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二则

《新序》二则
《新序》二则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宋人有得玉者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抟黍(有时也作“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编辑本段全文翻译

延陵季子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是这样,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廉洁的人是不这样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走了。(一个)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可翻为“呵”,下同)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有一个得了一块宝玉的宋人,把宝玉献给宋国的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这个献宝玉的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人看,雕琢玉器的工人认为是真的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所以宋国年高有德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而是他所当作宝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现在拿百两黄金和黄莺来给婴儿看,婴儿必定选择黄莺;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来给鄙俗的人看,鄙俗之人必选择百两黄金;拿和氏璧和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言来给贤德的人看,贤德之人必定选择合于道德的至理之言。人的知识愈精妙,他所选择的也愈精妙,人的知识愈粗陋,他所选择的也愈粗陋。子罕所当作宝的东西真是到了极致的境界了。

编辑本段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书。轶闻轶事,半史半闻

2、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学家,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另有《说苑》、《列女传》,以及辞赋《九叹》等。

编辑本段知识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通假

(1)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

(1)虽然,吾心许之矣。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

(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廉者,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

(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古,挂;今,词义缩小

(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古,出使;今,聘请

(5)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6)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所以,古,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徐人嘉而歌之曰歌,唱歌

(2)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挂

(3)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伪,欺诈

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故人,老朋友

3、名词作状语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向西

4、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

(1)所宝者异也。宝,以……为宝

(四)一词多义

1、致

(1)致使于晋:大,达到

(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

2、为

(1)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

(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

3、精

(1)其知弥精:精深,精湛

(2)其取弥精:精妙,精粹

二、文言虚词用法

1、之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

(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

2、以

(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承接,相当于而

(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把,用;后,用来

(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

3、然

(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

(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二)省略句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故敢献之。

(三)倒装句

1、定语后置

(1)宋人有得玉者

2、介词结构后置

(1)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四、文言难句名句摘录精译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译;徐君细细的观赏了剑,为开口讨,但脸上显出想要的表情。

(2)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译:继承人说:“先父没有这个遗命,我不敢接受这把宝剑。”于是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的陵墓旁的树上,离开了。

(3)我以不贪为宝,尔以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我将不贪作为我的宝贝,你将玉作为宝贝,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了,还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贝把。

(4)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译:子罕不是没有宝贝,只是他当作宝贝的东西(与众)不同罢了

(5)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

译: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他所选择的越精妙;一个人的知识越浅薄,他所选择的也越浅薄。

新序二则注解

新序二则 1)、带宝剑以过徐君()2)、不言而色欲之()()3)、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4)、然其心许之矣()5)、致使于晋() 6)、顾反() 7)、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8)、从者止之曰()9)、先日吾来() 10)、虽然()11)、今死而不进()()12)、是欺心也()()13)、爱剑伪心() 14)、廉者不为也() 15)、先君无命()() 16)、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 17)、徐人嘉而歌之曰() 1)、以示玉人()2)、玉人以为宝()3)、故敢献之()4)、若与我者() 5)、不若人有其宝()() 6)、所宝者异也()() 7)、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8)、以和氏之壁与百金以示鄙人() 9)、以和氏之壁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 10)、其知弥精,其取弥精 11)、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1)、带宝剑以过徐君(拜访)2)、不言而色欲之(神色表情)(要)3)、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使命) 4)、然其心许之矣(心中许诺)5)、致使于晋(到达)6)、顾反(还返) 7)、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继位的国军) 8)、从者止之曰(劝阻)9)、先日吾来(先前) 10)、虽然(既然如此)11)、今死而不进(却)(进奉)12)、是欺心也(这是)(自己的心) 13)、爱剑伪心(爱其宝剑,而不实现心中的诺言,欺骗自己的良心)14)、廉者不为也(方正的人) 15)、先君无命(先君没有留下收纳宝剑的遗命)(命令) 16)、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挂) 17)、徐人嘉而歌之曰(赞许) 1)、以示玉人(雕琢玉器的工人)2)、玉人以为宝(认为它是宝物)3)、故敢献之(胆敢)4)、若与我者(如果)(给) 5)、不若人有其宝(不如)(各自) 6)、所宝者异也(所当作宝物的东西)(以……为宝) 7)、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百两黄金)(黄鹂)(婴儿) 8)、以和氏之壁与百金以示鄙人(陋俗的人) 9)、以和氏之壁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言)10)、其知弥精,其取弥精人的知识越精深,他的选择也越精妙11)、子罕之所宝者至矣。(极致)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其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一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主题概述 《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和聪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懂礼貌。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今义:专指子女。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间。 5.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 6.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 (三)词类活用 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2.友人惭(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 (四)重要虚词 1.乃 去后乃至(副词,才) 2.而 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 3.之 下车引之(代词,指陈元方)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完整句子应为“以撒盐于空中差可拟”) ②过中不至。(完整句子应为“过中友不至”) ③待君久不至,已去。(完整句子应为“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倒装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文言文常见实词(四)

