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框架体系

知识框架体系
知识框架体系

2A31201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对小型建筑工程,通常先布施施工控制网, 以施工控制点为基础, 基本工作 w 测

设建筑物的主轴线; 然后,根据它在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角、测距和测高差。

施工前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及细部测设

[ 竣工图的绘制

施工和运营期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广已知长度的测设

已知角度的测设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 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 V 角度前方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 I 方向线交会法

I 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试

2A312012 了解施工测量仪器的功能与应用

组成: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三部分

[经纬仪 '

J 功能:主要功能是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其

次,它还可以测量竖直角;借助水准尺,利用视距测量原理,

I 它还可以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r 组成: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功能:主要功能是测量两点间的高差,它不能直接测量待定点的 水准仪] 高程,但可以由控制点的已知高程来推算测点的高程。另外, [利用视距测量原理,它还可以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广组成: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数据记录装置组成

功能:全站仪在测站上一经观测,必要的观测数据如斜距、天顶 全站仪 )距(竖直

角)、水平角等均能自动显示,而且几乎是在同一瞬间

I 得到平距、高差、点的坐标和高程,可与计算机、绘图机连接起

L

来实现测图的自动化

2A312000建筑施工技术

知识框架体系

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施工测 量内容

施工测 量方法

常用工程测量仪器的组成及功能

2A312021掌握土方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土的工程分类:按开挖难易程度分为八类。

土的工程性质:可松性、压缩性及土的休止角

(安息角)

土方开挖:基坑开挖一般采用“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开挖 原则。当基坑较深,地下水位较高,开挖土体大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 J 应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措施。

土方的填筑与压实

J 土方填筑:填方应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1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主要因素 :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

I 铺土的厚度

2A312022掌握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法

基坑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 开挖,严禁超挖”的开

挖原则。

浅基坑的开挖:浅基坑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超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按放线 分块(段)分层挖

土。基坑(槽)应根据土质和施工具体情况进行放坡,以保证不 塌方。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 测量放线一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 丿 预留土层等。 \浅基坑的支护:对于横断面不大的基坑,

其临时支护通常可采用间断式、

断续式或连

续式水平支撑等。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 在深基坑土方开挖之前, 要详细确定挖土方案和施工组织,

对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 当施工现场不具备放

坡条件,放坡无法保证施工安全, 一般采用支护结构进行临时支挡,

以保证基坑

'

的土壁稳定。支护结构的选型有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土钉墙鞥。

2A312023掌握基坑验槽及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广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验槽的主要内容

验槽的方法:观察法、钎探法、轻型动力触探

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发现槽底局部异常后,应根据地基土的土质情况、工程性质和施 工条件分别对待,但均

宜符合式建筑物的各个部位沉降量趋于一致,

以减少地基不均

L

匀沉降为原则。

2A312030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A312031掌握砖、石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砌筑施工前的准备:常温施工时,砌筑前一天应将砖浇水湿润, 砖以水浸

入表面下 10~20mm 深为宜;雨天作业不得使用含水

> 率饱和状态的砖

砖基础施工技术要求:一般做成阶梯形,大放脚(高式、间隔式), 掌握防潮层的

构造做法

土方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掌握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法

掌握基坑验槽及局部不良

基的处理方法

砖基础施工技 术要求

2A312032掌握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人工挖孔灌注桩

A312040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2A312041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特点及配筋要求

正截面破坏:随着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的不同,

钢筋混凝土

梁正截面可能出现适筋、超筋、少筋等三种不同 性质的破坏

斜截面破坏:随着配筋率的不同,梁沿斜截面有斜压、斜拉、 剪压三种破坏型式

配筋要求:截面尺寸要满足强度、刚度和裂缝三方面要求。

匕梁中一般配制下面几种钢筋:纵向受力钢筋、 箍筋、弯起钢筋、架立钢 筋、纵向构造钢筋。

-受力特点:按板的受弯情况,可分为单向板与双向板;梁

(板)按支承情

况分为简支梁(板)与多跨连续梁(板)。两对边支承的板是单向板,一 个方向受弯;而双向板为四边支承,双向受弯。连续梁、板的受力 < 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要求:板的厚度与计算跨度,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的 、 要求,同时考虑经济和施工上的方便。拌种通常配制两种钢筋:受

