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整理)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整理)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三、桩身质量检验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

设计等级为甲级、

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其它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l根(5.1.6条)。此条规定单往单桩100%检验。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对于一级建筑桩基和地质条件复杂或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基桩工程,应进行成桩质量检测。检测的方法可采用可靠的动测法;检测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由设计确定(9.1.4条)。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施工完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直径大于800mm的砼嵌岩桩应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检查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lO%,且每根柱下承台的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条文说明:直径大于

800mm的单柱单桩的嵌岩桩必须100%检测(10.1.7条)。

综上所述,直径大于800mm的单柱单桩必须进行100%的桩身质量检验。检验方法应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或可靠的动测法。

四、桩身砼取样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3002 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强制性条文,5.1.4条)。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直径大于lm的桩,每根桩应有1组试块(6.2.8条)。

五、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设计等级为甲级、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检验桩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条文说明:关于静载荷试验桩的数量,如果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单一,当地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设计确定。非静载荷试验桩的数量,可按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lO6的规定执行(5.1.5条)。

非静载荷试验桩的数量,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lO6

规定100%检验。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下列情况之一的桩基工程,应采用静载试验对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检测的数量不宜少于总数的l%,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a.工程桩施工前未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一级建筑桩基;

b.工程桩施工前未进行单桩静载试验,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可靠性低、桩数多的二级建筑桩基。

2)下列情况之一的桩基工程,可采用可靠的动测法对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

a.工程桩施工前已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一级建筑桩基;

b.属于1.6款规定外的二级建筑桩基;

c.三级建筑桩基;

d.一、二级建筑桩基静载试验捡测的辅助检测。(9.2.2~9.2.3条)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强制性条文)。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力可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10.1.8)。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单桩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应根据工程等级、岩土性质和原位测试成果并结合当地经验确定。甲级地基建议做静载荷载的试验。试验的数量不宜少于工程桩数的1%,且每个场地不少于3根(4.9.6条)。

5.《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0/50Ql-1997

每栋单体建筑物的嵌岩桩施工完毕后,应抽样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随机抽取1%,不得少于5根(5.4.18条)。

嵌岩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以现场原型桩的静载荷试验为准,试桩数不得少于3根(5.4.4条)。

对于一级建筑物,

嵌岩桩的单桩承载力,

必须通过现场试验原形桩的静载荷试验确定

5.4.5

条)

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或一级建筑)的地基基础上述规范要求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但是,

大直径嵌岩灌注桩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上千吨,

进行现场试验受试验条件和试验能力限制,

乎不可能完成。

尽管规范有要求,

在重庆地区还没有进行过现场原形大宜径嵌岩灌注桩的静

载荷试验。

对于用小应变的动测法确定单桩承载力,学术上存在争议。

笔者认为,

对于大直

径嵌岩桩的承载力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的方法是合

理和可行的。

六、桩基检测工程实例

某工程,双塔楼

21

层(地下

3

层)

,建筑面积

4

m2

,钢筋砼框架一短肢剪力墙结构,挖

孔桩基础。布置挖孔桩

lO2

个,直径

0.9

l.4m

,其中直径大于

lmm

的挖孔桩共

72

个。该

建筑位于长江岸边,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地基持力层为中等风化砂岩。

工程开工于

2002

10

月,

2003

1

月通过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

1

)地基检查(取岩样)

挖孔桩终孔时逐孔迸行了检查验收。在15

个基坑中取砂岩样(毛坯样

200×

200×

200

15

进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取样深度范围为嵌岩段至桩底。

试验室用每一试件制成标准岩

6

9

个,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介绍的方法求得每一件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标准值。

前面第二部分内容笔者已提到试验室的统计方法是不符合岩土参数统计要求的,

本文不作深

入讨论。笔者提醒监理工程师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a.

同一地貌单元、同一层位、同一岩性,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只有一个,不是检测报告

提出的每一孔一个标准值。

b.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是一个经修正后的统计值,其中的单值可能大于或小于该值。只

要该值大于等于设计文件要求的强度值,即满足设计要求。

C.

