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一、中华民族是历史融合的产物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中华民族是历史融合的产物。早在新石器晚期,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已经出现了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产生了互不相同又互相影响的文化。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战胜炎帝、击杀蚩尤,炎、黄联合战胜太昊、少昊,以及尧、舜、禹禅让,都是中原先民各部落在向外发展中互相冲突、融合的历史痕迹。

考古发现已证明,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下游的新石器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已经对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后继者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发生相互渗透的联系。与河南龙山文化阶段大体相当的良诸文化(长江下游)与山东龙山文化关系更为密切。

夏、商两代,汉民族的发展已具雏型。据有的史学家考证,夏的先民是从长江下游发展至黄河下游,商的先民是由辽河下游发展至中原,周的先民是由渭水流域向黄河下游发展。夏、商、周三代已经形成统一的分封制的奴隶制国家。中华民族的先人,在一万年前已有百万之众。至夏初(公元前21世纪)已有1 355万人口。在西周(公元前11—前8世纪)全盛时期人口约达2 000万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中华民族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500多年的战争兼并,原来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都与中原华夏族相互融合,形成“五方之民共构天下”的局面。原来的秦、楚、吴、越,都已华化。尽管战争连绵不断,由于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加上疆域的扩大,到西汉初年(汉平帝元始2年,即公元2年),人口数已达5 959万人。汉代继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汉族在汉代已基本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不仅中原地区的居民融合程度更深,而且西北和北方的大量少数民族与中原进一步融合。五胡十六国时期,由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13个政权,使东北、内蒙、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居民与中原居民得以广泛深刻地交往、融合。至唐代(公元618—907年),中华民族的活动疆域和人口,都空前地扩大和增加起来。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8 000万左右。

宋、元、明、清(公元960—1911年)的近千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的发展更趋成熟。宋代(公元960—1279年)北方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使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得以进一步统一、融合。其中女真人建立金国(公元1115—1234年)曾将势力推至淮河以北,先后在北京、开封建都。元朝(公元1271—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清朝(公元1644—1911年)是由满族建立的朝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扩大和密切了他们和汉族的关系,还带动了其征服地区各族和汉族的融合。

元代的疆土极其广阔。在元朝统治下,不仅中原居民、北方居民得以进一步融合,而且西北、西南的民族和中原民族的关系也得以进一步密切。同时,在中国还涌入了信奉***

教的中亚居民,以他们为主体,在吸纳土著居民的基础上,形成了人口众多的回族。清代已形成今天中国的版图(因清末被列强侵占许多领土,当时的疆域比现在要大)。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由几十个民族共同形成的中华民族已发展成熟。清代乾隆31年(公元1766年)的人口已达到20 809万,至道光13年(公元1833年)增长到近4亿人(39 894万人)。

近代(公元1840年以来),在与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中,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更加觉醒,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四万万同胞共赴国难、共御外侮”,成为一致的呼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更标志中华民族的完全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的彻底统一和民族的真正平等,各民族的融合也发展到崭新的阶段。这是一个既有鲜明个性又有深刻共性的民族共同体,这是一股积蓄了近万年而形成的伟大力量。

二、中华民族历史融合的特点

世界上所有历史较久、人口较多的民族,都是长期广泛融合的产物,也都有共同的规律。而中华民族的融合,更具有典型性。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合,至少有以下四个特点:

1.融合的向心性。综观近万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其融合的腹地是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其融合的核心是华夏族,继而是汉族。

春秋战国之前,是夷、戎、蛮、狄竞相伸入中原,最后为华夏族所融合,“五方之民,共构天下”,汉族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

秦汉之后,是更遥远的地方,主要是塞北、西域的少数民族入侵乃至入主中原。最后,他们也大部甚至全部被汉化,使汉族在数量上扩大、质量上提高,中华民族得以在此基础上形成。汉族人口占中华民族总人口的90%以上,这是因为汉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先后融合了大量其他成分。因这种融合,汉族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

2.内容的深刻性。华夏族最先是由黄河中下游以种稷等旱田作物为主的部落及部落联盟与长江中下游以种稻为主的部落及部落联盟融合而成的。华夏族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华夏族的西北部、北部是对立的戎、狄等游牧部落及部落联盟。农业生产方式是较游牧生产方式稳定和先进的。因此,华夏族战胜并融合戎、狄,并不奇怪。华夏族的西南部和南部,虽然也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部落(称为蛮、夷),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那里生产力水平也较低下,因而最终也被生产力水平相对发达的华夏族所战胜,并融合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自秦汉以降,汉民族的主要对手,是北部,包括东北、西北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和汉族互相冲突、消长、融合。有的游牧民族曾在军事上十分强大,如匈奴、蒙古、契丹等。但游牧民族一旦入主中原,便被汉化。这不仅是因为汉族的人口众多,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因为汉族从事的农业生产方式更为先进。辽、金、元、清等朝代建立的结果,都使汉族融合进了更多的其他民族成分,也使农业地区向外扩大了。华夏族生长为汉族,以及汉族在历史上的发展,都是与农耕范围的扩大、农业技术的发展相伴随的。所以,中华民族融合的向心性,是以追求先进的生产方式为目标的。