力主筋和分布钢筋。

r 按纵向力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相互位置的不同, 可分为轴心受压柱和

偏心受压柱两类。

轴心受压柱的受力特点:对于轴心受压短柱而言,当荷载增至极限荷载 < 时,短柱四周出现明显的纵向裂缝,

纵向受力钢筋屈服,

混凝土被

压碎,整个柱子发生破坏。而细长柱则是破坏前发生纵向弯曲。

配筋要求:柱截面常采用正方形、矩形、 圆形或多边形等截面形式。受 压柱不宜采用高强钢筋,一般采用 HRB335、HRB400级钢筋。

难点解析

掌握混凝土基 厂单独基础浇筑 础施工技术要 条形基础浇筑 卡 Y 求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全面分层、分 厂

段分层、斜分层

彳大体积混凝土振捣:采取振捣捧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保温法、保湿法

匸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8条)

2A312033熟悉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 熟悉混凝土预 制桩、灌注桩 施工技术要求

广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要求:

Y

一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

打桩方法 锤击沉桩法(程序) 静力压桩法 振动法

钻孔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受

钢筋混凝土柱的受

力特点及配筋

要求 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特点及

配筋要求

广受力特点

【典型考题】A点高程为36.05m,现取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水准测量,前视点读数为

1.12m,后视点读数为1.22m,贝U B点的高程为()m。

A 35.15

B 35.95

C 36.15

D 36.95

答案:C

解题思路:B点高程=A点高程+后视点读数-前视点读数

=36.05+1.22-1.12=36.15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经纬仪由(A )组成。

A. 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B. 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C. 照准部、水准器、基座

D. 望远镜、水平度盘、基座

2. 下列(C)是水准仪的主要功能。

A. 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竖直夹角.

B. 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

C. 测量两点间的高差

D. 测量待定点的高程

3. 下列(D)不是经纬仪的主要功能。

A. 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

B. 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竖直角

C. 借助水准尺,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D. 测量待定点的高程

4. 经纬仪和水准仪的精度分别是(D )。

A. 分,厘米

B. 秒,厘米

C. 分,毫米

D. 秒,毫米

5. 水准测量中,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为45.382米,后视读数为1.202米, 前视读数为

1.302米,则B点的高程为(D)米.

A. 44.180

B. 44.482

C. 45.182

D. 45.282

6. 基坑开挖一般采用(A )的开挖原则。

A. 分层开挖,先撑后挖

B?分段开挖,先撑后挖

C?分层开挖,先挖后降

D.分层开挖,先挖后撑

7. 基坑验槽的重点不应选在(D)。

A. 柱基处

B. 墙角处

C. 承重墙下

D .非承重墙下

8. 发现槽底局部异常后,应根据地基土的土质情况、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分别对待,但均宜符合使建筑物的各个部位沉降量趋于一致,以(D )为原则。

A. 增大侧移

B. 减小侧移

C. 增大地基不均匀沉降

D .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

9. 基坑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A)或其他受力较大的部位.

A.柱基、墙角

B.基坑中心

C. 基坑四周

D .地基边缘

10. 在基坑验槽时,对于基底以下不可见部位的土层,要先辅以(C)配合观察共同完成。

A.局部开挖

B. 钻孔

C.钎探

D .超声波检测

11.可用作填土土料的是( D )。

A. 淤泥质土

B.膨胀土

C.冻土

D.粘性土

12. 基坑钎探后的孔要用( C )灌实.

