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1002 姓名:沈恒学号:20103663

简述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而且人口数量也比以前越来越多,人们对食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是食物的问题。因此,人们不断的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自然而然的科学技术便成了主要的方法,尤其是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在最近的十几二十年来,突出和大量的应用于食品科学,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日后如何将转基因技术这把双刃剑更好的应用于食品科学领域以及其他领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应用,食品科学,经济效益。

近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是食物的问题。因此,这便突显了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中的经济效益和重要性。

Genetically Modified——转基因,简称GM。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再从结果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与杂交不同,该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新染色体,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具有更大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转基因按照途径可分为人工转基因和自然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和动物转基因。人工转基因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有,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等等。

1、植物转基因

植物转基因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而且可用转基因植物或离体培养的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人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白介素2、表皮生长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表达。

2、动物转基因

动物转基因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通过细胞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有可能育成转基因动物。通过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转移,可能育成生长周期短,产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转基因超级鼠比普通老鼠大约一倍。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转基因动物受遗传镶嵌性和杂合性的影响,其有性生殖后代变异较大,难以形成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品系。因而,尝试从受体动物细胞中分离出线粒体,以外源基因对其进行离体转化,再将转基因线粒体导入受精卵,所发育成的转基因动物雌性个体外培养的卵细胞与任一雄性个体交配或体外人工受精,由于线粒体的细胞质遗传,其有性后代可能全都是转基因个体。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

3、转基因食品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它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商业化是近十年的事。90年代初,市场上第一个转基因食品出现在美国,是一种保鲜番茄,这项研究成果本是在英国研究成功的,但英国人没敢将其商业化,美国人便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保守的英国人后悔不迭。此后,转基因食品一发不可收。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

跨国食品公司,通过基因改造技术(转基因技术),制造出基因改造食品(转基因食品),因其安全性未确定,尚有争议。通常的做法是,向农作物体的遗传细胞核内的DNA螺旋结构内注入特定转基因物质,使之具有特定的遗传特性。通常是注入转Bt基因和转Ht基因。转Bt基因,使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转Ht基因,使农作物具有抗除草剂的特性。

4、商业化

转基因技术为什么要应用在食品科学领域呢?主要还是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业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和可利用价值。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华恢1号”、“Bt汕优63”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BVLA430101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两个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粮发放安全证书。但是,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消息引来了各种担忧,也引起了部分网民的强烈反对。

中国于2000年8月8日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国务院于2005年4月27日批准了该议定书,中国正式成为缔约方。议定书的目标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其潜在的对

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可对他国试图入境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采取严格的限制与禁入措施。该公约的第23条规定,对转基因生物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应在决策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向公众通报结果。

5、对转基因技术的异议

随着转基因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转基因,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转基因的诸多争议。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告诉我们,转基因食品存在着巨大争议。国内的许多学者相继表示:转基因食品存在巨大争议,转基因不等于进步!其背后甚至隐藏着事关国家安全的阴谋。许多文章和书籍(例如《生化超限战:转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阴谋》)更是系统地揭露了转基因阴谋的前前后后。甚至有反对派把支持转基因者说成了一种原教旨主义的歇斯底里。

参考文献:

(1)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姜晔,中国食品与营养,2010-08

(2)转基因——从实验动物开始的一种生物工程技术,李辉,沈孝宙,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9-06

