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吸收习题-答案.

气体吸收习题-答案.
气体吸收习题-答案.

~

第五章 吸收

气液平衡

1、向盛有一定量水的鼓泡吸收器中通入纯的CO 2气体,经充分接触后,测得水中的CO 2平衡浓度为×10-2

kmol/m 3

,鼓泡器内总压为,水温30℃,溶液密度为1000 kg/m 3

。试求亨利系数E 、溶解度系数H 及相平衡常数m 。 解:

查得30℃,水的kPa 2.4=s p kPa 1.972.43.101*=-=-=s A

p p p

稀溶液:3kmol/m 56.5518

1000

==

≈S

M c ρ

?

42

1017.556.5510875.2--?=?==c c x A kPa 10876.110

17.51.975

4

*?=?==-x p E A )m kmol/(kPa 1096.21.9710875.2342

*??=?==--A

A p c H

18523

.10110876.15

=?==p E m 2、在压力为的吸收器内用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设混合气中氨的浓度为(摩尔分数),试求所得氨水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已知操作温度20℃下的相平衡关系为x p 2000*

A =。 解:混合气中氨的分压为

kPa 03.233.10102.0A =?==yp p

与混合气体中氨相平衡的液相浓度为

?

3A *1002.12000

3

..22000

-?==

=

p x

33

*A *kmol/m 0564.018

1000

1002.1=?==-c x c 3、在压力为,温度30℃下,含CO 220%(体积分数)空气-CO 2混合气与水充分接触,试求液相中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

查得30℃下C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为×105

kPa CO 2为难溶于水的气体,故溶液为稀溶液 kPa)kmol/(m 1096.218

1088.11000

345

??=??=

=

-S

S

EM H ρ kPa 3.2033.10120.0*

A =?==yp p

334*km ol/m 1001.63.201096.2--?=??==A A

Hp c

4、含CO 230%(体积分数)空气-CO 2混合气,在压力为505kPa ,温度25℃下,通入盛有1m 3

水的2 m 3

密闭贮槽,当混合气通入量为1 m 3

时停止进气。经长时间后,将全部水溶液移至膨胀床中,并减压至20kPa ,设CO 2 大部分放出,求能最多获得CO 2多少kg 。 设操作温度为25℃,CO 2 在水中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亨利系数E 为×105

kPa 。 解:

Ex p =*A (1)

x p 5*A 1066.1?=

气相失去的CO 2物质的量=液相获得的CO 2物质的量

x cV RT

V p p L G

=-)(*A A

x p ??=??-?118

1000

298314.81)5053.0(*

A

x p 56.551004.40612.0*

A 4=?-- (2)

(1)与(2)解得:4

105-?=x

减压后: 830020

1066.15

=?==p E m

411102.18300

1-?===

m y x 稀溶液: 18

/100044

/W X x =

x W 2444=

kg 2.110524444=??=-W

kg 29.0102.1244441=??=-W

kg 91.029.02.1=-=?W

5、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氨,进入常压吸收塔的气体含氨6%(体积),吸收后气体出口中含氨%(体积),溶液出口浓度为(摩尔比),操作条件下相平衡关系为X Y 52.2*

=。试用气相摩尔比表示塔顶和塔底处吸收的推动力。 解:

064.006

.0106

.01111=-=-=

y y Y 03024.0012.052.252.21*1=?==X Y 00402.0004

.01004

.01222=-=-=

y y Y 0052.252.22*2=?==X Y

塔顶: 00402.000402.0*

222==-=?Y Y Y 塔底: 034.003024.0064.0*

111=-=-=?Y Y Y

-

6、在操作条件25℃、下,用CO 2含量为(摩尔分数)的水溶液与含CO 210%(体积分数)的CO 2-空气混合气在一容器充分接触,试:

(1)判断CO 2的传质方向, 且用气相摩尔分数表示过程的推动力;

(2))设压力增加到,CO 2的传质方向如何,并用液相分数表示过程的推动力。 解:

(1)查得25℃、下CO 2-水系统的E =166MPa 16391013

.0166

===

p E m

164.00001.01639*=?==mx y

*

10.0y y y <=

|

所以CO 2的传质方向由液相向气相传递,解吸过程。 解吸过程的推动力为064.010.0164.0*=-=-=?y y y (2)压力增加到时,7.3275065

.0166''

===

p E m 4'

*

1005.37

.32710.0-?===

m y x 4101-?=x x x >*

所以CO 2的传质方向由气相向液相传递,吸收过程。 吸收过程的推动力为44

4*1005.210

11005.3---?=?-?=-=?x x x

-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压力不太高时,提高操作压力,由于相平衡常数显著地

提高,导致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增加,故有利于吸收。 扩散与单相传质

7、某容器内装有2mm 四氯化碳,在20℃的恒定温度下逐渐蒸发,通过近似不变的2mm 静止空气层扩散到大气中,设静止的空气层以外的四氯化碳蒸气压为零,已知20℃、大气压为下,四氯化碳通过空气层的扩散系数为×10-5m 2

/s 。求容器内四氯化碳蒸干所需时间为多少小时 解:

查得20℃下四氯化碳饱和蒸气压为;密度为1540 kg/m 3

; 四氯化碳分子量M A =154kg/kmol ; 气相主体中空气(惰性组分)的分压

kPa 2.691.323.101A1B1=-=-=p p p

气液界面上的空气(惰性组分)的分压

kPa 3.101A2B2=-=p p p

四氯化碳的气化速率为

τ

ρh

M A A 扩散速率为

B1

B2A ln p p RTz Dp

N =

定态传质时,四氯化碳的气化速率等于其在空气中的扩散速率,即

B1B2A ln p p RTz Dp

N =

=τ

ρh M A A '

h 07.04.2522.693

.101ln 3.1011011541540

002.0002.0293314.8ln

51

2==????????==

-s p p Dp M h RTz B B A A ρτ

8、在填料吸收塔内用水吸收混合于空气中的甲醇,已知某截面上的气、液两相组成为

p A =5kPa ,c A =2kmol/m 3,设在一定的操作温度、压力下,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H 为

kmol/(m 3

·kPa),液相传质分系数为k L =2×10-5

m/s ,气相传质分系数为k G =×10

5

kmol/(m 2·s ·kPa)。试求以分压表示吸收总推动力、总阻力、总传质速率、及液相阻力的

分配。 解:

