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申三百年祭》有感

读《甲申三百年祭》有感
读《甲申三百年祭》有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读《甲申三百年祭》有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甲申三百年祭》,祭的是一个两百多年的明朝的溃亡,祭的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惜的是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短时间就迅速崩溃。

该文分为三部分:明亡之源、李自成之起、李自成之亡,从我看来,本文的核心是第三点,“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如何汲取教训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非常之重。

一、明亡之源

明亡的原因很多,如同其它的王朝灭亡一样,诸如腐败横行、徇私枉法、灾荒严重、国库亏空、民不聊生、皇帝昏庸……等等。

中国人民是一个朴实的民族,只有在逼迫到无法活下去的地步,才会起来造反,到了明末这么一个人相食、匪盗猖狂的景况,农民起义便是早完的事儿了。

其实,明朝统治集团内部对于当时的情况也有很清醒的认识,《明李北略》卷十三:“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对于当时政治的腐败认

识得既已如此明了,官员们与豪门、士绅勾结,为了私利,私下征收各种税赋,鱼肉乡里。

可悲的是,已知道如何黑暗之政治,为什么不加以彻底的改革呢?

或许是没有明确的方向、决心,或许是既得利益集团过于强大,加上皇帝的软弱,明朝晚期的所谓改革以失败告终。

然而,如同苏联的倒台一样,这个政权溃亡的种子早在崇祯之前就已埋下,整个社会的腐败非一朝一夕之功,究其根源,是经济的停滞、律法的损坏、社会的混乱。

二、李自成之起

正是在明朝已病入膏肓之际,各地农民、匪盗并起,而能在那个时代完成大业的,非李自成莫属。

成功的政权各个相似,如同朱元璋建立明朝,一路拼杀、流血,李自成的起义队伍由小到大,终至推翻明朝统治,占领北京。

李自成顺势而起,自身的智慧、军事谋略、决断力、号召力,都是重要原因,最终促使李自成的,是他得到了民心。

《北略》卷十九:“今闯、献并负滔天之逆,而治献易,治闯难。盖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

让人畏惧很容易,强权、刀枪面前,很多人都会退缩,张献忠如此,但强权职能得到短期的、表面的认可,难以长久,而只有像李自成这样,让广大人民去“附”的领袖,队伍才会

越来越大,并让跟随他的人心悦诚服。

三、李自成之亡

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不听李岩的主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政治上的短视,意识上的骄傲,生活上的腐化,军事上的放松,以及内部开始的争斗,最后终于失败。

如同陈峰董事长所评价的:“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闯王初登极位,即大兴旧制,忠言逆耳而弗听,大兵压境而无备,属下骄奢而只知享乐,士卒懈怠而军纪弛败,百事荒废,风云变幻,王朝更迭。使之成为中国历史最短之王朝,不能不为之叹惜!

记得建国后毛泽东与黄炎培先生谈话时,黄炎培先生提到一个政权建立的历史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于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同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然环境渐渐好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

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企业的发展类似一个国家,创业初期,生活艰苦,大家齐

心协力克服了各种困难,然而,一旦事业取得一定成绩,部分人开始得意忘形,开始享受、腐化,如同毛泽东同志所说“可能有着有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和股份公司强调合规、内部控制,是非常及时和有必要的,这是为集团长远发展计,作为基层管理干部,要积极学习、掌握合规、内部控制的要求,不骄不躁,严格职业操守,从流程、制度上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集团的发展贡献的一份力量。

版权属于:Veryyirong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