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浓密机生产的因素

影响浓密机生产的因素

影响浓密机生产的因素提高浓缩机生产效率的办法

怎样才能提高浓缩机的生产效率,只有对浓缩机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到哪些因素能影响到浓缩机的生产,才能对症下药提高浓缩机效率,河南省荥阳市矿山机械制造厂是专业的浓密机生产厂家,从以下10方面为您详细的讲解影响浓缩机生产的因素。

1. 温度

大气气温影响矿浆粘度 ,因而也影响物料的沉降速度。气温增高 ,矿浆粘度降低 ,有利于固体颗粒的重力沉降 ,使物料的沉降速度加快。因此,可采取提高矿浆温度(约在 70℃)的办法来改善澄清条件。在絮凝剂的作用下矿浆颗粒能很好地聚集而沉降。

2. 浓密机内固体物料的数量

当积聚的固体物料过多时,泥层高度就会增加,相对地降低了浓密机槽内的澄清区,严重时可能造成突然压耙事故。

3. 矿浆的成分

确定合理的物料细度既要考虑磨细后浸出率的提高 ,又要兼顾细泥对洗涤段的影响。物料细磨产生泥化,浓密洗涤时颗粒的沉降速度降低 ,矿浆粘度增大,要达到所需的底流排料浓度则时间较长。矿浆的物理状态直接影响矿浆的澄清沉淀。大颗粒固体澄清良好,但易堵塞浓密机和损坏耙臂;细颗粒澄清较慢,尤其是呈胶状悬浮状细粒更难澄清。因为颗粒沉降速度决定于粒度大小。粒度愈大,则沉降速度愈快,澄清愈好;反之,粒度愈小,则沉降速度愈慢,澄清愈困难。

4. 来料流量

来料浓度一定情况下,来料流量增加会使进入浓密机固相增多,影响底流浓度。

5. 来料浓度

来料浓度越大,进入浓密机的固体物体越多,进而影响浓密机泥层界面和底流浓度。

6. 絮凝剂添加量

通过絮凝剂添加泵流量控制泥层界面的高度,絮凝剂流量(絮凝剂添加泵频率)越大,泥层界面就越高。

7. 排料流量

底流流量大可以提高浓密机生产效率,然而可能会造成底流浓度不合格,而底流流量过小,会提高底流浓度,但会影响浓密机生产效率,并且可能造成浓密机溢流跑混,甚至会造成浓密机压耙等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8. 泥层高度

要保证浓密机较高的底流浓度,通常需要保持较高的泥层高度,泥层太高会造成压耙事故,是衡量浓密机生产安全的主要指标。

9. 排料浓度

当底流泵的泵速高时,排出的矿浆量大,则浓度逐渐降低;当转速低矿浆在浓密机中存留时间较长,则浓度较高。浓密洗涤过程生产的目的是在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和满足溢流浊度(洗涤率)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底流浓度,增大处理能力。是衡量浓密洗涤效果的质量指标。

10. 澄清液浊度

用于评价浓密洗涤过程的进行是否达到生产要求,是衡量浓密洗涤效果的质量指标。

农村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利用199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就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市场化程度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6.05%,且该影响作用存在省际地域差异,东、中、西部依次增大,说明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实证分析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Factor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impact factor of th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using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from 1990 to 2010 to make an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rket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f the market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increases by 1% th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will increase by 6.05%. The impact also has regional differences,namely,the impact grows in the sequence of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which shows that the market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plays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 backward areas. Key words:agricultural labor force;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empirical analysis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农业GDP占比处于下降趋势。2010年农业GDP为36 941亿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 919元,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1%,农田无人耕种现象日趋严重,留守农村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因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解决“未来无人种田”问题是当务之急,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Lewis[1]认为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能够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促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周英[2]也认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是转移更多的农业劳动力。薛国琴[3]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陈来等[4]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趋同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必须通过加大投资、进行制度创新、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等措施来缩小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还有一些学者从促进农民增收的角度入手,认为除了增加对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外,促进农村劳动力参与市场化进程也十分重要[5,6]。 已有文献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本研究将从农村劳动力市场化、农业机械化水平、化肥使用强度、复种指数等角度,研究农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说课稿 叶承名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 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即勒夏特列原理。 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之前已经有溶解平衡的初步概念(初中),在化学平衡之后将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在学生所需学习的平衡系列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理论、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状态是基础;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化学平衡常数。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采取先通过实验说明化学平衡能够移动,从而展开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条件”的讨论。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②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并应用。