有的试验室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检测报告

中的试验依据(或执行标准)

GB50007-2002

是错误的。正确的依据应为《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

T50266-99

)桩身砼取样

和桩身质量检验

直径大于

l000mm

的桩每桩取

l

组砼试块。对

16

根桩进行了桩身砼强度检验(动测法)

GB50202-2002

GB5007-2002

规定,直径大于

800mm

的桩,必须

100

%地进行桩身

质量检验;每桩必须取

组试块。根据建设部的有关规定,本工程是2003

1

1

日以前

开工的,所以采用

JGJ94-94

9.1.4

条的规定,检测数量是根据具体情况由设计确定的。采用第

6.2.8

条,直径大于

l m

的桩每桩取

1

组砼试块。

3

)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本工程未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时,

由设计根据桩端持力层

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算合格。

七、挖孔桩基础验收应检查下列资料

1

)地基基础设计交底纪要及首次地基验槽会议纪要

2

)地基基础方面的设计变更

3

)桩位测量放线图

4

)挖孔桩检查记录(一桩一表)

5

)挖孔桩施工记录

6

)桩底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报告

7

)柱底

3d

(或

5m

深度范围)钻芯报告

8

)原材料部分(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备案证、见证送取委托单、复检报告、配合比报

告、钢筋焊接报告等)

9

)钢筋隐蔽检查记录

10

)砼浇灌许可证

11

)砼试块强度检测报告

12

)桩身砼强度动测报告

13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八、结束语

本文把国家现行勘察、

设计、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人工挖孔桩部分的具体技术要求进行了分

类整理,便于监理工程师查阅。

其中规范的原条文可以直接引用。

笔者的个人观点,是笔者

的工作经验和对规范的理解,仅供同行们参考。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桩基检测的7种方法

桩基检测的7种方法 桩基检测,分为桩基施工前和施工后的检测: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主要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施工后,为验收提供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主要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 桩基检测的7种方法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是指将竖向荷载均匀的传至建筑物基桩上,通过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曲线及s—lgt等辅助曲线,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 目的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应变、位移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抗拔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抗拔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目的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判断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应变、位移测试,测定桩的抗拔侧阻力。 3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采用接近水平受力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方法确定单桩水平承载力和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或对工程桩水平承载力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试验方法。单桩水平载荷试验宜采用单向多循环加卸载试验法,当需要测量桩身应力或应变时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目的确定单桩水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参数;判定水平承载力或水平位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应变、位移测试,测定桩身弯矩。 4钻芯法 钻孔取芯法主要是采用钻孔机(一般带10mm内径)对桩基进行抽芯取样,根据取出芯样,可对桩基的长度、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持力层情况等作清楚的判断。

目的测检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断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5低应变法 低应变检测法是使用小锤敲击桩顶,通过粘接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来自桩中的应力波信号,采用应力波理论来研究桩土体系的动态响应,反演分析实测速度信号,频率信号,从而获得桩的完整性。 目的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6高应变法 高应变检测法是一种检测桩基桩身完整性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锤重达桩身重量10%以上或单桩竖向承载力1%以上的重锤以自由落体击往桩顶,从而获得相关的动力系数,应用规定的程序,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桩身完整性参数和单桩竖向承载力,也称为Case法或Cap-wape法。 目的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进行打桩过程监控。 7声波透射法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一、构件编号: ZH-1 示意图 二、依据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三、计算信息

1.桩类型: 桩身配筋率<0.65%灌注桩 2.桩顶约束情况: 固接 3.截面类型: 圆形截面 4.桩身直径: d=800mm;桩端直径: D=1200mm 5.材料信息: 1)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fc=14.3N/mm2 Ec=3.0×104N/mm2 2)钢筋种类: HRB335 fy=300N/mm2fy,=300N/mm2Es=2.0×105N/mm2 3)钢筋面积: As=2155mm2 4)净保护层厚度: c=50mm 6.其他信息: 1)桩入土深度: H>6.000m 7.受力信息: 桩顶竖向力: N=1169kN 四、计算过程: 1)根据桩身的材料强度确定 桩型:人工成孔灌注桩(d≥0.8m) 桩类别:圆形桩 桩身直径D =800mm 桩身截面面积A ps=0.50m 桩身周长u=2.51m R a=ψc f c A +0.9f y,A S,【5.8.2-1】 ps 式中A ps————桩身截面面积 f 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ψc———基桩成孔工艺系数,预制桩取0.85,灌注桩取0.7~0.8。 f y,———纵向主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A S,———纵向主筋截面面积 R a =5363+582=5945KN 2)根据经验参数法确定 计算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应按下式确定: R a=1/k×Q uk 【5.2.2】 式中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Q uk=Q +Q pk= u∑ψsi q sik L i +ψp q pk A p 【5.3.6】 sk 桩型: 人工成孔灌注桩(d≥0.8m) 桩类别:圆形桩 桩端直径D =1200mm 桩端面积A p=1.13m 桩端周长u=3.77m 第1土层为:不计阻力土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ik=10Kpa

