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文件

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文件
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文件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集团简介: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自创业以来,复星集团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关心下,通过十年坚实的进展,在现代生物与医药、房地产、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2年,复星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

集团股权结构:有否股权比例?

集团核心业务:

公司围绕“打造生物与医药联合舰队,成为医药新经济代表”的战略目标,以药店与医院为终端客户,通过上市以来快速、稳健地进展,差不多形成医疗诊断产品、药品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三大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主营业务板块。

进展历程:

1992年11月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成立,主营业务市场调查和咨询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

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3.5亿

2000年9月,复星实业参股上海雷允上北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10月11日,友谊复星成立于,注册资本4亿元,其中上海友谊集团占52%股权,复星集团占48%股权。

2000年11月底,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控股上海友谊(集团)。

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

3 / 18

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90.3%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关键事件: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完成了复星集团壮大的资本原始积

累,为日后公司的改制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3.5亿,为复星实业的急剧扩张提供充实的资

金来源。

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

的控股链。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90.3%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上述事件完成了复星集团的资本经营和产业经营的紧密结合,构建了生物医药的“联合舰队”,实现了复星实业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强势地位。

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1、战略性兼并收购:产业链上的纵向收购,使联系紧密的经

营活动协作变得更加容易;产业内的横向兼并收购,形成企业的规模效应,占据市场。

(1)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以达到间接操纵或

参股上市公司的目的。

5 / 18

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90.3%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

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直接收购或参股药业公司以达到其区域性扩张的目的。复星实业收购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

复星实业参股上海雷允上北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复星实业出资参股重庆医药工业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3)与不的公司组建新的药业公司

复星集团与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共同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4)为收购企业组建新公司,便于收购运作或待完成收购后集团内进行股权转让以

整合资产

投资组建复星投资,收购豫园商城

复星集团与友谊集团组建友谊复星集团,通过友谊复星集团收购友谊股份

2、集团内产权转让,进行产业整合

友谊复星集团收购友谊股份后,复星集团所持股份转让给复星实业

复星实业转让福建兴业银行股份和兴业证券股份给复星集团控股的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猎取大量现金投入医药产业

复星集团受让部分复地集团股权给复星实业

3、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加快企业进展

2000年7月,复星实业向社会公众配售股份22,500,000股4.5亿元

2002年,复星实业发行债券11亿可转换公司债券

4、新业务试验性投资

控股股东南钢集团公司已与复星系的上海复星、复星产业投资、上海广信科技共同合资成立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南钢集团占40%,三家复星占60%)。

豫园商城和复星投资出资共同组建设立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

7 / 18

司,涉足证券行业

收购豫园商城,涉足商贸流通领域

投资组建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涉足房地产行业投资组建上海复星信息产业进展有限公司,涉足媒体经营、IT实业和互联网三大产业

依照投资行业具体分析:

医药行业

复星实业收购兼并依照公司战略布局,有选择性地进行区域扩张,特不重视医药连锁的零售业务。

华北市场:北京金象复星大药

华中市场:武汉中联药业

西南市场;重庆药友制约、重庆医药工业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选择企业标准:(1)企业要有竞争力

(2)在行业中要有相当的地位

(3)投资当年有比较好的回报

盈利状况:

收购企业成长性和赢利性较好,为复星实业制造巨额回报。

目前复星实业控股及参股的医药公司2001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收益率分不为:上海复星药业有限公司14.6%,上海药房股份有限公司24.21%,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公司6.34%,上海雷允上北区药业股份公司8.96%,上海新世纪药业有限公司9.09%,北京永安复星医药股份公司15.2%,湖州复星医药有限公司10.86%。目前与复星实业有资产关系的医药商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均远高于行业平均净利润率。

毛利润差不多不变的前提下,单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72%,达到近6亿元的销售水平,其中该公司控股的重庆药友,其核心产品阿托莫兰2002年销售额达到了9500万元;广西花红药业,其核心产品花红片2002年销售额达到了16000多万元。