③理解用图像方法表示可逆反应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 ( )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从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②通过从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讲解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②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二、说学情 本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等理论,在知识上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为该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能力保证。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影响品质五大因素.

现场管理五要素即(影响品质五大因素) 现场管理中,有五个方面是需要现场的班组长注意的,也是工业制造企业管理中所讲的五要素:人、机、料、法、环。 所谓人: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人,是生产(质量)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如何提高(品质)及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质量)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地一种形式。机: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地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品质)及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 升(质量)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逐步表现出对能源的高消费和强依赖的特点,能源巨额消耗对可持续发展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作为应对措施,2005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即在五年间单位GDP能耗减排要比“十五”降低20%。2006~2008年单位GDP能耗累计共下降10.1%,五年即将过去,节能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在于现有的节能降耗指标是以行政区域为分解对象按单位GDP能耗为约束目标的,这是典型的区域治理方式,它的局限性在于分解对象没有直接针对能源消耗的行业或企业。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有必要以行业或企业为约束对象并分解节能指标。有鉴于此,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各行业的能源效率状况、节能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采取对策措施,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为了弄清我国行业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众多学者主要以工业为对象展开研究。唐玲、杨正林(2009)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特征;李世祥、成金华(2008)采用DEA方法,应用不同目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评价了1990-2006年间中国的能源效率状况,并用“两步法”估计其影响因素。认为工业部门能源效率不高是由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结构所决定的;王少平、杨继生(2006)研究了12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的综列协整关系,得出了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短期调整效应的结论;庞瑞芝,王卢羡等(2009)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经济转型期间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工业部门增长以能源低效为特征,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和技术效率都偏低,工业增长模式依旧粗放,重化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孙海、王元地等(2009)将能源消耗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两个因素,分析了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怎样影响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1、生产率是什么 生产率是指每一个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总和。比如:张三一天内用铁锤手工锻打生产了5把菜刀,李四一天内用空气锤等机器辅助生产了50把菜刀,王五用自动化设备生产了500把菜刀,三个人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比较生产率就出来了:李四的生产率是张三的10倍,王五是李四的10倍,张三的100倍。他们由于采用不同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而导致不同的生产率。生产数量可以用产值来表示,生产率则用倍数和百分比表示,多数情况用百分比。 2、提高生产率是什么 提高生产率是每一个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换句话说,当每一个人比原先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时,生产率就提高了。 3、提高生产率的意义 a) 提高生产率是劳动者增加收入的源泉。我想我们每一位劳动者就业最盼望的是涨工资,增加收入。但企业为什么要给你涨工资呢?