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动力学方法

反应动力学方法
反应动力学方法

对于常见的固相反应来说,其反应方程可以表示为

A (s),B(s) C(g)

( 1)

其反应速度可以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方程表示:

d 。

微分形式 k f(> ) (2)

dt

积分形式

G(> ) = k t

(3)

式中:a ——t 时物质A 已反应的分数;

t ――时间; k --- 反应速率常数;

f( a )反应机理函数的微分形式; G( a

反应机理函数的积分形式。

由于f (a)和G (a )分别为机理函数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它们之间的 关系为:

1 1 f C )

(4)

G'2 )

d[G(。)] /d 。

k 与反应温度T (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著名的 Arrhenius 方程表示:

基本方程

热分析动力学

k 二A exp( - E / RT )(5)

式中:A――表观指前因子;

E 表观活化能;

R――通用气体常

方程(2)?(5)是在等温条件下出来的,将这些方程应用于非等温条件

时,有如下关系式:

T = T o p t (6)即:dT /dt 二(3

式中:T o―― DSC曲线偏离基线的始点温度(K);

3 ------ 加热速率(K ? min-1)。

于是可以分别得到:

非均相体系在等温与非等温条件下的两个常用动力学方程式:

d- / dt = Aexp( - E/RT)f( a ) ( 等温) (7)

d A f G )exp( - E / RT ) (非等温) (8)

dT 3

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求解出能描述某反应的上述方程中的

对于反应过程的DSC曲线如图所示。在DSC分析中,a值等于H t/H°,这里H t为物质A '在某时刻的反应热,相当于DSC曲线下的部分面积,H。为反应完成后物质A '的总放热量,相当于DSC曲线下的总面积。

微分法

2. 1 Achar、Brindley 和Sharp法:

对方程d A f C ) exp( - E / RT )进行变换得方程: dT (3

(3 d:

A exp( - E / RT ) (9)

f (: ) dT

对该两边直接取对数有:

3 d。 E

ln ln A (10)

f (: ) dT RT

由式(11)可以看出,方程两边成线性关系。

通过试探不同的反应机理函数、不同温度T时的分解百分数,进行线性回

归分析,就可以试解出相应的反应活化能E、指前因子A和机理函数f( a ).

2. 2 Kissin ger 法

Kissi nger在动力学方程时,假设反应机理函数为的动力学方程表示为:

n

f C ) = (1 -〉),相应d :

dt

Ae _E / RT

该方程描绘了一条相应的热分析曲线,对方程(

(11)12)两边微分,得

E / RT n

d d:n de- E/RT d(1「)

_l——厂|A(1 _□ ) ----------------- + Ae" ---------------------

dt I dt 」. dt dt 一A(1 -: __E / RT

e _E / RT

RT dt dt

d - E dT _E /RT

n」d :

-Ae n(1

dt RT 2dt dt

-dT 1

E 1

d : l dt 、n 1

1An(1 - -:) e

dt RT1

-

(12)

T=T p

d d: —I | = 0 dt - dt (13)

(14)

将上述边界条件代入(13)式有:

在热分析曲线的峰顶处,其一阶导数为零,即边界条件为:

Kissi nger 研究后认为:”1_宀)心与B 无关,其值近似等于1,因此,从方程 (16)可变换为:

对方程(15)两边取对数,得方程(18),也即Kiss in ger 方程:

线,从直线斜率求E k

,从截距求A k

,其线性相关性一般在0.9以上 2. 3两点法

Kissi nger 法是在有假定条件下得到的简化方程。 如果我们不作任何假设,只 是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可以得到两点法。

由方程(2)、(5)知

dT E —— dt RT

n 1 E / RT

An (1 _ □ p ) _e_

(15)

E / RT p

Ae _ P

RT

(16)

In

方程(18)表明, E

k

ln

E k

1

,i=1, 2, , , 4

R T

p

(17)

2

T.

丿

成线性关系,将二者作图可以得到一条直

T

pi

Ae RT

f C ) dt

方程(19)两边对T 微分,得

2 2

A

罟 E - 2ERT

—f"C )f C )e

RT

;4

(21)

B

R T

a d l —— dt Af C )e

_E / RT

E / RT

)e

(19)

dT

RT

当T=T p 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 a =a 从边界条件有:

a d l dt .—

T

寺,口北

dT

我们得到第一个方程:

RT 2

p

(20)

方程(20)两边对T 微分,得

dt dT

_E/RT A

Af(:)e —f

I B

RT

3AE

B RT

f ( )e

—E / RT

d :

这相当于对DSC 曲线求二阶导,为的是求 DSC 曲线的拐点。在DSC 曲线的拐 点处,我们有边界条件:

d 件]

dt dT

将该条件代入方程(22),从而得到第二个方程

聋 3 AE

R 「 O _E / RT.

)e j f ( )e +

B RT

i

E

Ee^ RT 2

f

':

m

式中:

A 2

2

'2

f (■

f "(:

E 2

- 2ERT

=0

2 E

RTi

---- --------- -------- i

)f C )e

— R T

i

(22)

联立方程(21)和(22),即得到只与反应温度 T 、 机理函数f ( 0有关的方

程如下:

丫 [E, 1

2 EU

f( : )] = (B C D)e

2RT i i

E 2

4 R T

i

' 2 2 2 f : m

R TmT

i

f :

'2

f : m

「- T i

RTT

通过解方程就可求出非等温反应动力学参数E和A的值。

在该方法中,只需要知道升温速率B,拐点的温度T i、分解百分数a,峰顶的温度T m、分解百分数術,就可以试算不同的f( a)以求解出对应于该f( a) 时的活化能E 值、指前因子A值。

三积分法

对于积分法)G(> )二kt

则由方程(8)求积分得

a d。 A T A T

GC )「。二T0 exp( -E/RT)dT 二0 exp( -E / RT )dT

f (a )33

AE _u

u 一e AE AE _u

e

-- -----------

:: 2 du p(u)=(u) (23)

(3 R u 3 R 3 R u

R2T m4

exp( - u) E

式中:p(u) (u); u 二

u RT

对P (u)的不同处理)构成了一系列的积分法方程,其中最著名的方法和方

程如下:

3. 1 Ozawa 法

通过对方程(23)变换,得Ozawa公式:

(AE " E

log p = log 1-2.315 - 0.4567 (24)

I RG ? )丿RT

方程(24)中的E,可用以下两种方法求得。

方法1:

由于不同p i下各热谱峰顶温度T P i处各a值近似相等,因此可用

1

“log p ---- ”成线性关系来确定E值。令:

T

= log p

Z

i

—1/T p (i 二12 丄)

E a 二-0.4567 —

R

AE

b = log 2.315

RG ? )

这样由式(24)得线性方程组

乙二ay i b (i = 1,2, ,L)

解此方程组求出a,从而得E值。

Ozawa法避开了反应机理函数的选择而直接求出E值,与其它方法相比,它避免了因反应机理函数的假设不同而可能带来的误差。因此往往被其它学者用来检验由他们假设反应机理函数的方法求出的活化能值,这是Ozawa法的一个突出优点。

3. 2 Phadnis 法

2

RT d? GC ) f C ):

E dT

2 da

该方程由Phadnis 等人提出。对于合适的机理函数, G ) f (?)与T

成线性

dT

关系,由此求出E 值,但无法求出A 值。

3. 3 Coats-Redfern 近似式

取方程(23)右端括号内前二项,得一级近似的第一种表达式

(1 -

T

_E /RT

°

e dT

E

P FK

(u)

_u

2

RT

_E / RT

e_

式中p

FK

(u)

_u

e _

2

u

(25)

Coats-Redfern 近似式:

°

e

_E / RT

dT

E

E e 」 ( 2 " E , u - 2、

P(u)二

2

1 1 -

= e _ 1 R

R u I u R V u 丿

(26)

RT

2RT

_E / RT

式中:

P CR

(U )

u 2

并设f (〉)二 (1 -

n

),则有

2RT

-E / RT

2

方程(4-4)和(4-5)右端第一项几乎都是常数,当心时,|n 1

(1

八厂

-T (1 - n)

图,而 n.1 时,ln _

ln

(i )

1

对一作图,都能得到一条直线,其斜率为

T

正确的n 值而言)。

该法无需对p(u)作近似处理,可以证明,对于一定的 E 值,-log p(u)与1/T 为线性关系, 并可表达为:

a - log p(u) = u _

T

而且,E 对a 也是线性关系,可表达为:

a = y bE

于是有

y + bE

-log p(u)二

u

T

虽然u 对E 不是线性关系,但是logu 对logE 是线性关系,即:

logu 二

logA c l og E

于是有

1 _n

当”时,屛一(

1"7

1

T 2

(1 - n)

I ― In(1 ?

")

当n ?时,In —

1 T

2

上述两个方程都称为Coats-Redfern 方

ln _

AR (

M 1

E

由于对一般的反应温区和大部分的 E 值而言,

- RT

>>

(27)

RT

RT

( 2RT

1,11- --------- I E

丿

(28)

1 ,所以

1

对一作

T E

—(对

R

3. 4 Mac Callum-Ta nner

近似式

y + bE -log p(u)二

AE

T

借助于附录A 中列出的logp(u)~u 表计算出相应的常数后,代入上式,得:

式中:E ----- 活化能,kcal/mol

T ―― 温度,K

上述方程称Mac Callum-Tanner 近似式。

4. 计算结果判据

提出的选择合理动力学参数及最可几机理函数的五条判据是

(1) 用普适积分方程和微分方程求得的动力学参数 E 和A 值应在材料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

数值的正常范围内,即活化能E 值在80~250kJ -mol "1之间,指前因子的对数(lgA/s -1) 值在7~30之间;

(2) 用微分法和积分法计算结果的线性相关系数要大于

0.98 ;

(3) 用微分法和积分法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应小于 0.3 ;

(4) 根据上述原则选择的机理函数f ( a )应与研究对象的状态相符;

(5) 与两点法、Kissinger 法、Ozawa 法和其它微积分法求得的动力学参数值应尽量一致。

0 .4357

-log P MT

(u)二

0.4828 E

0.449 0.217 E

0.001 T

0.4828 E

0.4357

P M T

(u) = 10

0.449 -0.217 E 卜

0 .001 T

函数号 函数名称 机理

抛物线法则 Vale nsi 方程

枳分形式G ( a )

一维扩散,1D, D 1减速a

形a -t 曲线

二维扩散,园柱形对鳥::(1 - :?) ln ( 1

- ?) 称,2D, D 2,减速形

a -t

曲线

I- ln ( 1 _ :?) .F

Jan der 方程

二维扩散,2D, n = 1

2

Jan der 方程

二维扩散,2D , n=2

1

_|

Jan der 方程

三维扩散,3D ,nJ

2

三维扩散,球形对称,

3D ,D 3,减速形a 曲线,n=2

三维扩散,

球形对称, 3D ,D 4,减速形

a

曲线 反Jander 方程三维扩散,3D Jan der 方程

G-B 方程(*)

函数号 函数名称 -t 1

- -(1 - :)3

6(1 -:)3 1 一(1 ? -.::

J

J

1

2

2

- 1

1 _ (1

_〉)3

1

1

2

3

(1 一:)「一(1 2

1 2

1

-t (―

_1

3

1

(1 ::;';) 3 (1

匕)3 -1 2

- 机理 积分形式G ( a )

微分形式f

( a

) 9 Z.-L.-T.方程 (**) 三维扩散,3D 10

Avrami-Erofee 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A 4,

v 方程

1 S 形a -t 曲线,n

=—,

m=4 11

Avrami-Erofee 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A 3,

v 方程

1

S 形 a -t 曲线,n 二

一,

m=3 12

Avrami-Erofee 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v 方程 2 n 二

_

13

Avrami-Erofee 5

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A 2,

v 方程

-

1

f

(1 - :)3 -1

3 -(1

2

4

1

」 「)3

(1 -「)

3

-1

1

?T n ( 1 -<) I 4

4(1

-

3

--)Lln (1 -- )14

1

L ln ( 1 -「)I 3

3(1 -

2

-〉)L ln ( 1 - :■ ) I 3

2

L ln (1 - :)L

5

(1 2 3

-「)丨 - ln (1 -「)L

1

L ln ( 1 -「)L

2(1 -

1

-「)L ln ( 1 -「)L

1

S 形a -t 曲线,n , m=2

2

14 Avrami-Erofee

v方程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2

n=—

2

1- ln( 1 - :■) I3

3

2

(1 _ :?)丨_

ln( 1

1

-:■) I3

15 Avrami-Erofee

3

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1- ln( 1 3

-:■ ) I4

4 (1 _「)丨_ 1

n( 1 1 I4

v方程

3 n 二一

A

3

16 Mample单行

4

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假设-ln( 1 --■) 1 -Ct

法则,一级每个颗粒上只有一个核心,

A1 , F1 , S 形a -t 曲线,n =1,

m=1

17 Avrami-E 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1- ln( 1 3

-:■ ) I22

(1 _ :?)I _

ln( 1 1

-:jl_2

rofeev方程 3 3

n 二一

2

函数号函数名称机理积分形式G

(a )微分形式f(a )

