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基础知识

字理基础知识
字理基础知识

字理基础知识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教师应掌握的字理基础知识

一、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一)象形、指事、会意-----纯表意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字书,共收字9353个。汉字造字法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是前人对汉字研究的科学总结。文字学家又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方法,假借和转注实为用字方法。在四种造字方法中,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音的方向发展,而于它之前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则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下面简要地谈谈这三种字的基本特征。

1.象形

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就称象形字。如:

日月目山

象形字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许慎的界说是就汉字“造文之初”的情形说的。现行汉字,象形字很多已不象形,这说明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已褪去古文字的图画色彩,渐趋规则化、符号化。但是,考之甲骨文、金文却是很接近图画的。它们有的取事物侧视、仰视、俯视的平面形象描画出其形态,如:川、鸟、龟。有的为了准确地表示事物而将其特点突出,如:“牛”字,甲骨文突出其弯形的长角,“母”字,则突出其双乳;有的描画出具有特征性的局部,如“羊”字,甲骨文只画出其头部,又如“木、禾、人、口、手、耳、水、鸟、隹、虎、豕”等,在古文字阶段,它们都很像一幅单线勾勒的简笔画,都是根据物体的表状,“随体诘诎”描摹出来的,一望即知其为何物,所以象形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如何象形,当然是以能使人们一见就知义为目的。因此可以画得简单而达到此目的,也就不需复杂化,这就是所谓的“独体象形”。有的事物画得太简单,不能使人一见就知义,如“果”字,如只画一个圆的果形(上面部分),人们就不知其为何物,易与其它圆形之物相混,于是就将果树一并画出来,表示这圆形之物是树上的,这样,就使人容易明白这是果实;再如“血”字,若只画“′ ”,人们也不知道这是水是沙或是血,而把像血滴的“′ ”与盛牲血之器“皿”一起画出来,就能使人联想到杀鸡宰鸭时割喉滴血进器皿的情形。象这类由两种同类或相关事物的实形组合而成的字叫合体象形字。合体象形字所合的二体若分

开后,一般有一体不能单独成为具有合体字义或与合体字义有关的字。如“血”字的“′”不单独成字,另如“果”之“田”,是果实的象形,不单独成字,如果说它与田地的“田”相似,那也与果实无关。像这类的合体象形字还有“眉”、“瓜”、“石”、“牟”等字。

《说文》共收象形字264个。在汉字总量中约占百分之四左右。象形字在汉字总量中虽然数量不大,但它们是组成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基础。熟悉和掌握了象形字,就掌握了汉字大量的基本构件。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象形字主要有如下一些:

人体类:人又大子女尸口夫长文心手爪止毛目老臣自耳身首面眉鬼。

动物类:万飞马犬贝鸟羊龙凤羊虫肉羽龟角虎兔鱼鹿象鼠燕。

植物类:艹木禾米竹瓜来齐果桑。

服饰器物类:刀丁力几勺巾弓门车瓦斗斤玉且册矛伞衣曲舟网豆囱其壶。

天文地理类:山川小土日月云气井水火申丘石田永行州回雨京泉高雷。

其它:卜。

象形字的产生,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并开始成为真正记录语言的工具。

从造字方法来看,象形字最能反映本义。例如“身”字,古文字像女子侧身大腹怀孕之形,其本义为身孕。《诗·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用的就是本义。又如“行”字,甲文、金文写如“╬”均象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中的“微行”就是“小路”的意思。正因为象形字像实物之形,因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一望即知其为何物,也就不难察明其本义。但是,象形字毕竟是文字,它不是写生画,不可能把每一个事物的细微差别都描画出来。例如甲骨文中的“豕”和“犬”,都是象形字,形体很相近,就不容易分辨。文字又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提高其符号化、规则化程度的;甲骨金文演变为小篆,隶书代替了小篆,楷书又代替了隶书。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象形字的形象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后来变成了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形的方块字,它们先前的直观性已十分模糊,同时,许多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也无法用象形的方法表现,这些都是象形字表义的局限性。象形字的局限性又限制了它本身的发展。于是人们想出了第二种造字方法,那就是“指事”。

2、指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视而可识”指初看可以标识符形怎样构成。“察而可见”指仔细观察

可以知晓字的意义。“上下是也”是他举的指事字的例子。指事是表达语言中抽象概念的造字方法之一。指事字可以分为两类。

(1)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这类指事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某一象形字来代表对象;另一部分则是在这个象形字中加上简单的符号,用以指示部位、处所,这个加上去的符号不能作为文字而独立存在。如“木”字是个象形字,在古代,“木”字就是“树”的意思,在它下面加一短横,就成了“本”字,即特指“木”之根部所在;如果把短横这一符号放在“木”上,就成了“末”字,则表示树梢之所在。又如“刀”字是象形字,若指刀口时如何画呢这实在是无形可画,于是就在“刀”字的撇上(即刀口处)加一点,这一点就是指事符号,指明刀口之处,以此表示刀刃。本、末、刀这类字都是在原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来指明意义的。再如:亦——《说文》:“人之臂亦也。从大,像两亦之形。”“亦”即今“腋”之初文,“亣”即人的正面象形,腋窝虽是具体事物,但不便用象形之法独立表示出来,故在双臂之下加上指示部位的指示符号,表明意之所指。

寸——《说文》:“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又”是手的象形字。用“丶”特指寸口之处。寸口是中医摸脉之处,中医学仍有此术语。

甘——《说文》:“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一”也不表示一个具体的食物,而是表示甘甜乃“口”中的一种感觉。

(2)抽象符号加抽象符号组成的指事字。如“上”字,古人曾写如“亠”,

以横为基准线,以点表示位置高处的意思。而“下”字反之。这是一种纯象征性的符号,而将这种符号运用到汉字的构造上来,就是指事。

象形字和指事字一般都是独体字,主要区别在于:象形字重在字形像原物之形状,而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说文》中的指事字数目最少,仅有100余个,汉字在而后基本上没有再造。小学课本中的指事字也只是本、末、未、朱、亦、寸、叉、甘、上、下等二三十个。因为用这种符号变换的方式造字毕竟是有限的,也并非所有的象形字加上指示符号后都能收到“视而可识,察而可见”的效果。对比较复杂的抽象意思还是不能表达,于是人们又想出了第三种造字办法,那就是“会意”。

