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下《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下《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6页。

教材分析: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是教材“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中的一个知识体系,知识内容涵盖了第一、二学段所学习的平面图形知识。内容较多,任务较重。把第一、二学段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知识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其内在联系,同时为中学几何知识做好铺垫。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分类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有能力去将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在学习态度方面,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变难,有的学生会出现学习兴趣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注重比较和沟通,动手去实践,感受归纳、梳理知识的过程,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线与面的关系,构建知识网络,体会分类思想。

2.通过复习所学图形的特征,比较、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巧。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和反思的意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及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各种平面图形。

学生:平行四边形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类,整理归纳平面图形的知识。

难点:在整理中构建平面图形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际导入,引出问题

1.生活实际导入。

师:数学来源于实际,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设计意图:通过从身边的生活事物出发唤醒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记忆,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和认真。那我们之前学过那么多的图形,你还能记得它们有哪些以及它们的特征吗?

(二)回忆特征,自主分类

1.回忆图形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对应的平面图形学具,并将学具展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直观图形回忆出其本质特征。】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类。

师:我们学过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吗?

课件出示:分类要求。

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确定分类的标准,再进行分类。

3.小组汇报,整理分类。

组1:我们小组是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的……

组2:我们是按边数分的……

通过学生汇报将黑板上杂乱无章的学具摆放整齐。

(三)讨论交流,系统建构

师:上面我们已经对所学的图形进行了分类,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平面图形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86页例2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并将你的答案整理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整理。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现在请同学们将各自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一组最准确最完善。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交流每组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哪组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回答教师引导整理出下表: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归纳加以完善,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能够使特征更加明显,便于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师:那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生:平行和相交。

师:那平行和相交有什么特征呢?

生:两条直线平行是没有交点的,而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课件出示:两条射线演变出角

学生观看过程回忆出角的定义。

师:相信大家对角一定很熟悉,哪个组来说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角?

帮助学生整理出角的分类。

课件出示:从角演变出三角形的过程。

师:接下来,哪个组来说一下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呢?

组1: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除了可以按角的大小进行分类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

生:还可以按边分类……

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

师:那关于平行四边形你又知道哪些呢?

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课件出示:一条曲线形成圆的过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与上面那些平面图形的不同是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并整理圆的特征。】【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由直线到射线、由射线到线段、由射线到角、由角到三角形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做一做,动手实践

师:同学们,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一个动手的小活动(出示做一做)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重合——旋转180度——平移——重合”,并动手操作,在感受图形运动的同时,推理、验证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考、分析,能够借助直观的事物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总结升华,脉络清晰。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网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从而形成清晰地网络知识结构。由于是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广、范围大,但时间有限,所以对有余力的学生可能深度不够。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图形的理解与测量(一) 一、自我检测 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有()端点; 2、从一点引出两条( )就组成一个角; 3、过一点能够画()条射线,过两点能够画()条直线; 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度; 5、在各种类型的角中,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角>()角>()角>()角>()角 6、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就是(); 7、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能够组成()个直角; 8、过已知直线外一点,能画()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9、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对称轴,正方形有()对称轴,正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10、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度。 二、议一议 完成上述各题时,我们用到哪些知识点?先独立思考,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平角是()度,周角是(),直角是()度;(2)、比直角的2倍少30°的角是(); (3)在钟面上,9时整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是()度;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o,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度;(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3:2:1,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4:1:1,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明辨是非,对的打“√”,错得打“×”,说明理由并改正。 (1)一条直线长10m。() (2)直线是射线的2倍。() (3)大于90°的角就是钝角。() (4)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5)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 (6)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 ) (7)2cm、2cm、4cm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列式计算,求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1) ∠1= ∠3= ∠2= ∠4= (2) ∠1=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一、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 (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 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 《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 段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 段词,歌词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

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 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 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 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 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 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 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 小节) 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张寒晖(1902 ~1946)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 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 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1929 年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教育和报刊编辑等工作。1941 年8 月赴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1946 年在延安病逝。一生创作歌曲50 余首,大多自己作词。并作有配合革命斗争的秧歌剧。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技能目标:促进学生对空间图形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借助形体的直观性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各种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我们学过这么多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是否占空间的大小分这两大类,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个人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1、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 (二)角 1、角的概念。 我们学过那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有变化么? 2、角的分类。 下面我们可以把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同学们自行思考,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大家的分类是否全面。

