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灵隐寺

西湖灵隐寺
西湖灵隐寺

西湖灵隐寺

摘要: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是杭州历史悠久、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和中国十大古刹之一。

关键词:历史悠久;环境优美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至今己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

一.悠久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初创时佛法未盛,一切仅初具雏形而已。至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其规模稍有可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曾作过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然而,唐末“会昌法难”,灵隐受池鱼之灾,寺毁僧散。直至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新建石幢、佛阁、法堂及百尺弥勒阁,并赐名灵隐新寺。灵隐寺鼎盛时,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宋宁宗嘉定年间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

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

康熙在南巡时,到灵隐寺后山上登高揽胜,看到山下云雾漠漠,寺院笼罩在云雾和树林中间,便题为“云林禅寺”。此外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是康熙酒后为灵隐寺题匾额,信笔提来,将靈字上部的雨字头写得过大,因为灵字笔画过多,且纸面有限,因此康熙非常尴尬。在犹豫之中,身旁的宠臣便出主意改名为云林禅寺,因为云字的笔画简单。

著名僧侣永明延寿、大慧宗杲等人,都曾担任此寺的住持。传说中的济颠和尚也在此寺出家。

新中国成立后,灵隐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于今,在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方针下,在监院光泉法师的引领下,灵隐寺两序大众以“充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建设东南人间净土”为发展目标,使灵隐这座千年古刹,法幢高树,海众安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前,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室、东西藏堂、东西碑室等建筑所构成,共占地一百三十亩,殿宇恢宏,建构有序。大雄宝殿中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镶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庄严,气韵生动,为国内所罕见。

灵隐自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儒释交融,谈禅论道,一吟一咏早己蔚然成为文化大观。此外,寺内还存有不少年代久远的佛像、法器、经幢、石塔、御碑、字画等历史文物,这些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使灵隐寺列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环境优美

灵隐寺山门外有一照壁,上题“咫尺西天”四个大字。进入灵隐景区后,便是埋葬灵隐开山始祖慧理和尚骨灰的“理公塔”。该塔高约8米,八角七层,位于飞来峰的岩洞旁。

经过春淙亭,沿着溪水上行,左侧溪水对岸便是刻有众多佛像的飞来峰造像石窟群,右侧便是灵隐寺的正门。

灵隐寺正门为天王殿,上悬清康熙帝御笔“云林禅寺”的匾额[注1]。殿内的正面佛龛供奉弥勒佛,两侧为怒目圆睁的四大天王。弥勒佛像背面为手持金刚杵的韦陀菩萨佛像,是南宋时期的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经过天王殿后的庭院,便进入灵隐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该殿为三层重檐构造,高达33.6米,雄伟庄严。殿内正面为释迦牟尼莲花坐像,该像造于1956年,高达19.6米,连座高24.8米,用香樟木仿唐代佛像雕刻而成,佛像外敷金箔。当时经过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动用了黄金六十多两制成金箔。目前该佛像是中国国内最大的木雕佛像.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造型,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释迦牟尼像的背面是大型彩塑群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正中是手执净瓶的南海观音,周围的彩塑中刻画了150多位佛教和传说人物,其中也包括托塔天王、韦陀菩萨、孙悟空、四大天王、济公等造型。位于大雄宝殿之后中轴线上的佛殿还有药师殿、四殿藏经楼和五殿华严殿。藏经楼和华严殿是2000年11月开始动工,于2002年10月西湖博览会期间正式对外开放。华严殿是灵隐寺内位置最高的建筑,殿内供奉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另外,在灵隐寺出口处近旁建有规模宏大的罗汉殿,内有五百罗汉像,神态、服饰各不相同。

天王殿

灵隐寺山门内的第一重殿——天王殿。殿门正上方挂有上下二个巨匾。上匾“云林禅寺”,乃是清圣祖康熙皇帝所赐,灵隐寺曾经又名云林禅寺,即是根据于此。下匾“灵鹫飞来”,乃是黄元秀先生所书。因为本寺对面有飞来峰,相传此峰是从印度灵鹫峰飞来。东晋慧理和尚认为:此峰乃是仙灵所隐,灵隐寺之得名即是缘由于此。因本殿供有四大天王,故本殿名为天王殿。本殿正中,则供奉着是弥勒菩萨,它腆着大肚,咧着。当你走上前去,他似乎是在对着你笑。你可知道他大肚容的是什么东西吗?你又可曾明白他为什么要如此开怀大笑吗?这答案就是: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怀大笑,笑人间可笑之人。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作慈氏,也就是慈悲之意。依佛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夭。中国一般寺庙供奉之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为五代时之契此和尚,是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出家于岳林寺。他圆寂前,端坐在岳林寺一块盘石上说谒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知。”人们以为他是弥勒的化身,故塑像供奉之。在弥勒菩萨像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四位高大、威武的大将,他们个个身穿盔甲,手持武器,怒目而视,给人一种威震四方的感觉,有点像是我国古代战场上的将军,这就是大家时有耳闻的四大金刚了。不过请别怕!他们可都是护持佛法的大将,威武不能屈,去恶扬善,保护着每一位行善的人们。所以佛教中也有称他们为“护世四天王”。其中,手拿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手臂缠绕一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银鼠的是北方多闻天王。他们四位所拿的法器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其象征的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经上把众生世界,依次分为欲界、色界如无色界“三界”。每一界又以禅定修行功夫程度的高低分为若干天。欲界中最高级的天是“六欲天”,为天神所居。在欲界护持佛法的四位天王是指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阔天王。又称四大天王、护世四天王、护世夭。六欲天又分为六重,第一重在须弥山之蟹,叫“四大天王”。那里耸立着一座大山,名叫犍陀罗山。此山又有四个山峰,四天王及其眷属分住其上。他们“各护一天下”。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一般简称为“大殿”,它是寺院僧众早晚诵经共修的场所。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具有降服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四大魔的智慧与力量,叫做“大雄”,也即一切无畏的大力士的意思,后来就把它作为释迦牟尼的“德号”。寺院因而也就把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大殿称为大雄本殿门前的正上方有“妙庄严域”四字,是前浙江省图书馆长张宗