3、会意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hui), 武信是也。”比,并的意思;类,指字类;谊,是义的本字;撝通挥。比类合谊,指把两个以上的字合并,会合它们的意思。以见指撝,指合并两个字成新字后所表示意义的指向。武信是他举的例子。概言之,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

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休”,是“人”和“木”组成的,表示人倚树木下休息的意思。会意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

会意字从其部件的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型:

(1)同体会意

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

林(两木并立,表树木丛生。)

炎(两火相叠,火上有火,表火光上升。)

步(两止一前一后,表步行。)

磊(三石相累,表石头累积貌。)

(2)异体会意

旦(日出地平线,表示早晨。)

莫(日落草从中,表天色晚。)

囚(“人”在“口”中,表囚系。)

采(爪在木上,表采摘。)

看(手斜目上,手搭凉棚状,表了望)

会意字从其部件组合的具体性和抽象性看,主要有两种类型:

(1)比类会意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意符,按人们的习惯或对事物

的理解组合在一起,从而显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以上所举的“从”、“采”等字。“从”由两个“人”组合而成,“采”由“爪”和“木”组合而成,这些意符都是很具体的,它们组合后显示了一个新义。

(2)合谊会意,又称顺递见义,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组合在一起,

表示一个意念,实际上好象是一个紧缩了的词句,如:尖(上小下大为尖)、夯(大力砸为夯)、尘(小土为尘)、歪(不正即歪)、卡(不上不下为卡)。

为构成汉字的方块形状,一些合体会意字的部件常进行变写,文字学中称为“变文”。如“光”(灮),下“儿”是“人”的变写,上部是“火”的变写,会意为人持火把,光芒四照。再如“雪”,下“彐”实为“习”的变写,“习”是“羽”的一半,即一根羽毛,知此变形,则可会意想象鹅毛般大雪纷纷扬扬洒落的情形了。《说文》收会意字1167个。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会意字主要有如下400余个:A安奥

B罢百拜班斑般半保报暴北甭比笔闭扁便表别瘪冰兵丙秉并步

C采蚕曹曾差辰尘成承乘丞赤充臭初楚畜矗穿串闯春辞此从

D带盗道登典奠吊叠定丢冬兜断对多

F乏罚法烦反肥吠分奋丰奉伏凫父付负

G告哥各公宫共骨谷鼓古寡乖官光规

H寒好合黑轰后厚化画幻皇灰会惠昏或

J及吉即棘集脊计季既继祭加家夹尖间监兼茧见件建匠皆解介今筋晋晶居绝军君

K卡看科肯孔寇困

L劳牢乐里立利杰连帘两料劣林令另流旅

M买麦卖卯美绵棉免苗灭蔑名明鸣命莫某牧

N拿男闹内嫩尿聂弄奴

P抛佩朋皮匹辟片票品平

Q奇乞启起弃器妻牵侵秦青庆秋囚区取全雀

R仁容如乳辱若闰

S塞丧扫色森傻煞闪扇善折射甚生省圣师实史土市是世事守受兽叔束耍双爽司死寺宋送素肃算孙索

T讨套忑天甜粜彤同秃突图退妥

W歪外丸王危威尾委卫位畏我卧屋吴武

X希析悉喜系先鲜闲衔相香向嚣信兴杏幸兄休秀须旋穴熏旬寻

Y岩炎奄艳央妥要叶益逸役意音因引印荧盈蝇庸用幽友有幼右狱御渊原元匀

Z灾宰再赞葬早枣灶皂则翟詹斩蘸章丈钊找折着真阵争正支直执制质灸众周粥肘咒昼逐祝宗走奏足族最奠左坐。

……

以上所说的三类字都是纯粹的表意字,字的本身没有读音的标志。会意字虽然能表示抽象的概念,比象形、指事进了一步,但是仍然没有越出象形字的藩篱,还是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造字功率最强的形声字。

(二)形声

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名,在这里指的是字的意思。以事为名指用与其事相联系的字来造字,表示新字意义的范围,这就是形声字表形的形旁。取譬相成,指取用读音相似的字表示新字的读音,即形声字的声旁。概言之,形声字就是由表义的形符(或称形旁)和标音的声符(或称声旁)两部分组合而成的新字。

形声字这一造字方法,解决了用象形、指事、会意三种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汉字造字法的一个重要发展。形声字的产生使汉字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使汉字由表义文字发展到表义兼表音的新阶段。三千多年来,形声字不断增加,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形声字字就有7897个,占该书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四左右。时至当代,形声字已占汉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了解形声字的形体结构及其性质,对掌握汉字和进行小学识字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形旁与声旁的组合方式

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标音的声旁组合而成,其形与声的组合方式

主要有对等式的六种类型:

左形右声:清、松、锯右形左声:攻、顶、放

上形下声:箕、草、雾下形上声:想、基、装

内形外声:闻、闷、翅外形内声:园、匣、圈

在上面的六种组合方式中,左形右声是最基本的一种,在形声字中数量最多。这六种组合方式是比较规整、对称的。另一种形和声的组合

则呈分布式,如:

形被拆开:街行形圭声

裹衣形果声

声被拆开:随之形隋声

辩言形辛辛声

这种分布式的结构也可视为内形外声和外形内声的内外结构。

除对称式和分布式两种组合方式外,还有一种不规则的偏角式形声字,它们

或形偏一角,或声偏一角,如:

荆:艹形刑声,形偏一角;

颖:禾形顷声,形偏一角;

旗:方形其声,声偏一角;