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书

主楼单桩承载力计算书 1、土层分布情况: 层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 侧阻q sik (Kpa ) 端阻q pk (Kpa ) ○1 杂填土 2.0 0 / ○2 粉质粘土 1.0 50 / ○3 含碎石粉质粘土 7.5 90 / ○4 粉质粘土 4.5 85 / ○5 含碎石粉质粘土 13 100 2700 2、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长螺旋钻孔灌压桩直径取Ф600,试取ZKZ1桩长为16.0 米,ZKZ2桩长为28.0 米进入○ 5层含碎石粉质粘土层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范》(JGJ 94-2008):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i p p l u A q Q sik k uk q 式中:uk Q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 q pk ,q sik ---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标准值; A p ---桩底端横截面面积; u---桩身周边长度; l i ---第i 层岩土层的厚度。 经计算:uk Q =0.2826×2700+1.884×(50×1.0+90×7.5+85×4.5+100× 3.0)=3400KN 。 ZKZ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1/2uk Q 取R a =1600KN

经计算:uk Q =0.2826×2700+1.884×(50×1.0+90×7.5+85×4.5+100× 15.0)=5675KN 。 ZKZ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1/2uk Q 取R a =2850KN 3、 桩身混凝土强度(即抗压验算): 本基础桩基砼拟选用混凝土为C30。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8.2条公式: s P c c A f N ψ≤+0.9f y As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8.2条公式: s P c c A f N ψ≤ 式中:f 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取值,该工程选用C30砼,f c =14.3N/m 2; 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 A ps --桩身横截面积,该式A ps =0.2826m 2; ψc ---基桩成桩工艺系数,本工程为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取0.8。 带入相关数据: 对于ZKZ2: A ps f c Ψc =0.2826×106×14.3×0.8=3232KN 3232KN/1.35=2395KN>R a 对于ZKZ1: A ps f c Ψc +0.9f y As =0.2826×106×14.3×0.8+0.9×360×924= 3532KN 3232KN/1.35=2395KN>R a 4、 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细则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细则 1、试验目的 确定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适用范围 (1)对于本项目,本检测适用CFG桩、水泥土搅拌桩、柱锤冲扩桩等; (2)当埋设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3)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2、检测评定依据 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 2)《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08);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J256-2014); 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TB10414-2003); 5)《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程》(TB 10402-2007/J269-2007); 3、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1)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3)承压板直径不小于设计桩径且有足够的刚度。 (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2)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3)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4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 4)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5)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桩基础作业(承载力计算)-附答案