被汉族融合的其他民族不仅接受了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而且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包括生活方式。尤其是作为汉族统治思想的儒家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指针。这一点,在满族入关后的清代,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完备。还应当指出的是,历代,包括少数民族成为统治者的朝代,汉族的语言和文字都被列为官方的语言和文字,也是联系一个多元民族的极重要条件。在今天的中国,象回族、东乡、保安等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所以与汉族等其他非伊斯兰民族有很强的亲和力,通用汉语言文字,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散,是与其融合中经济根基和文化根基的深厚相联系的。

3.历史的连续性。中华民族的融合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4000年以上。在这么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虽然在发展中也屡遭挫折,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强大的。

中华民族在发展中呈梯次推进。先是由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向黄河、长江的上游及主要支流推进,再由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向南推进到珠江流域及东南海滨,向西南推进到横断山麓和青藏高原,向西推进到天山南北,向东北推进到黑龙江流域,向北推进到杭爱山脉。虽然中华民族活动过的地方不等于今天的中国版图,但其活动的范围之广、历史之久,在世界民族中是罕见的。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发祥地,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民族,两河流域的古巴

比伦民族、印度河及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民族、都被外来民族所同化,其原始的文化都中断了,惟有中华民族的古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和发展。

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的融合,其突显的阶段是战争。春秋战国时代的500年混战,南北朝时期的胡汉冲突,宋、辽、夏、金、元及清代的非汉族入主中原,都是融合中的质变阶段。而每次战争、征服后,各民族间互相消化、吸收彼此的优长,克服自己的短处,则是为下一次更大的融合进行量的积累。正是这种一张一弛的波浪式推进,形成几千年的连续链条。

4.方式的交互性。中华民族的融合,是以汉化为主,但绝不是单纯的汉化,而是交互融合。正是这一点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汉族融入少数民族的情况,早在汉代就有大规模发生。有的学者估计,汉代匈奴盛时,有奴隶达30—50万人,占匈奴人口少则1/7,多则1/3,这些奴隶的大部分是汉人。南匈奴于公元109 年一次向汉朝送还万余人,可见其规模。这些奴隶的大部,以及自动逃往匈奴的汉人,都融入匈奴。在后来的历史中,匈奴之大部又返融中原,成为汉族新成分。汉末袁绍之子兵败,率幽冀之残部十万余户、数十万人投奔乌桓;隋末杨氏政权倾覆后,亦有大量王族人口逃往突厥。

公元399—440年建于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国,其主体居民是汉人。可见汉族早在1500多年前已开始融入新疆各民族。今天的苗族中有宋家苗、蔡家苗,自称其先人是先秦的宋国、蔡国人,其习俗还有一些汉人古礼,应是其言不妄。朝鲜族自称祖先是汉人者不寡。

人种学家的研究证明,中华民族绝大多数属蒙古人种,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呈渐变状态。内眦褶的体质特征,其出现频率,从南向北递增;波形发的出现率,从南向北递减。从北向南,是从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向南亚类型过渡——傣族属南亚类型,哈尼、瑶等民族属过渡类型,藏、彝、白、汉等属东亚类型。在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则有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迹象。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合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尤其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的融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全国各地区、各民族日益紧密地结成一个经济利益整体。从90年代开始的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使遥远的西部和滨海东部的关系空前密切起来。这一趋势还将在深度、广度上日益加大。一个民族只有在经济结构、生产方式上形成内在的利益关系和统一整体,才能保持其牢固的联系和持久的统一。伴随着对外开放、文化教育的发展,具有科学内容和时代特色的生活方式,正逐渐渗入各民族的原有生活方式,使各民族生活方式中共性的新成分不断增加起来。现在,全中国范围的物资交流和人

口流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每年省际人口迁移数以千万计。“川军”、“湘军”下广东,已成为川、湘、粤三省共同重视的大事。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每天的流动人口都在200万以上。由于人口的大流动,通婚范围越来越广。因此,不仅在生活方式上,在语言上、血缘上,我国东与西、南与北的差距也在缩小。勿庸置疑,再过几十年、几百年,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将达到今天难以想见的高度。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鲜明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几个大的地区经济——政治联盟的形成,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前奏和必经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商品、资本、技术、人才大流动。

由于科技进步,交通越来越便捷。以前从太平洋西岸到东岸,轮船要走几个月。现在只要乘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就可以了。超音速客机的出现,将进一步缩短这个时间。卫星通讯、全球电视网络、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系列的新手段,使地球上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五大洲。

由于贸易在全球范围扩展,产生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乃至政治秩序的要求。一国或少数国家控制世界、谋取私利的时代终将成为历史。联合国的作用日渐突出,是一个生动的证明。全球性的共同利益、共同要求越来越多。和平与安全、禁毒与环保,甚至一些重要国家的经济增速和币值稳定,都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热点。

伴随着商品、资本流动的,是人口的大迁徙。1891 年至1920 的30年间,欧洲向北美、澳洲移民达2700余万。进入本世纪60年代,由于殖民统治的陆续结束,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产生了人口流动的需要;还有局部地方武装冲突造成大量难民,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的速度大大加快。据联合国有关部门估计,“国际难民”数最低是1970年,为250万;1993年达1890万人,是逐年增加趋势。到国外从事劳务的人数,1991年是5000余万,1994年增加到7000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在整个90年代,仅欧盟国家的外国人,就以每年50万的数目在增加,1999年更达71.7万人。这种趋势表明一个世界范围的民族融合时代已经到来。可以预见,再过几百年、几千年,地球上的人类将融合成一个“民族”,将形成一个新的人种、形成一套共有经济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一种新的共同的语言文字和交流方式。到那时,地球将成为真正的地球村,人类将成为真正的亲兄弟。