在医药商业领域,该公司拥有复星大药房、上海药房、金象大药房、永安堂等闻名品牌的零售连锁店500余家,有资产关系的医药商业企业年销售规模达25亿元,在上海、北京等地市场占据重要的地位。

复星实业要紧财务指标对比

9 / 18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实集团全称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1年7月成立,总部在香港,法定代表人为蔡来兴先生。它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控股的海外窗口公 司,同时也是上海市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总资产已达320亿港元,合并税后润超过10亿港 元(销售和净资产)。主要业务与产品范围包括: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 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生态农业园区、房地产、制造业、商业和 酒店。注册资本为1000万港元,分成100万股普通股,每股10港元。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生产经营阶段(1981年-1993年):主要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最早的产品是味精、烟草等;资产规模从。。。。 到。。。。,资本规模从。。。到。。。 第二阶段:组建集团公司,拓展业务领域阶段(1993年-1996年):集团下辖。。。。公司,其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资产规模从。。。 到。。。。。, 第三阶段: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相结合阶段(1996年-2001年):集团公司在沪港两地市场造壳、买壳上市,并进行增发配股融资,以加 强其对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产业的投资;通过资产置换和 兼并收购,整合其在五大产业上的资源,培养企业竞争力。生产经营领 域以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金融投资、崇明现代园建设为主,

资产规模从。。。。到。。。。 第四阶段:国际化融资、跨国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上实集团资本运作更加频繁,不仅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且将投资网经营网撒向全球,如在美国市场发行ADR,联合收购欧洲企业,大力拓展北美市场等,显现其跨国经营战略。截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20亿港元,主要业务集中在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 3、股权结构(见附图): 4、核心业务: 基础建设——包括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内环线及南北高架项目,上海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各种建设项目,上海之窗,大连花园项目,淀山湖新城项目等等,这些建设项目每年可以为上实集团创造一半以上的利润,成为上实集团最强大、最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来源。 信息技术——包括上海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上海集约化通讯管线建设,上海电讯营运业务服务,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等各种高科技技术和服务业务,这些高科技产品和服务虽然仅为集团贡献4%左右的利润,但在将来必将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和业务拓展方向。 生物医药——公司两大上市公司,上实联合和上实医药,都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并以成为行业的龙头和旗舰为目标。它们在行业内进行了一定的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并加大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良好。 金融投资——上实集团直属的上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对各种金融机构

美的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分析

美的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钱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会计系,南京210044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家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家电行 业产值稳 定增长,同时还带动了服务业、运输业的发展,对维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平稳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我国家电自 80 年代开始起步,通过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和生产技 术,在国内市场的 强大需求拉动下,一大批家电生产企业应运而生。我国的家电行业从导入期到成长 期,最后 到成熟期,经历了一段高速的发展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 期, 我国家电企业进入了 它 的成熟期,一些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家电品牌逐步形成。由于激 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家电行业的整合加剧,产生了像美的、海尔、TCL 等家电航 母。 目前,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主要家用电器产品的产业集中度已达75%以上,我 国 独立的家电企业已由 1997 年的 100 多家锐减到10 多家,家电企业规模在扩大,产能 也在增 长,已经成为全球家电生产制造基地。我国的家电行业发展到今 天, 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 成 熟的行业,基本上掌握了核心技术。目前,由于我国家电产能的急剧增长,市场竞争更加 激 烈,作为在国内比较知名的家电品牌,美的集团在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还 需要通过不断通过增强自身综合实力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吸收更多的资金来完善 企业,全 面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随着家电业上市公司的增多,这些家电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越来越受到 投资人及相关利益者的关注,而美的集团作为其中较为知名的品牌之一,尤为受到投资人 合 相关利益者的关注。所以本为针对美的集团进行了投资价值分析,分析研究美的集团投 资价 值,为投资人提供参考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投资者制造正确的投资政 策。 其 次, 对美的集团投资价值研究是能否降低投资风险,取得投资成功的关键。再次,研究美 的集团 的投资价值有助于其他将要上市的家电公司学习参考。最后,有利于促进家电 业健康发展。 投资者越来越看重对公司的投资价值的研究,如果只是片面和不规范的 分析,不仅威胁到投 资者的利益,也会扰乱家电行业的市场秩序。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集团简介: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自创业以来,复星集团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现代生物与医药、房地产、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2年,复星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 集团股权结构:有否股权比例

