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基础知识

油画基础知识
油画基础知识

1/油画产生之前欧洲绘画经历了几个阶段?

真正的油画产生,至今不过500年的历史,而此前欧洲曾经历了古代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湿壁画、干壁画、坦培拉绘画以及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漫长历史变迁。16世纪以后现代意义的油画逐步发展成熟。自古以来欧洲绘画多采用动物胶和植物胶。鸡蛋作为一种蛋白胶,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被广泛应用。最初的蛋彩是通过在蛋黄中掺入糖、蜜或无花果汁增加粘性。古代的蜡画主要是用火将蜂蜡熔化、调入颜料趁热画到墙壁或木板上的,可多层重叠,凝固后亦能刮磨修改,最后还可以打磨抛光。镶嵌画盛行于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是用有色石子、陶片、珐琅片和玻璃拼装而成的,多用于装饰教堂。湿壁画是预先用石灰混沙准备出一块一次可以画完的墙面,趁灰层未干着色,颜料渗入石灰中,干燥后形成坚固的碳酸钙表面,利于色彩的长久附着。干壁画则是在干透的灰泥底上着色,公元4世纪到13世纪即中世纪,留存的壁画基本上是干壁画。《最后的晚餐》既非油画,也非干壁画、湿壁画。达·芬奇使用一种加了油的乳液胶调和颜料,其技法属于13世纪始盛行于意大利的坦培拉技法体系。坦培拉在西方绘画史上是一个特殊而影响广泛的画种。后来虽然出现了油画,但仍以坦培拉材料作为底层塑造,再以油画透明法罩染。

2.油画的发明者是谁?

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的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的使用方法。13世纪末在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的绘画。14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爱克兄弟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溶化颜料作画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美术史家虽不能断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不少专家认为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在油脂中加入了天然树脂,使行笔流畅、媒剂速干。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一画和他最著名的作品《根特祭坛画》(现藏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圣·巴冯教堂,由23幅画组成。)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凡·爱克兄弟发明的调油技术,据说是用一种“白布鲁日光油”和亚麻仁油混合在一起作画,用它们调和他在坦培拉绘画中使用过的颜料,发现效果很好。

3.架上油画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优越性是什么?

15世纪油画颜料在架上绘画中得以广泛使用,从而产生了架上油画。布面油画在表现能力、色层弹性、永久保存等方面均超过了水彩画、蛋胶画、湿壁画以及色粉笔画。

就技术而言,油画的优越性表现为:

具有可塑性的膏状油画颜料为画家带来了灵活多变、广泛自由的绘画空间。而且除画笔之外,画家可用刮刀等多种工具作画。画家能够在同一画面的全部范围内使透明与不透明的效果并存。油性颜料干燥慢,画家可反复涂改画面,并能在画面上直接调色、运色。油画色彩光亮,利于物象质感的刻画,能够充分表达物象复杂的色调层次,具有透明、浑厚而丰富的优越效果。可用不同的调色剂控制颜色干燥时间,可运用色层的厚薄对比、笔触的变化产生丰富的画面肌理,或在有肌理的表面上作画,或在颜料中加颗粒状物质表现特质物体。油画颜料有较强的遮盖力和可塑性。可以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多层覆盖,色层不会脱落。油层干后坚实耐久、色彩光亮,颜料在干燥过程中没有任何变化。可绘制大型布面油画,易运输、易装饰、易收藏、易保存、易清洁。

4.油画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时间过长,保存不善会变暗、变黄、龟裂、脆化、粉化等。

发黄变暗的原因在于颜料中油的成分以及调色油、上光油的使用。无论使用的油质如何精制,都不能改变油层在空气氧化过程中发黄变暗的可能性。使用上光油来阻隔空气与色层油膜的接触,待光油变黄后将其洗掉重新上光是目前较为实用的改善油画发黄变暗的方法。为防止油画过早变黄,采用优质的颜料、调和剂、上光油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要在油画干燥期间,把作品放于明亮干燥的地方;切忌在日光下曝晒和放置在黑暗、潮湿的地方;否则,也会使画面变黄。

表面龟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底子缺乏韧性;底层含油量大大超过表层;吸油量高的颜料(如煤黑)与含油量低的颜料(如锌白)调在一起画得遍数过多;硬树脂等易龟裂材料的使用;干燥剂使用过多;气

