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计时定时装置设计

自动计时定时装置设计
自动计时定时装置设计

自动计时定时装置设计

[摘要]该装置使用12MHZ晶振与单片机AT89C51相连接,通过软件编程的方法实现了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同时显示小时,分钟和秒的要求,并在计时过程中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进行蜂鸣报时。该装置设有三个按键: S1, S2和S3键,使之具备了校时、定时功能。

[关键词]电子钟; 51系列单片机;AT89C51;晶振

Automatic timing device design [Abstract] This device is connected to the MCU AT89C51 by the 12MHZ crystal oscillator. With software p rogramming, the clock can disp lay hour, minute and second at the same time in a 24 - hour cycle. It can give correct time with a buzzer when it is on the hour. This kind of device is equipped with threekeys, S1, S2 and S3, which enable the clock to adjust to keep accurate time and to buzz at the set time..

[Key words] electron clock; 51 seriesMCU; AT89C51; crystal oscillator

1.绪论

1.1课题背景

1.1.1引言

在生活和生产的各领域中,凡是有自动控制要求的地方都会有单片机的身影出现;从简单到复杂,从空中、地面到地下,凡是能想象到的地方几乎都有使用单片的需求。现在尽管单片机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了,但仍有许多可以用单片机控制而尚未实现的项目,因此,单片机的应用大有想象和拓展空间。单片机的应用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环境,减少能源和材料消耗,保证安全等。但是,单片机应用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它的广阔范围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上,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单片机的应用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从前必须有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的大部分功能,现在已能使用单片机通过软件(编程序)方法实现了。这种以软件取代硬件并提高系统性能的控制系统“软化”技术,称之为微控制技术。微控制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是对传统控制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单片机应用的推广普及,微控制技术必将不断发展、日益完善和更加充实。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领域的渗透, 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特点的软件结合,以作完善。模拟多通道压力系统是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当前压力并反映在显示器上,它可以分析压力过量程,并发出报警。并采用电子秤原理可根据输入单价准确的计算出物体的金额。本篇论文讨论了简单的倒计时器的设计与制作,对于倒计时器中的四位LED数码显示器来说,我为了简化线路、降低成本,采用以软件为主的接口方法,即不使用专门的硬件译码器,而采用软件程序进行译码。

1.1.2设计目的和意义

一、复习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利用此课程设计正好可以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二、拓展知识面,课堂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设计的要求的,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去找寻更多的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

三、培养了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了自学能力,通过设计完整的单片机系统也初步掌握了组成系统、编程、调试等能力。

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初步了解了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研制过程,软件和硬件设计的方法。

1.1.3设计任务和要求

设计自动计时定时装置能实现常规的时钟计时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段定时功能,可为1分钟、5分钟、10分钟定时三种模式,并能在定时时间到达实施告警。

1.2单片机

1.2.1单片机介绍

单片机全称为单片机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soft computer),是

1.2.2单片机的发展历程

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

1)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 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 公司功不可没。

2)MCU即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 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因此,当我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 和Philips的历史功绩。

3) 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1.2.3 单片机特点

1 )单片机的存储器ROM和RAM时严格区分的。ROM称为程序存储器,只存放程序,固定常数,及数据表格。RAM则为数据存储器,用作工作区及存放用户数据。

2 )采用面向控制的指令系统。为满足控制需要,单片机有更强的逻辑控

制能力,特别是单片机具有很强的位处理能力。

3 )单片机的I/O口通常时多功能的。由于单片机芯片上引脚数目有限,为了解决实际引脚数和需要的信号线的矛盾,采用了引脚功能复用的方法,引脚处于何种功能,可由指令来设置或由机器状态来区分。

4 )单片机的外部扩展能力很强。在内部的各种功能部件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时,均可在外部进行扩展,与许多通用的微机接口芯片兼容,给应用系统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1.2.4 ATC51单片机

AT89C51有PDIP,PLCC,TQFP三种封装方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采用40PIN 封装的双列直接PDIP封装。

芯片共有40个引脚,引脚的排列顺序为从靠芯片的缺口(见上图)左边那列逆时针数起,依次为1,2,3,4。。。40,其中芯片的1脚顶上有一个凹点(见上图)。在单片机的40 个引脚中,电源引脚2根,外接晶体振荡器引脚2根,控制引脚4根以及4组8为可编程I/O引脚32根。

1、主电源引脚(2根)

(1) VCC:电源输入,接+5V电源

(2)GND:接地线

2、外接晶振引脚(2根)

(1) XTAL1:片内晶振电路的输入端

(2)XTAL2:片内晶振电路的输出端

3、控制引脚(4根)

(1) RST/VPP:复位引脚,引脚上出现2

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2)ALE/PROG:地址所存允许信号。

(3)PSEN:外部存储器读选通讯信号。

(4)EA/VPP: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

接低电平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如

果接高电平则从内部程序存储器读指

令。

4、可编程输入/输出引脚(32根)

AT89C51单片机有4组8为可编程I/O口,分别为P0、P1、P2、P3口,每个口有8位(8根引脚),共32根。每一根引脚都可以编程,比如用来控制电机、交通灯等,开发产品时就是利用这些可编程引脚来实现我们想要的功能。

(1)P0口:8位双向I/O口线,名称为P0.0-P0.7

(2)P1口: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1.0-P1.7 (3)P2口: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2.0-P2.7 (4)P3口: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3.0-P3.7

2.自动计时定时装置的硬件设计

2.1总体方案设计

本LCD及时定时装置,是以单片机及外围接口电路为核心硬件,辅以其他外围硬件电路,用汇编语言设计的程序来实现的。根据C51单片机的外围接口特点扩展相应的硬件电路,然后根据单片机的指令设计出数字钟相应的软件,再利用软件执行一定的程序来实现数字钟的功能。由于采用集成芯片性的单片机来制作电子钟,这样设计制作简单而且功能多、精确度高,也可方便扩充其他功能,实现也十分简单。

本设计是利用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由LCD、晶振、电阻、电容、发光二极管、开关、蜂鸣器等元件组成硬件电路,通过编写软件程序来实现和控制的数字定时闹钟。