徒:辵形土声,声偏一角。

再如:“载、腾、病、佞、疆、寐、房”等字,也都属于形或声偏于一角的

形声字。了解形声字中这一特殊的组合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其音和义。

形声字一般情况下是一形一声的,如上面所举的字,也有一些是二形一声的,

如“碧”,玉石表形,白标音;“簠”,竹、皿表形,甫标音。还有个别形声字甚至是三形一声的。这是就其具体的象形部件而言的,而这两三个具体的象形部件常常又是有内在联系的,故又可把它们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样的角度看,形声字又仍然是一形一声的。

一些独体字或偏旁充任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是比较固定的。如“口”,在“召、问、咏、吐、唤”等字中均为形旁,“青”在“清、晴、睛、请、情”等字中均作声旁。而一些独体字或偏旁在组字时既可作形旁,又可作声旁。如“刀(刂)”在“剑、刊、切、删、剪、刻”等字中作形旁,而在“召、到、叨”等字中则作声旁;“示”在“神”中作形旁,而在“视”中则作声旁。

在形声字的形与声编排组合时,造字者出于左形右声这一基本结构类型和汉

字方块形状的美观着想,把一些形声字的形符竖着写,我们今天只有倒放着看,才能清楚地或依稀地看到其本来面目。如“病”字的形旁“疒”,本是人因患病而卧于床的象形,把“疒”横倒成“”后才能现此形态;

“险”“阳”中的形旁“阝”(阜)本是山岭的象形,只有把“阝”横倒成“∧∧”才象山岭重叠之形;“狼”、“狗”等字中的形旁“ 犭”(犬),也只有把它横倒成“ ”,才依稀可见一条横着奔跑的兽形,这种现象文字学中称为“倒文”。

2、形旁的一形多义与一义多形

形声字的形符是表义的,一般是一形一义。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化和楷化,一

些形符字出现了一形多义的现象。例如“彡”(音shan),初文是一种须毛的象形,如“须”,繁体为“须”,“页”是“首”的变写,表示头部(指颈脖往上的整个头部),而在“首”旁的三撇(彡),就是飘拂的胡须了。“彡”还可以表示声音,如“彭”,左旁是一个有脚架的鼓的形状,“彡”则表示敲鼓时发出的嘭嘭响声。“彭”的本义是鼓声,后来以之相对稳定的作为姓氏后,又以之作声旁造出表示声响的“嘭”,与水有关的“澎”等字。又因为鼓声远传,明显张扬,于是又以表声音的“彡”为形旁造出了“彰”等字,词语有“表彰”、“彰显”、“欲盖弥彰”等。“彡”还可表示光线。如“景”是“影”的初文,“景”的“京”原是上古时代的宫室象形(至今还有京都、京城、北京、东京等词汇),“京”上加“日”表示日光照耀宫室之意,“景”的本义是日光。东晋后出现“影”这个形声字,以“景”标音,以“彡”表义,“彡”是表示光线的符号,日光所照,影点斑斑,“景”由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影”。“彡”除表示须毛、声音、光线外,还可以表示花纹和色彩。如

“彩”,“采”标音,“彡”表形,即表示多种颜色和由多种颜色衍生出来的纹彩、光彩的意思。再如“彤”,“彡”表示色泽,“丹”即红,“彤”即红,“彤”即是红的色彩。“彪”字以“彡”表示老虎身上的斑纹。从前把有文采的贤能之士以“彦”称之,字中的“彡”即是由花纹色彩引申而出的文章辞采意。

类似的一形多义的形符字还有其它一些,如:

“尸”在“屋”中表房屋,而在“尿”、“屎”、“尾”中则表人弯腰下蹲形。

“阝”在左旁与山岭的高险有关,是“阜”的省形,如阻、险等字。右“阝”是“邑”的省形,则与区域有关,如“都、郊、邻、鄙”等字。

“月”字旁在“朗、期、朔、明、朦、胧”等字中与月亮有关,而在“肚、肝、肺、肥、脏”以及“背、脊、臂、胃、肾、肓、膏”等字中则与肉体有关。

“”在在“负、危、急、陷”等字中表示人,在“鱼、龟、兔、象”中

表示这些动物的头部,而在“赖”中则是刀的变写(赖,形声字,贝形,剌声。剌字的立刀旁在“赖”字中变形为“”了)。

由上可知,部分形声字的形旁有一形多义的特点,另一些形声字的形旁还有一义多形的特点。如“手”是象形字,古文字可看出其手臂和五指。“手”作形旁时,可因其位置的不同而有多种写法。如可变写为“ 扌”,如打、握;可变写为“横手”如举、击;可变写为“”,如“有”(手拿肉即表示有);可变写为“爫”,如“采”;变写为“彐”,如“秉”等。再如“心”作形旁时可变写为“忄”,如情、悦等;变写为“”,如“恭”、“慕”等。

3、声旁与本字的读音关系

在上古,形声字中标音的声旁与本字的实际读音大多是一致的,因此,人们在认读生字时有一种“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的说法。这种通俗的解说,揭示了形声字声旁标音的特点。但是,由于语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因此,相当部分形声字的声旁与这个字的实际读音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一般来说,形声字的声旁与这个字的读音主要有下面三种关系:(1)同音关系:声旁与本字的声韵调完全相同或者声韵母相同仅声调不

同。如:

清---声旁“青”读qīng,“清”也读qīng。

这类字有“湖、爸、铜、材、和、洋、铲、锤、证、睛”等。

妈---声旁“马”读mǎ,而“妈”读mā,声韵母相同,仅声调不同。这类字有“汞、骂、请、摸、鸦”等。

(2)双声关系:声旁与本字的韵母不同,但声母仍相同。如:

醉---声旁“卒”读zú,而“醉”读zuì,声母相同;

杯---声旁“不”读bù,而“杯”读beī,声母相同。

这类字还有“怯、破、煤、缸、魔、您、慕、哈”等。

(3)叠韵关系:声旁与本字的声母不同,但韵母相同。如:

空---声旁“工”读gōng,“空”字读kōng,声母不同,但韵母相同。

崩---声旁“朋”读péng,“崩”字读bēng,声母不同,但韵母相同。

这类字还有“恐、叛、悲、效、袍”等。

由于汉字的发展演变,一些字的形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形声字的声旁

也失去了标音作用。如治、冶、借、错等字,它们的声、韵、调都已不同了。

在形声字中还有一种累增现象,就是借用已有的形声字做声旁再组成新的形

声字,这个做声旁的形声字与新组成的形声字一般具有同音关系。如“各”是个从夂从口的会意字,以“各”为声旁组成形声字阁”,尔后又再以“阁”为声旁组成形声字“搁”。这种以累增形式而组成的声旁与本字具有同音关系的形声字也是常见的。例如:

署(四形者声)---曙(日形署声)

崩(山形朋声)---蹦(足形崩声)

豪(豕形高省声)---壕(土形豪声)

就绝大多数的形声字来说,声旁与本字的读音关系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有人统计,39%的形声字读音与其声符字一致,余下的是叠韵字较多,双声字又次之,一小部分则声音完全变了。掌握这一特点,对于同音者,当然可以“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对于双声叠韵者亦可由近似音去寻找其读音的线索并由字义去推出正确的读音。如“崩”字,声旁与本字的读音属叠韵关系,当已知“朋”péng的读音时,则可由形符字“山”推出口语中的“崩裂”的“崩”的读音(这种推断并非完全准确。)如果说具有双声叠韵关系的形声字能间接地标识其读音的话,那么声旁与本字的声韵母已完全不同的字就较难断定其读音了。如“江”,声旁“工”读gōng。而“江”读jiāng,声旁与字的读音已完全不同,不过,若用白话、客家话等含古音的方言去辨读,“工”与“江”的声音还是比较近似的,也就是说运用方言去辨读也还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读音的线索的。

4、部件的省写----省声字和省形字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原来都是相对独立的基本字,它们组合成一个字时,有的由于笔画太多,有的由于结构上过于庞杂臃肿,不符合汉字方块形状的美学原则,于是省去声旁或形旁的某一部件,这就形成了形声字中的省声字和省形字。

省声字,就是声旁省去某一部件的形声字。如豪,豕(猪)表形,高标音,但如果组成上“高”下“豕”的一个合体字,在结构上就过于庞杂臃肿未成方块形,直行书写还会使人误读为“高豕”二字,于是造字者把声符字“高”省掉下“口”,把“豕”嵌入其中,组合成了“豪”字。这样,形符与声符巧妙组合,浑然一休,既美观又便于书写和认读。“豪”字是声符字省略其中的部件,故叫省声字。省声字的类型主要有二:

(1)把笔画繁多的声符字省去一部分,形与声组成左右上下的对称式结。

如:

珊---玉表形,删省声,左右结构。

恬---忄表形,甜省声,左右结构。

粱---米表形,梁省声,上下结构。

(2)省去声符的一部分,空出位置来安置形符,一般形成半包围式的结

构。如:

岛---山表形,鸟省声。

夜---夕(月)表形,亦省声。

觉----见表形,学省声。

就省写字来说,省声字较多,省形字也有一些(省形字即是形符字省去某一

笔画或部件的形声字)如屦,是“履”省形,娄声;星,是“晶”省形,生声。省形字在会意字中亦较多,如“始”,从女从胎省,义为妇女怀胎是人之始。

有些省声字和省形字,其省写既是从字的结构美观考虑,又是含有特定的含

义。如枭xiāo,《说文》解说为“不孝鸟也”。枭是猫头鹰,本是益鸟,但旧传枭食母,故古人恶之,称为“不孝鸟”。“枭”由“木”和“鸟”的省写组合而成,“鸟”字省写其形体,活现了人们由于厌恶它而裂其身悬其首于树木之上的情形,如果“鸟”字不省写,反而无此效果了。

5、会意兼形声-----亦声字

形声字的声旁起标音作用,而有些声旁字既标音也表义,音义合一,这种造

字法,属于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兼类。《说文》中常出现“亦声”这个术语。古人解说为“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因而一些文字学的书籍中把这类会意兼形声的字简称为“亦声字”,例如“婚”,《说文》解说为“娶妇以昏时”,这种在黄昏时分女方才入夫门拜堂行婚礼的习俗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沿用。又如“坪”,由“土”和“平”会意而成,土很平之处就是坪,而“平”同时又表示读音。再如下面一些亦声字:

姓,从女从生,生亦声;

娶,从女从取,取亦声;

汐,从水从夕,夕亦声;

功,从力从工,工亦声;

伙,从人从火,火亦声;(古代兵制,十人一锅同伙做饭,同火之人即为伙伴)

均,从土从匀,匀亦声;

旱,从日从干,干亦声;

返,从走之(行走)从反(回头),反亦声;

定,从宝盖(房屋),从正,正亦声。(屋正则稳定)

形声字的声兼义现象古人早有谈及,东汉许慎的“亦声说”,宋代王圣美的“佑文说”(以声音通训诂的一种学说)都对形声字中这种声兼义的现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研究。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名誉会长,香港安子介先生提出了“劈文切字法”,又称“部首切除法”,该理论认为,“大部分现代汉

字”‘部件’是由‘象形’得到内涵,合拼而成会意,有隶变而产生变化。由此认定,一个形声字切除其表义的部首外,其声旁“也是有意义的”。形声字的声旁是否普遍地具有兼表义的特性呢由于汉字的演变加之对汉字奥秘尚未全部揭示,我们至少还不能说声符字都兼表义,但我们了解部分形声字中有声兼义这种特殊的构字现象,当我们遇到这类字时就能“因声以求义”,同时又能“由义而读音”。

6、形声字发展的时代性

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标音的声旁组合而成,是一种比较科学、能产的造字方法。形声字的形旁表义,这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词的原始意义,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了解当时人类的认识水平,都是很有帮助的。

“民以食为天”,而能火熟食,则是先民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礼记、礼运》说: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兽血、

