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原则

趣味性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e8051247.html,

趣味性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原则

作者:靳馥玮

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11期

趣味性教学法是指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心理情趣为主导,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与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学习的愉悦性,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一、趣味性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趣味性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教育心理学和对外汉语教育学。

(一)教育心理学理论

1.激发认知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人类从出生起就有想要去认知一切事物的本性,而这种求知欲望或者说是认知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分化,一些学生的认知兴趣会随着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成就而增长,另一部分学生则会因为学习中的挫败感而丧失认知兴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他指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按照先后顺序可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缺少某种需要而引起,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自我实现。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很好地阐述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结合一定有意义的材料,在新的环境中以建构的方式来获取,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来对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分析、加工与重组,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仅仅是教师单向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二)对外汉语教育学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提出了五个第二语言习得的假说: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克拉申认为要学好一门第二语言的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必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_1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概述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 教学原则与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指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选择)乌申斯基也指出,一般来说,儿童的思维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的。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 启发性原则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 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用启发式问题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 1 / 4

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自己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 巩固性原则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4 循序渐进原则我国古代《学记》中就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主张: 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这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乌申斯基、布鲁纳等也都很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 因材施教原则(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裴斯泰洛奇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 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完整版)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发展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发展 情境教学的萌芽出现在古代。情境教学注重的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对学生的教育,最朴素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孔子强调的“启发”教育,也是运用情境启发学生,达到有效的教学;苏格拉底强调的“产婆术”教育,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寻找答案。除此之外,还有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美国的杜威,他们都在情境教学上不谋而合。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社会的理解决定于个人主观经验的不同,用一句俗语解释就是“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按照建构主义的思维,学习者通过原有的经验和心理认知结构联系社会文化情境背景创建新的学习情境,这个过程是对旧知识的一个重新整合。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者作为认知的主体,对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建立在自己主动建构的基础上才能重组成自己认可的知识,教师在这个有意义的建构过程中只是一个“催化剂”,对比情境教学法不难发现建构主义教学环节中也包含情境创设。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论学习理论的代表是布鲁纳,他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形成的认知结构,而是学习者发自内心想去获得知识,并通过把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内化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法”,所谓的发现法就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产生矛盾,从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相似之处。该办法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包括种不同的智力,它们是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传统智力只重视前三种,忽略了后四种。加德纳的智力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组成人的各种智能是相对独立的,有着不同发展规律,所以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多种智力的开发创设各种可能的情境。多元智能理论为情境教学提供了生理和智力保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对指导后来的学习有重大影响,无论今天我们怎么去 辩证的看前人的理论,它们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时代下有它研究的意义。 行为主义重视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刺激决定作用,认为个人意念只是一个影响个人学 ①林丰勋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细数起来,情境教学的萌芽出现在古代。情境教学注重的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对 学生的教育,最朴素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孔子强调的“启发”教育,也是运 用情境启发学生,达到有效的教学苏格拉底强调的“产婆术”教育,是创设一定 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寻找答案。除此之外,还有世纪捷克教育 家夸美纽斯、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美国的杜威,他 们都在情境教学上不谋而合。任何方法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当我们对于一 个事物现象进行关注应用时要看到它的本质面貌,更好的让原理论来指导实践。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习的一方面因素。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的行为反应过程。根 据以上观点,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从这个层面上看, 行为主义与新课程的理念、情境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情景教学法文献综述PDF.pdf

