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偏误研究【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偏误研究【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偏误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偏误研究有关对外汉语“把”字句的研究,可以分为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对于本体中的“把”字句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至今历时八十余年之久,可以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历时最为悠久的课题之一。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所以从上世纪末开始,对于“把”字句的对外教学习得研究在学术界掀起了狂潮。正是由于被研究者们一次又一次得从不同的角度提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把对于“把”字句的研究看作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从开始到发展再到繁荣的一面镜子。

(一)“把”字句本体研究状况

1、新中国成立前“把”字句的研究状况

(1)“提宾”说

1924年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从句法结构分析入手,首创“提宾”说。认为“把”的作用在于把原先位于动词之后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例如:“他把狗洗得很干净。”“邮递员把信交给我。”黎锦熙先生的“提宾”说,对后来始于七十年代后,盛行于九十年代的“把”字句与其相关句式间互相转换等的动态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力和吕叔湘也认为“把”字句的宾语是动词的宾语前置。

(2)“处置”说

王力先生从“把”字句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处置”说,开了“把”字句语义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把’字本来是‘握’的意义。到了现代,更渐渐由实变虚,由动词变为助动词。后来‘把’字的本来意义渐渐消失,只剩一种语法上的意义。”[1]例如“把衣服穿上”。王力先生还给这类句子定了个规律:“处置式既然必须是表示一种处置的,如果行为不带处置性质,就不能用处置式。”

(3)吕叔湘“三说”

吕叔湘先生在1924年《中国文法要略》中,从动词的意义限制、“把”字宾语的性质、谓语动词前后的成分要求三个方面,相当全面而细致地分析讨论了近代汉语“把”字的用法,提出“行为动词说”、“宾语有定说”、“谓语复杂说”,【2】成为“把”字句综合研究的第一人。

其中“宾语有定说”掀起了一场关于宾语有定无定的一场大讨论。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研究“把”字句的还有其他的学者,但是王力和吕叔湘先生比较全面,代表了当时对“把”字句研究的最高水平。他们对“把”字句的研究,不仅为后来的学者打开了思路,而且也为后世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字句的研究状况

五六十年代的“把”字句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多角度的趋势。首先,学者们对黎锦熙、王力和吕叔湘三个先生的学说提出了修正和补充,并且围绕“处置义”和“处置式”形成正反双方的争论。王力本人坚持“处置”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提出“处置式”的活用—“继事式”。胡附、文炼、梁东汉等人却否定王力先生的看法。胡附和文炼认为用“处置”一语不是很恰当,理由是既然有活用之说,那么用“处置”就显得不妥当。梁东汉认为宾语有定的问题,许多宾语不一定是有定的,例如“我们要把海洋治理好”,并且有定无定的界限很难讲清楚。

其次,此时对“把”字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比较“把”字句和其他动词介词的用法,例如王力《把、拿、用》。(2)探讨了“把”字句的词性,例如汪慧迪《关于“把”字句“把”的处理》。(3)指出“把”字的用法,例如李因《“把”字句的误用》。(4)争论“把”字句的句法作用,例如莫林《一种句子的分析》。(5)对比不同句式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如吕叔湘《被字句、把字句动词带宾语》。

再次,分析了“把”字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王力认为“处置式的产生大约在第七世纪到第八世纪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祝敏澈同王力有相同的观点。

此时多角度多样化的研究趋势拓展了人们的思路,深化了人们对“把”字句的认识,为接下来“把”字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把”字句的研究状况

此时的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语义方面涉及到“把”的宾语和位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研究,例如朱德熙《语法讲义》;另外还有关于把字句的句式含义的研究,例如宋玉柱的《关于“把”字句的两个问题》。句法研究方面主要有对“把”字句的构成条件的研究,这一研究始于吕叔湘先生,之后的研究主要关于单独地分析“把”字句结构的某个成分,或者将把字句结构中的相关成分结合到一起进行分析。此外句法研究还关注“把”字句与相关句式之间的转换。例如詹开第《动结式动词与“把”字句的变换关系》。

4、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把”字句的研究状况

这一阶段关于“把”字句的研究研究成果的广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语义方面更加多角

度多层面,重视单项研究和综合研究的结合。例如崔希亮对“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进行综合研究。句法研究方面涵盖句法结构和句式转换两个方面。句法结构重视对“把”字句各成分的研究,例如范晓《动词的陪嫁与汉语的把字句》。句式方面,不仅继承了八十年代“把”字句与其他句式相互转换关系及限制条件的研究,并且还对“把”字句各种特殊形式进行了研究,例如易绵竹《汉语“把”字句和“被”字句新探》。