祥先生手笔,下方这块金碧辉煌的匾额题有“大雄宝殿”四字,是已故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于1987年第二次重写。“大雄”是佛的德号,意思指佛有大力,能伏众魔,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本殿是清代所建的仿唐建筑,它采用古代建筑单层三重歇山顶的传统手法,加上高高翘起的飞檐翼角,使庞大的屋顶显得轻盈活泼。殿字的瓦饰、窗花、斗栱、飞天浮雕以及天花板上的云龙绘图,均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本殿共高33.6米,面宽七间,进宽四问,气势轩昂,雄伟壮观,在国内其它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本殿正中莲花台上结跏趺坐的这尊佛像,就是佛祖释迦牟尼。这尊佛像是l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佛像为蓝本,与华东民间艺人精心设计,共同创制,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而成。并曾经得到了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这尊佛像加莲花座共高有24.8米,仅像高也有19.6米,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佛像造形体态丰满,慈祥和蔼,庄严肃穆。端坐莲台左手上抬,作吉祥姿态说法相,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当你进殿抬头瞻仰时,与佛像视线刚好相接,以示佛祖对众生的呵护.殿内东西两侧站立的雕像,名为二十诸天,出自《金光明经》,他们是掌管日、月、地、水、电、火、雨、风、富等天神。东边十尊是:婆竭罗龙王、增长天王、坚牢地神、鬼子母神、韦驮尊天、摩醯首罗天、多阔天王、大功德天、日宫天子,大梵天王。西边十尊是:阎罗天子、摩利支天、广吕天王、菩提树神、散脂大将、金刚密迹、持国天王、大辨才天、月宫天子和帝释尊天。他们个个手执法器和兵器都象征着神通广大,从其所穿戴的服饰上看,可以知道它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文武百官的服饰。趺坐后面东西两侧坐像,共有十二尊,号称“十二圆觉”,圆觉意为“圆满觉悟”,相传他们是佛祖的十二位大弟子。从东面排列分别是:文殊、普眼、贤首、光音、弥勒、净音;从西面排列分别是:普贤、妙觉、善慧、善见、金刚藏、威音。大殿内以十二圆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佛教寺院中是非常少有的。大殿后壁,大家可以看到一组大型雕塑,高20余米,雕塑材料全部用黏土塑成,不掺一点水泥。它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共有大小佛像150尊,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充分表现了佛教《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南游遍参五十三位名师而后才能正果的典故。就是所谓的“五十三参”。这组群雕布局分天、地、海三层。最上层那尊形容枯槁、庭骨鳞峭的雕像,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在雪山茹苦修行的形态。中层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是地藏菩萨,最下层中间这尊手执净水瓶的是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他脚踩鳌鱼,独占鳌头。此鱼传说是海中之王,其眼一眨,都有可能引起山崩海啸,洪水地震,后被观音菩萨所驯服,所以也就成了观音菩萨的坐椅。观音菩萨右侧,有一尊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童子,他便是善财,左侧是龙女,民间所传说的“金童玉女”,指了他们这两位。这组涌壁群塑可以说是佛教艺术的上乘之作,充分体现了宗教艺术家们的神工技巧。

药师殿

本寺的第三重殿——药师殿,本殿单层重檐歇山顶,面揭七间,进深三间,正门上方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的“药师殿”三字,字体端庄,道劲有力。殿中莲台座上结跏趺坐的是药师佛,左边站立的是日光菩萨,手托太阳,象征着光明;右边站立的是月光菩萨,手托月亮,象征着清凉。他们合称为“东方三圣”.据《药师经》记载: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又称为“大医王佛”。因为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解除病痛和灾害,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他曾经在行菩萨道时,发过十二大愿,每愿都是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

照壁

在灵隐与天竺分道处,黄墙黛瓦、古色古香。照壁上题有擘窠大字“咫尺西天”,为清代遗存建筑,点示此处旁有灵鹫,前有天竺,都是古印度佛祖坐禅说法之处,即“西天佛国”,古人称:“山名天竺,西方即在眼前”。"咫尺西天”为清人留下的点睛之笔。

理公塔

该塔又名灵鹫塔,位于灵隐龙泓洞口之理公岩(又名晏寂岩),为经念开山祖师慧理的建筑物,塔内有慧理骨灰。宋陆游曾撰《二寺记》。记述当年慧理曾晏息岩下,后有僧人在其四周镌刻罗汉像,并有“天削芙蓉”、“八面玲珑”等题刻。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六月,塔为霖雨冲坍,中有刻石铭记:“北宋开宝八年募众重建”、“释迦砖塔一座在清远桥灵山里”等安。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由灵隐寺住持如通重建,虞淳熙撰塔铭嵌于第二层。该塔为六角七层高二丈七尺石塔,第三层刻有《金刚经》及“光明净域”、“南无宝藏胜佛”等字,第四层以上皆刻佛像,塔旁理公岩刻有梵文,意为“莲花中有一块白玉”。古时所刻篆书“理公岩”三字为唐代尚书令杨遵书。理公塔旁有石刻二,一为佛像,一为执金刚神,皆为元代密教造像,题有“至元”二字。

飞来峰摩崖造像

飞来峰造像位于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岩壁。峰高209米。据唐代陆羽《灵隐寺记》称:“有僧于岩上周围镌罗汉佛菩萨。”可见,飞来峰石刻唐时即有,现可计数的有五代、宋、元石刻造像470多尊,保存完整和较完整的有115龛345尊,分布在峰顶伏犀泉上,金光洞(即射旭洞)、玉乳洞、龙泓洞内外和沿溪崖壁上,直至呼猿洞以西。据现存有纪年题记的石刻,最早的为后周广顺元年(951年)镌刻于金光洞外的弥勒、观音、势至三佛像,最为精致的为北宋干兴元年(1022年)刻于金光洞口的卢舍那佛会浮雕,最为生动的有过春淙亭刻于宋代的弥勒讲经一铺群像主尊与十八罗汉,龙泓洞口宋代的两组浮雕:一为“唐僧取经”,一为“白马驮经”,旁刻有第一批来中国的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蓝名号,这些浮雕均十分传神,可惜有的遭人为破坏已断肢残缺。飞来峰造像以元代造像著称,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国内之最,也为汉族地区最多的喇嘛密宗造像群。这些佛像袒胸露肩,威武奇突,其中以无量佛母准提像量为精致,龛呈喇嘛塔形,旁有供养天女飞翔,佛母三头八臂,端庄安祥,两侧供养质丽虔诚,衣着轻柔,四个金刚威武有力,位于呼猿洞口的造像与刻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363年)的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菩萨,容相端庄,衣饰富有质感,以元代造像手法并继承了宋代造像风格。飞来峰元代造像众多的原因与元代“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有关。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杨琏真伽因盗掘宋陵、侵吞官物被朝廷追究,从他家中抄出赃物黄金一千七百多两,白银六千八百多两,钞十一万六千二面锭,田二万三千多亩,珠玉宝器不计其数。当时许多臣僚奏请“乞正典刑,以示天下”,但元世祖忽必烈念其征南有功,将他赦免并发还田地人口。他返杭后,为报答朝廷恩典,接连在飞来峰造下多闻天王等佛像,所刻佛像旁都有祝皇帝、真妃、太子等“万岁”、“千秋”题字。在造像中还胁杂有杨琏真伽自造像,据《说杭州》载:

杨于所凿诸佛像外,又凿已像与其徒二人之像儳其中。明时张岱见一波斯胡髡像,蛮女四五献花果,皆裸形,勒石志之,乃杨髡像也,怒而击碎之,投其首圊溷中。然田汝成亦谓碎其一,郡守陈仕贤亦谓碎其一,果孰为真杨髡像,不可知也。进射旭洞主洞经“理公床”进另一洞室,有清金石学家钱松、胡震留下的“元周伯温摩崖入辟五步”题记,由此向前侧身进入石隙,内有元代书法家周伯温镌刻的《理公岩记》,记述了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捐金庀工,载凿岩石,刻十佛及补陀大士像”,其右有明代郎瑛,叶彬的跋文,对此碑记,著名学者居士马一浮生前曾盛赞其艺术价值。在龙泓洞内,尚遗有南宋贾似道等题刻。咸淳三年(1267年),元军侵犯襄阳,贾似道曾两次上灵竺祈求保佑,并在龙泓洞内题刻“咸淳丁卯七月十八日贾似道以岁事祷上竺回憩于此……”

此外,元代元帅伯颜亦曾于至正十六年(1356年)在飞来峰凿十佛像及弥陀大士像。1982年,国务院公布飞来峰造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淙亭

在飞来峰理公塔对面的回龙桥上,吴越时名清绕桥,桥亭跨龙泓涧面建。其下流水淙淙。旧时亭为木结构,清干隆八年(1745年)灵隐寺住持巨涛义果将春淙亭由合涧桥移

此。次年,厉樊谢记云:……桥旧无亭,干隆癸亥,巨公重新云林寺,饬余材剩甓成之。登斯亭者,抑挹山翠,俯听泉响,炎曦阴霖有所庇,而物色之奔赴若天造而神输,巨公问名于余,余以合涧桥旧有春淙亭,葢取苏文忠‘两涧春淙一灵鹫’之句,今亭废久矣,宜移其名于此……。

太平天国时亭毁,光绪初重建。民国二十二年(1932年)灵隐寺天王殿改建时,由营造商捐资改建为钢砼结构。贝琼《古涧寒泉记》云:钱塘西山之灵鹫,有泉流幽涧中,或隐或见,曲析而下,其激石有声,铿锵如琴筑之交奏,及春淙亭,东西合流,注大壑,则如骤雨之至,雷霆之薄,亦西山一奇矣。……干隆癸亥,僧义果构新亭于回龙桥上,移其名。

壑雷亭

在灵隐寺前冷泉亭右,初建于宋。《湖山便览》卷六:“宋安抚赵与建,在冷泉闸畔”。《西湖新志》卷一:“在冷泉亭右,查亮彩有聊云:‘飞瀑欲凌空,远渡峰头作霖雨;出山能泽物,先从壑底起风雷’。”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广州许应(左金右)重建。乙卯(1915年)夏又复修葺,许炳璈补额。

冷泉亭

在灵隐寺前,面向天王殿,后临冷泉。《武林旧事》卷五:“冷泉,有亭在泉上,‘冷泉’二字乃白乐天书;‘亭’字乃东坡续书,诗匾充栋,不能悉录。”《西湖浏览志》卷十:“唐刺史元藇建,旧在水中,今依涧而立……,今匾,旴江左赞隶书。”白乐天《冷泉亭记》云:“东南山水,余杭为最;就郡则灵隐寺为最,就寺则冷泉亭为最,亭在山下水中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撮奇搜胜,物无遁形。春之日,草熏木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气血。夏之日,风冷泉渟,可以蠲烦析析酲,起人幽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生而玩之,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可垂钓于枕上。潺溒洁澈,甘粹柔滑,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西湖志》卷九:“旧传冷泉深广可通舟楫,亭在水中,宋郡守毛友移置岸上,亭依泉而立。”《湖山便览》卷六:“唐刺史元藇建,白居易为记,刻石亭上,吴越宝大元年,重建,亭匾‘冷泉’二字白公书,‘亭’字苏公续书,久不存,明旴江左赞,华亭董其昌先后补书,今匾乃董书也……。明弘治时,岸摧闸废,水面隘塞;万历时,乃移亭堤上。”

翠微亭

在飞来峰山腰下,面对灵隐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蕲王韩出忠为怀念岳飞而建。干道五年(1169年)安抚周淙重建。清光绪中钱塘丁丙再建,今亭为民国十六年(1927年)冬僧慧明修建,重檐钢砼结构,设坐栏。旧时亭下右侧崖壁嵌有韩彦直题记刻石。(现残存)记文云:“绍兴十二年,清凉居士韩世忠因过灵隐,登览形胜,得旧基,建新亭,榜曰翠微。以为游息之所,待好事者。三月五日男彦直书。”《西湖游览志》卷十:“宋韩蕲王世忠建,世忠既忤秦桧,解枢柄,奉朝请,逍遥湖上,固建此亭。”《湖山便览》卷八:“在飞来峰半,绍兴十二年韩世忠建,……因岳鄂王有《登池川翠微亭》诗,用以名亭,盖隐痛之也。”(诗云:经年尘土满征衣,特地导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灵隐寺经幢

两座经幢分别位于灵隐寺天王殿的东西侧。东幢高7.17米,西幢高11米,为多层八面形,基座为两层须弥座,幢身刻佛经,右幢刻有《尊胜陀罗尼经》,故称“尊者塔”;右幢刻有《大自在陀罗尼咒》,故称“大自在塔”。幢身上部叠置华盖、腰檐、联珠、仰莲、伞盖、流云,覆莲以及盘石等,盘石上雕刻迦陵嫔伽,双手合十,背有翅膀,形象生动。该经幢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原置吴越王家庙奉先寺,该寺后废圮,景佑二年(1053年)由灵隐方丈延珊迁置于此,幢身刻有“灵隐寺住持传法慧明禅师延珊于景佑二年十一月内移奉先废寺基上。”古人赞灵隐寺经幢云:高幢垂五代,瑞拱寺门雄;地涌虬蟠角,天成神鬼工。莲花开仰覆,佛顶峙西东;卓出灵峰北,招摇云雾中。

灵隐寺石塔

位于灵隐寺大雄宝殿前露台两侧,建于北宋隆元年(960年),均为八面九层楼阁式塔,高约12米,第一层边长97厘米,用石料雕刻砌筑而成,为仿木楼阁式塔,每层四面辟壶门,线条和顺流畅,每层有柱子、栏额、枓栱、出檐、平座,脊饰上刻有仙人像,下刻佛顶首陀罗尼经,塔身下为一层须弥座,更下为九山八海基石,是典型的宋式建筑。

御碑亭

位于天王殿前东侧。碑的正反面均为干隆御书灵隐寺题咏;碑边均为康熙御书韵诗。其中清晰可读的有:清圣祖玄烨御笔题诗:灵是西方鹫,飞来住岌峨;名山观不少,此地比宁多。法苑开龙象,清径沲蔚萝,诸天应栏护,御辇昔曾过。丁丑春日御笔清高宗弘历按康熙诗韵御笔题诗:

飞来峰畔路,法相坐嵯峨;宛识只园地,已闻梵呗多。

法云开月宇,山籁下烟萝;到处瞻光被,羹墙竺是过。

再依皇祖灵隐寺诗韵,壬午暮春月御笔

蘸笔池

位于寺中大悲阁下。相传一线天石室上有一小圆洞漏天光,悬岩上刻有“佛国”二字,为上天竺僧人道行所书。唐时有丁飞(字瀚之)曾住石室学养生术,年八十六而壮;丁飞善书小楷,其蘸笔池建于寺中。

呼猿洞

由灵隐寺往西沿飞来峰之麓,杂草丛生,遗有一洞名呼猿洞。相传古时灵隐山“白猿可呼,仁虎不食”。东晋慧理为证实飞来峰来自天竺灵鹫,曾呼猿而出。六朝刘宋时(420—479年)灵隐僧人智一曾蓄猿于山间,他还善啸,有“哀松之韵”,每当他临涧长啸,则众猿毕集,时人称其为“猿父”,并设有饭猿之台。唐时李绅至灵隐看到“寺多猿猱,谓之孙团弥”,并诗云:“时有猿猱扰钟磬,老僧无复得安禅”。无数文人均留有猿猱诗句。至今该洞遗迹尚存,难以进入。据志书称:“呼猿洞外狭内广,堂皇深邃,冥若长夜,索炬偃行,可四五百步……不敢深入,故人惮而未祥,而宋元人墨笔题石尚未磨灭,依稀可读,《方与胜览》谓有路可透天竺,今已湮塞。”

韬光

位于灵隐寺右之半山巢枸坞。唐代诗僧韬光开山创建。韬光,原系四川僧人,唐长庆年间辞师出游,师嘱:“遇天可留,逢巢即止。”他游至灵隐巢枸坞,恰值白乐天守杭,认为师命已成,就在此卓锡结庵,说法修行。与白乐天(居易)结为法友,题其堂名为“法安”。长庆四年(824年)正旦,邀韬光入城,诗云: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韬光以《因白太守见招有答》拒招,诗云: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转翠楼前。该庵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由吴越王钱元瓘扩建,改额“广严”。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法安院”,而世人以僧号称之为“韬光”。南宋干道九年(1173年)被充作咸安郡王赵士铢功德院。明成化《杭州府志》载:该庵于明洪武年间重建又毁,正统十一年(1445年)由僧人一真建。此后于天顺二年(1458年)由住持宗融募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曾建观海亭。雍正八年(1730年)总督李卫修亭葺房,称“韬光观海”,列西湖十八景之一。干隆十六年(1751年),清帝弘历访灵隐时曾为韬光御书“法安堂”、“云澄日观”额。相传古时吕岩曾在此炼丹,故旧有“吕岩祠”、炼丹台、金莲池、烹茗进。宋时苏轼、赵抃等守杭,均曾来此题壁,并遗有骆宾王隐居韬光与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续诗遗事,成为千古佳话。

灵隐寺的美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

杭州灵隐寺的经典传说故事

杭州灵隐寺的经典传说故事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在杭州流传着很多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从前四川峨眉山上,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飞到哪儿,都会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个济颠和尚,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清规,拿把芭蕉扇子,东游西荡,到处打哈哈,人们也都喜欢他。 有一天,济颠和尚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异的山峰要飞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了。他担心山峰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五更天时就爬起来,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说:“今天中午有座山峰要落到庄上来,大家赶快搬家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老头儿听了直摇头,骂道:“你这疯和尚,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 当家人听了叹口气道:“我们穷佃户能往哪里搬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苦!” 小伙子听了哼哼鼻子,气道:“别编谎话吓唬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扛着,我们不怕!” 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济颠和尚后面,指手划脚地看热闹。 济颠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他说得嘴

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没一家人家准备搬场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啦,济颠和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忽地听到“滴滴打,滴滴打”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呵哟,原来有家人娶媳妇,新郎、新娘正磕头拜天地哩!屋子里喜气洋洋,人进人出,热闹极了。济颠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呵,有了!赶忙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就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新娘子头上的红方巾还没有揭掉呢,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吓得“哇哇”直叫。济颠和尚抢走新娘子,这还了得!人们气得抓门闩的抓门闩,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赶上去。一面追,一面大声叫喊:“抓住济颠和尚呀!住济颠和尚呀!” “前面快快拦住呀,别放济颠和尚跑啦!” 这一下,把全村的人都轰动了。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来。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倒反站在门前看热闹,讲风凉话:“哈,‘活菩萨’去抢新娘子,真是件新鲜事!嘻嘻。” 济颠和尚背着新娘子,一个劲往前奔。他跑得可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还没追上他。等到太阳当头,济颠和尚站住脚,不跑啦。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坐,摇着扇子扇风凉。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他打,却没料一霎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

介绍浙江断桥残雪的导游词

介绍浙江断桥残雪的导游词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 面而称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浙江断桥残雪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断桥残雪的导游词范文(一) 在白堤的尽头,到了断桥,全长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断”了。 断桥的名字最早取于唐代,宋代称宝祜桥,元代又叫段家知,以 前是座苔藓斑斑的古老石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虽然是座很普通 的石拱桥,但它的名字和《白蛇传》故事联系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 中最出名的一座桥。 讲到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在仔细观察,或许你们马上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这个问题就让我来解答吧。断桥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处 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 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因此得名。还有, 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讲到这里, 或许大家已经明白,原来是“堤断桥不断”。 断桥残雪的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断桥残雪。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一点一点接近着这享有盛誉的地方。 初入西湖,没有太多的人,有的是一片蓝蓝的天,静静的湖。天 公做美,能让我饶有兴致的游览西子。 出发地——涌金桥,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金牛出水。西湖自古以 来就有金牛湖的别称,今天看到了这个别称的发源。金牛出水的背后 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在汉代,西湖底有金牛潜伏,每逢湖水干 涸之时,金牛即涌现,吐水将湖注满。当地官吏为讨皇上欢心,命百 姓车干湖水。水干之时果见金牛,官吏们争先恐后下湖捉牛,金牛昂 首怒吼,张嘴吐水,顷刻之间,官吏们全部被淹没。从那以后西湖水

灵隐寺导游词

灵隐寺导游词 天王殿正门的楹柱上写着:“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现在请各位随我进灵隐寺天王殿看看。 天王殿门楣上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威振三洲”。佛教认为,须弥山周有四个洲,只有北洲是净土,韦驮要管的是东、西、南三洲。这就是匾额的意思。 殿内正中木雕佛龛中端坐着的大肚弥勒佛,正以“迎客僧”的身份恭候大家呢。前面那副楹联所描写的就是他,把他放在这个位置,按佛门之意是要给世人一个“当念即可入”、“皆大欢喜”的感觉。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他们手持的法器通过谐音和联想分别象征着“风调雨顺”。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而没有弦,需要调音,表示“调”的是东方的持国天王,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擎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而手缠绢索即为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领袖,众龙顺从于他。合起来意思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春节过后,苏杭一带的村民由“香头”带领,数十几百成群,身挂香袋,手携香篮,腰系红带,头裹毛巾,结伙而行,来灵隐寺烧香,祈求四大天王保佑来年有个好年头,五谷丰

