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

城市地下空间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
城市地下空间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

城市地下空间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

陈亮1

(1 -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工程安全日益受到重视,而通过合理的监测手段可以有效预测工程

的安全状况,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本文就城市地下空间远程实时监测预警技术进行了概括性

探讨,介绍了实现此类技术的条件及若干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城市地下空

间监测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字: 地下空间,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Pre-warning Systems i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Chen Liang1

(1 –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31)

Abstract:The safet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accident probability will be decreased by

using a reasonable monitoring measure which can effective predict the safety situ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technology of 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pre-warning systems, introduced how to achieve this system and some

key technology, given the relation solution; and the prospects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

Key words: underground space, real-time monitoring, pre-warning systems,

key technology.

1前言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受到广泛重视,城市地下工程的兴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就地下铁路来看,我国从1965年开始修建地下铁道,至今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大城市建成部分地铁,目前地铁建设已步人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在地铁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由于地层沉降等原因引起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的问题也在频频发生。如2008年杭州地铁一号线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人民币;2007年北京市海淀南路的地铁10号线工程苏州街车站东南出入口发生塌方事故导致6名施工者被埋等。

我国各地区地质条件多样且十分复杂,修建地下空间除了需要详细而又准确的地质勘察和精密的设计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能及时处理遇到的各种难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工程与信息技术相合,通过采用合理的监测措施可以使施工及运营期间工程出现事故的风险降至最低。

2监测手段及项目

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的监测手段可概分为直接几何方法、间接几何方法和物理方法,见表1。其中间接法中的巴赛特收敛系统(Bassett ConvergenceSystem)早期使用于矿山采矿坑道掘进的安全监测,由于一些地铁开挖与采矿坑道掘进类似,巴赛特收敛系统被延用于地铁隧道的安全监测中。巴赛特收敛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1]:

●数据量测部分,包括若干组长、短杆件互相连接的电介质(EL)倾角传感器;

●数据采集部分,包括数据采集控制器和计算机;

●数据处理部分,包括采集控制、标定、计算分析与可视化软件等。

巴赛特收敛系统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可在现场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长期自动工作,另一特点是防潮防湿、抗电气干扰,此外,它能在烟雾条件下工作,对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该系统用于测量隧道的收敛变形,要确定隧道的实际位移向量,必须与控制点资料相结合。由于传感器的制造及采集系统的开发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该类监测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国内的各工程实践中,本次所介绍的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也源于对巴赛特收敛系统的借鉴。

表1 监测手段概览

工程安全监测项目种类很多,具体到每个工程根据其工程类型、场地地质和施工情况监测项目有所不同。按监测物理量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变形监测、应力应变监测、渗流监测、温度监测和动态监测等。按监测变量分为原因量和效应量监测。原因量即环境参量,由于它们的变化引起建筑物性态的变化;效应量是构筑物对原因量变化而产生的响应[4]。表2列举了一些常规情况下的监测项目。针对具体工程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等方式选择结构中的危险点进行监测。

3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结构及流程

3.1系统构成

在工程的安全监测中,及时收集和分析现场的监测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在任何时间甚至任何地点都可以对监测点进行数据采集,并根据分析的要求决定是否预警,组建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建立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根据其运行特点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几部分组

成,如图1所示。

表2 常规监测项目

图1 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结构图

具体介绍如下:

●传感系统

系统应用各种传感器,将被测量(应变、倾斜度等)转变成便于记录及再处理的电压或电流等信号。由于从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一般很弱,通常各种传感器都有与之匹配的信号放大器。其功能是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或转换。传感系统包括加速度计、应变计、位移计、钢筋计、土压力盒、测斜仪、信号放大器等。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该系统的功能是将传感器变换、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直接以模拟量的方式记录下来或者经过模数转换后以数字量的方式进行记录。另外,为了达到远程实时监测的目的,还要将这些数据通过合理的传输方式传送到监控室,设备包括采集器、发送主机及相应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设备。

●数据分析系统

从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的数据经初步处理后或在终端上显示,然后直接进入数据库。该子系统的目的是根据各监测项目的特点,使各不同类型的数据通过恰当的组织,被有效的存储起来,在保证必要信息存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数据的冗余度。设备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及分

析软件,必要时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5]。

●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也可称为评估系统,是对测量的结构状态进行判断、分析评估,对异常测试值进行报警的系统,为施工策略的变动提供参考,确保工程安全。

●远程控制

在数据采集和远程传输方面,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微波远程模拟信号发送及接收系统,也可以采用在商业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系统,实现方便和真正的远程监测。

3.2系统实现流程

实现该系统运行的简易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远程控制向现场的采集器发送采集命令,采集器以发送激振电压等方式控制传感器反馈传感信息,采集器将反馈信息量化成频率等数值,最后通过一定的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至监控室的终端,由终端进行数据处理后在决定是否预警。该流程中有两处地方值得注意,首先是数据远程传输这个环节,它可以有多种选择方式,不同选择将会带来较大的差异,但一般都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各种传输方式的特点如下。

?有线传输

该连接方式可以直接使用电缆线将现场的数据采集器与室内的电脑相连接,其优点是省去了发送或者接收主机及其通信的费用,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数据传输方便及时;缺点就是连接距离有限,特别是长距离的监测,购置电缆线的成本会增大,而要实现跨地区采集数据几乎不可能,另外就是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连接线被压断或者碾碎等。所以此种方式一般适合工程量较小,监测距离小于1000m的项目。

?无线微波传输系统

该连接方式同时需要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数据由专用的软件接收,其优点是不使用连接线,不耗费网络流量,即电脑是否联网并不影响监测的正常进行,数据采集后将由发送主机以微波的形式发送出去,接收主机则负责接收数据信号,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跨地区监测;缺点是可能出现数据采集或者接收延时,因为控制现场采集和接收数据都以微波信号传输的方式,而一旦信号服务遇到高峰期,则很容易出现延时情况,另外就是通信花费较高。此种传输方式适合在无网络地区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