涨工资总得有一个理由和依据。劳动者作为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他的价格的确定除了受劳动力供需状况影响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一、劳动者本身的成本(包括养活自己及家人的费用);二、劳动者所担负的职务和工种类别;三,劳动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基本数量(即支持劳动价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三个因素确定劳动力的基本价格。如果劳动者要增加工资,得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企业增加盈利;二、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三、企业主愿意将增加的盈利的一部分让劳动者分享,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劳动者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盈利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吗?企业的盈利没有增加,原先预计的盈利又按预定的分配方案分配完毕,企业主拿什么东西来给你涨工资呢?唯一有可能给劳动者涨工资的因素就是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盈利增加了,老板才会给你涨工资。反过来说,如果劳动者不能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盈利没有增加,老板赚的钱刚好维持简单再生产,那么,老板拿什么来给你涨工资呢?所以,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是涨工资的理由和依据。 b) 提高生产率是社会财富增加的源泉。社会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劳动者(包括老板、老板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劳动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数量越多,社会财富就越多。社会财富的积累首先是从个人开始的。个人财富增加,社会财富也随着增加。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财富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如果离开了提高生产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美国人、欧洲人为什么富?是因为他们的生产率高。日本人、韩国人、台湾的中国人、香港澳门的中国人为什么富?也是因为他们的生产率高。所以,提高生产率是国家、民族致富的唯一途径。 c) 提高生产率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古时候有一种人,他穿的是一种最好的用苧麻织的布做的衣服,吃的是当地种植的应时的蔬菜,住是的富丽堂皇的房子,由于当时没有空调没有冰淇淋,喝的是地下冰窖里的雪水,出门坐的是马车,送信用的也是马车。在当时条件下,这个人的生活水平是最富有的了。他是谁?他是一个国王。是一个国王在那个时代生活的最高水平。古代国王的生活水平拿到今天来讲,便算不得什么,今天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都比他高,今天普通人穿的衣服更为舒适美丽,吃的饭菜更为丰富营养,住的地方有空调,出门代步有汽车、火车、飞机,信息传递有电话、传真和互联网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今天人们的生产率比古代的人们生产率提高的缘故。生产率标志着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生产率越高,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距,就是一个生产率水平的差距。你要想生活得比古代的国王好,你要想生活得跟发达国家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样,你就得提高生产率。 d) 提高生产率可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生产率水平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参考word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 )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 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及对策 1、各工序每天的生产计划没有人统筹安排,各自为政,导致前道与后道脱节,车间半成品积压过多。 对策:工厂所有的生产要有一个人负责统筹安排,要有计划的生产,前后道要衔接流畅,尽量一单一单完整的完成生产。 2、生产过程中数量的管理失控,各个生产工序之间数量没有交接,导致几乎每单都有尾数,影响生产效率。 对策: A.从胚进厂开始,每一款的数量都要有明确的标示,数量要清点准确。 B. C、 喷漆完成后,生产者需清点数量并做好标示,并报喷漆主管登记后,移交给贴纸工序,并由贴纸主管接收签字确认。 D、喷漆工序领胚时,要对照订单数量,清点准确无误后方可生产;(大单一次生产不完的,也要统计每次领取的数量,最后一次领胚时,要统计累计所领的胚与订单数量是否一致,如有不足,必须由收胚部门补足数量后方可进行最后一批的生产)。领胚时如发现与胚上面的标示不一致(货号、规格、数量)时,需由喷漆主管与收胚人核对无误,确保数量正确情况下方能生产,否则暂停生产该货号。 E、贴纸完成后,清点数量并做好标示,移交给喷油或包装工序,并由喷油主管包装主管接收签字确认。 F、 3、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完善,检验程序不完整,制程检验基本没有,任何一个工序错了,大都要到最后一道才知道,甚至要到客人发现才来返工,耗时耗力。 尤其是油漆环节没有严格的检验,对整个订单的生产带来很大问题,影响生产进度。 对策: 4、样品无专人保管,生产过程中丢失没人负责,导致检验没有参照物,拍大货样时找不到样品,拍的大货样照片与样品又不一样,客人不接受,又是返工。没有样品的生产单过多,生产时由谁来确认可以生产?生产时找样品的时间花太多,影响生产进度, 对策: 5、车间现场混乱,在制品各工序没有标示,卫生状况差;导致找货,搬货的时间拉长;通道不畅,又容易造成半成品、成品碰撞坏,造成补数。 6、工人实行计件也有不利之处,上下班时间不统一,没事做时又可以不上班,管理人员无