登,保佑每家的蚕茧养得好,能“风调雨顺”。现在的生活富裕了,江浙一带的老少爷儿们每年都愿意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借佛游春”到杭州游览一番。富裕的乡村,每年还发给老年村民一笔津贴,供进香花费。所以在春季那成群结队的烧香队伍又成为杭城的一大民俗风景线。 背靠弥勒佛、手执降魔杵的是护法神将韦驮菩萨。古印度神话说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起“威振三洲”的作用。按佛教寺院规矩,韦驮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意为执法护法,驱除邪魔。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段香樟木雕刻而成的,是灵隐寺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尊佛像,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民精湛的雕刻工艺。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是座单层重檐三叠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其规模之大,在国内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各位抬头看到大殿上方悬挂的“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写,“大雄宝殿”是已故书法家、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于1987年第二次重书的。 各位请随我入殿参观。现在大家看到正中莲花石座上趺坐的这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现为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佛陀迦耶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

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毕业论文 题目: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专科生 毕业论文手册 系院旅游规划系 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 班级04景区(2)班 学生

1、毕业论文任务书 专业旅游规划系班级04景区2 学生姓名 一、论文选题方向: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分析 二、主要参考资料:[1]石高俊《中国旅游资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韦章尧《杭州旅游业未来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3]赵福莲《千年灵隐》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4]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4528606.html,/Article/flqy/200701/3439.html [5]https://www.360docs.net/doc/be14528606.html,/Article/view/zhejiang/200609/1709.html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 一简述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二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与自然山水的共生共荣性 三灵隐寺的佛教文化对杭州旅游业的影响 四关于灵隐寺的佛教文化对杭州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四、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开题阶段2007年3月19日—21日 第二阶段;搜集材料、编写提纲、写出初稿2007年3月25日--4月30日

第三阶段;定稿和答辩阶段2007年4月30日—5月10日 五、毕业论文工作期限: 任务书发给日期 2007 年3月19日 论文工作自 2007 年3月19日至 2007年5月10日 学生常萍惠 指导教师王昆欣 系主任周国忠 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下达人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和接受任务的学生均应签字。 2.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学生毕业论文开题前下达给学生。 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开题日期 2007年3月21日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灵隐钟声人音版

《灵隐钟声》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幽静、悠远的情绪。 2、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灵隐寺并能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意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1、介绍杭州灵隐寺,由设问导入。 (1)你们去过寺庙吗,说说参观的情景。 (2)你们听到过寺庙里的钟声吗?请用声音模仿一下。 2、先听引子部分——钟声。 设问: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吗? 打开电子琴的模拟钟声键试奏给学生听,简单介绍电子琴功能。 3、初听乐曲。 师:听一听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 4、完整聆听乐曲《灵隐钟声》。 师:进一步想象乐曲表现的是哪里的情景? 师生共同交流。 5、再听乐曲主题音乐、曲调。 要求学生看着教材中的谱例边听边哼唱。 (1)这样的曲调你听见过吗? (2)听了这曲调你想象一下这是哪里的场景? 6、欣赏全曲。 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晚间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很多人前往聆听。 7、简介中国寺庙。

多媒体出示关于中国寺庙的图片及音像资料。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浓浓的中国寺庙文化。 8、复听音乐。 师:用你的方式表现你听后的感受。 9、为音乐取名。 师:这么美妙的钟声音乐,古色古香的佛教神韵,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如果给音乐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呢? 10、总结。 这段钟声音乐描写的其实是杭州著名的佛寺——灵隐寺的风采,因此音乐大师们为它取名为《灵隐钟声》。同学们为乐曲所取的名字也是源于自己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所作的,让我们记住今天自己的创作,更记住《灵隐钟声》这首乐曲。

关于灵隐寺飞来峰导游词

关于灵隐寺飞来峰导游词 浙江杭州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浙江杭州游玩的游客有增无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灵隐寺飞来峰的导游词,欢迎参考! 灵隐寺飞来峰的导游词篇1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浙江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 飞来峰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矫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宏道曾盛赞:”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飞来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清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飞来峰奇石嵯峨,钟灵毓秀,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

尊,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中国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 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所题。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至灵隐,一日早晨灵隐寺住持谛晖法师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一派云林漠漠的景色,回到山下,谛晖法师请康熙帝为寺院题字,康熙帝即景生情题了“云林禅寺”,但灵隐寺已名扬天下,人们依旧称云林禅寺为灵隐寺。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中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

杭州灵隐寺园林规划设计

浙江杭州灵隐寺 主要景观 一、三大殿 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1.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2.正面是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重檐高3 3.6米,十分雄伟。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 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我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倒塌时被毁。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庄凝重,气宇轩昂,低眉细目,极具风采。 3.药师殿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药师佛像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线刻石像。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随着一批珍贵文物古迹。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巳岁闰五月》题记。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杭州市政协建言灵隐景区整治规划 时间: 2006-03-09 07:28:41 | [<<][>>] “在充分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保持和发展灵隐特色,完善宗教朝觐功能,恢复特色旅游服务,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历史的连续和发展,加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远近结合,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昨日下午,市政协召开灵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协商会,为灵隐景区综合整治工作建言献策。市政协副主席马时雍主持协商会,副主席施锦祥、曾东元、韩国熹,秘书长徐泉海出席。 作为我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驰名海内外的佛教胜地,灵隐景区的保护与开发一直得到市委、

灵隐寺原文-翻译及赏析

灵隐寺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宋之问贬为越州长史,离京赴越。《新唐书》中记载他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置酒赋,流布京师,人人传讽。《纪事》说:之问贬黜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可见,这首《灵隐寺》是他途中经过杭州,游灵隐寺时所作。此时,宋之问宫廷文人的身份早已结束,较之首次贬逐时所作的诗歌,更为清新雄壮,甚至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文学 鹫岭郁岧峣,鹫岭本为印度灵鹫山的简称,印度高僧慧理说杭州的武林山就好像是灵鹫飞到杭州,后此处的山峰就称为飞来峰,诗中的鹫岭也就借指灵隐寺了。这一句从大处着笔,形容了飞来峰的高峻葱郁。龙宫锁寂寥,龙宫化用了龙王请佛入龙宫说法的佛教故事,此处借指灵隐寺。锁寂寥用一个锁字形象地突出了灵隐寺中的清静。这两句诗,先从大处起笔描写了飞来峰,即灵隐寺的周边环境,再慢慢地聚焦到一点上来描写了灵隐寺。