候的剧烈变化;挤压等外因。

反光也是透明、有光泽的油画的相应不足。在一定光线角度下,流动的光影给欣赏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画家作画时不得不为避开反光而调整画面角度。亚光颜料和亚光油的使用又会使得画面缺少“湿润感”,而且易使色层变脆、粉化。

油画要求画家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作画,否则会出现画面吸油的问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画家的作画激情。

此外,油画的保存与运输都需要适当的条件和设备。与中国画相比,油画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弊端。

5.油画是怎样分类的?

一般意义上的油画分为三类:人物画、风景画和静物画。

(1)人物画是把生活中具体的人作为表现对象,揭示具体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生活风貌。欧洲的宗教题材作品都是以人物为描绘对象。圣母、基督等形象都来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画又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和军事画。

①肖像画包括头像、胸像、半身像、单人像、双人像和群体像等。③风俗画是以表现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③历史画主要表现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意义的事件,其中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现代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④军事画是以表现战争为主题的作品。

(2)风景画作为一种独立体裁是17世纪荷兰画家始创的。在此之前,景物的描写多以人物画的背景出现。油画风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以及现代象征性风景等几个阶段。(3)静物画多取材于日常用具、花卉、水果、食品以及猎获物等。画家以物写情,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反映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

6.油画的材质美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1)色层之美

色层美是指多次画法的油画中所具有的透明与不透明特性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层次美感,是油画色层固有的秩序与准则。

(2)肌理之美

肌理美是指由油画特殊材质呈现的突出于画面的立体纹理产生的美感,表现为运笔过程中产生的颜料厚薄堆积。有什么样的制作和塑造,便有什么样的肌理。因此,肌理在油画中是不可回避的。

7.油画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再现自然美

绘画再现自然的能力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完善的。油画的出现将整个绘画史在再现自然的深度上推进了一大步。油画创造三维空间幻觉的能力和表现自然对象的真实程度以及丰富、深入程度都大大超越了其它画种,画家们利用高超的油画技巧有力地创造出自然之美以及人的精神之美。

(2)理想之美、形式之美

艺术中的理想美是对自然美提炼、规范后建立的一种符合人们主观愿望的美。理想美的规范化表现形式即是形式美。在油画中再现自然和追寻理想美是同时并进的。古典油画注重现实与理想的分寸把握,是人类唯美情怀的标准化反映,它讲究匀称的比例、流畅的线条、圆润的形状、和谐的色彩、典雅的情调。同时,理想美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家个性的差异而变化的。除了程式化的美,还有巴洛克风格豪放艳丽的理想美,亦有简朴、厚重的自然之美。理想美的追求带来了形式美的开掘。油画发展后期主要以形式美的探索为目的,油画技法的改进使形式的变革多姿多彩,从而使油画作品面貌纷呈。

8.油画有哪些基本要素?

油画属于视觉艺术,构成油画作品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有形体、线条、明暗、质感、空间与色彩。

形体是油画最基本的要素,它包含形状和体积两个方面。形状是指物象外部的空间特征,体积是指物体的三度空间形态。在描绘客观物象时,形体具有很强的表现性,要求画家善于把握物象的形态与特征,对物体具有敏锐的视觉反应能力以及深刻的表现能力,能发现并挖掘隐藏在形体深处的表现价值和审美意味。线条是油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人类最早描绘自然物象就是从线条开始的。它是绘画艺术中不可取代的视觉

要素,变化莫测的线条体现着画家对生命的情感体验。明暗分黑、白、灰三大调子,它也是绘画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丰富的明暗色调能够把物体的形状、空间和质感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从细致刻划到强烈对比,明暗色调创造出了丰富的视觉画面。明亮的色调平和而爽朗,灰暗的色调沉重而神秘。黑白交织体现着画家的主观情感世界。

质感在写实油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要素,它能在感官上给人以满足和愉悦,能使人产生抚摸的欲求。画面的对视性和趣味性丰富了视觉语言,增强了画面本身的精神性。

空间是绘画艺术在二维画面上产生的视觉纵深度。画面空间并非现实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摹仿,是画家运用线条、明暗、色彩创造出来的虚幻空间,是人的视觉情感中产生的距离空间。大小、高低、虚实、冷暖都能让人产生空间感。在现代绘画中,画家更多地运用色彩创造画面空间。

色彩与明暗是不可分割的,明暗关系就是通过色彩明度体现的

9.油画需要哪些常备工具?