以分压表示吸收总推动力 kPa 45

.02

A *A ===

H c p kPa 145*

A A =-=-=?A p p p 总阻力

kPa)/kmol

s (m 1065.11045.61011055.11

1025.01111254

555???=?+?=?+

??=

+=--G

L G k Hk K

(

总传质速率

s)kmol/(m 1008.611065.1/1)(2

65*??=??=-=-A A G A p p K N

液相阻力的分配

%6.60606.01065.110111

55

==??=G

L K Hk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此吸收过程为液相传质阻力控制过程。

9、对习题8的过程,若吸收温度降低,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H 变为 kmol/(m 3

·kPa),设气、液相传质分系数与两相浓度近似不变,试求液相阻力分配为多少并分析其结果。 吸收温度降低时总传质阻力

kPa)/kmol

s (m 1031.71045.6106.81055.11

1028.511

11244

355???=?+?=?+

??=

+=--G

L G k Hk K

/

液相阻力的分配

%76.111176.01031.7106.81143

==??=G

L K Hk 由液相阻力占吸收过程总阻力的%,可知此吸收过程为气相传质阻力控制过程。 吸收过程设计型计算

10、用20℃的清水逆流吸收氨-空气混合气中的氨,已知混合气体温度为20℃,总压为 kPa ,其中氨的分压为 kPa ,要求混合气体处理量为773m 3

/h ,水吸收混合气中氨的吸收率为99%。在操作条件下物系的平衡关系为X Y 757.0*

=,若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的2倍,试求(1)塔内每小时所需清水的量为多少kg (2)塔底液相浓度(用摩尔分数表示)。 解:

(1) 01.00133

.13.1010133

.11=-==

B A p p Y

412101)99.01(01.0)1(-?=-=-=ηY Y

kmol/h 8.31)01.01(4

.22293273

773=-??=

V

kmol/h 8.230757

.001.0)

0001.001.0(8.312

*121min =--=--=X X Y Y V

L

实际吸收剂用量L =2L min =2×=h = kg/h

(2) X 1 = X 2+V (Y 1-Y 2)/L =0+

0066.06

.47)

0001.001.0(8.31=-

11、在一填料吸收塔内,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有害组分A ,已知进塔混合气体中组分A 的浓度为(摩尔分数,下同),出塔尾气中A 的浓度为,出塔水溶液中组分A 的浓度为,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X Y 5.2*

=。试求操作液气比是最小液气比的倍数 解:

0417.004

.0104

.01111=-=-=

y y Y }

005.0005.01005

.01222=-=-=

y y Y

0121.0012

.01012

.01111=-=-=

x x X 2.2

)0417.0005.01(5.2)1(121212

*

121min =-=-=-=--=??? ??Y Y m m

Y Y Y X X Y Y V L

03.30

0121.0005.00417.02121=--=--=X X Y Y V L 38.12

.203

.3/min ==??? ??V L V L

12、用SO 2含量为×10-3

(摩尔分数)的水溶液吸收含SO 2为(摩尔分数)的混合气中的SO 2。已知进塔吸收剂流量为 37800kg/h ,混合气流量为100kmol/h ,要求SO 2的吸收率为80%。在吸收操作条件下,系统的平衡关系为X Y 8.17*

=,求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解: 吸收剂流量kmol/h 210018

37800

==

L 099.009

.0109

.01111=-=-=

y y Y [

0198

.0)8.01(099.0)1(12=-=-=ηY Y

惰性气体流量km ol/h 91)09.01(100)1(1001=-=-=y V

3321211053.4)0198.0099.0(2100

91101.1)(--?=-+?=-+

=Y Y L V X X 0184.01053.48.17099.03*111=??-=-=?-Y Y Y 43*222102.2101.18.170198.0--?=??-=-=?Y Y Y

344

2

1

21101.4102.20184

.0ln 102.20184.0ln ---?=??-=???-?=?Y Y Y Y Y m

3.1910

1.40198

.0099.03

21=?-=?-=

-m OG Y Y Y N 13、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体中的CO 2,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300标准m 3

/h ,进塔气体中CO 2含量为(摩尔分数),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倍,传质单元高度为。操作条件下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 *

=1200X 。要求CO 2吸收率为95%,试求:

[

(1)吸收液组成及吸收剂流量; (2)写出操作线方程; (3)填料层高度。

解:(1)由已知可知惰性气体流量h 12.59kmol/0.06)14

.22300

==

-(V X 2=0, 1

2

1Y -Y Y =

η

最小液气比 ηm m

Y Y Y X X Y Y V L =-=--=???

??/2212*

121min 操作液气比

1824120095.06.16.16.1min

=??==???

??=ηm V L V L 吸收剂流量L =V V L ???

?

??=1824×=22963kmol/h $

064.006

.0106

.01111=-=-=

y y Y

吸收液组成51221211033.31824/95.0064.0)(-?=?=+=-+=ηY L

V

X Y Y L V X X (2) 操作线方程 )1033.31824064.0(1824)(511-??-+=-+=

X X V

L

Y X V L Y 整理得 Y =1824X + ×10-3

(3) 脱吸因数 658.01824

1200===L mV S ??

????+----=

S mX Y mX Y S S N OG 2

221)1(ln 11

89.5658.095.011)658.01(ln 658.011=??

?

???+---=

OG N

m 71.48.089.5OG OG =?=?=H N Z

^

14、在逆流吸收的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中的氨,气相流率为 (m 2

·S)。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倍,平衡关系为 X Y 92.0*=,气相总传质系数a K Y 为(m 3

·S)。试求:

(1)吸收率由95%提高到99%,填料层高度的变化。 (2)吸收率由95%提高到99%,吸收剂用量之比为多少 解:(1)吸收率为95%时:

V =/29= kmol/(m 2·S)

m 521.0043

.00224.0OG ===

a K V H y

874.095.092.0/2212

*

121min =?==-=--=??? ??ηm m Y Y Y X X Y Y V L 398.1874.06.16.1min

=?=???

??=V L V L 、

L =×= kmol/(m 2·S)

658.0398

.192

.0===

L mV S ??

????+----=

S mX Y mX Y S S N OG 2

221)1(ln 11

89.5658.095.011)658.01(ln 658.011=??

?