行政效率的提高及其重要意义

行政效率的提高及其战略意义 【摘要】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全部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改革措施来提高行政效率,都认识到行政管理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对于生产力不发达、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保证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目前,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行政效率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更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发言权。提高行政效率对当前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行政效率提高途径战略意义 一、行政效率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 行政效率是指行政法律制度要以尽可能小的经济耗费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公正和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体系的两大价值目标,效率原则的提出导源于经济学方法对法律的渗透,揭示出法律内在的经济属性,行政主体实施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作一定的成本—效益分析,“效率表示使价值最大化的资源配置”,“可能造成行政机构低效率的两种途径是:具有与促进效率相反的目标;不论其目标是什么,它没有将其追求目标的成本最小化。”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资源是指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成果和无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真题汇编含解析(1)

一、选择题 1.某公司实施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的“机器换人”计划后,80%的工序实现了无人化,一台机器可以替代6—8名工人,次品率也大幅降低。有关“机器换人”对该企业发展的影响,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减少用工成本 B.促进质量提升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减少商品价值量 2.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生产W商品的劳动时间是6小时,用货币表示为30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 ,则今年W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分别为 A.4小时 200元 B.3小时 150元 C.9小时 450元 D.6小时 300元 3.2013年某企业生产商品A,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60元,产量为1万件,如果2014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4年生产的A商品价值总量为 A.55万B.60万C.45万D.22万 4.通常情况下,一种经济现象(纵轴)的出现和变化往往会引起另一种经济现象(横轴)的产生和变化,假如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两者关系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假设某出口企业2015年出口A商品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5小时,国际市场售价5美元。2016年该企业生产每件A商品的劳动时间为4小时,受国际经济影响,A商品的出口数量比上一年下降了30%,其余均在国内销售,该商品的国内市场售价每件为39元人民币,此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6.5元人民币。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6年A商品的销售总额为 A.67.5万美元 B.65万美元 C.68万美元 D.66.25万美元 6.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启示企业要想挣更多的钱应该 A.创新科技和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B.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要普遍提高 C.个别劳动生产率要转化为社会劳动生产率 D.要比同行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最新整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2-3-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解析:H2与Br2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该反应,体系的温度必然升高,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r2(g)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A 2.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 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 (g) T1 T2 WI2(g) Δ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W)·c(I2) c(WI2)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中的平衡移动、转化率及化学平衡常数。高温时,平衡左移,WI2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充分,故A正

确,B 错;选项C 给出的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C 错。 答案:AD 3.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c (CO )·c (H 2O )c (CO 2)·c (H 2)。恒容时,温度升高,H 2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的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催化剂 高温CO 2+H 2 解析: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可逆反应为CO 2(g)+H 2(g) 催化剂 高温CO(g)+H 2O(g),D 项错误;由于升高温度,H 2的浓度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A 项正确;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若通入H 2,其浓度会增大,B 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 项错误。 答案:A 4.鸡没有汗腺,在夏天只能依赖喘息调节体温。鸡过度呼出CO 2,会使下列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使农场主和超市蒙受经济损失。 CO 2(g)CO 2(l) CO 2(g)+H 2O(l) H 2CO 3(aq) H 2CO 3(aq)H +(aq)+HCO - 3(aq)

生产效率提升十大心得

观生产效率提升十大法宝心得 在大的环境下竞争自以激烈,原材料和人工工资上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改变生产运营策略,就占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首先在生产运营中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友信公司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部门没有针对订单审核,接了没有利润的订单; 2.订单审查没有标准程序,数据不全,先接了再说; 3.生产进度控制不好,不能与计划同步; 4.机器、模具故障维修时间太长,这是友信公司的重点; 5.生产过程品质不稳定,频频出现返工或返修; 6.实际生产力未达预定的标准能力; 7.产品技术变更频繁。 针对以上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必须健全生产运营体系的基本功。 了解生产运营管理的基础管理,这就是第一法宝。第一大法宝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影响生产效率的瓶颈,查看哪一道工序或流程前面堆积着最多的等待加工的物品或工作,用6S手法分清整理,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第二大法宝:要求己。求人不如求己、自助人助。①通过行动方案,对现场诊断,运营七大浪费确立生产运营管理的效率的损失真正原因;②创建合力有效的机制提升企业执行力。目前制造部的浪费有以下几个方面:1.等待的浪费;2.不良的浪费;3.动作的浪费;