?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传输系统

该连接方式需要发送主机,数据将由这个发送至网络服务器,室内电脑通过域名访问的方式接收数据。其优点是利用了当今流行的Internet网络,容易实现数据共享,监测量大时使数据库的开发也变得比较方便,而且数据的传输也较为及时,另外流量费相对也较低,缺点就是最先接收数据的网络服务器一旦瘫痪或者发生网络故障都将导致数据无法及时得到分析和处理,网速也可能会成为制约数据及时传输的因素,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这些事故的概率非常小,所以此种传输方式广泛适用,尤其是工程量大、远距离监测的项目。

另一处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预警的环节,预警的前提是数据要得到初步处理和判断,由此可以有两个地方选择发送预警信息。首先是数据采集器,因为目前的数据采集中都具有一个以单片机为主的核心处理器及内存储器等,数据完全可以在这里得到处理并决定是否预警,但是目前采用此类方式预警的事例非常少,并不是因为采集器硬件跟不上,主要原因在于软件,而嵌入式开发投入较大,且精通此类技术的人并不多,相关技术并不成熟。但是如果在这里可以实现预警,则它的优点是巨大的,可以完全忽略数据传输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目前广泛采用的还是将预警的地方放在监控室内的接收端电脑上,毕竟电脑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种数据接收和处理程序也相对容易的多,软件修改和更新也比较方便,但是数据传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必将影响到预警,因为数据是在传输之后才判

断是否预警。

数据采集器电脑接收数据并处理

图2 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简易流程图

4关键技术讨论

4.1监测点的布置

布置问题是建立一套成功有效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关键。需要丰富的工程经验与扎实的理论知识配合。在具体的工程中,理论研究者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或简单解析法等找出潜在的危险点,并与施工方商讨制定布点方案。一般在隧道拱顶和结构的连接部位应力较为集中,可以优先考虑布置监测点。

4.2监测精度与频率的确定

一般要求精度较高,但是过高则使监测工作变得复杂,增加监测费用,但过低又会造成数据分析的精确度。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理论计算出的数值选择合适量程和精度的监测仪器。同时也要求软件的浮点运算精度合适。

监测的频率对监测成果有很大的影响,一些规范中也明确给出了监测的频率,但在监测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进度、监测对象稳定性分析结果等因素对频率进行调整。尤其当掌子面距离监测点越来越近时需要加大监测频率。

4.3预警系统与警戒值

从现有文献来看,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分为变形预测模型、预警系统指标体系、预警指标警戒值、预警系统的结构与实现等方面。不少学者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模型,如李宏义提出了一个概念,即利用建立的变形灰色预测GM(1,1)模型、变形速率灰色预测Verhulst模型,预测建筑基坑地表的变形量和变形速率,通过变形量、变形速率与警戒值的比较来实现预警;李惠强尝试基于已有地区实测位移值建立同类地区的神经网络预测位移的方法,与规范规定的变形位移技术指标和警戒值进行比较,以得到预警的目的等。就目前所使用的预警系统基本都是将监测数据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处理得到变形量或者变形速率等,再将其与警戒值比较来决定是否预警。

警戒值作为地下工程安全控制的一种强制性警示,提醒工程人员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阻止事态恶化。警戒值并没有相关的明文规定。由于监测数据最终将量化成变形值等,所以一般将相关规范中的允许值作为参考来制定警戒值。有学者将警戒值又分为预警值和报警值,即实现多级预警,预警值取控制值的0.7~0.8倍,报警值取控制值的0.8~0.9倍,控制值参考相关规范选取[2]。例如以C30混凝土和HRB335钢筋为监测对象,通过应变值比较来实现预警,警戒值选取如表3所示。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钢结构设计规范,材料强度

的标准值是通过试验取得统计数据后,根据其概率分布,并结合工程经验,取其中的某一分位值(不一定是最大值)确定的,而设计值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分项系数确定的。因此,将通过强度计算出来的应变作为警戒值。其中预警值由材料的设计强度和其弹性模量确定,报警值由材料的强度的标准值和其弹性模量确定。不同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乘以折减系数。表中仅考虑了材料的拉压变形预警,而实际上更多采用摩尔库伦准则及应力路径来判断失稳或者破坏,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首先要求传感器能够测得某点多方向的变形数据,其次要改进实现预警软件的算法。但是就特定的监测项目而言,警戒值的设定还需要结合工程地质、地表、工程结构等情况综合考虑制定。

表3 警戒值示例

4.4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

监测一旦开展,需要结合工程的特点分析大量的监测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走势,引导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确保运营顺利。常用分析与建模的理论有: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灰色系统分析模型、Kalman滤波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频谱分析[6]。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回归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监测人员应根据分析的结果与施工或者运行方商讨制定预防措施,保证工程顺利、安全运行。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受到广泛重视,城市地下工程的兴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其引发的事故不可等闲视之,这些事故常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使用信息化的监测手段已经成为必然。但由于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历史不长,有关城市地下空间设计的规范对岩土工程安全问题、尤其是监测系统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显然不能满足地下空间开发长远发展的要求。在相关的地下空间设计规范中建立规范的城市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安全技术体系、指标体系及标准应是可以期待的,这一目标的实现基于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与此同时,现行的有关岩土工程安全监测规范随着新的监测技术、监测手段、监测设备的出现和成熟,也有待讨论、研究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胡生,城市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安全技术现状与展望[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8(3),pp.1-8

[2]郑强,吴迪军,李剑坤,熊伟,地下空间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J],铁道勘察,

2007(6),pp.33-35

[3]史学涛,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D],硕士论文,同济大学,2006(5)

[4]王浩,地下工程监测中的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预测预报系统[D],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2007(5)

[5]孙全胜,智能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D],博士论文,东北林业大学,2005(6)