???+---=

OG N

m 1.3521.089.5OG OG =?=?=H N Z

吸收率为99%时:

m 521.0043

.00224

.0OG OG '===

=a K V H H Y 911.099.092.0/'

2'

212*12'1min '

=?==-=--=??

? ??ηm m Y Y Y X X Y Y V L 《

457.1911.06.16.1)(min '

'=?=??

?

??=V L V L L ‘=×= kmol/(m 2·S)

631.0457

.192

.0''===

L mV S ??

????+----=

'

2

'221''

')1(ln 11S mX Y mX Y S S N OG 82.9631.099.011)631.01(ln 631.011'=??

?

???+---=

OG N

m 1.5521.082.9OG OG ''=?=?=H N Z

65.11

.311.5'==Z Z

(2) L =×= kmol/(m 2

·S)

(

L ‘=×= kmol/(m 2·S)

04.10313

.00326.0'==L L 15、用纯溶剂在填料塔内逆流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某溶质组分,已知吸收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倍数为β,溶质A 的吸收率为η,气液相平衡常数m 。试推导出: (1)吸收操作液气比

V

L

与η、β及m 之间的关系; (2)当传质单元高度H OG 及吸收因数A 一定时,填料层高度Z 与吸收率η之间的关系 解:(1) 1

2

1Y Y Y -=

η

?

m V L V L βηβ=???

??=min

(2) OG OG H N Z ?=2

211

22112

1OG ln )

()(mX Y mX Y mX Y mX Y Y Y H ------?

=

Am

Y Y L V

Y Y L V X X 112121)(ηη==-+

= 2

11

2112

1OG ln Y mX Y Y mX Y Y Y H Z ----?

=211ln 1Y mX Y L mV H OG --

=

ηη

ηη--

-

=---=

11ln 1)1(ln 111

1A L

mV H Y Am Y m

Y L mV H OG OG 吸收过程的操作型计算

ηm m Y Y Y X X Y Y V L =-=--=??? ??/2212

*

121min

16、用清水在一塔高为13m 的填料塔内吸收空气中的丙酮蒸气,已知混合气体质量流速为(m 2·s),混合气中含丙酮(摩尔分数),水的质量流速为(m 2

·s),在操作条件下,相平衡常数为,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为s)km ol/(m 0231.03

?=a K Y 。问丙酮的吸收率为%时,该塔是否合用 解:已知 02.002

.0102

.01111=-=-=

y y Y 》

00024

.0)988.01(02.0)1(12=-?=-=ηY Y

kg/kmol 58.2929)02.01(5802.0)1(11=?-+?=-+?=B A M y M y M

615.0065

.058

.29/668.077.1=?==

L mV S ??

????+---=

S S S N OG η11

)1(ln 11 06.9615.0988.011)615.01(ln 615.011=??

?

???+---=

OG N

m a K V H Y 9776.00231

.058

.29/668.0OG ==Ω=

m 857.89776.006.9OG OG =?=?=H N Z

因为实际吸收塔17.1012'

=>=Z Z , 所以该吸收塔合用,能够完成分离任务。 17、某逆流吸收塔,入塔混合气体中含溶质浓度为(摩尔比,下同),吸收剂进口浓度为,实际液气比为4,此时出口气体中溶质为,操作条件下气液相平衡关系为X Y 0.2*

=。若实际液气比下降为,其它条件不变,计算时忽略传质单元高度的变化,试求此时出塔气体溶质的浓度及出塔液体溶质的浓度各为多少

解:原工况 5.04

2

===

L mV S

??

????+----=

S mX Y mX Y S S N OG 2

221)1(ln 11

280.45.0001.02005.0001.0205.0)5.01(ln 5.011=??

?

???+?-?---=

OG N

新工况 8.05

.22

'''

===L mV S

??

????+----=

'

2

'221''

'

)1(ln 11S mX Y mX Y S S N

OG

因传质单元高度不变,即,OG OG

'H H =

又因 Z Z =' 所以传质单元数不变,即

\

280.48.0001.02001

.0205.0)8.01(ln 8.011'2'

=??

????+?-?---==Y N

N

OG

OG

解得 3

'

210179.8-?=Y 01773.0)10179.805.0(5

.21

001.0)()(32'1'21

'=?-+=-+=-Y Y L V X X

18、在一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如果脱吸因数为,气液相平衡关系为X Y 0.2*

=,吸收剂进塔浓度为(摩尔比,下同),入塔混合气体中溶质的浓度为时,溶质的吸收率为90%。试求入塔气体中溶质浓度为时,其吸收率为多少若吸收剂进口浓度为零,其它条件不变,则其吸收率又如何此结果说明了什么 解: 001.02=X 时:

原工况 75.0=S 005.0)9.01(05.0)1(12=-=-=ηY Y

??

????+----=

S mX Y mX Y S S N OG 2

221)1(ln 11

233.675.0001.02005.0001.0205.0)75.01(ln 75.011=??

?

???+?-?---=

OG N

{

新工况 OG OG

'H H

= Z Z ='

??

????+----=S mX Y mX Y S S N

OG

2

'22'1'

)1(ln 11 233.675.0001.02001.0204.0)75.01(ln 75.011'2'=??

????+?-?---=

=Y N

N OG

OG

解得3

'210375.4-?=Y

%06.898906.004

.010375.404.03

'1'2'1'

==?-=-=-Y Y Y η

02=X 时:

原工况 75.0=S 005.0)9.01(05.0)1(12=-=-=ηY Y

??

????+----=

S mX Y mX Y S S N OG 2

221)1(ln 11

$

715.475.0005.005.0)75.01(ln 75.011=??

?

???+--=

OG N

新工况 OG OG

'

H H

= Z Z ='

??

????+--=S Y Y S S N

OG

'2

'1'

)1(ln 11 715.475.004

.0)75.01(ln 75.011'2

'=??

????+--=

=Y N

N OG

OG

解得3

'

21000.4-?=Y

%909.004

.01000.404.03

'

1'2'1'

==?-=-=-Y Y Y η 从计算结果看,塔高一定,当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溶质时,入塔气体组成变化,其它条件不变,其吸收率不变。

19、在一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中,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体中溶质组分,当液气比为时,溶质的吸收率为90%,在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X Y 75.0*

=。如果改换新的填料时,在相同的条件下,溶质的吸收率提高到98%,求新填料的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为原填料的多少倍

·

解:原工况: 5.05

.175

.0===

L mV S

??????+----=

S mX Y mX Y S S N OG 2221)1(ln 11?????