1.情景教学法研究的国外发展现状 情景教学法创设之初,其代表人物英国学者霍恩比和帕尔默认为口语是语言的基础,结构是讲话能力的核心,应在情景中通过口头练习来学习语言结构,强 调语言在情景中的应用。英国学者霍恩比在1954年的《成人牛津英语教程》中,极其详细的分析了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在他的著作《结构性词汇和句型的教学》 中,也非常细致的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他认为把实践活 动加入到情景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课堂进程引入了大部分的英语教材中。例如《新概念英语》,正是因为使用了情景教学方法,这本教材才被 世界各国大部分的学校所采用。随着教育的发展,情景化教学模式趋于成熟和系 统化。例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自然情景的教育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在愉快的 气氛中获得知识,他经常带领孩子们去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 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他还特地为孩 子们制作了长达300多页的《大自然的书》,书中的每一页都能通过生动鲜明的 情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丘燕萍,2015)。1996年希拉里·麦克莱伦通过整 理美国《教育技术》专栏中的论文,出版了《情境学习的观点》一书,该书被视 为情景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涵盖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在此后的 发展中逐渐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 通过对国外情景教学研究成果的整理和研究发现,纵然情景教学法在国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秀的成果,但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式,情景教 学法的内容仍需完善,可查询的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具体教学模块的研究仍较少, 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应不只拘泥于单纯的情景教学法的研究,也要注重情景教学 法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结合,还应结合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加入更多的创新因 素进行更广泛的研究。(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国外关于情景教学法的研究 情景方法在20世纪_50年代受到欢迎,20世纪50年代初,研究情景教学方法的 主要代表人物霍恩比出版了许多英语教学杂志,后来情景方法变得普遍。 美国教育家Dowey C 1992)对情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他认为在教学过程 中应该根据教学目的设置教学情景。Dowey C 1993)推出了情景法即暗示性教学,并 且九年后在保加利亚取得了惊人的教学成果。暗示性教学的资源是语言情景教学。其 目的是为了创造更高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潜力,试图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组织各种 无意识因素、无国界的沟通(柯芳美,2000:134-136) o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情景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是人们根据他们的经验来获得知识和意义,所以建构主义学习可以在某些情景 下被视为意义建设的过程。教师们担任协调人,其职责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 这种现代西方学习理论的问题就是情景的实现与学习。这种理论认为所有的研究应该 基于情景和获得的知识。更多的研究表明,在具体情景下获得的知识是有用的。 20世纪80年代初,Richards, J. C. &Rodgers T. S. (1999 )出版的书The School of Language and Teaching中,两位作者总结了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为了避免混 淆,他们采用情景语言教学(SLT)。从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情景教学方式得到越来 越多的改善和发展。 3,国外关于情景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要功能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1. 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关于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 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 2. 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实际上完全是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种族、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影响作用有的被我们感知到,但更多的则是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因此,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 人要受环境的教学和教育,原因就在于人有可暗示性。这是心理学和暗示学研究所共同证明了的。A·比耐的实验证明在儿童身上天然存在着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因而在他的《可暗示性》一书中,“可暗示性”就成了“可教育性”的同义语。其实,这些结论在社会学的背景上也是成立的:既然“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必然要受到一切社会关系的影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换言之,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为了使情境教学更好地发挥上述两种功能,提出以下几个重要的使用原则: 1.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 这是实现情境教学的两个基本条件。无意识调节和补充有意识,情感因素调节和补充理智因素。人的这种认知规律要求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集中思维,培养其刻苦和钻研精神,又要考虑如何调动其情感、兴趣、愿望、动机、无意识潜能等对智力活动的促进作用。教师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改革: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方式,广泛采用启发、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和案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总学时45,实践环节12学时,占总学时的25%) (1)课堂讨论:例如第一章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在教师系统地讲授过“职业教育概念及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进一步的讨论加深了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2)教学观摩:例如在讲第六章职业教育的教学,就是在教师讲授过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到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进行教学观摩,并在观摩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的。 (3)小组工作:例如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采用让学生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把本小组工作成果展示给大家。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从事参加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 (4)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针对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职业院校的专业人员做报告,带领学生到职业院校考察并与职业院校的师生座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加深学生对职业教育问题的理解。 2.进行案例教学,突出理论分析中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的共同探讨与互动。 3.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①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面提到过的综述和调研。②通过个体研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精诚协