18 Avrami-Erofeev 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n = 2L ln(1 ■ ■ ■ ) ^—(1 - :?) L ln( 1 - :■ ) .F

方程 2

19 Avrami-Erofeev 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n = 3 L ln(1 -<-)3-(1 T.:) L ln( 1 —r:.)尸

方程 3

20 Avrami-Erofeev 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n = 4 —n(1 -?) r丄(1 - :?) l_ ln( 1 - ? ) F

方程 4

21 P.-T 方程(***) 自催化反应,枝状成核,A u, ln :-1:-(1 _「)

B1 (S形a -t曲线)H-1

22 Mampel Power 法 1

n 二一

1

:-4

3

4-4

则(幕函数法则) 4

23 Mampel Power 法 1

n 二一 1

:-3

2 3川3

则(幕函数法则) 3

24 Mampel Power 法 1

n 二

1

:-2

1

2用2

则(幕函数法则) 2

25 Mampel Power法相边界反应(一维),R

1, n=1 1 -(1 -

1

:-)1 - ?

1

则(幕函数法则)

26 Mampel Power 法

3 n =—

3

?工2

2 丿

—:-2

则(幕函数法则) 2 3 27 Mampel Power 法n=2 、£ 2 1

1则(幕函数法则) 2 续表

续表 函数号 函数名称 机理

积分形式G ( a )

微分形式f ( a )

41

三级 化学反应,F 3,减速形a (1 7一)丄

1 (1 - )3

-1曲线

2

42 S-B 方程(****) 固相分解反应SB (m ,n )

J. m (1 _

「)n

43

反应级数

化学反应,RO (n ),

1 -(1 -二)2

(1 _ :)"

1 R

1 — n

J-n

44

J-M-A 方程(***** )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An ,

1- ln(1 - ? ) l /n

1

n(1 - : )" - ln( 1 - > ) 1 n

JMA (n )

45 幕函数法则

P 1,加速型a -1曲线

用1 /n

n(:. )(2)/n

28 29

30 31

32 33 反应级数

1 n =— 4

收缩球状(体积)相边界反应,球形对称,R 3,

1

减速形a -t 曲线,n =

3

收缩园柱体 积)

n=3 (三维)

(面相边界反应,园柱形对称, R 2,减速形a -t 曲线,

反应级数 1

n , n=2 (二维) 2

n=2

1-(1

-:■) 4

4(1 — :?)

1-(1 1

-? )3

3(1 八)

1

2

3 1 - (1 一 :(1—a )3

L J

1

1-(1 1

-? ) 2

2(1 - :?)

-

1 1

2 1 - (1 一 :(1—"

(1

八)」

34 反应级数 n=3

1 - (1 - : )3 35 反应级数 n=4

1 - (1 - : )4

36

二级 化学反应, F 2,减速形a -t

(1 - :)」

曲线

37 反应级数 化学反应

(1 )」_1

38

2/3级

化学反应 1

(1 -〉)2 39 指数法则

E 1,n=1,

加速形a -t 曲线

In :■

40 指数法则

n=2

In : 2

1 (1 -「)

3 1 (1 - :

?)

4

(1 -: )2

3

2(1 _ -■ )2

a

1 — a

2

1

2

3

1

2

1 1 -(1 - :)2

*, Ginstling-Brounstein 方程

**, Zhuralev-Lesokin-Tempelman 方程

***,Prout-Tompkins 方程

****, ?estok- Berggren 方程

*****, Johnson-Mehl-Avrami 方程

注:函数No.1 和27 称谓不同,形式相同

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动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动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可以定量或半定量地揭示系统内有机物降解、污泥增长、耗氧等作用与各项设计参数、运行参数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包括:① 基质降解的动力学,涉及基质降解与基质浓度、生物量等因素的关系;② 微生物增长动力学,涉及微生物增长与基质浓度、生物量、增长常数等因素的关系;③ 还研究底物降解与生物量增长、底物降解与需氧、营养要求等的关系。 在建立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模型时,有以下假设:① 除特别说明外,都认为反应器内物料是完全混合的,对于推流式曝气池系统,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正;② 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条件绝对稳定;③ 二次沉淀池内无微生物活动,也无污泥累积并且水与固体分离良好;④ 进水基质均为溶解性的,并且浓度不变,也不含微生物;⑤ 系统中不含有毒物质和抑制物质。 一、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的基础——米—门公式与莫诺德模式 1、米—门公式 Michaelis—Menton 提出酶的“中间产物”学说,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提出了含单一基质单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公式,即米—门公式: S K S v m += m ax ν 式中:v ——酶促反应中产物生成的反应速率; m ax v ——产物生成的最高速率; m K ——米氏常数(又称饱和常数,半速常数); S ——基质浓度。

中间产物学说:P E ES S E +??+ 米门公式的图示: 2、莫诺德模式 ① 莫诺德模式的基本形式: Monod 于1942年和1950年曾两次进行了单一基质的纯菌种培养实验,也发现了与上述酶促反应类似的规律,进而提出了与米门公式想类似的表达微生物比增殖速率与基质浓度之间的动力学公式,即莫诺德模式: S K S s +?= m ax μ μ 式中: ( )x dt dx /=μ——微生物的比增殖速率,d kgVSS kgVSS ?/; m ax μ——基质达到饱和浓度时,微生物的最大比增殖速率, S ——反应器内的基质浓度,mg/l ; s K ——饱和常数,也是半速常数。 随后发现,用由混合微生物群体组成的活性污泥对多种基质进行微生物增殖实验,也取得了符合这种关系的结果。 可以假定:在微生物比增殖速率与底物的比降解速率之间存在下列比例关系: v max v=v max O K m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t V v d d 1ξ= 式中:V 为体积,ξ 为反应进度,t 为时间。 若反应在恒容下进行时,则上式可改写为 B B B B d d 1d d n c v V t t νν== νB 为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对反应物取负值,对产物取正值。例如 a A + b B → f F + e E 当取反应物或产物分别表示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则有 t e c t f c t b c t a c v d d d d d d d d E F B A ==-=- = (1) 在实际应用时,常用A d d c t - ,B d d c t -或F d d c t ,E d d c t 来表示反应的反应速率。A d d c t - ,B d d c t -称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F d d c t ,E d d c t 则称为产物的生成速率。用参加反应的不同物质之消耗速率或生成速率来表示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式(1)。 2.反应速率方程及反应级数 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参加反应物质的浓度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即 γ βαC B A c c kc v = 则称此关系式为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中的α,β,γ 分别称为A, B, C 物质的反应分级数,α + β + γ = n 便称为反应总级数。α,β,γ 的数值可为零、分数和整数,而且可正可负。k 称为反应的速率常数。 应指出:若速率方程中的v 及k 注有下标时,如v B ,k B ,则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是用物质B 表示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常数。

第二章反应动力学基础.

