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重点整理

心理学与生活重点整理
心理学与生活重点整理

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

定义

心理学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关键部分:科学的,行为,个体,以及心理。

科学性要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科学的方法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可观察行为。

精神过程代表了心理学家探索的最重要的一方面。

心理学的目标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描述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行为数据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来保证客观性。

解释发生的事情

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的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中心目标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

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或秉性变量。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或情景变量。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一个科学的预测是基于对事件互相关联方式的理解,它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一个因果预测详细的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控制发生的事情

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小结

心理学家使用科学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得出结论。心理学家有这样几个目标: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根基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艾宾浩斯这样写道。

威廉·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正式实验心理学实验室。他希望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过程以及简单心理过程的速度。

结构主义:心理的内容

对科学方法、精确的度量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的强调,表现了冯特心理学的传统特色。

铁钦纳用于检查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元素的方法是内省法,即由个体系统的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的思维和感觉。他的观点以结构主义之名着称于世,指对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攻击结构主义:⑴它是简化论的,它把所有的人类体验都简化为简单的感觉;⑵它是元素论的,它寻求把成分或元素联结起来,而非直接研究复杂或整体的行为;

⑶它是心灵主义的,它只研究人类有意识觉知的口头报告,忽视那些不能描述他们的内省经验的个体。

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

威廉·詹姆斯同意铁钦纳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的观点。他认为,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心理

的内容。

机能主义对那些使机体适应环境和有效的发生功能的、习得的习惯,赋予了基本的重要性。机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

对于詹姆斯来说,解释,而不是实验控制才是心理学的目标。心理学的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功能的了解远比对心理结构的了解重要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生物学观点

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假设: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能最终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理解:即使最复杂的现象,也能够通过被分析或简化为更小更具体的单位来理解。行为是被躯体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经验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来改变行为。任务就是在最精确的分析水平上理解行为。

心理动力学观点

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张度

心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的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人看作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所推动的。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

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首先,行为主义者分析先行的环境条件。其次,他们把行为反应——研究的主要对象——看作是要理解、预测和控制行为。最后,他们查看跟随反应出现的可观察到的结果。行为主义者假定他们对动物研究的基本过程代表了对不同物种都适用的一般原则。

行为主义对严格的试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

人本主义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模型并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他们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寻找行为的模式。与行为主义者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他们也被认为是现象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试图研究整体的人,将一种整体的观点运用到人类心理学。

认知的观点

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

行为只是部分的像行为主义所认为的那样,由先前的环境事件和过去行为的结果所决定的。一些最重要的行为是从全新的思考方式中产生。认知心理学家把思维同时看做外显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寻求把当代心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一个中心思想——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联系起来。

进化心理学把极长的进化过程作为中心解释的原则。

文化观点

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文化观点是针对下述批评而做出的重要响应:以往心理学研究往往以西方的人性概念为基础,而且它的研究对象只是没过中产阶级白人。对文化影响的适宜考虑可以包括在同一国家内比较不同的人群。也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评估。跨文化心理学家想确定研究者发展出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人,还是只适用于更小的特定人群。

小结

早期的心理学家证明了心理过程是由决定论原则支配的——心理和躯体事件由特定的原因决定。一种早期的观点——结构主义,关注心理的内容及行为的结构;另一种观点——机能主义,关注于行为的机能。

当代心理学混合了七种主要观点:生物观点研究行为与脑机制之间的关系;心理动力学观点把行为看做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动机驱动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条件决定的;认知观点强调影响行为反应的心理过程;进化的观点把行为看做为在环境中生存而进化出的适应性;文化观点在文化背景中探索行为及其含义。

心理学家们回答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心理学专业过去几十年中在范围上变得更加国际

化。而且包括了更多的女性。

要点综述

什么使心理学独具特色?

心理学是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心理学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以及帮助控制行为。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结构主义产生于冯特和铁钦纳的工作。他强调作为元素的感觉构成的心理和行为的结构。机能主义是由詹姆斯和杜威发展出来的,强调行为的目的。

把这些理论放在一起,就构成了当代心理学的进程。

心理学的七种当代观点中,每一种对于人性的看法、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的焦点以及基本研究方法都不同。

生物学观点研究行为与大脑机制之间的关系。

心理动力学观点把行为看作是由本能力量、内在冲突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的动机驱使的。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行为是由内部的刺激条件决定的。

人本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内在的作出理性抉择的能力。

认知的观点强调影响行为反应的心智过程。

进化的观点把行为看作是为了生存而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

文化观点探索行为及其在文化环境中的含义。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现的背景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范畴,它们通常是依次发生的:形成想法(发现)然后去检验它(验证)。发现的背景是研究的开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人们形成一个新的观点或者对于某种现象形成不同于以往的的思考方法。

理论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大多数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的假设。这一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

假设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检验的阐述。

发现的背景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研究的参与者必须具备特别的态度和价值观。持有开放的、批评的和怀疑的态度。

小结

发现的背景是研究者在研究阶段,运用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来形成新的想法和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力图理解大脑、心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决定论关系。

验证的背景:客观性的保障

验证的背景是把证据拿来验证假设的研究阶段。科学的方法是通过将错误降低到最小,提出可靠的归纳等方法来收集和解释证据的一般的程序集合。

观察者偏见和操作性定义

客观性的挑战

观察者偏见是由于观察这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

补救措施

为了使观察者误差降到最小,研究者依赖于标准化和操作性定义。标准化意味着在数据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标准化意味着以同样的方式来问问题,结果确保在时间、地点,以及不同的被试间和研究者间的可比性。

对概念含义进行标准化的策略称为操作化。操作性定义是以测量它或决定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在一个实验内使含义标准化。变量是一些在量和质上变化的因素。在实验中,其值相对于情境中的其他变量而言独立自由变化的刺激条件被称为自变量。其值是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变动的结果的变量被称为因变量。

实验法:另一个可选择的解释和控制的必要

实验法:操作一个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目的: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有影响。