文言文常见实词(四) 如 ①遵从、依照。又,依旧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②往,到……去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指南录后序》 事如此,此必及我《苏武传》 ③像,如同 闻妻言如被冰雪/果如成言《促织》 声如洪钟/如猛兽奇鬼/噌吰如钟鼓不绝/与向噌洪者相应,如乐作焉。《石钟山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七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诸子喻山水》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仙之人兮列如麻/世间行乐亦如此《梦游天姥吟留别》 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前赤壁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诸子喻山水》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元曲二首》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训俭示康》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秋声赋》 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左忠毅公逸事》 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武传》 ④及,比得上。又,不如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种树郭橐驼传》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不如自行搜觅/不如拚博一笑。《促织》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不如因善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⑤连词,假如 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⑥连词,或者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⑦如----何对(把)---怎么办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⑧至于。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⑨如恐。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⑩何如:如何,怎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⑾如今:现在。如:如今有谁堪摘?/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若 ①像,如同 上善若水《诸子喻山水》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旁一蟆,若将跳舞/覆之以掌,虚若无物/视之,形若土狗/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中绘殿阁类兰若《促织》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波流浸灌,与海相若。《黄州快哉亭记》 无若宋人然《孟子二章》 旌蔽日兮敌若云《国殇》 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训俭示康》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世说新语》二则

8.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

7词类活用答案

词类活用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名词活用知识点规律说明,系统全面掌握名词活用现象相关知识。 2.复习课内名词类活用现象,丰富课内相关积累。 3.加强训练,提高课外名词知识运用及考查的能力。 【学习要点】 1.名词活用相关语法知识。 2.识记课内名词活用现象。 一、高考考点示例 例1.【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禨。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 18.以下加点词与“其人鬼且禨”中的“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圆.其说 B.不胫.而走 C.降.龙伏虎 D.貌.合神离 例2.【2010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18.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A.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道.芷阳间行 E.侣鱼虾而友.麋鹿 例3.【2012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例4.【2012年上海秋季高考卷】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2)布衣 ..草履而牧羊() 二、考点简析 第1、2例以选择题形式辨析实词的活用情况,重点是区分名词作动词和其它活用情况,第1例中“鬼”、“禨”与B项中的“胫(长腿)”都应该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的意思。其它的“病”是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舟”是名词作状语,乘船,表明出行的的方式,凭借的工具;“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圆”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圆”;“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貌”,名词做状语,在外表上。第2例中的的“祠”与A项中的“雨(下雨)”、D项中的“道(取道)”是名词作动词。 第3、4例是同一年中对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一知识点的集中考察,虽然题型不同,但难度不高,主要检测学生的灵活性。例3中,“妻”活用为动词,根据语境是“嫁作妻子”的意思;例4中,“布衣”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穿布衣”,前后语境明白晓畅。该题的失分主要在于学生“想当然”地把该词往文化常识上靠,解释为“平民”,缺乏对词语在语境中含义的斟酌。 【课内整理】请把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加点,并在括号内解释1.名我固当(名:称呼,命名)《种树郭橐驼传》 2.病瘘(病:患……病)《种树郭橐驼传》 3.早实以蕃(实:结果实)《种树郭橐驼传》 4.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指甲掐)《种树郭橐驼传》 5.而卒以祸(祸:遭受祸害)《种树郭橐驼传》 6.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病梅馆记》 7.而江浙之梅皆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8.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9.试使斗而才(才:显示才能)《促织》 10.杖至百 (杖:用杖打)《促织》 11.大喜,笼归(笼:用笼子装着)《促织》 12.上于盆而养之(上:放)《促织》