?+---=S S S η11)1(ln 11

41.35.090.011)5.01(ln 5.011=??

?

???+---=

OG N

新工况: S S ='

477.65.098.011)5.01(ln 5.011'

=??

????+---=

OG

N

OG OG N Z a K V H Y =Ω=

OG '

'OG '

N Z a K V H Y =Ω

= 900.141

.3477

.6'

'===OG OG Y Y N N a K a K 20、在一填料吸收塔内用洗油逆流吸收煤气中含苯蒸汽。进塔煤气中苯的初始浓度为(摩尔比,下同),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X Y 125.0*

=,操作液气比为,进塔洗油中苯的浓度为,出塔煤气中苯浓度降至。因脱吸不良造成进塔洗油中苯的浓度为,试求此情况下(1)出塔气体中苯的浓度;

.

(2)吸收推动力降低的百分数 解:原工况: 6944.018

.0125

.0===

L mV S ??

????+----=S mX Y mX Y S S N OG

2

221)1(ln 11 837.46944.0003.0125.0002.0003.0125.002.0)6944.01(ln 6944.011=???

???+?-?---=

OG N

003721.0837

.4002

.002.021=-=-=

?OG m N Y Y Y 新工况: OG OG

'

H H

= Z Z =' S S ='

837

.46944.0006.0125.0006

.0125.002.0)6944.01(ln 6944.011'2'

=??

????+?-?---=

=Y N N OG OG 解得002344.0'2=Y

"

003650.0837

.4002344.002.02'1'

=-=-=?OG m

N Y Y Y

%91.101908.0003721

.0003650.0003721.0'==-=??-?m m m Y Y Y

21、在一塔径为880m 的常压填料吸收塔内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丙酮,已知填料层高度为6m,在操作温度为25℃时,混合气体处理量为2000m 3

/h ,其中含丙酮5%。若出塔混合物气体中丙酮含量达到%,每1kg 出塔吸收液中含丙酮。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

X Y 0.2*=,试求:

(1)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及每小时回收丙酮的kg 数; (2)若将填料层加高3m ,可多回收多少kg 丙酮 解: 2

2

m 61.088.0785.0=?=Ω

kmol/h 71.77)05.01(298

4.22273

2000=-??=

V

0526.005.0105.01=-=Y 02=X 0202.018

/8.93858/2.611==X

"

0122

.00202.020526.0*111=?-=-=?Y Y Y

0122.00202.020526.0*111=?-=-=?Y Y Y 00263.0*222=-=?Y Y Y

00624.000263.00122

.0ln 00263

.00122.0ln

2

121=-=???-?=

?Y Y Y Y Y m 008.800624

.000263

.00526.021=-=?-=

m OG Y Y Y N OG

OG N Z

a ΩK V H Y ==

h)kmol/(m 170008.861

.067.773?=??==

OG Y N Z ΩV a K kg/h 19.225km ol/h 883.3)00263.00526.0(7.77)(21==-?=-=Y Y V W

:

(2) m 7493.0008

.86

OG OG ====

N Z a ΩK V H Y

02.127493

.03

6'

'=+=

=OG

OG H Z

N

474.20

0202.000263.00526.02121=--=--=X X Y Y V L 8084.0474.2/2'===S S

02.128084.00526

.0)8084.01(ln 8084.011'

2

'

=??

????+--=

Y N

OG

解得001096.0'

2=Y

kg/h 11.232km ol/h 002.4)001096.00526.0(7.77)(2'1'==-?=-=Y Y V W kg/h 918.611.23219.225'=-=-=?W W W

&

22、用纯溶剂在一填料吸收塔内,逆流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可溶组分。混合气体处理量为s ,要求溶质的回收率为%。操作液气比为,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已知10℃下,相平衡关系

X Y 5.0*=,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试求:

(1)吸收温度升为30℃时,溶质的吸收率降低到多少 (30℃时,相平衡关系X Y 2.1*

=) (2)若维持原吸收率,应采取什么措施(定量计算其中的2个措施)。 解:

(1)原工况:292.071

.15

.0===

L mV S ??????+----=

S mX Y mX Y S S N OG 2221)1(ln 11?????

?+---=S S S η11

)1(ln 11 34.6292.0992.011)292.01(ln 292.011=??

?

???+---=

OG N

m 072.58.034.6OG OG =?=?=H N Z

新工况: OG OG

'H H

= Z Z ='

7008.0292.05

.02

.1''

=?==S m m S

34.67008.011

)7008.01(ln 7008.011'

'=??

????+---==ηOG OG N N 解得95.0'

(2)温度升高,平衡线上移,推动力减小,保持吸收率不变,可采取措施:

1)L /V 增加,即增加溶剂量;

'''

L

V m L mV S S == L L L m m L 4.25

.02.1''

===

;

2)增加填料层高度

L /V 不变,温度升高,7008.0292.05

.02

.1''

=?==S m m S ,推动力减小靠增加塔高弥补。 17.127008.0992.011)7008.01(ln 7008.011'

=??

????+---=

OG

N

温度改变,对气膜控制吸收过程,传质单元高度不变,8.0OG OG

'==H H

m 736.98.017.12OG OG ''=?=?=H N Z

m 664.4072.5736.9=-=?Z

23、在一塔高为4m 填料塔内,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氨,入塔气体中含氨(摩尔比),混合气体流率为(m 2·s), 清水流率为(m 2

·s)要求吸收率为98%,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与混合气体流率的次方成正比。已知操作条件下物系的平衡关系为X Y 8.0*

=,试求: (1)当混合气体量增加20%时,吸收率不变,所需塔高

(2)压力增加1倍时,吸收率不变,所需塔高(设压力变化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不变) 解:

原工况: 029.003

.0103

.01111=+=+=

Y Y y s)km ol/(m 0272.0)029.01(028.02

?=-?=V

38.00573

.00272

.08.0=?==

L mV S ??

????+---=

S S S N OG η11

)1(ln 11 56.538.098.011)38.01(ln 38.011=???

