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同步练习

《渔歌子》同步练习
《渔歌子》同步练习

《渔歌子》同步练习

一、背诵《渔歌子》

二、读下列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渔歌子》中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公孙仪谈吃鱼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在他任职期间,许多人买了鱼给他送礼,可是公孙仪从来不收。

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公孙仪的学生向公孙仪笑着问现在有这么多人给您送鱼您都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公孙仪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礼,就要按人家的意愿办事,就难免要犯法,一个正直的人不该这样做。试想,如果我犯了法,就成了罪人,还能吃到鱼吗?现在爱吃鱼自己去买,不是一直可以吃到鱼吗?”

从此以后,公孙仪的学生也照着老师的话严格要求自己。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直:。

难免:。

3、找出文中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并造句。

答:。

4、“现在爱吃鱼自己去买,不是一直可以吃到鱼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1)要吃鱼,花钱买。

(2)只吃自己买的鱼,不吃别人送的。

(3)不收别人送的礼,秉公办事,就能生活平安幸福。

5、短文反映了公孙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好品质。

五、拓展阅读。

我爱漓江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加美丽。绵绵细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

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人们一天的疲劳,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学习过后,荡着小船在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立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浆……

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而变浅了,但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桔树已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正在紧张地收获。

漓江的四季都很美。我喝着漓江的水长大,我一定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用|| 给短文分段,写出各段段意。

3、写出“漓江像一条友好的带子,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这句话的意思。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略。

三、白鹭;青箬笠;绿蓑衣。

四、1、“,?”,“,?”

2、(略)

3、(略)

4、(3)。

5、廉洁公正。

五、1、这篇短文写了漓江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及决心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思想感情。

2、分三段。(1)①小段写“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2)②—⑤小段写漓江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3)⑥小段写“我”决心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3、这是比喻句。把漓江比作一条友好的带子。漓江风景如画,吸引了全国人民及外国朋友,纷纷到这里来旅游。这样促进各族人民、世界人民的友好往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

《李凭箜篌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 A.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径自 B.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惩罚 C.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拉开弓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招引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这些年,像张承志、史铁生这样一些作家,以前都写过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 说,玩起来算是得心应手,但突然都金盆洗手,改辕易辙 ....,转向写散文。 B.金碧世纪花园岁末横空出世 ....。 C.“冰后”关颖珊只差临门一脚 ....,今天有望戴冬奥运桂冠。 D.世界著名管理大王卡耐基有一个闻名遐迩 ....的见解——世界上99%的烦恼都不会发生,因为今天正是你所担心的昨天。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uì)啼.叫(tí)缔.造(dì)挣.脱(zhènɡ) B.神妪.(yù) 沤.肥(òu) 怄.气(òu) 讴.歌(ōu) C.蛟.龙(jiāo) 渐.染(jiàn) 症.结(zhēnɡ) 毗.邻(pí) D.谄.媚(xiàn) 信笺.(jiān) 粗犷.(kuànɡ) 剔.除(tī)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文彩纯粹妍媸毕露言简意赅 B.琐屑意蕴稗官野史千锤百练 C.辉煌惶恐道听途说融会贯通 D.衰落衷情街谈巷语惨酷无情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 ....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 ....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李凭箜篌引》,然后完成7~8题。 7.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至文”,请结合本诗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试举出两种表现手法,并概括其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听颖师弹琴 □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9.请分析末两句是如何写琴技之高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学情分析】 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想象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词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及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教学难点: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为什么喜欢钓鱼? 今天,我们学的词人张志和也很爱垂钓,他喜爱的原因是否跟你们一样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词中,一起去领略作者的心境吧! 2、了解词牌名。 让我们齐读课题. 了解词:这是一首词,与诗不同,句子有长有短【出示课件】,所以又叫长短句。 了解词牌名:《渔歌子》是它的词牌名。读关于词牌名的介绍。《渔歌子》原来叫做《渔父》或者《渔父乐》。后来,有人给它配上了曲子,也就是渔人唱的小曲子了,所以“子”要读轻声。 范读、齐读课题。 二、一读——字正腔圆地读。 1、练习读。有人说诗词是语言的贵族,这首词一共27个字,非常简练,因此,读的时候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准确。请大家甩开声音练读一下吧! 生自由大声地练习读。 2、指名读。谁来字正腔圆地读一读?(两名学生左右,老师相机点评) 3、学习生字词。 塞:还有哪些读音?【出示课件】齐读多音字“塞”的相关读音及组词。 西塞山在哪?原来,结合课文的注释可以帮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啊。