2 反应动力学基础 2.1在一体积为4L 的恒容反应器中进行A 的水解反应,反应前 A 的含量为12.23%(重量),混合物的密度为1g/mL ,反应物A 的分子量为88。在等温常压 解:利用反应时间与组分A 的浓度变化数据,作出C A ~t 的关系曲线,用镜面法求得t=3.5h 时该点的切线,即为水解速率。 切线的斜率为 0.760.125/.6.1 α-==-mol l h 由(2.6)式可知反应物的水解速率为 0.125/.-==dC A r mol l h A dt 2.2在一管式反应器中常压300℃等温下进行甲烷化反应: 2423+→+CO H CH H O 催化剂体积为10ml ,原料气中CO 的含量为3%,其余为N 2,H 2气体,改变进口原料气流量Q 0解:是一个流动反应器,其反应速率式可用(2.7)式来表示 00000(1)(1)-= =-=-=-A A R A A A A A A A A dF r dV F F X Q C X dF Q C dX 故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000 0(/)==A A A A A R R dX dX r Q C C dV d V Q 用X A ~V R /Q 0作图,过V R /Q 0=0.20min 的点作切线,即得该条件下的dX A /d(V R /Q 0)值α。 0.650.04 1.79 0.34 α-== 故CO 的转化速率为 40030.10130.03 6.3810/8.31410573--? ===???A A P C mol l RT

430 0 6.3810 1.79 1.1410/.min (/)--==??=?A A A R dX r C mol l d V Q 2.3已知在Fe-Mg 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20.850.4 /-=?w CO CO r k y y kmol kg h 式中y CO 和y CO2为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瞬间摩尔分率,0.1MPa 压力及700K 时反应速率常数k W 等于0.0535kmol/kg.h 。如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30m 2/g ,堆密度为1.13g/cm 3,试计算: (1) 以反应体积为基准的速率常数k V 。 (2) 以反应相界面积为基准的速率常数k g 。 (3) 以分压表示反应物系组成时的速率常数k g 。 (4) 以摩尔浓度表示反应物系组成时的速率常数k C 。 解:利用(2.10)式及(2.28)式可求得问题的解。注意题中所给比表面的单位换算成m 2/m 3。 33230.450.45 33 0.45(1) 1.13100.053560.46/.6(2) 1.7810/.3010 11(3)()()0.05350.15080.1013..()8.3110700(4)()(0.05350.333(0.1)ρρρρ-==??=-= = =???==?=??==?=v b w b b g w w v b n p w n c w k k kmol m h k k k kmol m h a kmol k k P kg h MPa m RT k k P km 0.45)().kmol ol kg h 2.4在等温下进行液相反应A+B →C+D ,在该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1.50.5 0.8/min =?A A B r C C mol l 若将A 和B 的初始浓度均为3mol/l 的原料混合进行反应,求反应4min 时A 的 转化率。 解:由题中条件知是个等容反应过程,且A 和B 的初始浓度均相等,即为1.5mol/l ,故可把反应速率式简化,得 1.50.5222 00.80.80.8(1)===-A A B A A A r C C C C X 由(2.6)式可知 00 (1)?? ???? --==-=A A A A A A d C X dC dX r C dt dt dt 代入速率方程式 22 00.8(1)=-A A A A dX C C X dt 化简整理得 00.8(1)=-A A A dX C dt X 积分得 00.81= -A A A X C t X 解得X A =82.76%。

第二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答案)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一、填空题 1. 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 主反应 ,其它的均为 副反应 。 2.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逸度表示的速率常数f K ,则C K =n f K 。 3.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气体摩尔分率表示的速率常数y K , 则C K = n p RT ???? ?? y K 。 4.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B A C A C C K r =-,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C K =____)()(βα+RT ___P K 。 5. 反应A + B → C ,已知115.0-=s k ,则反应级数n= 1 。 6. 反应3A → P ,已知s l mol k ?=/15.0,则反应级数n=___0____。 7.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反应速率 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8. 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B A B A αα?,反应组分A 的化学反应速率=-A r Vdt dn r A A -=- 。( V d t dn r A A -=-、 Vdt dn r B A -=-、dt dC r A A -=-、dt dC r B A -=-) 9. 气相反应A + B → 3P + S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 与B 以1∶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A δ=____2___。 10. 气相反应3A + B → P + S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 与B 以2∶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A δ=___-2/3____ 11. 在一间歇恒容反应器中进行如下平行反应12k k A P A S ??→??→,P 为目的产物,已知0A c 的单位为[]/mol L ,1k 的单位为1s -????,2k 的单位为[]/L mol s ?,活化能12E E >。则R A = )(221A A C k C k +- 。目的产物P 的瞬时选择性P S = 1212A A A k c k c k c + ,为了提高P S ,A c 要控制得较 低 ,T 要控制得较 高 。

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习题课) 1. 某金属的同位素进行β放射,经14d(1d=1天后,同位素的活性降低6.85%。求此同位素的蜕变常数和半衰期;要分解 90.0%,需经多长时间? 解:设反应开始时物质的质量为100%,14d后剩余未分解者为100%-6.85%,则 代入半衰期公式得 一、是非题 下列各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 1.反应速率系数k A与反应物A的浓度有关。 √× 2.反应级数不可能为负值。 √× 3.对二级反应来说,反应物转化同一百分数时,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愈低,则所需时间愈短。 √× 4.对同一反应,活化能一定,则反应的起始温度愈低,反应的速率系数对温度的变化愈 敏感。 √× 5. Arrhenius活化能的定义是。