(1)画箱。用来装颜料、画笔、调色板及调和剂等绘画材料的一种工具箱。(2)画架。用来固定画幅。(3)画桌。室内作画时用来摆放调色板、颜料及其它用具、物品等。(4)画凳。室内画凳可调整高度,外出写生用画凳可折叠。(5)画伞。外出写生时专用,可以避雨,也可以阻挡阳光直射。(6)画笔。有不同的笔型和大小型号,分动物毛和人造毛两类,用于调色和画面着色。(7)画刀。有多种造型。主要用来调色、作画、刮色、清理画板等。(8)调色板。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用于调色及摆置颜料。(9)油壶。用来装调色油、松节油等调和剂。(10)洗笔器。用于洗刷或搁置带颜色的画笔。(11)画杖。又称支腕杖。作画时用于支撑手臂。(12)绷布钳。钳口较宽,绷装画布时专用。(13)订枪。用来固定画布,类似订书机。有大小两种钉型,比普通订书钉略长且坚硬。(14)小锤和钉子。用于传统的绷装画布的方法。有的小锤一端带有磁性,可以吸钉子。(15)砂纸或浮石。作底子时用来打磨画布。(16)木炭、铅笔和橡皮。用来起画稿(17)画板。用于素描写生或创作。(18)报纸或布头。用来擦笔或擦画刀。布头还有擦拭画面的特殊用途。(19)电动搅拌器。用来制作底料或胶液。(20)板刷和刮板。用来作画布底子。(21)加热器。制作胶液或调和剂时用来加热。(22)大理石板和研磨杵。用于研磨油画颜料。(23)镜子。从镜子中反观画面,可以发现造型上的错误。缩小镜便于观察整体效果,黑片镜用于观察黑白关系。

此外,烧杯、瓶子、金属盒、金属罐等各种容器,以及尺子、剪刀、钳子、胶带、夹子、天平、铜臼、电吹风、喷枪等都能派上用场。

13.调色板有几种类型?

(1)椭圆形调色板。(2)较大的椭圆形调色板

(3)长方形调色板(4)簿子式可撕页的调色板。由许多层防漆纸或不透水的白色羊皮纸装订而成

15.调色板上的油画色应怎样排列?

调色板上的颜色排列并无一定的法则,可根据个人的习惯而定。一般习惯于从右至左,按暖冷两大系列由浅色到深色排列。如白、中黄、土黄、朱红、土红、赭石、熟褐、翠绿、群青、黑等。还有一种色相较全面的排列方式,从右上角开始,逆时针方向排列:白、柠檬黄、淡黄、中黄、桔红、朱红、大红、深红、玫瑰红、紫红、紫罗兰、群青、普蓝、酞青蓝、钴蓝、湖蓝、粉绿、草绿、翠绿、深绿、橄榄绿、土绿、生褐、生赭、土黄、赭石、土红、熟褐、黑。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颜色同时挤在调色板上,除非有足够大的调色板。画家可根据自己的用色习惯进行选择。总的原则是白色、黄色、红色、紫色、蓝色、绿色、灰色由浅至深或由深至浅的排列,将明度及色相相近的颜色靠在一起,便于调色

29.如何防止绷装画布时画框走形?

画布绷好以后,画面不平、画框走样变形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内框本身质量不好,四角的接合不规范。二是画布歪斜。画布如果用手撕很容易走样变形,致使画布四边与内框四边不平行。三是绷装画布时用力不均。

解决办法:如果是内框的问题,那就更换一个质量好的,或者在四角钉上大一点的直角三角木板。如果是画布问题,绷装之前要检查画布四角是否成直角。将画布从中间对折,察看四角是否两面对齐,若不能对齐,则说明画布倾斜,要通过拽拉等方法,使画布恢复方正,同时改变从中间开始绷装画布的方法。首先

将画布四角包好固定,然后用宽嘴钳一一将四边拉平固定,关键在于拉出的画布边缘要与内框外边缘距离均等,这样画框就不易变形。另一种方法是先将画布的一边固定好(先固定好该边的两个角),再固定另两个角和对应的布边,之后再固定两侧的布边,同时注意用宽嘴钳拉紧画布时不能生拉硬拽,用力要均匀。只要画布经纬线与木框外边平行,就不会出现画框走形现象。

31.为什么亚麻是油画布的首选材料?