[6]黄声享,尹晖,蒋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作者简介:

陈亮(1984 -),男,湖北荆门人,2008年7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现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硕士研究生。电邮: clng9716@https://www.360docs.net/doc/be12506203.html,,邮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222信箱,邮编:61003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前景】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收入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前景】城市地下空间 工程收入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前景】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收入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班级 学生 完成学号:姓名:时间:专业导论作业073411112 *** xx年12月25日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发展前景 在选专业之前我就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专业介绍,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要求,主干课程等做了深刻的学习,认识到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前景非常广阔。 1、我国地下空间工程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愈来愈拥挤,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亦越发严重……有限的土地资源已难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和建设、开发活动,于是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成为当前和今后众多城市发

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防工程建设。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目前地下空间利用已涉及:地下商业设施、地下停车场站、地下水库、仓库、地铁、地下街、地下通道、共同沟,等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利于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已开始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被视作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城市的相关规划、建设活动必须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通过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及其各种功能的整合,地下空间的建设每平方米都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开发地下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在我国利用地下空间较为典型的是地铁、隧道、地下商业街等地下建筑。我国的第一条地铁始建于1965年。目前,已建成地铁的城市有: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武汉、长春、沈阳、大连、青岛、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都在积极建设地铁。北京地铁已经开通了1号线、2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13号线、八通线、奥运支线和机场专线,运营线路总里程200 km,共有123座运营车站。广州地铁已建成开通四条线路,总里程116 km,运营日均客运量超100万人次。在建线路包括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二/八号线延长线、三号线北延段,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佛线等。到xx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400 km,客流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40%左

香港九龙城市肌理研究

KING’S PARK TIN HAU TEMPLE T E M P L E S T R E E T YAU MA TEI MARKET CHINA HONG KONG CITY OCEAN CENTRE HARBOUR CITY STAR FERRY HK CULTURAL CENTRE HK MUSEUM OF ART HK SPACE MUSEUM F E R Y S T R E E T J O R D A N R O A D A U S T IN R O A D W A T E R L O O R O A D K O W L O O N P A R K C A N T O N R O A D FEATURE LANDMARKS CAN POTENTIAL LINK TO FUTURE NETWORK AS REFERENCE VISUAL CORRIDORS / BREEZEWAY TO BE RETAINED AND EXTENDED IN THE RECLAMATION

S A L IS B U R Y R O A D A U S T IN R O A D W A T E R L O O R O A D P U B L I C S Q U A R E S T R E E T J O R D A N R O A D K A N S U S T R E E T N A T H A N R O A D C A N T O N R O A D DISTRICT/ LOCAL/ HINTERLAND OPEN SPACE MAJOR VEHICULAR TRAFFIC POTENTIAL EXTENSION OF OPEN SPACE PEDESTRIAN MOVEMENT/ ROUTES LINKING TO THE WATERFRONT ACTIVITY NODE/INTENSE HUMAN ACTIVITIES MTR STATION EXISTING PEDESTRIAN FOOTBRIDGE/ SUBWAY POTENTIAL PEDESTRIAN FOOTBRIDGE/ SUBWAY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通常是以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的第一条地下铁道为起点,进入20世纪后,一些大城市普遍陆续修建了地下铁道,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始为改善城市交通服务,交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建设进入一个高潮,在数量和规模上发展很快。日本东京、大阪的地下商业街,美国曼哈顿的高密度空间的出现,都是在这一时期,以1973年石油危机为转折点。从七十年代中期起,发展势头渐趋平缓。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⑴经济方面:高密度市中心区地价的高涨使地下空间开发有利可图(投资上的赢利性);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使地下空间的建设成为可行(投资上的可行性)。 ⑵地理因素:北欧、北美气候寒冷,广泛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形成一个四季温暖的地下世界,人口的无限制增长需要不断地拓展新的生活空间,同时在质量上寻求高密度环境下的秩序性和高效率的交通联系。 ⑶社会和城市方面:节能抗灾的考虑;保护历史性风貌和复苏城市中心活力之间折衷的产物;城市中心凝聚性和吸引力客观上产生建筑和人口的高密度和立体化交通的需要;同时,进入信息化社会,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更为广泛和密切,需要更多功能化和集约高效的综合空间。此外,大型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对有效地使用土地,节省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资,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城市经营管理费,保护和改善城市景观都具有综合效益。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就较高的是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1.1.1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

编号_____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八届 蓝 图 杯 科 技 论 文

浅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在大规模的城市再开发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有效改善地面环境的同时,增加城市可利用空间。本文在国内各大城市大力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背景下,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地下空间的利用特征及现状,论述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通过研究地下空间的空间特性归结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几种主要模式。最后,简单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趋势。 重点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各种“城市病”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各个城市,其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地减少;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活质量难以保障。在这种背景下,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铁等各类城市地下空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城市中,城市地下空间所具备的社会效益、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逐步为人们所认识。 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解决城市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难题的重要措施和医治“城市综合症”,建设集约型措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大重要途径。伴随着世界许多城市修建地铁大热潮,城市地下空间大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并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大重要标志。于是,有人说,19世纪三桥对世纪,20世纪三楼的世纪,21世纪三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 1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 1.1 我国地下空间利用现状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早期以人防工程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城市建