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炮(带毛烧烤)、燔(去毛烧烤)、炙(去皮烧烤),都从火,是直接接触火的熟食方法;还有蒸、煎、煮、炒等是通过器皿烹煮的熟食方法,式样甚多。单说“烹饪”二字,都是形声字,烹字从火(四点底是火的变形),本是一种用水煮熟食物的方法,后来发展为熟食的总名。人类的熟食法先以烧炙,有了器皿后才能烹煮,才能讲究生熟度。“饪”字从食是煮食物熟而不过烂的意思,煮得适度为饪。《论语.乡党》说:“失饪不食。”这既是礼节的问题,也是讲究口味,营养和饮食卫生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上古饮食文化高度发达的情况。”

监,繁体为监,象一个人弯着腰(ㄅ)瞪着眼睛(臣)下视水盆(皿)照面的情形,本义是照镜子。这个字告诉我们人类最初没有镜子,只好用盆子装水照面修容。春秋时,人们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利用青铜磨制出了可以照面的铜镜,于是先后以“ 鉴”、“镜”表示铜镜,以区别原来的水盆镜子。今天,我们使用的镜子已不是铜的而是玻璃的了,但我们仍用“镜”来书写,因为尽管镜子的材料不同,但作用却是一样的,用不着另造一个字来代替。

又如“财、货、贵、贱”等字以“贝”为形旁,“币、帛”以“巾”为形旁,“钱、银”以“金”为形旁,从这些不同的形旁可知我国古代曾先后用过贝壳、丝帛和金银来作货币,反映了汉族人民对于贷币价值观念的发展过程。又如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里,以妇女为中心,很多姓氏都加上“女”旁表形,如“姜、姚、姬、赢”等,连“姓”字本身也是女旁,一些美好的字眼也用上女旁,如“好”、“姣”、“姝”等。到了男权社会的时代,从文字上也可以看见许多侮辱女性的痕迹,如“嫉、婪、嫌、妓”等字,就连“偷”字和“懒”字也曾加上“女”旁。“政、教”以“ 攵”为形旁,从“攵”的字往往与“打击有关”由此可知上古时代的“政”、“教”都与刑罚和体罚有关。

根据古音演变的规律,我们还可以运用形声字的声旁读音来辨识一些普通话音节的正确发音。如音韵学家研究认为,上古没有翘舌音。如“治”和“吃”,声符字“台”和“乞”的声母分别是t和q,这样则可依据“dt”法和“jqx法”推断“治”和“吃”应读翘舌音zhi和chi。

学习和掌握汉字中数量最多的形声字的组合规律和形、声的特点,这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字,运用汉字,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用字之法----转注和假借

转注

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建,造的意思。类,指字类。一首,指相同的部首。建类一首,指造互相转注的两个字要用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指两个字的字义相类似,彼此可以互相解释其意义。考老,是他举的两个互相解释的例子。

《说文解字》解释:“考,老也。‘老’,考也。老,指人活到七十岁,须发都变白了,也就老了。也称父亲为“老子”。考,也指老子。成语“如丧考妣”中的“考”指父亲,“妣”则指母亲。可以说考和老是同义词。至于“声”,一般也有联系,如这两者就是叠韵关系。

再如“顶、颠”两字字义互训,两者是双声关系。但并非所有转注字都音同音近,如“舟、船”,“身、躬”等,它们的声并不相通。下面举几组转注字例:

身----《说文》:“身,躬也,象人之身。”

躬---《说文》:“躬,身也。”

舟---《说文》:“舟,船也。”

船---《说文》:船,舟也,铅省声。

再如“语”、“论”、“议”三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注释的:“语,论也。”

“论,议也。”

“议,语也。”

“语”、“论”、“议”的部首都是“言”,字义相同,彼此互相辗转相

注。“语”、“论”、“议”是转注字。

假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本无其字,指某种事物已经发生或出现,但还没有字来记它。依声托事,指用一个同声的字来代替它。令、长是他举的假借字的例子。许慎以“令”“长”为例字,这两个例字是否选得准确呢后世议论颇多,一般认为与界说不合。前辈学者大都认为纯粹借音才是假借,既是假借就不应和原字意义相关,免生混淆。一般地说:“六书”中所称的假借字,是被当作一个纯粹的表音符号来使用的。

假借有“占有性”和“兼有性”两种情况。所谓占有性假借,是指一个字被借去记录另一个词以后,有借无还,其形体被这个词完全占有,这个字的本义就另造新字或另借他字表示,甚或湮没。如:笨《说文》:“竹里也。从竹,本声。”本义是竹白,借为“粗笨”之“笨”,其本义不再用单字表示。

“难”《说文》:“鸟也。”本义是一种鸟,借为“难易”之“难”,本义湮没,后人不复知其为鸟。

所谓“兼有性假借”是指某个字虽被借去记录另一个词,但其本义仍用这个字表示,结果两个毫无意义关联的同音词共享一个记录符号。如:“耳”,本义为耳朵,又借为虚词。“都”《说文》:“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周礼》:‘距国五百里为都。’”本义为“都邑”,又借为表范围的副词。“果”

《说文》:“木实也。”本义为果实,又借为“如果”和“果敢”之“果”。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方法。转注与假借是两种用字方法。

清代以前,人们还信“六书”,认为是六种造字方法。直到清人戴震才提出疑义。他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这“四体二用”之说是许慎以后对“六书”说的宝贵贡献,许多文字学家承袭了这一说法。“六书”的前四书是造字方法,与汉字的组构有关;

“六书”的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组构无关。

常用偏旁部首形义简表

宋词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宋词基础知识 一、词的起源:源于隋朝“燕乐”, 成于唐代,而兴于宋。最早的词大 都合乐歌唱。 二、词的别称:曲、曲子词、乐章、 乐府、诗余、长短句。 三、词的体式:按字数分三类:小 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四、词牌:指填词时所用的曲调名。 每个词牌均应遵“篇有定句、句有 定字、字有定声”的规则。 五、关注词牌:词牌本身能反映词 的某些艺术特色。

