量。 5.认真审核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不出大问题。审核写作文章的标题,内容,推广效果等因素,审核通过后可发布。审核每个活动的线上进度,活动开始前要先进行活动测试。 6.活动方案可分为两个,一个为日常活动,基本上是每天都有,比如抽奖活动,以公司的课程优惠券和要招聘公司的展位为奖品。另一个为大活动,配合热点事件或者热点时期为主,比如双十一培训课件大优惠活动,买课件返现活动,招聘季大酬宾活动等。

企业新媒体营销运营策略经验总结

企业新媒体营销运营策略经验总结 今天放羊哥给大家分享的是企业新媒体营销运营策略的经验总结,这是我跟我的团队在实际运营操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希望对各个企业有所帮助! 【旧营销时代落幕】 旧时代营销的关键词:忽悠、挖掘人性弱点:欲望、害怕、贪嗔痴。 卖点USP:明星代言、渠道为王、电视广告轰炸、脑残式重复、渠道与营销比产品本身重要、感知比事实重要、利用信息不对称。 新时代的营销关键词:真实沟通、事实第一、挖掘人性的真善美、产品第一、互动比强迫好、摈弃虚伪,还有哪些? 过去20年中国营销是以忽悠为主、抓住人性弱点而营销但销量效果奇好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师有2位,即史玉柱与叶茂中,其营销思想霸占中国营销20年,但效果奇佳。旧营销时代才刚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但新营销大师还未出现,新

营销效果还不理想(除了小米这一个偶然的成功案例)。 【什么样的广告吸引人】 1、标题比内文多5倍的阅读力。 2、广告空白增加1倍,注目率增加0.7倍。 3、数字“100”元比“一百元”更打动人心25%。 4、广告语 8-12个字最易记忆。 5、看广告图象比看广告标题的人数多 20%。 6、看报纸广告左边比右边多 12%,看上边比看下边多60%。 7、看三角形比看正方形的人数多2倍。 【网络广告素材设计的 5 个元素】 1、产品图片:要清晰有质感。 2、产品名称:简单直接,不超过10个字。 3、价格:折扣价突出展示。 4、购买按钮:刺激用户点击。 5、卖点标签:强调核心卖点。 规定所有的网络广告素材都不超过这5个元素。同时使用纯色的背景,以突出产品图片为目的。

【微信朋友圈的潜规则】 1、一篇文章被分享 2 万次以后,你再分享,表面上你可转, 其实暗中被屏蔽。 2、80%的微信商城、微商城、微店、其实是被朋友圈100% 屏蔽的,你可以转发,但看到的人为 0。 3、私人粉丝超过 1万,被限制新加好友,50%粉丝其实看不到你的信息。 4、私人粉丝超过 2万的,直接封号关闭。现在私人微信粉 丝的上限是 5000人左右。 朋友圈晒什么? 第一,晒生活品质 第二,晒实力 第三,晒圈子 第四,晒个人本色 第五,晒客户互动 如何写好 120 字的微博? 第一:善于处理信息,挖掘信息中的亮点、新闻点、吐槽点

新媒体营销策划方案

新媒体营销策划方案 关于新媒体整合营销策划项目的框架思路 (2010-08-10 09:23:33) ▼ 标签: 互联网 新媒体 营销策划机构 财经 第一部分可行性概述 一、营销策划业现状与趋势 2009年中国地广告投放规模已逾2600亿,其背后的营销策划业也是块很大的市场。目前我国至少有一万多家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司,流派甚多。然而纵观整个行业,绝大部分策划机构都还停留在靠卖“经营点子”、“广告创意”为生的层次,并不能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一整套营销解决方案。而外来的国际咨询策划企业虽然有着相对科学严密的作业流程,却因其门槛高、市场水土不服等原因终究不能成为市场主流。 目前国的营销策划公司绝大部分是采取按时间或项目收取费用的方式提供服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广告威力逐渐式微的情况下,随着各路“策划大师”们拿着巨额策划费却把企业或项目“策死”的案例屡屡传出,许多企业已开始质疑营销策划公司的“单赢策略”。 反观策划业最发达的美国、西欧和日本,以时间和数据为主要报价依据的策划服务定价模式已经动摇,风险/收益共担模式和股权支付模式日渐兴起。