(3)美国全面反思转基因技术——挑战天然转为尊重天然,世界农药

(4)谈谈基因工程对人类社会的全面影响,张国,安徐坊,理论与当代,1999-06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李然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切实保证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主要介绍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要求及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 但由于管理范围较窄,内容欠丰富。后又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该 法案不仅继承了管理条例的优点,还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完善了条例的不足。随着基因工程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1993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相继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为了预防转基因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 牵头及八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国务院2001年也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建设轨道。2002年,农业部为了配合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也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El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同年。卫生部也颁发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明文规定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产物的要 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等字样。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生物安全管理。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标志着我国的生物 安全管理正式步入国际合作的轨道。2006年农业部为了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审批管理。 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办法中明确了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应具备的 条件。2007年卫生部又颁布实施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纵观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 度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变迁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向标准化、系统化、国际化靠拢。通过对中国 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 建立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由于转基因食品生产的特殊性,为了从源头上把关转基因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出台专门 的生产许可制度对生产者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实行“一扇门一把钥匙”的标准评估程序,杜绝未达到许可标准的食品企业从事转基因食品的生产。 2. 建立规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制度 目前,国内的监管和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制度还不甚完善,市场上生产者往往将转基 因食品与非转基凶食品混同销售,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达到蒙蔽消费者、获取利润的目的。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生态安全,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监测制度,明确产品法律责任、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防患于未然。 3. 健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用事先知情同意和预防原则,保障消费者的基本 权利。我国虽然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标识,但这些规定仍不够具体,还需要做到:应明确标识转基因的内容 如转基因成分来源、过敏性等;给定标识制度的适用范围如明确规定食品的转基因含量限值等;标志位置应该显著,便于消费者选择等。 4. 建立转基因农作物种植补贴制度 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并不适应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规避市 场风险,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给予农民种植补贴。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产

转基因食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物的利与弊 发表时间:2011-08-18T20:51:53.59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3期作者:赵伦 [导读] 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河南省安阳县二中分校赵伦 一、转基因食品概念,产生基理 有科学常识的人知道,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譬如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上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组织,使其出现原物种原来并不具备的特征,这些转变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来完成。举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人们可以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其中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发展状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材料,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1999年底,估计将达4000万公顷,平均增幅超过lO0%。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有专家预计:21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真正进入商业化生产的则较少,就农作物而言,目前只有抗虫棉、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蕃茄和延熟蕃茄等。 三、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益弊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直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 ——持肯定态度的说法: 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5年多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较多,据估计约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目前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因此,有专家认为,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 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持否定态度的说法: 1999年的转基因马铃薯事件,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的实验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一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怀疑。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人们怀疑,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也有危害,比如,具有抗虫害、自动除杂草的转基因作物其作用机理与传统农药有无不同,会不会将有毒性的物质“传送”给消费者的有机体系?还有,某种转基因食品可以抵御细菌入侵,那么是否会使我们体内外的细菌产生变异而对所有的抗菌素产生免疫力?目前,这些问题尚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并且,英国的研究人员近来在实验室中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脾和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这就更加深了人们的恐惧心理。 ——现状: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基因工程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农、衣、国防和环保等 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程;当然,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具有从本质上改变生物及食品性能的特性,因此越来越受到食品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的定义,详细介绍了基因工程食品的由来,并介绍了基因工程在食品原料改良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美好发展前景。 关键词:基因工程食品工业食品原料改良食品发酵农副产品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industry Abstr act: Changing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have penetrated into industry, agriculture, national defense, clothing,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fields, and deeply influenced the process of human life and society;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of course, also more and more widely. It has essentially changed biological and foo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so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 engineering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origin of the food,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raw material improv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fermentation;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processing, at the same time, discussed in the field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industry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 word: Genetic engineering food industry food raw material improvement food fermentation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 狭义:指用体外重组DNA技术去获得新的重组基因; 广义:指按人们意愿设计,通过改造基因或基因组而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如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使大肠杆菌能够生产人所需要的产品;将外源基因转入动物,构建具有新遗传特性的转基因动物;用基因敲除手段,获得有遗传缺陷的动物等。 基因工程食品: 基因工程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它是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突变、植入异源基因或改变基因表现等生物技术方式,进行遗传因子的修饰,使动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此特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例如增强抗病性、改变营养成分,加快生长速度、增强对环境的抗性等 二、基因工程的发展史

