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注意: (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

[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

A说明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 (2)符号Z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

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 23 11Na中,Na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

(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

(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

,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18个;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 2

(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l5中的P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

2.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 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对于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1)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K层为最外层时,从1个递增至2个)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从大至小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因测定的依据不同,而在该周期中是最大的).

(3)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从+1价递增至+5价(或+7价),负价从-4价递增至-1价再至0价而呈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

[两性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12O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12O3+6H=2A1+3H2O A12O3+2OH=2A1O2 +H2O

[两性氢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如A1(OH)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l(OH)3+3H=2A1+3H2O A1(OH)3+OH=A1O2+2H2O

[原子序数为11—17号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 (3)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

(4)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大多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 族 ] 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

(1)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如下:

①既含有短周期元素同时又含有长周期元素的族,叫做主族.用符号“A”表示.主族有7个,分别为I A、Ⅱ

A、ⅢA、ⅣA、VA、ⅥA、ⅦA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2、13、14、15、16、1 7纵行).

②只含有短周期元素的族,叫做副族.用符号“B”表示.副族有7个,分别为I B、ⅡB、ⅢB、ⅣB、VB、ⅥB、ⅦB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1、12、3、4、5、6、7纵行).

③在周期表中,第8、9、10纵行共12种元素,叫做Ⅷ族.

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称为0族(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8纵行).

(2)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列,包括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故又叫做过渡金属.

(3)某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原子序数与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族序数的奇偶关系]

(1)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奇数个电子,处于奇数族.如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而其化合价有-1、+1、+3、+5、+7价,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元素位于第ⅦA族.

(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偶数个电子,处于偶数族.如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而其化合价有-2、+4、+6价,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元素位于第ⅥA族.

[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a.金属性减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弱、非金属性增强;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易到难;c.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a.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难到易。c.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降低);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③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下方的元素铯(Cs)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右上方的元素氟(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B、A1、Si、Ge、As、Sb、Te等),既具有某些金属的性质又具有某些非金属的性质.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①在原子结构中,与化合价有关的电子叫价电子.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即为价电子,但过渡金属元素的价电子还与其原子的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有关.

②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

[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一种核素.也就是说,每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12213如11H、1H、6C、6C等各称为一种核素.

12237注意核素有同种元素的核素(如11H、1H)和不同种元素的核素(如6C、17C1等).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说明 (1)只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才能互称同位素.即同位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而中子数一定不同,质量数也不同.

(2)由于一种元素往往有多种同位素,因此同位素的种数要多于元素的种数.

(3)同位素的特性:①物理性质不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的百分比是不变的.

23(4)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氕11H(特例:该原子中不含中子)、氘1H (或D)、氚1H(或T).

2353(5)重要同位素的用途:21H、1H 为制造氢弹的材料;92 U为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和核反应堆燃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所占的原子百分比(摩尔分数)求出的平均值.

(1)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

设某元素有A、B、C三种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MA、MB、MC……,它们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分别为a%、b%、c%,则:

4.化学键

[离子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而成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说明 (1)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排斥作用和吸引作用两个方面.

(2)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称做电子式.电子式的几种表示方法:

(1)原子的电子式:将原子的所有最外层电子数在元素符号的周围标出.例如:

氢原子(

氩原子( )、钠原子(). )、镁原子( )、铝原子( )、碳原子( )、氮原子()、硫原子()、

(2)离子的电子式:

①阴离子:在书写阴离子的电子式时,须在阴离子符号的周围标出其最外层的8个电子(H 为2个电子),外加方括号,再在括号外的右上角注明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S的电子式为[

+2-- ] ,OH的电子式为2+2--.②阳离子;对于简单阳离子,其电子式即为阳离子符号,如钠离子Na、镁离子Mg等.对于带正电荷的原子团,

书写方法与阴离子类似,区别在于在方括号右上角标上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如NH4电子式为+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在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每个离子都要分开写.如CaCl2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例如,用电子式表示MgBr2 、Na2S的形成过程: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先在左边写出构成该离子化合物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式,标上“→”,再在

说明含有离子键的物质:①周期表中I A、I A族元素分别与ⅥA、ⅦA族元素形成的盐;

②I A、ⅡA族元素的氧化物;③铵盐,如NH4Cl、NH4NO3等;④强碱,如NaOH、KOH等.