所以,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行业趋势,策划机构需要提供更深更广、实效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并能与客户站在同一利益立场提供服务。 二、新媒体整合营销策划势在必行 以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营销近年来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优势。2006年到2009年间,全球互联网广告的增长速度比传统媒体快6倍。而08-09经济危机期间,我国几乎所有的传统广告都在缩水,唯独新媒体广告逆势崛起,增长幅度达17%以上。 新媒体改变了传播状态,消除了媒体之间、受众群体之间、产业之间等的边界,与受众真正建立了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 过去企业进行产品营销与品牌宣传手段形式非常单一,无非采取高空轰炸,地面促销配合,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是最主要形式。如今由于市场环境、传播过剩和消费心理等的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达到品牌传播效果。而新媒体营销因其可衡量性、高度互动体验、可精准定位、可创造差异化传播等特点日益赢得青睐。 然而,由于新媒体在国还远未到成熟期,无论策划界、公关界还是企业本身都对其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要么是将其视为传统媒体的另一个发布平台,要么就是擅长某一个方面却不能把控全局。现在国真正能提供基于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环境的包括广告、公关、事件营销和网络技术应用等一整套解决方案的新媒体整合营销策划服务的营销策划公司几乎是没有。

新媒体代运营方案

新媒体代运营解决方案 企业运营微信的顾虑和门槛是什么? 单纯的发布企业介绍、产品信息、操作简单却无用。 发展关注用户的方向和方法不够专业。 运营微信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创新营销。 微信平台的技术接口无从下手,缺乏技术人才。 微信代运营 帮助企业提供全面的微信管理、运营、推广、营销服务 成本低:每月不到一个专业微信运营人员的工资,提供专业的团队服务。 效果好:拥有丰富的微信运营经验,让营销更高效。 专业强:专人负责,多年的微信营销经验积淀。 功能多:自主开发微信营销小工具,提供服务保障。 企业独立运营新媒体代运营 成本高:独立运营需要聘请专业团队,实施成本较高。 性价比:企业安排一个人力,大多只能实现基本的更新维护,很难实现个性功能和活动策划。 专业性:微信运营实施中需要大量的创意和营销策划 见效慢:企业自主运营,推广资源缺乏,加上尝试营销摸索,一般见效慢。 成本低:我们运营有成熟的团队,多人团队操作流程化折合成本较低。 性价比:提供运营内容维护和营销活动小工具开发应用 专业性:拥有专业运营团队,成熟的运营模式。 见效快:多渠道推广资源,快速整合微信资源,见效快。

基础建设、营销活动、内容管理、线上培训 协助客户建立个人对外宣传微信号和粉丝群,并随时提供售后咨询。 我们旗下自主开发的微信营销小工具,例如吸粉,砍价,拼团等为客户提供各种营销推广的活动。 客户提供有效资料,可为企业代写宣传软文或微信推文。在客户要求的时间里代为公众号发布推文(包括排版和配图)根据客户的行业差异在各大主流媒体平台的文章发布,以10个站点为收费标准,分为随机和指定两种。 文案写作技巧培训课程,社群建设与维护培训课程,营销模式与技巧培训课程等。 微信公众号基础服务(微时代坐享其成,做一个甩手掌柜) 为企业编写公众号介绍 首关欢迎语(添加时的自动回复) 根据企业要求,为企业配置自动回复 微信公众号用户管理(得用户者得天下) 根据企业属性和拥有资源创建微信社群 公众号互推提升用户增长 微信公众号内容管理(内容为王,植入式精准传播) 结合企业需求,代写推送图文信息 分析行业目标消费者,完善内容结构 编辑撰写文章,巧妙植入企业品牌和产品信息 提供文章发布主流媒体平台传播分享内容 微信营销活动(微信只有进入到营销环节,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好友砍价:用户通过商家发布的可砍价商品链接,分享给微信好友或朋友圈进行砍价,实现低价购买商品。为商家快速引流。 微信加粉:通过设置邀请红包奖励,激励已关注粉丝推荐好友关注,促使新用户再次拉新,实现粉丝裂变增长。 全民拼团:通过简单的配置后,商家在微信上建立拼团活动,让成交的用户分享活动链接凑单成团,帮助商家获取更多订单。

新媒体用户研究第一章笔记(彭兰)