集团核心业务:

公司围绕“打造生物与医药联合舰队,成为医药新经济代表”的战略目标,以药店与医院为终端客户,经过上市以来快速、稳健地发展,已经形成医疗诊断产品、药品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三大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主营业务板块。 发展历程: 1992年11月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成立,主营业务市场调查和咨询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 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亿 2000年9月,复星实业参股上海雷允上北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10月11日,友谊复星成立于,注册资本4亿元,其中上海友谊集团占52%股权,复星集团占48%股权。 2000年11月底,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控股上海友谊(集团)。 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关键事件: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完成了复星集团壮大的资本原始积 累,为日后公司的改制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亿,为复星实业的急剧扩张提供充实的资 金来源。 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

20XX-20XX年美的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20XX-20XX年美的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XX-20XX年美的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20XX-20XX年,美的,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美的,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美的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说明,此文档是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1 目录 一、引言 二、公司基本情况分析三、公司所属行业分析四、公司财务状况分析五、公司内在价值评估六、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七、结论

2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家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产值稳定增长,同时还带动了服务业、运输业的发展,对维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平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家电自80年代开始起步,通过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市场的强大需求拉动下,一大批家电生产企业应运而生。我国的家电行业从导入期到成长期,最后到成熟期,经历了一段高速的发展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家电企业进入了它的成熟期,一些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家电品牌逐步形成。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家电行业的整合加剧,产生了像美的、

海尔、TcL等家电航母。目前,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主要家用电器产品的产业集中度已达75%以上,我国独立的家电企业已由1997年的100多家锐减到10多家,家电企业规模在扩大,产能也在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家电生产制造基地。我国的家电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成熟的行业,基本上掌握了核心技术。目前,由于我国家电产能的急剧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作为在国内比较知名的家电品牌,美的集团在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不断通过增强自身综合实力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吸收更多的资金来完善企业,全面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随着家电业上市公司的增多,这些家电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越来越受到投资人及相关利益者的关注,而美的集团 3 作为其中较为知名的品牌之一,尤为受到投资人合相关利益者的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实集团全称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1年7月成立,总部在香港,法定代表人为蔡来兴先生。它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控股的海外窗口公司,同时也是上海 市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 总资产已达320亿港元,合并税后润超过10亿港元(销售和净资产)。主要业务与产品范围包括: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生态农业园区、房地产、制造业、商业和酒店。注册资本为1000万港元,分成100万股普 通股,每股10港元。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生产经营阶段(1981年-1993年):主要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最早的产品是味精、烟草等;资产规模从。。。。至叽。。。,资本规模从。到。。。 第二阶段:组建集团公司,拓展业务领域阶段(1993年-1996年):集团下辖。 公司,其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资产规模从。至V。 第三阶段: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相结合阶段(1996年-2001年):集团公司在 沪港两地市场造壳、买壳上市,并进行增发配股融资,以加强其对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产业的投资;通过资产置换和兼并收购,整合其在五大产业上的资源,培养企业竞争力。生产经营领域以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 金融投资、崇明现代园建设为主,资产规模从。。。至U。。。 第四阶段:国际化融资、跨国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上实集团资本运作 更加频繁,不仅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且将投资网经营网撒向全球,如在美国市场发行ADR,联合收购欧洲企业,大力拓展北美市场等,显现其跨国 经营战略。截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20亿港元,主要业务集中 在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 3、股权结构(见附图): 4、核心业务: 基础建设一一包括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内环线及南北高架项目,上海新建设发展 有限公司的各种建设项目,上海之窗,大连花园项目,淀山湖新城项目等等,这些建设项目每年可以为上实集团创造一半以上的利润,成为上实集团最强大、最稳定 的利润和现金流来源。 信息技术一一包括上海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上海集约化通讯管线建设,上海电讯营 运业务服务,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等各种高科技技术和服务业务,这些高科技产 品和服务虽然仅为集团贡献4%左右的利润,但在将来必将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和业务拓展方向。生物医药——公司两大上市公司,上实联合和上实医药,都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并以成为行业的龙头和旗舰为目标。它们在行业内进行了一定的收购兼并和资产重 组,并加大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竞 争力,发展前景良好。 金融投资一一上实集团直属的上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对各种金融机构的投资,包括银行、基金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等;金融板块上的运作不仅为上实集团带来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 告3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复星集团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至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拥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 2002年,复星集团的净资产超过30亿,总资产超过50亿,与关联企业的总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复星集团的目标是到2005年要实现跻身中国医药行业综合实力前五强之列,达到总资产100亿、净资产80亿、年营业额100亿、年利润10亿元。 2、集团股权结构: 第三阶段:复星实业打造复星医药的“联合舰队”,建立医药、地产和信息三大产业体系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二、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由于复星集团在进行扩张时,实力有限,所以在资本运营时非常重视协同效应,充分借助别的企业资源,凭借集团的优势(人才、科技和市场营销网络)与有竞争力和高额利润回报的企业合资合作,实现集团的战略布局和利润回报,最终达到集团的快速扩张。 复星的独特战略投资发展理念: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管理。强调企业在充分做大的同时也要充分做小,所谓做大就是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多元化、国际化、上规模;所谓做小就是指充分的专业化,我们要让每一个专业公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去参与竞争,成为本专业的一流企业。 复星的平台理论:第一个平台,是复星集团层面,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平台,除了要实现人才经销外,还要为企业的发展寻求足够多的现金,从长期角度解决投资及生产经营的持续现金流问题;第二个平台是专业发展的上市公司群体,其重要作用就是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嫁接起来,围绕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自创业以来,复星集团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现代生物与医药、房地产、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2年,复星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 2、股权结构:

3、集团核心业务: ●医药领域:公司围绕“打造生物与医药联合舰队,成 为医药新经济代表”的战略目标,以药店与医院为终 端客户,经过上市以来快速、稳健地发展,已经形成 医疗诊断产品、药品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三大具有 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主营业务板块。 ●房地产领域:复地集团是复星集团控股的主营房地产 开发与经营的大型企业,形成了以地产开发为核心业 务,营销策划、置换服务、工程监理为辅助业务的公 司架构。以"共创理想空间"为经营理念,以准确的产 品定位、多项目管理的能力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逐渐奠定了在上海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优势地位。 ●商贸流通领域:通过入股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各地着名医药 流通企业的合资,积极向商贸流通领域拓展,形成了 如"豫园商城"、"联华超市"、"老庙黄金"、"复星大药 房"、"金象大药房"、"永安堂大药房"、"雷允上(北 区)药房"、"上海药房"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商业品牌 群体。

4、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主要是公司摸索业务经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咨询——生物医药) 1992年11月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成立,主营业务市场调查和咨询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 第二阶段;复星实业上市,筹集发展资金,确定公司发展主营业务——医药行业 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亿,积极发展医药产业 第三阶段:复星实业打造复星医药的“联合舰队”,建立医药、地产和信息三大产业体系 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0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

如何写一份完整财务分析报告

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起来十分复杂,由于不同报表使用人需要获取的报表信息存在着差别,因此分析财务报告首先要找好立足点即报表分析的主体,只有抓准了报表使用人,解决了为谁分析的问题,才能针对具体的分析目的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分析财务报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应就单张表进行相关分析,把握企业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将所有财务报表结合起来计算相关比率,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分析财务报表的基本思路 分析财务报告常用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本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指标,从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中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以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通过连续数期的趋势变动分析,评价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与行业指标比较,判断该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通过同类先进企业比较,找到差距,达到吸收先进经验的目的;通过与预算或者计划指标比较,分析企业完成预算的程度,揭示差异产生的原因,找出管理漏洞. 一.表单分析 单表分析就是针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分别进行相关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①打开资产负债表后,首先浏览资产总额,结合利润表中的销售额和统计指标中的从业人数,判断企业的经营规模,单从资产总额方面考虑,4亿元以上为大型,4000万元以下为小型,介于二者之间为中型(资产总额作为企业经营规模的衡量指标仅适用于工业企业和建筑企业).再看一下资产的来源即负债总额和所有者然后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或,把握企业债务规模和净资产的大小,权益总额的高低