《新序二则》课文解析

《新序二则》课文解析 课文全解 一、文言实词 (一)古音通假 (1)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反”,同返,返回 (二)古今词义变化 (1)虽然,吾心许之矣。 虽然,古,虽然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廉者,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 (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带,古,挂;今,词义缩小 (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聘,古,出使;今,聘请 (5)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 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6)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 所以,古,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徐人嘉而歌之曰 歌,唱歌 (2)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带,挂 (3)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伪,欺诈 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故,故人,老朋友 3.名词作状语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西,向西 (2)不言而其色欲之 色,神色看上去 4.名词、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 5.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 (1)所宝者异也。 报,以……为宝 (四)一词多义 1.致 (1)致使于晋:大,达到 (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 2.为 (1)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 (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 3.精 (1)其知弥精:精深,精湛 (2)其取弥精:精妙,精粹 二、文言虚词用法 1.之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 2.以 (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承接,相当于而 (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把,用;后,用来(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 3.然 (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 (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_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 一、文化常识。 1、《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字,本文是他(填年号)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 2、《新序》是作者(填人名)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书。其所撰《别录》,为我国()学之祖。 二、常见文言实词积累。 1、安: (1)居安思危( ) (2)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 (3)死于安乐(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5)先安笔砚对溪山( ) (6)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 (7)沛公安在( ) (8)安求其能千里也( ) 2、诚: (1)必竭诚以待下( ) (2)子以吾言为不诚( ) (3)诚能见可欲( )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3、过: (1)带宝剑以过徐君( ) (2)大母过予曰( ) (3)其过人也远矣( )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5)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6)主虽过与,臣不徒取( ) (7)闻将军有意督过之( ) (8)每一书皆做数过尽之( ) 4、简: (1)简能而任之( ) (2)及得师鲁手简( ) (3)盖叹郦元之简( ) (4)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 5、进: (1)今死而不进( ) (2)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3)诸军并进( ) (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 (5)是进亦忧,退亦忧( ) (6)公卿大夫方进于朝( ) (7)虽欲言,无可进者( ) (8)推贤进士( ) 6、克: (1)克终者盖寡( ) (2)攻无不克( ) (3)日中而克葬( ) (4)克己复礼( ) (5)帝克期至都( ) (6)然性俭克,少恩情( ) 7、弥: (1)其知弥精,其取弥精( ) (2)马畜弥山( ) (3)舍中蓬蒿弥望( ) (4)旷日弥久( ) 8、善: (1)善始者实繁( ) (2)积善成德( ) (3)素善留侯张良( ) (4)此人好生面善( ) (5)善罢甘休( ) (6)不如因善遇之( ) (7)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 (8)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 ) 9、殷: (1)盖在殷忧( ) (2)累累乎殷如贯珠( ) (3)家殷人足( ) (4)熊咆龙吟殷岩泉( ) (5)五年而再殷祭( ) (6)曾闪朱旗北斗殷( ) 10、诸: (1)献诸司城子罕( )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3)诸如此类( ) (4)告诸往而知来者( ) 三、常见文言虚词积累,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世说新语两则 优秀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教学《咏雪》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

《新序》二则文言知识整理

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仅存十卷。后经曾巩搜辑整理,仍厘为十卷。内《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二卷。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所记史事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颇有出入。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作者尚编有《说苑》一书,性质与此类似。《叶公好龙》就是出自此书。 刘向 (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又名刘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谷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一)古今异义 (1)虽然,吾心许之矣。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廉者,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 (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古,挂;今,词义缩小 (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古,出使;今,聘请 (5)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6)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所以,古,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二)一词多义 1、致 (1)致使于晋:达,达到 (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 2、为 (1)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 (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 3、精 (1)其知弥精:精深,精湛 (2)其取弥精:精妙,精粹 4、之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 (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 5、以 (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承接,相当于而 (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把,用;后,用来 (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 6、然 (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 (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语文版