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图见课件1) (三)三角形的特点 仍然采用先画再小组交流后汇报的学习方法。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1、三角形的分类。 师: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 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可以分成: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四)四边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一个四边形。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 指名讨论每个图形的特点。如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的底指的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然后一起总结。 四边形 (五)圆 “刚才我们复习的图形是由直线的围成的。我们还学过了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同学们能想出是什么图形吗?”(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我们在学习圆时,学了与圆有关的哪些概念?(圆心、半径和直径)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用什么字母表示,(圆心是O ,半径是r ,直径是d ) 同一个圆内的所有半径的长度怎样?直径呢?(长度相等)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小组讨论: 在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不是都是直径?为什么?(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两端都在圆上且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正方形

六年级数学第1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教案教学设计

2.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 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平面图形的分类。 【归纳整理】 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课件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 ②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③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④组织学生做教材第86页第2题第(Ⅰ)小题。 指名学生回答,订正。 2.复习角。 课件展示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②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所画出的长短没有联系。

第2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2.图形与几何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经历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加深对公式推导的认识,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教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怎样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 学生议论,说说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回顾与整合。(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 二、复习回顾

1.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1)周长 教师: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思考、回答 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并板书: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师:计量周长采用的是什么单位?你能举例吗?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单位? 组织学生议一议。学生思考、回答。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可能会答出: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等。由于周长是计量物体周围长度的总和,故采用长度单位。 (2)面积 教师: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吗? 学生思考、回答。 指名学生说一说。 使学生明确并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教师: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3)比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 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形的表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沟通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根据相关信息设计方案。 能力目标: 能利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复习难点:公式的具体应用。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关于图形我们学过了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图形的一些知识做一个复习与整理。 教师板书课题:图形的复习与整理 二、回顾与交流 (一)提出问题引发分类 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呀?你能对学过的这些图形分分类吗?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完善并板书出图形的分类,剥离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二)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 提问: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那对于这些平面图形你又有哪些了解呀?那这样吧,你可以结合这几个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伙伴商量商量,建议大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课件出示: (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 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 (3)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 (4)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 (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 反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想法?(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 提问1: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中有“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吗?(教师适时在学生作品上板书,形成网络) 提问2: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重点监控: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和 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圆是曲线图形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教师适时完善板书,形成网络。重点是四边形的梳理。)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驯鹿》《冬猎》《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鸿雁》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六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6.2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人教新课标(2014秋)含答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达标检测1 1.填空。 (1)一长5cm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cm,面积是()cm2。 (2)在长40cm、宽6cm的长方形铁皮上剪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是()cm。 (3)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12cm,高是4cm,面积是()cm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4)在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圆和长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面积最小的是()。(5)一个圆的周长是50.24cm,它的半径是()cm,面积是()cm2。 (6)一个环形的内圆直径是10cm,外圆直径是16cm,它的面积是()cm2。 (7)将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面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下图中,甲、乙、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比是()。 (9)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1小时后,分针针尖走过的路程是()cm,分针扫过的面积是()cm2。 (10)一个底为4cm的三角形,面积是24cm2,这个三角形的高是()cm。 2.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2)如下图,在平行线之间的五个图形,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3)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是89平方厘米。() (4)半圆的周长是它所在圆周长的一半。() (5)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相等。() (6)如左图,A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大于B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3.选择。 (1)两个圆的直径之比是2:3,它们的周长之比是(),面积之比是()。 ①2:3 ②8:27 ③4:9 ④1:9 (2)如果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周长()。 ①一定相等②不一定相等③一定不相等 (3)如下图,甲、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比()。 ①甲比乙长②乙比甲长③一样长④不能确定 (4)甲和乙的涂色部分的面积相比()。 ①甲>乙②甲<乙③甲=乙 (5)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3厘米,面积就增加8cm和12cm,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5cm。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cm2。 ①40 ②60 ③96 ④40或60 4.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7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1课时《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 2了解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了解“傲蕾·一兰”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边唱能边加入简单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能自己自由的创编歌词。体会二声部的演唱,为下节课做准备。教具运用:电子琴、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 二、设计问题: 我们都是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同民族的同学,请你说一说,都有那个民族的?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给大家讲一讲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做适当的介绍补充) 三、学唱歌曲 1、师做介绍,在呼伦贝尔的最北面,是美丽的莫力达瓦,生活着很多达斡尔族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设问,播放视频短片回答问题。 3、引入新课,并介绍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 4、家乡美,有什么美景呢?听师完整的范唱,找到答案。 5、按节奏读歌词,跟节拍进行练习。 6、跟琴模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唱乐谱。 7、师弹奏歌曲旋律,生自己练习填词唱,不足之处师给予指导。 8、跟琴完整的练习歌曲的演唱。 9、师示范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动作,请生模仿。 9、边唱歌曲,边加入歌表演。 四、巩固创新