???+---=

OG N

m N Z a K V H Y 720.056

.54

OG OG ===Ω=

}

(1)气体流量增加20%

因水吸收氨为气膜控制,所以V 增加,传质单元高度变化

3.07.0OG V V

V

a ΩK V H Y =∝=

()056.12.1)(3

.03.0'OG OG '===V

V H H m H 760.0720.0056.1OG '=?=

456.00573

.02.10272.08.0''

=??==L mV S

103.6456.098.011)456.01(ln 456.011'=??

?

???+---=

OG N

m 64.4760.0103.6OG 'OG ''=?=?=H N Z

(2)压力加1倍 4.02

8

.0''

===

m p p m

58.419.098.011)19.01(ln 19.011'=??

?

???+---=

OG N

19

.00573.00272.04.0''

=?==L V m S

a Ω

K V

H Y =

OG

不变OG H ∴

m 298.3720.058.4OG OG ''=?=?=H N Z

24、在一吸收-解吸联合流程中,吸收塔内用洗油逆流吸收煤气中含苯蒸汽。入塔气体中苯的浓度为(摩尔分数,下同),吸收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X Y 125.0*

=,吸收操作液气比为,进塔洗油中苯的浓度为,出塔煤气中苯的浓度降至,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从吸收塔排出的液体升温后在解吸塔内用过热蒸汽逆流解吸,解吸塔内操作气液比为,解吸条件下的相平衡关系为X Y 16.3*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试求: (1)吸收塔填料层高度 (2)解吸塔填料层高度 解:(1) 吸收塔

已知 031.003

.0103

.01111=-=-=

y y Y 0015.00015

.010015

.01222=-=-=

y y Y

5115.02444

.0125

.0===

L mV S ()51.65115.0007.0125.00015.0007.0125.0031.05115.01ln 5115.011)1(ln 11

2221=??

????+?-?---=??????+----=

S mX Y mX Y S S N OG 吸收塔高为 m 90.360.051.6OG OG =?=?=H N Z (2)对于吸收塔

吸收液浓度1277.0)0015.0031.0(2444

.01

007.0)(2121=-+=-+=Y Y L V X X 对于解吸塔

溶液进口浓度1277.01'

2==X X 溶液出口浓度007.021'==X X

0'1=Y

03335公共管理学复习题2d

公共管理学复习要点: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政府失灵: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企业型政府:系指有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政府再造:是指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设计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及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市场失灵:简单来讲,便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制、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 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组织:从广义上看,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角度回答。顾客导向:是指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有: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公共利益的挑战。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是:效能、效率、充分、公正、回应性与适当性。 建立学习型组织应该做到:每一个人都使学习者,彼此相互学习,学习促进变革,学习是持续的,学习是一项投资而非消费。转换型领导应具备的特质是:创造前瞻远景,启发自觉意识,了解人性需求,鼓舞学习动机,树立个人价值及乐于工作。 有效地公共管理者必须做到: A 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B 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C 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 D 必须具有耐心.E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F必须以民众为导向。G必须善于分析与思考 公共管理推行顾客导向的深刻涵义:A实行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关心的是顾客而非组织。B将顾客是为主要。资产组织的主要资产不在于盈 利而在于顾客。 C 顾客满意即组织目标。工作的重点在于达成顾客的合理期待与愿望。 D 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加强与顾客的直接互 动,针对顾客的需要,提供理想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相似性表现在:都需要政策管理;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都要处理和管理外部关系等等。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SWOT 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 是指优势( strength)、W 是指弱势( weakness)、O 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 )、T 是指威胁( threat)。SWOT 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政策评估的价值在于它能向政府及社会提供政策绩效的资讯;重新检视政策目标及政策方案,以谋求政策改进之道;还可以作为形成政策问题或政策建议的基础。 领导者的主要领导权力包括参考权、专家权、合法权、奖酬权、强制权。 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 A 技术性技能,只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 B 人际关系技能,对外联系、接触,对内联系上下级,善于激励诱导下属人员的积极性。C概念化技能,指公共管理者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能力。D诊断技能,即分析 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E 沟通技能,利用各种媒介,有效、明确的向他人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的能力。公共管理民营化的优势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选择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示范效果。 公共管理民营化的劣势是:可能会忽视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特权与贪污,公共服务的不公正,规避巧用,管理问题。危机管理的几个阶段包括:危机的疏缓,危机的准备,危机的应对,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能是:技术知能,组织知能,人际关系知能,知识知能。按佛兰奇的观点,领导权力分为哪几类?参考权,奖惩权,强迫权,合法权,专家权。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哪些优点:成本降低,提高服务质量,选择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示范效果。 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哪些缺点:(1)关于公共责任问题,(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4)规避巧用,(5)管理问题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政府失灵的原因为:(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3)内部性问题;(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6)寻租(1 分);(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8)所有制残缺。

第六章品种法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北江公司为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供电、锅炉两个辅助生产车间。 1、2009年5月有关成本核算资料 (1)产量资料: 单位:件 甲、乙两种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47 000小时和23 000小时,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2)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 位:元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3)辅助生产车间劳务数量资料: 2、本月发生费用 (1)本月发出材料如下: 发出材料汇总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名称:原材料2009年5月单位:元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2)本月工资及福利费资料如下: 工资及福利费汇总表 2009年5月单位:元 (3)本月应提折旧费50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30 000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元,供电车间6 200元,锅炉车间4 800元,企业管理部门9 000元。 (4)本月发生修理费用4 8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 000元,供电车间1 000元,锅炉车间1 000元,企业管理部门800元。 (5)本月以现金支付办公费用5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1 000元,供电车间1 200元,锅炉车间800元,企业管理部门2 000元。 (6)本月以银行存款支付水电费60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 200元,供电车间32 000元,锅炉车间24 000元,企业管理部门1 800元。 3、要求: (1)开设甲、乙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开设供电、锅炉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开设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账。(2)根据有关资料进行费用分配和成本计算,编制记账凭证并计入有关账户。具体要求如下: ①分配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其中:材料费用按甲、乙产品直接耗用的原材料比例分配;人工费用按甲、乙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并分别编制记账凭证。 ②编制计提折旧的记账凭证,并计入有关账户。 ③编制本月修理费用分配表;编制以现金、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的记账凭证。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吸收公式、例题、概念题与思考题