[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说明 (1)形成共价键的条件:原子里有未成对电子(即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8电子结构,其中H原子最外层未达2电子结构).各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均可以形成共价键,但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因已达8电子(He为2电子)稳定结构,故不能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形成的表示方法:

①用电子式表示.例如,用电子式表示HCl分子的形成过程:

注意:

a.书写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时,必须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要达到

8电子结构(H原子为2电子结构).例如,HCl分子的电子式为。。

b.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与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区别.如: HCl 、NaCl

②用结构式表示.用短线(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将分子中各原子连接,以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如H-C1、N≡N、O=C=O等.

(3)共价键的存在情况:共价键既存在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分子(H2 、N2)或共价化合物分子(H2O 、CH4)中,也存在于多原子离子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NaOH 、Na2O2 );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必定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NH4C1等.

[化学键] 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说明 (1)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作用不属于化学键.

(2)离子键、共价键都属于化学键.

(3)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5.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非极性键] 同一元素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一类共价键.

如C12分子中的Cl-C1键即为非极性键.

1.(全国II卷理综,9,6分)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副族元素

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1.答案:D

解析:(排除法)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近似认为该元素的平均质量数为152,质子数为63,平均中子数为89,该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两种同位素分子的中子数一个比89多,一个比89少,二者与89的差值的绝对值相等,D错。

要点1: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要点2:两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与平均值比较,越接近平均数的原子其原子个数百分比(丰度)越大。2.(广东化学,1,3分)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互为同位素

B. 与的质量数相同

C. 与是同一种核素

D. 与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2.答案:A

解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核素。与质量数不同,B错;与是不同核素,C错;与的中子数不同,D错。

要点1:核素(X):具有一定数目质子数(Z)和中子数(N=A-Z)的原子称为核素。

要点2:同位素:质子数(左下角Z)相同,质量数(左上角A)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要点3:核素的量的关系:质量数(左上角A)=质子数(左下角Z)+中子数(N)。

3.(江苏化学,2,3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3.答案:C

【解析】A项: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所以A项错误,B项:是由离子构成,由于是阴离子,必须写出电子式;C项:表示质量数为18,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所以该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D项:该结构简式是邻氯甲苯,因为氯原子和甲基的位置在相邻的碳原子上,对氯甲苯中的氯原子和甲基的位置应该处于相对位置。

要点1:熟记1~20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结构示意图,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与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变化,阴离子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最外层电子数就加上几;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与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变化,;阳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最外层电子数就减去几。要点2:微粒电子式正确与否的判断方法:

(1)、根据化合物类型判断电子式是否正确。

①.离子化合物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查看阳离子、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是否相等,相等就有可能正确;

②.阴离子和复杂的阳离子要用中括号括起来;

③.非金属原子周围要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H、B例外)。

④.共价化合物要注意极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要偏向呈负价的元素,非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中央,孤对电子不要忘。

(2)注意辨别"根""基"的区别。

①."根"中的原子一般都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根"是带电荷的;例如:OH- 、NH 。

②."基"中至少有一个原子是不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基"是不显电性的,例如:-CH3 、-OH 。(3)、注意微粒间的排列方式。

①.离子化合物多离子微粒阴阳离子交替排列;

②.共价化合物(有机物除外)多原子微粒正负价原子交替排列;

③.注意:过氧离子和过氧原子团不能拆开。

要点3:核素的量的关系:质量数(左上角)=质子数(左下角)+中子数。

要点4:简单的芳香族化合物命名:1,2-邻位;1,3-间位;1,4-对位。

4.(宁夏理综,28,14分)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Δ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理由是;

(2)图中△H= 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反应速率υ(SO2)为0.05 mol·L-1·min-1,则υ(O2)= mol·L-1·min-1、υ(SO3)= mol·L-1·min-1;

(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计算由S(s)生成3 molSO3(g)的△H (要求计算过程)。4.答案:(1)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无,降低,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2)-198;(4) SO2 +V2O5=SO3+2VO2 ;4VO2+ O2=2V2O5 ;(4)0.025 ;0.05 。

(5)S(s)+O2(g) =SO2(g) △H1=-296 KJ·mol-1 , SO2(g)+O2(g) =SO3(g) △H2=-99 KJ·mol-1 3 S(s)+O2(g)=3SO3(g) △H=3(△H1+△H2)=-1185 KJ·mol-1