(二)“把”字句的教学研究

关于把字句的教学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把”字用法的指导和误用的纠正,发展到七八十年代时,对把字句的教学研究成为主角,主要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其中以对外的教学研究更为突出。

1、对内语文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

国内关于对“把”字句教学的讨论的文章较早见于吕叔湘先生的《怎样跟中学生讲语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文章,例如:程相文、周翠琳《“把”字句课堂教学》等。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

吕文华在《把字句语义类型》一文中,提出“解决‘把’字句的教学根本途径在于揭示“把”字句的语义类型,使学生掌握在什么情况下必须用“把”字句,此外还要指出使用“把”字句的语境,使学生理解掌握何时用“把”字句”。[2]吕文华将“把”字句分为六大语义类型,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把”字句。但他的不足之处在于,并没有深入分析这些类型所对应的句式特点,此外,还有一些句式没有包含在内。

熊文新《留学生“把”字结构的表现分析》用统计的方法,,对母语背景、等级水平、性别、性格等可能影响留学生“把”字句习得的不同因素进行考察,发现水平等级对“把”字句的习得有较大影响,母语类型只对习得的早晚有所影响,而性别性格等因素没有显著的影响。

姜德梧《从HSK(基础)测试的数据统计看“把”字句的教学》根据HSK(基础)对“把”字句实体测试的有关数据,分析了考生在使用“把”字句时出现的一些偏误,并且更深层次的探讨了形成这些偏误的可能因素,此外还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偏误研究最早见于鲁健骥先生在北京语言学院讲学中的一篇题为《中介语理论与偏误分析》的报告,1984年他又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

的语音偏误分析》一文,引起了一些列关于汉语偏误分析研究的报告。二十世纪末一些学者开始致力于对“把”字句的偏误分析研究,例如黄月圆、杨素英《汉语最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李宝贵《韩国留学生“把”字句偏误研究》,程乐乐《日本留学生“把”字句习得情况考察与探析》。

注释:

[1]王力.中国语法纲要.天津.开明书店.1946

[2]吕文华.把字句的语义类型.汉语学习.1994(4)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体方法以外的有关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总结性研究,目的是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标签: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综述 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要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语言要素。其中,词汇习得是对外汉语习得的核心,贯穿于汉语习得的全过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和开端,而且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处于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近五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据统计,从2004年1月到2009年6月仅发表在四种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研究文章就有36篇。即《世界汉语教学》8篇,《语言教学与研究》13篇,《汉语学习》4篇,《语言文字应用》11篇。本文主要基于以上四种核心期刊的36篇相关文章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一个综述。 一、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 近五年来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文章有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 在近义词、同义词等词汇方面:敖桂华(2008)阐述了近义词辨析的教学对策,揭示了近义词辨析的途径和方法,即辨析近义词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辨析语义,探究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深入语境,捕捉用法的差异;区别词性,认知词性的语法功能。对教师教学和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近义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琳(2008)针对同义词教学的复杂性提出了运用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建立分层有序的同义词异同对比项目系统,这样同义词就有了一个具体的操作流程,教起来更加方便。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易混词语的教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材编写以及辞典编纂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春梅(2007)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单双音同义名词的应用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0.59%的单音词和30.23%的双音词在使用中有偏误,并且这些偏误分布是不均衡的;单双音同义名词偏误的主要类型有语义差异引起的偏误、色彩的偏误、音节限制引起的偏误、受量词修饰引起的偏误等。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和工具书等。 孟凯(2009)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义属性词教学及相关的词汇教学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重视反义属性词语义与构词以及义项上的显著对应性;反义属性词中容易引起过度类推的语义与构词或义项上的不对应要着重强调;教师应帮助留