中华民族的起源:

(1)中华民族的起源: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炎、黄部落的融合,华夏族的产生。

(2)多民族融合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标志着我国多民族国家已初步建立。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实现了对西域、西南以及华南两广的统治,既大大扩展了疆域,又有效地开发了边疆。

(5)多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迁徙,各民族联合斗争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融合加强。

(6)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隋唐高度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与少数民族的联系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形式多样,关系也融洽,特别是在西北和东北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

(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各少数民族借助自己政权力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相互学习,逐步缩小了与汉族的差距,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作了准备。

(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周边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在清朝,粉碎了少数民族贵族与西方侵华势力分裂国家的阴谋;同时采取了得力措施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中央集权,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式巩固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题注】(1987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3月16日公安部发布)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消防法规,做好消防工作。 第三条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本实施细则,实施消防监督。除人民解放军各单位、国有森林和矿井地下部分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部门实施消防监督,公安机关予以协助外,其余所 有单位的消防工作都应当接受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督。 【章名】第二章火灾预防 第四条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规划新建、扩建和改建城市的时候,必须依照有关消防法规,会同消防监督机构制定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讯和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和具体建设方案,并将其纳入城市 建设总体规划。市级人民政府审查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吸收消防监督机构参加。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审定批准后,公共消防设施由城建、公用、邮电等部门分别负责建设和维护,当地消防监督机构负责验收、使用。 第六条市区公共消防设施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提请地方人民政府责成城建、公用、邮电等有关部门作出技术改造或者改建、增建规划,加以解决。 第七条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中,必须贯彻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单位和人员应当对工程的防火设计负责。其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对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工程设计,不予批准。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有关防火的设计图纸和资料负责审核。 第九条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独立经营的企业或从国外引进项目的工程设计,其防火要求必须符合我国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依据国外或者港澳地区消防技术规范进行的工程设计,必须将防火设计图纸并附上 消防技术规范等有关资料,送当地设计部门审核。 第十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防火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改动,并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 第十一条工程竣工时,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的消防设施进行验收。对不符合防火设计要求的,待施工单位负责解决后,方可接收使用。 第十二条在城区不准搭建易燃简易建筑。如果临时需要搭建的,必须事先报经当地城市建设部门审批,并应当在规定的限期内拆除。 第十三条乡镇人民政府在规划乡镇建设时,应当同时规划消防水源、消防通讯和消防通道。乡、村的生产、民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符合有关农村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四条生产建筑构件、配件或新型建筑材料、防火涂料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燃烧性能或耐火极限等数据的测定,并将各种测定的性能、数据写在产品说明书上,否则不准出厂。 第十五条生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进行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极限等数据的测定,并将其数据和防火、防爆、灭火、安全储运等注意事项写在产品说明书 上,否则不准出厂。 第十六条研制易燃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有火灾危险的新设备、新工艺的单位,必须对研制的每一项目提出预防火灾的具体办法,经上级主管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交付生产。 第十七条采用有火灾危险性的新设备、新工艺和可燃易燃新材料的单位,必须按照研制部门提供的预防火灾的具体办法,采取消防安全措施。 第十八条具有火灾危险的场所禁止动用明火。确需动用明火时,必须事先向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严密的消防措施,切实保证安全。 第十九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防火责任制度,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人为防火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本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消防法规; (二)组织实施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 (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把消防工作列入工作、生产、施工、运输、经营管理的内容; (五)对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 (六)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完善消防设施; (七)领导专职或者义务消防组织;

中国美容化妆的历史和变迁

中国美容化妆的历史和变迁 彭真14级营销一班25号 摘要:中国美容化妆的基础是来自中国人民对于中草药行业的不断追求,在坚船利炮下成长的新中国逐渐接受了来自国外的新型化工原料为主的化妆品,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内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逐渐成长为中国支柱型产业。 关键词:中医药美容中国化妆品历史 引言:人们对美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洪荒时代。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戴上了用磨制过的动物牙齿串成的项链,并且用赤铁矿来粉饰自己。从先秦、汉唐,直到宋元明清,中国古代先民们留下了不少女性美容化妆的文献和遗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容文化[1]。 1.中国古代以中草药为基础的美容化妆发展史 1.1天然植物作为化妆品的历史简介 天然植物作为化妆品的应用,在中国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高度发展的中医药治病和护肤保健的历史,到了汉代中药美容化妆品的制作和使用已经比较普遍。 1.2中药化妆品的本草考证 中药化妆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献上积累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药化妆品有所记载的著作,其中有苟草等几种美容中药的记载。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20多种具有美容功效的药物,并均列为上、中品。该专著对这些中药在美容方面的作用也叙述得较为详尽。 隋朝时期,《妆台方》作为第一部中药化妆品的专著出现了。在