A. 生石灰粉

B.水泥

C.砂

D.豆石

13. 下列(D )属于刚性基础的特点。

A .抗拉强度高

B .抗剪强度高

C .抗弯强度高

D .抗压强度高

14. 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A)mm。

A.10

B.15

C .20

D .25

15. 砖基础防潮层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B)处。

A .30

B .60

C .120

D.240

16?矿渣水泥拌制的大型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C)天。

A.7

B.14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高中函数公式的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为常数,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是的一次函数。②当 =0时,称是的正比例函数。(3)高中函数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与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 0, O,则经2、3、4象限;当 0, 0时,则经1、 2、4象限;当 0, 0时,则经1、 3、4象限;当 0, 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 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当 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4)高中函数的二次函数: ①一般式: ( ),对称轴是 顶点是; ②顶点式: ( ),对称轴是顶点是; ③交点式: ( ),其中(),()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5)高中函数的二次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②时,在对称轴()左侧,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右侧;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当时,取得最小值

③时,在对称轴()左侧,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当时,取得最大值 9 高中函数的图形的对称 (1)轴对称图形:①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②轴对称图形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确定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①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他的对称中心。②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经典收藏)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C B A x y y x C x y y B x y x A 、、,,,如:集合lg |),(lg |lg |======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A 表示函数y=lgx 的定义域, B 表示的是值域,而 C 表示的却是函数上的点的轨迹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显然,这里很容易解出A={-1,3}.而B 最多只有一个元素。故B 只能是-1或者3。根据条件,可以得到a=-1,a=1/3. 但是,这里千万小心,还有一个B 为空集的情况,也就是a=0,不要把它搞忘记了。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 2n 种选择,即集合A 有2n 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 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何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有些版本可能是这种写法,遇到后要能够看懂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第一类:情节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 (1)根据小说故事的发展划分结构层次。 (2)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4、情节的特点 ⑴对情节安排的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5、分析情节的作用: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第二类人物形象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或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XX是一个……的人(点明身分)。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⒈表现人物的手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

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框架图

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框架图 基本原则:平等、调解、辩论、处分 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基本制度: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 人民调解不影响起诉 主管问题劳动争议仲裁前置 选择仲裁不得诉讼 管辖 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管辖问题裁定管辖 管辖权异议 主体论 原告与被告: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特殊情形下的当事人确定 必要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 当事人普通共同诉讼 诉讼代表人 诉讼代理人 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第三人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本证 依照证据与证明责任之间的关系分类 反证 直接证据 依据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分类 证据分类间接证据 原始证据 依据证据的来源分类 传来证据 概念 举证责任合同纠纷举证责任分配 侵权的举证责任分配 绝对免证:自然规律和定理证据论免证 相对免证:众所周知/推定/ 生效文书确认 证明对象三种形式 自认撤回 三点注意 适用与确定(必须;协商与指定)举证延长:可两次延长,本院决定 举证期限效力:增加/变更诉求/反诉-举证期限内 一审程序 “新的证据”概念 二审程序 适用与确定(非必须;协商与指定) 证据交换视为公开质证(认可的证据) 效力: 出庭(证人) 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依职权;依申请

原则上都要质证 质证 例外(证据规定47、48):需要保密的证据不得公开质证 证据论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年龄智力不相当,证人 无因不出庭;证人有利害;视听有疑点;复件无核对认证明显优势证据:《证据规定》第73条 不利证据的认定:《证据规定》第75条 证明力大小排序:《证据规定》第77条 原告:有利害关系 被告与诉讼请求明确具体 起诉条件主管与管辖要求“正确” 不予受理 程序启动不符合起诉 条件的处理: 驳回起诉 一审程序主管:诉讼与仲裁 不予受理和内涵 应当受理的一事不再理例外 特殊情形注意 离婚、收养婚34 案件的特殊民诉111 规定意见151 诉讼时效:应当受理 主体 申请撤诉的条件时间 撤诉裁定 诉讼程序特殊情形视为撤诉的情形 适用范围不同 诉讼中止与适用效果不同 延期审理恢复审理上不同程序论法定情形不同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详细)