把字句教学

提要: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时常被教科书忽略的重要内容。 教科书基本上在初级阶段教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把字句,到了高年级基本上不再专门教把字句,而基础阶段的把字句教学很少吸收语法学界把字句研究的成果,满足于蜻蜓点水,而且常常把不同语义结构的把字句笼统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充其量给学生一个模糊的认识。外国学生之所以用不好或者不太敢用把字句,和把字句教学的这种状况有很大关系。 本文讨论把字句教学中的一种练习形式,即英译汉。本文说明在对把字句介绍不系统,不详尽的情况下使用英译汉练习对学生“内化”(internalize)把字句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本文主张把字句的教学应该: 1.语义上分类分级:内容上分类,理解难易上分级 2.句法上设立“把字结构” 为句子主题,动补结构为句子述语的基本句型。把字结构提出的是一个两个事物间的engage 关系,动补结构则对这种engagement 做出交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建立在这样的语言学习理论上的: 1.人脑中普遍存在语言生成的机制。这种机制的不同参数造成不同语言。这是乔姆斯基的观点。 2.外语习得就是通过各种目标语的输入方式激活学习者头脑中被压抑了的目标语言生成机制。一旦这种机制被激活,学习者就从一个被动走向主动。 一:把字句教学的问题和原因 本人在美国教汉语的过程中感觉美国学生对于汉语的把字句的掌握总是难以做到得心应手。这是因为英语中根本没有相对应的句法结构。汉语把字句的提取宾语的句法形式在英语中常常表现为非提宾的句法形式。由于非提宾的句法形式不属于偏离常规的句法形式,美国学生在英译汉中常常不知道是否需要使用把字句。例如他们常常会把XiaoWang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 翻译成“小王放书在桌子上“而不是更为地道的“小王把书放在桌上。“ 外国人学习…把?字句最大的困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能准确把握…把?字句表达的语法意义;第二,不能正确地掌握…把?字句在实现运用时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限制规则。在教学中我们在…把?字句的结构形式和所表达语义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留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很少使用…把?字句。这似乎已经成为研究者和教师的共识。” 教科书基本上在初级阶段教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把字句,到了高年级基本上不再专门教把字句,而基础阶段的把字句教学很少吸收语法学界把字句研究的成果,满足于蜻蜓点水,而且常常把不同语义结构的把字句笼统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充其量给学生一个模糊的认识。 这些课本说明把字句教学在对外汉语中: 一,过于原则化,大家都在重复经典语法书的观点; 二,类型有限,也许是由教学大纲限定了。但是高年级课中鲜见对其他把字句的深入学习,我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三,英译汉练习避难就易。 我在开头说过,外国学生常常会把Xiao Wang put the book onthe table 翻译成“小王放书在桌子上”。即使是讲过语法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即使是强制把字句的规则很清楚的情况下,虽然学生可以按照句型做对一时,也难以做到巩固长久。在英语本族语的语言机制里,没有一条规则使他们能产生这种情况下的强制把字句。刘颂浩(2003)说,虽然把字句的教学是难点,但是这个难点被夸大了。他用本族语习得的的资料说儿童2岁就出现把字句,2.5岁把字句已经巩固。但是这个资料不能说明外族成年人学习把字句一定不太困难。他还引用研究说把字句的难度跟“是…的”句型,比较句,选择问句等难度相当。比较句我不敢说,但是另外两种我在教学中感到也是比较难掌握的。我们的学生到了第三学期一样又出现错误的时候。做宾语的选择问句的错误主要是语言干扰(“我不知道如果我今天下午来”)“是…的”句型跟英语的形式主语强调句型(it 句)差别很大,给学生造成相当困难。把字句比起这两种来,难度还要大一些。 二.把字句教学中英译汉练习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确立,然后系统地总结各家之说,附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存在着是否需要体系、有无体系和是否形成了体系之争。争论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行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产生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它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等级大纲的重要依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随着1958年《汉语教科书》的出版而定型,它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书完成于结构主义语法风靡中国之时,它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同步进行,创造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成功范例,所确立的语法系统和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切分、解释、编排等注意到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学习汉语的难点。基本上体现了合理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体系也必然存在弊端。 随着新的语言理论和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出,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套语法体系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这一语法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的语法体系。 二、主要研究概况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需要修改,相关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修改,是修改还是重建,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以下是近20年来不同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 (一)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 崔永华(1990)认为,《汉语教科书》中的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太陈旧,体系

对外汉语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概况文献综述 0709600103 李鑫洁 一、引言 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有多久,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衰。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和一项语言教育事业。目前这项事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创至今的50多年历史中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梳理其时间逻辑发展的顺序,力求更直观、更系统、更有层次性地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概况。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对外汉语事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第二部分介绍对外汉语专业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初创阶段。第三部分介绍巩固和发展阶段中、围绕对外汉语事业提出的各种理论与见解。第四部分细致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和趋势、展望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二、历史渊源与初创阶段 (一)历史渊源 西汉时,我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有人来当时的长安学习汉语。而中国真正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至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如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每批几百人;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也派遣留学生到长安,每批有百余人。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元代实行霸权,留学生数量锐减),其中《老乞大》、《朴事通》等就是明初教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北京口语)的教材。而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汉语教材。民国期间,中国政府也同外国政府交换了少数留学生,当时也有许多知名学者先后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或相关工作。如老舍先生在1924~1929年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他当年讲课的录音,至今还保存在伦敦。 (二)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 尽管中国角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悠久,然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学术界乃至本学科内部对本学科的名称、性质、任务等基本问题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一些争议。一个学科的名称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的本质特点的反映。在对外汉语专业的起步阶段,学术界对这个学科的名称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这些不同看法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个学科的认识: 1.“对外汉语”:目前除了本科有对外汉语专业或对外汉语系外,少数学校已经有“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如北京语言大学把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研究基地叫做“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赵金铭教授的专论《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都使用“对外汉语”作为学科名。 2.“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能体现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但客观上说,由于有“教学”两字,很容易让人把它归入教育学或学科教学论等学科中去。