【详解】(1)题给已知:A→C, ΔH=-99kJ·mol-1 , A→C 是放热反应;结合图形分析,A能量比C能量高,A→C是放热反应,题给已知和图形分析吻合,所以A表示反应物能量,C表示生成物能量。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热也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反应热和活化能E无关;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

(2)图中表示的是2molSO2的反应,因此△H=-99×2KJ·mol-1;

(3)依题意即可写出:SO2 +V2O5=SO3+2VO2 ;4VO2+ O2=2V2O5

(4)依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5)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对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s)+O2(g) =SO2(g) △H1=-296 KJ·mol-1 , 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ΔH=-99kJ·mol-1对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SO2(g)+O2(g) =SO3(g) △H2=-99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1mol S(s)→1mol SO3(g);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 SO3(g) △H3=△H1+△H2=-395 KJ·mol-1 ;

由S(s)生成3 molSO3(g)的△H4=3△H3=-11185 KJ·mol-1

【要点1】放热反应的标志:①;②根据能量和反应过程对应关系图像分析: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③拆开反应物中所有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小于形成所有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所释放能量。

【要点2】催化剂的7个知识点:①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②不同的催化剂改变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的程度不同;③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催化剂本身先被还原,然后被氧化成催化剂本身;或者先被氧化,再被还原成催化剂本身;④催化剂是通过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

⑤催化剂同倍数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⑥催化剂使用与否和反应热无关;⑦在能量和反应过程的对应关系图像中,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体系的最高能量的差值是活化能。

【要点3】热化学方程式计量数改变反应热发生对应的变化,计量数是原来的二倍,反应热也变成原来的

二倍。

【要点4】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化学方程式叠加的同时反应热也可以同步叠加。

5.(福建理综,23,15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________(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5.答案:(1)(2)弱于;(3)S + 2H2SO4(浓) 3SO2↑+ 2H2O;(4)2H2O2 MnO22H2O + O2↑;

(5)NaNO2 ;(6)(3a - 4b)KJ/mol

详解:第一周期只有氢、氦两种元素,短周期元素Q、R、T、W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三周期,T一定在第三周期,已知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T位于IIIA,最外层有3个电子,原子序数是13,T为Al,同周期相邻元素依次为硅、磷、硫,Q和硅同族,在硅元素的上一周期,Q为碳元素;R和磷同族,在磷元素的上一周期,R为氮元素,W为硫元素。

(1)T为Al,13号元素

(2)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性越强,S、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硫酸和碳酸,酸性:硫酸强于碳酸,则可得非金属性S强于C,即非金属性Q弱于W。

(3)S与浓H2SO4发生归中反应,0价硫和+6价硫之间只有+4价,硫元素都转化成SO2 ,氢元素、氧元素化合价不变,只能以水的形式出现,S + 2H2SO4(浓) 3SO2↑+ 2H2O。

(4)比R质子数多1的元素为O,存在H2O2转化为H2O的反应:2H2O2 MnO22H2O + O2↑(5)N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NO,2NO + O2 = 2NO2,显然NO过量1L,同时生成1L的NO2,再用NaOH吸收,从氧化还原角度看,+2价N的NO与+4价N的NO2,应归中生成+3N的化合物NaNO2。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得出热化学方程式:

C(s) + O2 (g)CO2 (g) ? = -a KJ/mol ①,

Al (s)+ O2 (g)=Al2O3 (s)? = -bKJ/mol ②,

Al与CO2发生置换反应,反应方程式为:4Al(s) + 3CO2 (g) 3C(s) + 2Al2O3(s),=X

一个化学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焓变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有:CO2 (g) = C(s) + O2 (g) = a KJ/mol ③根据盖斯定律:X=4×②+3×①=(3a-4b)KJ/mol.