2.2总体结构图

按键输入电路:对定时器输入定时时间、时钟时间,并对其调整。

时钟电路:给单片机一个时钟信号,让其工作。

复位电路:使单片机为初始状态,并从初态开始工作。

数码管显示电路:显示数字钟时间或定时时间。

继电器电路: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2.3系统硬件单元电路设计

时钟电路对单片机是不可缺的,单片机的每个功能都要以时钟电路为基础工作。单片机内部自带一个时钟电路,外部接入定时控制元件即可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其中机器周期共有12个振荡脉冲周期,因此,机器周期是时钟周期的12倍。本实验中时钟电路中使用的晶体是12MHz,则时钟周期为(1/12)us,

机器周期为1us 。实验图如下

:

2.4计时定时装置各组成模块

2.4.1晶振电路

右图所示为时钟电路原理图,在AT89S51芯片内部有

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其输入端为芯片引脚XTAL1,输

出端为引脚XTAL2。而在芯片内部,XTAL1和XTAL2

之间跨接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从而构成一个稳定的自

激振荡器。时钟电路产生的振荡脉冲经过触发器进行二分

频之后,才成为单片机的时钟脉冲信号。

2.4.2复位电路

单片机复位的条件是:必须使RST/VPD 或RST 引(9)

加上持续两个机器周期(即24个振荡周期)的高电平。例如,

若时钟频率为12 MHz ,每机器周期为1μs ,则只需2μs 以上

时间的高电平,在RST 引脚出现高电平后的第二个机器周期执

行复位。单片机常见的复位如图所示。电路为上电复位电路,

它是利用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在接电瞬间,RESET 端的电位与

VCC 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RESET 的电位逐渐下降。只

要保证RESET 为高电平的时间大于两个机器周期,便能正常复位。该电路除具

有上电复位功能外,若要复位,只需按图中的RESET 键,此时电源VCC 经电

阻R1、R2分压,在RESET 端产生一个复位高电平。

2.4.3数码显示模块设计

数码管是一种把多个LED 显示段集成在一起的显示设备。有两

种类型,一种是共阳型,一种是共阴型。

共阳型就是把多个LED 显示段的阳极

接在一起,又称为公共端。共阴型就是

把多个LED 显示段的阴极接在一起,即

为公共商。阳极即为二极管的正极,又

称为正极,阴极即为二极管的负极,又称为负极。通常的数码管又分为8段,即8个LED显示段,这是为工程应用方便如设计的,分别为A、B、C、D、E、F、G、DP,其中DP 是小数点位段。而多位数码管,除某一位的公共端会连接在一起,不同位的数码管的相同端也会连接在一起。即,所有的A段都会连在一起,其它的段也是如此,这是实际最常用的用法。数码管显示方法可分为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两种。静态显示就是数码管的8段输入及其公共端电平一直有效。动态显示的原理是,各个数码管的相同段连接在一起,共同占用8 位段引管线;每位数码管的阳极连在一起组成公共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性,依次给出各个数码管公共端加有效信号,在此同时给出该数码管加有效的数据信号,当全段扫描速度大于视觉暂留速度时,显示就会清晰显示出来。

系统采用动态显示方式,用P0口来控制LED数码管的段控线,而用P2口来控制其位控线。动态显示通常都是采用动态扫描的方法进行显示,即循环点亮每一个数码管,这样虽然在任何时刻都只有一位数码管被点亮,但由于人眼存在视觉残留效应,只要每位数码管间隔时间足够短,就可以给人以同时显示的感觉。

2.4.4按键模块设计

按键模块如右图电路所示,时间计数电路由秒个位和

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时个位和时十位

计数器及星期计数器电路构成,其中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

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时个位和时

十位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

2.5系统总硬件电路连接仿真图

切换时分调节按键用于切换调节计时器的时和分,默认情况下调节是时,按一次后切换到调节分,减键是对时和分进行减一,加键是对时和分进行加一操作。

定时切换:当按一次定时与切换键是D1灯亮,表示定时1分钟。当1分钟时间到时灯D1灭,蜂鸣器开始报警,报警响40秒。按两次键D4亮,表示定时5分钟。当5分钟时间到时灯D4灭,蜂鸣器开始报警,报警响40秒。按三次键D3亮表示定时10分钟,当10分钟时间到时灯D3灭,蜂鸣器开始报警,报警响40秒。

按定时与切换键一次时定时一分钟,D1亮如图:

一分钟到D1灭。蜂鸣器报警如下图:

定时5分钟:

10分钟定时:

3.自动计时定时装置的软件设计

3.1系统软件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在执行时,通过单片机内部各中断对程序不断的扫描判断、刷新显示,当有键按下时,将数字钟中的时间与定时时间相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程序显示状态,并且还要延时消除抖动,之后进行按键处理,从而显示不同的状态,如此周期循环。

3.2 各函数程序

3.2.1主函数程序

/*定时计时器*/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七段共阴管显示定义*/

//此表为LED 的字模, 共阴数码管0-9 -

ucharcodedispcode[]=

{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40}; //段码控制/*定义并初始化变量*/

uchar seconde=0;//秒

uchar minite=1;//分

uchar hour=12; //时

uchar mstcnt=0;//定时器计数,定时50ms,mstcnt满20,秒加1 uchar shi=0;//功能

uchar fen=0;

uchar bjcs;//报警次数

sbit P3_0=P3^0; //second 调整定义

sbit P3_1=P3^1; //minite调整定义

sbit P3_2=P3^2; //hour调整定义

sbit P3_5=P3^5; //整点报时

sbit P3_3=P3^3; //闹铃功能,调整时间

sbit P3_6=P3^6; //调整时

sbit P3_7=P3^7; //调整分

sbit P3_4=P3^4; //关闭闹铃

/*函数声明*/

void delay(uint k ); //延时子程序

void time_pro( ); //时间处理子程序

void display( ); //显示子程序

void keyscan( ); //键盘扫描子程序

void main(void)

{

P1=0XFF;

TMOD = 0x11; //time0为定时器,方式1

TH0=0x3c; //预置计数初值,50ms

TL0=0xb0;

EA=1; //总中断开

ET0=1; //允许定时器0中断

TR0=1; //开启定时器0

while (1)

{

keyscan(); //按键扫描

dingshi();//定时闹钟

display(); //显示时间

}

}

void timer0(void) interrupt 1 //定时器0方式1,50ms中断一次

{

TH0=0x3c; //手动加载计数脉冲次数

TL0=0xb0;