唐朝,中药化妆品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由汉代华佗撰、唐代孙思邈编集的《华佗神医秘传》将中药化妆品的研究与记载带入了高潮。同是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仅是悦泽、白嫩皮肤和去皱纹的处方就有近20个,药用品种有120多种。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有关中药化妆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还有中医美容方面的论述。在宋元时期,《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御药院方》等医学著作中也都有中药化妆品的记录。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了历代本草中用于美容的中药共168味,并在每味药下说明了详细的主治和炮制、使用方法。《本草纲目》可以说是历代本草中收载中药化妆品最多最详细的一部典藉[2]。 2.抗战期间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化妆品 2.1抗战时期崛起的广生行产业 双妹是从上海滩冲出国门的,但她的创始者却是广东南海人冯福田。冯福田年轻时在香港一家药品经营行打工,得到英籍药剂师的指点,学会了英文和配药知识。1898年创立广生行。1 903年在上海设立发行所,生产双妹系列花露水、生发油、雪花膏和爽身粉等化妆品。1930年,在上海的唐山路设广生行有限公司沪厂,第一代经理为林炜南。像那时的民族实业家一样,冯福田相当重视给自家商品做广告。有意思的是最初双妹广告上的模特却是男扮女装的。据说原因是林炜南策划广告牌后,发现找不到女模特。应该说这一说法比较可信.尽管我们可以看到在19世纪上半叶,上嗨滩的广告满布干姿百态的女明星。但都发生于19世纪20年代末以后。此前的广告上确实

中国美容化妆品发展简史

中国美容化妆品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灿烂文化,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中医药不但在防病治病上有卓越的疗效,而且在美容保健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萌芽时期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发明了造酒业,酒除了作为饮料与防病治病之品,同时还发现,人在饮酒后红光满面,于是当时就把酒作为使人变美的媚药。另外,考古学家曾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发现用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而成的美丽的串珠,用于装饰;在洞穴壁画上出现了美容化妆的痕迹。据典籍记载,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即出现了“沐”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在距今1000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友);周文王时,妇女已广泛使用锌粉擦脸。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春秋时所著),收录了除疣灭瘢之类的美容方。 先秦时期对美的探索更是观点各异,如孔子主张“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美,美与善统一;孟子则提出“充实之谓美”。他们都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苟子认为“安卧而血气惰,劳勤而容貌不枯”,提出了要使容颜不枯,必须树立勤劳的健美观。由于社会的发展,美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发展。如在秦汉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共列药物365种,其中记载具有美容作用的药物就有几十种,如“冬瓜子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

饥,久服轻身耐老”;“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白僵蚕能灭黑鼾,令人面色好”。此外,该书还记述生姜、葱白、大枣及芝麻等20多种食物的美容作用。上述的一些药物与食物现已被国内外药理研究证实确有美容作用。尤其是书中所提到的面脂,是当时的一种美容新剂型。 二、发展时期 秦汉时期,在许多的医书中已涉及了美容的内容,尤其是美容方药及美容方法逐渐增多,初步奠定了美容的理论基础。其标志之一是《黄帝内经》的问世。该书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美容经验,从美容方法到美容理论都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如首先明确提出了经络与美容的关系,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行于面,而走空窍。”这说明了面部色泽与经络中气血有关。其次论述了脏腑功能健旺,气血津液正常,是人体美容的基础。还反复说明,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虚损,情志刺激,生活环境、饮食宜及劳逸不当等,都可影响人体的美容。在《内经》中还论述了有损于美容的许多皮肤病,如痤、面衰、颜黑、面尘、眉堕、毛折、皮皱、唇揭及爪枯等。 值得提出的是,在汉代,涂脂抹粉已经流行。除普遍使用化妆品外,已有了“妆点”、“粉妆”及“妆饰”等化妆专用名词。擅长化妆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制作化妆品的人已经出现,使用美容化妆品已不仅仅是为了打扮,同时也是弥补生理缺陷的需要。在《华佗神医秘传》里载有美容外用复方10首,治面上黑色、粉刺及瘢痕等;剂型有粉、膏等。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 复习重点 一个概念:代议制民主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 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四个国家英法德美政体的比较 四部法律:《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时间轴 英国 中世纪的英国: 1215年贵族和国王签订《大宪章》限制王权; 1265年英国议会雏形(Parpiament:讨论之意) 17世纪初的英国: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 过程 1)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 2)1641年,提交《大抗议书》 3)两次内战,处死查理一世(1642~1649) 4)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建立,实行共和政体 5)1653年,克伦威尔“护国运动” 6)1660-168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7)1688年“光荣革命”——完成的标志 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 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 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内阁制逐渐形成。 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美国 1775~1783 美国独立战争 1776年,《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1781年,打败英国殖民军;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1789年第一次总统选举总统华盛顿 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民主党1828年正式成立 共和党1854年成立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德国 19世纪中期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朝战争→统一(俾斯麦领导)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法国(艰难的共和之路) 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 1789.7 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历程(1789年~1870年) 1789 第一次巴黎人民武装起义、《人权宣言》 1791 宪法,君主立宪制 第二次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八月起义) 第一共和国1792.9 处死路易十六 第三次巴黎人民武装起义 热月党人执政(督政府) 拿破仑的执政府 1804年,拿破仑建立独裁统治 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 七月王朝1830年七月革命 第二共和国1848年2月革命 第二帝国波拿巴当选总统,逐步实现独裁 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法律上确立共和政体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国化妆品的演化简史