要点1:短周期元素是前三周期元素,是第1~3周期元素,是原子序数1~18号元素。

要点2: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的元素有:氢元素、铍元素、铝元素。

要点3:三类13条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标准:

(1)理论依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①.同周期: HClO4>H2SO4>H3PO4>H4SiO4Cl>S>P>Si ;

②.同主族:H2CO3> H4SiO4C>Si ;HNO3>H3PO4N>P ;

(2)位置推断:右上角元素的非金属性比左下角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①.同周期:右>左F>O>N>C>B ;Cl>S>P>Si ;

②.同主族:上> 下O>S ;C>Si ;N>P ;F>Cl>Br>I ;

③.右上> 左下F>S>As ;N>Si ;

(3)实验推断:

①.与氢气反应的条件越简单,其非金属性越强。

氟气在黑暗处爆炸,氯气在光照下爆炸,溴在加热时反应,碘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所以活泼性

F>Cl>Br>I ;

②.与等量氢气反应时越激烈即放出的能量越多,其非金属性越强。

③.与氢气反应的产物越稳定其非金属性越强。

稳定性:HF>HCl>HBr>HI 活泼性:F>Cl>Br>I ;

④.非金属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其非金属性越强。

还原性:HFBr>I ;

⑤.与变价金属反应,使生成物中的变价金属呈高价态的非金属性强。

2Fe+3Cl22FeCl3 ;Fe+SFeS ;Cl2 > S ;

Cu + Cl2CuCl2 ;2Cu+SCu2S ;Cl2 > S ;

⑥.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反应物单质的非金属性比生成物单质的非金属性强。

Cl2+2HBr=2HCl+Br2 ;Br2+ H2S = 2HBr + S↓;Cl2 > Br2 >S ;

⑦.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反应物单质的非金属性比生成物单质的非金属性强。

Cl2+2NaBr=2NaCl+Br2 ;Br2+ Na2S = 2NaBr + S↓;Cl2 > Br2 > S ;

⑧.惰性电极电解盐溶液时,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的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越先析出。

S2- > I- > Br- > Cl- > OH- >F- > SO;F2 >O2 > Cl2 > Br2 > I2 > S 。

要点4:14个常见的归中反应归纳:

(1)氯酸钾氧化浓盐酸制备氯气:KClO3+6HCl(浓)=KCl+3Cl2 ↑+3H2O

(2)次氯酸钙氧化浓盐酸制备氯气:Ca(ClO)2 +4HCl(浓)= CaCl2+2Cl2 ↑+2H2O

(3)氯酸钾和氯化钾在盐酸酸化条件下反应产生氯气:

KClO3+5KCl+6HCl=6KCl+3Cl2 ↑+3H2O或KClO3+6HCl(浓)=KCl+3Cl2 ↑+3H2O

(4)溴酸钾和溴化钾在盐酸酸化条件下反应产生单质溴:KBrO3+5KBr+6HCl=6KCl+3Br2 +3H2O (5)碘酸钾和碘化钾在盐酸酸化条件下反应产生单质碘:KIO3+5KI+6HCl=6KCl+3I2 +3H2O (6)亚硫酸钾和硫化钾在盐酸酸化条件下反应产生单质硫:K2SO3+2K2S+6HCl=6KCl+3S↓+3H2O (7)硫代硫酸钾在盐酸酸化条件下反应产生单质硫和二氧化硫:K2S2O3+2HCl=2KCl+S↓+SO2 ↑(8)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不能共存,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

(9)浓硫酸和非金属单质硫的反应S+2H2SO4(浓)3SO2 ↑+2H2O

(10)浓硫酸和非金属氢化物硫化氢的反应(硫化氢的量不同产物不同)H2S+3H2SO4(浓)4SO2 ↑+4H2O

(11)氨气消除处理汽车尾气:6NO+4NH3=5N2+6H2O;6NO2+8NH3=7N2+12H2O;

(12)碳还原二氧化碳得到一氧化碳C+CO22CO

(13)铁和氯化铁溶液的反应Fe+2FeCl3=3FeCl2

(14)过量的铁和硝酸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Fe+2Fe(NO3)3=3Fe(NO3)2

要点5:14个常见的歧化反应

(1)在常温下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Cl2+2NaOH=NaCl+NaClO+H2O;Cl2+2OH- =Cl- +ClO- +H2O

意义:实验室氯气的尾气处理方法。

(2)在加热条件下氯气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氯酸钠和水

3Cl2+6NaOH(浓) 5NaCl+NaClO3+3H2O;3Cl2+6OH- 5Cl- +ClO+3H2O

意义:结合(1)、(2)说明:同样的反应物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而产物不同,体现了不同的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3)氯气溶于水发生的岐化反应:Cl2+H2O=HCl+HClO;Cl2+H2OH+ +Cl- +HClO