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字数:2870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12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情景教学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语言教学中,本文主要阐述情景教学法的定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以及情景教学法的理论背景,从而在理论方面证实情景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建构主义;情感过滤假说;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91-02 为了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对情景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整理,并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情景教学法也叫视听教学法,它是一种结合视觉和听觉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情景为中心,充分利用手势、图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简单来讲,情景教学法就是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有意采取一些措施为学生创造某些情感和特殊的环境。它起源于帕尔默(Palmer)的口语教学法,由英国著名的学者霍恩比(Hornby)倡导。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情景教学法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是古根汉(G. Gouhrnein)和古布里纳(P. Guberina)。在1970年后,情景教学法被介绍到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的定义 英国的学者Hornby主张,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要先向学生介绍新的单词和句型结构,为阅读文章做好铺垫,然后再进行文章的处理。他认为,在向学生介绍新知识时,一定要与教学情景内容结合起来。他的情景教学法的提出,为后来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Hornby (1981)认为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技能。自从情景教学法传入中国,我国的专家和学者也开始了对情景教学法的研究。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刘世生认为,情景教学法就是创设场景,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半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使学生参与其中。于瑶(2003)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的对情景教学法的定义主要源于弗斯的语言学理论“语言是根据言语背景和上下文来寻求意义”。她认为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为基础,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努力创造出各种真实自然的教学情景,学生沉浸其中,并感

情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一、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中学9年级学生,共四十八人。该班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较强。 2、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参与体育课的兴趣不浓厚,有部分学生信心不足。 3、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怱略了社会适应领域中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达到锻炼身体,释放学习压力培养团队精神及协作能力的目的。 二、教材的选择: 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情景中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教材。本次课通过创设5.12大地震及灾后重建的情景,通过各种体育游戏以个人、小组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速度、力量、团队协作能力等。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面对灾难,调整自已的心理状态,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减轻繁重的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同时,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社会。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以不同角色在情景中的扮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面对和挑战困难及勇于拼搏和团结合作精神。 2、通过各种游戏,学习相应的自救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展示和表现自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肢体力量。 3、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游戏安全的强调,增强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1、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面对和挑战困难及勇于拼搏和团结合作精神。 难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展示和表现自我能力。 五、教学的主要策略: 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地震的情景中进行学习、锻炼,通过模拟地震的发生,让学生学会如何勇敢面对灾难?如何自救?如何重建、怎样感恩? 组织形式主要以分组游戏为主,充分发挥组长的能动性,配合教师的启发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方法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过程中,在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及规则后,留下相应的时间给各小组进行战术、方法的准备,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1、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实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述,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这一原则的提出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年龄小的学生用的几率大 2、代表人物:荀子,夸美纽斯 3、分类 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等 模像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 语言直观: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4、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形象化语言) 选教具,加讲解,防滥用,重语言 (二)启发性原则 1、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2、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产婆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善于提问,设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发扬教学民主 善提问,重实际,扬民主,调积极 (三)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含义: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2、代表人物:《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重系统,需灵活,主次分明,层次清 (四)巩固性原则 1、含义: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2. 代表人物: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3、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先理解,后巩固,重视复习多扩充 (五)量力性原则 1、含义: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2. 代表人物: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赞科夫(证实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行性) 3、要求