16世纪以后,画布成了油画的主要依托材料,在众多的麻、棉织物中,纯亚麻布是最理想的优选画布。(1)除合成纤维外,亚麻布是纺织品中最结实的一种。其纤维强度高,不易撕裂或戳破,可任由调色刀在上面刮、压。

(2)由经纬线交叉编织而成的密实亚麻布,有着良好的着色性能。

(3)亚麻布是经亚麻捻成线织成的,表面不像化纤和棉布那样平滑,具有生动的凹凸纹理,画家常常利用亚麻布这一微妙有趣的材质美感。

(4)亚麻布与亚麻仁油取自同一植物,有着相同的化学特性,能相互支持。

(5)亚麻布有单线织(SW)和双线织(DW)之别,易于处理成不同厚度、不同粗细、不同纹理的多种规格。粗纹理亚麻布适合用大笔、刮刀作画,是呈现大刀阔斧、酣畅淋漓笔意的理想画布。中密度亚麻布平整,纹理均匀,最适宜写实风格中揉搓罩染的表现方法。细纹理亚麻布多用小幅作品,适于细密绘画风格。

(6)在保存和修复方面,布面油画优于其它支承物上的油画,其中亚麻布居首位。亚麻一般生长在阴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比利时和爱尔兰即是亚麻的主要产地。成熟后的亚麻从根到叶完整地收割,让其腐烂,留下坚实的纤维,然后纺织成布。由于纹理和厚实程度不同,出售的亚麻布从幅宽一米左右到三米多不等,特制品幅宽达四米多。

纯亚麻价格较高,因此有半亚麻和棉麻混纺等廉价品种。由于棉和麻随湿度变化而涨缩,因此,混纺织品不适合做大幅画布。

43.油画颜料怎样分类?

油画颜料就其色相可分为白色类、黄色类、红色类、绿色类、蓝色类、棕色类和黑色类。

按颜料的制作原料和化学性能可分三大类:

(1)矿物质颜料。极其稳定,耐光性强,不易褪色和变色,覆盖力强,透明度差。纯度不高,接近中性,如赭石、生褐、土黄、土红等。

(2)有机颜料。色泽艳丽而明亮,有良好的染色力、透明度和显色性。但耐光性差,久晒易褪色。如大红、玫瑰红、柠檬黄、酞青类颜料等。

(3)无机颜料。色彩稳定,耐光性较好,久晒会变得灰暗,如钛白、锌白、群青、天蓝、普蓝、镉色、钴色等。

油画颜料根据色彩属性(色相、纯度、明度)可以分为:

制。

50.常用的调色媒介有哪些?

油脂是油画颜料的媒介,也用于坦培拉乳液和上光材料中。根据干燥方式,用于调色媒介的油类分两大类:一是挥发性油,如松节油、薰衣草油、精炼汽油等。二是干燥性油,如罂粟油、亚麻仁油、核桃油、红花油、葵花籽油等。不同的油脂所配制的调色媒介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要掌握油画技法,就必须了解怎样使用调色媒介。目前常用的调和剂与稀释剂主要有下列几种:

(1)松节油

松节油是通过对松树脂的蒸馏提取的一种挥发性强、无色透明的液体,亦称树脂松节油

(2)亚麻仁油

亚麻仁油又称亚麻籽油,是从亚麻植物的籽中提取的,是油画颜料的主要媒介。

冷榨亚麻仁油:是亚麻仁油最纯的形式。其基本用途是作为油画颜料的调和剂。

热炼亚麻仁油:是用蒸气加热和榨压方法提炼的,也称汽榨亚麻仁油,产量高于冷榨。

日晒稠化亚麻仁油:冷榨与热炼亚麻仁油主要用于制做油画颜料的调和剂。用于绘画的是稠化亚麻仁油

聚合亚麻仁油:是亚麻仁油在密封状态中加温至300℃以上制成的透明而稠厚的极佳绘画调色油。

58.亚麻调色油:是熟亚麻油,其中加有10%的光油、15%的松节油和0.5~3%的钴催干剂。

(3)核桃油(胡桃油)

