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开采行业PEST和SWOT分析

我国煤炭开采行业PEST和SWOT分析
我国煤炭开采行业PEST和SWOT分析

我国煤炭开采行业分析

现在虽然煤炭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石油的日渐枯竭,必然走向衰败,而煤炭因为储量巨大,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汽化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煤炭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无法替代的能源之一。而煤炭开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图1:各种矿山占我国煤矿产量比重

26295

煤炭生产矿山总数 57.9%

小矿 40.0% 小型矿山

1.5% 中型矿山

0.5% 大型矿山

比例 类别

小煤矿是指年生产能力30万t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包括国有小煤矿和乡镇煤矿、私营煤矿。由图1可以看出,在我国,小煤矿在整个煤炭开采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众所周知,我国的小煤矿有着很高的事故率,所以本文通过PEST来分析我国小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

1政治因素

1. 1国家“关闭整顿、资源整合”政策对小煤矿带来负面的影响

国家“关闭整顿、资源整合”政策的固然很好,但由于地方政府执行上一刀切的现象严重,从而导致了煤矿经营者的短视行为。特别是国家政策的不稳定,例如,贵州省1996年要求小煤矿最低产量要达到5 000 t, 1998 ~2000 年则要求达到1 万t,到2001~2006年的3万t,再到要求从2007年年底至2008年要达到9万t,这样频繁的政策变化,小煤矿经营者无法适从,狂躁不安,一方面尽量减少安全和技术投入;另一方面就是为尽快收回成本和受利益的驱使而疯狂超产。同时,小煤矿刚刚进行技术改造,购进新设备,但由于政策变化太快,设备和技改又不再符合新标准,造成小煤矿在安全投入上的极大浪费。一些地方政府实行煤矿安全事故“牵连制”,如果一个煤矿发生了安全事故,所有的煤矿都停产整顿。国家或地方政府要召开一个重要会议,害怕煤矿安全事故在大会期间发生而要求煤矿停产,小煤矿每年的正常生产时间平均只有8个月,其余1 /3的时间处于停产状态。这些停产容易造成矿井被淹、巷道塌冒、瓦斯富积等严重问题,重新恢复并确保安全则需要投入很多,难度很大,而且在停产期间,煤矿井下设备得不到应有的维修,给煤矿恢复生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原来安全生产的煤矿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停产后也就变成生产不安全的煤矿了。例如,在中共中央召开“十七大”期间,由于大

多数小煤矿停产,在闭会恢复生产后,山西省10月22日、24日至28日每天都发生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多达40多人,这都是停产所带来的安全事故。这也是政策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所以,国家对小煤矿“关闭整顿、资源整合”政策反而给小煤矿安全状况带来更大的不安全因素。

1. 2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我国虽然建立起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基本框架和体系,改善了煤矿经营的法律环境。但是,法律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法律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和细则,条款的实用性很差,这也是造成煤矿安全难以监管的重要原因。

1. 3我国煤炭行业管理体制给小煤矿安全所带来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煤炭行业管理体制最突出的问题是多头管理、权责不明晰、行政干预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管理机制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严重脱节。政府对煤炭行业的管理过于繁杂、行政手段过于直接、政府计划特色过于浓厚,严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脱节,制约了煤炭行业的发展,也影响到了煤矿企业对安全负主体责任制度的落实。二是现行管理体制本身的缺陷。中央提出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管理机制由于体制本身天生所存在的缺陷:由于国家机构和人员的限制,难于做到“监察”;地方政府由于与煤矿企业利益相关,很难做到有力“监管”;大多数小煤矿由于受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也很难“负责”。因此,整个管理体制难于落到实处。三是多头管理,权责不匹配。参与煤矿行政管理的部门众多,主要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局、国资委、国土资源局、煤炭局等,各职能管理部门权责划分混淆,矛盾突出,各部门职能重叠和责任推委的现象同时并存,例如,煤炭工业局负责发放了“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而煤监局又发了“煤炭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只是在煤炭局所发两证前加上“安全”二字。