1.某灌注桩,桩径0.8d m =,桩长20l m =。从桩顶往下土层分布为: 0~2m 填土,30sik a q kP =;2~12m 淤泥,15sik a q kP =;12~14m 黏土,50sik a q kP =;14m 以下为密实粗砂层,80sik a q kP =,2600pk a q kP =,该层厚度大,桩未穿透。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20.8302151050280426000.84 1583.41306.92890.3uk sk pk Q Q Q kN π π=+=???+?+?+?+??=+= 2.某钻孔灌注桩,桩径 1.0d m =,扩底直径 1.4D m =,扩底高度1.0m ,桩长 12.5l m =,桩端入中砂层持力层0.8m 。土层分布: 0~6m 黏土,40sik a q kP =;6~10.7m 粉土,44sik a q kP =; 10.7m 以下为中砂层,55sik a q kP =,1500pk a q kP =。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1.00.8d m m =>,属大直径桩。 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p pk p i sik si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ψψ+=+=∑ (扩底桩斜面及变截面以上d 2长度范围不计侧阻力) 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为: 桩侧黏性土和粉土:() 1/5 1/5(0.8/)0.81.00.956si d ψ=== 桩侧砂土和碎石类土:()1/3 1/3(0.8/)0.81.00.928si d ψ=== 桩底为砂土:() 1/3 1/3(0.8/)0.81.40.830p D ψ=== ()2 1.00.9564060.956440.831500 1.410581505253.3564 uk Q kN ππ =????+??+???=+= 3.某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1.2m ,桩端进入中等风化岩1.0m ,中等风化岩岩体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1.5a MP ,桩顶以下土层参数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学院:城乡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603班 学号:2006224050323 学生姓名:张吉吉 指导教师姓名:宇云飞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二○一○年四月二十日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张杰 摘要介绍了常用的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确定方法,并对各种方法做出了简单的评价,提出了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为设计人员在桩基设计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单桩;竖向承载力;方法 Abstract: V arious methods of determining ultimately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bored pile are introduced. By brief evaluation, the limitation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each method are pointed out, which will be valuable for the design of bored pile. Key words:single pil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1 引言 单桩竖向承载力是指桩所具有的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其最大值称为极限承载力。它通常指受压承载力,抗拔承载力、单桩的荷载传递规律、承载力时间效应及负摩阻力等。单桩竖向承载力包括地基对桩的支撑能力和桩的结构强度所允许的最大轴向荷载两个方面的含义,以其小值控制桩的承载性能。通常情况下,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一般先达到极限状态,结构强度具有较大的安全度,本文将在此前提下进行分析讨论。单桩竖向承载力分为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前者主要受到桩的设置方法、土的种类、桩的入土深度、制桩材料、桩土间的相对位移、成桩后的时间等因素影响,后者主要受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桩的尺寸、加载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施工工艺的优劣,影响因素众多,因而选用合适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法,通过试验来确定桩的承载力,包括静载荷试验法、动力测试法、原位测试法等;另一类是间接法,包括静力计算法、规范经验参数法、有限元法、神经网络法等。 2 静载试验法确定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 垂直静载试验法即在桩顶逐级施压轴向荷载,直至桩顶达到破坏为止,并在试验过程中测量每级荷载下不同时间的桩顶沉降,根据沉降与荷载及时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 试桩可在已打好的工程桩中选定,也可专门设置与工程桩相同的试验桩。考虑到试验场地的差异及试验的离散性,试桩数目应不小于基桩总数的2%,且不应小于2根;试桩的施工方法以及试桩的材料和尺寸、入土深度均应与设计相同。 2.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主要由加载系统与观测系统两部分组成。加载方法有堆载法与锚桩法两种。堆载法是在荷载平台上堆放重物,一般为钢锭或砂包,也有在荷载平台上置放水箱,向水箱中冲水作为荷载。堆载法适用于极限承载力较小的桩。锚桩法是在试桩周围布置4~6根锚桩,常利用工程群桩。锚桩深度不宜小于试桩深度,且与试桩有一定距离,一般应大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第5.2.2条公式5.2.2计算: R a=Q uk/K 式中: 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1. 一般桩的经验参数法 此方法适用于除预制混凝土管桩以外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中第5.3.5条公式5.3.5计算: 式中: 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u——桩身周长; l i——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 A p——桩端面积; q sik——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 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 2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 pk=0; 2.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d≥800m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 此方法适用于大直径(d≥800mm)非预制混凝土管桩的单桩。按JGJ94-2008规范第5.3.6条公式5.3.6 计算: 式中: 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1取值,用户 需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范围不计侧阻力;对于端承桩取q sik=0; q pk——桩径为800mm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6-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pk=0; ψsi,ψp——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JGJ94-2008表5.3.6-2取值;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根据《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单桩承载力计算:(p320—p326) 1.一般直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 p pa i sia p pk sk a A q l q Q Q R +=+=∑μ 其中,sk Q :单桩总侧阻力特征值; pk Q :单桩总端阻力特征值; p μ:桩身周长; sia q :桩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查表5-15) (p321) 修正系数0.8:1q =36K ,2q =20KN ,3q =116kN ; i l ——土层厚度; p A ——桩端面积 pa q ——极限端阻力特征值——查表(5-16) (p322),得8400。 一、圆桩:(R=15) 0.943×(2.5×36×0.8+2.5×0.8×20+1×2×116)+8400×A =808.8kN 二、方桩:(A=0.3×0.3) 4×0.3×(2.5×36×0.8+25×0.8×20+1×2×116)+8400×A =273.6+1029.6=1303.2kN