第一章新媒体发展的三条线索与用户的“节点化” 第一节从门户时代到泛媒体时代:新媒体传播的演变 一、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扩张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大众传播领域之初,最先出现的传播渠道是门户网站。它的用户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的角色。之后,随着搜索引擎以及此后兴起的各种新类型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分发平台,逐步打破了门户网站的垄断地位。 各种类型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分发平台的聚合和分发特点: (一)门户网站、资讯客户端:编辑把关+大众化推送 (二)搜索引擎:多元搜索+算法调度 (三)社会化媒体:人际传播+大众传播 (四)个性化推荐平台:个性分析+算法匹配 (五)视频和VR、AR平台:临场体验+社交传播 (六)专业化服务平台:生活场景+资讯推送 二、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 (一)Web 1.0时代的“大众门户”模式 1、模式特点: Web1.0时代以万维网为主要平台,以网站的内容为核心的传播模式,可称为大众门户模式。大众门户模式是传统大众传播的点对面模式的延伸,在这样的模式下,网站扮演着互联网传播中心的角色,而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心,是依靠丰富的内容,网站以内容聚集起用户,由此带来流量。 2、用户特点: 该模式中,用户仍然是线性传播的一端,与网站的地位是天然不平等的。网民在获取信息方面仍然是被动的。即使有一定的反馈手段,如留言跟帖,但反馈功能的开关控制在网站编辑手上。 (二)Web 2.0时代的“个人门户”模式 1、模式特点: 在Web2.0及其他技术的推动下,个人门户的模式逐渐浮出水面。它的传播网络是有无数的网络节点,用户及它们之间的多元连接共同构成的人的关系网络,其特点有:1)每一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2)关系成为传播渠道;3)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4)社交关系网络成为信息的个性化筛选;5)网络传播多层次,且传播路径易于观察。 在这样的网络中,信息传播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复制过程,而是信息的不断再生产过程。从传播格局上看,个人化门户模式带来了一个“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过程。 2、带来的用影响: 个人门户既是人们与外界进行双向信息交换的窗口,也是他们构建自己社会关系的平台,同时还是网络化生活与工作的基点。这种个人门户的形成,使得人们对于门户网站客户端的直接访问逐渐减少,这也意味着媒体自建渠道的地位被削弱,由此带来了传媒业格局的变化。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205802.html,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作者:赖武慧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6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联合越来越密切,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技术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增强了社会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本文主要是阐述了我国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分析了新媒体与自媒体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自媒体;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体现在我们目前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们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接收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传播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和看法。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体验,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信息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媒体与自媒体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生活。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新媒体与自媒体行业有着重大的进步,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连接紧密、新媒体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新媒体与自媒体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新媒体与自媒体产业呈现严重的区域差距。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联系紧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新媒体与自媒体影响着社会化应用的发展,两者的联系紧密。社会新技术的进步,更为智能的服务和技术提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平台的发展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与自媒体改变了众多传统观念,人们在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帮助下,在对于政府的工作进行反馈,或者对于违法行为的举报更为快捷。以及在人们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上,通过新媒体与自媒体,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对于不安全食品进行举报,让其他人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实情,避免不安全食品的进一步扩散。还有其他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新媒体与自媒体,可以通过更为快速有效的方式进行操作,增强了社会信息的公开性和时效性。这些传统方式的转变,都体现着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联系不断加深。 (二)新媒体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

新媒体活动策划方案汇总

新媒体活动策划方案汇总 有吸引力的奖项/礼品 简单的游戏规则 用户的参与感 资源整合 互动类: 用户给我们官方微信回复“粽子快到碗里来”就有机会得到粽子礼盒一份。简单而直接. 转化类: 粉丝中寻找意见领袖,豆瓣和大众点评等各大平台发布招募20位吃货吃货, 1. 18-35内的年轻人,热爱互联网,特别爱上微博。 2. 这些年轻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微博粉丝数上千,甚至上万。有的本身是 小众领域的大V,个别人有数十万数百万粉丝,更多的人,自己都承认 是朋友圈中公认的吃货,有一些影响力。 3. 这些年轻人都是我们的目标人群,钟爱吃特别是热爱甜品。 后期筹备一场线下的新品品鉴会,设置新品的调研,品味尽兴后,设置抽奖。奖品是新品代金券,可以免费送人,也有权邀请更多人幵赠送他们新品代金券。品鉴会结束散场后准备精美礼品——可带走的甜品礼盒一份。领取的前提是,只要晒单就可以。 产品正式上线后,和知名珠宝商吅作,情人节订购新品就有机会被抽到钻石项链作为定情信物。把新品作为奖品,对俩个一线的公司的微博微信活 动进行了少量赞助。活动持续了七天,新品活动结束后,陆续在微信发布了卡券。