五年级上册语文《渔歌子》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渔歌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 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 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 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 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 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 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悠然自得的渔夫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

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实录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叫—— 生:(齐答)《忆江南》。2 师: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3预备起。配乐梦江南 生:(齐背,放课件)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4它的作者是代的张志和 拿出你的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渔歌子 师:读一读。 生:渔歌子。 师:真好。“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再来一遍。 生:渔歌子。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 生:词牌名。(课件)5 师:词牌名有什么作用? 生1: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 师:是的,还有谁来补充? 生2:词牌名还限定了词的类型 师:也就是说词牌名规定了词的—— 生:形式与字数。 师: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 生:长。 师:有的—— 生:短。 师: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 生:长短句。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师:好的,同学们,拿出课本,按照自读要求来读这首词。(出示自读要求)6生自读。

师:请你来把要求读一读。 生:第一遍,不读错字,口齿清楚;第二遍,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第三遍,试着读出词的韵味。 师:好,开始吧。 生:自读。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请你。 生:读词。(课件7) 师: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这首词中“塞”字是多音字,它既可以 读,西塞山,是山名,塞是平舌音。还可以读塞子,也可以读,堵塞。还有两个词不常见,一个是——生:“箬笠”。 师:知道“箬笠”是什么吗? 生:这两个字都是竹字头,应该是竹子做成的……(犹豫,说不出来了) 师: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 生:“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用来挡雨和阳光。 师:很好。“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斗笠。课件9“箬笠”这两个字是形声字,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吗?(熟字加偏旁、编故事) 师:还有一个词,他读得也很准—— 生:蓑衣。箬笠蓑衣都是避雨工具,相当于今天的雨帽和雨衣,书上 注释里面也有,其实,联系注释也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呀。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师:古人吟诗诵词喜欢击掌打节拍,还喜欢踏歌,就是用脚打节拍。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 师示范、领读、生拍手读。(课件出示画了节奏的古诗)10 师:示范、领读,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一起拍手读。 师:真好 师:词的节奏大家读出来了,古人读词还讲求韵味儿。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生接)缩短一些。 生情不自禁地试读起来。 师:不——需——归——一声字拉长一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读出了词的韵味。 师:把掌声送给她。一起来一遍,好不好? 生:齐读。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吴雪菊 【内容简析】 《渔歌子》是小学四年级下册23课的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波,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虽然在本学期第一单元已接触过词,但对词的特点还没深入了解,因此教师还应在学词之前介绍词的特点。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体会意境从而理解词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他们对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了解甚少,因此,深层次的体会作者的情感还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课前让学生查阅作者张志和的资料,以便学生能准确的理解词,

进一步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新课前,教师介绍有关词的知识,以便学生能很好的完成学习。教学中,指导学生先自学,对照注释理解词意,不懂的向同学、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提的问题予以点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头脑中形成画面,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2)通过诵读、解读、悟读,理解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词所描写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先自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中把文字转化成画面。 (2)引导学生朗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积累的好习。 【教学重难点】

时间与数学(一)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 陵水县实验小学李小妹 〖设计理念〗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物。例如“南湾猴岛”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景点,用贴近学生活实际的场景来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2、开放时空,活动构建,合作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数学学习不是一种数学知识的简单了解和被动性的接受,而应该是一种学习主体亲身“经历数学”的形态。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创设一个个多样化的特定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身在其中,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究,自行体验和自选感悟。将过去那种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灌输的教条的数学学习过程,改变为学习主体活动“做数学”的过