客观性的挑战

当一些并不是实验者有意引入到实验情境中的因素确实影响了被试的行为,并对数据

的解释增加了混乱的时候,称这些因素为混淆变量。

当研究者或观察者向被试暗示他所预期发现的行为,并因此引导出期望的反应时,非有意的期望效应就发生了,真正诱发所观察到反应的是实验者的预期,而不是自变量。

安慰剂效应应指的是由于个体对于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信念所导致的健康的增强。在心理学的研究情境中,当行为反应受到个人对做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产生某种反应程序的影响时,安慰剂效应便发生了。

补救措施

控制程序是一些力图使所有变量和条件(除了那些与被验证的假设相关的)保持恒定的方法。被试所经历的唯一不同应该是那些由自变量的不同条件。

通过保证实验助手和被试都不知道(双盲)哪一名被试进行了哪一项处理来消除偏见。这一技术被称为双盲控制。在很多研究设计中,知道实验假设的人是不能被安排来收集被试的数据的。

为了解释安慰剂效应,研究者通常引入一个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实验条件,我们称为安慰剂控制。安慰剂控制属于控制的一般范畴,以使研究者确保他们自己正在进行恰当的比较。

被试间设计,被试被随机的分配到实验条件(接受一个或多个实验处理)和控制条件(不接受实验处理)下,来接受不同的程序。随机的安排是研究者力图消除潜在被试中和个体差异有关的混淆变量的主要步骤之一。

如果一个样本在诸如男女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分布都与总体的特征非常匹配,这个样

本就是总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

被试内设计,用每一个被试作为他自己的参照。A-B-A设计中,被试首先经历基线情境(A),然后进行实验处理(B),最后再回到基线(B)。

相关法

当力图决定两个变量、特质或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时,心理学家使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关系数:确定存在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精确程度。这个值在+1.0到-1.0之间变化,其中+1.0表示完全的正相关,-1.0表示完全的负相关,而0.0表示根本没有相关。一个非常接近于零的相关意味着两个测量分数之间存在很弱的联系,或是根本不存在联系;当相关分数越来越大,直至接近于最大值+1.0的时候,根据一个变量的信息来预测另一个变量将变得越来越精确。

高的相关只是表明这两列数据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建立了联系,相关并不意味着一个事件可以导致另一个事件的发生,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相关可能反映一部分因果关系,也可能根本就不反应因果关系。

小结

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验证。为此,心理学家依赖科学的方法。研究者对数据的收集使用标准化程序,用操作性定义来界定概念,以此来克服察者偏见。实验的方法允许研究者宣称其发现的因果关系。研究者必须谨慎的选择解释,包括期望效应和安慰剂效应。为了确保结论的准确性,研究者常使用双盲控制、安慰剂控制等程序。对于被试间设计,随机分配原则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它使控制组被试和实验组被试相匹配。被试内设计包括

A-B-A设计,被试作为自己的控制组。研究者使用相关研究方法测量两变量的相关程度。相关研究的主要局限是它不能得出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方法可用于检验现实世界的一些主张,如阈下录音磁带效应。

心理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使这些看不到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能够被看到,使内部事件过程外化,是个人经历公开化。

获得信度和效度

心理测量的目标是产生可信和有效的发现。信度指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结果具有可信性指在相似的测验条件下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一种可信的测量手段在重复使用时(所测量的内容不变)将产生可比较的分数。

效度指研究或测验得到的信息精确地测量了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心理变量或品质。一个有效的实验意味着研究者能把研究结果概括到更大的范围。

自我报告法

自我报告法是口头报告(写或说)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

自我报告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或调查包括一系列问题。访谈是交互式的。

自我报告法也有其局限性:适用范围与信度。

行为测量和观察

行为测量是研究外显行为和可观察、可记录的反应的方法。

观察是一种研究人们做什么的主要方法。研究者可有计划、准确和系统的进行观察。观察或者集中在行为的过程或者集中在行为的结果。

在自然观察中,不改变或干扰自然环境,研究者能观察到一些自然情况下发生的行为。

许多研究结合使用自我报告法和行为观察法。一些研究计划并不使用大样本被试,而只是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个体进行各种测量。

人类和动物研究中得到的问题

获得赞同

冒险/收获的评估

故意欺骗

事后解说

小结

心理测量必须得出可信的和有效的发现。自我报告法通过问卷和访谈得以实施。心理学家依据兴趣使用行为测量法如直接观察或自然情境观察。人类研究中的重要道德问题包括获得赞同、研究风险和收益的评估、故意欺骗以及必要的任务报告。研究者必须检查非人类的动物研究的道德重要性。

要点重述

发现的背景

在研究的发现阶段,观察、信念、信息以及一般的知识导致研究者用一种新的方式思

考某一现象。研究者由此形成待检验的理论和假设。

验证的背景:客观性的保障

验证是在某种确定的程度上检验、证明或反驳观点的阶段。

研究者为了检验他们的观点,使用科学的方法和一整套减少误差的收集和解释证据的程序。

研究者依据标准程序和使用操作定义,他们强烈反对观察者的偏见。

实验研究方法决定待检验的假设所确定的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研究者去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

相关研究方法确定了两个变量是否相关以及有多大程度的相关。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

心理测量

研究者努力提出可信和有效的测量方法。

心理测量包括自我报告法和行为测量法。

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尊重人和动物被试的

基本权利是所有研究者的义务。

第三章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遗传和行为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发现人类不同行为产生的原因。心理学对于因果关系解释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先天与教养或遗传与环境。

进化与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动物种属的变异是自然过程作用的结果,他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的理论认为,生物机体适应生存环境,只要这种适应性变异发生了,就会比那些适应差的个体产生更多后代。时间久了,那些具有适应生存特性的机体数量增多。用进化论的术语来说,个体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后代的数量。