2经济因素

在我国经济持续较为快速增长的带动下,煤炭需求快速增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拉动价格的上调,煤炭生产的利润空间加大,超负荷生产成为获取更多利润的手段。一些已取缔的小煤矿也死灰复燃,违规开采,忽视安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的累计增长高达7. 38亿t,这些增长大部分建立在各类煤矿超能力生产的基础上。2006年,在全国年产100万t以上的250多个县(市、区)中,明确超产的县(市、区)就有66个,特别是小煤矿云集的西部地区,比如新疆,几乎全部超产;贵州26个县(市、区)就有22个县(市、区)超产,陕西、云南、重庆和四川的超产情况也比较严重。煤矿的超产即使照章操作,也容易造成人员和机器设备的疲乏,导致事故的发生。自从2008年国家严抓非法小煤矿开采后,数以千记的小煤矿被迫关闭,从2008到今年煤矿遇难人数也持续大幅度下降。另外,煤价近些年的持续走低,也让很多资本和人力远走其他行业,这也是煤矿事故减少的重要因素。

3社会因素

3. 1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对小煤矿安全管理的影响

政府官员在我国多层级的、多方参与的委托-代理关系的行政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经济人”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就是比较突出的表现。首先从监管上看,政府与监察部门,上级与下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委托- 代理关系。理论上,县级和镇级的地方政府是煤矿安全问题的监管者,理应维护国家安全生产的权威,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但实际上,他们也经常将自己的利益放在这种经济关系中,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贫困的西部地区,由于地方政府与乡镇煤矿有着割舍不开的经济利益关系(比如乡镇煤矿给地方政府解决财政收入的问题,帮助地方政府解就业问题等) ,往往这种经济厉害关系超过了安全因素,他们维护乡镇煤矿的利益,小煤矿的安全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排查。

其次从煤矿所有权关系上,也存在多方委托-代理关系,煤矿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就有动机脱离职责追求自己的某种或某些目标。煤矿所有者和煤矿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所有者更多地追求利润,经营者更多地承担煤矿事故所带来的刑事责任) ,在对煤矿安全投入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就会存在分歧,如果这种分歧得不到很好解决,就有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3. 2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关于小煤矿的各种关系中,最为重要和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最为大的关系是小煤矿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也最为明显。小煤矿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煤矿经营者和煤矿工人,这些利益相关者在煤矿安全生产和经济厉害关系方面存在一定偏差和不一致性。

4技术因素

不少的煤矿专家对引发矿难的隐患因素排序是: ①煤炭的赋存条件。赋存条件好容易开采,事故必然减少。如美国60%以上的是露天煤矿。②开采技术装备。装备水平高,监测监控准确,装备能够控制着事故的发生。如神华集团昌汉沟煤矿全部采用6 m高先进的液压支护全自动割煤机械系统,一个长300 m的采煤工作面,年产原煤500多万t,并实现零死亡。③管理,专业人才素质高,管理科学,人心顺畅,提高效率减少事故。

虽然经过近几年对小煤矿的大力度整顿技改,但全国小煤矿综采机械化程度仍然十分低下,至于2007年7月,我国尚存1. 7万多处小煤矿。真正能达到综采技术装备的共有132个,只占到总矿井数量的0. 78%。除山西、内蒙、河南、陕西、新疆有极少数综采矿井外。其它省市尚无一家小煤矿实现综采机械装备。2006 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为80%左右,综合采

煤机械化仅为62. 98% ,全国平均采煤机械化水平还不到40% ,而国外已达100%。而我国小煤矿根本还谈不上开采的机械化。

目前全国有超过80%的小煤矿开采技术、设备装备水平低,电气失爆率高,通风能力不配套。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煤矿安全规程》以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规定,瓦斯防治装备、粉尘防治装备、顶板观测装备、煤矿运输电气安全装备等都存在可靠性差、精度低、稳定性差、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在装备上造成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适应高瓦斯矿区的生产要求。相当一部分煤矿的瓦斯传感器、瓦斯检测仪、瓦斯断电仪等必备的安全仪器仪表配备性能不能实时起作用。