设了大型的平战结合工程,如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街等。90年代,地铁成为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类:交通运输方面:如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地下人行街、地下停车场、城市公里隧道等;商业娱乐方面:如地下商业城、地下游泳池、地下休闲娱乐场所、地下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基础生活方面:如给水、排水、煤气等各种管道系统,供电、供热、通讯等专用电缆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共同沟等;防灾系统:包括人防工程、防震、报警等各种设施;其他设施:如地下工厂、地下实验室、地下住宅等。 1.2 国外地下空间利用现状 现如今,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理论和时间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关于地下空间的学术研究也非常活跃。北欧,除城市设施外(公用隧道),可以看到很多利用坚固的岩石洞穴建设的城市构筑物(其中有地下街道、地铁隧道、公用设施沟、停车场、空调设施及地下的污水处理场),生产设施除地下工厂外,还有地下核电站、使用储罐、食品仓库、地下避难所和一系列的地下商城;美国,将很多设施置于地下,地下空间的利用是多方面、广泛的。城市交通能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点、线、面以整体网络型组合起来,生活设施有考虑到节约采暖、空调费用的地下住宅及复式住宅,而地下核防护设施则居世界之最;日本,日本由于国土狭窄,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虽比北欧等国起步晚,但是地下街道、地下车站、地下铁道、地下商场的建设规模,成熟程度可以认为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1.3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1)只有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才能缓解城市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

DBJ172010城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附件1-7:DBJ15-71-2010《城市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3.1.1地下空间施工阶段应进行施工检测和监测。 3.1.2 地下空间正常使用阶段应进行结构健康状况检测和监测、空气质量检测、防火性能检测、消防电气设备检测、消防给水与灭火装置检测、防烟、排烟、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检测、环境保护监测。 4.1.3 监测方案应根据地层岩土条件、埋深和结构特点、支护类型、开挖方式以及环境状况等因素制定,并应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同意后方可实施。在变形观测过程中变形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报告有关各方并调整变形监测频率,必要时进行实时变形监测。 5.1.1 地下结构投入使用后每年应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定期结构健康检测,地下结构经历地震、火灾、爆炸等异常事故后也应进行结构健康检测,检查发现异常后应进行必要的健康监测和检测,并应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健康诊断分析,以判断是否需要维修、加固。 5.1.5 进行地下结构健康检测与监测时应采取保证检测与监测人员、设备安全的措施。 6.1.3 对已投入使用的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对室内环境质量进行检测。 6.1.5 新建、扩建的地下建筑工程设计前,应进行建筑场地的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氡表面析出率测定,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7.2.5 进入施工现场的装修材料应完好,并应核查其燃烧性能或耐火极限、防火性能型式检验报告、合格证书等技术文件是否符合防火设计要求。 核查、检验时,按本规程附录B的要求填写进场检查记录。 7.2.6 装修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按有关规定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现场取样,并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见证取样检验。 7.2.8 在现场进行防火处理的装修材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1 现场进行阻燃处理后的纺织物,每种取2m2检验燃烧性能。 2 施工过程中受湿浸、燃烧性能可能受影响的纺织织物,每种取2m2检验燃烧性能。 3 现场进行阻燃处理的木质材料,每种取4m2检验燃烧性能。 4 表面进行加工后的B1级木质材料,每种取4m2检验燃烧性能。 5 现场进行阻燃处理的泡膜塑料,每种取0.1m3检验燃烧性能。 6 现场进行阻燃处理的复合材料,每种取4m2检验燃烧性能。 8.2.7 消防供配电设施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消防设备用电应由两路电源供电,且在末端的配电箱应能自动切换。 2 在主电源故障情况下,消防设备应急电源应能按标称的额定输出容量为消防设备供 电。 8.3.1.2 主电源断电时应自动转换至直流备用电源供电,主电源恢复后应自动转换为主电源供电,并应分别显示主、备电源的状态。 9.2.2.3 启动运行应正常,应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水泵状态的信号。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概念发展前景

地下工程导论报告 姓名:马敏超学号:*** 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而21世纪应该是地下洞室开发利用的世纪。 在当今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时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二十一世纪是地下空间的发展世纪,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渡开发,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因此人们不得不向地下要生存空间,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而带来的压力。 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挑战,这决非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它如晨钟暮鼓,告诫人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研究对策 “可持续发展”被作为国策提出来了,摆在每个学科、每个产业的面前,土木工程界也应顺潮流而检讨自己。大量的土建工程拔地而起,每天都看到大片良田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并且无法再生,居住、交通、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把地面活土多留点给农业和环境,使地下空间成为人类在地球上安全舒适的第二个空间,是土木建筑工作者的紧迫课题。国际上已提出把“廿一世纪作为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年代”,日本提出要利用地下空间,把国土扩大数倍。中国也开始重视地下空间利用的立法工作,各地区已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但由于技术立法不够,在这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花费了许多不该花的工程费。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致命的瓶颈,人们在拥堵中等待、愤怒、绝望,也开始因为渴望速度而寻找方向。当一个名字叫地铁的尤物可以让交通烦恼消却、速度诱惑满足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爱上了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地铁建设之旅。地铁的另类空间激发着人们的国际化大都会想象力和商业想象力,地铁天文数字般的投资令城市人痛并快乐着,地铁承载着所有都市人内心的柔软和抒情,令那些对城市失望的人可能重新爱上城市。 1、概述 城市地下工程师从事研究和建造城市各种地下工程规划、勘察、施工和维护的一门应用科学与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分支。 城市地下工程包括交通运输方面的地下铁道、公路隧道、地下停车场及各种穿越障碍的地下通道;工业与民用方面的各种地下制作车间、电站、各种车房及商店;人防市政地下工程,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与生活等方面的联合体育建筑等。 城市地下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应反映出各个不同年代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与水平。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中)试题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中) 考试时长:15 分钟,总分:10 分,合格分数:6分 ======单选题部分====== ? 1.综合管沟也称“综合管道”或“管线箱廊”,就是() ? o A 管道走廊 o B 城市管道 o C 管道路线 o D 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 ? 2.排水管线分为雨水管线和()两种 ? o A 供水管线 o B 排水管线 o C 污水管线 o D 天然气管线 ? 3.模板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模板-横档-立档-对拉螺栓-斜撑”的顺序()进行施工,并严格按图纸进行,并做好构件预埋和空洞预留处理。 ? o A 自下而上 o B 自上而下 o C 自中而上 o D 自中而下 ? 4.管沟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采用分层对称回填并夯实的施工方法,每层回填高度蕊20cm,对中距管顶0.4cm 范围采用() ? o A 人工夯实处理