中国化妆品的演化简史 根据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注:此段摘录于百度百科)。 最初期: 化妆品的存在最初是为了弥补女人的不足,早在新石器中期,随着酿酒的出现,女性服用后面色潮红,宛如桃色,光彩照人,那时便成为最早的能够让人变美的“药物”。 到了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前期,就有“烧铅作粉”的涂面美容方法,因为铅粉有着较强的吸附性能,而且美白效果很好,不容易编制,也就成为了当时上层富有家小姐的主要化妆方式。然而铅粉里面含铅量太高了,长期使用可导致慢性中毒,造成永久性伤害,所以当时的女人简直是用生命在化妆。 改善期: 后来的民间女子则更多的使用米粉,就是把米粒碾碎然后加入香料,经济实惠还稍微有些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用水银制作的“水银腻”,用粉扑沾染然后涂抹在脸上,粉扑一般使用丝绸等质地较软布料制作的。有了粉自然会有胭脂,古代也称为口脂、唇脂,商朝的时候人们就用原料是“红蓝”的一种花朵,制作成膏体状或者混合成粉类,可以用来涂嘴唇,也可以用水花开涂在脸上当腮红。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提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其中的黛指的就是画眉,“黛”是一种青色的矿物,把它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就可以画了。在古代描眉一直被称用来描绘丈夫对妻子的怜爱之情,不过这些也是不合格的产品。 高潮期: 说到这个我们不得不感谢神医李时珍大神了,在明代时期“东方医学巨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就记载了270多种美容药物,其中涉及了增白驻颜、祛痘抗皱、滋润皮肤、防止脱发等各个美容领域,简直是妇女之友呀。后来另一位外科巨匠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则总结了以粉刺、雀斑、痤疮、酒渣鼻、狐臭等病理,并详细介绍了药物的组成和制作,这些成果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药理加功效实实在在的打动了当时富家千金,也开始博得大官之家的一桶又一桶金银,引领一时风潮,后来广泛效仿,加之生产了的增大,市场的调节,副作用低、功效齐全的化妆品便正正式式的进入的百姓之家(雅懿琪:精彩为百姓!)。兴盛期: 为了满足更多人特殊肌肤的要求,护肤品中各种各样的添加剂越来越多,所以,导致很多护肤产品实属天然实际并不一定天然。很多使用天然成分,矿物成分的由于产品的成分较多,给肌肤造成了没必要的损伤,甚至过敏,使得各种监督部门的加入,各种条款各种责罚,这个给化妆品行业敲响了警钟,追寻零负担即将成为现阶段护肤发展史中最实质性的变革。零负担产品开始诞生!一批零负担产品,将主导减少没必要的化学成分,增加纯净护肤成分为主题,给用过频繁化妆品的女性朋友带了全新的变革,“零负担”产品的主要特点在于,产品激烈减少了很多无用成分,护肤成分,例如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均为活性使用,直接肌肤吸收,产品性能极其温和,哪怕再脆弱的肌肤只要使用妥当,一般也没有问题,因此,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化妆不破坏皮肤(玻尿酸产品我们也有售哦,嘻嘻)。 而现在随着销售的主流终端渠道的改变。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以网购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销售风起云涌,网购化妆品的数量也在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改变和更新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70后、80后尤其是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以后,网购的速度还会

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史 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和特点: ①20世纪初以机械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新的材料的运用比如钢铁、玻璃 ③“装饰艺术”运动是基于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反对 ④主张机械的美,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 ⑤服务对象是富足的上层阶级,是少数的资产阶级的权贵 学习装饰艺术运动的意义 ①装饰艺术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到30年代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流行风格,影响到几乎设计的各个方面,是本世纪非常重要的一次设计运 ②它本身的折衷立场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性 ③装饰艺术运动是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尝试,它采用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 ④装饰艺术运动在装饰和设计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重要资料。 ⑤关于东方和西方的结合、人情化和机械化的结合的尝试,成为80年代后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的 研究中心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 1、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技术的极大发展导致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的改变 2、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在功能外形、安全性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传统的设计运动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设计界面临的两个问题:①社会需求和商业需求②改变设计的服务对象 认识现代主义设计的意义 1有助于对20世纪设计的认识和了解②现代主义设计是20世纪设计的核心,不但深刻的影响到整个世纪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同时,对本世纪的各种艺术、设计活动都有决定性的冲击作用。 ③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是20世纪初在欧美同时产生的最重要的运动之一,建筑师们积极从设计观念、设计风格和形式,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各个方面进行探索,目的是为了引入民主主义的精神或者是奠定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的基础 ④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和了解着手,可以从一个方面了解到现代主义的精神和意义,同时也将有助于我们对现代主义以后的种种思想潮流和设计风格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和认识。 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的观念定义 ①社会目标的反映,其几何规则性肯定,人类对于理解和控制自己环境的希望②民主、精英、理想、乌托邦主义③接收技术上的进步,强调新材料的应用④创造新的形式,简单的几何形状,具有功能意义的倾向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①颂扬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社会生活②认为艺术应该取决于现代材料(玻璃、钢材)③艺术的形式应该是抽象的几何形式④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的起点⑤热衷于科学技术⑥为阶级国家服务代表人物:塔特林、李西斯基、康定斯基 荷兰风格派杜斯伯格风格派和包豪斯的相似之处:①努力把设计、艺术、建筑、雕塑联合和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总体②它强调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家的合作③他们强调联合基础上的个人发展,强调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平衡 ●包豪斯 设计教育特点:①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②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