一、气体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 (一)摩尔比与摩尔分率的变换 x x X X X x y y Y Y Y y -= += -=+= 1111 (二)气体溶解与亨利定律 混合气体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与吸收的温度、压力和混合气体的组成有关,对于难溶气体或低浓度气 对于难溶气体或低浓度气体,各系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三)分子扩散的传质速率方程 1. 等摩尔相互扩散 气相内 )(21A A G AB A p p RT D N -= δ 液相内 )(21A A L AB A c c D N -= δ 2. 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气相内 ) /l n ()]/()ln[()()() (121 21212B 21B B B B B A t A t A t A t m A A m t G AB A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RT D N -=-----= -= δ 液相内 ) /l n ()]/()ln[()()() (121 21212B 21B B B B B A t A t A t A t m A A m t L AB A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N -=-----= -= δ (四)定态下的对流传质速率方程

气相内 )( i t G A p p p D N -'=

(六)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 全塔物料衡算 )()(2121X X L Y Y G -'=-' (G ’、L ’分别为惰性气体和吸收剂的摩尔流率,kmol/h ) 吸收率 1 21211)(Y Y Y G Y Y G -='-'= φ 逆流吸收操作线 22)(Y X X G L Y +-'' = 并流吸收操作线 11)(Y X X G L Y +-' ' -= 吸收操作的最小液气比 2 *121m i n X X Y Y G L --=??? ??'' 适宜的液气比 min )0.2~1.1(L L '=' (七)填料层高度计算的通用表达式 ? ? ??--'-= --'-= --'-=--'-=** 1 21 21 21 2))(1()1())(1()1())(1()1() )(1()1(x x i x m y y i y m x x x m y y y m x x x a k dx x G H y y y a k dy y G H x x x a K dx x G H y y y a K dy y G H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成本管理会计品种法例题

品种法计算例题 某企业下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 1、201*年10月份生产车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1)基本生产车间领料5000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的A材料10000元,直接用于乙产品的B 材料15000元,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C材料20000元(按甲、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4000公斤,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1000公斤),车间耗用的消耗性材料5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料6000元;共计56000元。 (2)基本生产车间本月报废低值易耗品一批,实际成本为2000元,残料入库,计价1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 (3)基本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20000元(按甲、乙产品耗用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60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2000小时),管理人员工资4000元;辅助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6000元,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共计31500元。 (4)按照工资费用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5)基本生产车间月初在用固定资产原值100000元,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12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月初、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均为40000元;按月折旧率1%计提折旧。 (6)基本生产车间发生其他支出4540元;辅助生产车间发生其他支出3050元;共计7590元,均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2、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提供劳务9000小时,其中: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8000小时,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1000小时,辅助生产费用按工时比例进行分配。 3、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甲产品的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直接材料费用按产成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甲产品本月完工产成品1000件,月末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 不同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原子吸收分子吸收 (2) 线性光源连续光源 (3) 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 (4) 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池不同)无 (5) 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 (6)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7) 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 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 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 (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 f=kc (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 (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线直角 (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原子线(少) 离子线(谱线多) (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单元素、多元素 (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有原子化装置 (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 (但有滤光装置) (11)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 (12)灵敏度高中高 (13)精密度稍差适中适中 3.已知钠蒸气的总压力(原子+离子)为1.013 l0-3Pa,火焰温度为2 500K时,电离平

品种法练习题(答案)

七、实训题 (一)品种法实训 1.实训目的: 练习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2.实训资料: 甜甜食品厂是一家小型企业,主营饼干的生产与销售业务。该厂的基本生产车间是饼干车间,大量生产蛋元饼干和曲奇饼干两种产品,采用封闭式的流水线生产,饼干的主要原料为面粉、植物油、鸡蛋、食糖等。还设有一个机修车间,为企业提供各种修理劳务。该企业的原材料根据生产需要领用,并在领用后一次投入(车间内期初期末均无材料余额),领用的鸡蛋按定额消耗比例分配,其定额为百公斤蛋元饼干消耗10公斤鸡蛋,百公斤曲奇饼干消耗鸡蛋5公斤。其他原材料60%用于蛋元饼干生产,40%用于曲奇饼干的生产。饼干车间工人的薪酬和制造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机修车间费用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两种饼干均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企业发生的费用均用转账支票支付。 甜甜食品厂20××年3月有关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和相关资料如下: (1)上月末的相关资料如表4-1、4-2所示: 表4-1 生产车间月末在产品盘存单 车间:饼干车间 20××年 2月 28 日 第1联 主管: 审核: 保管:张鹏 盘点:谢刚 表4-2 月末在产品成本 20××年2 月 28 日 (2)本月的相关资料如表4-3至4-19所示: 表4-3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 3 月 31 日 主管: 领料人:许围 审核: 发料人:张辉 表4-4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3 月 31 日 ② 转 财 务 科 ② 转

主管:领料人:许围审核:发料人:张辉 表4-5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 3 月 31 日 主管:领料人:许围审核:发料人:张辉 表4-6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 3 月 31 日 主管:领料人:许围审核:发料人:张辉 表4-7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 3 月 31 日 主管:领料人:许围审核:发料人:张辉表4-8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 3月 31 日 主管:领料人:许围审核:发料人:张辉表4-9 领料单②转财务科 ②转财务科 ②转财务科②转财务科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精心整理).doc

复习题 1、 西方为者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主要在(D )方面存在差界。 A. 悖理主体 B.管理客体 C.悖理方法 D.研究途径 2、 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有哪两种学术途径。 (A ) B. 政策途径和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和政治途径 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D ) B. 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 D.国家职能的演变 原有行政管理的政治统治职能已经难于包容全部的国 B. 管理权与所冇权 D.行政与政治 5、 新公共管理主义的主要特点是(C ) A. 外部取向 B.内部取向 C. 关注行政过程 D.关注LI 常管理 6、 行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A )提出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A. 政治和行政二分法 B.科学悖理 C. 政策科学 D.行为科学 7、 政治和行政二分的观点强调行政悖理的(A ) A.利益性 B.公平性 C.效率性 D.政策性 8、 ( C )将政治和行政重新融合,标志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向现代公共管理理论 A.政策途径和管理途径 C.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 3、 与传统社会的公私概念不同, A.不同群体的集合状态及规模 C.个人与集体的占冇状态 4、 从19批纪末20世纪初开始, 家职能,出现了( D )的分离。 A.主权与治权 C.立法与执法