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长相思》适于描写感情,《南乡 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 事业等等。 六、词的分段 1、单词也称单片,全首不分段,多 为小令。 2、分为两段的词,上段叫上片(上 阙),下段叫下片(下阙)。 3、分为三段、四段的词,叫三叠、 四叠。 七、词风比较 1、婉约派: (1)题材较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

赏花之类。 (2)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华丽的形式。 (3)艺术上,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 (4)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2、豪放派: (1)题材广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

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语言上,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戒律,不为形式所羁。 (3)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4)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引用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

诗歌的基本知识

诗歌的基本知识 1、诗歌的起源 诗是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 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 《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2、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 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 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 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 (1)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大类, 按音律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近体诗包 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中国古代诗歌的题材分: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 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 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 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2)现代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 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 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 ①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 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古代诗词基础知识教学文案

古代诗词只要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只要是指唐以前的诗歌,这类不太讲究韵律(也就是押韵),而近体诗则是指唐以后讲究韵律的诗歌。 一、古体诗类型 古体诗主要有一下几类: (一)四言体(一字称一言)。这是已知的最早形式的是个形式。如《诗经》里《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五言古体。五言是从四言体发展起来的。最早在《诗经》里已有少数五言句子。如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作家,如曹氏父子,陶潜等。在齐、梁期间出现的“永明体”,更注意到了声律和对仗。 (三)七言古体。最早在汉武帝市有所谓的七言联句“柏梁体”,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后人的伪造。早期最完整的七言诗体是曹丕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之后有鲍照的《行路难》,萧衔的《河中之水》等。这些都属于乐府民歌形式的作品。 (四)杂体诗,又叫长短句。所谓杂言就是一首诗的句子长短不齐,从一言到十一、二言,作者可随意交错使用。这些也是从民歌发展而来的。最早诗经里已有少量杂言句式。如《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bǔ补〕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古体诗主要有以上几种。近体诗出现后,古体诗也未消亡,在唐代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李白的《关山月》、《长干行》等都是古体诗的形式。白居易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也是利用古体诗来写的。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的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一句话:就是没有固定的格律。近体诗与此相反,有十分严密的格律。 二、近体诗的基本规则 近体诗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七言排律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这几种形式都有一定的规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格律。 近体诗的主要形式是律诗。五、七言排律是五、七言律诗的延长,五、七言绝句是五、七言律诗的一半,实际这些也就是从律诗演变出来的几种形式。他们的格律都是以律诗为准则的。讲近体诗的基本规则,主要是讲律诗的基本规则。如果对律诗的格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排律、绝句的格律略加说明也就清楚了。 为了便于了解近体诗的基本规则,先举出五、七言律诗的平仄谱各一种呵例诗各一首,做为说明下列问题的参考。 五言律诗平仄谱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作者:————————————————————————————————日期: ?

诗词基础知识 ——2012年12月8日在钟山诗词研究会的讲课 周勤璋 尊敬的各位诗友:大家好! 受你们的邀请,到这里来,感到很荣幸。受到你们如此热烈欢迎,我很感动。谢谢大家! 在这里能和广大老朋友见面,能同诗友们广泛交流,能有机会向大家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学习诗词创作的体会。由于才疏学浅,不敢班门弄斧,讲错了敬请多多指正,以此作为抛砖引玉吧。 诗歌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华诗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形式,对国人性情的陶冶和素质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诗学的发展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唐诗、宋词、元曲等光辉夺目的文学作品,以其博大精美、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诗词格律体现了中国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词、曲的形式是由歌唱的曲调决定的,近体格律诗则是在汉字、汉语声调的基

础上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作为中国诗歌的形式特征,诗词格律是前人创作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完美的形式和充实的内容相结合,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古典诗词的永恒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和格律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诗词格律是一种累积起来比较稳固的形式。这种形式,已经与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审美特征融为一体。这种形式对于诗人的帮助,犹如翅膀之于飞鸟;但是这种形式对内容也起着限制、约束的作用。诗词格律既不是可以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的纯粹形式,也不是诗词创作必须砸碎的枷锁和镣铐。不可否认,过去长期存在着否定格律的倾向。诗词格律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 为什么要了解了诗词格律呢?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前人那些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诗词佳作;同时,熟练掌握了诗词格律,可以运用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诗篇。 为了适应广大诗词爱好者欣赏和创作的需要,由南京市社科联组织,我们曾编写一本小册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列举了100个常用词谱,附录了《平水韵》、《中华新韵韵目》和《词林正韵韵部》等资料,通俗易懂,力求实用。有的诗友有此小册,大家可看看。

古典诗词常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如果文友想深入研究的话,可以参考阅读范文澜先生的《中国文学通史》。 综上所述,诗和词按照格律和声韵,可以作如下分类: 古典诗歌:

形容词的用法(基础知识)