自然选择甚至可以在短期内见效。

基因型和表型

选择性优势

人类的进化

在人类进化中,自然选择促进两大适应性进化——两足行走和头脑发达。

语言的出现是第三大适应性进化,语言是人类早期最大的适应性优势。语言使人类积累的文明和精神财富可以代代的传递。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而文化进步是人类对环境变化、通过学习所进行的适应性反应的文化趋势。

人类基因型的变异

研究遗传机制的学科,即个体从其祖辈继承体质和心理特质的研究,被称为遗传学。

基础遗传学

心理学的重要目标是理解遗传与环境两类影响因素是怎样达到平衡的。

基因和行为

人类行为遗传学研究把心理学和遗传学统一起来,探索遗传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基因型表达还需要环境条件的呼应。基因或环境都不能单独决定你是谁或你会变成那类人。

人类行为遗传学研究经常关注与个体差异的根源。社会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家们试图回答关于多种行为模式的问题,这一领域主要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体系。

小结

自然选择引起物种的起源和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自然选择又形成了生物机体在环境和基因表型相互作用下的繁殖率。在人类进化中,两个最重要的适应性变化是两足直立行走和发达的大脑。语言的发展促进文化快速发展。

人类行为遗传学家探索人类遗传基因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社会生物学利用进化论分析人类特有的不同的社会行为类型。

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与动机、情绪状态和记忆过程相关。参与体温、血糖和血压的调节并执行其他体内环境的调节活动。边缘系统由三个结构组成: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

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间的中转站。

脑垂体通常被称作“主腺体”。

小结

神经科学体现了人类理解脑与行为关系这一古老问题的现代成果。神经科学家利用不同方法来探究大脑的奥妙:他们研究脑损伤病人,也在动物特殊脑区制造一定的损伤,他们还刺激脑中特定的部位,记录脑活动,并研究大脑在工作时的影像。

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有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成。

将脑分为脑干、小脑、边缘系统和大脑。脑干主要是维持基本生命功能,如呼吸、心率和消化。小脑协调身体运动并影响一些类型的学习。边缘系统在动机、情绪和记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大脑负责语言和思维等高级过程。

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大多数日常活动中具有不同作用。例如,绝大多数人的左半球主要用于语言加工。一般来说,右半球的信息加工具有全息性特色;左半球具有分析性特色。关于两半球功能的一般结论可应用于解释个体差异,包括性别差异。

内分泌系统是腺体网络,分泌激素调节许多生命过程。

第四章感觉

经验的基本生理要素: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知觉过程——是对感觉经验的确认、解释、整合和分离。

感觉的双重功能:生存和耽于声色。

关于世界的感觉知识

心理物理学

测量感觉体验的强度是心理物理学的中心任务,研究物理刺激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行为和体验的关系。

费希纳提出了心理物理学这一概念,提出测量物理刺激强度(用物理单位测量)和感觉体验大小(用心理单位测量)之间关系的方法。费希纳的测量方法:研究者确定阈限并建立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关系的心理量表。

绝对阈限和感觉适应

绝对阈限:产生感觉体验需要的最小的物理刺激量。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心理测量函数:表示每一种刺激强度(横坐标)下刺激被觉察到的百分数(纵坐标)的曲线。

绝对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是:有一半次数能够觉察到感觉信号的刺激水平。

感觉适应是指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输入的反应逐渐减小的现象。

反应偏差和信号检测论

反应偏差即由一些与刺激的感觉特征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观察者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而产生的系统趋势。

信号检测论(SDT)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信号检测论并不严格的关注感觉过程,而是强调刺激事件出现与否的决策判断过程。SDT区分出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⑴最初的感觉过程,反应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⑵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反应观察者的反应偏差。

SDT提供了同时评价感觉过程和决策过程的方法。

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能够识别出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物理差异。

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是:有一半次数觉察出差异的刺激值。差别阈限值也被称为最小可觉察。(JND)JND是测量两种感觉心理差别程度的数量单位。

韦伯定律:刺激之间的JND与标准刺激强度比值是恒定的。

从物理事件到心理事件

感觉生理学研究物理事件到中枢事件的转换机制。目的:揭示从物理能量到感觉体验之间一系列事件链条中中枢水平的变化。从一种物理能量形式(如光)到另一种形式(如神经冲动)的转化称为换能。

感觉系统具有共同的信息传递过程。对任何感觉系统的触发意味着对环境事件或刺激的觉察。

小结

心理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主要研究环境中的物理事件和观察者对这些事件的心理体验之间的关系。观察者对刺激事件的觉察阈限依赖于刺激强度和观察者感觉适应水平的情况——绝对阈限的定义反映了操作的变异性。信号检测论能够区分感觉过程和观察者操作的反应偏差。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者同样对观察者能够觉察到差异时刺激强度的增加和减少过程关系感到兴趣。韦伯定律为我们揭示了物理刺激变化和观察着知觉之间的关系。

感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物理事件转换成能够被大脑接受的事件的途径。研究者提出感受器到大脑皮层区域信息的典型传递过程。

视觉系统

近点:能够清晰聚焦的最近点。

眼睛的关键作用是把光波转换为神经信号。杆体细胞呈现黑白影像,黑暗中工作。锥体细胞则相反。暗适应的产生是由于在黑暗中停留一段时间后杆体细胞比锥体细胞变得更敏感,杆体细胞能够对环境中微弱的光进行反应。