转基因食品的好处

第一个,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说的是转基因作物的高产 第二个,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第三个,节约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 第四个,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提高农产品耐贮性 第五个,增加食物种类,提高食物品质 第六个,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 第七个,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 ※为了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科学家们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储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不断生产新的转基因食品。 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含量的小麦,而目前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刚好的焙烤性能。 A、美国最早进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从1983年转基因作物诞生,到1997年,美国已能生产34种转基因作物,如土豆、西葫芦、玉米、番茄、木瓜、大豆等,并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转基因作物播种的面积已占大豆播种总面积的55%,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0%。阿根廷是继美国之后大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的第2个国家,1997年,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仅140万hm2,1998年增加到550万hm2,其中75%的大豆播种面积采用了经过改变基因的豆种。 B、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C、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D、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徐飞洋 技术原理: 转基因即将人工分离、修饰后的DNA、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基因组,在导入基因表达的影响下,原有生物体的性状也会发生变化。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的优良基因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整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里,从而使获得优良基因的生物的基因得到改善并能进行表达和遗传,进而使生物获得优良性状如抗虫性、抗逆性、抗倒伏、抗盐碱性等。 基本技术过程: (1)从生物有机体复杂 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 的的基因的DNA片段;或者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2)在体外,将带有目 的基因的DNA片段连接到能 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标记 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 分子。 (3)将重组DNA分子引 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 胞或寄主细胞)。 (4)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体。 (5)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具有重组DNA分子的细胞克隆。 (6)将选出的细胞克隆的目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的表达。 技术应用: 1、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 乳牛是产奶的母牛,为了提高其产奶量,又不影响奶的质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牛的生长激素(Bovine Somatotropin,BST),并注射到母牛体内,便可达到提高母牛产奶量的目的。为了提高猪的瘦肉含量或降低猪的脂肪含

量,则采用基因重组(Recombinant)的猪生长激素,并注射到猪体内,便可使猪瘦肉型化,有利于改善肉食品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动物生长激素(Porcine Somatotropin,PST)对加速动物的生长,改善饲养动物的效率及改变畜产动物及鱼类的营养品质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植物性食品原料也可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如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马铃薯比一般马铃薯含有较高的固形物含量,大豆、芥花菜经转基因技术改造后其植物油组成中含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食用油的品质。 2、改良微生物菌种性能 由于把具有优良性能的酶基因转移至该菌中,使该菌含有的麦芽糖透性酶及麦芽糖酶的含量比普通面包酵母高,面包加工中产生CO2的量也较高,最终制造出膨发性能良好、松软可口的面包产品。啤酒发酵生产时采用啤酒酵母,但由于该微生物菌种不存在α—淀粉酶,需要利用麦芽产生的α—淀粉酶使谷物淀粉液化成糊精。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大麦中α—淀粉酶基因转入啤酒酵母中并实现高速表达。这种酵母便可直接利用淀粉进行发酵,可缩短生产流程,简化工序,带来啤酒生产的革新。转基因技术已可将霉菌的淀粉酶基因转入E-coli,并将此基因进一步转入酵母单细胞中,使之直接利用淀粉生产酒精,省掉了高压蒸煮工序,可节约60%的能源,缩短了生产周期。 3、应用于酶制剂的生产 奶酪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发酵和凝乳两个过程。起到凝乳作用的凝乳酶来源于没有断奶的小牛的胃的皱襞中。常规方法需要屠宰小牛后,从胃中提取凝乳酶来生产奶酪。为了缓和小牛凝乳酶供应不足的紧张状态,日、美、英等国纷纷开展了牛凝乳酶基因工程的研究。Nishimori等于1981年首次采用DNA重组技术将凝乳酶原基因的DNA库存,并成功地在E-coli 酵母和丝状真菌中表达。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美国超过2/3的奶酪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这种遗传工程的凝乳酶。 4、食品医疗 转基因食品中 的“疫苗食品”可 用来预防疾病。目 前越来越多的抗病 基因正在被转入植 物,使人们在品尝 鲜果美味的同时, 达到防病的目的。 例如,我国正在研 制的能够预防乙肝 的西红柿。除了 “疫苗食品”以外,我们利用转基因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的药用蛋白也属于这类特殊的转基因食品。目前我们利用动物反应器可以生产人血红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人乳蛋白等药物蛋白,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发挥了巨大的功效。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应用现代份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扭转,再制造出具有新特点的食品种类。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良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伏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发生毒素的默然基因开启,发生有毒物资。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致使生物体系统失调、引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进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美国出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份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球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发生过敏性反映。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终究没有被批准商业化出产。人们在食用了这类改进食品后,食品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发生抗药性。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以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由较长期才能逐步表现和检测出来。 良多转基因生物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类问题可能要经由许多年后才能浮现出来。如一些盐碱、池沼、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之前本来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