√× 6.若反应A?Y,对A为零级,则A的半衰期。 二、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 某反应,A → Y,其速率系数k A=6.93min-1,则该反应物A的浓度从1.0mol×dm-3变到0.5 mol×dm-3所需时间是: (A)0.2min;(B)0.1min;(C)1min;(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某反应,A → Y,如果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一半,它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 为: (A)零级;(B)一级;(C)二级;(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三、填空题 在以下各小题的“ 1.某化学反应经证明是一级反应,它的速率系数在298K时是k=( 2.303/3600)s-1,c0=1mol×dm-3。 (A)该反应初始速率u0为 (B)该反应的半衰期t1/2 (C)设反应进行了1h,在这一时刻反应速率u1为 2.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 3.反应A → B+D中,反应物A初始浓度c A,0=1mol×dm-3,初速度u A,0=0.01mol×dm-3×s-1,假定该反 应为二级,则其速度常数k A为t1/2为。 4.某反应的速率系数k=4.62′10-2min-1,则反应的半衰期为 5.反应活化能E a=250kJ×mol-1,反应温度从300K升高到310K时,速率系数k增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0.0462分-1,又知初始浓度为0.1mol.dm-3,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A) 1/(6.93×10-2×0.12) (B) 15分(C) 30分(D) 1/(4.62×102×0.1)分 答案:(B) 2、某一级反应, 当反应物的浓度降为起始浓度的1%时,需要t1秒, 若将反应物的浓度提高一倍, 加快反应速率, 当反应物浓度降低为起始浓度的1%时, 需时为t2, 则: (A ) t1﹥t2(B) t1=t2 (C) t1﹤t2(D) 不能确定二者关系 答案:(B) 3、某反应物反应掉7/8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它反应掉1/2所需时间的3倍, 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A) 零级(B) 一级反应(C) 三级反应(D) 二级反应 答案:(B )

4、反应A→B(Ⅰ);A→D(Ⅱ), 已知反应Ⅰ的活化能E1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E2, 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B和D的比例: (A)提高反应温度(B) 降低反应温度 (C) 延长反应时间(D) 加入适当的催化剂 答案:C 5、由基元步骤构成的复杂反应:2A→2B+C A+C→2D,以C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速率方程(已知:-dC A/dt=K A1C A2-K A2C B2C c+K A3C A C C ) 则 (A)dC c/dt=K A1C A2-K A2C B2C c+K A3C A C C (B)dC c/dt=1/2K A1C A2-1/2K A2C B2C c+1/2K A3C A C C (C)dC c/dt=2K A1C A2-2K A2C B2C c+2K A3C A C C (D)dC D/dt=-K A3C A C C 答案:(B) 6、反应Ⅰ, 反应物初始浓度C0’, 半衰期t1/2’, 速率常数K1, 反应Ⅱ, 反应物初始浓度C0”, 半衰期t1/2”, 速率常数K2,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及其应用 1110712 胡景皓 摘要: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温度、压强、浓度、介质)对化学过程速率的影响,反应的历程(反应机理),物质的结构与化学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放射性测定,蜕变速率,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 1.化学动力学的研究领域 化学动力学作为物理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已有很久的历史,并概括为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与速率的科学。化学动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现象的观察到理论的分析,从宏观的测量到微观的探索,因而它又分为宏观化学动力学和微观反应动力学,后者又称分子反应动力学。1928年M. Polanyi研究Na_2+Cl_2反应的机理,相继建立了多维势能面来研究反应的进程,被誉为微观反应动力学诞生的里程碑。七十年代以来,分子束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并在动力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促使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得到长足进步。1986年诺贝尔化等奖授予这个领域的三位著名化学家D. R. Herschbach,Y. T. Lee和J. C. Polanyi,标志着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和达到的水平。 2.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2.1.唯象动力学研究方法 也称经典化学动力学研究方法,它是从化学动力学的原始实验数据──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出发,经过分析获得某些反应动力学参数──反应速率常

数k、活化能E a、指前因子A。用这些参数可以表征反应体系的速率特征,常用的关系式有: 式中r为反应速率;A、B、C、D为各物质的浓度;α、β、γ、δ称为相对于物质A、B、C、D的级数;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化学动力学参数是探讨反应机理的有效数据。20世纪前半叶,大量的研究工作都是对这些参数的测定、理论分析以及利用参数来研究反应机理。但是,反应机理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检出和分析反应中间物的能力。20世纪后期,自由基链式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普遍开展,给化学动力学带来两个发展趋向:一是对元反应动力学的广泛研究;二是迫切要求建立检测活性中间物的方法,这个要求和电子学、激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快速反应动力学的发展。对暂态活性中间物检测的时间分辨率已从50年代的毫秒级变为皮秒级。 2.1.1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 从微观的分子水平来看,一个元化学反应是具有一定量子态的反应物分子间的互相碰撞,进行原子重排,产生一定量子态的产物分子以至互相分离的单次反应碰撞行为。用过渡态理论解释,它是在反应体系的超势能面上一个代表体系的质点越过反应势垒的一次行为。原则上,如果能从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出反应体系的正确的势能面,并应用力学定律计算具有代表性的点在其上的运动轨迹,就能计算反应速率和化学动力学的参数。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一)-学生

5202 反应 2O 3→ 3O 2的速率方程为 - d[O 3]/d t = k [O 3]2[O 2]-1 , 或者 d[O 2]/d t = k '[O 3]2[O 2]-1,则速率常数 k 和 k ' 的关系是: ( ) (A) 2k = 3k ' (B) k = k ' (C) 3k = 2k ' (D) -k /2 = k '/3 5203 气相反应 A + 2B ─→ 2C ,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为 p A 和 p B ,反应开始时 并无 C ,若 p 为体系的总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 ( ) (A) p A - p B (B) p - 2p A (C) p - p B (D) 2(p - p A ) - p B 5204 对于反应 2NO 2= 2NO + O 2,当选用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相互关系为:( ) (A) -2d[NO 2]/d t = 2d[NO]/d t = d[O 2]/d t (B)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d ξ /d t (C) - d[NO 2]/d t = d[NO]/d t = d[O 2]/d t (D)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1/V d ξ /d t 5207 气相基元反应 2A k 1 B 在一恒容的容器中进行,p 0为 A 的初始压力, p t 为时间 t 时反应 体系总压,此反应速率方程 d p t / d t = 。 - k (2p t - p 0)2 5208 有一反应 mA → nB 是一简单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 -d c A / d t = kc A m , c A 的单位为 mol ·dm -3, 时间单位为 s ,则: (1) k 的单位为 ___________ mol 1- m ·dm 3( m -1)·s -1 (2) 以d c B /d t 表达的反应速率方程和题中给的速率方程关系为 B A A A 1d 1d 'd d m m c c k c k c n t m t m =-== 5209 反应 2N 2O 5─→ 4NO 2+ O 2 在328 K 时,O 2(g)的生成速率为0.75×10-4 mol ·dm -3·s -1。 如其间任一中间物浓度极低, 难以测出, 则该反应的总包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 N 2O 5之消耗速率为__________ mol ·dm -3·s -1,NO 2之生成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 。0.75×10-4, 1.50×10-4, 3.00×10-4 5210 O 3分解反应为 2O 3─→3O 2 ,在一定温度下, 2.0 dm 3容器中反应。实验测出O 3每秒消耗1.50×10-2 mol, 则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氧的生成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 d ξ /d t 为_______________ 0.75×10-2, 2.25×10-2, 1.50×10-2.。 5211 2A +B =2C 已知反应某一瞬间, r A =12.72 mol ·dm -3·h -1, 则 r B = , r C =_____________r B =6.36 mol ·dm -3·h -1, r C =12.72mol ·dm -3·h -1 5212分别用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反应A +3B =2C 的反应速率, 并写出它们间关系为: 。r A = 13r B =1 2 r C 5222 有关基元反应的描述在下列诸说法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 (A) 基元反应的级数一定是整数 (B) 基元反应是“态-态”反应的统计平均结果 (C) 基元反应进行时无中间产物,一步完成 (D) 基元反应不一定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5223 400 K 时,某气相反应的速率常数k p = 10-3(kPa)-1·s -1,如速率常数用 k C 表示,则 k C 应为: (A) 3.326 (mol ·dm -3)-1·s -1 k C = k p (RT ) (B) 3.0×10-4 (mol ·dm -3)-1·s -1 (C) 3326 (mol ·dm -3)-1·s -1 (D) 3.0×10-7 (mol ·dm -3)-1·s -1 5224 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