转变。

9、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等问题,都取决于(D )过程。 A.市场竟争 B.政策决策 C.计划安排 D.公共选择 10、与公共管理研究的B-途径不同,P—途径强调(B )。 A.管理的相似性 B.绩效和项目 C.战略规划 D.组织机构 11、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大小分类,可将公共组织分为(C ) A.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服务型纽织 B.疏远型纽织、功利型纽织和道徳型纽织 C.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D.功利烈组织、道德烈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12、功利型组织是以(D )为基础的组织。 A.激励的作用 B.劝导和感召 C.强制性权力 D.实在性奖励和非实在性奖励 13、非营利组织与“公企业”或“公共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B ) A.是否以志愿提供公共利益为组织宗旨 B.是否以非营利为纽织宗旨 C.是否以志愿投入资金为组织宗旨 D.是否以志愿消费公共产品为组织宗旨 14、公共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法制原则,即要求公共组织的(D )要依法配置,其活动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 A.主体、客体、权力 B.职能、机构、人员

第六章 吸光光度法习题

第六章 吸光光度法习题 一、填空题 1、已知某有色络合物在一定波长下用2cm 吸收池测定时其透光度T=0.60。若在相同条件下改用1cm 吸收池测定,吸光度A 为 ,用3cm 吸收池测量,T 为 。 2、测量某有色络合物的透光度时,若吸收池厚度不变,当有色络合物浓度为c 时的透光度为T ,当其浓度为c 3 1时的透光度为 。 3、苯酚在水溶液中摩尔吸收系数ε为131017.6-???cm mol L ,若要求使用1cm 吸收池时的透光度为0.15~0.65之间,则苯酚的浓度应控制在 。 4、某有色络合物浓度为15100.1--??L mol ,以1cm 吸收池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为0.280,在此波长下该有色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 6、已知KMnO 4的摩尔质量为1581-?mol g ,其水溶液的 113102.2--???=cm mol L ε。求此波长下质量分数为0.0020%的KMnO 4溶液在3.0cm 吸收池的透光度为 。 7、用普通分光广度法测得标液c 1的透射率为20%,试液透射率为12%。若以示差法测定,以标液c 1作参比,则试液透射率为 。 二、选择题 1、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 A 、增加,增加,增加; B 、减小、不变、减小; C 、减小,增加,增加; D 、增加,不变,减小。 2、测定纯金属钴中锰时,在酸性溶液中以KIO 4氧化Mn 2+成-4Mn 以分光光度法 测定。若测定试样中锰时,其参比溶液为( ) A 、蒸馏水; B 、含KIO 4的试样溶液; C 、KIO 4溶液; D 、不含KIO 4的试样溶液 3、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会引起这一现象的是( ) A 、测量和参比溶液所用吸收池不对称; B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C 、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 D 、显色反应的检测下限太高。 4、光度分析中,在某浓度下以1.0cm 吸收池测得透光度为T 。若浓度增大1倍,透光度为( ) A 、2T 少; B 、T/2; C 、2T ; D 、T 。 5、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得标液1c 的透光度为20%,试液的透光度12%;若以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以1c 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光度为( )

成本会计品种法习题

品种法习题 资料:某厂为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还设有一个辅助生产车间-运输车间。该厂200×年5月份有关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如下: 1、产量资料见下表(单位:件): 2、月初在产品成本见下表: 3、该月发生生产费用: (1)材料费用。生产甲产品耗用材料4410元,生产乙产品耗用材料3704元,生产甲乙产品共同耗用材料9000元(甲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为3000千克,乙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为1500千克)。运输车间耗用材料900元,基本生产车间耗用消耗性材料1938元。 (2)工资费用。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运输车间人员工资800元,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600元。 (3)其他费用。运输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为200元,水电费为160元,办公费为40元。基本生产车间厂房、机器设备折旧费为5800元,水电费为260元,办公费为402元。 4、工时记录。甲产品耗用实际工时为1800小时,乙产品耗用实际工时为2200小时。 5、本月运输车间共完成2100公里运输工作量,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耗用2000公里,企业管理部门耗用100公里。 6、该厂有关费用分配方法: (1)甲乙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 (2)生产工人工资按甲乙产品工时比例分配; (3)辅助生产费用按运输公里比例分配; (4)制造费用按甲乙产品工时比例分配; (5)按约当产量法分配计算甲、乙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甲产品耗用的材料随加工程度陆续投入,乙产品耗用的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要求:采用品种法计算甲、乙产品成本。(附表) 答案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041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6704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900 制造费用1938 贷:原材料19952 工资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5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550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800 制造费用1600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一、关键术语 1、公共管理学6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新公共服务理论76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3、公共组织8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责公共责任。 4、事业单位108 事业单位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5、人力资源216 人力资源(human resouce,H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人们的总和。 6、公共预算255 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政府的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等。 7、政务信息存储308 政务信息存储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继加工之后的重要内容或环节,是指将加工处理后政务信息资源(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将其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的过程。 8、公共危机管理340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9、经济手段382 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10、公共管理监督433 公共管理监督就是指种类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11、效绩标准473 绩效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的是要求补评估做得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在各个指标上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绩效要求。绩效标准不仅要包括基本标准,还要有卓越标准,这样才能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12、公共部门改革497 公共部门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13、政府职能530

仪器分析计算例题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 例1:在一根90米长的毛细管色谱柱上测得各组分保留时间:正十四烷15.6min ;正十五烷21.95min ;正十六烷31.9min 。计算色谱柱的死时间及载气平均速度。 解:方法一:同系物保留值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以()R M t t -代替' R t 可推导出: 2 (1)(1)() (1)()()(1)()() R n R n R n M R n R n R n R n t t t t t t t t -++--= ---将正十四烷、正十五烷、正十六烷的保 留时间代入公式:2 31.915.621.95min (31.921.95)(21.9515.6)M t ?-=--- 得 4.40min M t = 载气的平均流速 /M u L t - =, 即 90100/(4.4060)/34.09/u cm s cm s - =??= 方法二:直接用甲烷测定死时间。即以甲烷的保留时间作为死时间。 例2:在一根2m 长的色谱柱上,A 、B 、C 、三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42min 、3.21min 、5.54min ;峰宽分别为0.12min 、0.21min 、0.48min 。另测得甲烷的保留时间为1.02min 。求: (1)A 、B 、C 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 (2)A 与B 、B 与C 组分的相对保留时间; (3)A 、B 、C 组分的容量因子; (4)A 、B 、C 组分的有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5)A 与B 、B 与C 组分的分离度; 解:(1)' (1) (1)R R M t t t =-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例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两个组分,色谱柱长30cm 。已知在实验条件下,色谱柱对组分2 的柱效能为 26800m -1,死时间 1.5min M t =.组分的保留时间 124.15min, 4.55min.R R t t ==计算: (1)两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保留时间1 2' ' ,;R R t t (2)两组分的分配比12;,k k