者产权比例,进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②了解了总体情况后,再对资产的结构进行分析,计算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判断企业类型.长期资产比重大的企业一般都是传统企业,而高新技术其企业一般不需要很多的固定资产. ③通过计算流动资产中各项目的比重,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资产质量.一般情况下,存货占50%,应收账款占30%,现金占20%,但先进的管理行业不执行该标准. ④计算长期资产中各项目的比重,了解企业资产的状况和潜能.长期投资的金额和比重大小,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的规模和水平.固定资产净额和比重的大小,反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进步,进而反映其获利能力,如果净额接近原值,说明企业要么是新的,要么是老企业的旧资产通过技术改造成为优质资产,如果净额很小,说明企业技术落后,资金缺乏.无形资产金额和比重大小,反映企业的技术含量. ⑤负债方面,计算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重,如果流动负债比重大反映企业偿债压力大,如果长期负债比重大说明企业财务负担重.此外,还需计算负债总额中信用性债务和结算性债务的比重与流动负债中临时性负债与自发性负债的比重,判断债务结构是否合理;计算长期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分析总资本对长期负债的保障程度,计算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分析债权人风险的大小. ⑥所有者权益方面,实收资本反映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利益要求权的大小,资本公积反映投入资本本身的增值,留存收益(即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本增值.如果留存收益大,则意味着企业自我发展的潜力大. ⑦最后对资产的期末期初金额进行差额分析.资产总额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结合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资产增值的原因是借入资,说明资产发生了增值

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报告3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复星集团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至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拥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 2002年,复星集团的净资产超过30亿,总资产超过50亿,与关联企业的总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复星集团的目标是到2005年要实现跻身中国医药行业综合实力前五强之列,达到总资产100亿、净资产80亿、年营业额100亿、年利润10亿元。 2、集团股权结构: 第三阶段:复星实业打造复星医药的“联合舰队”,建立医药、地产和信息三大产业体系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二、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由于复星集团在进行扩张时,实力有限,所以在资本运营时非常重视协同效应,充分借助别的企业资源,凭借集团的优势(人才、科技和市场营销网络)与有竞争力和高额利润回报的企业合资合作,实现集团的战略布局和利润回报,最终达到集团的快速扩张。 复星的独特战略投资发展理念: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管理。强调企业在充分做大的同时也要充分做小,所谓做大就是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多元化、国际化、上规模;所谓做小就是指充分的专业化,我们要让每一个专业公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去参与竞争,成为本专业的一流企业。 复星的平台理论:第一个平台,是复星集团层面,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平台,除了要实现人才经销外,还要为企业的发展寻求足够多的现金,从长期角度解决投资及生产经营的持续现金流问题;第二个平台是专业发展的上市公司群体,其重要作用就是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嫁接起来,围绕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

XX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XX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集团简介: 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 集团" )的前身是香港联合行(Liow & Co. ), 成立 于1938 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XX集团积极应变,实现了以代理为主向自营贸易的转变、 以贸易为主向多元化的转变、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积极拓展了商品贸易、零售、房 地产、仓储运输、基础设施、能源、通讯、酒店、金融、保险、农产品深加工等新的投资领 域。目前XX集团具有600 亿总资产和400 亿净资产。 集团股权结构: 中国XX 总公司 XX (集团)有限公司 德信行 XX 创业XX 置地XX 励致 XX 物流 XX 机械XX 置地(北京)XX 三洋压缩机 五丰行 XX 酒精XX 轻纺XX 置地(上海)XX 微电子 XX 物业XX 万佳XX 置地(成都) XX 电力XX 石化 北京XX 大厦 XX 零售 XX 深圳XX 啤酒 XX 营造(控股) 中港混凝土 泰国长春置地华创物业