第二章 函数 一.函数 1、函数的概念: (1)定义: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 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x f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x f |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 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定义域: (1)定义域定义:函数)(x f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确定函数定义域的原则:使这个函数有意义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确定函数定义域的常见方法: ①若)(x f 是整式,则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②若)(x f 是分式,则定义域为使分母不为零的全体实数 例:求函数x y 111+ = 的定义域。 ③若)(x f 是偶次根式,则定义域为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的全体实数 例1. 求函数 () 2 14 34 3 2 -+--=x x x y 的定义域。 例2. 求函数()0 2112++-= x x y 的定义域。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⑤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⑥若)(x f 为复合函数,则定义域由其中各基本函数的定义域组成的不等式组来确定⑦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如)0(10 ≠=x x ⑧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4)求抽象函数(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0,1]求)(2 x f 的定义域 已知函数)12(-x f 的定义域为[0,1)求)31(x f -的定义域 3、值域 : (1)值域的定义:与x 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2)确定值域的原则:先求定义域 (3)常见基本初等函数值域: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正余弦、正切)

小说阅读知识框架体系

小说阅读知识框架体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线索:事物、对比冲突、人物、情感变化、 场面 顺叙(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晰); 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小说波澜起伏;突出冲突;突出主题)情叙述方法插叙(使情节完整、结构严密、内容充实丰满、文章曲折有致,深化主题)平叙(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①刻画人物 ②点题或突出主题 节作用③给读者的感受 ! 全文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戏剧性和可读性) 开头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 ④上下文情节开头倒叙(制造悬念) 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回味) 中间行文伏笔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 ①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 ②人物塑造方法正面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动作 ! 分析角度侧面环境烘托次要人物烘托 ③情节 ④环境,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作者的议论和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 人主要人物社会意义(揭示社会现象或给人带来某种启示) ①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用物象②揭示主题

— ③线索,并使结构更加完整 物①烘托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②揭示或暗示主题 ③线索人物贯穿全文 答题模式:×××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 特点:抓景物形、色、声…… " 调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 环手法:写作层次和观察角度:远景和近景、俯视和仰视 描写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白描 ①暗示和深化主题思想的 ②烘托人物形象 境作用③创造主人公活动场所,暗示时代背景 ④推动小说情节 。 ⑤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 答题模式:手法+景物特点+作用 ¥ 第一人称(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 的 人称表达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 记叙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表达方式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议论 抒情

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 ' 1' '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小说阅读题知识点归纳

小说阅读题知识点归纳 一、环境题 ①(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描写了环境的………(特点)。 ②(人物)A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B表现……地域风光,映衬……形象; C渲染…气氛,奠定……的基调,暗示人物命运; D暗示……社会背景,揭示……性格成因。 ③(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导引人物出场。 ④(结构)与上下文、首尾、标题之间有无承上启下、铺垫、照应的关系。 ⑤(主题)A象征……揭示……主题;B与……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二、艺术技巧题: 鉴赏小说情节谋篇布局艺术技巧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表现手法、小说的线索、小说的结构、叙述人称及角度、小说的叙述顺序。 1.小说表现手法: ①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③铺垫蓄势; ④情节突转,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⑤情节摇摆发展,一波三折,赋予小说更为人心魄的魅力。

(6)误会巧合,引人入胜。 (7)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8)结局戛然而止,留下空白,激发读者想象。 (9)“黑色幽默”(运用滑稽、夸张变形、双关反语等艺术手法,对社会现实的黑暗进行嘲讽和鞭挞,让人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2.小说的线索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3.小说的结构 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而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立体的无限时空间。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4.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角度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有限视角”好处: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有意隐藏一些环节,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富有悬念,引人入胜。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

高中数学知识点1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最新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及常考题型

《函数》知识要点和基本方法 1.映射定义:设非空集合A,B ,若对集合A 中任一元素a ,在集合B 中有唯一元素b 与之对应,则称从A 到B 的对应为映射。若集合A 中有m 个元素,集合B 中有n 个元素,则从A 到B 可建立n m 个映射。 2.函数定义:函数就是定义在非空数集A,B 上的映射f 。此时称数集A 为函数f(x)的定义域,集合C={f(x)|x ∈A}为值域,且C ?B 。 3.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构成了函数的三要素。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定义域、值域;②对应法则。(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4.求函数的定义域常涉及到的依据为:①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0;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④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⑤实际问题要考虑实际意义;⑥正切函数角的终边不在y 轴上。 5.函数解析式的求法:①配凑法; ②换元法: ③待定系数法; ④赋值法;⑤消元法等。 6.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②分离常数法;③逆求法;④换元法;⑤判别式法;⑥单调性法等。 7.函数单调性及证明方法: 如果对于定义域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第一步:设x 1、x 2是给定区间内的两个任意的值,且x 1