视觉分析可以分为两个通路:客体识别和位置识别。

盲视:在不能对客体进行有意识视觉觉察时,他的行为也是由视觉指导的。视觉行为是可以独立于意识而存在。

颜色视觉

用于辨别电磁能量的种类(包括光)的物理特性就是波长。颜色是感觉系统对波长的描述。用三个维度描述:色调、饱和度和明度。色调表示对光线颜色的不同性质的体验。

南大网院心理学与生活第2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B、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 ?C、的两极是不相容的 ?D、的两极是绝对对立的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A、内驱力 ?B、诱因 ?C、需要 ?D、爱好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 ?A、基本情绪 ?B、复合情绪 ?C、情绪状态 ?D、情感的种类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学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为他人服务的需要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 ?C、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D、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0 题号:6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艾森克认为可以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同一外向,一个是神经质倾向的情绪稳定性,各种人格特质都可以用这个维度来表示。 ?1、错 ?2、对 学员答案:2 说明: 本题得分:3 题号:7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范文5篇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范文5篇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向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次有幸拜读了《心理学与生活》。下面是的WTT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3000字 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 对于大学的生活,我们都曾有过着那么强烈的渴望,那么完美的憧憬。以往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务必理解眼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大学生活将会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站在起点上都要自我决定未来。谁都有可能成功,谁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只有自我才能使一切完美的愿望得以实现。 或许我们正为进入大学而沾沾自喜,也许我们正为过了学生会的面试而庆祝。但想到以后的路还很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压力和挑战。此刻的虚度或许我们还很满足,但真正让我们再回首往事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伤感和悔恨。死亡,一个可怕的字眼。但它却是十分现实的。我们如果一味的沉沦和堕落,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黑暗和可怕的死亡。我们正直青春年少,大好的机遇等着我们,只要我们掌握此刻,做到问心无愧,也就

没有什么值得去悔恨的了。我们必须能迎着大浪勇敢向前,踏着坚实的步伐永往向前,胜利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 大学生活是缤纷多彩的,你能够参加各类社团,能够出去爬山野炊旅游等,情绪好时还能邀上几个老同学一齐出去聚一聚,就这样我慢慢地爱上了这种生活,喜欢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里享受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探索一切未知的领域;喜欢拎上小包,挎着同学漫步街头感受城市的繁华,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喜欢和室友们坐在一齐闲聊,谈理想谈未来,诉说自我的伟大抱负;更喜欢感受自我在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那种无比的充实,无比喜悦的情绪。。 当然大学生活中不仅仅仅只是简单自在,也还有着其紧张的一面。看着身旁匆匆而过,为英语过级或是其他证书忙碌的师兄师姐们,我默默地告诉自我:我要不断努力,不断拼搏。前途是自我的,自我不努力谁也帮不了,高中时老师就一再告诫过我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期望当我划过大学天空后,我能大声对自我说:“我无悔!”然而在摸索中我渐渐明白,大学的学习贵在自觉,大学的生活也得要靠自我计划。 大学里除了课堂上老师教授知识以外,还会有很多专家、名家的各种讲座、报告,还有学生社团等各种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资源要充分的利用,选取适合自我的用心参与,从中培养和锻炼适应环境的潜力,提高自身的认知潜力。了解自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必要的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学会了解自我和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班级:机械115班学号:。。。姓名:王。。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看了之后发现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对于初学者和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本书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裨益。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对于大学的生活,我们都曾有过着那么强烈的渴望,那么美好的憧憬。以往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必须接受眼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大学生活将会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站在起点上都要自己决定未来。谁都有可能成功,谁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或许我们正为进入大学而沾沾自喜,也许我们正为过了学生会的面试而庆祝。但想到以后的路还很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压力和挑战。现在的虚度或许我们还很满足,但真正让我们再回首往事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伤感和悔恨。死亡,一个可怕的字眼。但它却是非常现实的。我们如果一味的沉沦和堕落,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黑暗和可怕的死亡。我们正直青春年少,大好的机遇等着我们,只要我们掌握现在,做到问心无愧,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去悔恨的了。我们一定能迎着大浪勇敢向前,踏着坚实的步伐永往向前,胜利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第1篇】 一提到心理學,我的第一反應是神秘難懂,然後是接着想到心理咨詢師這種職業,甚至有會閃現“變态”這樣貶義的詞彙,總之就是覺得深奧但又很好奇。讀了《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後我發覺,原來心理學也可以這麽幽默有趣且生活化,容易被非專業學生理解和接受。我想就其中的“戀愛心理學”闡述自己的一些觀點。 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它從我們出生就緊密相随直到我們逝世。親人的疼愛,友人的友愛,情人的相愛都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感情。而對于愛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不管正确或科學與否,這都是個人的感受和追求的方式。 愛情的成分有三種:激情、親密和承諾。事實證明,激情會随着時間流逝而慢慢減少,而親密和承諾卻恰好相反,它們随時間的增加而越來越高。但在學生時期的校園戀情,我覺得會存在以下一些誤區。一、把友情誤認爲愛情。有些同學不能真正區分愛情和與異性之間友情兩種不同性質的情感,然後會相互揣度彼此的心思,平白增加彼此的煩惱。二、把愛情置于最高地位。有些同學完全沉溺于戀愛的甜蜜,時刻都想和對方在一起,甚至點點滴滴都爲對方着想導緻忽略了學習,這是不可取的。因爲在大學時期,學生還是得以學習爲主。如果彼此能在這個關鍵時期努