程,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与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创造性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已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日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设计了从“南湾猴岛”这一熟悉的情境提出了具体可感的数学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探索、验证、推理与交流,从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集合的思想。这样的设计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能感受知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既超越了教材,又有利于学生进行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 〖教材简析〗 “时间与数学(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74~P81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日历的基础上,创设了一家人休息时间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研究的材料,并通过探索和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第13课李凭箜篌引》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3 课李凭箜篌引》课文同步练习 (时间:60 分钟分值:70 分) 、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 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u i) 啼叫(t i) 缔造(t i )挣脱(zh e n g) B.神妪(y u )沤肥( b u) 怄气(b u)讴歌(o u) C?蛟龙(ji a o)渐染(ji a n) 症结(zh e n g )毗邻(p i) D.谄媚(xi a n)信笺(ji a n) 粗犷(ku a n g )剔除(t i) 答案B 解析A项,缔(d i ) ;C项,渐(ji a n) ; D项,谄(ch a n),犷(g u a n g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时间 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答案D 解析形容乐音清脆。 3 .我国诗歌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下列诗句表现手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是( )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⑥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③/②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①⑤为“兴”;②④为“比”;③⑥为“赋”。4.下列对联与其所称颂的人物,匹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旨高辞远,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屈原 B.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陶渊明 C?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杜甫 D.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 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辛弃疾答案D 解析D 项,所称颂的人物应是陆游。对联中有多处暗示,“宦游西蜀”,陆游曾留蜀多年,喜蜀地风土,为纪念蜀中生活,故题其诗词全集为《剑南诗稿》; “志复中原”在陆游的诗《示儿》中有所体现;“铁马”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5.下列对加引号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答案A 解析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二、文本训练(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 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 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 飞湿寒兔。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刘玲新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渔歌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叫)渔歌子 师:读得好,好在“子”的读音非常正确,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读三声,千万不要读轻声。再读! 师:同学们,词牌一般来说它规定了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本首词正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那就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吧。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歌) 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 齐读:渔歌子。 师:渔夫打鱼,究竟唱了什么呢?在进入正式学习这首词之前,请先看我们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2、我能简单的说出整首词的含义,感悟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体会渔夫悠 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师:齐读一遍好吗?学习目标,预备起!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了,那,你能达到这些目标吗?(能)声音洪亮、信心十足,老师相信你们!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我们一步一步达到这些目标,好不好?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一):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出示课件: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要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并思考:读者用什么样的心情在读?并试着模仿一下,听后要比赛谁模仿的最像,谁读得最有感情。 师:再来听一遍,注意每个字的读音和老师的问题。 预设:

老师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是愿意马上就展示一下还是自己先试着读一会儿? 师:同学们,课上最动听的莫过于朗朗的读书声了,找同学读读这首词?师:都读对了吗?把你认为不好读的字或词带领同学们读一遍,好吗? 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 (纠正)再找一位同学,正确的、字正腔圆的读一读。 师:恩,同学们,读诗词讲究吟诵,因此,把语速放慢一些会更好,再试一试—— 师:语速还要慢,声音再响亮一些。 师:为了让同学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词,古代是用来唱的,是懂音律的人先写好曲子,再填入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既然是用来唱的,读词可就有讲究了,古人吟诵有一定的规则:每个字的长短都有讲究,一般一二声的字读长一点,,三四声短促一些,来我们一起读。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注意与老师一样的节奏,一样的语速。(换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是那么有感情,你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说明你们对这首词也理解了不少,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请看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看110页书本注释,看插图,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说出所有诗句的意思。 预设:(师照着名单,随便叫人) 师:同学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师鼓励:同学们可真棒,不用老师讲,自己就能说出词的含义,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三、细读体悟。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7题;共38分) 1. (3分) (2019一上·通州期末) 看拼音写词语。 dōnɡxīlìzhènɡzìjǐɡōnɡchǎn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ónɡxuéshūběn mínɡbái shànɡy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分)形近字组词 避________ 蓬________ 桅________ 畜________ 蔚________ 僻________ 篷________ 诡________ 蓄________ 慰________ 3. (12分)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盂________ 汤________ 孟________ 荡________ 辩________ 沧________ 辨________ 苍________ 4. (4分)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当dāng________dàng________ 参shēn________cān________

舍shè________shě________ 看kān________kàn________ 5. (2分)读课文《看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 ①北京会下雪。 ②台湾很难看到雪。 6. (4分)判断正误。 (1)作者的游览顺序是:路上→洞口→孔隙→外洞→内洞→出洞。 (2)“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3)课文详细写了孔隙、外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4)文章表达了作者叶圣陶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7. (3分)默写郑燮的《竹石》。 二、诗歌鉴赏 (共3题;共19分) 8. (3分)阅读古诗,回答下面问题。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写句意。 桃花映水鲜。 (2)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 A . 牧童,要到哪里去。 B . 牧童去哪儿了。 (3)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您怎样的感受?

