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

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

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⑤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⑦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

素材。

③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

表述。

④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⑤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3、习作教学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

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

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

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吃透文本精神深化语文课改

——国标本(苏教版)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简介

????一、编写框架

????苏教版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框架,与第二学段一脉相承,仍是“两根柱子(阅读与

写作)一条龙(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写作不是“一一对应”,而是“各成体系,双线并进”。????每册收入26~27课(含1课自读课文),按主题划分为7个单元。如五上,便是分为

“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

名著”等7个单元。

????教材选文力求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

富多样,难易适度。

????选文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视野开阔,尽可能吸纳多种

文化。重视革命传统教育,一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效果较好的课文,如《金色的鱼钩》、《七

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大江保卫战》等都予以

入选。

????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是根据《课标》的阶段性目标来确定的,仍采用“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编排方法。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本阶段的训练

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习作”7篇,每个单元安排1篇。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练习”7个,每个单元安排1个。每个练习分成“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诵读

与欣赏”或“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几个板块。

????开篇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上是: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五下是:自

主修改作文;多种渠道学语文。六上是:不懂就问;勤于收集资料。六下是: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置于各册之首,但其训练则应渗透在日

常的学习活动之中,“反复抓,抓反复”,务求形成“习惯”。

????每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语文综合性学习)。分别是:说名道姓、节约用水、读报和剪报、我的成长册。

????二、编写特点

????1.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

????作为《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应当如何组合单元呢?我们认为主题单元的组合方式较

能体现《课标》理念。

????其具体做法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单元练习中的内容也尽

量予以配合。如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便是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入了4篇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满腔热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装满

昆虫的衣袋》记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痴迷于昆虫的故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

则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范例,使他们知道应当怎样去仔细观察;“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诵读巴甫洛夫、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等人有关观察方面的名言,从而懂得观

察的重要意义。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观察一种昆虫的活动,写

一篇观察日记”。

????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

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通过记观察日记,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

能力。其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

????有人说:只要有好的范文就行了,怎么组织单元关系不大。这个认识是片面的。为了提

高系统的功能,优化系统内部各元素的结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比如石墨与金刚石,其构成元

素本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其结构不同,所以其外观与硬度便截然不同。按照这个思路组织单元,就能充分发挥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向课外拓展,与生活结合。.

????语文教学应当向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课标》是很强调这一点的:

要求我们“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

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什么是语文教育资源?《课标》里说得很清楚: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具体地说,就是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以及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

标牌广告,等等。有句名言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或者说处处留心皆语文。根据这个精神,国标本(苏教版)设计了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每册教材均安排了有关阅读指导的文章。分别是:《读书莫

放“拦路虎”》、《精读与略读》、《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书要有选择》。这些课文,

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类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

????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我们

在每册的第3单元,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要求学生课外认

真阅读。分别是:《伊索寓言集》、《上下五千年》、《鲁宾孙漂流记》、《西游记》(可以

选读学生版)。课本还结合相关课文,安排了“名著便览”和“作家名片”的内容链接,以扩展学

生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文学常识,给他们介绍一些适合阅读的名著。

????语文来自生活,自应服务于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能促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小

课堂”里走出来,走向生活和家庭,走向社会和自然,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该学段教材的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编写了“语文与生活”的系列,以引导学

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材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也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学语文,用语文。如五上的“学和做”——说名道姓,学生要了解本地姓氏的情况,就得走向社

会,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各种有用的数据、资料。学生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又能在用语

文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写作能力,增长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3.注意与第四学段(初中)的衔接。

????由于过去小学与初中语文教材衔接不够,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语文学习往往不大适应。此次编写第三学段教材,在教材结构形式上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

拢。这样就减缓了坡度,有利于小升初的衔接。

????三、教学实施建议

怎样用好该学段的教科书呢?