力奮鬥,那麽畢業後走到一起的機率就會更大,未來也會更有保障。三、跟風式的戀愛。有些同學看到周圍的人都戀愛了,然後認爲自己也不能落後,所以就随便找個人滿足自己寂寞的心理,同時也維護了自己的面子。但這種戀情不會長久,因爲沒有投入自己真正的情感。四、片面化的戀情。有些人會因爲對方出色的外貌或者優越的家庭條件而産生戀情。這種戀情也會很短暫,因爲他們看到更好的人後移情别戀的可能性極大。相比較之下,我認爲校園戀情都比較單純,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珍惜。 兩個陌生人爲什麽會相愛?在心理學上把相愛的原因分爲三種:有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和有原因的愛。在我看來,無條件的愛才是最高境界。兴苤界才子梁思成和才女林徽因之間的愛情一直被傳爲佳話,讓我印象深刻。梁思成曾經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隻問一次,以後不會再問,爲什麽是我?”林徽因淡淡回答:“這個答案很長,我需要用一生去回答你。”這簡短的對話卻感人至深,讓人感受到彼此的深情和長情。而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身邊一直不乏追求者,和英年早逝的詩人徐志摩爲她寫詩對她熾熱的愛相比,我更欣賞哲學家金嶽霖對她默默溫存一生的愛。他在林徽因的追悼會上寫了一副挽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表達了林徽因在他心中無可取代的地位,最後金嶽霖先生也終身未娶。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顯出一種超脫凡俗的襟懷與品格。這使我想起了柏拉圖的那句話:“理性是靈魂中最高貴的因素。”正因爲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优秀作文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优秀作文 《心理学与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有几大点: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取。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资料。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潜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先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资料。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个性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明白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好处””“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先,你每一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能够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能够自我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我明白自我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取你喜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经济学院金双2班冯承杰 2014141013025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 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的就是感觉、知觉、行为上的心理学基础; 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讲的是教学心理学的内容; 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讲的是在人本省存在的心理学特性; 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主要讲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内容; 第十七章至第十八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之中的心理学。 阅读了《心理学与生活》的部分章节后,我可以感受到生活低位每一个地方都是充满着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学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运用好了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控我们自己的生活。 通过对第一章详细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当代心理学有以下观点:(1)生物学观点: 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一个器官的功能由其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来解释。体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在神经细胞内部和之间发生的化学和电活动的结果。 (2)心理动力学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地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从对精神病人临床工作中得出来的,但是他相信他观察到的这些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 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的就是感觉、知觉、行为上的心理学基础; 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讲的是教学心理学的内容; 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讲的是在人本省存在的心理学特性;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主要讲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内容;第十七章至第十八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之中的心理学。 阅读了《心理学与生活》的部分章节后,我可以感受到生活低位每一个地方都是充满着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学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运用好了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控我们自己的生活。通过对第一章详细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当代心理学有以下观点:生物学观点: 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

找行为的原因。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一个器官的功能由其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来解释。体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在神经细胞内部和之间发生的化学和电活动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地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从对精神病人临床工作中得出来的,但是他相信他观察到的这些原则能同时应用在正常行为和变态行为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人看做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所推动的。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弗洛伊德之后的许多心理学家都在新的方向上采用了心理动力学模型。 行为主义观点: 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剌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行为主义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尽管行为主义者使用非人动物进行了大量实验,行为主义的

心理学与生活 作业1

心理学与生活作业1 心理学比算命还不靠谱 心理学家们不研究天理 心理学是以规律知识为其目标之一 心理学家是骗钱花的人 学习新知识 精神压力 不愿意起床 身体疲劳 不同的性格之间是否适合互补 互补能够产生的作用较大 互补能够产生的作用比较全面 互补的双方具有一致的目标 观察行为 解释行为 预测行为 调节行为 美国

中国 德国 奥地利 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文化特性发展的弹性 出生半年以后青春期开始后青春期结束后进入老年期后新陈代谢理论神经分泌学理论自由基理论 免疫学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神经分泌学理论自由基理论 免疫学理论

个月 个月 个月 个月 高尔顿开创的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特定的学科:行为遗传学。 腺体分泌也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行为范畴。 人的脑细胞终生都会通过不断分裂而实现增殖。 青春期的实质就是获得生殖能力的时期。 直到两岁,儿童还不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 人在幼儿期即开始制度最初的人生计划。 人们在幼儿时期即可获得抽象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是一门专门以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为目标的学科。 遗传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成熟作用。 儿童是微型的成人。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最佳生育年龄意味着可以生育最健康宝宝的时机。 精神障碍意味着心理机能失调。

严格意义上讲,发疯并并不是心理学术语。 最初的客体永恒出现在一周岁的时候。 被迫在正式考试中出多项选择题的老师是蠢猪。 心理学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目的就在于可以按某种意图人为地控制人的行为。人最初的道德判断出现在幼儿时期。 在正式考试中出多项选择题的老师是蠢猪。 剖腹生产方式肯定优于自然生产的出生方式。 人的生理发展是没有顶峰的。 岁。 神经反射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行为范畴。 前幼儿期严格管束将会使儿童形成终生受用的道德品质。 发展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变化,所以年龄是发展的内在原因。 人的社会年龄指的是其社会生活经历的多少,经历越多社会年龄越长。 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独立性最初出现在前幼儿期。 年龄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心理学家可以看透人心。 直到十二世纪欧洲基督教国家中的杀婴行为才在法律上赞同于谋杀。 最初的自尊出现在三岁以后的幼儿期。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与感悟1400字 - 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与感悟1400字-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与感悟1400字 之前看了很多心理学相关的书,最近决定稍微深入一些,从看一些教科书开始。第一本书的名字叫做《心理学与生活》,作者是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教材被斯坦福大学采用多年。 说到这个,其实教科书比小说什么的好懂,因为它的逻辑很清晰,很多概念也会反复强调,你就很容易读进去,好的教科书比老师能教给你更多的东西。 我推荐大家有空可以多看一些英文的教科书,既能学英语,又能了解一些专业知识。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的科学。