4.库存的浪费; 5.生产过多的浪费。这些方面都是友信的瓶颈,需要尽快改善。 第三大法宝:贵迅速。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生产中关键在于“快”和“新”,发现有改善生产效率的方法和流程迅速改善,并对问题快速追踪,运营5W2H跟进。 第四大法宝:立计划。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充分的论证,才能防患于未然。计划是连通团队的经脉,计划是支向目标的的诺言,计划是交流沟通的工具,计划是实现成功的保证,各部门的生产排程,产销会议都必须有计划,以最合理的生产效率,获得最大的效益。 第五大法宝:五五双赢。对供应商予以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展,建立互信关系,共同提高效率。 第六大法宝:六方主动。生产部自接单后要动员全体人员对所安排的计划要全力完成。做到不变更计划,各相关部门主动和积极配合,对工作进度主动与他单位反应,共同完成所有计划。 第七大法宝:顺自然。采用精益方式,缩短交期时间,减少浪费,使质量、产量和效率都上一个新的台阶。要不断分析为什么不能达到生产效率目标之原因,从原材料到出货时间的核算,第一次良率,设备的追踪效率,生产排程的达标率进行逐一分析。 第八大法宝:八显信息。作为企业管理干部要意识到自己企业的主人。要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愿意保护它,甚至愿意为它付出一切,通过部门管理实绩,贯彻领导方针,有效达成经营效果。 第九大法宝:九求力动。企业管理最大的目标就是“赚钱“,向管理要效益,透过全员的执行力对其产生的效益,用数据加以分析,用生产绩效奖金、工作绩效奖金对产能指标质量返工率、客诉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文章梳理了我国能源经济学界数十年来对能源效率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了能源效率既有能源经济效率与能源环境效率之分,又有能源物理效率与能源经济指标之别,更有单要素能源效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不同,而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为学者们所青睐;同时指出,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既有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对外开放度等短期因素,又有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等长期因素。 标签: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影响因素 一、能源效率概念 所谓能源,通常是指可供人类获取各种形式的能量的自然资源。能源可具体它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大种类:前者是指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大自然中与生俱来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福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后者则是指依托一次能源的进一步加工和转化从而获取的能源,如通过风力发电获取的电能,加工石油制造的汽油等。 所谓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是指能源开发、加工、转换、利用等各个过程的效率,是能源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即在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前提下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量。能源效率生产率往往被用来代表一个国家或者特定地区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指在相同產出下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或者使用等量的能源创造尽可能多的产出,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常有效。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各个角度关注能源效率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两种情况:前者是指能源投入和经济产出的比例关系,后者则考虑到产出中对环境有影响的非期望产出,即能源投入与包括经济和非期望污染的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有学者提出,如果依据评估对象的范围来划分,则可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物理效率和能源经济指标两种:前者是指能源通过加工后转变为一种新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其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或服务能耗)和物理能源效率(热效率);后者主要反映在社会财富创造和建设过程中通过使用能源能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问题。 二、能源效率分类 在现行研究体系下,能源效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投入要素的成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单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两大类。单要素能源效率中的投入要素只有能源一种投入,而全要素能源效率中的投入要素不仅包含能源要素,还包括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两个要素。 1、单要素能源效率