TMOD=0x11;

mstcnt++; //用于计算时间,每隔50ms加1

if(mstcnt==5)//mstcnt满20即为一秒

{

seconde++;//秒+1

time_pro( ); //时间处理

mstcnt=0; //对计数单元的清零,重新开始计数

}

}

3.2.2子函数程序

void delay (uint k)

{

uchar j;

while((k--)!=0)

{

for(j=0;j<125;j++)

{;}

}

}

用C语言编写的延时程序没有汇编语言编写的延时程序精度高,但是对于秒量级精度的定时器装置来说,该延时程序的精度够用。本段延时程序的延时时长大约为1ms。

3.2.3时间处理子程序

void time_pro(void)

{

if(seconde==60)

{

seconde=0;

minite++;

if(minite==60)

{

minite=0;

hour++;

if(hour==24)

{

hour=0;

}

}

}

}

本段程序的含义:若秒位记满60秒钟,则分位进1,同时秒位归0;若分位记满60分钟,则时位进1,同时十位归0;若时位记满24小时,则时位也归0。

3.2.4显示子程序

void display(void)

{

if(P3_3==1)

{

P2=0X7f;

P0=dispcode[seconde%10];//秒个位

delay(1);

P2=0Xbf;

P0=dispcode[seconde/10];//秒十位

delay(1);

P2=0Xdf;

P0=dispcode[10];//间隔符-

delay(1);

P2=0Xef;

P0=dispcode[minite%10];//分个位

delay(1);

P2=0Xf7;

P0=dispcode[minite/10];//分十位

delay(1);

P2=0Xfb;

P0=dispcode[10];//间隔符- delay(1);

P2=0Xfd;

P0=dispcode[hour%10];//时个位delay(1);

P2=0Xfe;

P0=dispcode[hour/10];//时十位delay(1);

}

}

void display(void)

{

if(P3_3==1)

{

P2=0X7f;

P0=dispcode[seconde%10];//秒个位delay(1);

P2=0Xbf;

P0=dispcode[seconde/10];//秒十位delay(1);

P2=0Xdf;

P0=dispcode[10];//间隔符- delay(1);

P2=0Xef;

P0=dispcode[minite%10];//分个位delay(1);

P2=0Xf7;

P0=dispcode[minite/10];//分十位delay(1);

P2=0Xfb;

P0=dispcode[10];//间隔符- delay(1);

P2=0Xfd;

P0=dispcode[hour%10];//时个位

delay(1);

P2=0Xfe;

P0=dispcode[hour/10];//时十位

delay(1);

}

}

3.2.5键盘扫描子程序

void keyscan(void)

{

if(P3_0==0)//秒位的调整

{

delay(20);

if(P3_0==0)

{

seconde++;

if(seconde==60)

{

seconde=0;

}

}

while(P3_0==0);

}

if(P3_1==0)//分位的调整

{

delay(20);

if(P3_1==0)

{

minite++;

if(minite==60)

{

minite=0;

}

}

while(P3_1==0);

}

if(P3_2==0)//时位的调整

{

delay(20);

if(P3_2==0)

{

hour++;

if(hour==24)

{

hour=0;

}

}

while(P3_2==0);

}

}

此子程序在实验中被主程序调用,当有按键按下时,调用此程序可以达到消除振动的作用,此程序延时时间不能太短,要不然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振作用,也不能够太长,避免按键很长时间后才反应。并且因为此程序用C语言编程,延时时间没有汇编语言精准。

3.2.6定时报警子程序

void dingshi(void)

{

if(P3_3==0) //按住P3_3不松,显示闹铃设置界面,分别按P3_4、P3_5设置闹铃时间。

{

P2=0X7f;

P0=dispcode[0];//秒个位

delay(1);

P2=0Xbf;

P0=dispcode[0];//秒十位

delay(1);

P2=0Xdf;

P0=dispcode[10];//间隔符-

delay(1);

P2=0Xef;

P0=dispcode[fen%10];//分个位delay(1);

P2=0Xf7;

P0=dispcode[fen/10];//分十位delay(1);

P2=0Xfb;

P0=dispcode[10];//间隔符- delay(1);

P2=0Xfd;

P0=dispcode[0];//时个位delay(1);

P2=0Xfe;

P0=dispcode[0];//时十位delay(1);

}

/* if(P3_4==0)//设定时

{

delay(20);

if(P3_4==0)

{

shi++;

if(shi==24)

{

shi=0;

}

}

while(P3_4==0);

} */

if(P3_5==0)//设定分

{

delay(20);

if(P3_5==0)

液面自动控制装置

液位自动控制装置 摘要 本系统采用分布式微机控制系统,通过测量传感器的信号频率来获取液面高度。系统采用主从式结构,主站和从站都采用以“8051系列单片机+电容式液面高度传感器”模式。并通过电磁阀来调整液面高度,构成了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可通过键盘设定所需液面高度,范围为0~25cm,误差不超过±0.3 cm。并可实时显示当前液位高度和瓶内液体重量以及阀门状态。当液面超过25cm或液位低于2cm时,可进行声光报警。 主从站之间通过RS232C总线构成串行通讯星型网络。主站可对8个从站进行定点或巡回监测,查询各从站的实时状态,并可显示其从站传输过来的从站号和液位讯息,并可控制从站液位。并且在巡回检测时,主站能任意设定要查询的从站数量、从站号和各从站的液位讯息。当收到从站发来的报警信号后,能声光报警并显示相应的从站号,可自动调整从站液位为20cm。从站能够输出从站号、液位讯息和报警信号,并且能对主站设定的液位控制信息相应。 该系统布局合理,运行平稳,控制精度较高,完全达到了题目基本部分的要求,并基本实现了发挥部分要求。 一、总体方案的设计 1、主站的整体设计: 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液位传感器实时获取储液瓶B的液面高度,并通过显示器实时显示液面高度、重量。当键盘有输入时,单片机根据键盘输入的功能要求,单片机通过控制电磁阀1、2来提升或降低液面高度达到设定值,根据题意整体规划主站的系统如图(1) 图(1) 2、主站和从站整体设计 主从站之间通过RS232C总线构成串行通讯网络,主站定期查询液面信息,并对液面信息进行控制。