把字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本文从“把”字句的定义、结构特点、语义类型和语用条件等方面进行梳理,力求达到对“把”字句的准确掌握,并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 文章编号1671-0703(2011)02-202-02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基本句式,也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同时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先要梳理清“把”字句的概念及各语法点,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先后顺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教导学生多练常用,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知识,还要达到运用的目的。 一、“把”字句 (一)“把”字句的定义 “把”字句顾名思义就是带有“把”字的句子,黄、廖版《现代汉语》中将“把”字句定义为: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由此定义我们能看出:①“把”的词性是介词,由介词“把”引出的成分,我们称他为介引成分,亦可称作介词“把”的宾语。②介词“把”的宾语与全句的谓语动词之间往往存在着动宾关系,或者是对受事加以处置。例如:“你把房间收拾一下吧!”“把”的宾语“房间”与全句的谓语动词“收拾”之间存在动宾关系。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将“把”字句定义为:谓语部分带有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把”字句的基本结构特点:①“把”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②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中往往作状语。 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把”字句定义为: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 (二)“把”字句的结构特点 “把”字句是汉语里常用的一种结构特殊的句式。其基本结构是:(主语)+“把”+“把”字的宾语+谓语动词+其他成分。它具有以下几个结构特点: 1、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是动词的重叠式。例如:“我把书包放在桌子上。”、“把衣服洗一洗”。 2、“把”的宾语一般是确指的,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 的人或事务。例如:“把书拿来”、“把作业交给老师”。这里的“书”、“作业”都是确定的,大家都知道的。因此,在宾语前往往会带上“这”、“那”一类的修饰词。 3、“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大多是带有处置意义的及物动词。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影响,使他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如:“请把窗户打开。”,“窗户”作为“打开”的受事,由关闭的状态到“开”的状态。 4、能愿动词、表示已然的副词以及否定副词等都应放在“把”字之前,而不能放在动词的前边。例如:“我想把剩下的胶卷都照完。”、“你没有把昨天的练习做完。”。这里的“想”和“没”都应该放在“把”字之前,而不能放在动词后的前边。 5、特殊的“把”字句。“昨天搬家把我累得够呛。”、“可把老李高兴坏了。”这类“把”字句主要不是说明某个动作对某事务或人的处置,而是说明某事对“把”后的宾语产生的影响。“把”后的谓语常是形容词或心里动词。 (三)“把”字句的语义类型 1、“把”字句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的移动或关系的转移。例如:“您把旅行袋放在行李架上吧。”“旅行袋”发生了位移。 2、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了某种结果。例如:“他马上把好消息告诉了大家。”产生了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的结果。 3、表示动作与某确定的事物发生联系,或以某种方式发生联系。“他把钱数了数才放进口袋。”“数了数”和“才放进口袋”动作之间有先后顺序的关系。 4、把某确定的事物认同为另一事物,或通过动作使某事物变化为在性质、特征上有等同关系的另一事物。往往有动词“当成”、“成为”等。例如:“老师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5、有致使义的“把”字句,“把”有“使”、“让”的意思。例如:“这个消息把我高兴坏了。” (四)“把”字句的语用条件 1、从句子的表达功能方面来看,当要针(下转第212页) 育角