从而使本来糊口在这里的生物的栖息地受到损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终究致使物种退化、减少乃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专家正告,如果这类拥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拥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转基因作物特性良好,良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下降。维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遇疫病侵袭的首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土豆枯死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数百人流离失所,缘由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成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进程很难人为节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在加拿大,被用于实验的油菜,只拥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有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发生了杂交,这类油菜对周围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选自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有改动) 9. 以下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品可能在30年或更长的时间,引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 B.美国出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份异黄酮比一般大豆低12%~14%。 C.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的转基因生物,将致使物种退化,减少乃至灭绝。 D.转基因食品会发生过敏原,而全球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发生过敏反映。 10.以下说法相符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1) 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 盐碱、干旱、病虫害是造成农作物绝收、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 DNA 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基因工程技术将多种抗病毒、抗虫害、抗干旱、耐盐碱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体内,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许多科学家认为,转基因技术可以把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率提高25%,困扰人类的缺粮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同时,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农药、化肥,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人畜伤亡等事故。(1) 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 盐碱、干旱、病虫害是造成农作物绝收、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 DNA 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基因工程技术将多种抗病毒、抗虫害、抗干旱、耐盐碱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体内,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许多科学家认为,转基因技术可以把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率提高25%,困扰人类的缺粮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同时,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农药、化肥,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人畜伤亡等事故。 (2) 延长果蔬产品的保鲜期。 蔬菜、水果传统的保鲜技术如冷藏、涂膜、气调保鲜等,在储藏费用、期限、保鲜效果等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常常导致软化、过熟、腐烂

变质,造成巨大损失。通过转基因工程技术可直接生产耐贮果蔬已成为现实。比如,在普通的蕃茄里加入一种在北极生长的海鱼抗冻基因,就能使它在冬天保存更长间,大大延长保鲜期。目前,国内外都已有商品化的转基因耐贮蕃茄生产。其相关研究已扩大到草莓、香蕉、芒果、桃、西瓜等。 (3) 改善食品的口味和品质。 传统的食品通过添加剂来改变口味,加入防腐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然而添加剂和防腐剂中都含有有害成份,转基因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不足。通过转变或转移某些能表达某种特性的基因,从而改变食品的口味、营养成分和防腐功能。如利用外源基因导入或基因替换技术可以改善牛奶的成份,生产特定人群的食用牛奶。此外,还可以将一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中去,使植物性食品带有某些动物性的营养成份及口味。转基因技术同样为改良动物性食品品质、培养优良的新品系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转基因鱼、鸡、猪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 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以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含维生素A和铁的转基因稻,有利于减少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发病率。 另外,转基因食品还有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等优点。 转基因食品同样具有安全隐患,如通过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对生

PCR在转基因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专业,李珍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转基因食品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本文概述了转基因食品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基础上,提出了其检测方法—PCR技术,并重点介绍了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PCR;转基因食品;食品检测 PCR Technology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bstract: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 recent year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debate.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on the basis of safety,Introduce the detection method-PCR technology, And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PC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Key words:PC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Food Testing 随着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实的需要,食品检测和分析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面对迅猛发展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能否被严格执行,关键在于是否有准确,可靠的检测技术作保障。PCR技术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食品科学领域的青睐,在食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PCR技术又称基因扩增技术,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缩写,该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灵敏度高、速度快、特异性强、简便、高效等特点,是转基因食品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1]。 1 PCR技术基本原理 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到达平台期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2]。 2转基因食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教学文案