图(2) 二、系统模块的确定和设计 分析题目要求,系统为一个主从式测控系统。由通讯网络把主站和多个从站连成一个系统。通讯网络可采用RS232C 等接口组成。液位监测与控制装置的功能可有多种方案实现,但一般都都由控制单元、执行机构和检测单元单元三部分组成。 下面具体论述一下液位监测与控制装置的各个部分模块的方案确定和设计。 1、检测元件的选择 (1)传感器的选择 检测液面高度有多种元件可选,如超声波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等。 方案—:使用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具有不受被测液体的浓度和导电性能影响的特性,因此精度比较高,但价格比较贵。 方案二:使用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在测量高频信号时,精度较高。但要求液位 变化速度较为缓慢,而且距离不能太远,本题采用的进出水管较细,进出水速度合适,由于只要求测量范围最大为0~25cm ,距离较小,此传感器正好符合条件,而且该传感器比较经济,考虑到液体流速和测量范围、精度以及价格,故从实用性和经济性角度考虑选择电容式传感器。 我们选择第二种方案,由于采用了电容式传感器,所以我们需要对电容信号进行采集。 (2)电容信号采集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方案—:将电容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由于输出电压信号比较微弱,采用该方案时,采集信号的灵敏度不高,误差一般较大,难以控制,而且电压信号要通过A/D 转换后才能被单片机处理,比较复杂。原理图如图(3)所示: 图(3) 方案二:将电容信号转换为频率信号。压感电容传感器对由液面高度变化引起的水压变化的检测灵敏比较高,对由于液位高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水压的微小变化,通过传感器中的压控电容的变化,得到的输出的信号的频率变化非常明显。我们通过采集信号的频率就能得出对应的液位的高度,从而通过控制单片机,来进行设置所对应的液面的频率就能对所要求的高度进行任意控制,这样的系统能满足题目所要求的基本要求。 综合考虑我们选择第二个方案,接着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电容信号转换为频率信号。 (3)电容信号处理方案

110KV继电保护线路设计(综合自动重合闸)

摘要 本文设计了基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微机综合自动重合闸,包括综合重合闸的工作原理、综合重合闸的构成、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装置的硬件部分设计及软件部分设计。并详细介绍了单相自动重合闸,三相自动重合闸,综合自动重合闸,并依据选型针对某110KV线路进行微机综合自动重合闸设计 重合闸装置有重合闸和选相两个功能,可工作在“单相自动重合闸”、“三相自动重合闸”、“综合自动重合闸”及“停用”四种方式。单相跳闸后,单相重合闸不检查同期,在三相重合闸方式下,有检查同期、检查无压及不检查同期等逻辑。重合闸采用“后加速”方式与继电保护配合。 微机综合自动重合闸是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之间密切良好的配合可以较迅速地切除多数情况下的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110KV继电保护线路综合自动重合闸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he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of computer integrated automatic reclosing, including integrated reclosing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ed reclosing the composition, reclosing relay and the co-ordination, install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part of the design. And details on the single-phase automatic reclosing, the three-phase automatic reclosing, integrated automatic reclosing, and the basis for selection of a 110 KV line to automatically switch on Computer Integrated Design Reclosing installations reclosing and the election of the two functions, can work in the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PWM开关放大器驱动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PWM开关放大器驱动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一般电学系统自动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用MATLAB 实现系统的仿真和测试。 二、设计要求 收集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独立完成所承担的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初步掌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规范的应用; 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选择和分析;绘制设计图; 撰写说明书,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所学控制理论知识(频域法、根轨迹法等)进行人工设 计校正装置,初步设计出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形式及参数; 2、在 MATLAB 下,用 simulink 进行动态仿真,在计算机上对人工设计系统进行仿真调试,使其满足技术要求; 3、确定校正装置的电路形式及电路参数(选作); 4、完成设计报告。 三、设计题目 某型脉冲宽调( PWM )开关放大器驱动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已知某型脉冲宽调( PWM )开关放大器驱动控制为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0 s K ,使用 bode 图设计法对系 s(s 1)( s 4) 统进行滞后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10s 1;系统校正后的增益裕量K g10dB ;系统校正后的相角裕量50 。 四、设计原理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 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串联校正设计比反馈校正设计简单,也比较容易对信号进行各种 必要的形式变化。 当一个系统的动态响应是满足要求的,为改善稳态性能,而又不影响其动态响应时,可采用串联滞后校正装置。可增加一对相互靠得很近并且靠近原点的开环零、极点,使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提高倍,而不影响对数频率特性的中、高段特性。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还可利用其低通滤波特性,将系统高频部分的 幅值衰减,降低系统的剪切频率,提高系统的相角裕量,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其他动态性能,同时应保持未校正系统在要求的开环剪切频 率附近的相频特性曲线基本不变。 四、设计步骤 1、根据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确定开环增益K; 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 ,画出校正前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 bode 图,并求出相角裕量 0 ,幅值裕量K g; 3、在bode 图上求出未校正系统相角裕量期望值处的频率 c2,c2作为矫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用来补偿滞后校正网络 c2处 的相角滞后,通常取 5 ~15; 4、令未校正系统在 c2 处的幅值为20 lg,由此确定滞后网络的值; 5、确定滞后校正网络的第二个转折频率为c21 c2 ~ c 2 ;210