动力学分析方法

1 动力学分析方法 结构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分析方法(结构动力分析)和试验方法(结构动力试验)两大类。[7-10] 分析方法的主要任务是建模(modeling),建模的过程是对问题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在结构动力学中,着重研究力学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模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正问题建模方法和反问题建模方法。正问题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模型称为分析模型(或机理模型)。因为在正问题中,对所研究的结构(系统)有足够的了解,这种系统成为白箱系统。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系统分为若干个元素或元件(element),对每个元素或元件直接应用力学原理建立方程(如平衡方程、本构方程、汉密尔顿原理等),再考虑几何约束条件综合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如果所取的元素是一无限小的单元,则建立的是连续模型;如果是有限的单元或元件,则建立的是离散模型。这是传统的建模方法,也称为理论建模方法。反问题建模方法适用于对系统了解(称黑箱系统——black box system)或不完全了解(称灰箱系统——grey box system)的情况,它必须对系统进行动力学实验,利用系统的输入(载荷)和输出(响应——response)数据,然后根据一定的准则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这种方法称为试验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模型称为统计模型。 在动力平衡方程中,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将惯性力一项隔离出来,单独列出,因此通常表达式为: +P M (2) u I - = 其中M为质量矩阵,通常是一个不随时间改变的产量;I和P是与位移和速度有关的向量,而与对时间的更高阶导数无关。因此系统是一个关于时间二级导数的平衡系统,而阻尼和耗能的影响将在I和P中体现。可以定义: + = (3) I Ku C u 如果其中的刚度矩阵K和阻尼矩阵C为常数,系统的求解将是一个线性的问题;否则将需要求解非线性系统。可见线性动力问题的前提是假设I是与节点位移和速度是线性相关的。 将公式(2)代入(1)中,则有 (4) + M= + u P Ku C u

最新2反应动力学基础汇总

2反应动力学基础

2 反应动力学基础 2.1在一体积为4L 的恒容反应器中进行A 的水解反应,反应前 A 的含量为12.23%(重量),混合物的密度为1g/mL ,反应物A 的分子量为88。在等温常压下不断取样分析,测的组分A 的浓度随时 试求反应时间为3.5h 的A 的水解速率。 解:利用反应时间与组分A 的浓度变化数据,作出C A ~t 的关系曲线,用镜面法求得t=3.5h 时该点的切线,即为水解速率。 切线的斜率为 0.760.125/.6.1α-==-mol l h 由(2.6)式可知反应物的水解速率为 0.125/.-= =dC A r mol l h A dt 2.2在一管式反应器中常压300℃等温下进行甲烷化反应: 2423+→+CO H CH H O 催化剂体积为10ml ,原料气中CO 的含量为3%,其余为N 2,H 2气体,0进行实验,测得出口CO 的转化率为: 试求当进口原料气体流量为50ml/min 时CO 的转化速率。 解:是一个流动反应器,其反应速率式可用(2.7)式来表示 00000(1)(1) -= =-=-=-A A R A A A A A A A A dF r dV F F X Q C X dF Q C dX 故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000 0(/)==A A A A A R R dX dX r Q C C dV d V Q 用X A ~V R /Q 0作图,过V R /Q 0=0.20min 的点作切线,即得该条件下的dX A /d(V R /Q 0)值α。

0.650.04 1.79 0.34α-== 故CO 的转化速率为 40030.10130.03 6.3810/8.31410573--? ===???A A P C mol l RT 4300 6.3810 1.79 1.1410/.min (/)--==??=?A A A R dX r C mol l d V Q 2.3已知在Fe-Mg 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20.850.4 /-=?w CO CO r k y y kmol kg h 式中y CO 和y CO2为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瞬间摩尔分率,0.1MPa 压力及700K 时反应速率常数k W 等于0.0535kmol/kg.h 。如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30m 2/g ,堆密度为1.13g/cm 3,试计算: (1) (1) 以反应体积为基准的速率常数k V 。 (2) (2) 以反应相界面积为基准的速率常数k g 。 (3) (3) 以分压表示反应物系组成时的速率常数k g 。 (4) (4) 以摩尔浓度表示反应物系组成时的速率常数 k C 。 解:利用(2.10)式及(2.28)式可求得问题的解。注意题中所给比表面的单位换算成m 2/m 3。 3323 0.450.45 33 0.45(1) 1.13100.053560.46/.6(2) 1.7810/.3010 11(3)()()0.05350.1508 0.1013..()8.3110700(4)()(0.05350.333(0.1)ρρρρ-==??=-= = =???==?=??==?=v b w b b g w w v b n p w n c w k k kmol m h k k k kmol m h a kmol k k P kg h MPa m RT k k P km 0.45)().kmol ol kg h 2.4在等温下进行液相反应A+B →C+D ,在该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1.50.5 0.8/min =?A A B r C C mol l 若将A 和B 的初始浓度均为3mol/l 的原料混合进行反应,求反应4min 时A 的转化率。