形容词的用法 【真题再现】 1. —Which city has _________population, Beijing, Guiyang or Xingyi? 【2012黔西南】—Xingyi, of course. A. the largest B. the smallest C. the most D. the least 2. —Henry, you ______ tell the teacher if you want to go out of the classroom. —Sorry, sir. 【2012贵州贵阳】 A. are supposed to B. are surprised to C. are afraid to 3. —You are relaxing yourself here? 【2012安徽省】 —Yes. It feels to walk slowly along the river. A. fantastic B. boring C. strange D. terrible 4. I work hard this term, but Peter works much _______.【2012北京】 A. hard B. harder C. hardest D. the hardest 5. —Peter is _______ than you, right? 【2012广西玉林】 —Yes, but he is _______ runner in our class. A. heavier; best B. heavy; the best C. heavier; the best D. heavy; better 6.His grandparents live _______ in a small house, but they don’t feel ________.【2012贵州安顺】A.lonely; alone B.alone; lonely C.lonely; lonely D.alone; alone 7.The_______you work at your lessons, the _______ results you will get. 【2012 湖北黄石】 A. hard; good B. harder; good C. hard; better D. harder; better 8 — Do you know sound travels very fast? 【2012湖北荆州】 — Yes. But light travels sound. A. as fast as B. a little faster than C. much faster than D. slower than 【答案与解析】 1. A。修饰population只能用large/big或small,由句意可知“问最少人口的地方是哪个?”,所以用large的最高级largest。 2. A。be supposed to do sth 意为“应该做某事”。 3. A。本题考查形容词作表语的用法。fantastic意为“好极了”。 4. B。考查副词hard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由于much可以修饰比较级,所以选项B正确。 5. C。考查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由than可知第一空用形容词比较级,由in our class 这个整体范围可知第二空用形容词最高级。 6. B。句意为“他的祖父母住在一偏僻的小房子里,但是他们不感到孤独”。alone意为“单独的”,lonely意为“孤独的”。 7. D。本题考查句式“the+接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the+接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意为“越……;越……”。 8. C。第二句句意为“光旅行的速度比声音快多了”。much修饰形容词比较级,强调程度。 【用法讲解】 考试要求: 形容词的中考要求是:形容词的基本用法,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某些特殊变化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good-better-best等);形容词的同级比较(as/ so ... as...的用法);形容词比较级的叠加句型(…more and more beautiful)等。 1. 形容词的知识点: 形容词是用来形容和修饰名词的一类词。大多数形容词具有比较级,形容词的位置一般

宋词基础知识

宋词基础知识一、词的起源:源于隋朝“燕乐”,成于唐代,而兴于宋。最早的词大都合乐歌唱。 二、词的别称:曲、曲子词、乐章、乐府、诗余、长短句。 三、词的体式:按字数分三类: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四、词牌:指填词时所用的曲调名。每个词牌均应遵“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规则。 五、关注词牌:词牌本身能反映

词的某些艺术特色。. 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长相思》适于描写感情,《南乡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事业等等。 六、词的分段 1、单词也称单片,全首不分段,多为小令。 2、分为两段的词,上段叫上片(上阙),下段叫下片(下阙)。 3、分为三段、四段的词,叫三叠、四叠。 七、词风比较 1、婉约派: (1)题材较狭窄,绝大部分是写

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 赏花之类。 (2)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 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华丽的形式。(3)艺术上,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 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在抒 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 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 得典雅工丽。 (4)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2、豪放派:

(1)题材广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 大江(“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明月几时“)和《水调歌头》东去”(。有”) )语言上,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2 戒律,不为形式所羁。 )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纵3(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 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宋词基础知识自测题

宋词自测练习题 (2011-07-13 15:57:10) 转载▼ 分类:我的学案 标签: 杂谈 宋词自测练习题 一、随着词调的不断发展和丰富,词牌也越来越多。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词牌中嵌有动物、植物、花果、颜色、地名等名称,虽然词的曲调内容跟它们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联,但感觉便于联想和理解。下面请试着选择。 (一)嵌有动物名的词牌 1._______归来a、鹧鸪 2._______天b、凤 3._______桥仙c、燕 4._______恋花d、蝶 5._______栖梧e、鱼 6.摸_______儿f、龙 7.水_______吟g、鹊 (二)嵌有植物名的词牌 1._______枝香a、桂 2.采_______子b、木兰 3.一剪_______ c、柳 4.章台_______ d、梅 5._______花慢e、杨柳 6._______枝香f、桑 (三)嵌有颜色名的词牌 1._______缕a、绛 2._______玉案b、金 3.满江_______ c、红 4._______楼吟d、青 5._______缕曲e、黄金 6.点_______唇f、翠 (四)嵌有地名的词牌 1.忆_______ a、江城 2._______春b、江南 3._______慢c、扬州 4.八声_______ d、甘州 5._______子e、沁园 二、数字入词作为一种手法,被宋代词人运用得十分娴熟,让人在欣吟诵之余,也尽情感受着数字的妙用。下面请根据词的内容填上你认为最准确的数字。 1.重湖叠巘清嘉,有_______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2. _______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最新专题+基础知识之正确使用词语--讲义

专题+基础知识之正确使用词语--讲义

基础知识之正确使用词语 主讲教师:涂洁北京八十中语文高级教师 主要考点梳理 一、考查范围 1、实词 2、虚词 3、熟语 二、考查目的 检测常用实词(包括熟语)和常用虚词的使用能力 三、考查重点 易混词语语境意义的辨析和运用 (一)正确使用实词 一、定范围 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义适用的范围,来推断出正确的选项。 二、明色彩 词语的色彩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分褒、贬、中三种。语体色体分书面语和口头语。 三、辨轻重 词义所表现的程度有轻重之分,比如“束缚”与“禁锢”,都有受到约束限制之义,但前者在词义程度上就要轻一些。 四、试搭配 词往往在搭配对象上有差异,比如“充足”与“充沛”,“充足”的搭配对象大多为实在的东西,如“弹药充足”等,而“充沛”的搭配对象多为较抽象的东西,如“体力充沛”“感情充沛”等。 五、析词性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有利于辨析近义词。例如“代表”与“代替”,“代表”既有名词性又有动词性,由于有名词性,它可以充当主语,又可以充当宾语;由于有动词性,又可以充当谓语。“代替”是动词,不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易错小题考考你 选词填空 (1)囊括、包括