情景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怎样的语言观 (一)语言观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语言观建立在现代语言学理论基础之上,成为我们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据:(1)语言是功能意义的载体。即语言是为达到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表达意义的工具,语言使用过程就是交际过程。(2)语言是建立和维持人们交际关系的工具。(3)语言是可以理解的结构性系统,可以转换和生成,所以语言形式具有可认知性,语法具有可分析性。因此,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我们把语言看作用于交际的、具有结构性的、系统的、可认知的信息传播工具,并以此设计课堂中的交际活动,组织交际教学过程,分析理解语言结构,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目标语言。 视听法(Audio Video Method)又称情景教学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19世纪下半叶,对外语教学界影响至深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和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这两种学说,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除了学习语法规则以外,语言的发音及语言单位如单词、句子组成也应受到重视。口语才是活的语言。语言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形成。而这种语言习惯是可以通过机械的模仿训练形成的。在此学说影响下听说法(Audio Lingual Method)和视听法(Audio Video Method)成为该时期最盛行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法都是强调听、说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提供语言行为范本,指挥和控制学生的语言训练,而学生则在教师的领导和安排下机械重复地接受语言材料,进行语言习惯的形成练习。视听法于五十年代首创于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学习日常会话为主旨的教学方法。由于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而语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义也要连为整体而被感知,故还称整体结构法。又由于它强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故又称情景法。究其本质,它是听说法的发展。听说法的一些原则和做法都为它所接受。 视听法的教程包括教室教学和实验室作业,没有家庭作业。教学按以下方式进行:连续三次放映对话片并伴放声音注释。第一次介绍主题;第二次讲解;第三次复习;第四次放映对话片而不伴放声音注释,由学生进行讲解。此后即进行简短的对话操练,以应用本课的词汇和语法材料。教学的最后阶段是语音练习。内容是对口头言语的体裁、节奏、句型进行操练。操练中要求从含义单位中领会言语的语音,即不脱离语流操练语音。《走遍美国》是典型的听说法教材。 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虽然其以情景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但由于情景的设计常常是虚构的,因而情境中的话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 个人认为,在儿童英语教学中,视听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的补充。考虑到孩子的视力健康和容易把精力集中在画面而忽视了视听讲解,所以要让孩子有选择有时间安排的来收看视听教程。 二、情景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1.情景教学有助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育学生的语感 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有目的的设置一些生动形象的环境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学生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效率。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最感到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再加上我国英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比较落后,这就让许多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十分枯燥,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我国高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高。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读、听、说、写等多种能力的提高。 2.情景教学有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把所学知识积极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从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关系来看,人的语言器官和大脑的发达程度给人类学习语言提供了生理基础,而丰富的文化社会环境则给后天的语言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为这两者之间架起一座行之有效的桥梁,而这个桥梁就是语言环境。正如克拉申所提出的,语言学习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习得者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在情景教学过程中,一条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原则就是,快节奏、大容量。这也是符合克拉申上述理论的。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放映幻灯、教学电影,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内容,最大程度获得信息,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教师把课文内容与实际情景、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

语文情境教学法

语文情境教学法 在新课程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能够切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关系处理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教学设计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现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教师的教学离不开这一课前的准备——教学设计。在新课程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能够切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水平的标尺,也是我们在听课过程中最注意的方面,因为它是评价一节课成功程度的重要标准。可见,一堂好的阅读课,一堂高效率的阅读课,无不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体现教师的精心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本人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 一、语文情境导入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艺术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八章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章重点 了解小学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1、内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规律 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指导教学的全过程,既指导教 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 2、教学原则体系: (1)、直观性原则:指依据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实物、模像等 直观手段,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知认识和经验。 (2)、启发性原则: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 力,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根据 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持续、连贯、系统地展开,使学生掌握 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经常性的复习,使学生牢 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5)、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 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即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6)、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 论的指导下进行,即教学中要做到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

品德教育统一起来。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小学教学应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注意结合具体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提 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 发展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理解小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分类、选用依据 1、内涵:小学教学方法是小学教师引导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 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小学教师教的方法 和小学生学的方法。 2、分类:(1)、根据教学任务,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学生获得知识 的方法、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方法以 及巩固检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根据信息接受与表达的方式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听、看、读等活动,让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方法, 另一类是讲、写、用等活动来指导学生表达信息的方法; (3)、按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 讲解法、图解法、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解法、图解 法、讲述法、模拟法和启发法等。 (4)、按照学生认识活动形态: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直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3、选用依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方法