《渔歌子》优质公开课教案

《渔歌子》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师:第一次跟张老师上课紧张吗? 生:不紧张师:敢发言吗?生:敢 师:我们来对答几句,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神采奕奕 生:老师神采奕奕或老师精神抖擞 师:同学们活泼可爱 生:预设,老师活泼可爱。 师:老师活泼可爱不太合适,这是形容孩子们的,让学生换词、讨论(和蔼可亲、精神饱满)老师再说同学们活泼可爱 生:老师和蔼可亲师:你们都是老师的知己,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生:做好了 师: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啊。)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齐读课题“渔歌子”。“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不是题目。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词牌名还有很多,老师又给大家带来几个,生读,再读课题,读出音乐的旋律。(课件出示:渔歌子)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首词。谁来说一说词的特点。生若说不出来,引导从字数上来说噢!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呢词也叫长短句。这首词的作者是?(张志和)

你知道张志和吗?(提前让学生了解张志和,并让学生互相补充)张志和:唐代著名词人、诗人,浙江金华人。原名张龟龄,字子同,号烟波钓徒。在他的作品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张志和简介让我们一起走近张志和,走进诗词的意境。(课件:渔歌子朗诵) 二、初读,感知 刚才一定被词的意境所陶醉,我们一起读,再读之前老师先给你们介绍两个小老师帮帮你们。 第一个小老师是文中的注音,注音注音,帮你正音。 第二个小老师是课文下面有什么,注释,注释注释帮你解释。下面借助这两个小老师把这首词自读几遍。开始。 在第一个小老师的帮助下生字词都学会了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 1.谁来读一下生字词。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课件出示这些字中有没有多音字?在这里,读sài这几个词怎么读?谁来读一下。塞车(sāi)边塞(sài)茅塞顿开(sè)教学生这个读音课件出示 2.2.第二个小老师用的怎么样呢?老师说词语,你们解释怎么样?西塞山鳜鱼箬笠让学生起来理解箬笠,师出示图片蓑衣让学生起来理解箬笠,师出示图片这两个小老师用的都很好。 3.3.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这首词?看老师又请来了斜线小帮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吴小云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张志和,积累张松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词语、音乐、画面、自然界的声音、古诗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识词,了解词牌师:昨天,我们积累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生齐背。)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张松龄弟弟张志和的词《渔歌子》。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等。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比如渔歌子。现在,你会想到什么?二、初读,读正确,读得有点“词”味 1.初读师:为了把这首词读好,我建议大家先看看词的注释,理解了再读会读得更出色。(生朗读。)2.指名读师:现在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朗读。)师:会思考的人才是智者,听了他读的,你有什么意见吗?(指名评价。)3.教师范读师:听大伙这么一读,我也想读了。(师范读,指名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总结方法:停顿、韵律、感情。)4.美读词语师:我觉得他把这几个词读得像画儿一样美。(1)课件出示: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2)指名读词,读出画面美。三、想象,品出词中画1.师配乐朗诵,生想象画面师: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眼前呈现了怎样的画面?(生闭目,听师配乐朗诵。)2.读出词中画师:你脑海中有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让别人也能感受到你脑海中的画面。(生朗读。)师:读得有点儿画面的味道了。这样吧,动笔画画这首词中的景物。(生交流,师指名说画面。)3.师生共同展示画面,理解词义指名说:(1)不仅是这些景物,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2)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听,再闻闻。(课件播放:流水声、鸟鸣声、蛙鸣声……)师(总结):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拿起笔用心写下那画面吧。 4.生写话5.交流成果6.边想象边朗诵师:此景此情,我不禁想吟一曲《渔歌子》。(师生共同朗诵。)7.品出人之情师:我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指名说。)师(小结):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一份悠闲和自在。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师生共同朗诵。)师:刚才我们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27个字想象成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四、拓展,品出“钓”中情1.了解背景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他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做官,隐居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课件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2.和诗,品出钓中情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一起作诗吧。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哪!生:不须归呀!师:弟弟啊,为何不归?(指名说。)师: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五、板书设计白鹭飞斜风细雨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不须归(作者单位:湖南宿迁市湖滨新城开发区晓店中心小学)

《时间与数学》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瓦房店市万家岭镇中心小学李倩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第78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时间与数学》属于综合实践领域,教材安排在学生认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之后,认识日历的基础上,创设了有关寻找全家人休息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究和与时间有关现实问题的解决,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根据爸爸和妈妈的休息日的规律,能很快找到爸爸和妈妈各自的休息日。引导学生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充分体会规律的重要性。 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科学的总结,使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经历两年多的学习后,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刚刚学过关于时间的知识,会看日历,能从中找到有关信息。但如何通过对奇思一家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用课件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数学思考:在一一列举、做标记、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能发现规律,进行有条理思考,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2020人教版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3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疲乏(fá) 积忿(fèn) 淫威(yín) B.奢望(shē)昂然(áng) 纠缠(j iū) C.神妪(qū)芙蓉(róng) 谦恭(gōng) D.颤栗(lì) 突兀(wù) 雕琢(zhuó) 2.填空。(6分) (1) 《李凭箜篌引》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唐代诗人。 (2)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_____,李凭中国弹箜篌。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李凭中国弹箜篌( ) (2)芙蓉泣露香兰笑( ) (3)石破天惊逗秋雨( ) (4)露脚斜飞湿寒兔( ) 4.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3分)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平原上的一棵小草,也要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抹绿意。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有应变的__________,有__________的竞争性,有__________的兼容性,有继承的创造性,这些都是新世纪青年人必备的品质要素。 A.灵活性协作个性B.适应性节制宽泛 C.灵活性节制宽泛D.适应性协作个性 6.根据要求完成下题。(4分) 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不少于50个字) 二、整体感悟(10分) 1.谈谈你对《李凭箜篌引》运用典故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5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2分)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渔 歌 子 公开课教案