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的比较分析

第31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1月 Vol. 31 No. 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9 ────────── 收稿日期:2009-07-24 作者简介:刘毅(1990-),男,河北邢台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 -81- 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的比较分析 刘 毅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民主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珍视的核心政治价值和诉求之一。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是民主的两种主要实现形式。两种民主形式的核心问题都是解决权力分享和利益分配。直接民主的核心精神是平等,代议制民主本质是一种受控精英民主制度。 关键词: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主权在民 中图分类号: D 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9)06-0081-03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Direct &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LIU Y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Democracy is a core value in political arena and it is cherished by all countries. Direct and representative democracies are two main approaches to realize democracy. The crucial issue of two democracy patterns is the share of power and interest. Equality is the essence of direct democracy while the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is by nature an observed elite democracy. Key words: direct democracy;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popular sovereignty 一、民主的价值与两种实现形式 在当代,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已得到普遍承认,实行民主成为世界潮流。各国政府都将其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目标,以至于几乎不会再有任何政府或组织敢公然声称拒斥民主。福山认为,民主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制度,它既能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能满足人类根本的精神需求(即得到他人认可)。传统政体常带有内在矛盾问题无法于体制内解决从而崩溃,民主政体的各种矛盾却可以在内部协调化解,不必以推翻体制为代价[1]。在此意义上民主至少是一种最好的意识形态或统治合法性理论基础。达尔认为,民主有利于避免暴政、维护基本权利、保护个人利益,有利于普遍自由、道德自主、政治平等和人性培养。现代民主有利于追求和平与繁荣[2]。民主作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理性设计,适应了民众对权利和自由日益关注的要求,对政治合法性的意义不断显现。民主实现是社会公共权力分享与利益分成过程,主要外显形式是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 直接民主是指人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 理和决定。直接民主实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身份的重合,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直接管理自身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直接参与、直接选举和全民公决都具有直接民主因素。直接民主是一种实质民主,更能证明权力运用的理论合法性。 代议制民主即间接民主,是指人民通过自己同意来选举代表负责制定法律、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使国家主权权力,代表由选举产生并向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政治权力定期、和平、有规则更迭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合法行使。选举是现代民主一项核心特征。代议制民主作为程序民主,实现了主人与主事的分离,同时需要一整套监督机构对人民代表及由此产生的政府进行监督。 二、两种民主理论基础的比较分析 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共同之处在于其所代表的民主原则体现了自由平等理念,证明了权力合法性。自由意味着自主,个体应服从自己的良心和决定[3]。 他人强加的决定只能是一种奴役。民主制度是惟一可以既建立权威又不丧失自由的制度。合法性即被统治者对权力的认同或接受,是政权存在、运行、延续的基本条件。建立在平等原则基础上的民主理论消弭了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人们普遍追求红唇。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

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这时期还有一种特殊妆式称为“紫妆”。《中华古今注》记载魏文帝所宠爱的宫女中有一名叫段巧笑的宫女,时常“锦衣系履,作紫粉拂面”,当时这种妆法尚属少见,但可以看出古代紫色为华贵象征的审美意识。 4、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其中唐朝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隋代妇女的妆扮比较朴素,不像魏晋南北朝有较多变化的式样,更不如唐朝的多姿多彩。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妇女盛行追求时髦。女子着妆较自由,这时期的审美意识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西方美的一个朝代,开放式的化妆风

专题复习之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

专题二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 安徽黄山一中汪国富 一、概念 所谓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来的代表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民主政治形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相对于雅典的直接民主它也称间接民主。代议制最初是由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发明的,到近代才实现与民主政治的结合。 问题:为什么近现代社会要采用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形式? 1、长期以来,自由和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政治理想 2、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受到越来越多的揭露和批评。 3、近现代社会的发展难以实行直接民主,而代议制民主既要求政府对民众负责,实现了人民的权利,又保证了效率。 二、代议制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14-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历史渊源: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制度为西方近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提供了广泛的依据和范本。 3、思想基础: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为代议制民主提供丰富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A、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解放了民众的思想,为民主政治提供最初的依据;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纠正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偏差,确立了人的理性主题地位。 B、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代议制民主提供了更为现实的依据和具体的政治方案。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政治的目的是自由”、洛克的分权学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伏尔泰的“开明君主”政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4、政治基础: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斗争的不断胜利为代议制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A、英国资产阶级依据传统、借助宗教改革与封建专制进行了长期反复的较量,最终取得光荣革命的胜利。 B、法国资产阶级在三次人民起义的推动下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并经过长期的内部斗争最终确立共和制。 C、北美人民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的领导下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为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扫除障碍。 D、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日本通过实施明治维新为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5、法律保障 代议制民主制度本质上是法制制度。因而,西方大国在迈上代议制道路之时,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确定和保障了代议制制度的实施。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限制王权和议会至上两大原则,使英国朝着君主立宪的方向法制。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初就颁布《人权宣言》,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用人权和法治取代王权、神权和特权;1791年颁布了法国第一部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之后资产阶级内部为君主制和共和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于1875年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通过了《法兰西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C、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体现了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等民主思想,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共和国的原则;而1787年宪法的颁布正式确立了总统