自动重合闸装置设计要点

目录 1 选题背景 (1) 1.1 指导思想 (1) 1.2 设计目的及内容 (1) 2 方案论证 (1) 2.1 自动重合闸的概念 (1) 2.1.1 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概念 (1) 2.1.1 重合闸装置的分类 (2) 2.2 自动重合闸的基本要求 (3) 2.3 自动重合闸的分类 (3) 2.4 自动重合闸的选择原则 (4) 2.4.1 三相普通一次重合闸方式 (4) 2.4.2 单相重合闸及综合重合闸方式 (4) 2.5 三相自动重合闸保护原理 (4) 2.6 三相自动重合闸保护的意义 (5) 3 过程论述 (5) 3.1 原始资料的分析 (5) 3.2 重合闸时限的整定 (6) 3.2.1 重合闸时限的整定原则 (6) 3.2.2 HP线路重合闸启动时间的整定 (7) 3.2.3 N、H母线侧重合闸启动时间的整定 (7) 3.2.4 MN线路的M侧、N侧重合闸启动时间的整定 (8) 4 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9) 4.1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 (9) 4.2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 (10) 5 结果分析 (11) 6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 选题背景 1.1 指导思想 系统事故的发生除了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如遭受雷击等]以外,一般都是由于设备制造上的缺陷,设计和安装上的错误。检修质量不高或运行维护不当而引起的。因此,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正常地掌握客观规律,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就可以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把事故发生消灭在发生之前。 1.2 设计目的及内容 1.2.1 设计目的 在完成了继电保护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此次线路保护自动重合闸保护的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 设计内容 (1)分析三相自动重合闸保护原理,重合闸的意义; (2)进行HP线路重合闸启动时间计算; (3)进行N、H母线侧重合闸启动时间计算; (4)进行MN线路的M侧、N侧重合闸启动时间计算; 2 方案论证 2.1 自动重合闸的概念 当输电线路上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装置将断路器跳开,经过预定的延时后,能够自动地将跳开的断路器重新合闸。若线路发生瞬时性故障跳闸时,当瞬时性故障消失后,自动重合闸装置能在极短的时限内重新合上线路断路器,恢复线路的正常供电。若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则自动重合闸不成功,故障线路再次跳闸,迅速切除故障线路,保证其他运行线路的供电。 2.1.1 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概念 自动重合闸装置(ZCH)又称自动重合器,是用于配电网自动化的一种智能化开关设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实现 自动控制系统作为目前工业领域控制的核心,已经为大家所熟悉。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生产过程或其他过程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的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实现自动化的主要手段,其组建了整个系统的大脑及神经网络。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机构和变送器四个环节组成。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按控制原理主要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一)开环控制系统 在开环控制系统中,系统输出只受输入的控制,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特性都比较差。开环控制系统中,基于按时序进行逻辑控制的称为顺序控制系统;由顺序控制装置、检测元件、执行机构和被控工业对象所组成。主要应用于机械、化工、物料装卸运输等过程的控制以及机械手和生产自动线。 (二)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反馈原理基础之上的,利用输出量同期望值的偏差对系统进行控制,可获得比较好的控制性能。闭环控制系统又称反馈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信号分类,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三)恒值控制系统 给定值不变,要求系统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接近给定希望值的系统。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高度、电动机转速等自动控制系统属于恒值系统。 (四)随动控制系统 给定值按未知时间函数变化,要求输出跟随给定值的变化。如跟随卫星的雷达天线系统。(五)程序控制系统 给定值按一定时间函数变化。如程控机床。 在我们的工业领域中,因控制的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数多、对产品质量控制严格,所以一般控制系统均为闭环控制系统。 二、控制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一)控制器 目前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主要包括PLC、DCS、FCS等主控制系统。在底层应用最多的就是PLC控制系统,一般大中型控制系统中要求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场合就会采用DCS 控制系统,FCS系统主要应用在大型系统中,它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现场总线控制系

铣床夹紧装置液压系统的设计_毕业设计

铣床夹紧装置液压系统的设计 1.概述 1.1 液压传动的概念与发展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液压油液)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它们通过各种元件组成不同功能的基本回路,再由若干基本回路有机地组合成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传动系统。液压传动,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液压传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液压传动技术是根据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 的一种传动形式。与机械传动相比,它是一门比较新兴的技术。从1795年英国制成 的液压传动技术和液压元件,且工艺水平低下,发展缓慢。1905 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进一步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 1920 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1925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 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 域得到了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20世纪60年代以后,工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液压技术随着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得到了应用,如工程机械、数控加工中心、冶金自动线等。 如今,流体传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历史的经验证明,流控学科技术的发展,仅有20%是靠本学科的科研成果推动,来源于其他领域发明的占50%移植,其他技术成果占30%,即大部分,来源于其他相关学科进步的推动。随着应用了电子技术、计算及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液压传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液压传动

液位自动控制装置设计

2006年山东省大学生 电子设计大赛 液位自动控制装置 院系:自动化学院 参赛队员:徐坤增、王伟臣、高平 指导老师:张天开、张民、庞中华、郑钢、赵艳秋 编号:G甲0601 2006年9月8日至11日目录 一、题目要求

二、系统功能概述 三、方案论证与比较 1、传感器 2、A/D采集电路 四、系统框架 五、硬件电路设计 1、最小系统 2.液位控制及报警电路 2、ADCICL7135信号采集传输电路 4、键盘和显示电路 六、软件设计 七、测试分析 八、设计总结

一、题目要求 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水位监测与控制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要求 (1)基本要求 (1)通过键盘可以设定B瓶里的液位(0-25cm内的任意值),并通过控制电磁阀(或类似于电磁阀的装置)使B瓶的液位达到设定值。 (2)液位误差不超过±0.3cm。 (3)液位超过25cm或液位低于2cm时发出警报。 (4)显示器能实时显示当前液位状态和瓶内液体重量,以及阀门状态。 (2)发挥部分 设计并制作一个由主站控制8个从站的有线监控系统。8个从站中,只有一个从站是按基本要求制作的一套液位监控装置,其它从站为模拟从站 (仅要求制作一个模拟从站)。

(1)主站功能: a.具有所有基本要求里的功能。 b.可显示从站传输过来的从站号和液位讯息,可控制从站液位。 c.在巡回检测时,主站能任意设定要查询的从站数量、从站号和各从站的液位讯息。 d.收到从站发来的报警信号后,能声光报警并显示相应的从站号;可自动调整从站液位为20cm。 (2)从站功能: a.能输出从站号、液位讯息和报警信号;从站号可以任意设定。 b.接收主站设定的液位控制信息并显示。 c.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和自动调整。 (3)主站和从站间的通信方式不限,通信协议自定,但应尽量减少信号传输线的数量。 (4)其它。 二、系统功能概述 本设计充分体现电子设计大赛的宗旨,利用MCS-51单片机结合数字芯片、模拟电路,完成了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际测试表明,所设计的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可很好地满足任务要求。 该电路能够通过键盘设定液位(0-25cm内的任意值),主机可以显示和设定从机的液位。通过传感器和ADC7135把当前液位传到控制器与设定值相比较,单片机控制电磁阀调节液位,使其接近设定值。 基本工作流程为:主机通过键盘设定自己和从机的液位,超声波传感器测出当前水位对应的电压值,再经过AD7135模数转化送入控制器与设定值相比较,单片机通过控制电磁阀调节主机液位,并且把设定值与当前值显示在LCD上;主机控制器通过485通讯对从机控制器传输设定值,从机控制器也可以如主机控制器一样对液位进行控制,并且通过LCD显示主机给定值与当前液位值;并利用485通讯把从机当前液位传给主机显示出来。 三.方案论证与比较 1.传感器 方案一:压力传感器 目前的液位压力传感器大部分是投入式静压液位变送器,而投入式静压液位传感器只有参考大气压才能进行准确测量,然而连接电缆中的通气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造成气管内壁冷凝,结露。露水滴到电子器件和传感器上,会影响精度或者输出漂移。同时,结露过快,变送器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缩短。此压力传感器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造成测量不准确,并且安装不方便。所以本设计不采用此传感器。 方案二: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压阻式传感器是用集成电路工艺直接在硅平膜片上按一定晶向制作