2.大直径(mm d 800≥)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 p pa P i sia si p pk sk a A q l q Q Q R ’ ψψμ+=+=∑ 其中,sk Q :单桩总侧阻力特征值,这里我们使用端承桩sk Q 为0忽略不计; pk Q :单桩总端阻力特征值; p μ:桩身周长; sia q :桩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查表5-15) (p321); i l ——土层厚度; p A ——桩端面积,p A =N 2 21?? ? ?? pa q ——极限端阻力特征值——查表(5-16) (p322); ‘sia q ——桩侧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查表5-15)(p321); ‘pa q ——桩径为800mm 的端阻力特征值,可采用深层载荷板试验确定,这里我们查表(5-17)取值2500; si ψ、P ψ——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表(5-18) (p324)取值P ψ端阻尺寸效应系数3 18.0??? ??D 。 对于混凝土护壁的大直径挖孔桩,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其设计桩径取护壁外直径。 挖孔桩:(D=1m ,h=6-7m ) 31 18.0??? ??×2500×∏221??? ??=1822.7kN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计算书

塔吊基础计算书 一、计算参数如下: 非工作状态工作状态 基础所受的水平力H:66.2KN 22.5KN 基础所受的竖向力P:434KN 513KN 基础所受的倾覆力矩M:1683KN.m 1211KN.m 基础所受的扭矩Mk:0 67KN.m 取塔吊基础的最大荷载进行计算,即 F =513KN M =1683KN.m 二、钻孔灌注桩单桩承受荷载: 根据公式: (注:n为桩根数,a为塔身宽) 带入数据得 单桩最大压力: Qik压=872.04KN 单桩最大拔力:Qik拔=-615.54KN 三、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计算 1、土层分布情况: 层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侧阻qsia(Kpa) 端阻qpa(Kpa) 抗拔系数λi 4 粉质粘土 0.95 22 / 0.75 5 粉质粘土 4.6 13 / 0.75 7 粉质粘土 5.6 16 /

0.75 8-1 砾砂 7.3 38 1000 0.6 8-2 粉质粘土 8.9 25 500 0.75 8-3 粗砂 4.68 30 600 0.6 8-4a 粉质粘土 4.05 32 750 0.75 桩顶标高取至基坑底标高,取至场地下10m处,从4号土层开始。 2、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钻孔灌注桩直径取Ф800,试取桩长为30.0 米,进入8-3层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5.5条: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pa,qsia---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 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 up---桩身周边长度; li---第i层岩土层的厚度。 经计算:Ra=0.5024×600+2.512×(22×0.95+13×4.6+16×5.6+38×7.3+25×8.9+30×2.65)=2184.69KN>872.04KN满足要求。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λi---桩周i层土抗拔承载力系数; Gpk ---单桩自重标准值(扣除地下水浮力) 经计算:Ra,=2.512×(22×0.95×0.75+13×4.6×0.75+16×5.6×0.75+38×7.3×0.6+25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规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4.1 适用范围 4.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革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4.1.2 当埋设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4.1.3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破坏;当桩的承载力以桩身强度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的加载量进行。 4.1.4 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 倍。 4.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4.2.1 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2 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4.2.2 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 2 倍。 2 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3 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 4 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 4 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5 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 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4.2.3 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 级。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4.2.4 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4.2.4 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误差不大于0.1%,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1 测量误差不大于0.1%,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与特征值的关系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与特 征值的关系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 与特征值的关系 (一)、计算公式: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计算: 1、管桩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的确定: 根据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标准图集中的说明第6.2.5条的计算式可以计算出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Rp=AfcΨc。式中Rp—管桩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KN;A—管桩桩身横截面积mm2;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Ψc—工作条件系数,取Ψc=0.70 。 2、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确定: 根据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标准图集中的说明第6.2.6条的计算式可以计算出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Ra= Rp/1.35。 3、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的确定: 第一种确定方法:根据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中单桩竖向桩身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2 Ra。

第二种确定方法:根据以下公式计算Qpk=(0.8fck-0.6σpc)A。式中Qpk—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A—管桩桩身横截面积mm2; fck—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pc—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加应力。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相当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压桩控制力。 4、综合以上计算公式,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关系如下: Ra= Rp/1.35; Qpk=2 Ra=2 Rp/1.35约等于1.48 Rp。 (二)、举例说明: 一、例如,根据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标准图集标准,现对PC —A500(100)的管桩分别计算管桩桩身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与特征值如下,以验证以上公式的正确性: 1、管桩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的计算: Rp=AfcΨc=125660 mm2×27.5 MPa×0.7=2419KN;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为2400 KN,基本相符。 2、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计算: Ra= Rp/1.35=2419 KN/1.35=1792 KN。 3、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的计算: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复合地基荷载试验要点 1、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 数。复合地基荷载试承压板应具有足够风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 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2、试验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2倍,每加一级 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3、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可终止试验。 ①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②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不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③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不子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4、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的确定: ①当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②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5、试验点数不少于3点。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基桩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按表选择。 检测方法及检测目的