高中历史: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专题复习人教版必修1

专题二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 一、概念 所谓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来的代表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民主政治形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相对于雅典的直接民主它也称间接民主。代议制最初是由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发明的,到近代才实现与民主政治的结合。 问题:为什么近现代社会要采用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形式? 1、长期以来,自由和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政治理想 2、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受到越来越多的揭露和批评。 3、近现代社会的发展难以实行直接民主,而代议制民主既要求政府对民众负责,实现了人民的权利,又保证了效率。 二、代议制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14-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历史渊源: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制度为西方近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提供了广泛的依据和范本。 3、思想基础: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为代议制民主提供丰富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A、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解放了民众的思想,为民主政治提供最初的依据;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纠正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偏差,确立了人的理性主题地位。 B、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代议制民主提供了更为现实的依据和具体的政治方案。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政治的目的是自由”、洛克的分权学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伏尔泰的“开明君主”政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4、政治基础: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斗争的不断胜利为代议制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A、英国资产阶级依据传统、借助宗教改革与封建专制进行了长期反复的较量,最终取得光荣革命的胜利。 B、法国资产阶级在三次人民起义的推动下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并经过长期的内部斗争最终确立共和制。 C、北美人民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的领导下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为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扫除障碍。 D、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日本通过实施明治维新为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5、法律保障 代议制民主制度本质上是法制制度。因而,西方大国在迈上代议制道路之时,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确定和保障了代议制制度的实施。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限制王权和议会至上两大原则,使英国朝着君主立宪的方向法制。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初就颁布《人权宣言》,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用人权和法治取代王权、神权和特权;1791年颁布了法国第一部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之后资产阶级内部为君主制和共和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于1875年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通过了《法兰西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C、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体现了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等民主思想,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共和国的原则;而1787年宪法的颁布正式确立了总统制、联邦制、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定。

化妆品发展简史

许多化妆师对于彩妆的了解,其实很多都在于了解这个品牌粉底,而对于这个品牌的粉底是怎么来的,粉底是什么时候有的,怎么发展起来的,有过深入的了解吗?显然,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那么这里就给大家简单的普及一下,粉底的由来。 粉底的来源主要是在古埃及和华夏。 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四大文明古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今伊拉克)、古埃及(今埃及)、古印度(今印度)和华夏(今中国)。而埃及、华夏在这方面最为突出。 首先是古埃及时代 可追溯历史上的粉底是产生于古埃及时代的贵族阶层,非洲大地上,由于受到长期的太阳光照射,肤色上显得更为黝黑亮丽,因此古埃及时代的贵妇从铜瓶里倒出红褐色和玉色的矿石粉末,用手指涂染在脸颊上,从而勾勒出比较立体的容颜,为什么是手指呢,古代嘛,而且相对而言,埃及很多的都是信仰,图腾文化,狮身人面像就能很好的例子,以至于现在对于古埃及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埃及艳后。 不知道大家发觉了没有,每次科普化妆历史的时候,基本都能追溯到古埃及那个年代,古埃及人果然堪称化妆世界的鼻祖。 古代的中国 在化妆上的探索,我们的祖辈先烈也丝毫不输给西方,凭借着高超的智慧和爱美的决心,古时候虽然没有粉底,但是我们的祖先们总能找到很合适的东西来达到底妆的效果,而且起的名字各个都看上去那么有诗意。

首先最简单的化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部落与部落之间为了区分,出了衣着方面有差异(也可能是没有衣着),还有就是脸上和身上的涂鸦,对的就是涂鸦,为了在外出打猎的时候进行伪装,而女性则是为了显示地位。 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经费高达百万银两。 那时对古老的妆粉有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的“粉英”,晒干后即可涂抹面庞。在唐代有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宋代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腊脂、壳麝及益母草等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提炼而成的“珍珠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等。 16世纪中期的欧洲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面庞成为宫廷舞会上的摩登话题,大家都在悄声议论,陛下的脸何以变得如此匀白。谁都不知道,事事敢为人先的英国女王已经在使用白铅(碳酸氢氧化铝)和白蜡的混合液以营造无瑕容颜。 不久之后,这个秘密从王室流传到民间,跨越了英吉利海峡,成为17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女性的身份标志。