水池水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水池水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 摘要 根据物体在水中漂浮的性质,可以用一个浮球来感知水塔里水位的升降,用来控制水泵,使水泵能自动对水池上水,水满时能自动断电停止,真正做到了水池的全自动控制功能,解决了人们日常用水的诸多不便。 本毕业论文范文写的是水池水位自动控制电路的作用是根据水位的高低,自动地控制水泵的启动与停止。水泵和水位的高低是相互反馈的。这样就可以实现水位自动控制的目的。我所设计的水位制动控制装置是有以下几部分组成:水位自动控制电路,高低水位报警器,数码显示。水位自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 2 -6 米),当水位低至2米时使水泵启动上水;当水位升至6米时,使水泵停止工作。因特殊情况水位超限(如高至7米、低于2米)报警器报警。设有手动按键,便于随机控制。由数码管直观显示当前水位。本系统可以随时的控制水位的高低,防止过量放水或来水无人打开关。 关键词:水池;浮子开关;自动上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an object floating in the water, you can use a float to sense the water level in the lift tower to control the pump, the pump automatically to the water tower, Sheung Shui, water, power off automatically when full stop pumping water tower, and truly automatic control tower to solve the inconvenience of daily water. Pham Van of the thesis is written in the role of water level automatic control circuit is based on the level of the water level, automatic control of pump start and stop. Pumps and water level is the level of mutual feedback. This level can automatically control. I designed the brake control device is the water level ha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automatic water level control circuit, high and low water level alarm, digital display. Automatic water level control within a certain range (eg. 2-6 meters), when the water level as low as 2 meters, the Sheung Shui to start the pump; when the water level to 6 meters, the pump stopped working. Water level gauge due to special circumstances (such as up to 7 meters, as low as 2 meter) alarm to the police. With manual buttons, easy to stochastic control. Visual display by the LED current level. The system can control the water level at any level, to prevent excessive drainage or runoff and no open relations Keywords:water tower; float switch; automatic pumpin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装置(平时作业)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装置 白太:刘万炮 1.AAT装置有哪两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AAT装置由低压起动和自动合闸两部分组成。低压起动部分的作用是:当母线因各种原因失去电压时,断开工作电源。自动合闸部分的作用是:在工作电源断路器断开后,将备用电源断路器投入。 2、简述AAT装置明备用和暗备用的含义。(掌握明备用和暗备用的典型一次接线图) 答:明备用是指两路电源变压器其中一台工作运行,而另一台备用。两台变压器的容量都是按计算负荷100%确定的。暗备用是指两台变压器都工作,两路电源变压器容量都是按计算负荷一、二级负荷确定,在供电系统中变压器容量占全部计算负荷的70%,而工业则是40%。 简而言之就是:系统正常运行时,备用电源不工作,称为明备用;系统正常运行时,备用电源同时投入运行的,称为暗备用,暗备用实际上是两个工作电源的互为备用。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当线路或用电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迅速、准确的把备用电源投入用电设备中或把设备切换到备用电源上,不至于让用户断电的一种装置,简称APD。 3、什么是重合闸前加速保护?什么是重合闸后加速保护?各具有什么优点?

答:(1).重合闸前加速:重合闸前加速保护方式一般用于具有几段串联的辐射形线路中,重合闸装置仅装在靠近电源的一段线路上。当线路上发生故障时,靠近电源侧的保护首先无选择性地瞬时动作于跳闸,而后再靠重合闸来纠正这种非选择性动作。前加速的优点就是能快速切除故障,提高重合成功率,使用设备少,只需装设一套重合闸装置,经济性好。缺点是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时切除时间可能过长,断路器动作次数较多,工作条件恶劣。主要适合35kV及以下线路。(2).重合闸后加速:重合闸后加速是检定同期重合闸是当线路一侧专无压重合后,另一侧在两端的频率不超过属一定允许值的情况下才进行重合的。 4、双电源线路上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时,需要考虑哪些特殊问题?为什么? 答:(1)需要考虑故障点的断电时间问题。因为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线路两侧的继电保护可能以不同的时限跳开两侧断路器,这两种情况下只有两侧的断路器都跳开后,故障点才完全断电,所以重合闸应加较长的延时。 (2)同步问题。因为当线路发生故障,两侧断路器跳闸后,线路两侧电源之前电动势夹角摆开,甚至有可能失去同步,所以,后重合侧重合时应考虑是否允许非同步合闸和进行同步检定的问题。 5、什么是综合重合闸?综合重合闸装置能实现哪几种重合

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第1章任务要求和方案设计…………………………………… 1.1 任务要求……………………………………………………… 2.1 总体方案确定及元件选择…………………………………….. 2.1.1 总体设计框图……………………………………………… 2.1.2 控制方案确定………………………………...…………… 2.1.3 系统组成……………………………………………… 2.1.4 单片机系统……………………………………….. 2.1.15 D/A转换........................................................................... 2.1.5 晶闸管控制………………………………………... 2.1.6 传感器……………………………………………… 2.1.7 信号放大电路………………………………………. 2.1.8 A/D转换……………………………………………. 2.1.9 设定温度及显示…………………………………….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2.1 系统硬件框图……………………………………………2.2 系统组成部分之间接线分析…………………………… 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3.1程序流程图..…………………………………..…………… 第4章参数计算……………………………..………………... 4.1 系统各模块设计及参数计算 4.1.1、温度采集部分及转换部分

4.1.2、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电路部分:........................... 4.1.3、模数转换电路部分:............................ 4.1.4、ADC0804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 4.1.5、数值处理部分及显示部分:............................. 4.1.6、PID算法的介绍....................................: 4.1.7、A/D转换模块.......................................... 4.1.7、A/D转换模块................................... 4.1.8 单片机基本系统调试............................... 4 .1. 9 注意事项:................................................................ 第5章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1 系统测试仪器及设备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建模与仿真讲解