桩身完整性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基桩检测除应在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外,尚应采取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或专业验收规范规定的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检测工作程序 检测工作的程序,应按图进行: 接受委托 调查、资料收集阶段宜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桩基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3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及其依据的标准,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试验周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 检测用计量器具必须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 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d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3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符合第2款规定外,尚不应少于表规定的时间。 休止时间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与设计值区别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抗力分项系数(一般左右)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静载试验确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2 1 、94桩基规范中单桩承载力有两个: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载荷试验(破坏试验)或按94规范估算(端阻、侧阻均取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该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不同桩形系数稍有差别)为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确定桩数时荷载取设计值(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荷载设计值一般为荷载标准值(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倍,这样荷载放大倍,承载力极限值缩小倍,实际上桩安全度还是2()。94规范时荷载都取设计值,为了荷载与设计值对应,引入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在确保桩基安全度不低于2的前提下,规定桩抗力分项系数取左右。所以,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是在当时特定情况下(所有规范荷载均取设计值),人为设定的指标,并没有实际意义。 2、02规范中地基、桩基承载力均为特征值,该值为承载力极限值的1/2(安全度为2),对应荷载标准值。同一桩基设计,分别执行两本规范,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第条公式计算: R a=Q uk/K 式中: 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1. 一般桩的经验参数法 此方法适用于除预制混凝土管桩以外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中第条公式计算: 式中: 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u——桩身周长; l i——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 A p——桩端面积; q sik——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实施细则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实施细则 一、术语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二、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适用于确定桩的承载能力或对桩设计承载力的检测。 三、检测设备 试验设备主要有油压千斤顶、压力表、百分表、钢梁、承压板等,其中前三种设备应定期进行标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四、执行标准 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五、基本规定 1、调查、资料收集的内容 现场的地质资料; 建设单位名称、设计单位名称、施工单位名称、工程地点、工程名称、桩类型、桩总数、建筑类型、层数; 试桩号、桩龄期、桩长、桩径、砼标号、设计承载力。 2、检测方案

在进场检测前应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及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检测数量,检测时的现场条件,所需的机械设备和人工配合,试验时间与工期,检测报告的内容等。 3、现场检测期间,除应执行相关规范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六、操作流程 1、试验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反力装置一般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土梁与钢梁平台对称放置,平稳地安放于千斤顶和试桩上。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在压重平台上;要求堆载平台的支点应稳固,堆载量时可利用桩作为堆载支点; 2、千斤顶平放于试桩中心,当采用2个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 3、量测装置:荷载可采用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桩沉降一般采用精度为0.01mm的百分表测定。 对于大直径桩应在其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百分表,中等或小直径桩桩径可安置2个或3个百分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应小于0.5倍桩径,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机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 4、基准梁设置:基准梁由两条长基准梁、两条短基准梁及四根

基桩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方案

工程桩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测方案 备案表 工程名称: 申报单位(建设): 施工单位: 检测单位: 申报时间: 工程基桩检测方案备案前,检测单位不得进行检测。以下检测方案在质监站委派的监督工程师具体监督下实施,监督工程师未到位的检测报告质监站不予认可。 (本表一式四份:备案后施工、监理、检测、质监站各留一份) 1

工程桩基桩检测方案责任主体审查表

基桩检测技术方案 (适用基桩承载力静载试验、小应变完整性检测)1、工程概况 2 、现场检测设备 (1)承载力现场检测设备表

(2)完整性现场检测设备表 3、现场检测 3.1静载现场检测准备 3.1.1本工程做静载荷试验桩根,反力装置:堆载法。 3.1.2受检桩身强度:静载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d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3.1.3静载试桩桩顶标高应根据设计要求、场地情况、利于试验的原则确定,桩顶要求无浮浆、砼新鲜密实、平整,试桩桩顶的处理详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06-2003附录B。 3.1.4要求检测环境无强烈振源,并采取防雨、排水措施。 3.1.5现场电源满足设备运行及照明。 3.1.6试验前检查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3.1.7场地内道路要满足车辆进退场、调头及仪器设备安装的要求。 3.1.8钢架结构、支墩搭建应牢固可靠,荷载堆码应整齐、美观、安全。主、次梁应严格对中,主梁、千斤顶预留适当。