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研究综述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实 习 名 称 学年论文 院 部 名 称 人文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09对外汉语 学 生 姓 名 李国军 学 号 0902105045 实 习 地 点 江宁校区 指 导 教 师 衣玉敏 实习起止时间: 2012 年5月16日至 2012年6月20日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金陵科技学院学生实习鉴定表 学生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1)格式要求:封面——学院:公办写人文学院,民办写龙蟠学院;纸张——A4纸;文献综述标题:字体——黑体,字号——小三,格式——居中;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左右页边距:3厘米。 (2)内容要求: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和行文格式,从选题中选择一题练习撰写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3000字。 附实习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广受众学者的注目,对外汉语发展势头日益猛烈。目前,学界学者就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指出了两条发展道路,其一是细化教学语法,其二是简化教学语法。细化教学语法以虚词和句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教育领域已硕果累累;相反,语法的简化研究则被相对忽视了。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到“被”字句在汉语本体中占有很大的意义,“被”字句愈发受到了众学者研究青睐,学术界对“被”字句的发展过程做出了系统一致的研究,他们对不同时期的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得出了可信度较高的结论。被字句基于这样坚实有力的基础其发展变化规律也具有强烈的说服信。“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愈显出其重要性。 本文就被字句研究参考研读了大量文献,对被字句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做简要评析,粗略展示被字句在对外汉语中的框架,对部分问题进行探讨,为共促语言文化做贡献。 二、研究现状 各学者根据大量文献提供的资料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 (一)被动句本体研究 1.被动句式的提出 1924年黎锦熙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被动句式的鼻祖,该作者认为,动词有两种形式,即被动与散动。随后,朱德熙、王力、吕叔湘等诸位大师先后以句法结构、句法发展、语义等逐个领域对现代汉语被动表达发表了研究看法,他们尤为重视被字句的发展。时至今日,语法学界仍旧对汉语被动句保持着谨慎的研究态度;诸学者们透过不同的视角,引证不同的理论,时刻对被字句进行着方位系统的研究。 2. 被动句式的研究探索及发展 刘进(2009)在《近代汉语被字句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中研究了“被”字是如何出现的,也就是被字句是如何实现其被动句式的变化的,其对“被”字的语义关系提出了质疑,指明“被”字作为语义关系仅表达了改字作用的微小部分,这部分或许并不重要,要深刻挖掘“被”字更为深层的意义要从话语的选题、性质等方面着手研究;刘殉(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区别了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式;邢福义(1996)《汉语语法学》文章中表述了被字句是可以在文章中广泛使用的;诸如此方面的研究不胜枚举。目前被动句式的研究越来越完善、细致。首先对被动句式的研究越来越细致化,分类也随之精细起来,赵清永(199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课件.doc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 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都非常复杂。“把”字句可能是汉语中人们对它研究最多的一种句型。这种句型在很多语言中都没有,比如韩语,虽然韩语中宾语都是提前的,但是都有主语、谓语、宾语、方向等标记。对一位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能够真正地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已经是很难了,更何况说教外国人使用好“把”字句。总的来说,“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怎么教、如何教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时期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一种在母语中几乎都没有的句型是多么困难的事。在此基础上,本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章集中解决了以下六个问题: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3.“把”字句的结构 4.“把”字句的选择和使用 5.把字句的教学设想 6.在学“把”字句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 正文: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例如: (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 喝那瓶水完了 (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 放包到柜子里 (3)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 确定的事物:那瓶啤酒;行为:喝;结果:干干净净

喝那瓶啤酒干干净净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2.1.要强调结果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那本书(她)买到了。 (2)她把那本书买到了。 虽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强调了结果:“买到了”,但是(1)句和(2)句也有不同的地方。 (1)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例如: (3)A:那本书她还想借吗? B:不,那本书她已经买到了,不用借了。 然而,(2)句说的是“她”怎么样,如: (4)A:她怎么那么高兴? B:是啊,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到了,当然高兴了。 所以,为了强调的主体行为不同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把”字句。 2.2.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 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放,包,在柜子里。我们不可以说: (5)他放包在柜子里。(X) 而要必须说: (6)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 (7)他把那个包放在柜子里。 但,这两个句子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主体行为的状况。(6)句说的是“那本书”怎 么样,(7)句说的是“他”怎么样。 3.“把”字句的结构 通过研究《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等教材,总体来说,语言家 的观点基本一致: ①“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 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 到/ 给 主语把宾语动词在/ 给/ 到地方我把它们(书)放在书架上

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把(bǎ)emphasizes the result of an action verb. It appears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direct verb and therefore change the word order of the sentence to “subject–object –verb”. Note the object that follows把(bǎ)is always a definite noun. 1.把(bǎ)+ object + verb + 了 他把书拿来了。(tā bǎ shū ná lái le.) 他拿来了书。(tā ná lái le shū.) 2.把(bǎ)+ object + verb + directional complements(qù、lái) This construction can be used to express “take something to somewhere.” 爸爸把他带进来。(bà ba bǎ tā dài jìn lái.) 爸爸带他进来。(bà ba dài tā jìn lái.) 3.把(bǎ)+ object + verb + complement of result 他把饭吃完了。(tā bǎ fàn chī wán le.) 他吃完了饭。(tā chī wán le fàn.) 4.把(bǎ)+ object + verb + frequency complement 他把书看了三遍。(tā bǎ shū kàn le sān biàn.) 他看了三遍书。(tā kàn le sān biàn shū.) 5.把(bǎ)with a modal verb or negator 他应该把书放在桌上。(tā yīng gāi bǎ shū fàng zài zhuō shang.) 他没把书放在桌上。(tā méi bǎ shū fàng zài zhuō shang.) 6.把(bǎ)is not used with the following verbs: xiāng xìn相信xǐ huān 喜欢xī wàng 希望jué de 觉得 shì是yǒu有dǒng 懂rèn shi 认识 kàn jiàn 看见tīng jiàn 听见