下面的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从灵隐寺的楼阁上可以眺望大海日出时的壮景,灵隐寺的寺门又正对着钱塘江汹涌的潮水,对仗工整,气势雄壮,在描绘实景的同时又增加了景物的层次,给人带来雄壮的感受。这两句诗传唱极广,前人评价为气韵生动,境界幽远。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是吟咏桂的名句,当为根据灵隐寺每到金秋时节便有桂子从月宫中落下的传说加以想象而成的,构思也相当绝妙。月宫中的桂子从天外飘下,寺庙中的香火从人间飘到了天外,天上人间仿佛都是相通的,显出了佛教圣地的神秘色彩。 第二联和第三联描写的是诗人在灵隐寺中见到的景色,第二联是实景,第三联是想象之景,是虚景。这两联虚实结合,更能显出灵隐寺之神秘。下面两联则是诗人离开灵隐寺的途中见到的景色。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形容诗人跋山涉水之艰辛。这一联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诗人不分远近地时而登塔,时而寻找名泉的游览过程。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这一联是诗人在登塔取泉的过程中见到的深秋美景,山花迎着薄霜开放,树叶虽逢细冰而未凋。此处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虽遭受贬黜却仍然坚强。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这一联是诗人自述一直以来就爱好奇山异水,因其可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和喧嚣。在灵隐寺的游览也涤尽了诗人心中的烦恼。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是写诗人还打算去浙江的天台山游览石桥。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天台山的梄溪上有石桥,下为陡峭山涧。全诗在诗人想象的游览情景中结束,构思

杭州一日游攻略

杭州一日游攻略 4月7日杭州 早上七点钟起来,略作收拾,便向杭州民航售票处进发。位于杭州大厦附近,坐7路车过去的,车上的人超多,估计那时正是上班的高峰,毕竟小长假结束的第一天,都该回去上班了。在杭州大厦下车之后,咨询数人,又电话求助同学,总算找到了那个乘坐机场大巴的民航售票处(建议同志们如果距离不是很远,还是直接打车比较方便一些,杭州起步价10元,加1元的燃油税)。售票处可以办理寄存,每件5元,但他们的营业时间是到晚上8点,晚六点之后,大巴每半小一班,最后一班大巴为8点从这里出发,赶飞机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否则要打车到萧山机场大约90元左右(大巴是15元每人)。 办好寄存手续,时针已经指向了9:30。刚好附近就有一家九佰碗店,记得这也是网上推荐的一家杭州特色的小店,便毫不犹豫的进去,点了据说是最有名的牛肉面、菜泡饭和葱油饼。牛肉面的汤还算鲜,但面和菜泡饭比较一般,倒是葱油饼还不错。两个人一共花了38元,牛肉面比较贵16元,另外两个记不太清楚啦。不过,总体感觉比想像中的差远了。比较理想的是,店内人不多,上饭速度还可以,让一路几乎一直在排队吃饭的我们心理上得到一些安慰,但吃完饭也已经10点钟了。 第一站是灵隐寺,据说许愿非常灵,无数人专程来此拜佛许愿。为了节约时间,我们选择了打车过去,出乎意料的是,打车居然才花了23元钱。相对于杭州市多数为2元钱的公交车来说,这个价格还是很容易让我们接受的。灵隐寺公园(我推测应该是飞来峰)门票为35元,公园外面和灵隐寺内都有香烛卖,价格也不算贵。朋友在公园外面买了一柱香,号称全家福的,39元。我对烧香许愿不太感兴趣,便直接进园。进入公园,有N多“导游”(估计是野导)主动帮你讲解,指点你如何上山拜佛。婉拒了2个导游之后,终于还是被第3个的热情所打动,付出20元钱,请她讲解。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导游”非常有职业道德,即使你并没有答应让他讲解,他也会认真的告诉你如何上山,不会为此欺骗你的。一路上听她指点着拜观音、拜济公、拜大肚弥勒,沿着小路上飞来峰。(飞来峰上佛像雕刻很多,烧香居然还有诸多讲究,大开眼界,幸好我不信这个)在飞来峰的半山腰,有一道山门,进去便是灵隐寺了。 这里,要再买一次门票,票价35元。“导游”就要拿了钱道别,她不会买票进去,而是在寺外告诉你如何烧香。里面有五层大殿,烧香许愿的人真多啊,第一殿是天王殿,供奉的好像是四大金刚,第二殿是大雄宝殿,供奉的应该是如来佛祖吧,第三殿是药师殿,第四殿记不清了,第五殿是文华殿,后三殿大概是后来建筑的,名气不大。一路燃香拜过,朋友的愿也许了,我们浑身也沾满了檀香的味道。在大雄宝殿的右手边,有一座小亭,旁边有好多粗壮的竹子,有点儿曲径通幽的感觉。一路爬山的我们在亭中小憩,体验着凉爽的风。随后沿着小径而下,在竹林中穿行,在清凉中继续寻找寺内唯一的罗汉殿,就是济公殿(当天气温高达27度,只有这一段感觉还比较凉爽)。转了一圈居然没找到,郁闷的打听下,才知道就在我们曾经休息的小亭后面那座不太起眼的殿就是。重新爬台阶上去,转了一圈,看看了济公的雕像就下来了,没看出什么意思来。倒是寺中随处可见的一种树让我们觉得很新奇,这种树叶子不大,开淡绿色的花,并且是一簇簇的,而且越是边缘,花瓣的颜色越淡,渐成白色。咨询了几个人,才弄明白,此花叫做绣球花,花开时初为淡绿色,开得久了,会变成白色,有点儿奇妙。在寺里还参观了一个展览,里面有玉雕的佛像之类,雕工精美,据说用整块玉石雕