最新高考小说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专题训练

2020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 2020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 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 1、环境 “一景三考”,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 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解题规律】: ①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 ②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语) ③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 【解题规律】: 1、掌握微型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 2、答题时,要扣情节特点,运用术语,结合文本中特点的具体体现,举例分析。【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 【解题规律】: ①答这个情节跟前后情节有何关联。(指向情节本身) ②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指向人物) ③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指向主题) ④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暗示了社会环境。(指向环境)(有时需要) ⑤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有时需要) 【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 【解题规律】: ①表明观点(跟作者的观点保持一致) ②从情节安排本身、人物身份性格及文章的主旨出发,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必修一:第一章集合 集合含义与表示 基本关系 基本运算 列举法{a,b,c,…} 描述法{x|p(x)} 图象法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交集:A∩B={x|x∈A且x∈B} 并集:A∪B={x|x∈A或x∈B} 补集:{|} U C A x x U x A =∈? 且 韦恩图; 数轴 子集; 真子集 函数概念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表示 解析法 图象法 列表法 性质 单调性 定义 图象特征 最值 奇偶性 定义 图象特征:对称性 映射映射的概念上升或下降 第二章函数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 数 与 指 数 函 数 指 数 根式n a 分数指数幂(0,,*,1) m n m n a a a m n N n =>∈> 无理数指数幂 运算性质 指 数 函 数 定义(0,1) x y a a a =>≠ 图象: “一撇或一捺”,过点(0,1).见教材P91 性质: 位于x轴上方,以x轴为渐近线 对 数 与 对 数 函 数 对 数 定义:x a N x a N = 若则叫以为底的对数 运算性质 对 数 函 数 定义:log(0,1) a y x a a =>≠ 图象:位于y轴右侧,以y轴为渐近线.见教材P103 性质:过点(1,0) log()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 = () ()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b a b + = = = 幂 函 数 定义:y xα = 具体的五 个幂函数 2 3 1 2 1 y x y x y x y x y x- = = = = = 特征:过点(1,1), 当0 α>时在(0,) +∞ 上递增;当0 α<时, 在(0,) +∞上递减。 换底公式: log log(0,1,0,1,0) log c a c b b a a c c b a =>≠>≠> 图象:P109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 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 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三、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_高一数学函数的性质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_高一数学函数的性质 同学们升入高中,有没有感觉到高中的数学不再像初中数学那样简单易懂了?高中的数学知识点非常多,同学们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1、函数:设A、B为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特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写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B={f(x)∣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定义域的解题思路: ⑴若x处于分母位置,则分母x不能为0。 ⑵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0。 ⑶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0。 ⑷指数对数式的底,不得为1,且必须大于0。 ⑸指数为0时,底数不得为0。 ⑹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各个部分都有意义的x值组成的集合。 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相同函数

⑴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⑵定义域一致,对应法则一致。 4、函数值域的求法 ⑴观察法:适用于初等函数及一些简单的由初等函数通过四则运算得到的函数。 ⑵图像法:适用于易于画出函数图像的函数已经分段函数。 ⑶配方法:主要用于二次函数,配方成 y=(x-a)2+b 的形式。 ⑷代换法:主要用于由已知值域的函数推测未知函数的值域。 5、函数图像的变换 ⑴平移变换:在x轴上的变换在x上就行加减,在y轴上的变换在y上进行加减。 ⑵伸缩变换:在x前加上系数。 ⑶对称变换:高中阶段不作要求。 6、映射: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A 中的任意仪的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确定的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⑴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⑵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⑶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7、分段函数 ⑴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式表达式。 ⑵各部分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取值范围不同。 ⑶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8、复合函数:如果(u∈M),u=g(x) (x∈A),则,y=f[g(x)]=F(x) (x∈A),称为f、g 的复合函数。 高一数学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局部性质——单调性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应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变量 x1、x2,当x1< x2时,都有f(x1)f(x2),那么那么y=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D是 函数y=f(x)的单调递减区间。 ⑴函数区间单调性的判断思路 ⅰ在给出区间内任取x1、x2,则x1、x2∈D,且x1< x2。