近十年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研究综述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特殊一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成语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郭静认为:“成语就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简洁精辟、结构稳定的固定短语。”[1]曹素冉认为:“成语是可以从词汇系统中独立出来的“语汇系统”中的一员,是一种‘语’。”[2]正如周青、王美玲所指出的:“成语一直是留学生的兴趣所在,但也是他们面临的难题之一。”[3]因此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学者对于成语教学的研究也进一步扩大,延伸到当前成语教学的现状,成语教学的方法、原则等,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笔者选取近十年来对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一、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成语本身的重要性 成语作为汉语词汇中的一员,有着有别于其他词汇的特点,在词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冯娟认为,成语的特点主要有五个,历史的习用性、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韵律的协调性、形式的整体性。[4]赖菲菲指出:“成语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留学生的词汇量与交际能力。”[5]冯艳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初探》中也指出成语教学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留学生的词汇量。[6]而学生表达能力的高低要受到词汇量、语汇量的影响,成语的教学在扩大留学生词汇量的同时也就提高了其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郭静、曹素冉以及冯艳艳在其文章中都指出了成语教学这一重要意义。 (二)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每个词语的背后都有着深层的文化内涵,成语也不例外。赖菲菲指出汉语成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语教学有助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样,郭静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研究》中也指出成语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其次,曹素冉、冯艳艳以及黄筠在其文章中都提到成语教学对于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汉语教学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 赖菲菲与曹素冉指出重视成语教学是提高汉语教学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随着汉语本体研究的发展成熟,成语教学的研究也有待发展,当然仅有理论是不行的,还需要注重教学实践。而教学实践的实行又必定推动理论的完善。二、当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选取的文献资料总结得出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成语的收录问题,也可以延伸到大纲的撰写和教材的编写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 句教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 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都非常复杂。“把”字句可能是汉语中人们对它研究最多的一种句型。这种句型在很多语言中都没有,比如韩语,虽然韩语中宾语都是提前的,但是都有主语、谓语、宾语、方向等标记。对一位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能够真正地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已经是很难了,更何况说教外国人使用好“把”字句。总的来说,“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怎么教、如何教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时期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一种在母语中几乎都没有的句型是多么困难的事。在此基础上,本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章集中解决了以下六个问题: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3.“把”字句的结构 4.“把”字句的选择和使用 5.把字句的教学设想 6.在学“把”字句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 正文: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例如: (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 喝那瓶水完了 (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 放包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那瓶啤酒;行为:喝;结果:干干净净 喝那瓶啤酒干干净净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2.1.要强调结果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那本书(她)买到了。 (2)她把那本书买到了。 虽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强调了结果:“买到了”,但是(1)句和(2)句也有不同的地方。(1)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例如: (3)A:那本书她还想借吗? B:不,那本书她已经买到了,不用借了。 然而,(2)句说的是“她”怎么样,如: (4)A:她怎么那么高兴? B:是啊,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到了,当然高兴了。 所以,为了强调的主体行为不同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把”字句。 2.2. 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放,包,在柜子里。我们不可以说: (5)他放包在柜子里。(X) 而要必须说: (6)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 (7)他把那个包放在柜子里。 但,这两个句子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主体行为的状况。(6)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7)句说的是“他”怎么样。 3.“把”字句的结构 通过研究《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等教材,总体来说,语言家的观点基本一致: ①“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 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到/给

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内容

“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例如: (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 (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2.1要强调结果 2.2. 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放,包,在柜子里。我们不可以说: 他放包在柜子里。 而要必须说: 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 3 ①“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 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到/给 例如二: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给+谁 ②“把”字句表处置