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

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三个配套的管理办法,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这些法规已明确规定,发放安全证书需要进行环境安全与食用安全检测,并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进行强制性标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进行标识。该办法第六条规定了标识的标注方法: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注转基因某某0;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某某,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某某0;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份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某某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或者标注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某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缺陷

纵观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从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到今年的“地沟油”事件和“龙虾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十分突出。下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缺陷进行分析: 1、现有立法层次不高。国际上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很多国家都是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专门立法,而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颁布的多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大多从本部门的职责角度出发,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进行管理,具有临时性和应急性,难以从整个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作出全面系统规定。 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与国外(如美国、欧盟、日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缺乏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专门立法。虽然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可散见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但适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一些特殊规定,如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标准,就与转基因生物安全有所不同。而且这种分散的部门法规在执行中也存在很大的阻力。笔者建议由我国立法机关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将现行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从转基因食品安全角度进行修改和完善,成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关问题,作出专门规定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在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时要注意借鉴国外的立法模式,建立完善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监控及标识制度,以有效保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

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专题】转基因食品【专题】转基因食品(2)优点: 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3.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 4.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5.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 6.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缺点:1.可能对蝴蝶等昆虫造成伤害。2.可能影响周边的植物的生长。3.可能使昆虫或病菌在演化中增加抵抗力,或产生新的物种,之后一样有可能会伤害作物。安全性评估: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争论的重点应在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 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影响抗生素耐性等方面。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谢利1918年所著小说中的生理学研究者,他最后被自己创造的怪物所毁灭。现在欧洲人把基因改良作物提供的食物称作“弗兰肯斯坦食物”,意谓转基因植物将造成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这种譬喻固然夸张了一点,但他们的担忧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转基因食品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本文概述了转基因食品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基础上,提出了其检测方法—PCR技术,并重点介绍了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PCR;转基因食品;食品检测 随着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实的需要,食品检测和分析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面对迅猛发展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能否被严格执行,关键在于是否有准确,可靠的检测技术作保障。PCR技术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食品科学领域的青睐,在食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PCR技术又称基因扩增技术,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缩写,该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灵敏度高、速度快、特异性强、简便、高效等特点,是转基因食品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1]。 1 PCR技术基本原理 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到达平台期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2]。 2转基因食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转基因食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展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研究最早,但是美国国内的转基因食品的消费是禁止的。就种植面积而言,转基因作物排序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3]。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居世界中等水平,在大田试验和商品化方面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1999年3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属世界首创的“转基因杂交稻”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9月华中农业大学的一项转基因水稻通过鉴定,并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我国在鱼/兔、鸡、羊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转基因动物商品化未见报道[4]。转基因动物的安全评价方案国内外已经有了研究报道。 相对美国对转基因的态度,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相对保守。欧盟允许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大豆、玉米和油菜等,种植面积仅占世界转基因作物面积的0.3%最近,欧盟又根据高质量的科学评价,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制措施,以便更好的保障人类健康以及环境的安全[5]。我国目前对转基因的态度是科研支持,转基因食品的消费也没有限制,只是要求生产者如果采用了转基因原料在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明。至于选择与否,由消费者自己决定。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a I时'间H 卜/ / 1 / 5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贫富差异越发明显,而社会的下层有还在挨饿,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对于人们来说确实是个福音,转基因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 、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定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XX年2月9日对转基因食品做了定义,转基因作物就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渊源和演变,结合已有的国际立法经验,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并由此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调控对象和范围。 王明远《法学杂志》20XX 第29 卷第1 期) 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标志人类用转基因技术改 良农作物的开始。1986年转基因农作物获得批准进入田间试验。1994 年美国Calgene 公司培育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品化生产。 20XX 年全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达4420万公顷,发展速度非常 迅猛。据不完全统计,转基因研究至少在35科120种植物中获得了成 功, 所涉及到的性状包括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除草剂、