化学反应动力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化学反应动力学 第二章习题 1、The first-order gas reaction SO 2Cl 2 → SO 2 + Cl 2 has k = 2.20 ? 10-5 s -1 at 593K, (1) What percent of a sample of SO 2Cl 2 would be decomposed by heating at 593K for 1 hour? (2) How long will it take for half the SO 2Cl 2 to decompose? 解: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t k e Cl SO Cl SO ?-?=ο][][2222 ? t k e Cl SO Cl SO ?-=ο ][] [2222 (1) 反应达1小时时:60 601020.222225][][???--=e Cl SO Cl SO ο =0.924=92.4% 已分解的百分数为:100%-92.4%=7.6% (2) 当 21][][2222=οCl SO Cl SO 时,7.315062 1 ln 1=-=k t s 5 21102.2693 .0-?= t = 31500 s = 8.75 hour 2、T-butyl bromide is converted into t-butyl alcohol in a solvent containing 90 percent acetone and 10 percent water. The reaction is given by (CH 3)3CBr + H 2O → (CH 3)3COH + HBr The following table gives the data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t-utyl bromide versus time: T(min) 0 9 18 24 40 54 72 105 (CH 3)CBr (mol/L) 0.1056 0.0961 0.0856 0.0767 0.0645 0.0536 0.0432 0.0270 (1) What is the order of the reaction? (2) What is the rate constant of the reaction? (3) What is the half-life of the reaction? 解: (1) 设反应级数为 n ,则 n A k dt A d ][] [=- ? kt A A n n =---1 1][1][1ο 若 n=1,则 ] [][ln 1A A t k ο = t = 9 01047.00961.01056.0ln 91==k , t = 18 01167.00856.01056 .0ln 181==k t = 24 01332.00767.01056.0ln 241== k , t = 40 01232.00645 .01056.0ln 401==k t = 54 01256.0=k , t = 72 01241.0=k , t = 105 01299.0=k

第六章生化反应动力学剖析

第六章 生物反应动力学基础(张婷婷) 请对发现的文字错误及格式等进行修订,同时对我蓝色标出的要求进行补充完善。。注意此章节中公式编辑器所编辑的公式均可正常显示并编辑,所以不用更改为word 格式。辛苦了,谢谢!孔秀琴 一、底物降解速率 底物降解速率即每天每公斤活性污泥能降解多少公斤的BOD 5,其单位为: d kgVSS kgBOD ?/5,是反映生物反应器处理能力的重要参数。生物反应系统中,反应器 容积等重要参数是根据系统的底物降解速率(污泥负荷)来确定的。底物降解速率的函数关系式如下: S k S v Xdt dS s +=max (6-1) 式中: Xdt dS —比降解速率,单位 d -1 m a x v —最大比底物降解速率,即单位微生物量利用底物的最大速率 K S —饱和常数 X —微生物浓度 S —底物浓度 环境工程中,一般S 较小,当S K S ≤≤时,分母略去S ,并令 2max k k s =υ,,即可得下式: S k Xdt dS 2= (6-2) 上式积分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 X t S S ??-=2k 0e (6-3) 那么已降解的底物含量为: )(t X k t S S S S ??-?=-=2e -100 (6-4) 式中:?S —降解的有机底物浓度

0S —初始的有机底物浓度 t S —t 时刻剩余的有机底物浓度 上式中,因一般生物系统活性污泥浓度x 为定值,所以可令12k X k =,同时把已降解的底物浓度用BOD t 浓度代替,初始底物浓度用BOD U 代替,,即得下式: )1(1t k u t e BOD BOD ?-= (6-5) 即得5日生化需氧量和总需氧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式: (6-6) 因C o 20时,23.01 =k ,则可得到: u BOD BOD 68.05= 环境工程中,用污泥负荷来表示有机物(底物)的降解速率,是特定工艺处理能力的度量参数。在工程设计中,在确定生物反应器的容积及排泥量等关键数据时,污泥负荷是重要的设计参数,其值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造价。根据工程参数所确定的污泥负荷定义式如下: Xt S S XV S S Q N e e ) ()(00-=-= (6-7) 式中:N —污泥负荷,单位kg/kgVSS ﹒d V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单位m 3 污泥负荷即底物比降解速率,其函数关系式也可写作 S k S k S N s 2max =+=υ (6-8) 二、微生物增殖 有机底物经过微生物降解作用后,其中一部分经氧化产能代谢为H 20和CO 2、小分子的有机物等,一部分则通过微生物合成作用转变为新的细胞物质,表现为微生物的增殖,同时微生物还通过内源呼吸作用而不断衰亡,表现为污泥的衰减。所以底物降解和微生物增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生物反应系统需要根据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来确定泥龄、进而确定剩余污泥排放量等重要数据,所以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d K Xdt dS Y Xdt dX -= (6-9)

化学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动力学 既是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 无穷的宇宙长河中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经典化学热力学从静态的角度(相对静止)去研究化学反应,解决了化学反应进行中能量转换、过程方向、限度、以及各种平衡性质的计算问题。由于经典热力学只研究过程的起始状态与终结状态,不研究过程的各瞬间状态,故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其实际产量是多少?需要多少时间?反应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等问题,经典热力学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均有待于化学反应动力学来解决。 “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则是绝对的”,化学动力学是从动态的角度(绝对运动) 去研究化学反应即化学运动全过程的学科,它的任务较热力学更为复杂和艰巨。化学动力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反应速率和探求反应机理,具体可包括三方面内容:1.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各种因素(如分子结构、温度、压力、浓度、介质、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揭示化学反应宏观与微观的机理(反应物按何种途径、经何步骤才转化为最终产物);3.定量地研究总包反应与各种基元反应。 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在热力学上判断是可能发生的,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则该 反应必须要以一定的速率进行,可以说“速度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益”。化学反应的体系内的许多性质及外部条件都会影响平衡和反应速率,平衡问题和速率问题是相互关连的,由于目前仍未有处理它们相关的定量方法,故还需要分别去研究平衡问题和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化学动力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百年来发展相对较为迅速,但目前动力学理论与热力学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本章着重介绍了化学动力学的唯象规律、有关反应机理及反应速率理论的基本内容。 1、反应速率 反应物分子经碰撞后才可能发生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的速率正比于反应分子的碰撞次数,而在单位体积中,单位时间内的碰撞次数又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可见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直接相关,反应速率就是参加反应的某一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对于等容体系中进行的反应:aA+bB →dD+eE ,可以分别用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 写出速率表示式,如反应物消耗速率 (负号表示反应期间反应物浓度是减少,以保证速率为正值),产物生成速率: dt dC r dt dC r B B A A -=-=,