例如:他把那本书放在桌子上。 我把包放在柜子里。 ③语法特点:“把”字后边的名词应该是已知的、确定的、可以理解的;“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要加其它成分,最少也要加“了、着”;例如:他把门关上了。 4.“把”字句的教学设想 第一步: 1.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宾语、补语等) 同时说明,格式中的宾语指的是“把”所涉及的事物,即“把”的宾语,而不是动词的宾语,且这个宾语必须是有定的,也就是说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动词后必须要有其他成分,包括宾语、补语、动词重叠式(VV)、动态助词“了”、“着”等。然后举例如下: (刮风了),你把窗户关上吧。 (“窗户”是你我共知的,“关”后带补语“上”) 我把那本小说看完了。 (一般不说“一本小说”,“看”后带补语“完”) 我们把房间打扫打扫吧。 (“房间”是有定的,动词用重叠式) 我把那个盒子给她了。 (动词“给”后带宾语“她”) 我把行李托运了。(动词“托运”后带动态助词“了”) 2.主语+想/要/能/已/没+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_刘智伟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刘智伟1, 任 敏2 (1.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087;2.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摘 要]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所取得的主要成绩表现在研究论题的广泛与细化、对词汇教学理论的自觉思考以及对比、普遍联系等研究方法的有效运用上;存在的主要缺憾表现在研究内容不深入、研究方法单一,定量研究重视不够,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不充分等方面。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学方法;成就和缺憾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06)02-0064-05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对词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近五年来人们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论证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他认为:“所谓`强化词语教学',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1] 何干俊和陈贤纯两位先生从造成留学生学习汉语困难的主要原因来阐释词汇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何先生指出:“留学生觉得汉语难学、难记,甚至最终放弃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词汇的问题。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服务于培养留学生的听、写、读、说的语言技能。”[2]陈先生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从总体上效率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词汇量的问题没有解决,词汇量不足是学生汉语交际时遇到的最大困难。[3]张若莹先生从中高级汉语学习的特点出发表明: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表述和传达信息时,往往是词汇偏差影响了他们的准确表达,而不是语法及其它。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4]沈履伟先生也认为:“在高级阶段,语言习得者掌握的汉语词汇的多寡,成了提高学生交际水平的关键。”[5] 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运用结构假说、隐喻理论、完形心理学理论阐明了词汇教学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语义的整体化、网络化、更有利于语言项目的识记、编码、贮存和提取。[6]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人们不仅从表面上分析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从理论上来阐释这一问题,开始关注有关词汇教学深层问题,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阶段、不同国别 进行的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这一阶段词汇教学研究开始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阶段及不同国别的词汇教学的特点来进行,这使得词汇教学研究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1.针对不同课型进行的词汇教学研究 刘颂浩先生对阅读课的词汇训练重点和训练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一反以往对外汉语教学历来比较重视虚词的传统,他指出:“阅读课词汇训练的重点应该是实词而不是虚词。”他在总结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英语词汇教学理论,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阅读课词汇训练方法,这些方法分别为:辨认、联想、搭配、评价和总结。[7]  2006年3月第4卷第2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M ar.,2006 Vol.4No.2   *收稿日期:2004-05-24 作者简介:刘智伟(1968-),女,河北邯郸人,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研究综述 09对外汉语蒋小莹 学号:090101110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历来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在全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他环节都必须为它服务。本文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方法、评价等几方面,借助对课堂过程的观察、描写和分析,来探讨“怎样才能使课堂活动更好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这个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教学 一、课堂教学的前端分析 1.分析教学需求 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准确理解课本中的总体教学目标;分析跟将要学习的知识、能力等相关的先决知识、能力,找出进入新知识的切入点,即教学起点;分析教学环境和条件,据以调整教学活动的安排。 2.分析教学内容 ①全面了解本课书的各项教学内容,包括课文、生词、语言点、联系等所有内容和对所学内容的正确解释。②从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出发,把教学内容分析和分解为不同类别的教学任务,即把本课书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方面,以实现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③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④对教学内容加以排序。这种排序不是教学程序,而是教学内容本身的呈现和教学顺序。崔永华(2008)3.分析学习者 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风格(场独立和场依存),作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的依据,设计出适合学生当前情况的教学方案,争取理想的教学效果。崔永华(2006) 二、阐明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范围,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同时也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具体依据;另外,也可以促进教师深刻思考教学,提高业务水平。针对以往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都没有体现具体的行为,难以对教学效果进行明确的检验。因此,阐明教学目标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可测量的行为描述,如语法教学目标阐述中,避免使用“掌握”等词,取而代之以“理解所学句式,能用所学句式流利地描述教师指定的事物,基本没有错误(正确率90%)”。崔永华(2008) 三、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总体过程 根据当前汉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综合课的课堂教学总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目前的汉语教学中,多数都是依照教