o B 挖土机夯实处理 o C 铁锹夯实处理 o D 压路机夯实处理 ======多选题部分====== ? 5.防灾减灾技术有() ? o A 火灾探测报警技术 o B 视频防入侵监控技术 o C 环境检测监控技术 o D 智能化系统技术 ? 6.现有围护桩(墙)的局限性有() ? o A 环境问题:围护桩(墙)有残留 o B 一般锚杆超地下红线,土中有高强固体残留,影响邻近地下空间开发,逐步被各地禁用,现有可回收锚杆承载力低,难以满足锚固要求 o C 一般锚杆超地下红线,土中有高强固体残留,影响邻近地下空间开发,逐步被各地禁用,现有可回收锚杆承载力低,难以满足锚固要求 o D 各种形式的钢板桩止水效果差 ?7.支线综合管沟的特点主要为() ? o A 支线综合管沟的特点主要为() o B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o C 设备多为常用定型设备 o D 一般不直接服务大型用户 ======判断题部分======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简介与就业前景分析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简介与就业前景分析 江学良 地下工程教研室 一、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主要理由 1、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加快,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膨胀,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问题,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经验充分证明了这点,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也于1981年5月正式把地下空间确定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2.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具有学科体系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在大土木工程专业中可设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方向。但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既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又是多个学科的结合点,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的特征。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注重地面建筑、桥梁、交通、岩土等工程,没有真正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为主轴的系统的专业建制。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涉及到城市规划、地下建筑学、地下结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下水力学、岩土力学、环境科学、地下通风以及其它相关的市政工程如城市交通等多领域、多学科。因此,在高等学校设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型人材,是适应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对人才要求,尽快提升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水平,使我国城市发展走上健康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3.我院已积累了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和城市规划等专业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开设了有关力学、土力学以及地下工程的专业课程组,并且在城市规划专业中开设了有关地下工程规划方面的课程等,积累了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和城市规划等专业丰富的教学经验。我院从2010年开始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向,至今年6月份已有两届毕业生,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现有的城市规划、土木工程以及工程设计和管理人员没有受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全面和系统的教育,缺乏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认识和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系统知识,因此,在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和管理上,不能很好体现地下空间利用对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来建设现代化城市。因此,城市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受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知识系统教育的人材。随着我国第三波地铁建设高潮的到来,首先拉动的就是地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卷.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近20年以来,上海地下空间建设的特点不包括()。 A.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平面布局 B.分层利用的竖向布局 C.人性化的构建形式 D.相互衔接的功能体系 用户答案:[C]得分:6.00 2.标志着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在()建成并通车的。 A.巴黎 B.伦敦 C.东京 D.莫斯科 用户答案:[B]得分:6.00 3.上海市首部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法规是于哪一年审核通过的()。 A.2005年 B.2008年 C.2011年 D.2013年 用户答案:[D]得分:6.00

4.上海地下空间开发的区域总体框架是()。 A.以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整体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B.改善老城区的人口,交通压力 C.现有地下空间主要有地下店铺和步行街组成 D.以市中心为核心,并辐射到与其相邻的地区 用户答案:[D]得分:6.00 5.下面关于地下空间火灾防救的描述错误的是()。 A.防火分区设计面积必须超过500平方米 B.建立监测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 C.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至少要两个 D.提高自救能力 用户答案:[A]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面关于专业职能部门牵头管理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利于城市地下空间发展 B.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牵头部门的专业优势和控制作用 C.可应用于地下空间建设快速发展阶段 D.统筹协调管理能力得到强化,并兼顾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优势 E.目前表现出来的弊端较少 用户答案:[BCD]得分:0.00 2.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的是()。