《渔歌子》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一下: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待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三组词语,老师只让大家齐读一遍,看看只读一遍,聪明的你能一下子记住几个词语?(屏幕出示)同学们表现真棒,相信这节课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渔歌子”是词牌名,你还知道有哪些词牌名吗?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出示学路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提示: 仔仔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出示词语认读。强调多音字“塞sài”,看插图理解“箬笠、蓑衣”。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4、教给大家一个声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头看前面……再念一遍。 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

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诗词就是这么简洁。正是应为简洁,这些景物的颜色呀、姿态呀都没有写进去,那请同学们展开想像,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先说:怎样的西塞山? :翠绿的西塞山 :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陡峭的西塞山 :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怎样的桃花? :粉红的桃花 :多姿多彩的桃花 :姹紫嫣红的桃花 怎样的斜风? :微微的斜风…… 细雨?蒙蒙的,凉凉的 流水、白露、鲑鱼?选一个说说?鲜美的鲑鱼时快时慢的流水 3、这些景物加了颜色、姿态,生动多了。那能不能把这些颜色、姿态送到这首词中,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色?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 设计思路: 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诗意,感受诗词的魅力。 预设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春日垂钓图。 3、初步感受“渔歌子”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了解学情,制定学法、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词题。 1、回忆唐诗历程。 2、简介什么是词。 二、了解作者。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反复读,一字一句的读,读得字正腔圆,特别注意老师标注了红色的生字。 (1)、指导书写。 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词中出现的“塞”这个多音字。 2、学生自由读诗。 3、请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再请学生读出节奏。 4、取掉词中的拼音认真读词。 5、按划分的节奏朗读。 6、听录音声情并茂的读。 7、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着背诵。 四、创设优美情景,感悟特有意境。 1、你在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 2、谁来读这些景物,把景物读进同学们的脑海中去。 3、这首词在描写什么?让我们静静读这首词,联系课文中的注解,结合课文的插图,试着想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找出文章词

时间与数学(一)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一) 教学内容:时间与数学(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受集合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九月份日历: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2、创设情境: 飞飞是一名小学生,他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后休息1天,他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后休息1天。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提出问题: (1)哪几天飞飞和父亲同时在家休息? (2)哪几天飞飞和母亲同时在家休息? (3)哪几天父母同时在家休息? (4)哪几天全家同时在家休息? …… 二、师生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先讨论再制定 法1、在日历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父亲(δ)、母亲(○)、飞飞(√)的休息日。 法2、集合图: 父亲的休息日母亲的休息日飞飞的休息日 父子共同休息日母子共同休息日父母共同休息日全家共同休息日 三、解决问题: 四、寻找日历中的规律: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观察:纵向、横向、对角…… 规律如: (1)同一列中,第n+1行的数比第n行的数多7。() (2)相邻三行取出9个数之和等于最中间数的9倍。 ………… 五、解决问题: 1、p76练一练1 2、请你研究:楼梯问题 飞飞上楼梯,可以一次上1级或上2级台阶,有10级台阶,他从地面上到第10级台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上楼方法? 六、全课小结: 七、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uì)啼叫(tí)缔造(dì)挣脱(zhènɡ) B.神妪(yù) 沤肥(òu) 怄气(òu) 讴歌(ōu) C.蛟龙(jiāo) 渐染(jiàn) 症结(zhēnɡ) 毗邻(pí) D.谄媚(xiàn) 信笺(jiān) 粗犷(kuànɡ) 剔除(t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文彩纯粹妍媸毕露言简意赅 B.琐屑意蕴稗官野史千锤百练 C.辉煌惶恐道听途说融会贯通 D.衰落衷情街谈巷语惨酷无情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文本阅读 阅读本课,然后完成后面的题。 5.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