近五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相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如英语)来说,汉语的词汇是比较难的,这是因为汉语中同音词、近义词、多义词等比较复杂。因此,要想完全掌握并能运用自如,对于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出发,立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任务和意义、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四个方面进行梳理,论文通过查阅知网相关文献,将既有研究成果按照不同侧重予以归纳总结和述评,希望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工作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起到导航作用,也能给从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工作的教学者们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任务和意义内容方法和原则策略和技巧 一、引言 (一)研究意义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可见词汇对于语言的重要性。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特别复杂的一部分,词汇负载着信息,是文化和语用的载体,是交际的核心内容。甚至,王慧(2003)《二语习得中的汉语语块研究》指出:“词汇贫乏可能是制约汉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瓶颈”。 国际级的语言大师陆俭明先生(1998)表示“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要学好汉语,重要的是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即使对今后要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人来说,掌握丰富的词汇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特别在初级阶段,词汇教学应该是重点。”其实,无论学习哪种语言,词汇的积累都是尤为重要的,就像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第一关也是最基础的一关必定是词汇的积累和掌握,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也是一样的道理。可见词汇教学在那时就已经显得极为重要。 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 Wilkins(1972)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在赵金铭(2005)的《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宄》一书中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有大量的词汇做基础,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唯一实体,语法也只有依托词汇才得以存在。” 由此可见,任何语言教学都不能不重视词汇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或是轻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目的 近几年来,我国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词汇教学,在近年来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备受关注和重视。自本世纪开始,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面,出现了大量

汉语把字句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1

《汉语把字句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 【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本文主要总结了把字句的普遍特点,列举了前人在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在充分掌握把字句特点的基础上,最终将把字句运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中。 【关键词】把字句;特点;研究成果;教学 一、把字句的特点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时常被教科书忽略的重要内容。“请把门关上。”“你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这两个句子在语法书上称为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非凡的句式,即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把门”是“把”字短语,“关上”是动词短语,“把门关上”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把桌子”是“把”字短语,“朝左边移一下”是动词短语,“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把字句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谓语中主要动词不能是个光杆动词,也就是说在动词前后要有一点别的成分。如“把门关上”,“关”后边有个“上”;“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移一下”前边有个“朝左边”。光说“把门关”“把桌子移”都不行。最起码得加个“了”,说成“把门关了”“把桌子移了”。但歌词和戏曲唱词可以例外。因为受字数限制或者考虑押韵,容许在把字句中使用光杆动词。譬如大家熟悉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还有一些双音动词,其本身带有结果义或完成义的,可以用“光杆儿”充当谓语,不必添加别的成分。例如:“赶紧把敌人消灭!”“我们一年内一定把这项任务完成。” 2.主要动词通常都能够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如“关门”“移桌子”。有时候动词本身并不能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像“别把肚子吃坏了”“李二嫂把嗓子哭哑了”,不能说“吃肚子”“哭嗓子”,不过,整个动词短语可以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即“吃坏肚子”“哭哑嗓子。这同样也符合把字句的要求。 此外,“关门”的“门”,“移桌子”的“桌子”,我们称之为受事宾语。所谓受事,指的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把字句中,“把”字后边的成分,不限于受事,也可以是处所。在“昨天把仓库都堆满了”“一口气把那三百级台阶走完了”,这两个把字句里,“仓库”和“三百级台阶”都表示处所。当然,这儿的动词短语和表处所的词语仍然可以构成动宾关系:“堆满仓库”“走完三百级台阶”。 3.一般的把字句,主要动词都是及物动词,如上边的“关、移”等。在北方话口语中,一部分把字句可以使用不及物动词,像“千万别把犯人跑了”“真没想到,把个大嫂死了”。这两句中,“把”后边的成分不是受事,也不是处所,而是施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动词则是表示消失意义的不及物动词。整个句子说明发生了不如意的事情。这两个动词都不能直接跟施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不能说“跑犯人”和“死大嫂”。但是,在动词后边加个“了”,还是可以构成动宾关系:“跑了犯人”和“死了大嫂”。只是这类宾语非同一般,语法书上称为存现宾语。 必须指出,即使是及物动词,也不是个个都能充当把字句的主要动词的。譬如不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有、是、像、存在、属于、姓”等,都不能用于把字句。又比如纯粹表示感觉、知觉的一部分动词“感到、听到、看见、知道”等也不用于把字句。我们不能说:“你把这件事知道了吗?”“他们没有把我看见。” 4.还有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它由“把”字短语单独作谓语,后边不出现动词。短语。例如:“我把你这个小精灵丫头!”“我把你这个冒失鬼啊!”这种把字句,一般只出现在口语中,而且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我把你这个……(啊)!”它的作用是表示责怪或无可奈何。 二、近年来对外汉语把字句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