热分析动力学汇总

热分析动力学 一、 基本方程 对于常见的固相反应来说,其反应方程可以表示为 )(C )(B )(A g s s +→ (1) 其反应速度可以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方程表示: 微分形式 )(d d αα f k t = (2) 和 积分形式 t k G =)(α (3) 式中:α――t 时物质A 已反应的分数; t ――时间; k ――反应速率常数; f (α)—反应机理函数的微分形式; G(α)――反应机理函数的积分形式。 由于f (α)和G (α)分别为机理函数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α αααd /)]([d 1 )('1)(G G f = = (4) k 与反应温度T (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著名的Arrhenius 方程表示: )/exp(RT E A k -= (5)

式中:A ――表观指前因子; E ――表观活化能; R ――通用气体常数。 方程(2)~(5)是在等温条件下出来的,将这些方程应用于非等温条件时,有如下关系式: t T T β0 += (6) 即: β/=t d dT 式中:T 0――DSC 曲线偏离基线的始点温度(K ); β――加热速率(K ·min -1)。 于是可以分别得到: 非均相体系在等温与非等温条件下的两个常用动力学方程式: )E/RT)f(A t d d αexp(/-=α (等温) (7) )/exp()(β d d RT E f A T -=αα (非等温) (8) 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求解出能描述某反应的上述方程中的“动力学三因子” E 、A 和f(α)

对于反应过程的DSC 曲线如图所示。在DSC 分析中,α值等于H t /H 0,这里H t 为物质A ′在某时刻的反应热,相当于DSC 曲线下的部分面积,H 0为反应完成后物质A ′的总放热量,相当于DSC 曲线下的总面积。 二、 微分法 2.1 Achar 、Brindley 和Sharp 法: 对方程 )/exp()(β d d RT E f A T -=αα进行变换得方程: )/exp(d d )(βRT E A T f -=α α (9) 对该两边直接取对数有: RT E A T f - =ln d d )(βln αα (10) 由式(11)可以看出,方程两边成线性关系。 通过试探不同的反应机理函数、不同温度T 时的分解百分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就可以试解出相应的反应活化能E 、指前因子A 和机理函数f(α). 2.2 Kissinger 法

最新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

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习题课) 1. 某金属的同位素进行β放射,经14d(1d=1天后,同位素的活性降低6.85%。求此同位素的蜕变常数和半衰期;要分解 90.0%,需经多长时间? 解:设反应开始时物质的质量为100%,14d后剩余未分解者为100%-6.85%,则 代入半衰期公式得 一、是非题 下列各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 1.反应速率系数k A与反应物A的浓度有关。 √× 2.反应级数不可能为负值。 √× 3.对二级反应来说,反应物转化同一百分数时,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愈低,则所需时间愈短。 √× 4.对同一反应,活化能一定,则反应的起始温度愈低,反应的速率系数对温度的变化愈 敏感。

√× 5. Arrhenius活化能的定义是。 √× 6.若反应A?Y,对A为零级,则A的半衰期。 二、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 A 1. 某反应,A → Y,其速率系数k A=6.93min-1,则该反应物A的浓度从1.0mol×dm-3变到0.5 mol×dm-3所需时间是: (A)0.2min;(B)0.1min;(C)1min;(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A 2. 某反应,A → Y,如果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一半,它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 为: (A)零级;(B)一级;(C)二级;(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三、填空题 在以下各小题的“”处填上答案。 1.某化学反应经证明是一级反应,它的速率系数在298K时是k=( 2.303/3600)s-1,c0=1mol×dm-3。 (A)该反应初始速率u0为 (B)该反应的半衰期t1/2= (C)设反应进行了1h,在这一时刻反应速率u1为。 2.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 3.反应A → B+D中,反应物A初始浓度c A,0=1mol×dm-3,初速度u A,0=0.01mol×dm-3×s-1,假定该反 应为二级,则其速度常数k A为,半衰期t1/2为。

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

思考题: 1. 已知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臭氧的分解反应: 2332O O →,其速率方程为: 122333)]([)]()[()(-=-O c O c O k dt O dc ①该反应的总级数n=? 解释臭氧的分解速率与氧的浓度的关系。 ②若以dt O dc )(2表示反应速率,)(2O k 表示相应的反应速率系数,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 ③指出dt O dc )(3-与dt O dc )(2之间的关系,以及)(3O k 和)(2O k 的关系。 ④该反应是否为基元反应?为什么? 2. 阿伦尼乌斯方程RT E a e k k -=0中RT E a e -一项的含义是什么?1>-RT E a e ,1<-RT E a e ,1=-RT E a e ,那种情况是最不可能出现的?那种情况是最可能出现的? 3. 总级数为零的反应可能是基元反应么?解释原因。 答: 不可能,因为基元反应的总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由于反应分子数一定大于零,故总级数也一定大于零,不可能为零。 选择题: 1. 关于下列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 2NH 3 = N 2 + 3H 3 ② Pb(C 2H 5)4 = Pb + 4C 2H 5· ③ 2H + 2O = H 2O 2 ④ 2N 2O 5 = 4NO 2 + O 2 ⑤ 2HBr = H 2 + Br 2 A .都是基元反应 B .⑤是基元反应 C. ①②④是基元反应 D. 都不是基元反应 2. 反应2O 3 = 3O 2的速率方程为12 233 -??=-O O O c c k dt dc 或1223 2 -??'=O O O c c k dt dc ,则k 与k ’的关系为(?) A . k = k ’ B . 3k = 2k ’ C. 2k = 3k ’ D. -k/2 = k ’ /3 3. 某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为(浓度)-1·(时间)-1,该反应为(B ) A .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C. 三级反应 D. 零级反应 4.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0.099 min -1,反应物初始浓度为0.2 mol ·L -1,则反应的半衰期为(A ) A .7 min B .1.01 min C. 4.04 min D. 50.5 min 5. 某反应的反应物消耗掉3/4的时间是其半衰期的2倍,则该反应的级数为(A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零级 6. 基元反应的级数(?) A .总是小于反应分子数 B .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 C. 总是等于反应分子数 D. 有可能与反应分子数不一致 7. 已知某反应历程 A + M = A* + M ; A* = B + C ,则该反应是(? ) A .二级反应 B .双分子反应 C. 基元反应 D. 复杂反应 8.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0.214 min -1,反应物浓度从 0.21 mol ·L -1变到0.14 mol ·L -1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