1、歌曲中唱的家乡的美景镇的是很美,你能说说你自己家乡的美景吗? 2、学生自由的发言 3、有这么多的美景,我们把它写出来唱一唱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创作。 5、把学生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大家唱一唱。 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7、聆听歌曲二声部的演唱,下节课学习二声部。 五、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下节可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第2——3课时《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聆听音乐,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段落、情绪、力度等。 教学重点、难点 1. 欣赏乐曲、感受月琴、柳琴的音色美。 2. 如何感受音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绪和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 教材分析 1.《驯鹿》 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采风,选取了内蒙古、鄂温克、赫哲和鄂伦春等民族生活和劳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场景为内容,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四幅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形象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画。 2.《冬猎》 《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鄂伦春”意即“山岭上的人”。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同步练习题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习题 ◆判断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会扩大8倍。() 2、长方体比长方形大。() 3、油桶的容积就是油桶的体积()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5、把一个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削去部分的一半。() 6、一段圆柱体木头,把它制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3,是圆锥体积的2倍。() ◆应用题 1、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 (1)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2)在池内四周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水池的排水管内直径是2分米,水在管内的流速是每秒4分米。一小时可以排水多少升? 3、把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最大的圆柱形,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

4、一个底面直径是40厘米的圆柱容器中,水深12厘米,把一块石头沉入水中完全浸没后,水面上升了5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大厅里有十根圆柱形柱子,它的底面直径是10分米,高是6米,在这些柱子的表面涂漆,1千克能涂2平方米,共需油漆多少千克?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习题 答案 ◆判断题 1-5对错对对错对 ◆应用题 1、解:(1)S=3.14×102=314(平方米) (2)S=3.14×20×2+314=439.6(平方米) 2、解:V=3.14×12×4=12.56(立方分米) 12.56×3600=45216(立方分米)=45216(升) 3、解:V正方体=63=216(立方分米)

V圆柱=3.14×32×6=169.56(立方分米) 216-169.56=46.44(立方分米) 4、解:V=3.14×202×5=6280(立方厘米) 5、解:10分米=1米 S=3.14×1×6=18.84(平方米) 18.84÷2=9.42(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出发》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终止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出发》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出发》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教师总结。

教学内容:《郊游》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与演唱《郊游》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用歌声、语言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歌曲用欢快、跳跃的旋律歌唱了美丽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里欢乐的情绪。 2、复听。请同学们认真的聆听,听听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你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二、新歌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课件:背景音乐:歌曲《郊游》,学生回答问题。 师:春天真是太美了。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教师范唱《郊游》歌曲。)(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二)熟悉歌曲旋律: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郊游去吧!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跟老师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但由于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拍号,听音,换气记号,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特点。 2.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知识,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识唱简易的歌曲。 3.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材分析 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因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2 演奏:能初步学习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听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4识谱:

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测量1

《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学案 ● 复习目标(略) ● 知识梳理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 判一判 (1)从不同方向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 ) (2)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那么侧面展开后是正方形。 ( ) (3)正方体就是特殊的长方体。 ( ) (4)两个圆柱的侧面积长相等,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 (5)边长为6cm 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6)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3 1 。 ( ) 2、下面的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

●合作探究 1、补上缺少的一个面,使下面的图可以折成正方体。 2、将右图折叠成一个正方体, 与1号面相对的是()号, 与2号面相对的是()号, 与3号面相对的是()号。 3、如图,沿着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 (只列式不计算) ●达标训练 1、选一选 (1)一个正方体木块,从顶点上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后,表面积(),体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一个用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文文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从上面看是,那么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最少要()个小立方块。 A、4 B、5 C、6 D、7 (3)、圆柱的底半径缩小2倍,高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 A、扩大4倍 B、缩小4倍 C、不变 D、缩小2倍 (4)有两盒礼品,用下面三种方式包装,你认为最省包装纸的是()。 2、某工厂要生产100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已知每节通风管的管口直径是4分米,长是2米。生产这批圆柱形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拓展延伸 用一个底面边长为8cm,高为17cm的长方体容器,测量一个球形铁块的体积,容器中装的水距杯口还有2cm。当铁块放入容器中,有部分水溢出,当把铁块取出后,水面下降5cm,求铁球的体积。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教学内容: 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合唱 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 2、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 二、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3、唱旋律 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

