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南吉的童话”群文阅读

“新美南吉的童话”群文阅读
“新美南吉的童话”群文阅读

“新美南吉的童话”群文阅读

师:各位同学,我们上课了。请大家看着我,尽管我长得不太帅。上课的时候我们要集体交流,要是有人说话的时候,大家最好就看着他,这样交流起来就很有意思。今天的这堂课,我们要读三个童话,是同一个作者,我把作者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请你们读一下,可以吗?生: 新美南吉

师:好,同学们觉得这个作者是哪个国家的?不用说理由,就凭感觉。

生:日本的。

师:你们同意吗?其实,当你读过很多故事后,有时候凭名字就可以感觉这个故事是哪个国家的。比方说汤姆、杰克,一般来说都是英国或者美国的,类似桃太郎,什么什么“郎”的,一般是日本的,如果名字后面带个“斯基”,大概就是俄罗斯的。

《去年的树》是一个简洁、干净的童话

师:新美南吉确实是一个日本的童话作家,我们下面就要读他的童话了,但是今天比较特别,在读童话之前,请大家先看两幅画,好不好?你们要表现得兴奋一点。先看第一幅,这幅画的作者是丰子恺,看完两幅画之后,你大概可以感觉出丰子恺画画的特点了。

生: 简单明快,而且他的画好像从来不画脸。

师:对,所以当时有人写文章评价丰子恺的画,说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你说这个作者是不是在骂丰子恺?

生:我觉得有可能是想增加美观吧。

生:我觉得是他怕把脸画错了。(笑)

生:这不是在骂“丰子恺”,这是说丰子恺画画简洁明快。

师: 丰子恺画画“不要脸”,是说明他画画简单明快,寥寥几笔就把画画下来,有些画是这样,有些童话也是这样,篇幅短小,语言简单明快。比方说我们马上要读的《去年的树》,你们已经读过了,对不对?那是你们自己读的,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去年的树》讲了两个人物,是哪两个人物呢?

生:是一只鸟和一棵树。

师:你说这一棵树和一只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 是朋友关系。

师: 嗯,他们是朋友,而且非常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童话的第一段就写了,请你们一起读一读——“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着鸟儿唱,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他们的生活还会这样继续下去,对不对?他们的生活如何继续呢?——(再读第一段)

师:可是故事要发生一点变故,第二段意外就发生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两句话就把转折讲清楚了,简单明快。

师:因为鸟儿要走了,就出现了这个童话的第一次对话,是谁和谁的对话?

生: 是树和鸟的对话——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师: 对,树和鸟儿的对话,简单明快,第二年鸟儿真的回来了,但是没有看到树,只看到一个树根,于是出现了这个童话的第二次对话,是谁和谁的对话呢?

生:是鸟儿和树根的对话——鸟儿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师:对,然后鸟飞又到了山谷里,停在门上,于是有了这个故事的第三次对话,又是谁和谁的对话呢?

生:鸟儿和门的对话——它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说:“树在厂子里被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师: 对,于是鸟儿飞到村子里,又出现了这个童话里的第四次对话,是谁和谁的对话?生: 是鸟儿和女孩的对话——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师:这个童话不长,主要写了这四次对话,大家有没有发现,四次对话,有一个人物是不变的,哪个人物呢?就是鸟儿始终不变。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

“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进山谷里去了。”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师:读到这儿同学们有什么感觉呢?

生:我觉得这只鸟很执着,她和树友情也非常深。

生:这只树太可怜了,他被砍了。

生:我通过这四段对话,我知道了鸟儿一直在问树在哪里。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生:这个故事挺感人的。

生:作者也许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森林。

生:作者也许想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

师: 大家说得都很好,当你感受到这些的时候,那么这个简短的童话就读完了,所以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阅读。

“干净”的童话,有些细节要“停下来想一想”师: 我们再回到丰子恺的画,刚才大家说丰子恺的画很简单,寥寥几笔的画都“不要脸”,但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这幅画有一个细节,画得很具体,另外的画家都不会这么画,大家有没有发现?找找看。

生:应该是风筝的线。

师:风筝线就一条细线啊,再简单就没有了。(笑)

生:应该是风筝上面的字,都画得非常仔细。

师:对,你说画画脸都不要了,结果这个风筝里的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那里,一个是和平,一个是胜利,丰子恺这样写进去肯定是有原因的,他想强调这个,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生:应该是当时战争很混乱,他希望战争尽快结束,然后让世界变得和平。

师:表达了愿望,真棒。他说的话你们同意吗?很明快很简洁的话里面,有些我们还是要想一想。画画是这样,童话也是这样,可能一两分钟就看完了,但是有没有字词是新美南吉想强调的?我们再来看《去年的树》,下面请默读,默读更利于思考,然后把重点的字词圈起来。圈好后——停下来想一想。(板书:停下来想一想)

我圈了“必须”

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师:你圈了什么词呢?

生:我圈的是“必须”。就在第二段里。

师:我自己读的时候,真没注意这个“必须”,你来说说这个“必须”。

生:这个“必须”说明小鸟是“不得不”离开,其实小鸟是很不愿意离开的,她想和树呆在一块儿,因为他们是很好很好的朋友。

师:孩子们,听到了吗?关系再好,也有分别的时候。在这个童话里,小鸟为什么必须离开?生:她要去南方过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