SWOT分析

一、煤炭企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煤炭资源优势

煤炭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从我国地质条件和资源远景分析,我国煤炭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我国的煤炭企业应加大煤炭勘探力度,挖掘资源优势,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二)劳动力资源丰富

由于煤矿资源开采的特点,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产业的职工家属都聚集在企业这一区域,形成企业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对降低资源开采加工的成本有一定的益处。通过加强对煤炭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可以为企业今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储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员,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建设。

(三)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利于国外投资者到我国投资勘探,开采煤炭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国内企业到国外勘探,开采煤炭资源。此外,国际矿业环境也为我国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矿业投资环境明显改善,这些都有利于我国煤炭企业利用国外的煤炭资源和煤炭产品。

二、煤炭企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一)地理位置较差,交通相对闭塞

我国煤炭企业大都处于人烟稀少、交通相对闭塞且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由于交通相对闭塞,煤炭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比其他地方高。

(二)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

煤炭企业以煤炭资源开采和煤炭产品初级加工为主要产业,加上企业不注重技术开发及技术引进,因此企业技术发展带有明显的滞后性,这为企业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变带来了困难。

(三)企业的管理因素

煤炭企业的主体是开矿业和原煤加工。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煤炭企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低,经济核算、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都比较松弛,人、财、物浪费较多。另外,由于法制不健全,管理松散,不少煤炭资源滥采、破坏环境现象严重。

三、煤炭企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煤炭需求增长前景看好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由于新兴的能源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传统的煤炭行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煤炭需求量大,应用领域

广泛,企业发展前景向好。

(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发展煤电、煤焦化等项目,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发展有利

我国煤炭企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煤炭企业发展呈现规模化、综合化的趋势,为了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降低损耗成本,许多大型煤炭企业建立坑口电站,对原煤进行焦化处理,不断提高煤炭的产值和附加值,促进煤炭企业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炼焦煤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升温,带动了传统钢铁、机械、冶金等行业的蓬勃发展,炼焦煤市场供不应求,这就为煤炭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通过不断对原煤进行深加工,降低了煤炭远程运输带来的损失,带来了煤炭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企业经济实力持续增长。

四、煤炭企业发展的威胁分析

(一)煤炭全行业生产能力有过剩的可能

由于煤炭初加工产品生产技术含量低,煤炭企业都在大力发展煤化工、电力、煤矿装备等产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我国煤炭企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不便造成积压,从而造成煤炭企业资产周转效率低,盈利能力大大降低,限制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用户对煤炭产品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导致加工费用增加,提高了煤炭产品的成本

煤炭产品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用煤单位的使用效果和产品质量,而且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三)同类煤炭生产企业的竞争,导致煤炭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从国家政策上来看,国家鼓励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建立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加大煤电企业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煤炭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对中小型煤炭企业来说无疑是非常严峻的考验,煤炭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力争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行业状况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由于替代性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所限,预计到2050年,煤炭的消费仍占全部能源的50%以上,我国经济对煤炭能源的依赖性将一直存在。故而,从短期来看,煤炭行业呈现出了不规则的波动,但是长期来看,煤炭行业更多的是表现出了防御性的特征,并且,随着整体经济的日益走强,煤炭行业也得到了稳健发展。

2012年以来,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基本良好,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从后期走势来看,受下游行业企业运营资金周转困难,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银行承兑汇票比例上升等因素影响,煤炭企业财务费用仍将较快增加。此外,随着资源税的上调、安全成本、环境成本以及人工、材料费用成本的不断上升,煤炭成本仍将继续上升。

从煤炭价格走势来看,为了减轻通胀压力,国家仍将对电煤价格进行管制,今年国家将出台重点电煤涨价5%,5500大卡下水煤将限价800元/吨的政策。综合来看,预计煤炭行业经营效益将呈逐步回落态势。

煤炭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着煤炭需求分增长。毫无疑问,2013年,我国经济保持增长势头,但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或将有所放慢,煤炭需求增长也将适当放缓。

2013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由于欧债危机迟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美日等国采用量化宽松政策,而受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放慢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如果国际煤价能够在目前基础上保持相对平稳运行的话,国内煤价本身上涨动力并不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