这里其实有几个挺有意思的概念: 行为(Behavior):在这本书里面,行为被定义成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行动。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从适应环境的角度来思考行为。但从这个角度一想的话很多东西就很合理了,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想,人类之所以会是群居社会性的动物,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通过群居合作来适应环境从而维持生存。我们努力学习、赚钱、健身,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为了适应社会。 科学(Science):心理学也是很严谨的一个学科,形成一个结论之前,心理学家首先通过观察,形成一个假设,然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再进一步通过严谨客观地推理,最终得到一个结论。这当中有很多数据抽样、统计分析、假设检验等等内容。 当你看一篇文章,不管是鸡汤文也好,还是看理论研究也好,如果能多一些逻辑思考,少一些先入为主,或许就能更清晰地看到事实的全貌,在做决策的时候也会更加明智。所以平时对于各种观点,都要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去分析。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心理实验有: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 心理学的目标: 描述发生的事情,解释背后的原因,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并做出相应的干预和控制。 举个例子:你看到一个人在抽烟,他为什么抽烟?明天他还会抽烟吗?你要怎么样能帮他戒烟? 再举个例子:你看到一个人学习能力很强,他是如何做到的?怎样能变成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范文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范文 心理学于生活和人的内心,处理一些事情的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联系。心理学与生活》为美国心理学家Floyd L. Ruch撰写的一部心理学教科书著作。小编整理了几篇读后感,供 大家参阅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 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 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 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 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 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 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 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 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 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 到心理学!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书名是《心理学与生活》,作者是美国的理查德·格 里格。 由于当时对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也比较感兴趣,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便选择性的看了看。原本我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心理学方面的书,但是看过后,在网上百度了下,原来 心理学教材中的经典。 是我孤陋寡闻,实属惭愧。这本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 极高的知名度,还是心理学基础教材中第一品牌书、被美国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 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篇一:《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 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 常生活的关系。 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例如,人在独处和在群体中 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人在杜会环境中的行为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受 哪些因素影响?这些是社会心理学所关注的。人的这些心理与行为是 怎么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其中哪些受环境影响,哪些由先天遗传 决定?这些是发展心理学要探讨的。在这些心理与行为的发展中教育 起什么作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和改善人的发展?人们 怎样才能学习、记忆得更有效?这些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人在工作 中和家庭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工作是为了什么?领导是怎么起作 用的?怎样使员工更努力地工作?这些是组织管理心理学要研究的。 今天的工业设计如何使人更舒适更有效?从仪器仪表到工作环境怎样 设计才能使人的疲劳或伤害减到最小,效率达到最高?这些是工程心 理学、劳动心理学关心的话题。1以上的一段话只是提到了心理学与 生活的一些方面,在《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作者诠释了心理 学与生活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即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中,我们 都不知不觉的在和心理学打交道,比如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好, 这是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达到管理的有效性,这是关于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怎么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这是消费心理学的内容??从书地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知 道这本书的一个大概的内容。 从全书的结构出发,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我们把心理学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定义中的关键 2部分:科学的,行为,个体,以及心理。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讲 2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序言第2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 章第3页 3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第21页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10篇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10篇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一):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向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次有幸拜读了《心理学与生活》。 拿到它时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自我是个心理学的“门外汉”,但让人欣慰的是,对于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可是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来说,这本教材是十分适宜的一本入门书籍。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资料。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本事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先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可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资料。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XX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异常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明白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先,你每一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_读心理学与生活有感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_读心理学与 生活有感 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一) 上完今天的课,我有很多感触,可又不知如何更好地去表达,所以想就几个感触很深的点谈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1、“不幸通过任何方式都可以传播,幸福需要很努力才能传播。” 当屏幕上出现这一行字时,当听到丁老师讲到婚外恋所导致的诸多不幸,以及一连串的循环效应时,我有点难以置信,原来抽象的情感也可以比枪弹炮药更具有摧毁性的。 2、还有那句“有帮人的欲望却没有帮人的能力时去帮人也许会害人。”生活中的我只会单纯的想“乐于助人”却没有考虑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一种同情的心理以及姿态去单纯的给予我认为是对他有益的帮助,却没有理性的去思考,我自己是否有充足的能力,并且我的这种帮助是否真的对他有益。通过这节课,

我懂得了以后的日子里,我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恩恩,真正做到给予别人真正需要的帮助,把正能量传达给别人,同时要有保护自己的不被别人的不幸传染的能力。 3、“当你认为习以为常的东西被人拿走后,要学会接纳。”丁老师在这里讲到,被抢走习以为常玩具的小朋友,为了那一个玩具,而忽视了诸多的其他玩具。老师解释说失去会导致聚焦,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接纳,分散注意力。曾经听过一篇*讲的是“气”与中国人的上访,貌似是说中国人为了气(我理解为面子)去上访,而这次,丁老师换个角度,讲了这么个例子。一个人非常有前途,他自己也认为未来非常美好,却因为一次偶然成为跛子,因此他去上访,希望别人赔偿他无限美好的未来,最终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距离美好的未来越来越远。相反,吉林大学的一名因疾病成为跛子且上肢畸形的女生坦然接受自己的残缺,并凭借努力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未来。这确实这的我们每个人思考,当我们不能改变我们所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只能坦然的接受,淡然的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为自己尽最大的可能争取。 4、自尊即Self-esteem 把自己看做什么。听完丁老师自己学英语的艰难历程之后,我似乎看到自己学英语存在的问题了,我一直告诉自己的是,我的听力不好,去迟迟未采取行动去补救,每次英语考试考差事,我都安慰自己,是听力错多了,看来以后我要换用另一种角度去激励自己学习英语了。“到此一游”似乎也

《心理学与生活》的读后感600字

《心理学与生活》的读后感600字 《心理学与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有几大点: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我曾经向很多同学和朋友推荐过这本书,我认为,如果是心理学的初学者,就一定要看这本书,而如果是一个已经对心理学很有研究的人我也觉得这本书同样很值得去看。我自己也已经读过几遍,有时候闲下来的时候,也会偶尔翻开某些章节看看,里面写得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对生活似乎很有启发的样子,让你不由的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周围的人和事。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介绍教育技术学基础的书也完全可以仿照这本书的写法。国内的学科基础的教材,总是很喜欢介绍很多学科的概念性的东西,介绍很多有关学科历史的

东西,介绍很多晦涩难懂的理论与方法,让刚刚学习这个学科的人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倦。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应该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更多的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运用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对这个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初学者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南京大学远程心理学与生活第一次作业

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 B、除精神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 D、正常成人心理现象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3.33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33 内容: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个阶段。 A、3 B、4 C、5 D、6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3.33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33 内容: 冯特和铁钦纳是()学派的创始人。 A、格式塔心理 B、构造心理 C、机能主义心理 D、行为主义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3.33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33 内容: 神经元是由()组成的。 A、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B、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 C、细胞、突起和纤维 D、细胞核、突起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3.33