第五章劳动生产率统计

第五章劳动生产率统计 1 简述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答: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从事生产劳 动的效率。它通常是以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出总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来表示。从劳动方 面考察,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二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劳 动生产率是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面。发展中国家要在经济上赶上和超过经济发达国家,归根结底是 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要靠比发达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 一般生产率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是指生产中全部投入的产出效率。它是最综合、 最全面反映生产效率的概念和指标。 3 边际劳动生产率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新增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额。 4 劳动生产率不会等于零,也不可能为负数,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较边际劳动生产率要稳定得多。 5 统计中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是劳动生产率这一经济范畴的数量表现,它是经济理论与经济研究工 作中重要的分析指标和评价指标,也是生产管理和劳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指标。 6 简述劳动生产率统计的任务。 答:⑴正确地计算各个时期全国的,以及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反映他们劳动 生产率的水平。 ⑵研究和分析不同时期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变化速度和变化原因,以及劳动生产率变化 对产品产量变动和劳动力使用量变动的影响。 ⑶比较分析与先进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之间的差距,寻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为加强劳动 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服务。 ⑷研究分析劳动生产率与职工工资水平变动的关系。 7 劳动生产率的基本公式。P115 8 简述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原则。 答:⑴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所用的产出数量和劳动消耗量指标在时间范围上必须一致,即只有同 期的产出数量和劳动消耗量才能进行比较。 ⑵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所用的产出数量和劳动消耗量指标在空间范围上必须一致。 ⑶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所用的产出数量和劳动消耗量指标应有直接的依存关系。 ⑷同一次生产活动的产出和劳动消耗,可有不同的测量指标来表现。 9 实物劳动生产率公式P117 10 产品实物产量的计算,必须遵循工业产品统计的有关原则: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及答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1)2H 2+O 2=====点燃 2H 2O 和2H 2O=====电解 2H 2↑+O 2↑是可逆反应( )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 (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 2、3 mol H 2和2 mol NH 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 ) (5)只要v (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 (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 (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 (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 正和v 逆一定改变,同理v 正、v 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 (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 ) 2.对于可逆反应M +2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M 、N 、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反应已经停止 C .M 、N 全部生成Q D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E .v 正(M)=v 逆(N) F .v 正(M)=v 逆(Q) 3.一定条件下C(s)+H 2O(g)CO(g)+H 2(g) ΔH >0,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 (1)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3)充入水蒸气,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4)加入碳,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5)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012·山东高考改编)对于反应,N 2O 4(g)2NO 2(g) ΔH >0,现将1 mol 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11提高生产效率的10个关键因素

提高生产效率的10个关键因素 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增加市场占有率、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比较多,但是一定要根据行业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抓住关键因素来提高生产率。下面分享提高生产效率的10个关键因素,希望对企业有所帮助。 1、投资投资在最合适的设备和技术上,能有效提高生产率。新设备和技术是最有效提高生产率的方法之一,比如精益生产项目的引进,比如适应流水线生产的小型设备的购买。企业在设备的选用上应该充分考虑生产实际,选择最合适的,而非最新最贵的。 2、消除瓶颈生产系统是一个整体,整体生产率往往是由瓶颈生产率决定的。提高任何非瓶颈生产率不能提高系统整体的生产率,瓶颈生产率的提高才能提高整体的生产率。只有瓶颈的产出率和所有向其输入的产出率之和相等时,系统才是最具效率的。 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实行源头质量控制,它要求必须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如果出现错误,就马上停止该工序的生产。一线员工不仅仅是生产者,同时也充当质量监督者的角色。由于员工只是注意该部分,容易发现质量问题,有利于反量的提高。印包企业在生产包装盒时,如果印刷时质量就不合格,一线员工没有把不合格印张及时抽出,由于印张检查比较困难,很可能检查不出来。交货后,在客户使用时被检查出,影响企业与客户的关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4、采用JIT生产JIT准时生产是一系列生产活动的组合,其目的是在保持库存最小的情况下实现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进行大量生产。该过程中,零件准时到达下道工序,并在该工序迅速被加工,然后往下道工序转移。JIT生产的理念是: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决不过量生产。超过最低需求数量的任何东西都是浪费。 5、设计员工的工作由于生产一线的工作相对比较单调乏味,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一般不高,尤其是流水线的工作更是如此,即便是工资较高时,也不能保证较高的生产率。可以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_文献综述