灵隐寺游记

灵隐寺游记 中秋之后,因公出差杭州。到杭州,一到西湖,二会去灵隐寺,怎么也要借闲暇时间,去游览一番,领略千年古寺的无穷魅力。云栖大会的讲座,一结束我和拍档梁哥,匆匆赶往灵隐寺景区。天气不是很好,小雨淅淅沥沥,雾蒙蒙,水蒙蒙。到了景区,一切都是如此的清新,也许是心情的缘故。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又叫云林禅寺,处于西湖西部飞来峰旁,离杭州西湖很近。禅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年,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此处山峰峻奇而秀丽,认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因此获名灵隐。妇孺皆知的济公活佛就在此出家,他乐善好施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也因此闻名遐迩。 灵隐寺的游览一直有个约定俗成的吉祥路线,我和梁哥属于自由行。我们首先到飞来峰,关于飞来峰的故事,有趣且暖心。 传说四川峨眉山上,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今天飞到东,明天飞到西,飞到哪里就会压塌很多房子,也会压死很多人。灵隐寺里有个和尚叫济颠和尚,由于他疯疯癫癫,奉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守佛门清规,当地人称他疯和尚。这一天佛祖托梦,中午辰光飞山要落脚灵隐寺前的村庄。这一下可急坏了济颠,他担心会压死很多人,天不亮就起身进村,挨家挨户说:“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这个村庄上来了,大家赶快搬家,迟了就来不及啦!”平时疯疯癫癫,所以村子里的人都不相信他,太阳越升越高,,中午很快就要到了,和尚急的团团转,无计可施。忽然传来“的的达,的的达”吹奏唢呐的声音,,原来有一家结婚,人进人出好不热闹。疯和尚顾不了那么多,推开众人飞奔堂前,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新娘子就往村外跑。这还得了,和尚抢新娘子,全村人都哄动了。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朋友不是朋友,难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豆追了出来。大家追出了十几里,还是没有追上。太阳当头,和尚站住脚不跑了,把新娘子放下,摇着破蒲扇纳凉。人们也赶到了近前,刚要按住打他,不了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大风挂的呼呼响。突然“轰隆隆”巨响,人们被震倒在地。,过了好一会,风停云散大家起身看到,一座山峰落到他们的村庄上。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疯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为了防止这座山峰飞到别处,和尚带领村民在山上凿了五百尊石罗汉,把山珍珠,不让它飞往别处害人。自此这座小山就永远留在了灵隐寺前,由于是别处飞来,所以得名“飞来峰”。 小雨滴滴答答的伴着游走的脚步,我们来到虎牙洞。虎牙洞,洞口犹如张开嘴的虎口形象逼真。虎牙上方还有三尊菩萨雕像,叫不出名更记不住法号,时间久远传说巨多,洞里有各种各类的菩萨雕像,有保平安的,有求财运的,有求官运的,有求子的,芸芸众生想求得应该都有。很多人很虔诚,那份虔诚就算不是菩萨也会感动的,相信菩萨会还俗人们一个心愿。绕行出口处,有“同舟共济”船,听说抚摸一周可保全家平安,我也摸了一下,相信也是大家所求,所以石体才会平滑而光泽。 飞来峰主体在维护修缮,不影响五百尊石罗汉的欣赏。这些罗汉和菩萨石刻,是很多个时代的作品,形态各异,分别代表着不同时代对佛义的诠释!到此有一尊佛,我要特别欣赏。飞来峰正对着林荫小道,此处岩石前有一尊石像,这尊石像也是大家平时所喜爱的——大肚弥勒佛。石像高3米有余,坦腹而坐,富态圆润的脸,笑容可掬,过往之人无不在此合影留念。一副对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愿佛度众生。希望我们凡夫俗子都能如大肚弥勒佛一样,“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深山藏古寺,只有进了飞来峰,才能看到古寺,飞来峰北高峰海拔188米,我冒着小雨

灵隐寺祈福攻略

灵隐寺祈福攻略 飞来峰简介 飞来峰意思是飞来之石。山峰形态清奇,婉约动人。四面凌空,视野十分开阔,西看七峰雄姿,东眺玉屏峰石景。相传此石原在蓬莱仙境,八仙之一铁拐李喝醉酒飞起一脚,就落在了这里。 灵隐寺简介 灵隐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的山峰之间,人文景观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其中,又数灵隐寺声名在外,“灵隐禅踪”为三评西湖十景之一。有人说,到杭州,一看西湖,二看灵隐。也有人说,到杭州,不游灵隐,等于没到过杭州。 创建于东晋年间的灵隐寺,又名云林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历史最为悠久的江南古刹,据说也是济公出家的地方。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

【天王殿】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为第二重大殿。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是中国最高大的香樟木坐式佛像之一。 【药师殿】灵隐寺的第三重大殿,供奉的是“东方三圣”:

药师佛像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像线刻石。 三生石 三生石位于杭州西湖的灵隐寺,寺中三生石的传说,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 前一阵大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有一个“三生石”,据说掌管着天下姻缘。都说灵隐寺的姻缘很灵,因为现实版的三生石就在灵隐景区里!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整体有三块,分别代表“前世”、“今生”和“来世”,中间一块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 永福寺简介 永福寺位于灵隐之西约一华里处的石笋峰下,自东晋慧理禅师开山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清康熙年间《杭州府志》卷三十二《寺观》载,永福寺座落于飞来峰呼猿洞对面的形胜山下,旧分上下两寺,与下天竺(旧称翻经院)等寺一样,同为慧理禅师开山创建。 永福寺掩映在浩瀚竹林和幽深的树林之间,一条小溪潺潺相伴,曲径深处自有一个清净世界所在。若天气好,在大雄宝殿前的看台上还可以远眺西湖。 建筑群落依山而起,全寺分为普圆净院、迦陵讲院等五

灵隐寺的来历

灵隐寺的来历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清康熙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就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个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据说苏东坡守杭时,常携诗友僚属来此游赏。 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殿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像高踞莲花座之上,妙相庄严,颔首俯视,令人敬畏。这是我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释祖像后壁为《五十三参》彩绘群塑,共有姿态各异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现的是佛经中财童子历经磨难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名师),终于得证佛果的故事。这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鳌背,手执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她意态潇洒,祥和地接受着善财童子的参拜。 释迦牟尼造像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宝殿正梁被白蚁蛀空倒塌里被毁。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庄凝重,低眉细目,气韶生动,极度具风采。药师殿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药

杭州灵隐寺导游介绍词

杭州灵隐寺导游介绍词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下面是关于杭州灵隐寺导游介绍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各位游客“湖山昼明寺,明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灵隐寺。灵隐寺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叫慧理。见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一时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前面。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靈鷲飛來”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雲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那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雲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28年,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

同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之间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的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雲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300多年来,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从看天王殿前两座经幢,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遗物,宋时由迎珊移置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活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志物,作为镇邪祈福之用,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殿内参观。 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在当时的地位。可惜后来,灵隐寺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党跟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边有东西禅室、碑室、方丈院跟五百罗汉堂建筑。实现了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的梦想。 讲解八天王殿(2分10秒)

灵隐寺导游词(中英文)