内容: ()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A、识记 B、记忆 C、再认 D、回忆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3.33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33 内容: 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叫() A、反射 B、反馈 C、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3.33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33 内容: ()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A、分析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B、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C、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D、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3.33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33 内容: ()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A、声波的频率 B、声波的振幅 C、声波的波形 D、声波的变化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3.33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例如,人在独处和在群体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人在杜会环境中的行为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是社会心理学所关注的。人的这些心理与行为是怎么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其中哪些受环境影响,哪些由先天遗传决定?这些是发展心理学要探讨的。在这些心理与行为的发展中教育起什么作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和改善人的发展?人们怎样才能学习、记忆得更有效?这些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人在工作中和家庭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工作是为了什么?领导是怎么起作用的?怎样使员工更努力地工作?这些是组织管理心理学要研究的。今天的工业设计如何使人更舒适更有效?从仪器仪表到工作环境怎样设计才能使人的疲劳或伤害减到最小,效率达到最高?这些是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关心的话题。1以上的一段话只是提到了心理学与生活的一些方面,在《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作者诠释了心理学与生活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即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中,我们都不知不觉的在和心理学打交道,比如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好,这是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达到管理的有效性,这是关于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怎么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这是消费心理学的内容……从书地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这本书的一个大概的内容。 从全书的结构出发,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我们把心理学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定义中的关键部分:科学的,行为,个体,以及心理。2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讲心理测量、人类和动物研究镇中的道德问题等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实验法,相关法等等。研究者运用实验法:它们操作一个自变徽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3我们的研究需要基于相关法。当力图决定两个变量、特质或者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时,心理学家使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4关键术语是分析数据,成为一个明智的统计用户。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的就是感觉、知觉、行为上的心理学基础。分析了在生物学观点之上的心理学基础,比如躯体神经系统调节身体骨骼肌的动作,例如,请设想你在打字。手指在键盘上的运动,由躯体神经系统控制:当你决定要敲击什么键时,你的大脑发出命令要手指按键盘.1:的某些键。同时乎指给脑发回它们的位置和运动的信息.。如果你敲错了键( thw),则体干神经就会通知脑。由脑发出必须纠正的命令,只用零点几秒的时间,你就能删除错误并击中正确键(the)。5第四章这一章将介绍经验的基本生理要素: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第5章将主要介绍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相关的过程,即知觉过程—是对感觉经验的确认、解释、整合和分离。在下一章的最后,你将会理解大脑是如 1摘自《心理学与生活》序言第2页 2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第3页 3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第21页 4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第24页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优选10篇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优选10篇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向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次有幸拜读了《心理学与生活》。 拿到它时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自我是个心理学的“门外汉”,但让人欣慰的是,对于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可是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来说,这本教材是十分适宜的一本入门书籍。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资料。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本事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先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可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资料。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 ___”以及近

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异常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明白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先,你每一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能够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能够自我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可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我明白自我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可

《心理学与生活》读方案笔记和心得体会

精心整理 建筑工程学院B14工程造价1班曾妙玲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这学期的《心理学与生活》由南开大学副教授管健主讲。课程总共有5讲:第一讲《发现自我之旅》,第二讲《?A型人格》,?第三章《吸引力的秘密》,第四章《非言 语沟通》,第五章《告别压力山大》。? ,?自尊 与社会比较,自我实现预言,自我服务偏差 体信息;,我们知道, 第二讲,A型人格。A(2) (3)情绪易波动。(4)有闯劲, (6)经常匆匆忙忙。(7) (8)不耐烦,情绪急躁。(9)常 B型人格却与之相反,B型人格的人时间观念不强,做事更愿意授权委托他人,去允许多元化的存在方式。A型人格的正面特质:A型人格的人工作特别努力,他们有很强的工作动机,成就动机,他们比其他人要更多地沉浸在工作当中而且还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负面特质:A型人格的人的抑郁感会更强,他们的内控性比较低,愉悦的体验较少,较多的情绪的压力,较低的幸福感,较低的幸福满意度,较低的健康的满意程度,较弱的家庭归属感,较低的生活满意度。最后,A型行为的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克服完美主