关于奖品,最好不品牌相关,定制个性化,尽量选择无需邮寄的:充值卡,电影劵、微信红包,如果有条件,可以让用户选择上门自提,对于有门店的企业这样做可以节省运费和精力,。 如何做互联网活动运营? 第一步:确定活动目的:常见的活动目的包括拉新、留存、促活第二步:进行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竞对、消费者、渠道等 第三步:进行活动策划:活动的主题、对象、时间、规则、风控等。第四步:评估及修正: 活动目标:即活动方案经过执行后能否达到目标。A公司目标是为了唤醒暑假之后的校园市场,通过方案可以促进学生购买,即可以达到目标。 竞对活动:即考虑竞对会做什么样的反应/活动。包括竞对的活动力度是多少?我们是直接竞争还是选择差异化战略?我们的活动力度是否要超过竞对?活动成本:即活动成本会不会太大?会不会超过公司的预算? 是否可优化:即对活动成本、流程、流量入口、转化率、活动项目等进行持续优化。 接地气:辣条活动要考虑活动地点人群密度、目标顾客数量、天气、市场成熟度等。能执行:辣条活动执行起来会遇到什么难题,如学生不买、校警阻碍等可评估:活动执行后,能够找到合适的标准来衡量活动执行情况,跟踪控制活动执行效果。辣条活动中包括销售量、退货量、单位消费者促销成本、微博分享数等。常见的推广渠道有: 产品本身:就像某些饮料企业总会将活动情况印在瓶身一样,辣条包装袋上也可以印上活动情况。因为产品最接近最终使用者,这样可以高效地向目标顾客进行

新媒体运营的6大策略

新媒体运营的6大策略 提到粉丝经济大家第一个会想到明星,因为只有明星才能带来粉丝效应,对于粉丝有很多的解释,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粉丝产生的原因: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简单的讲,有着相同价值观的人相互的吸引,也就是臭味相投,我们 研究那些追星一族多数是那些没有走向社会的中学生、大学生等等。 因为他们这时非常单纯没有接融到社会,相信童话当中的爱情故事。相信自己终于有一天可以等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同时又处在青春期,对那些能引人注意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大多数是明星的娱乐八卦,因此这个时期他们很多成为了追星一族。 成为一个明星的粉丝,就代表这个粉丝完全接受了这个明星的价值观,他们希望自己能过上明星一样的生活,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住豪宅、开名车,得到成千上万的人追捧,在粉丝的眼里那些明星是那么的完美,拥护自己的偶像就等于拥护自己,这样的粉丝最终成为脑残粉,已经完全谜失了自己。 随着新媒体的爆发,拥有粉丝变的越来越重要,在新媒体当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就是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告诉我们,一个媒体平台,如果不能聚粉,那么这个媒体将会慢慢失去了它的价值,粉丝经济会让大量的的传统媒体报纸、杂志集体死亡,那些高高在上的媒体时代即将成为过去!

其实现在很多的传统媒体都感觉到粉丝的重要性,连央视都在电视屏幕上贴上中央电视台的微信二维码,提示观众关注央视微博,以获取更多的粉丝,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来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 新媒体之战其实就是粉丝之战,新媒体的营销一切目的都转向了获取高质量的粉丝,拥有了粉丝就等于拥有财富,那么要运营好新媒体,这 就是今天我们要沟通的话题。 从两点来讲,一点就是人(灵魂人物),二点就是思想(转变观念)。 1.打造灵魂人物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现在很多企业官方微博都已死,可是我们却发现那些行业里的意见领袖他们的微博却玩得风生水起。其实关键就是人,企业官微对于粉丝来讲是一群人,而对于意见领袖来说,粉丝面对的 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可以跟他进行沟通、互动、交流,也就是灵魂人物。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另一个人的粉丝,是因为被这个人的某方面特质所吸引,所以一个微博或者微信平台,要想大量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必需 为这个平台打造一个平台的核心灵魂人物,利用这个平台的灵魂人物,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其实我们讲的核心灵魂人物,通常指的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提到阿里巴巴大家马上会想到马云,提到腾讯会想到马化腾,灵 魂人物要抽出时间跟粉丝进行互动、沟通、交流。 就拿笔者自己运营“总裁网络营销”公众号来说,我经常抽出时间为 公众号写文章,跟读者进行沟通互动,这样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优势,因为只有关注我运营的公众号,就可以第一时间阅读我写的文章,与我沟通互动,我就是灵魂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