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Matlab上机 题目: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五年四

摘要 分析了单相自动重合闸的工作特性,并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220kv电力系统的自动重合闸的仿真模型,模拟系统发生单相接地、三相相间短路故障,断路器跳闸后自动重合闸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MATLAB 短路故障

目录 1 引言 (1) 2 模型中主要模块的选择和参数 (2) 2.1同步发电机模块 (2) 2.2 变压器模块 (2) 2.3 输电线路模块 (3) 2.3.1 150km线路模块 (3) 2.3.2 100km线路模块 (4) 2.1 电源模块 (5) 2.3 负载模块 (6) 2.3.1 三相串联RLC负载Load1 (6) 2.3.2 三相串联RLC负载Load4 (7) 2.4 断路器模块 (8) 2.5 测量模块 (9) 2.6 显示模块 (9) 2.7 其他模块 (9) 2.8 仿真参数设置 (10) 3 仿真结果及波形分析 (10) 3.1 线路单相重合闸 (10) 3.2 线路三相重合闸 (12)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 1 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复杂。从实际条件与安全角度考虑,不太可能进行电力系统科研实验,因而电力系统数字仿真成为了电力系统研究、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手段。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如BPA,EMTP,PSCAD/ EMTDC ,NETOMAC,PSASP,MATLAB等,正向着多功能,具有更高的可移植性方向发展。其中在MATLAB 中,电力系统模型可以在Simulink环境下直接搭建,Simulink电力系统元件库中有多种多样的电气模块,电力系统大多数元件都包含。其中,可以直接调用。电力系统大部分故障是瞬时性故障,因此采用自动重合闸后,电力系统发生瞬时性故障时供电的连续性、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自动重合闸有效纠正由于断路器或继电保护误动作引起的误跳闸。 本文以MATLAB为工具,对简单系统的线路单相重合闸和线路三相重合闸进行分析与研究。 1.1 仿真模型的设计和实现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可以认为是三相对称的,即电压、电流对称,且具有正弦波形。下图为理想情况下220kv电力系统的模型。 图 1 220kv电力系统模型

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PLC的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设计 系(院)自动化系年级2010级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班级2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滨州学院教务处 二〇一二年三月 开题报告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方案,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 2.学生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与指导教师进行成分讨论协商,对题意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基本缺点工作过程思路,并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现场考察、实验室试验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 3.课题的目的意义,应说明对某一学科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些理论研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4.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后,对与本人所承担课题研究有关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及尚存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5.研究内容,要具体写出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所规定的内容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6.在工作开始前,学生应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确定并熟悉研究方法。 7.在研究过程中如要做社会调查、实验或在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应详细说明使用的仪器设备、耗材及使用的时间及数量。 8.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应按研究内容分阶段落实具体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和阶段成果等,以便于有计划开展工作。 9.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填写,指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10.开题报告要按学生所在系规定的方式进行报告,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或设计)工作。

第十一章 第3节 实验:利用传感器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精选.)

第3节实验:利用传感器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传感器中的敏感元件。 2.了解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利用传感器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二、实验原理 1.传感器能够将感受到的物理量(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是电学量)。 2.工作过程 三、实验器材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多用电表、铁架台、烧杯、冷水、热水、小灯泡、学生电源、继电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部分器材用途: 热敏电阻分为两类:一类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类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光敏电阻在黑暗的环境下,它的阻值很大;当受到光照并且光辐射能量足够大时,电阻值变小 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四、注意事项 1.在做热敏电阻实验时,加开水后要等一会儿再测其阻值,以使电阻温度与水的温度相同,并同时读出水温。 2.光敏电阻实验中,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将电阻部分电路放入带盖的纸盒中,并通过盖上小孔改变照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的强度。 五、实验过程 (一)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 1.实验步骤 (1)将光敏电阻、多用电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按如图

甲所示电路连接好,其中多用电表置于“×100”挡。 (2)先测出在室内自然光的照射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数据。 (3)打开电源,让小灯泡发光,调节小灯泡的亮度使之逐渐变亮,观察表盘指针显示光敏电阻阻值的情况,并记录。 (4)用手掌(或黑纸)遮光时光敏电阻阻值又是多少,并记录。 2.数据处理 把记录的结果填入表中,根据记录数据分析光敏电阻的特性。 结论:光敏电阻的阻值被光照射时发生变化,光照增强电阻变小,光照减弱电阻变大。 (二)研究热敏电阻的热敏特性 1.实验步骤 (1)按如图乙所示连接好电路,将热敏电阻绝缘处理。 (2)把多用电表置于“欧姆”挡,并选择适当的量程测出烧杯中没有水时 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 (3)向烧杯中注入少量的冷水,使热敏电阻浸没在冷水中,记下温度计的 示数和多用电表测量的热敏电阻的阻值。 (4)将热水分几次注入烧杯中,测出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 2.数据处理 (1)根据记录数据,把测量到的温度、电阻值填入表中,分析热敏电阻的特性。 (2)在坐标系中,粗略画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3)根据实验数据和R-t图线,得出结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基础考法] 考法(一)对热敏电阻的研究和应用 1.如图所示,一热敏电阻R T放在控温容器M内;为毫安表,量程为6 mA,内阻为数十欧姆;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 V,内阻很小;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Ω;S为开关。已知R T在95 ℃时的阻值为150 Ω,在20 ℃时的阻值约为550 Ω。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测量在20~95 ℃之间的多个温度下R T的阻值。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原理电路图。 (2)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a.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

自动控制设计规范

自动控制设计规范(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一般规定 第7.1.1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自动控制,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动力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设备联锁与自动保护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系统和设备运行时间,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其具体内容。 第7.1.2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 一、采用自动控制可合理利用能量实现节能时; 二、采用自动控制,方能防止事故,保证系统和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时; 三、工艺可使用条件对室内温湿度波动范围有一定要求时。 第7.1.3条在满足控制功能和指标的条件下,应尽量简化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环节。 第7.1.4条采用自动控制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做到系统和管道设计合理,防止运行调节时各并联环路压力失调,其调节机构特性应符合要求。 第7.1.5条自动控制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使用条件及要求,采用电动式、气动式、电动气混合式。 第7.1.6条设置自动控制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具有手动控制的可能。 第7.1.7条采用自动控制时,宜设控制室,当系统控制环节及仪表较少时,其控制台屏可直接布置在机房内。 第7.1.8条高层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的空气调节系统,当其数量较多时,可设中央和区域两级控制。 检测、联锁与信号显示 第 第7.2.2条对下列部分或全部参数的测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检测仪表: 一、采暖系统的供水,供汽和回水干管中的热媒温度和压力; 二、热风采暖系统的室内温度,送风温度和热媒参数; 三、送风系统的送风温度和热媒参数; 四、兼作热风采暖的送风系统的室内温度、送风温度和热媒参数; 五、除尘系统的除尘器进出口静压差; 六、空气调节系统的下列参数: (1) 室内外温湿度;