3.1.9在准备工作完成后,自委托方通知进场之时起,24小时内开始进场安装。 3.1.10试验开始前技术负责人向公司现场检测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2静载现场检测实施细则 3.2.1本次静载试验采用堆载法,由工字钢和跳出板搭成堆载平台,上面均匀堆放 配重块 构成加载反力系统(详图)。试验过程采用全自动加载控制系统,加载采用 台千斤顶,当采用2台及2台以上油压千斤顶应并联同步工作,千斤顶输出轴力通过试桩中心。压力值由经过标定的压力传感器给出,试验用千斤顶、高压油泵、高压油管的容许压力分别大于最大加载时压力的1.2倍。试桩的沉降变形,通过 只对称布置于沉降测定平面的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其分辩率为0.01mm 。所有传感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具有一定刚度。基准桩中心与试桩中心的距离均大于2m ,基准桩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的距离均大于2m 。 加载反力系统图 次梁 主梁 千斤顶 桩帽 桩 配重 承压板 基准梁 3.2.2本工程加载方式:快速维持荷载法。 3.2.3检测计算:因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Ra= ,取桩侧阻、端阻抗力分项系数rsp =2.0,故试验能力应保证在 KN 以上,本工程堆载最大荷载 吨。 3.2.4荷载分级:将试验极限载荷平均分为10级,首次加两级荷载,以后每次加一级。 3.2.5沉降测读:工程桩每级加载后维持时间不少于1h ,按第5、15、30、45、60分钟分别读记一次沉降量。测读时间累计为1h ,若最后15min 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增量与相邻前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报告

(样式一,须另加专用封套) (这里提供两种样式,各单位具体执行时可以微调,但信息量只能增加,不得减少) ※※※※※※※※※※工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员:(含上岗证号) 报告编写:(含上岗证号) 复核:(含上岗证号)(盖骑缝章) 审核:(含上岗证号) 批准人(含职务):(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据质量管理手册自定) (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检测单位名称(须与专用章名称统一) ※年※月※日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加盖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监督电话: 联系人:

(样式二) (这里提供两种样式,各单位具体执行时可以微调,但信息量只能增加,不得减少,正式报告中须去掉本规定格式中的注释红字)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盖骑缝章)检测日期:※年※月※日 报告编号: 合同编号:(可缺省) (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检测单位名称(须与专用章名称统一) ※年※月※日

※※※※※※※※※※※※工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人员:(含上岗证号) 报告编写:(含上岗证号) 复核:(含上岗证号) 审核:(含上岗证号) 批准人(含职务):(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据质量管理手册自定)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加盖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监督电话: 联系人: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共3页第1页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的确定 新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已经出版,主要根据该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1.1基本定义 Ra=Q UK/K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1.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确定的基本原则 1.2.1设计采用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 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 1.2.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执行;(2)对于大直径端承型桩,也可通过深层平板(平板直径应与孔径一致)载荷试验确定极限端阻力;

(3)对于嵌岩桩,可通过直径为0.3m岩基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也可通过直径为0.3m嵌岩短墩载荷试验确定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4)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宜通过埋设桩身轴力测试元件由静载试验确定。并通过测试结果建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与土层物理指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以及与静力触探等土的原位测试指标间的经验关系,以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1.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确定的基本方法 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共3页第2页 1.3.1原位测试法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推荐的原位测试方法是静力触探,包括单桥和双桥两种,采用单桥静力触探的p s值确定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时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且与经验参数法对比性较差,因此建议采用双桥静力触探的q s及f s确定极限端阻力及极限侧阻力较为适宜。 当根据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对于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下式计算: Q uk= Q sk+ Q pk=μ∑l i.β i.f si+α.q

桩基检测规范要求

桩基检测规范要求: 1.1、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1.2、基桩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 检测方法及检测目的 检测方法检测目的: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把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水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参数判定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 钻芯法: 检测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断或鉴别桩端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高应变法: 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 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1.3、桩身完整性检测宜采用两种或多种合适的检测方法进 1.4、基桩检测除应在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外,尚应采取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或专业验收规范规定的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检测工作程序 2.2、调查、资料收集阶段宜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桩基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3、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2.3、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及其依据的标准,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试验周期。 2.4、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 2.5、检测用计量器具必须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 2.6、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且不小于15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d、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3、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达到本条第2、款规定的混凝土强度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应少于规定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