三、学习手语 1、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 2、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边作手语。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五、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 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分配表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听、唱一组儿童歌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感情。 2、感受不同风格的儿歌。 3、在活动中学会遵守纪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学唱歌曲。 2、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 难点:

1、会用自然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2、边唱可以为歌曲编创动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

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胖胖》。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一、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 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 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 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 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 《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 的特点与风格。 (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 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 、《解放区十唱》。1945 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 《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 《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 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

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段歌词,后 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段词,歌词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 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 节奏 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 (第1~4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 手法,第3、4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 5~9小节)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 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 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年入 1929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年毕业后在 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教育和报刊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练习题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 一、填空。 1、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 2、1平角=( )直角, 1周角=( )平角 3、工人叔叔把电线杆上的线架与自行车架子做成三角形,这就是应用了三角三具有( )的特征,而推拉或防盗门则就是由许多小平边四边形组成的,这就是应用平行四边形( )的特性。 4、一个等边三角形,它的每个内角都就是( )度,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都就是( )度。 5、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就是2:4:3,最大的角就是( )。 6、一个三角形底就是3分米,高就是4分米,它的面积就是( )。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长18厘米,高就是底的1 2,它的面积 就是( )。 8、一个直径4厘米的半圆形,它的周长就是( ),它的面积就是( )。 9、课本的宽为X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课本的面积就是( )平方厘米。 10、六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可能就是( ),也可能就是( ),拼

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就是( )平方厘米。 11、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12、在平面上画圆,圆心决定圆的( ),半径决定圆的( )。 13、画圆时,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就是所画圆的( )。 14、圆有( )条对称轴,扇形有( )条对称轴。 15、有大小两个圆,它们的半径的差就是2厘米,两个圆的周长差就是( )。 16、圆可以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 )%,宽就是圆的( )。 1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就是160厘米,它的腰的长度与底的长度比就是3∶2,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腰长( )厘米,底长( )厘米。 18、一个梯形的下底就是18厘米。如果下底缩短8厘米,就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28平方厘米,原梯形的高就是( )厘米。 方形长与宽的中点,空白部分与阴影 部分的比就是( ) 二、判断题。 1、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公开课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参考教案 [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特点、关系 一、教学分析 本课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平面图形的特点、关系。通过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认识,常见的角;三角形,四边形与圆,呈现出平面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或多或少的遗忘,所以教师要加以板书,将比较、辩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理念 1.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2.注意及时总结,用集合图进行梳理。 三、教学内容 复习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四、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分类、性质、量角和画角。 2.让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对比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回顾、整理知识。联系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六、教学难点 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教具、展台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知识 1.线段、射线、直线 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借助图示解释三线之间的联系。 直线有那些性质? 三线区别: 线段:两个端点,可度量。 射线:一个端点,不可度量。 直线:无端点,不可度量。 三线联系: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直线的性质: (1)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 平行: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并画图表示。 明确:从直线外一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最短。 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的位置。 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1)什么是角? (2)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角? 按照角的度数从小到大排列。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至于两边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关。锐角: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 直角:等于90度的角 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 平角:180度的角 周角:360度的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绿水江南 第一课《忆江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位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3、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4、学习用轮唱、合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翠湖春晓》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江南六大古镇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教师随机与学生互动模仿做各种动作或造型) 2 、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 师: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忆江南》,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 3、学生配乐朗诵诗词 (二)新授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唱

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老师想把它唱出来、跳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借助精美的道具和声情并茂的演唱、舞蹈,让学生直接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 2、学生再次欣赏歌曲一遍。 3、请学生说说、唱唱自己最喜欢的和最难的一句歌词。师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唱一唱。 4、请学生试着将第一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 5、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学生模唱。 6、学生唱第二段歌词。 7、请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8、请学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 9、请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情绪,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 (三)、表现歌曲 1、请学生自主合作创设小桥、垂柳、鲜花等造型和划船、摇橹等动作。表现歌曲意境。 师:同学们,你能与同学合作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一些江南景物的造型吗?谁来表现轻拂的垂柳?弯弯的拱桥?轻轻地划船?请你按自己的爱好与同学自由组合创编。 2、师生互动合作表现,自由穿梭在各种“造型”中,边做划船动作边演唱歌曲[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让学生合作创编、师生互动等音乐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都自主、积极、快乐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同时将本课推向高潮。 3、教师二度范唱,创新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创编的真好,老师把这首歌也变一变,唱一唱,请你听听里面有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轮唱合唱) (1)学生学习轮唱歌曲。 (四)、拓宽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