城市地标与城市肌理—城市建筑的兼济之道

城市地标与城市肌理—城市建筑的"兼济"之道 ?图为:捷克布拉格 图为:德国柏林 从地标说起 在全民关注房地产的当今,“地标”早已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词汇。这个原本源于户外广告行业的专有名词一经引入,便天然地激起城市建设者和土地开发商的争雄之心。 必须承认,对“地标”的追逐有其合理性。 中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城市的热潮之中,而最能够体现现代城市张力、活力的无疑是商业文化,于是类似帝国大厦的恢弘建筑成为了“地标”的标杆。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符号的地标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学意义之外,还有着更为影响深远的文化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的高速扩张和发展,城市房地产开发陷入了对地标性建筑的片面理解和狂热追求,造就了城市建筑比高比大比豪华阔绰的趋向。 来看看这些不断被刷新的高度:广州双子塔(在建)约530米、北京泛海国际双子塔(在建)505米、厦门双子塔(在建)620米,目前重庆又拟建全球最高摩天双子塔,其高度必然要超过620米。更不用说如今在各大城市涌现出的体量庞大、造型新异的各种建筑。 更有甚者,“未经过消化的舶来品破坏了原有城市的文脉与肌理……一幢幢不讲究工程、不讲究结构、不讲究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在各地拔地而起。” 在地标泛滥之际,呼吁对城市肌理的尊重显得尤为有意义。 意大利新理性学派的阿尔多·罗西在《城市的建筑学》中将城市的构成分为地标和肌理两部分。相较于地标,肌理意义更为宽泛。就建筑来讲,肌理是构成这座城市的一般建筑物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例如北京的肌理,就是它的四合院、胡同以及民俗民风等一系列构成城市气质的要素;上海的肌理,就是它的石库门老建筑。 肌理对于城市意象的锻造是强烈而持续的,它不仅从物质环境建设角度表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更从人文美学角度解说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影射着人们活跃的生活场景。任何独立、隔绝于城市肌理之外的建筑,都是对城市文脉的割裂和对城市美学的破坏。 大师的未尽之笔 1961年,建筑大师梁思成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发表了5篇名为《拙匠随笔》的专栏,受到了广泛的欢迎。1962年连载中止,但经先生遗孀林洙女士整理发现,除了已发表的外,他还计划了其后不下十篇的文章内容。其中一篇的标题即为《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建筑是应当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梁思成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还要在构思这篇文章之前很多年。在1950年1月22日的营建学研究会上,梁思成讲到: “个人自由主义使近代的建筑成为无纪律的表现。每一座建筑本身可能是一件很好的创作,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结果,使得每一个城市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了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 虽然《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一文最终也未能面世,但梁思成先生的预见和判断却已然浮现。他明确地说,那些孤零零处于“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者“无人的沙漠上”的建筑,无论多么优秀,都只能表明“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之失败”——因为“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可以解释为建筑对待城市肌理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延续与突变。肌理的延续是以背景的方式存在,呈现的是一种谦虚的态度;而肌理的突变以视觉中心的方式出现,体现的是一种傲慢的姿态。一个最容易被人想起的例子是央视新大楼,设计者将其视为建筑艺术的先锋试验,所有者为其令人瞩目的风格而自豪,而民众则极尽嘲讽,归根究底是对这种傲慢姿态的不满。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逃避现实,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doc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总复习知识点 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首先通过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介绍了全世界城市经过四个阶段实现了城市化,丰富和发展着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功能。 城市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一个城市化过程。全世界城市化的过程中按照发展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初期吸纳劳动力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容量外延扩大,完成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城市通过再开发市中心,内涵式扩展完成了城市化第二阶段。城市郊区化和再城市化发展了,外延式和内涵式并存过程完成了城市化第三阶段。目前的泛城市化现象,使世界进入城市化过程的第四阶段。 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都面临“城市化病”现象。但是不同的发展历史呈现不同的现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面临逆城市化现象,表现为城市郊区化和泛城市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滞后城市化和超前城市化。前者表现为城市人口负增长和出现城市群;后者表现为城市工业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不协调。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展动力;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现代化的技术、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城市容量又称城市空间容量或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市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口、静态物质(建筑物和各种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的综合容纳能力。理论容量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根据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和经济地位、发展远景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实际容量是一个城市某个阶段实际存在的城市空间容量。城市容量包括人口容量,一般以人口密度衡量;土地容量,表现为各种用地指标。城市容量的计算方法。 理论容量与实际容量间的关系:理论容量大于实际容量,城市发展不充分、有发展潜力或空间。理论容量等于实际容量,城市处于发挥其机能的最佳状态,具有良好的发展活力。理论容量小于实际容量,城市出现恶性膨胀,城市病出现。 城市规划要解决城市的四大功能布局和协调: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城市规划的期限: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10年。 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基数。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有产值推算法(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统计分析递推法,数理统计法,城市性质类比法。一般都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辅助校核,再根据城市环境、最佳经济效益规模决定。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物质要素在某一时段的空间分布效应、外在形态和演化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层次上分为内部空间(城市各功能区)、外部空间(卫星城、郊区、飞地)、群体空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空间结构内涵用密度、布局和形态评价。 城市密度表现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利用的强度,反映城市不同地段经济活动聚集程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情况调研报告精选文档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情况 调研报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以西安市为例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城地111 学号:15 姓名:李荣 前言:21世纪是属于地下空间的世纪,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中国,对所有城市这都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安,作为西部发展的区域核心的同时,更兼有历史文明古都的厚重身份。结合世界各地的发展实例,想要解决好“城市综合症”,想要解决好发展变革与历史保护的矛盾,必须做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工作。 一、西安的发展现状与开发地下空间的必要性 1. 西安的双重身份 1.1既是区域发展引擎,又是历史文化中心 西安是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中国政府正着力将打造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

同时,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十三个朝代均建都于此。西安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着名旅游胜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1.2保护古迹所带来的对中心城区发展的必然阻碍 目前来看,西安的区域中心位于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贯穿钟楼形成辐射带。这样的现实情况对地上建筑提出了两条限制措施: 限高:城墙内100 m 范围内建筑限高24 m , 城墙内200m范围内建筑限高448 m , 依次类推, 城内建筑最高不能超过100 m , 且钟楼周边建筑不能超过钟楼高度, 即古城中心商圈附近建筑不能超过25 m 城墙: 西安旧城区不仅在地面纵向空间上受限高影响, 在横向扩展上也毫无余地。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至今己有6 0 多年历史, 是中世纪后 期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城垣建筑之一, 不仅城墙需要完整保留, 而且城墙内侧20m 到10m的区域和护城河外沿180m以内区域都为建设控制地带。 这样严格的控制措施的确很好的保护了历史古迹,但却也严重阻碍了商业氛围的形成和区域活力的提升。同时,西安快速发展为老城带来的巨大人流车流量导致古城内交通情况不断恶化,而在寸土寸金的本区域进行道路改造的成本巨大,极难实现。 古城内低密度建设现状