组合夹紧装置设计

洛阳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题液压与机械组合夹紧装置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4年 02月 25日

摘要 提出了以可装配式内置齿条活塞杆与曲柄连杆机构组合得到液压一机械复合夹紧装置的创新设计理念。内置齿条活塞杆与曲柄连杆机构组合构成的液压一机械复合夹紧装置,具有高性能、高灵活性、短开发周期、低生产成本的特点。 关键词:复合夹紧装置内置活塞杆液压缸曲柄连杆机构 引言 随着各种设备对液压执行元件产品多样性、个性化要求的增高,需要根据不同用途、条件和性能对产品进行设计制造。液压一机械复合夹紧装置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机械设备的需求,以较小技术复杂性实现较大的复合夹紧装置功能多样化。本文提出的基于内置齿条活塞杆式液压缸与曲柄连杆机构的复合夹紧装置,具有实现高质量、大规模、快速、经济地响应市场的需求。 1、设计背景 常见的内置齿条式活塞杆液压缸, 其优点是刚性好、结构紧凑,但需通过串动。以前的设计将齿条与活塞设计成整体式,使得这种结构液压缸,只能适用于单一用途,而不能适应不同用途、

不同使用条件、不同性能的需求。 图1传统的内置齿条齿轮活塞杆液压缸 内置活塞杆式液压缸也称无杆式液压缸,具有刚性好、结构紧凑的优点。常用的的内置齿条式活塞杆液压缸如图1,齿轮齿条加工复杂,且该结构液压缸仅用于单一用途,不能适应不同使用条件和性能的需求。 经过多次实验,创新设计了内置中孔活塞杆式液压缸与杠杆结构的液压-机械复合夹紧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好,可满足自动化设备模块化、可重用性、兼容性和多种需求的特点,可以较小技术复杂性实现较大的复合传动装置功能多样化。 在图1结构基础上,保留活塞和缸体机构,将齿条活塞杆改变矩形杆,在矩形杆上加上一个径向矩形孔,一只滚轮以适当的间隙配合置于径向孔中,以该内置中孔活塞杆组成的液压缸为基本结构与杠杆结构配合便可构成图2的基于内置中孔活塞杆式液压缸与杠杠机构的夹紧装置。 基于内置中孔活塞杆式液压缸与杠杆机构的夹紧装置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 专业:自动化 班级:10306203 姓名:王海 学号:1030620308 指导教师:胡开明 2013年11月15日 概论 MATLAB是matrix&laboratory两个词的组合,意为矩阵工厂(矩阵实验室)。是由美国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的高科技计算环境。

它将、、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动态系统的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的众多科学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MATLAB工作界面 MATLAB和、并称为三大软件。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运算、绘制和数据、实现、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与通讯、、、设计与分析等。 一、设计要求 1、完成给定题目中,要求完成题目的仿真调试,给出仿真程序和图形。 2、自觉按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因事要请假。严格遵守 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期间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围坐在一起谈与课程设计无关的空话,若违规,则酌情扣分。 3、课程设计是考查动手能力的基本平台,要求独立设计操作,指导老师只检查 运行结果,原则上不对中途故障进行排查。 二、设计报告要求 1.理论分析与设计 2.题目的仿真调试,包括源程序和仿真图形。 3.设计中的心得体会及建议。 三、设计内容 一)自动控制仿真训练 1.已知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 在MATLAB中分别用传递函数、零极点、和状态空间法表示;

双侧电源线路自动重合闸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0045893.html, 双侧电源线路自动重合闸设计 作者:王茹玉张治国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3期 摘要:目前铁路供电系统中多采用架空式接触网供电方式,接触网一旦发生故障会导致牵引供电中断,严重影响行车。而接触网故障大多是瞬时性故障,因此只要将断路器重新合上,故障即可自行消除。自动重合闸对铁路供电系统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能缩短停电时间,还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主要阐述了自动重合闸的意义,对自动重合闸的基本要求和双侧电源线路自动重合闸的工作原理以及AAR与继电保护配合方式。 关键词:自动重合闸;双侧电源线路 一、自动重合闸的意义 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研究表明,架空供电线路和接觸网短路故障大多数是瞬时性的、自消的。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引起继电保护装置启动控制断路器跳闸从而引起线路断电,其中有90%的故障是瞬时性的,只需要将断路器重新合闸故障即可消除。如果通过检查再重新将断路器进行合闸,这样速度慢,耽误时间较长,浪费人力。因此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自动重合闸装置,即当断路器跳闸后由自动重合闸装置启动带动断路器重新合闸,合闸后正常运行即表明是瞬时性故障,合闸后如果二次跳闸即是永久性故障需要断电检修。 在铁路供电系统中,为了满足牵引供电的负荷要求多采用双边供电方式,当某一供电线路发生故障时为了可靠地切除故障需要两侧的断路器跳闸。因此需要设置双侧自动重合闸装置。 二、双侧电源线路对自动重合闸的基本要求 铁路供电系统中为了满足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根据用电负荷等级不同采用的供电方式也不同。接触网供电多采用双边供电方式,因此双侧电源线路自动重合闸除需要满足单侧电源线路自动重合闸的条件,还有其特殊要求: (1)当线路某处发生故障时,距离故障点近的保护装置先启动,距离故障点远的保护装置后启动,两侧继电保护装置以先后不同的时限跳闸,为了保证可靠切除故障点,必须保证两侧的断路器都跳闸以后自动重合闸才能启动。双侧电源线路自动重合闸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保证双侧断路器先后都跳闸。 (2)当线路某处发生短路故障时,两侧断路器先后跳闸后,先跳闸的一侧断路器自动重合闸启动后若恢复正常,另一侧重合闸方可启动,否则另一侧自动重合不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