A、本词典共收词6万多条,_______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_______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2)勾通、沟通 A、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_______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B、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滥用手中的权力,上下_______,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肆侵吞国家财产,收受巨额贿赂。 (3)信任、信赖 A、他永远是一个能够以诚相待的值得_______的同志。 B、共产党是给他们指出前进道路的最可________的灯塔。 (4)留传、流传 A、经过世代的筛选,_______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B、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妹三难新郎”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事却至今_______,多少说明古今人们对苏氏一门的偏爱。 (5)勉励、勉力 A、北京和东北的两位历史学教授都在回信中_______他执著追求,并向他介绍了一些考研必读书目和学习方法。 B、乡邻的冷言冷语,生活的艰难困苦,都没有动摇他考研的决心,他在逆境中 _______苦学,终于在40岁考上了重庆师院历史系研究生。 (二)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是指现代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起着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种。 近年来高考中主要考查连词、介词、副词、助词。 一、虚词的作用 虚词的表达功能是不可忽视的。 (1)语法作用 1、修饰(如副词) 2、连接(如介词、连词) 3、附着(如助词) (2)修辞作用 虚词用得好,语句可表达得准确严密、委婉、曲折,起到很好的帮助表达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表达效果。 二、虚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 副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我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诗词基础知识在中国古代诗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西方的诗或者国外其它的诗,金字塔式的或者阶梯式的,也有它排列的形式。当然词有长短句,它也是一种形式、一种形态,所以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这种形式美,在世界的诗歌园地当中也是独具一格的。 中国古典诗歌早期定型为“四言诗”,大家知道《诗经》,最早定型的是“四言诗”,就是四个字一句,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格律的要求;到了汉六朝时期,“五言诗”“七言诗”兴起。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一般情况下我们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为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古体诗一般是不讲究音调格律的。 到了南朝时期,在齐代年间,有人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四种声调,有人就根据汉字的这种四种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这些规律,来研究诗句当中声韵调的配合,要求写诗要“一

简之,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讲究对偶。所以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了注重声律的一种新的诗体——“体”。“体”对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以及后来的骈文和词、曲这些文学样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初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律诗和绝句,我们把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称为近体诗,也就是所谓的“格律诗”。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 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 每首由八句构成的格律诗称为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由于近体绝句类似于截取了律诗的其中四句而成,所以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截句。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四句二十八字。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长律,也叫排律。排律与五、七言律诗一样,不仅有平仄、用韵等严格要求,而且对粘对、对仗等也有严格规定。排律的句数也只能是偶数。律诗每两句(一韵,首句入韵时不算)称为一联。五律和七律的第一联(一、二两句)称为首联;第二联(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叫做颈联,也称腹联;第四联(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律诗,除了声韵、字数等方面以外,一般还要求必须有对仗。五律和七律的对仗,一般都是用在颔联和颈联。首联也可以对仗,

导游词的基础知识

导游词的基础知识 一、导游词的特点三性三化三感 1)三性:真实性、生动性、针对性 2)三化:知识化、规范化、口语化3)三感:层次感、方向感、趣味感1、临场性虽然书面导游词没有直接面对游客及景观,但它模拟现场导游的场景,创作者把自己当做导游,设想正带领游客游览。因此导游词是循游览线路层层展开的,而且为增加现场感,多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在修辞方面,多用设问、反问等手法,仿佛游客就在眼前,造成很强烈的临场效果。2、实用性导游词的写作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作为导游员实际讲解的参考,二是作为游客了解某一景点或某一旅游目的地的资料。由于上述两个目的,导游词对每一个景点都提供翔实的资料,从各个方面加以讲述,导游员读了以后,经过加工就能成为自己导游口头讲解的内容,而游客读了,就能对景点或旅游目的地有详尽的了解。因此,导游词有很强的实用性。3、综合性导游词既有说明性的特点,也有欣赏性的特点,因此,导游词是综合性的。在一篇导游词中,会用到自然科学知识,如地质成因、动植物学知识、力学原理等;还会用到社会科学知识,如宗教常识、哲学美学知识、诗词歌赋、中外文学等;另外,建筑、园林、书法、绘画等,都会有所涉猎。一篇优秀的导游词往往综合了各个学科门类,多角度多层面对景点加以叙述,给阅读者全方位的信息。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每次站在马路边的时候,只要看见没有车过来就随着大部队过去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

现象说明了这些人缺乏()。 二、导游词的功能 86留学网专家提醒:荷兰的院校对学生的雅思成绩均有要求,他们希望能吸引到优秀的学生就读。因此,申请时同学必须在国内参加培训和考试,获得理想的雅思成绩后再出国。 1.引导游客鉴赏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2.传播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风俗、名胜古迹、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见识。3.陶冶游客情操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37、1963年,威廉·夏普提出了()的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通过建立“单因素模型”来实现。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出“多因素模型”,希望对实际有更精确的近似。 带格谜是灯谜中的特殊部分。谜格是充分利用汉字、汉语的独有特点而形成的有关制谜、猜谜的特殊方法。它进一步扩大了灯谜的取材范围,丰富了灯谜的内容,增强了灯谜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每一条带格谜中,谜格的提出等于是制谜者对该条谜语所运用的某种特定技巧条件的说明,也是对猜谜者的猜射方法所作出的一种暗示或约束。所以,可以说带格谜是灯谜中的谜中之谜,猜射尤须动脑费心,尤富情趣。

国学基础知识大全(全新整理)

word 国学1 (一)常见借代词语 桑梓家乡汗青史册 桃李学生伉俪夫妻 社稷、轩辕国家白丁、布衣百姓 南冠囚犯伛偻,黄发老人 同窗同学桑麻农事 烽烟战争提携,垂髫小孩 巾帼妇女三尺法律 丝竹音乐膝下父母 须眉男子华盖运气 婵娟、嫦娥月亮庙堂朝廷 手足兄弟函、简、笺、鸿雁、札书信(二)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童生试,也叫“童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 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秋)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 第一名叫解(ji è)员。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春)在京城礼部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 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会试后同年 4 月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 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三)古代称谓 人的称谓 1.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 迅字豫才。 2.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 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3.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 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 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

古诗词基础知识及高考模拟训练

(一)诗歌基础知识篇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及其区别。 2、了解高中古诗词的题型特点与过往题目,掌握相关的答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 古诗词在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解题方略。 【高考考点示例】 【例1】(2014年秋季卷)(诗)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镜湖女(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 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例2】(2015年秋季卷)(词)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隐净山雨(南宋)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筷子。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B )。(1分) 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大全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大全 2018-08-03 23:16:42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

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