意义:①氯水的制备方法;②分析新制备的氯水的成分:氯分子、水分子、次氯酸分子、氢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③氯水光照,其中的次氯酸光照分解,使得上述可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最终氯水完全转化成盐酸,氯水颜色消失,漂白性消失。④在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盐酸溶解碳酸钙,氯水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次氯酸的浓度增大。⑤氯水要避光保存。

(4)双氧水催化分解得到水和氧气:2H2O2 2H2O+O2↑

意义:①该反应是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一种方法;②在该反应中,产生1摩O2转移2摩电子;③H2O2是环保型液态氧化剂,H2O2在氧化其它物质的同时,本身被还原成水,没有其它水溶液以外的杂质产生。(5)单质硫的歧化反应:在加热条件下硫和浓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钾、亚硫酸钾和水

3S+6KOH(浓) 2K2S+K2SO3+3H2O;3S+6OH- 2S2- +SO+3H2O;

意义:实验室试管内残留的单质硫的化学处理方法。

(6)过氧化钠的歧化反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Na2O2+2H2O=4NaOH+O2↑意义:①过氧化钠作漂白剂,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③计算一定质量的过氧化钠和一定质量的水反应后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

(7)过氧化钠的歧化反应: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8)过氧化钠的歧化反应:盐酸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2Na2O2+4HCl=4NaCl+2H2O+O2↑

(9)单质磷的歧化反应:在加热条件下磷和浓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

4P+3KOH(浓)+3H2O 3KH2PO2+PH3↑;4P+3OH-+3H2O 3H2PO+PH3↑

(10)二氧化氮的歧化反应: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气体

3NO2+H2O=2HNO3+NO;3NO2+H2O=2H+ +2 NO+NO

意义:工业制备硝酸的第三步反应。

(11)二氧化氮的歧化反应: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氢氧化钾溶液生成硝酸钾、亚硝酸钾和水

2NO2+2KOH=KNO3+KNO2+H2O;2NO2+2OH- = NO+ NO+H2O

(12)有机酸的分解:草酸(H2C2O4)在浓硫酸帮助下加热分解生成CO、CO2和H2O

H2C2O4 CO↑+CO2 ↑+H2O

意义:①实验室制备一氧化碳的方法;②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用碱石灰。

(13)碳族元素的单质的歧化反应:单质碳的歧化反应

过量焦炭还原二氧化硅生成碳化硅和一氧化碳气体:3C+SiO2 SiC+2CO↑

(14)副族元素的化合物的歧化反应:氧化铜的歧化反应

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铜和水:Cu2O+H2SO4=CuSO4+Cu+H2O

要点6:燃烧热概念及注意事项:

298K,1.01×105Pa时,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可燃物中的碳元素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可燃物中的氢元素燃烧产物为液态水,可燃物中的氮元素燃烧产物为氮气,可燃物中硫元素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硫。

要点7: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或是经过几个中间步骤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相等的,盖斯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也是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过程中的应用。

例题.(08年重庆理综)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N2(g)+3H2(g) =2NH3(l);⊿H =2(a-b-c)kJ·mol-1

B.N2(g)+3H2(g) =2NH3(g) ;⊿H =2(b-a)kJ·mol-1

C.N2(g)+H2(g) =NH3(l) ;⊿H =(b+c-a)kJ·mol-1

D.N2(g)+H2(g) =NH3(g) ;⊿H =(a+b)kJ·mol-1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得出如下热化学反应式:

mol N2(g)+mol H2(g) =1mol N +3mol H ⊿E=a kJ------------------------------(1)式

1mol NH3(g)= 1mol N +3mol H ⊿E= b kJ-----------------------------(2)式

1mol NH3(l)= 1mol NH3(g) ⊿E= c kJ-----------------------------(3)式

(2)式变换为:1mol N +3mol H =1mol NH3(g) ⊿E= -b kJ---------------------------(4)式(3)式变换为:1mol NH3(g)= 1mol NH3(l) ⊿E= -c kJ---------------------------(5)式

生成1mol NH3 (l)的反应过程为:

mol N2(g)+mol H2(g) 1mol N +3mol H1mol NH3(g) NH3(l) 。

得出如下的热化学方程式:

N2(g)+3H2(g) =2NH3(l);⊿H =2(a-b-c)kJ·mol-1 ,A选项正确。

N2(g)+3H2(g) =2NH3(g) ;⊿H =2(a-b)kJ·mol-1 ,B选项错误。

N2(g)+H2(g) =NH3(l) ;⊿H =(a-b-c)kJ·mol-1 ,C选项错误。

N2(g)+H2(g) =NH3(g) ;⊿H =(a-b)kJ·mol-1 ,D选项错误。

??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1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必修1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 +O 2=2Na 2O (白色) 2Na + O 2 △ Na 2O 2 (淡黄色) 2Na +Cl 2 点燃 2NaCl 2、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浮、熔、游、响、红) 3、 氧化钠 过氧化钠 Na 2O+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O 2↑ Na 2O+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Na 2O+2HCl=2NaCl+H 2O 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6、Na 2CO 3和NaHCO 3 ①、与酸的反应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NaHCO 3+HCl=NaCl+H 2O+CO 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NaHCO 3+NaOH = Na 2CO 3+H 2O ③、与盐的反应 Na 2CO 3+CaCl 2=2NaCl+CaCO 3↓ Na 2CO 3+BaCl 2=2NaCl+BaCO 3↓ ④、相互转化 2NaHCO 3 △ Na 2CO 3+H 2O+CO 2↑ (加热分解) 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向Na 2CO 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 二、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结合Al 2O 3 和Al(OH)3的两性进行记忆!) 1、铝与非金属: 4Al + 3O 2 == 2Al 2O 3 2、铝与弱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2Al+6H + == 2Al 3++3H 2 ↑ 铝与强氧化性酸:钝化(浓H 2SO 4、浓HNO 3) 3、铝与碱:2Al+2NaOH +2H 2O==2NaAlO 2 + 3H 2↑ ; 2Al+2H 2O+2OH -==2AlO 2-+3H 2↑ 4 ①、氧化铝与酸反应: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O ②、氧化铝与碱反应:Al 2O 3 +2NaOH == 2NaAlO 2 + 2H 2O 5、氢氧化铝制备:可溶性铝盐和NH 3·H 2O 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Al 3++3NH 3·H 2O==Al(OH)3↓+3NH 4+ 6、氢氧化铝的不稳定性: 2Al(OH)3 △ Al 2O 3+2H 2O 7、氢氧化铝与酸反应:Al(OH)3 3 + 3H 2O 8、氢氧化铝与碱反应:Al(OH)3 +NaOH == NaAlO 2 + 2H 2O 9、“铝三角”(氢氧化铝的反应在上面已经提到,略): AlCl 3+3NaOH (少量)=Al(OH)3↓+3NaCl Al 3++3OH -=Al(OH)3↓+ AlCl 3+4NaOH (过量)=2NaAlO 2 + 2H 2O +3NaCl Al 3++4OH - = AlO 2- +2H 2O NaAlO 2+HCl (少量)+H 2O=Al(OH)3↓+NaCl AlO 2- +H + +H 2O =Al(OH)3 ↓ NaAlO 2+4HCl (过量)=AlCl 3+3NaCl+2H 2O AlO 2- +4H + =Al 3+ + 2H 2O

(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与氧气:常温: 点燃: 2.钠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3.钠与硫酸反应: 4.氧化钠与水反应: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7.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离子方程式: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离子方程式: 8.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向稀盐酸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②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 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④碳酸氢钠与盐酸: ⑤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⑥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 ⑦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⑧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二、铝及其化合物 1.铝与氧气的反应: 2.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 3.铝和稀盐酸: 离子方程式: 4.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5.氧化铝和稀硫酸: 离子方程式: 6.氧化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7.氢氧化铝和盐酸: 离子方程式: 8.氢氧化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9.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10.硫酸铝与氨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11.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1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13.电解氧化铝: 三、铁及其化合物 1.铁与氧气反应: 铁与硫反应: 2.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铁与CuSO4溶液: 离子方程式: 3.铁和水蒸气: 4.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6.CO还原氧化铁: 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离子方程式: 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离子方程式: 9.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10.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11.除去FeCl2中的FeCl3: 离子方程式: 12.FeCl2和Cl2反应: 离子方程式:

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

高 中 化 学 重 要 知 识 点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

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 ——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超全)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NaCl 2Cl Na 22??→?+点燃 2、22CuCl Cl Cu ?? →?+点燃 3、32FeCl 2Cl 3Fe 2??→?+点燃 4、HCl 2Cl H 22?? ??→?+点燃(光照) 5、32PCl 2Cl 3P 2??→?+点燃 6、523PCl Cl PCl →+ 7、HClO HCl O H Cl 22+→+ 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 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 11、↑++?→? +? 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 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 →?见光 第二节 氯化氢 14、↑+→+HCl NaHSO SO H NaCl 442(浓) 15、↑+?→? +? HCl SO Na NaCl NaHSO 424 16、↑+?→?+? 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 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

18、33NaNO AgCl AgNO NaCl +↓→+ 19、33KNO AgCl AgNO KCl +↓→+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1、O H Cu H CuO 22+?→? +? 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 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 )((极稀) 24、4243324S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O 15P 11++→++ 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 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 )((极稀) 27、O H 31SO K SO Fe 9SO Cr SO H 31O Fe 6O Cr K 2423423424243722+++→++)()( 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HF 2F H 22→+ 30、HBr 2Br H 22→+ 31、HI 2I H 22→+ 32、22Br NaCl 2Cl NaBr 2+→+ 33、22I KCl 2Cl KI 2+→+ 34、22I KBr 2Br KI 2+→+ 35、33NaNO AgBr AgNO NaBr +↓→+ 36、33KNO AgI AgNO KI +↓→+ 37、2Br Ag 2AgBr 2+?? →?光照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第一节 摩尔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全国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2 + O2 === 2SO3 2SO2 + O2 + 2H2O === 2H2SO4 (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 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SO2 + NO2 === SO3 + NO 2NO + O2 === 2NO2 NO + NO2 + 2NaOH === 2NaNO2 (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2CO + O2 === 2CO2 CO + CuO === Cu + 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CO + H2O === CO2 + H2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氧化性 SO2 + 2H2S === 3S + 2H2O SO3 + 2KI === K2SO3 + I2

NO2 + 2KI + H2O === NO + I2 + 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 + H2S === 4NO + SO3 + H2O 2NO2 + Cu === 4CuO + N2 CO2 + 2Mg === 2MgO + 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 + 2H2 === Si + 2H2O SiO2 + 2Mg === 2MgO + Si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与水的作用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3NO2 + H2O === 2HNO3 + NO N2O5 + H2O === 2HNO3 P2O5 + H2O === 2HPO3 P2O5 + 3H2O === 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 + 3H2SO4(浓)=== 2H3PO4 + 3SO3) CO2 + H2O === H2CO3高考化学知识点大全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相信大家在高一的时候已经选好文科和理科,而理科的化学是理科生最烦恼的。以下是我整理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归纳好。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

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氧气 【常考点】①性质:(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一種常见的氧化剂。 ②常见制法: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二氧化锰催化;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催化。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从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检测方法等多方面考虑。 氯气 【常考点】①性质:(化学性质)氯气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可作为强氧化剂。 ②常见制法: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高锰酸钾与稀盐酸反应;氧气通入浓盐酸的饱和食盐溶液制备氯气。实验室制取氯气时,需要了解氯气的验满方法,还需要了解在制取氯气时尾气的处理。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常考点】①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②性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本身可能不导电,在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即可;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③常见易溶强电解质:三大强酸(H2SO4、HCI、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可溶性盐。 金属 【常考点】①共性与特性:(共性)多数金属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特性)铁、铝等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最完整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20210101204422)(精华版)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 4 )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 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 170℃)(2)、蒸馏( 3 )、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4)(制硝基苯(5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 、FeSO4 、KI 、HCl、H2O2、HI 、H2S、H2 SO3 等)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1】遇溴水褪色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Na2 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 、FeSO4、H2S、H2SO3 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 机溶剂)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 4 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方程式汇总情况

高中所有化学方程式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 、C 、Si) 1、氧化性: F2+H2=2HF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2IF7 Cl2+H2=2HCl 3Cl2+2P=2PCl3 Cl2+PCl3=PCl5 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 Cl2+2FeCl2=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Na2S=2NaCl+S Cl2+H2S=2H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H2O2=2HCl+O2 2O2+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4+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X表示F2、Cl2、Br2)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