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期末考试卷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4、任何哲学都是()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6、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A、阶级性

B、反思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7、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8、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④知是行之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0、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

C、支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

11、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

D、民族构成世界,世界离不开民族

12、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3、“花开花落各有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表明()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外因对事物变化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C、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

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14、“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15、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观赏京剧可以根据脸谱区分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唱腔辨别不同的流派。这表明( )

A、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物的根据

16、2008年奥运会奖牌在传统的金属牌上镶嵌了中华美玉,“金镶玉”这一创造性的做法启示我们在处理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这体现了(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其中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B、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18、“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主要告诉我们要( )

A、坚持适度的原则

B、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重视量的积累

D、充分重视内因

1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C、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新事物的产生并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2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1、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当前,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它()

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②能指导人的行为方式

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在人口问题上,过去一些地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恶性循环。而计划生育搞得好

的地方,则出现了“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着事物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23、有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告诉我们()

A、理论对社会和个人的进步起推动作用

B、实现人身价值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

C、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2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从哲学角度,这要求我们()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认真学好书本知识

C、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

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5、“忠孝”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封建的等级社会,“忠孝”往往意味着效忠皇上或儿子无条件服从父亲。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孝”也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的法律和道德义务.“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

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因人而异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26、2007年7月27日人民网载文指出,新农村建设既要防止一哄而起的短期行为,又要避免急躁、简单的方式,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一哄而起的短期行为和急躁、简单的方式违背了()

A、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D、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27、光明网载文强调,在入党的结构和比例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因为( )

A、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B、从实际出发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事物之间毫无共性可言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8、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 )

A、实践能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29、之所以说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因为()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辩证的否定()

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③实质是“扬弃”④绝对的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40分)

32、甲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第一性的东西.”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请问:

(1)甲、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派别?(4分)

(2)这两种哲学派别的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3)这两种哲学派别的分歧是什么?(2分)

33、辨题:辩证否定就是肯定旧事物中的矛盾主要方面,否定次要方面。(14分)

34、材料一: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

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材料二: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8分)

(2)为了很好地发挥森林“总调度室”的作用,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说明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依据。(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ACBBC CBDCD BBDBD DCCCA ABBDC BDCDA

二、简答题

31答:(1)甲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4分)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4分)

(3)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2分)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仅作判断不说明不得分.)

33答:(1)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4分)(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的力量不平衡,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被支配的一方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分)(3)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或消极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可能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或次要方面。所以,不能简单把积极因素理解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不能把消极因素理解为矛盾的次要方面。(4分)(4)上述观点对辩证否定观的认识是不科学的。(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34答:(1)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否则整个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③坚持适度原则,自然资源的利用总是有限度的,过度砍伐会走向反面。

(2)我们应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决定了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③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我国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认识了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