欧洲18世纪以前的画家都采用此油,之后被亚麻仁油取代。它流动性好,但干得慢。当代画家用它作古典油画的调和剂。冷榨纯生核桃油:是最优质的调色油之一。熟化冷榨核桃油:在不隔绝空气的状态下,将冷榨核桃油加温后制成,其中含有氧化铅,供自制调色剂时使用。干燥速度较快。

(6)三合调色油(“三合一”调色油)

它是具有光泽的调色油,用其调色作画或作润色使用。由一份亚麻仁油、一份达玛树脂光油和一至三份松节油混合而成。干燥度适中。

67.什么是混合技法?

混合技法是以坦培拉颜料作单色素描,然后涂上一层透明底色,在此基底上进行油性树脂颜料的多层晕染。在获得饱和的色彩之后,再用坦培拉颜料在油性颜料上面进行精细刻画。这种混合技法既利用了坦培拉颜料干得快,坚固、又有一定油性、描绘精细的特性,又结合了油画颜料融合迅速、色彩饱和、再现颜色快、易于晕接的特点。

68.什么是透明画法和“光学灰”?

透明画法是已知架上绘画最古老的绘画技法,透明画法主要是进行色彩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它与物理调和派生的第三种颜色虽有相同的色相,但视觉效果不一样,前者更为深沉,具有珠宝般的光泽。

“光学灰”是透明画法表现出来的一种视觉效果。古代艺术家在坦培拉或油性色底上用树脂光油进行釉染后,涂以透明或半透明覆盖层,使各色层通过重叠显露出来,即产生色彩奇异的透明灰色——“光学灰”。这种透明灰色和调配出来的灰色相比,视觉效果不大相同。它是直接画法无法达到的。

69.古典透明画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1)素描初稿。透明画法主要依赖于清晰、成功的单色底画——素描。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任何素描媒介——炭条、色粉笔等清楚地确定一个可填充底色的框架——素描稿。之后,喷一层发胶或上光油。

(2)纯灰画法。一般用白色与黑色调和的灰色作画,也可用赭石或褐色与白色调和。基本要求是反差强烈的明暗层次,尽可能用亮色调表现,因为其后每一遍上色都会使画面变暗一点。根据“肥盖瘦”原则,这一阶段尽可能少用油,古代画家多用铅白,因为铅白在油画颜料中最“瘦”,而黑油画色含油多,因而要少用。在表现明暗层次反差强烈的肖像时,并不意味着越暗越好,在保持亮度的基础上,最深的调子处于中间灰色即可。在画灰色画时,应常备一支扇形笔或油画滚子,不断用它把颜料抹平,一般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才画稍厚的笔触。灰色画完成之后,至少要让它干两天以上再涂上一层润色光油,这利于随后的色层上光。

(3)着色。开始时色层要概括,大面积涂上单纯的经过稀释的上光色是着色过程的第一步。待一层上光色干后才能覆盖下一层色,间隔约为一至两天。当然可以采用湿盖湿的画法,但不易控制色彩,所以很多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同时画几幅画。

(4)薄涂。透明着色之后,为增加物象的体感、质感,高光及细节部分常采用薄涂方式强调,用大量白色调和大量的调色油涂于干后的上光色上,多加调色油是为了遵守“肥盖瘦”的原则。注意:这一阶段不要使用松节油。松节油只在灰色画阶段使用。

在透明画法中,上光着色与薄涂覆盖可以交替进行。有时两三遍即可,也可能三、四十遍不止。作品完成后需干燥几个月,然后涂一遍上光油。

由于此技法使用乳胶调白,所以干燥迅速,釉染后能在短时间内结膜,故可连续作业。应当注意:最初釉染不能用油过多。另外,画布底子要有吸油性,初画干涩,渐呈光泽。

古典透明画法需要一个熟悉材料的过程,作画者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