集团业务: 以零售带动的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分销以及相关服务 以住宅开发带动的地产、建筑、装修及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分销 消费类科技产品的生产、分销和服务 石油化工产品的贸易、生产和分销 在电力、通讯和保险等行业的策略性投资 发展历程: 1938年,XX(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香港联合行)成立 1948年12月,香港联合行更名为XX公司 1983年7月8日,XX公司改组并注册为XX(集团)有限公司 1984年12月,XX集团召开第二届董事会,首次提出了“依靠内地,立足香港,面向世界, 把XX办成以贸易为主的多元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的经营方针。XX集团开始了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的进程。 1986年12月31日,中国XX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88年,XX集团与多家财团合资组建大老山隧道有限公司,兴建香港大老山隧道,开 始涉足香港基础建设业。 1991年,XX超市在深圳开业,XX零售业开始进军内地市场。 1992年9月,永达利企业有限公司改名XX创业有限公司,XX集团正式参与香港上市公 司业务。购入力宝集团和华人银行上市股票,XX集团的多元化业务开始向金融业渗透。 1992年香港XX创业有限公司与南非SAB酿酒集团合作,共同组建了XX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简称CRB),其中XX创业控股51%。 1993年8月,中国XX有限公司改名为中国XX总公司。 1993年12月16日,XX集团下属XX创业有限公司与沈阳啤酒厂合资成立沈阳XX雪花 啤酒有限公司,开始向啤酒业进军。 1995年5月4日,中国XX总公司与中国联通签约,XX将在广西投资数字移动电信项目, XX开始进军内地电信领域。 1995年10月25日,五丰行上市,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

华润集团资本运营情况分析

华润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集团简介: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集团")的前身是香港联合行(Liow & Co.),成立于1938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华润集团积极应变,实现了以代理为主向自营贸易的转变、以贸易为主向多元化的转变、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积极拓展了商品贸易、零售、房地产、仓储运输、基础设施、能源、通讯、酒店、金融、保险、农产品深加工等新的投资领域。目前华润集团具有600亿总资产和400亿净资产。 集团股权结构:

集团业务: 以零售带动的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分销以及相关服务 以住宅开发带动的地产、建筑、装修及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分销消费类科技产品的生产、分销和服务 石油化工产品的贸易、生产和分销 在电力、通讯和保险等行业的策略性投资

进展历程: 1938年,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香港联合行)成立1948年12月,香港联合行更名为华润公司 1983年7月8日,华润公司改组并注册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984年12月,华润集团召开第二届董事会,首次提出了“依靠内地,立足香港,面向世界,把华润办成以贸易为主的多元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的经营方针。华润集团开始了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的进程。 1986年12月31日,中国华润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88年,华润集团与多家财团合资组建大老山隧道有限公司,兴建香港大老山隧道,开始涉足香港基础建设业。 1991年,华润超市在深圳开业,华润零售业开始进军内地市场。 1992年9月,永达利企业有限公司改名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正式参与香港上市公司业务。购入力宝集团和华人银行上市股票,华润集团的多元化业务开始向金融业渗透。 1992年香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与南非SAB酿酒集团 3 / 13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案例完整版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企业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单位:演示单位 报告期间:2006年

目录 一、财务状况总体评述 1.企业财务能力综合评价 2.行业标杆单位对比分析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动分析 2.流动资产结构变动分析 3.非流动资产结构变动分析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分析 (二)利润表分析 1.利润总额增长及构成情况 2.成本费用分析 3.收入质量分析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1.现金流量项目结构与变动分析 2.现金流入流出结构对比分析 3.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三、财务分项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1.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利润率分析 2.成本费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3.收入、成本、利润的协调分析 4.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盈利能力(二)成长性分析 1.资产增长稳定性分析 2.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分析 3.利润增长稳定性分析 4.现金流成长能力分析 (三)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1.现金偿债比率 2.现金收益比率 (四)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五)经营效率分析 1.资产使用效率分析 2.存货、应收账款使用效率分析 3.营运周期分析 4.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周转协调性分析 (六)经营协调性分析 1.长期投融资活动协调性分析 2.营运资金需求变化分析 3.现金收支协调性分析 4.企业经营的动态协调性分析 四、综合评价分析 (一)杜邦分析 (二)经济增加值(EVA)分析 (三)财务预警-Z计分模型 一、财务状况总体评述