抗逆境、品质改良, 以及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以提高产量潜力等。根据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OECD数据,从1986到20XX年的15年间,OECD国家共批准1 031 3例转基因生物进入田间试验, 其中植物占总数的98.4%,细 菌占1.0%,病毒占0.3% ,真菌占0.2%,动物占0.1%。在全部被批准的1 031 3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的71.1%。1.0%,病毒占0.3%,真菌占0.2%,动物占 0.1%。在全部被批准的10313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 的71.1%。 目前我国有6种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包括我国自 己培育的耐储存番茄(19XX) 、抗虫棉(19XX) 、观赏植物矮牵牛(19XX) 、抗病毒甜椒(19XX) 、抗病毒番茄(19XX), 以及美国孟三都公司培育的抗虫棉 (19XX)。从整体水平看,我国在转基因作物研究技术方面的进展与国际上基本同步, 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 主要表 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很少, 因此缺乏后劲;产业化滞后,活力不足。(张启发中国大学教育20XX年3 期) 三、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担忧 转基因育种工程已在四个主要方面获得了具有商业价值的使用。 一是用于对农作物虫害的控制; 二是使农作物具有抗御除草剂的能力; 三是用于农作物对病虫害 的免疫; 四是通过转基因育种, 使农产品本身更符合人们追求营养和健康的消费要求, 比如增加玉米的含油量、大豆的含糖量等。(黄原 转基因引发的争议20XX年02期)当人类为科学的进步欢欣鼓舞时,一 批冷静的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物种存在一系列问题。他们认为, 如果在转 基因的过程中,新的抗虫害的功能体现在植物根、茎、叶的每一个细胞 之中, 那么它将比外部喷洒药物具有更大的毒性, 给消费者以及昆虫、 鸟类等野生动物带来更大的损害, 造成自然界生态失衡。有人甚至认为转基因食品 将对人体健康形成破坏性影响。一系列科学报告使世人陷 入困惑:转基因这个科学异形的产生到底是福还是祸?19xx年年底,在英

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与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与安全性分析目录 摘要 (3) 1转基因技术 (3) 1.1 转基因技术过程 (4) 1.2 转基因分类 (4) 2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4) 3转基因食品的研发 (4) 4 转基因食品的类型 (5) 4.1转基因植物食品 (5) 4.2转基因动物食品 (5) 4.3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5) 5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 (6) 5.1国际转基因食品应用现状 (6) 5.2国内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 (6) 6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7) 6.1外源基因安全性 (7) 6.2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7) 6.3生态环境安全风险 (8) 7转基食品安全应用对策 (8) 7.1加大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风险评估 (8) 7.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8) 7.3加强与国外转基因安全性研究的交流 (9) 参考文献 (9)

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与安全性分析柏正刚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转基因技术快速发展大程度的减少了粮食等食品的生产成本,因此,转基因食品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走向市场,其安全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应用现状以及其对人体与生态环境的潜在危险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了转基因食品安全应用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应用现状; 安全性; 应用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口迅速膨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化,地球资源的自然更新以及普通的人工辅助更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20XX年发布报告指出,全球长期挨饿人口的计数为9.25亿,6秒钟就会有一名儿童因食物不足而死亡

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转基因食品,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 (一)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 (三)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第三条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类新资源食品,须经卫生部审查批准后方可生产或者进口。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不得生产或者进口,也不得用作食品或食品原料。 第四条转基因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其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不得对人体造成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 第五条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不得低于对应的原有食品。 第六条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企业须达到国家有关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所生产经营的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者应当保留转基因食品进(出)货记录,包括进(出)货单位、地址、数量,相关记录至少保留二年备查。

第二章食用安全性与营养质量评价 第七条卫生部建立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制度。 卫生部制定和颁布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规程及有关标准。 第八条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采用危险性评价、实质等同、个案处理等原则。 第九条卫生部设立转基因食品专家委员会,负责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与营养质量的评价工作。委员会由食品安全、营养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十条卫生部根据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工作的需要,认定具备条件的检验机构承担对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与营养质量评价的验证工作。 第三章申报与批准 第十一条生产或者进口转基因食品必须向卫生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 (二)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批准文件; (三)企业标准; (四)食用安全性的保证措施; (五)设计包装及标识样稿; (六)与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有关的技术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