论代议制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论代议制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6-08-23T09:27:39.663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12月作者:顾聪源[导读] 代议制民主由理论到实践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及社会原因。 中共定州市委办公室 073000 摘要:代议制民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演进过程,代议制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相互缠绕、同时演进。代议制民主由理论到实践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及社会原因。代议制民主本身又有着特殊的运行机制,这一机制决定着其内在的特点与缺陷。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实对其的挑战也随之出现。 关键词:代议制民主理论代议制民主政治民主 代议制民主政体是源于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它解决了公民参与和体制效率之间的矛盾,使得在现代社会地广人多的大国实行民主成为可能。在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洛克、潘恩、密尔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代议制民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洛克 洛克提出了议会至上原则和人民委托权力的思想,奠定了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基础。《政府论》下篇中,洛克提出了“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他说:“除非基于他们的同意和基于他们所授予的权威,没有人能够享有对社会制定法律的权力。” []并在人民主权和立法权至上原则的基础上,详细论证了政府的性质和功能。他的思想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两个核心: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主人地位,人民通过委托权力间接参与治理国家。这是洛克对代议制民主理论的重要贡献。其中,人民主权理论是洛克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基础,因为其涉及到代议制理论的中心命题——人民委托权力。洛克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基本思路就是基于人民同意的议会至上的原则下的委托行为。(二)潘恩 潘恩在《常识》与《人权论》中,把民主制和代议制明确结合起来,创立了代议制民主理论,将代议制民主理论向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推进了重要的一步。在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人民主权等思想基础上,他批判了世袭封建政府,因其违背了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他说:“所有的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并具有平等的天赋权利”[]并认为代议制民主共和政府是唯一可接受的政府,共和国最好的政府组织形式是与民主制相结合的代议制,而且首次区分了民主制与代议制。他强调,代议制就是建立在代表制基础上的民主。为了保证代议制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他还对代议制设计了一些原则和制度保障。首先,少数服从多数应是代议制民主的基本原则。其次,选举要保持经常性。第三,人民代表要具有平等性和广泛性。二代议制民主的内涵及形成原因( 一) 代议制民主的界定 “代议”就其词义而言是“代表商议”、“代表议事”,是指由某一个人代表某一特定的群体,同另一些代表其他群体的人,就彼此共同面临的问题(事务)进行商议、讨论,必要时共同做出决定,以便采取一致行动。代议制度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是指代议在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具体运用后形成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又称为“代议制”。代议制民主,简单的表述就是指 “在一个政治社会中,人们通过自己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进行政治事务的决策,或者表达不同的意愿且协调不同的利益,并在实质意义上掌握控制权的这样一套制度”[]。(二)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原因1.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 为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人权等口号,这就为代议制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代议制思想根源于古典自然法理论中的社会契约理论和分权理论。上文论述的代议制民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此有很好的阐释,是他们的这些思想引领人们对代议制民主的选择。 2.民族国家的形成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型的城邦国家变成大型的民族国家。其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居住分散,这给大众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城邦时期的直接民主无法再实行。因此他们必须选举出代表来行使他们的最高权力,正如潘恩所说的,把代议制和民主制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一种能够容纳和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领土与人口数量的人口的政府体制。三代议制民主的运行机制及特点(一)运行机制1.定期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代议制民主的重要内容, 享有国家权力行使权的代表是通过人民的定期选举而确定的。在代议制民主架构下, 公共职位向全体公民平等开放, 这符合民主制中的平等性。选举是按照多数决定的原则确定代表的, 因而具有很强的竞争性,这可以使那些才干出众的人脱颖而出。定期选举还能让选民随时重新表达自己的委托意向, 在最低限度上确保选民的支持。 2.权力制衡机制 以权力制约权力来保障个人的权益与自由,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一大创新。洛克认为在代议制政府中, 立法权居于最高的支配地位, 但是最终的控制权应当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而且,通过国家权力内部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牵制, 可以防止国家权力的过度膨胀从而危害人民的权利。(二)特点及缺陷1.政治民主 代议制民主扩大公民参与权,允许每个人为免遭他人祸害拥有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即给予每个人以自由权。而人人都拥有自由,就能为自己和社会福利贡献力量。人们在这种体制下能依靠个人的或共同的行动在与自然进行斗争中积极奋斗、不断进取,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实现共同繁荣。 2.推崇精英

工业设计发展史

工业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 工业设计概念: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1.传统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概念分析工业设计的性质:第一,工业设计的目的是取得产品与人之间的最佳匹配。这种匹配,不仅要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还要与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取得恰到好处的匹配,这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第二,工业设计必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2.现代工业设计 传统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设计内涵的发展也趋于更加广泛和深入。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设计所带来的物质成就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也由此应运而生。现代工业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广义的工业设计和狭义的 工业设计。

欧美代议制民主政体的确立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 原因: ①经济:希腊----------发展(根本) ②政治:雅典-------政治高度发展。(主要) ③直接: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的需要。 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思想观点:“--------是万物的尺度” 言论特点:①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标准,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②注重-------; ③怀疑---------,否认----------,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评价: 积极:它把-------置于世界和社会的-------,强调了------的价值和作用,这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消极:但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它带有----------义和----------主义的倾向 苏格拉底 主张:有----------是万物的尺度 --------即-------,即----------合一 重视-------(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著作:《理想国》根据--------------而不是按照----------,把每个人明确分工)主张:鼓励人们------------------,为----------主义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 主张:在自然界,-------是最高级的 ------------高于一切 创立了严密的-------学,充分体现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欧美代议制民主政体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欧美国家为什么纷纷走上资本主义代议制发展道路? 经济基础:--------------------------发展 阶级基础:----------------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的影响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政治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创造国王;否定------专制) 奠定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下移;王权被限制) 最终确立:18—19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下移;--------成象征) 不断完善:1832年的议会改革(贵族民主权利开始下移;分割贵族民主权利)1918年通过《人民代表法》,30万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69年,18岁以上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英国民主选举的发展趋势:--------不断扩大;年龄日趋合理;--------限制不断降低,直至取消;选区划分日趋合理。 英国君主立宪之下国王、议会、首相之间的关系 美国的总统共和政体:《1787年宪法》 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的原则(核心)、民主原则。 地域平衡(纵向):------------与------------的权力平衡——联邦制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