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部分 集合

3.(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

2b a b

a a

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x f 是奇函数?f(-x)=-f(x);)(x f 是偶函数?f(-x)= f(x) ⑶奇函数)(x f 在原点有定义,则0)0(=f ;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⑸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①)(x f 在区间M 上是增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 ②)(x f 在区间M 上是减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 ⑵单调性的判定

① 定义法:一般要将式子)()(21x f x f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

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③复合函数法;④图像法。 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若有)()(x f T x f =+ (其中T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x f 为周期函数,T 为它的一个周期。

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π2:sin ==T x y ;②π2:cos ==T x y ;③π==T x y :tan ;

④|

|2:)cos(),sin(ωπ

?ω?ω=+=+=T x A y x A y ;⑤||:tan ωπω==T x y ;

(3)与周期有关的结论

)()(a x f a x f -=+或)0)(()2(>=-a x f a x f ?)(x f 的周期为a 2;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⑴幂函数:αx y = ()R ∈α ;⑵指数函数:)1,0(≠>=a a a y x ; ⑶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⑷正弦函数:x y sin =;

⑸余弦函数:x y cos = ;(6)正切函数:x y tan =;⑺一元二次函数:02=++c bx ax ; ⑻其它常用函数:

① 正比例函数:)0(≠=k kx y ;②反比例函数:)0(≠=k x k y ;③函数)0(>+=a x

a

x y ; 9.二次函数:

⑴解析式:

①一般式:c bx ax x f ++=2)(;②顶点式:k h x a x f +-=2)()(,),(k h 为顶点; ③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 。

⑵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

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端点值;④与坐标轴交点;⑤判别式;⑥两根符号。

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a b ac a b 4422,。 10.函数图象:

⑴图象作法 :①描点法 (特别注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②图象变换法③导数法 ⑵图象变换:

① 平移变换:ⅰ))()(a x f y x f y ±=→=,)0(>a ———左“+”右“-”; ⅱ))0(,)()(>±=→=k k x f y x f y ———上“+”下“-”;

② 对称变换:ⅰ)(x f y =??

→?)0,0()(x f y --=;ⅱ)(x f y =?→?=0y )(x f y -=; ⅲ )(x f y =?→?=0x )(x f y -=; ⅳ)(x f y =??→

?=x y ()x f y =; ③ 翻转变换:

ⅰ)|)(|)(x f y x f y =→=———右不动,右向左翻()(x f 在y 左侧图象去掉); ⅱ)|)(|)(x f y x f y =→=———上不动,下向上翻(|)(x f |在x 下面无图象); 11.函数图象(曲线)对称性的证明

(1)证明函数)(x f y =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函数)(x f y =与)(x g y =图象的对称性,即证明)(x f y =图象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在)(x g y =的图象上,反之亦然;

注:①曲线C 1:f(x,y)=0关于点(0,0)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x,-y)=0; ②曲线C 1:f(x,y)=0关于直线x=0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x, y)=0; 曲线C 1:f(x,y)=0关于直线y=0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x, -y)=0; 曲线C 1:f(x,y)=0关于直线y=x 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y, x)=0

③f(a+x)=f(b -x) (x ∈R )→y=f(x)图像关于直线x=2b

a +对称;

特别地:f(a+x)=f(a -x) (x ∈R )→y=f(x)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 12.函数零点的求法:

⑴直接法(求0)(=x f 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

(4)零点定理:若y=f(x)在[a,b]上满足f(a)f(b)<0,则y=f(x)在(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第三部分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⑴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π弧度 180=,1801π= 弧度,1弧度

)180(π='1857 ≈

⑵弧长公式:R l θ=;扇形面积公式:Rl R S 2

12

12==θ。

2.三角函数定义:角α中边上任意一P 点为),(y x ,设r OP =||则:,cos ,sin r

x r

y ==ααx

y =αtan

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两切,四余弦;

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函数名不(改)变,符号看象限”; 5.⑴)sin(?ω+=x A y 对称轴:2

x k π

ω?π+=+;对称中心:))(0,(

Z k k ∈-ω

?

π; ⑵)cos(?ω+=x A y 对称轴:

x k ω?π

+=;对称中心:))(0,2

(

Z k k ∈-+

ω

?

ππ;

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x x

x x x tan cos sin ;1cos sin 22==+;

7.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

?

+-2222πππ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22

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

区间是()πππ+k k ,)(Z k ∈。

8.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①;sin cos cos sin )sin(βαβαβα±=± ②;sin sin cos cos )cos(βαβαβα =±③β

αβ

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

9.二倍角公式:①αααcos sin 22sin =;

②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③α

α

α2

tan 1tan 22tan -=

。 2(sin cos )12sin cos 1sin 2ααααα±=±=±

11。几个公式:

⑴三角形面积公式:11

sin 22

ABC S ah ab C ?=

=; 第四部分 立体几何

1.三视图与直观图:

2.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 侧+2S 底;②侧面积:S 侧=rh π2;③体积:V=S 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 侧+S 底;②侧面积:S 侧=rl π;③体积:V=3

1

S 底h :

⑶台体:①表面积:S=S 侧+S 上底S 下底;②侧面积:S 侧=l r r )('+π;③体积:V=

3

1

(S+''S SS +)h ;

⑷球体:①表面积:S=24R π;②体积:V=33

4

R π 。

3.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

⑴直线与直线平行:①公理4;②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⑵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⑶平面与平面平行:①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论;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⑷直线与平面垂直: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⑸平面与平面垂直:①定义---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角;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4.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①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②用向量法: cos |cos ,|

a b θ=<>

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①直接法(利用线面角定义);②用向量法:

sin |cos ,|

AB n θ=<>

5.求距离:(步骤-------Ⅰ。找或作垂线段;Ⅱ。求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①等体积法;②向量法:d =

6.结论:

⑴长方体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则对角线长为

全面积为2ab+2bc+2ca ,体积V=abc 。 ⑵正方体的棱长为a

,全面积为6a 2,体积V=a 3。

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接球直径2R 等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对角线长。 ⑷正四面体的性质:设棱长为a ,则正四面体的: ① 高:a h 36=

;②对棱间距离:a 22;③内切球半径:a 12

6;④外接球半径:a 4

6

。 第五部分 直线与圆

1.直线方程

⑴点斜式:)( x x k y y -=- ;⑵斜截式:b kx y += ;⑶截距式:1=+b

y

a x ; ⑷两点式:

1

21

121x x x x y y y y --=-- ;⑸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方程 平行的充要条件 垂直的充要条件 备注

2

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 2121,b b k k ≠= 121-=?k k 21,l l 有斜率

已知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则l 1 ⊥l 2的充要条件是A 1A 2+B 1B 2=0。 4.几个公式

⑴设A (x 1,y 1)、B(x 2,y 2)、C (x 3,y 3),⊿ABC 的重心G :(3

,3

321321y y y x x x ++++);

⑵点P (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2

200B A C By Ax d +++=;

⑶两条平行线Ax+By+C 1=0与 Ax+By+C 2=0的距离是2

221B

A C C d +-=;

5.圆的方程:

⑴标准方程:①222)()(r b y a x =-+- ;②222r y x =+ 。 ⑵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0422>-+F E D

注:Ax 2+Bxy+Cy 2+Dx+Ey+F=0表示圆?A=C≠0且B=0且D 2+E 2-4AF>0;

6.圆的方程的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⑵几何法。 7.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掌握几何法) ⑴点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

①?=R d 点在圆上;②?R d 点在圆外。 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