论模拟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模拟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事先有目的地设置具有能够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场景,用语言进行描述或布置相关模拟场景,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模拟的场景中,以亲身体验方式去感知和领悟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能触及学生的心理反应、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作为公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是在心理学、行为学及管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以“体验激发情绪、习惯积淀品质、行为改变认知”为宗旨,在模拟现代警务的实战情境中,通过外在的行为体验,达到激发学生的情绪,锤炼学生的意志,改变或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一门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借助了行为训练的方式,把学生置身于教师事先创设的现代警务的实战情境中,以提高学生的基础心理素质和临战心理素质为目标,借助各种高空、低空、地面的训练设施,通过以团队意识训练和挑战个人极限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各种项目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诠释和领会教学内容,感受项目训练的意义所在。整个训练的过程遵从了以下几个理论依据。 一、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绪心理学理论认为,情绪和认知是带有因果性质并互相伴随而产生的。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着各自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两者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愉快、兴趣等正性情绪,对认知活动起着协调、促进的作用;担忧、沮丧等负性情绪,则对认知活动起着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起学生正性情绪的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并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脑科学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掌管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在传统的以“灌输式”为 主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是教师坚固的专属领地,即使是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后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加入了多媒体、讨论课等较多元素,教师仍然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这时的教学过程所调动的主要是学生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在现代的模拟情境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同时成为教学的主体,这种“双主体”的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亲身体验而后用语言表达自己在情境体验中的感受。这使得大脑左右两半球都处于积极活动中,当学生进行行为体验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当学生体验过后进行分享和交流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处于兴奋状态。只有当大脑两半球在不同的行为刺激下,处于交替兴奋、抑制或者同时兴奋、协同工作时,才能大大激发大脑的潜在能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的教学宗旨之一就是“体验激发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与学“双主体”的互动,采用体验式教学这种当代最为推崇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放松心情、快乐体验、用心感受、用脑思考”。所以在学生体验之前,教师首先要通过一些互动性的热身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然后把学生置于模拟的现代警务情境中,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项目规则,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的状态,有助于调动他们丰富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及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项目任务;其次,在亲身经历和体验后,每个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根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分享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感受,这时,学生们的大脑左半球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实现了由感性体验到理性思维的跨越。他们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获得了对教学内容正确的感性认知,透过对直接的项目感受去领略人生中更多的感动、更深的感受。这是由于在大脑两半球同时兴奋、交替兴奋中,学生收获了更多的领悟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在学生一次次的挑战和体验中、一次次的分享中看到学生在不断地成长,团队的凝聚力在不断地积聚。 二、认识的直观反映原理 反映论的原理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消极的、被动的产物,而是在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过 [摘要]模拟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之所以能够达到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的目的,是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中遵从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文章以“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模拟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即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认识的直观反映原理;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原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的原理。 [关键词]模拟情境教学法主动参与 认知活动 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王志红(1964-),女,山西介休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犯罪学及警察心理训练。(江苏南京 21004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54-02 论模拟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王志红

语文情境教学法教程文件

语文情境教学法

语文情境教学法 在新课程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能够切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关系处理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教学设计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现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教师的教学离不开这一课前的准备——教学设计。在新课程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能够切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水平的标尺,也是我们在听课过程中最注意的方面,因为它是评价一节课成功程度的重要标准。可见,一堂好的阅读课,一堂高效率的阅读课,无不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体现教师的精心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

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本人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 一、语文情境导入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

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开题报告

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开题报告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I论文论证: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教材要求、教材内容和编排,教师精心的教读和讲解,学生拿着课本记、读和机械训练,慢慢地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脱离了语言环境就难以恰当的表述意义,难以发挥其表情达意的本质功能。因此,“情景需要语言,语言应当从情景教起。” (陈琳,王蔷,程晓堂,2008) 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活动。其目的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要使学生在轻松、兴奋、欢快的气氛中学习、理解知识,正确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形成语言技能。 孙书霞.王彦荣(2001)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精心备课,尽可能多地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真实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加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目前情景教学中常见的有创设生活情境法,多媒体教学法,简笔画创设情境法,表演创设情境法,音乐渲染情境法,游戏创设情境法。利用这些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II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十七世纪现代英语诞生以来,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和研究就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呈现出由单一向多样综合发展、由截然对立向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有力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理论。 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

情景教学法

The Effect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s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 Recent years, since the necessary need of English in all kinds of social areas, the status of English becomes more and more increasing in the educational area. However, the requirement of it turned to be higher at the same time, and faces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and pressure, especially in high school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 has no longer adapted the need of nowadays’ teaching.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put forward by many educators and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correct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method after practic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popularized continually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effect. 情境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作用探究 摘要:近年来,由于英语在社会各领域的必要需求,英语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也在提高,要求也更严格,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与压力,尤其是在中学的英语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不能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了,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情景教学法并通过实践证明其有效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不断在英语教育领域中得到推广。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英语;作用。 . Introduction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newly raised in the area recent year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