如何编写公司经营分析报告

如何编写公司经营分析报告 一、 令狐采学 二、首先要为分析提供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 (一)内部资料最主要的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告 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会计 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会 计报表附注等; (二)外部资料是从企业外部获得的资料,包括行业数 据、其他竞争对手的数据等。 二、根据财务报告:按照分析的目的内容分为:财务效益分析、资产运营状况分析、偿债能力状况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分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按照分析的目的内容分析 1、财务效益状况。即企业资产的收益能力。资产收益能力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关心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它的分析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分析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2、资产营运状况。是指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反映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析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 3、偿债能力状况。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是否稳健经营、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尺度。分析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速动比率等。 4、发展能力状况。发展能力是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也关系到投资者未来收益和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等。 (二)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主要从资产项目、负债结构、所有者权益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资产主要分析项目有:现金比重、应收帐款比重、存货比重、无形资产比重等。负债结构分析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等。所有者权益结构是分析:各项权益占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重,说明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及所有者的权益构成。 2、利润表分析。主要从盈利能力、经营业绩等方面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增长率等。 3、现金流量表分析。主要从现金支付能力、资本支出与

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报告

公司简介 华谊兄弟集团,创业板股票代码:N华谊 300027,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 关于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作了如下概括:“我们的业务实际是两大板块,电影电视及其衍生产品放在一起是一个板块,娱乐营销、音乐公司和经纪人公司划分到第二大板块。相互补充的强势产业链,形成了华谊兄弟的核心竞争力。”关于王中军 “我在娱乐圈很少看到经营家,王中军算一个。”马云对王中军如此评价。 创业板的上市让华谊兄弟这个娱乐品牌炙手可热,即便暴涨之后又大幅跌落,华谊兄弟的品牌却已然在大众的脑子里扎下了根。作为这一切的操盘手,王中军成为2009年娱乐业中一位当仁不让的挑大旗者。 从广告公司起家的王中军有喜欢结交商界朋友的“习惯”。“王中军是中国娱乐界最善于和自己圈子之外,尤其是资本打交道的人。”一位跟王中军私交不错的朋友这样评价他。这个“习惯”带给他诸多好处,不仅结交了马云、江南春等一批新生代企业家,也为他的融资以及上市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于是,有人这样概括总结王中军:善于圈钱、圈人、圈地的经营者。 不过,跟大多数拼命工作的传统企业家相比,王中军的生活似乎更多姿多彩。现在的王中军只管理公司不到10位高管职员,对下属公司的治理,只抓收支两条线,其他的事一概“放手”。 在王中军看来,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人才,“华谊兄弟有两大财富,人才贮备与资本结构”。就像在商界朋友中长袖善舞一样,圈住众多大腕明星的王中军也颇有一套:“你不能硬要帮着他们做什么,这不是你的事情。”王中军说,他平时上午在家休息,下午到公司转转,“比如拍《天下无贼》,我管好小刚、优、德华和若英就可以了。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让他们把关系处好。一部电影,前前后后有上千人为它工作。这些人,我根本不认识。偶尔去现场探班,我问小刚‘怎么样?还需要我做什么?’小刚说‘没什么,你瞧好吧。’这就行了。我觉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3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3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复星集团通过十年坚实的进展,在现代生物与医药、房地产、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3.8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进展至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拥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2002年,复星集团的净资产超过30亿,总资产超过50亿,与关联企业的总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复星集团的目标是到2005年要实现跻身中国医药行业综合实力前五强之列,达到总资产100亿、净资产80亿、年营业额100亿、年利润10亿元。 2、集团股权结构:

3、集团核心业务: 公司围绕“打造生物与医药联合舰队,成为医药新经济代表”的战略目标,以药店与医院为终端客户,通过上市以来快速、稳健地进展,差不多形成医疗诊断产品、药品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三大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主营业务板块。 4、进展历程: 第一时期:要紧是公司摸索业务经营,完成资本原始积存时期(咨询——生物医药)1992年11月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成立,主营业务市场调查和咨询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 第二时期;复星实业上市,筹集进展资金,确定公司进展主营业务——医药行业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3.5亿 第三时期:复星实业打造复星医药的“联合舰队”,建立医药、地产和信息三大产业体系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90.3%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 二、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由于复星集团在进行扩张时,实力有限,因此在资本运营时专门重视协同效应,充分借助别的企业资源,凭借集团的优势(人才、科技和市场营销网络)与有竞争力和高额利润回报的企业合资合作,实现集团的战略布局和利润回报,最终达到集团的快速扩张。 复星的专门战略投资进展理念:多元化投资,专业化治理。强调企业在充分做大的同时也要充分做小,所谓做大确实是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多元化、国际化、上规模;所谓做小确实是指充分的专业化,我们要让每一个专业公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去参与竞争,成为本专业的一流企业。 复星的平台理论:第一个平台,是复星集团层面,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平台,除了要实现人才经销外,还要为企业的进展寻求足够多的现金,从长期角度解决投资及生产经营的连续现金流问题;第二个平台是专业进展的上市公司群体,其重要作用确实是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嫁接起来,围绕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个平台确实是每个专业上市公司下面的企业,最全然的任务确实是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确立在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1、善于利用公司间的股权关系,凭借娴熟的股权转让操作,建立一系列公司控股链,实现集团战 略性布局。 娴熟的股权转让操作:为便于收购企业的运作,与目标企业的关联公司合资组建新公司,在合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 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实集团全称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1年7月成立,总部在香港,法定代表人为蔡来兴先生。它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控股的海外窗口公司,同 时也是上海市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总资产已达320亿港元,合并税后润超过10亿港元(销售和净资 产)。主要业务与产品范围包括: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 资、现代物流、生态农业园区、房地产、制造业、商业和酒店。注册资本为 1000万港元,分成100万股普通股,每股10港元。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生产经营阶段(1981年-1993年):主要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最早的产品是味精、烟草等;资产规模从。。。。 到。。。。,资本规模从。。。到。。。 第二阶段:组建集团公司,拓展业务领域阶段(1993年-1996年):集团下辖。。。。公司,其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资产规模从。。。 到。。。。。, 第三阶段: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相结合阶段(1996年-2001年):集团公司在沪港两地市场造壳、买壳上市,并进行增发配股融资,以加强其对基础 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产业的投资;通过资产置换和兼并收购,整合 其在五大产业上的资源,培养企业竞争力。生产经营领域以基础建设、生物

医药、信息科技、金融投资、崇明现代园建设为主,资产规模从。。。。到。。。。 第四阶段:国际化融资、跨国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上实集团资本运作更加频繁,不仅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且将投资网经营网撒向全球,如在美国市场发行ADR,联合收购欧洲企业,大力拓展北美市场等,显现其跨国经营战略。截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20亿港元,主要业务集中在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 3、股权结构(见附图): 4、核心业务: 基础建设——包括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内环线及南北高架项目,上海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各种建设项目,上海之窗,大连花园项目,淀山湖新城项目等等,这些建设项目每年可以为上实集团创造一半以上的利润,成为上实集团最强大、最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来源。 信息技术——包括上海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上海集约化通讯管线建设,上海电讯营运业务服务,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等各种高科技技术和服务业务,这些高科技产品和服务虽然仅为集团贡献4%左右的利润,但在将来必将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和业务拓展方向。 生物医药——公司两大上市公司,上实联合和上实医药,都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并以成为行业的龙头和旗舰为目标。它们在行业内进行了一定的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并加大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