城市肌理的发展及保护

城市肌理的发展及保护 建筑学122 杨镜 城市的肌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长期浸润和积淀形成的,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相依相存,与人的休养生息有机相伴,是一部活的城市历史,印记着岁月的沧海桑田。城市是否具有魅力,对居民是否具有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关键取决于城市肌理的细腻与丰富程度。肌理是涵养城市文化底蕴、保持地区个性、焕发内在活力的重要依据,也是控制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肌理的形态可以是历史遗留的片断,也可以是建成不久的建筑群落,只要其空间形制与内容能对引领整个地段的风格有着影响,这种布局就可以称之为肌理。而城市肌理则是对这一特性的理性概括。“肌”,是物质的表皮;“理”,是物质表皮的纹理。城市肌理不仅是建筑与景观视觉的关键因素,也是其构造城市组织形态的体现。城市肌理反映在建筑密度上,可以理解为城市的图底关系;反映在空间尺度上,可以理解为各种要素组成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肌理的形成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结果,其本身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人文以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同感,是特定时期内的社会价值倾向的反映。在长久的历史冲刷下,很多城市肌理能完整地保留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活跃在空间肌理下隐含着的人文情结,院落、里弄、胡同等传统城市肌理可以像年轮一样成为时间的印记。从空间的街巷和建筑排布的肌理中可以看到历史的琢磨,从新与旧空间交织的街区肌理对比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纵深与时空的张力。因此对城市肌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城市。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其尚存的文化内涵如何延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借助规划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涵养来识别、整合、复兴城市街区中的微观空间构造。把空间设计转化为肌理延续,从城市肌理的角度而非从建筑形式本身来塑造空间形象,这是在建设过程中须不遗余力去发掘的,也为在城市空间创造中提供一个新的着眼点。 对一个城市的理解,最直接的就是去亲身感受这个城市的空间形态,而城市肌理则是对这一特性的理性概括,因此对城市肌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城市。一方面,城市肌理的形成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城市肌理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人文以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特定时期内的社会价值倾向,包括意识形态的导向和对商业利益的追逐。 巴黎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是在罗马营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公元888年成为法兰西封建国家的首都。巴黎发展至今经过多次扩建与改建。中世纪的巴黎以巴黎圣母院所在的城岛为中心。绝对君权时期,路易十四对巴黎中世纪城区的改造,主要内容有卢佛宫改

城市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王士花)#(精选.)

“百年梦想,强我人防”征文活动城市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探析 一、当前城市发展现状 1.1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生态困境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锐减,人均土地资源将越来越匮乏。而在进行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有时为了取得更多的生产、生活用地,不惜牺牲绿色用地,不按规划要求的指标保留和建设绿化用地或拆迁破坏的绿化补偿不足,造成许多城市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面积的比例严重不协调,环境自净能力大为降低,导致城市尘土飞扬,噪音倍增,疾病增加,最终制约社会的发展。 1.2 资源集约型社会发展要求对城市空间充分利用 开发地下空间,鼓励土地综合利用,推动老城区地上、地下整体改造,减缓城区扩展速度,提高单位土地产值已成为土地资源,减少人均地面建设用地,将粗放型、平面外延式的增量发展模式转变为节约型、立体内涵式的存量优化发展模式, 正成为马鞍山市今后土地利用新的发展方向。 1.3 环境友好型城市已将地下城市空间的开发锁定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未来的马鞍山势必面临交通、能源、生态等多方面矛盾。以城市交通为例,道路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使城市道路交通堵塞、停车供需矛盾等问题更加突出地下空间给各种市政基础设施提供空间,为城市提供安

全有效的生命支持系统。同时地下建筑有助于保护自然植被,与地面建筑相比,,更大程度上维护了生态的平衡。大力发展地下交通、地下物流、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垃圾处理系统等地下基础设施, 对整合人类活动、保护城市环境的整体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地下人防空间的建设与多样化空间的结合 2.1 地下人防空间的建设大多没有与市场开发相结合,造成人防空间在市场环境下的浪费;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是出于备战目的的人防工程。而此类人防工程一般要求空间较小、尽量密闭,而平时状态下作为地下商业空间使用时,又希望空间越大越好、尽量开敞。因此,对现有的人防地下工程而言,尽管在建设前都经过了可行性论证,既考虑到战时防空的需要又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双重功能,但在实际情况下,平时利用和战时要求往往存在矛盾。目前的人防工程经常是花费了大量的投资,却无法满足平时的使用要求,人防工程遭遇野蛮改造的事例屡见不鲜造成人防空间在市场环境下的严重浪费。 2.2 部分城市已在尝试将人防空间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等功能性建筑结合利用,扩大利用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防工程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和形象。现在,新建的人防工程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从土建到装修都注重质量。建成投入使用后,取得了显著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 刘逸凡 (交通工程1402班)20141101021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功能的单体公共建筑已不能完全适应日益丰富和变化的城市生活,城市建筑正逐渐向多功能和综合化发展。例如在同一栋高层建筑中,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和地下室中分别布置商业、文娱、办公、居住以及停车等功能区,这些建筑将城市的一部分交通功能和市政公用设施与商业等建筑功能综合在一起,往往随着城市的立体化再开发而伴生于城市地下空间中,故可以称为地下城市综合体。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下工程地下隧