Lingyin Temple Situated at the food of Lingyin Mountain,aside from the West Lake,Lingyin Temple(Temple of Inspired Seclusion) is one of the ten most famous ancient Buddhist temples in China. First built by an Indian monk Huili in 326AD during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317 - 420 AD),the temple was named Lingyin Temple (Temple of Inspired Seclusion) for its environment is very beautiful and serene and suitable for "gods rest in seclusion". In its prime,this temple,containing over 1300 rooms and 3000 monks,used to be a large monastery with a scale you just imagine. Due to war and calamity,the temple has experienced about 1700 years of repeated circles of prosperity and decline until its last restora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1644 - 1911). On the compou nd’s central axle stand Hall of Heavenly Kings, Daxiongbaodian Hall (Precious Hall of the Great Hero), Pharmaceutical Master Hall and Great Mercy Hall. Hall of Heavenly Kings It is the first hall after entering the temple. A tablet inscribed with "cloud forest Buddhist temple",penned by Emperor Kangxi,who was inspired on one occasion by the sight of the temple in the mist and trees,was hung above the door,producing a sacred atmosphere here. More noticeable is a couplet hung on the door reading: Let us wait sitting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temple,for another peak may fly from afar. Smiles appear welcoming,for the brook is gradually warming up to the springtime. When tourists admire the couplet,they can’t help but grin. Inside the hall is a statue of laughing Buddha who can "endure everything unendurable in the world and laugh at every laughable person in the world." Four heavenly kings stand on both sides of the Buddha and Weituo behind. Daxiongbaodian Hall (Grand Hall) Daxiongbaodian Hall (Grand Hall) is the main hall of Lingyin Temple. It is 7 rooms wide and 5 rooms deep,with one story,double layer eaves and pinnacle roof 33.6 meters in height,famed as one of China’s tallest one-story buildings. A statue of Sakyamuni,carved out of 24 pieces of camphor wood,stands 24.8 meters high in the hall. On the both sides of Sakyamuni stand 20 saints protecting justice and on the back wall sit his 12 disciples serving as guards. In front of the hall are two stone pagodas built

灵隐寺

灵隐寺 到杭州旅游,一看西湖,二看灵隐,灵隐位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可谓“不可不去”。 相传始东晋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 飞来峰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可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1993年,灵隐景区新辟了“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它借飞来峰山林之势,把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经典造像(如:乐山大佛、龙门石窟等)微缩于此,值得一看。 特别关照:到灵隐旅游,一定要到飞来峰最大的石刻--大肚弥勒佛前照个像,取景费1元。 餐饮:游灵隐,看飞来峰,可别忘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领略佛教文化之后,你可以到合涧桥畔的天外天菜馆重食人间烟火。涧水在楼前潺潺流过,古刹钟声隐约可闻,在此品尝美味佳肴,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北高峰山麓飞来峰前,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十刹”之一。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入口的弥勒佛坐像,已有200年历史。

弥勒佛背后的护法天神韦驮像为南宋时作品。大雄宝殿高33.6米,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殿内正中有贴金释加牟尼像,净高9.1米,加上莲花底座和佛光顶盘,高达19.69米,坐像用24块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细而庄严。大殿两侧分列“二十诸天”和“十二圆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后侧有海岛立体群塑,共有浮雕150多尊。大雄宝殿、天王殿两侧有五代时所建的石塔和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所建经幢,距今已有1000余年。清康熙皇帝曾题“云林禅寺”四字。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故称“飞来峰”。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矫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宏道曾盛赞:"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 飞来峰奇石嵯峨,钟灵毓秀,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我国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来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清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飞珠溅玉,如奏天籁。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寺的山门前。大家请看,这堵赭红色墙的照壁上写着“咫尺西天”四个大字,就是说,我们再走进一步,前面就是佛国世界了。进入寺庙我们还要走一小段路,沿途要经过合涧桥、春淙亭、壑雷亭和冷泉亭。 趁这个机会,我来简单介绍一下灵隐寺的建寺情况。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在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名刹之一。灵隐寺比少林寺的创建要早170年(少林寺建于公元495年)。关于灵隐寺的创立,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

恽南田简介

恽南田,名格,字寿平,号南田。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十一月初一,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月十八,享年五十八岁。武进上店人(现今马杭上店老街),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他继承并开创了一种“没骨画”法,影响波及大江南北,他还精于书法,取法褚遂良、米芾而自成一体。诗为毗陵六逸之首,擅五言古诗,其诗格超逸、书法俊秀、画笔生动,称为“南田三绝”。 恽南田的一生 世家子弟勤奋好学 恽南田的家族是武进的世家大族,曾祖恽邵芳是明嘉靖进士。祖父恽应候,万历年间国子监(明朝最高学府)监生。父亲恽日初崇祯六年贡生,大学问家刘世周的高足,曾参加抗清运动,后在乡里讲学。堂伯恽本初,明朝著名山水画家,崇祯十七年弃官归隐。堂伯恽厥初,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任湖广按察使(省公安厅长),带兵参与抗清运动。堂叔恽于迈,崇祯年间曾任知县,明亡后弃官遁入空门,四处云游。 由于南田先生的祖、父辈多是有节操的名士,因此这位世家子弟从小就受到了精忠报国的良好的教育。他自幼聪明,“八岁咏莲花成句,惊其塾师”。这是他后来成为著名画家的重要条件。 潜身浙东报国抗清 南田十一岁那年,父亲不满明末的腐败政治,带着两个孩子隐居浙江天台山。清兵入关后,在扬州、杭州等地开展大屠杀,南田随父兄逃到福州,父亲在福州参加了武装抗清运动,福州被清军攻破,南田随父兄又逃往广州,千里奔波,颠沛流离。 到达广州后,福建的建宁义军将领王祁邀请南田的父亲前往建宁共商抗清大计,父亲接到信后,由南田到建宁暗地考察后认为“此地尚全盛,兵强富储胥。窃观王公为,魁杰实丈夫。”南田当时只有十五岁,但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政治见地。通过他的判断,促使他父兄到建宁参加了义军。 到建宁后,在对清战斗中,南田的长兄战死,清军六万围困建宁达100多天,被攻陷,王祁在巷战中自杀,二哥不知所终,父亲由于外出求援而幸免于难,从此多年离散。 狱中囚俘初露才华 南田被俘后,没有被杀,开始了痛苦的奴隶生涯,后来出人意料的成为当时清军将领闽浙总督陈锦的养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在他后来写的诗中,我们知道这和一位青楼女子有关。这位青楼女子是当时建宁城中的一位歌舞妓,在建宁城破后被总督收留。当时的总督夫人想打造一些首饰,但是请了一些画师画首饰的图样,感觉都不满意。这位歌舞妓知道南田的画画得很好,就推荐南田为总督夫人画图样。总督夫人见他“丰神俊朗、进退从容”,人品出众,自己又恰好无子,一直想收养一个孩子,于是“喜出望外,遂蓄为子”。这样,南田从一个战俘营的囚犯,一下成为一个总督的公子。 不慕富贵极尽忠孝 在被陈锦收养4年后,南田二十岁的时候,陈锦被家丁刺死,陈夫人带着南田前往奔丧,在杭州灵隐寺给陈锦超度亡灵,大做法事,恰巧南田在众僧中发现了自己的父亲恽日初。当时他很想上前相认,但因为养母和众多的家将兵丁在场,考虑到这样做很可能弄巧成拙,于是暗中与父亲见面,然后请主持具德和尚出面,骗陈夫人说:我看你这个儿子寿命不长,要想保住他的性命,只有让他出家从佛。具德和尚是当时最有名望的一位神僧,在灵隐寺任住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