????根据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认为,进入第三学段实验的老师,要本着“倡简、务本、

求实、有度”的精神,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

????要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要让学生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

其根本途径就是让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学好语文无非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语

文教学主要是在识、写、读、背、作、说、习等七个字上作文章。本阶段课后的练习设计,花

样不多,主要是突显读书、写字、积?????累词语等最为基本的训练,力避习那些繁琐、机械

的训练。怎样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呢?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激发学习情趣,要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一节课:一是教学目标是否做到了单纯、明确;二是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否激发起来了;三是是否做到了多一些“语文”,少一些“关于语文”;四是语文教学情境是否做到了相对稳定;五是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都落实了。

????要认真钻研文本,吃透文本精神,精心进行教学预设。本阶段的课文,蕴含比较丰富,

难度较前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触摸语言,以求“披文入情”。

阅读教学,应强化初读,学生课文不读熟不开讲;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多媒体助读,以表

演助读。不能以学生的集体讨论来代替学生个人的阅读。要进行整体感悟,扣读导悟。不要将

课文掰得过碎,重走繁琐分析的老路。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课要力求上得真实、朴实、扎实。要精讲、多读、多练,既要让学生“动口”,又要让学生“动手”,不可“君子动口不动手”。课后练习中

的描红和小练笔,是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最好能让学生当堂完成。

????《课标》并没有对“训练”说“不”。要摈弃的是那些以应试为目的的繁琐、机械的训练,

对于语文的基本技能,诸如写字、说话等,离开了严格的训练,是难以得到落实的。

????语文课进行适当的拓展是必要的,但不可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语文课是在教师指导

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就是要突出“语”,突出“文”,应让学生通过语言感悟

其内涵,受到文本的感染。表演、多媒体等手段要用其当用,用到点子上。使用过多、过滥,

就会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根据本阶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

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老子》中说得好,“有无相生”。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

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

造力,“有”反倒转化成了“无”。

????“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两个板块,是教科书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在教学中认真对待,予以落实。教师既要加强领导,又要大胆放手。

????实施“我读书我快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该单元的相关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五

上的第3单元,选有《伊索寓言》。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要告诉学生:“这样有趣的寓

言故事,在《伊索寓言集》里还有好多好多,大家可以找来读读。”从而把学生阅读胃口调起

来。还要安排一节读前指导课,帮助学生订一个读书计划;也可以以其中的一两个故事为例,

指导他们试读。应要求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如摘抄名言警旬,写读后感等等。

????“学和做”是专题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

与精神。要放手让学生自行策划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学和做”虽然置

于课本的最后,但何时实施,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2.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协同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主题单元,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提倡“单元教学”,要认真研究单元的组合、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发挥各

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等等。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可因时因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或补充。也可在不改

变《课标》规定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加以适当变通。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教学建议

??

????在知识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书籍浩如烟海,知识无穷无尽。作为将来社会公民的学生,必须具有自我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学生在通过书籍获取人类文明与精华的同时,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从这些“不会说话的老师”中找到答案。因此,“随时使用工具书”这一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

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解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共有5页插图,其中第1~3页的主题是“读书做笔记”;第4~5页的主题是“随时使用工具书”。

????1.“读书做笔记”共配备6幅图。

????图一:学生在专心致志地写读后感,老师在巡堂辅导。本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写读后感是

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是读书做笔记的一个重要能力,这是本册的一个训练重点。

????图二:一学生正在专心地边读书边做笔记。特写镜头呈现出带有拼音的读本和学生所做

的读书卡,读书卡上的“内容摘要”栏有摘抄的优美词语。这组图,形象而又直观地为学生提

供了读书做笔记的范例,同时让学生感知,读书做笔记的习惯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在低年级

时就可做一些摘抄词语之类的简单笔记。

????图三: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图书馆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做笔记。学生们在这“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里,有的津津有味地阅读,有的埋头做笔记,有的边看书边思考,有的在与

同学低声交谈。他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认真。

????图四、图五:学生读书所做的笔记。从读书笔记的内容体现了读书笔记的两种类型。????一是心得式。心得式笔记即读后感,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

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图四展示的读后感即属于此。这篇读后感字

迹工整、美观,篇幅较长,间接地给学生提出了本学期写读后感的目标要求:感受要相对深刻,文章应该具有一定的篇幅。

????二是摘要式。摘要式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

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图五展示了3张读书摘要卡:左上图一是概括摘录,即

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程度,用自己的话把原文的基本内容、主要论点、总的结论,精炼而明

确地概括出来。这样内容单一集中,方便查找。右上图一是摘录原文,即摘抄原文的好词好句、短小精悍的诗歌、重要资料、名言警句等,方便引用和核实,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右下图是归类摘录,即将相关内容集中摘录在一处,方便查找引用。图五读书卡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反映了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和方式,但不

管采用哪种形式,摘录都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图六:一学生在认真写读后感。如果说图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读后感的命题作