and the basement. These buildings will be urban part of traffic function and municipal public facilities and commercial building function together, often with three-dimensional urban redevelopment and companion was born i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So it can be called the underground urban complex. Key word:Urban Underground Space Engineering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unnel 地下公共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并随着时间的发展,类型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一定规模,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城市功能和城市环境改善角度来考虑的地下公共建筑日渐受到重视。地下公共建筑在功能、空间以及设备等方面与地面上的同类型建筑并无原则上的区别,但从节约城市用地、保留开敞空间、改善城市景观等方面来看,地下公共建筑有着明显的优势,这成为其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高速的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1995年,我国城市数量已超过660座,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77%,2000年,全国城市数超过800座,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0%左右。短时间内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的急剧增大,势必使与不协调的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城市综合症”也越来越严重:城市人口超饱和,交通拥挤、堵塞,建筑空间拥挤,绿化面积减小,城市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抗灾自救能力降低等等。城市化的高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84分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84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上海市首部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法规是于哪一年审核通过的()。 A.2005年 B.2008年 C.2011年 D.2013年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下面关于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体系的主要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过对采集的地下空间实时数据分析处理,来时实现对安全隐患的排查。 B.事故发生后能够立马启动相应的事故等级预案并发布信息。 C.通过红外感应器实现对地下空间人、车、物信息的实时精确掌握。 D.通过对地下空间的人员流动、管线运行、出入口、设施巡检的实时监测及数据分析,作出风险预警及评估。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3.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管理法制建设的关键问题不包括()。 A.明确地下空间的国土资源属性 B.地下与地上城市规划之间的协调 C.地下空间的建设融资方案 D.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提升地下空间环境质量主要途径不包括()。 A.控制污染物的发生 B.合理设计地下空间气流组织方式 C.稀释通风和置换通风 D.种植绿色植物,减少垃圾排放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5.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发展的历史沿革,说法错误的是()。 A.大部分早期所建人防工程的特点是,质量差,渗漏水严重,内部三防设施不完善。B.1978年10月,国家人防办和建设部在“全国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人防工程建设的主要方向是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C.1997年12月,建设部颁布了国家层面的法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该法规明确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试题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中) 考试时长:15 分钟, 总分:10 分,合格分数:6分 ======单选题部分====== ?1、综合管沟也称“综合管道”或“管线箱廊”,就就是( ) o A 管道走廊 o B 城市管道 o C 管道路线 o D 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 ?2、排水管线分为雨水管线与( )两种 o A 供水管线 o B 排水管线 o C 污水管线 o D 天然气管线 ?3、模板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模板-横档-立档-对拉螺栓-斜撑”的顺序( )进行施工,并严格按图纸进行,并做好构件预埋与空洞预留处理。 o A 自下而上 o B 自上而下 o C 自中而上 o D 自中而下 ?4、管沟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采用分层对称回填并夯实的施工方法,每层回填高度蕊20cm,对中距管顶0、4cm范围采用( ) o A 人工夯实处理 o B 挖土机夯实处理 o C 铁锹夯实处理 o D 压路机夯实处理

======多选题部分====== ?5、防灾减灾技术有( ) o A 火灾探测报警技术 o B 视频防入侵监控技术 o C 环境检测监控技术 o D 智能化系统技术 ?6、现有围护桩(墙)的局限性有( ) o A 环境问题:围护桩(墙)有残留 o B 一般锚杆超地下红线,土中有高强固体残留,影响邻近地下空间开发,逐步被各地禁用,现有可回收锚杆承载力低,难以满足锚固要求 o C 一般锚杆超地下红线,土中有高强固体残留,影响邻近地下空间开发,逐步被各地禁用,现有可回收锚杆承载力低,难以满足锚固要求 o D 各种形式的钢板桩止水效果差 ?7、支线综合管沟的特点主要为( ) o A 支线综合管沟的特点主要为( ) o B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o C 设备多为常用定型设备 o D 一般不直接服务大型用户 ======判断题部分====== ?8、在地铁铺轨时,支撑体系尚不能完全拆除,因此,支撑立柱需避开时铺轨范围设置,以确保基础底板施工结束后可以进行铺轨施工 ?对错 ?9、地下管线按市政道路与校区两级布局。 ?对错 ?10、地下管线综合管沟就是目前世界发达城市普遍采用的城市市政基础工程,就是一种集约程度高、科学性强的城市综合管线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期末考试试卷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1、城市地下空间的形态要素包括“点”“线”“面”“体”。 2、重点地区地下公共空间功能选择应考虑:功能的适用性、功能的互补性、功能的(协调性); 3、城市地下空间评估指标包括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性、水文地质条件适宜性、区位对地下空间利用的有利程度和竖向深 度对地下空间利用的有利程度。 4、储库按用途与专业可分为国家储备库、城市民用库、运输专用库等; 5、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的方法有生态城市要求的预测方法和专家调查法预测方法。 6、地下停车场系统的整体布局形态包括:网状布局、辐射状布局、环状布局和“脊状”布局。 7、公用汽车库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专有车库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m; 8、管道地下物流系统的运输方式包括气力输送管道、浆体输送管道、舱体运输管道。 9、城市地下空间灾害的类型包括火灾灾害、爆炸灾害、地震灾害、洪水灾害、空气污染灾害、工程灾害。 10、城市地下空间灾害的特点包括封闭性、隔离性、难控性、扩散性。 11、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消除人的心理、生理途径有入口部规划设计、地下建筑心理空间的创造、室内色彩、通风、自然 景观。 12、地下道路步行系统布局模式有双棋盘格局和单棋盘格局。 13、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包括内容为供水(水源开采)、能源(供电、供热、燃气)、通讯、废弃物排除与处理。 14、步行系统按功能分类包括地上步行系统、地面步行系统、地下步行系统。 15、地下静态交通设施分类:地下公用停车库、地下配建停车库。 二、名词解释 1、地下空间:是指地球表面以下的岩层或土层中由天然形成或人工开发形成的空间。 2、城市理论容量:是指一个城市在某一时期对人口和人类活动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类设施(建筑物、道路等城市 设施)的容纳能力。 3、地下物流系统:使用两用卡车、自动导向车等作为运输承载工具,通过大直径地下管道、隧道等运输通路,对固体 货物实行输送的一种全新概念的运输和供应系统。 4、地下储库:是指修建在地下的储物建筑物,作为短期或长期存放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用,也称为地下仓库。 5、线网负荷强度γ:是指快速轨道线每日每公里平均承担的客运量,它是反映快速轨道线网运营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一 个重要指标;单位是人次/(公里·日)。 三、简答题 【1】地下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1) 【2】地下空间资源的深度范围(竖向分层)划分? (1)浅层,地表至地下10米,开敞空间和低层建筑基础影响深度。 (2)次浅层,地下10-30米,中层建筑基础影响深度。 (3)次深层,地下30-50米,特殊地块和高层建筑基础影响深度。 (4)深层,地下50-100米。 【3】重点地区的划定应遵循的原则? (1)城市公共活动聚集点及公共建筑开发强度高和建设量大的地区。 (2)具有人群密集、流动性强的特征地区,如大型交通枢纽地区; (3)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地区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区域。 【4】地下综合管廊(沟)的分类与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