第28卷 总第121期科学 经济 社会 Vo.l 28,Su m No .121 2010年 第4期 SCI ENCE ECONOMY SOCI ETY No .4,2010 收稿日期:2010-06-28 基金项目:辽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L09CJ L033),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2009B0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文科基地项目 (DUT10RW 103),引进人才科研专题资助(852004)。 作者简介:袁鹏(1981 ),男,四川荣县人,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袁 鹏,程 施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摘 要:论文综述了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文献。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还存在争论;在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方面,多数研究发现煤炭相对比重的下降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对于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基本上也是持肯定的观点。此外,还有少数文献研究了市场经济体制、能源价格、所有制结构等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关键词:能源效率;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 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15(2010)04-0051-04 A Do m estic L iterat ure Revie w about I m pacti ng Factors of Energy Efficiency YUAN P eng ,C HENG Sh i (School of Econo m ics ,D alian U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D ali an 116024,China ) Abstrac t :Th is paper rev ie w s the do m esti c research papers about the i m pacti ng facto rs on t he energy e ffi c iency .The papers m a i nly concen trate on the i m pacti ng facto rs o f energy effi c iency i nc l udi ng i ndustr i a l struct ure ,ene rgy consu m pti on struc t ure ,techno l og ica l progress and open i ng up .W ith regard to the i m pacti ng d irec tion and deg ree of i ndustr ial structure on the energy e fficiency ,t here is still a certa i n controversy ;fo r the i m pact o f energy cons umption structure ,the ma jority of stud i es found a decli ne i n the re l ative share of coal i s conduc i ve t o i m prov i ng energy e ffi c iency ;fo r the i m pact o f techno log i ca l pro g ress and openi ng up ,mo st stud i es also ho ld po siti ve v i ew .In add iti on ,a s ma ll nu m ber o f papers have researched the i m pact o fm arket econom y ,energy pr i ces ,o w nersh i p structure and o ther factors on energy effic i ency . K ey word s :Energy E ffi c iency ;Industr ial Structure ;Energy Consu m pti on Structure ;T echno log i ca l P rogress ;O pen i ng up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不断上升,对我国能源安全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我国能源效率还很低,单位GDP 能耗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效率的低下 反映了我国能源利用还存在大量浪费的现状,也启示我们提高能源效率对于节能减排,维护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整理近年来国内有关能源效率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影响能源效率的若干因素进行综述,期望于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也为改进能源效率指出一些努力方向。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文献对能源效率的度量使用了单一和综合两类指标。单一指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强度或能源密度。前者反映的是单位能源消费所带来

如何理解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成反比的意义

如何理解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成正比的意义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马克思观点。这里的成反比可以理解为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价值量越低,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反比例关系。 但现实中确实存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价格,下同)也提高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这里的成正比的意义仅仅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也提高,并不是说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正比例关系,是一种同向变化关系。 关于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W=w/Lp W单位价值量,w单位时间产品价值,Lp劳动生产率。 W=w/Lp可以写成微分形式: dW/W=dw/w-dLp/Lp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意义是:单位时间产品价值w不变。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的意义是:单位时间产品价值变化,且其变化率大于劳动生产率变化率。 即:dW/W=dw/w-dLp/Lp大于0 此时,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也提高。 现实世界中,存在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反向变化但未必是反比例的关系。

此时:单位时间产品价值变化,且其变化率小于劳动生产率变化率。 即:dW/W=dw/w-dLp/Lp小于0 此时,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降低。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发生。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同向变化或反向变化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 住房、茅台酒、粮食等等,劳动生产率虽然提高,但单位时间产品价值提高更快,体现为价格上涨。 电脑、手机等等,单位时间产品价值虽然也提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快,体现为价格下降。 最后,我们简要说明一下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成正比的意义: W=w/Lp dW/W=dw/w-dLp/Lp 当w=0时,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当dw/w-dLp/Lp小于0时,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反向变化。 当dw/w-dLp/Lp大于0时,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正向变化——即所谓成正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