大学《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属(每空1分,共16分) 1.公共管理是——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 ——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和理由。 3.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元政策——和——. 4.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根据其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主动对自己——加以改进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和措施。 5.在西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的制度,即——、——、集体谈判制度和弱势群体保护行动制度。 6.“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是——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7.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包括财政的——、预算会计和政府审计等内容。 8.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 9.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新取向是——·

10.公共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对政府来说,主要有表现为——责任和——责任。 参考答案: 1.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 2.市场失灵 3.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4.外部环境原有状态 5.政治任命制度公务员制度 6.以人为本 7.预算与决算 8.信息源信息处理器 9.用户满意原则 10.诉讼侵权赔偿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实施全面干预,是一个( )。 A.小政府 B.间接的政府 C. 恰当的政府 D. 全能的政府 2.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 A.合理性

B. 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3.我国开始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时间是( )。 A.1978年 B. 1988年 C. 1992年 D. 1993年 4.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是( )。 A.政府上网 B. 政府信息的公开 C. 政府信息化 D. 建立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5.( )不属于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 A. 行政监督权 B. 行政监察权 C. 审计 D. 立法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 D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一)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得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得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得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得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得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得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与私人利益 B、效率性与私人利益 C、公共性与公共利益D、效率性与公共利益 4、有效得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得起点就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得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得发表B、《经济与社会》得发表 C、《行政学导论》得发表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得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得直接动因为(C) A、经济得发展 B、政治得推动 C、公共部门得改革 D、私人部门得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得就是(A ) A、威尔逊B、韦伯C、杰弗逊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得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得提出者就是(D )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得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得就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得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得那些人发布命令得权力”为基础得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得传统、神圣不可侵犯得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得人得地位得合法性为基础得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D)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大学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专业课一) 名词:(6*5分) 公共管理者、公共政策、反制法则、治理工具、非营利组织 简答:(6*12分) 1、简述战略管理的特征 2、试述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因素 3、简述公共管理着应具备的技能 4、传统预算制度虽然能够控制预算的完成,但却不能完成“评价”预算完成情况的任务,请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5、简述零基预算的优点 6、简述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 论述:(2*24分 1、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总结了8种研究公共管理者技能与角色的途径,请分别论述。 2、立足国情,借鉴国外,试析评我国公共管理的得与失。 综合知识(专业课二) 名词(6*5分)公务员制度、合理性合法性组织、理性、异质性、程序的仪式化 材料(2*15分) 1、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谈谈你对该法条的理解。 2、材料略。问题大意:谈谈思想政治工作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对于抑制决策过程中消极行为的作用。 简答:(5*10分) 1简述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2麦格雷戈对于管理思想的创新

3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基本内容 4决策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5简述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与职务升降制度的技术和方法(顺序有颠倒题目没有错) 论述:(2*20分) 1论述如何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退出机制 2结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谈谈为什么政府要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简要分析:总体来看,今年的武大行管专业的考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 题量相对增加,表现为综合知识的材料分析由一题增加为两题。最后一题论述开放性明显,相对而言,其他题目理解记忆要求较高。 2 出题点分布相对往年更加均衡,改变了以往重视黎民教授的公共管理学,忽视陈振明教授公共管理学,重视西方行政学说史、国家公务员制度忽视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的考试倾向。研友们从试卷中很容易看出来。 3 重点知识没有改变,比如综合知识吗,常考的重点依旧是考试的重点,只是分量相对减轻。 2011年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真题 2011年武汉大学:题目公共管理 一、名词解释(6*5=30) 1.公共事务 2.准公共物品 3.目标管理 4.公共权力

自考03335公共管理学试题和答案【在最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A.国防 B.空气 C.法律制度 D.衣服 2.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马克斯·韦伯 B.卡尔·马克思 C.大卫·休谟 D.伍德罗·威尔逊3.政府作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最基本角色,其表现主要是指 A.维护市场秩序 B.提供公共产品 C. 消除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D.调控宏观经济 4.“小政府、大社会”或“保守型政府”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指 A.重商主义政府论 B.国家干预主义政府论 C.自由主义政府论 D.新自由主义政府论 5.下列不属于公共部门战略规划议题的基本属性的是 A.稀少性 B.短期性 C.重大性 D.指导性 6.把公共政策分为“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的依据标准是按照政策 A.的空间纵向层次不同 B.对人们之间关系的协调方式和影响不同 C.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 D.所分配的利益不同 7.对政策议程的建立起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是 A.政治领袖 B.专家学者 C.利益集团 D.社会公众8.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执行当中行政手段所具有的特点的是 A.权威性 B. 强制性 C.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 D.有偿性 9.按照公共支出的用途分类,下列不属于该范畴的是 A.补偿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积累性支出10.公共服务的追求是指 A.团结与凝聚社会 B. 道义、慈善 C.公民与国家关系 D.以需求促供给11.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性本质特征最集中的反映指的是 A.服务原则 B.公众为本原则 C.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D.市场化原则 12.下列不属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定性指标的是 A.工作质量指标 B.质量反馈指标 C.工作量指标 D.结构质量指标13.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即是指 A.观念形态 B.实践形态 C.准则评估形态 D.组合形态14.“三金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下列不属于“三金工程”的是A.金桥工程 B.金关工程 C.金卡工程 D.金税工程

【精选】紫外吸收光谱法练习题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 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 (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σ→σ*(2)π→π*(3)n→σ*(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 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 (1)(2)(3)(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

么因素决定? 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 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 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 么关系? 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 因素? 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 或特征? 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 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11.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 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 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13.pH对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苯胺在酸性介质中它的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蓝移,而苯酚在碱性介质中其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红移,为什么?羟酸在碱性介质中它的吸收带和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14.某些有机化合物,如稠环化合物大多数都呈棕色或棕黄色,许多天然有机 化合物也具有颜色,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