文的话,图六的特写镜头则是学生自觉地写学完课文后的感受。通过这幅图,要让学生明白,

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语言运用训练并持之以恒,特别是受读书的启发而产生的“一闪而过”的念

头和感触,需要及时记录。经常注意写心得笔记,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自

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综观这6幅组图,有3幅与写读后感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本册读书做笔记的训练重点

应该放在写读后感上,教师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习惯养成。

????2.“随时使用工具书”共配4组图。

????图一:标题是“使用工具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工具书的介绍——工具书是为了满

足人们随时查阅知识概念、事实与数据等的需求,将大量的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提炼、

加工、浓缩和重组后而编制出版的一种文献类型,目的是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以

叫工具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承接二年级“勤查字典”的习惯养成内容,引发学生回顾

过去对工具书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图二:学生们在图书馆里查找工具书。图片的近景直观地呈现了《汉语拼音词汇》、

《学生词海》、《多功能解形说义字典》等多类型工具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工具书的理解。

工具书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许多的便捷,但工具书涉及的面和种类很广,不可能都购买收藏,因此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工具书藏书数量大,涵盖多个学科,涉及古今中外,

这是不可多得的条件。学会查找工具书、拥有工具书,这是随时使用工具书的开始。

????图三:一是学生在图书室向教师请教,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二是学生向图书馆借

阅《少年自然百科辞典》。随着学生的学习知识面的扩大,学习能力的提高,仅仅靠一两种工

具书是不够的,要学会随时使用多类型的工具书,特别是对百科全书的阅读。不会使用工具书

时要学会请教,充分利用图书馆工具书的资源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

????图四:中图和下图呈现了小学生在学校和家里使用工具书的情景,再次凸现了要求学生

们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这一习惯的主题。

????[教学要点]

????1. 仔细看图,弄清图意,明确要求。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通过启发引导和交流讨论,弄清????本册教材对学习习惯养成的要求,本学期读书做笔记的重点是学习写读后感;关于随时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本学期的培养重点应放在“随时”上,重视“随时”,抓住“随时”,学生才

能真正地拥有这一习惯。

????2.注重指导,增强实践,享受成功。

????学习习惯的养成,仅有说教是不够的,应该紧扣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

方面的指导。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操练,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愉悦,从而促进学习

习惯的养成。

????·学习课文或阅读书籍后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远比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动笔

墨不读书”来得更有效些。写读后感是非常好的习作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了课

文,更易于把读后感写好,这既是写作自信心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好其

他文章的读后感。

????·结合教材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乐于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探

究使用工具书的基本方法,指导孩子认真阅读工具书,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方法,能随时利用

工具书,迅速获取所要查找的资料。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交流读书笔记和查找资料的时空,通过同伴的互助影响和教师的激励、点拨,让学生享受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在不断的学习活动中积累知识学问,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3.保持发扬,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苏教版的特色,习惯的养成远远不是一堂课、一学期能完成的。教师不仅要督促孩子形成新的好习惯,更要将原有的好习惯保持发扬。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

生对以前课本中习惯养成内容进行回忆,对照自我查找问题,加以矫正;同时教师要加强回旋

评价,使良好的习惯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这些习惯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这是语文课,虽然教材没有明显的语文教学内容,但其过程应该是语文的。因此要在活动过程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有机结合,把学习习惯与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起来,并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中。

????2.虽然本册重点是引导学生写读后感,但不能抛弃其他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应该注意各种读书笔记方式的有机整合。倡导学生读课外书时,对于书刊上的重要观点、精彩的描绘、关键性的内容、精辟的论述、发人深省的警句,以及有疑问值得研究或商榷的地方,在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一句话,并过渡到一段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用不同符号标记出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保持发扬。为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指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拘形式地做好读书笔记。

????3.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课后的学习是这一教学的延伸,要让孩子们迅速进入习惯的检验阶段,必须与家长作好沟通,力争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促进习惯的达成巩固。如对于随时使用工具书这一习惯问题,当孩子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生字、词,产生一些疑惑时,可让家长找来工具书,与孩子一起查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取舍,使孩子习惯培养校内外一致。

????4.现在供小学生使用的工具书很多,有结合教材编写的小学生词典,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手册,有对教材分析答疑的工具书等,学生使用起来较方便,但不利于儿童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养成学生随时使用工具书习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工具书正确

取舍,选择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以及对自身发展有益的工具书。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обучения,

дл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