义的克服暴怒,多做一些艺术的活动,多一些鉴赏的活动,更多地去交一些朋友,能够去享受到生活当中的一些乐趣,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运动。? 第三讲,吸引力的秘密。《吸引力的秘密》这一讲包括: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关系中的回报以及外貌吸引力。接近性的特质体现在易得性与交往性;相似性则指出相似的他人会认同我们的信念和倾向,相似性有助于顺畅地互动;而互补性则指人们之间因为可以在角色或需求上以相互扬长补短和互相满足而形成人际吸引。 容:一是何为“非言语沟通” 第五讲,告别亚历山大。 段模型,压力的来源, 《心理学与生活》学习心得 专业想要学习心理学,无奈家人担忧前途,便作废。然而,兜兜转转还是发现最爱是心理,所以只能背着家人偷偷学。 从小,我就在一个接着另一个地方流浪,环境与人情的变化,在童年留下了多少不可抹灭的创伤,我不知道。然而,就是因为这些潜在的疼痛,在背地里左右着我的人生。说起来,得非常感谢心理学,它让我开拓了不一样的视野,拥有了较同龄人宽广的胸怀。更主要的是,它让我自己治愈曾经的自己。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读《心理学与生活》有感 刚拿到《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所震惊,心想这么厚的一本书得有多少难懂的理论知识要去理解啊!但我刚翻了几页就发现,它和我想象的那种艰深晦涩的学术著作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由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所著的《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心理学基础教材中第一品牌书。被美国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而且,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是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而成,从而保证了中文译本的质量。接着往下翻,就可以看见很多五彩斑斓的图片,有人体组织图、染色体图、著名的心理测试图等等,顿时感觉趣味横生。最后细看每章的内容,会发现首先这本书的排版方式和普通图书不一样,它是将每页纸分成左右两大部分,一改以前的阅读习惯,同时在内容中穿插了大量的现实案例与图片,不仅增强了趣味性与可读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真正把握住了本书的灵魂——时时刻刻将心理学与生活相联系,将心理学运用于生活,改善生活。本书内容详实,共分为18章,我将详细谈谈我最感兴趣的一章——第十二章动机,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切身体会来详细解读由肖健教授翻译的这一章。 动机(motivation)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是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概括。这个词语来源于拉丁语movere,意思是“趋向于”(to move)。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会趋向于某些刺激而远离某些刺激,这是由它们的喜好和厌恶觉得的。动机理论不仅解释了每个物种包括人类的一般性的“运动”模式,而且也解释了每个物种中各个个体的喜好和行为。我们通过考虑用动机去解释和预测物种和个体行为的不同方式来对动机进行分析。 心理学家之所以采用动机这一概念,有5个基本目的,我认为这些目的阐述了动机概念的作用从而让人们意识到动机的重要性,也让更多的人去研究探索动机。基本目的有以下5点: 1、把生物学和行为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人的体内有复杂的内部机制来调节身体的机能从而帮助自己生存。有机体的行为不是凭空偶然发生的,导致其出现是有特定原因的,可能是生理方面的,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因此,当有机体特别是人类出现某些不寻常的行为时,不能只发表观点而不去探索解释,了解其缘由。另一方面,将人的行为与生物学联系起来,有助于将人真正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正视人的七情六欲,科学而人性化的解释人的行为,有助于突破传统旧道德的束缚,探索人道主义的新内涵。 2、解释行为多样性。当情境恒定(如相同的能力、技能、经验和机会)时,心理学家就会用动机这一概念来解释人们操作的差异。有了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解释后,会帮助行为人本身了解自己,不至于一直处于迷惘恐惧的状态,也能让人们更加宽容的对待同类,对待自然。多样化的世界才是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未来世界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3、从公开的行动来推断内心的状态。人们总是用可能发生的原因来解释某种行为为什么如此发生,这种规则同样适用于自己的行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很多微妙的信息都是通过细小的行为来传递的,比如眼神、微笑、小动作等等。如果能很好的“察言观色”并及时对其作出反应,这将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医生也非常需要很好的掌握这一技巧,同理,在案件侦查、商业谈判等活动中,这种“读心术”有很大的价值。 4、将责任感赋予行动。个人责任假定内心的动机和能力控制人的行为。正常情况下,人们的行为是受内部心理控制的,因此每个人的行为要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很好的约束了不良行为的发生。但当出现下面的情况时,人们是可以不负责任的:(1)他们没有故意导致负面结果的出现,(2)外部力量足够大,能激发产生某些行为,(3)行为受到药物、酒精和强烈情绪的影响。因此动机理论必须能够区别导致行为产生的不同潜在原因。 5、解释逆境中的意志。心理学家研究动机的一个终极原因就是为了解释机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坚持把行为继续下去。动机使得人在精疲力尽了也要按时工作或学习,动机帮助人们坚持比赛并把人的能力发挥到极点,即使当输了或意识到自己不会赢时仍如此。 通过以上5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心理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关系,心理学研究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心理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本书第十二章接着详细探讨了三种动机,这三种动机从不同的方面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而且每种动机其生理和心理因素起作用的程度不一样。它们就是饥饿、性和个人成就感。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动机理论对性行为的解释,特别是同性恋。 对性的研究一直充满争议,在中国尤其如此。因为在中国,性从来是可以做而不可以说的,它是人性中一个小小不言的弱点,是人人内心阴暗的角落中隐藏的一个“肮脏的”小秘密。如今,性学要把这个肮脏的小秘密用学术的语言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于是,作者和读者就都有了一种别的学科所没有的尴尬。这段话来自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最著名性学家——李银河。确实如此,20世纪60年代,即使是在开放的美国社会,研究人员对性行为的探索还止步于动物,对人类性行为的研究还属于禁区,同性之恋更是不被接受。但马斯特和约翰逊打破了这个禁忌,他们通过实验条件下的直接观察和记录进行中的人类性行为所产生的生理改变,使人类性行为的研究合法化。最近,这段历史被拍摄成为电视剧,重现当年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也为了纪念他们突破性的创举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揭开了一直蒙在性上的神秘面纱。在中国,青少年的性教育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很多教师对此讳莫如深、极力回避,这也是导致青少年性犯罪的主要原因。积极的性教育不仅可以让青少年更加了解自己,了解异性,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尊重他人,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努力寻求一种恰当的方式进行性教育。性不是病态,不健康的看待性才是病态。 如今人们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比以前有所缓和,这让很多男女同性恋者有“透露”实情的愿望,这就表明他们已经朝消除社会敌对状态迈出了第一步。有研究指出,当人们确实了解到有人属于同性恋者的团体时,他们对这些男女同性恋者的态度就不会十分否定;实际上,从总体上来说,一个人认识的男女同性恋者越多,他的态度就会越肯定(Herek、Capitanio ,1996)。由此可见,不了解才会导致误解,对于现在的社会可能就需要让人们更加了解导致同性恋的原因——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这让我联想到曾经看到的一个发人深省的短片,里面的世界从一开始都是同性恋,家庭里的妈妈是男人或者爸爸是女人,突然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男孩,由此遇到各种批评甚至迫害,这让我们学会试着换位思考。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宽容,人们会用更开放的心胸接受不一样的生命。 当我看完第十二章的时候,觉得对饥饿、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比如对待节食有更加科学的看法,因为限制性饮食者在心理健康受到威胁时更容易暴饮暴食,也更加能接受同性恋者。也许这些收获还很浅显,但是确实改变我的一些原有看法,因此感觉很有收获。《心理学与生活》还有很多的内容值得仔细咀嚼,为了更加了解他人、了解自己,我将慢慢循序渐进的品味这本著作。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15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