语文阅读 知识框架梳理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 1、记叙文的定义:通过记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表达中心意思的文章。 2、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分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4、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写。作用:文章脉络清楚、文理分明、有头有尾。 倒叙——把事情的结果写在前面。作用:是造成悬念,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插叙——记叙中,插入相关的事情和情节,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作用:对主要事件给予补充和衬托。 补叙——文章主要内容写完后,又补充上有关事情和情节。作用:对主要事件作补充。 5、记叙文的详略: 详写:具体生动地表达文章中心。 略写:中心更充分、更完整。 6、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真切自然。第二人称:亲结抒情。第三人称:不受局限,取材丰富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议论、说明。 8、记叙文的结构与段落:文章的材料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叫结构。 (1)按事情发展或时间顺序(2)按空间位置(3)按事物的内在联系 9、开头、结尾、过度; 开头——点明中心,提出悬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结尾——用结论、抒情深化主题,或含蓄作结,令人回味,呼应开头。 过度——用于事件、时间、空间的转换,承上启下。 10、记叙文的中心:作者通过……的事情,表达……的感情。 11、记叙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象征 12、记叙文的语言:结合语言环境,分析精彩词、句、段、意思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词语分析——先弄懂词的本意,再分析词语在句中索要表达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时,不要忽略了词性的感情色彩。 句子分析——先看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进行分析(修辞作用+内容分析);然后再看看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句子在文首点明中心,交待要素;在文中,承上启下,过度照应;在文尾,呼应开头,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突出中心等) 段落分析——也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两个发面进行分析。 二、小说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人物: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的描写和情节的叙述,分析人物的形象、身份 地位、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 3、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4、描写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神态) 5、小说的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6、小说的环境描写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情节展开提供背景(交待事件发生地点或背景)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情感渲染气氛反应人物性格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三、散文 1、散文的分类:写人记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 2、分析散文: (1)要抓住文中描写的人、事、物景的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要抓住散文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作者往往以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其所

最新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梳理范文

复习目标 (1)关于小说 目标:①认识小说文体特征。②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 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①小说3要素、小说的分类。②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2)关于高考 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 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 尤其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 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 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 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 联等。 复习任务 (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 事性文学载体。 ②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 映社会生活。 (2)小说3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3个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重在写人物,「文学即人学」,中心任务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 活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设计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是传统 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①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 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详细

第 二章 函数 一.函数 1、函数的概念: (1)定义: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 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x f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x f |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 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定义域: (1)定义域定义:函数)(x f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确定函数定义域的原则:使这个函数有意义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确定函数定义域的常见方法: ①若)(x f 是整式,则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②若)(x f 是分式,则定义域为使分母不为零的全体实数 例:求函数x y 111+ = 的定义域。 ③若)(x f 是偶次根式,则定义域为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的全体实数 例1. 求函数 () 2 14 34 3 2 -+--=x x x y 的定义域。 例2. 求函数()0 2112++-= x x y 的定义域。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⑤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⑥若)(x f 为复合函数,则定义域由其中各基本函数的定义域组成的不等式组来确定⑦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如)0(10 ≠=x x ⑧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4)求抽象函数(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0,1]求)(2 x f 的定义域 已知函数)12(-x f 的定义域为[0,1)求)31(x f -的定义域 3、值域 : (1)值域的定义:与x 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2)确定值域的原则:先求定义域 (3)常见基本初等函数值域: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正余弦、正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