22.《世说新语》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暴政、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记言叙事巧妙结合,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是《世说新语》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世说新语》是中国笔记小说的雏形,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许多故事被后代作家常做为创作素材加以利用。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期行》 本文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乘船》 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途中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二、文章脉络 《期行》 全文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与陈太丘的朋友失约。 第二层(“元方时年……”到文末),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的机智。 《乘船》 华歆:难之在前,后则救助→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王朗:纳之在前,后则欲舍→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三、重难点导析 ⑴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两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话,而人物的性格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来体现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客人的“非人哉!……”的粗野指责的语言,是客人没有修养,不懂道德的外在表现。而陈纪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一番话,体现了虽然年龄小,却

高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句式整理 被动句:《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為仲卿母所遣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同時被逼迫,君尔妾亦然。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存乎见少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前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君幸于赵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使不辱于诸侯《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师说》不拘于时 《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 《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 《苏武传》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见犯乃死,重负国。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伶官传序》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后:《黄州快哉亭记》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项脊轩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室西连于中闺某所,而母立于兹。其制稍异于前《诸子喻山水》名成于前,德垂于后 ‘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今尔出于崖涘 《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游褒禅山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故燕王欲结于君 拜送书于庭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乃设九宾礼于廷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新序二则》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训俭示康》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奈何饮于酒肆 得于酒家酒酤于市一旦异于今日 《过秦论》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中山之君也。 《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而耻学于师学于余 《石钟山记》得双石于潭上 《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秦晋肴之战》庚辰,将殡于曲沃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吾子淹久于敝邑辛巳,败秦师于崤 武夫力而拘诸原 《鸿门宴》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得复见将军于此

新序二则练习

新序二则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延陵季子将西.①聘晋,带宝剑以.②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③。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④使于晋,顾反.⑤,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⑥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⑦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⑧,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⑨心,⑩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⑾剑带.⑿徐君墓树而去.⒀。徐人嘉而歌.⒁之曰:“延廉者 .. 陵季子兮不忘故.⒂,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一、加点词语解释: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⑾⑿

⒀⒁⒂ 宋人有得玉者 ③宝,故敢献之.④。”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 宋人有得.①玉者,献诸.②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 .. 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⑤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⑥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⑦,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⑧弥精,其取.⑨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⑩矣。 二、加点词语解释: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 三、句子翻译: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2、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3、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4、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5、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 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咏雪 翻译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翻译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案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练习答案1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练习(答案) 一、词语解释 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承天景命(景,大)臣闻求木之长(之,主谓间,取独)克终者盖寡(克,能够)则思谦冲.以自牧(冲,虚)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慎) 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简能而任之(简,选拔)可谓惟人(惟,是,表肯定或判断)诚能见可欲(诚,如果,果真)智者尽.其谋(尽,竭尽)于是脱剑致之嗣君(脱,奉献)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谬,错)此吴国之宝,非所以 ..赠也(所以,用来……的)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带,挂)带宝剑以过徐君(过,拜访)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为,因为)徐人嘉而歌之曰(嘉,称许,赞许) 虽然,吾心许之矣(虽然,既然这样,那么)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二、古今异义,写出古义 玉人 ..以为宝(玉人,雕琢玉器的工人)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三、词类活用 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对动,居……之下)必固.其根本(形作使动,使……稳固)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大,形作名,重位,大位)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名作状,向西)所宝.者异也(名作意动,以……为宝) 四、特殊句式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即使用严酷的刑法监督人民,用声威吓唬他们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能看见值得(自己)想要的,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 宋人有得玉者:有(一个)得到宝玉的宋国人。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戒奢以俭(介词结构后置句) 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判断句)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判断句)3、(季子)未献(之)也 先日,吾来(徐) (我)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 五、问答题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特点:切中时弊;建议具体;条理清晰。 2、正反论述,说理透彻;比喻论证,生动有力;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垂拱而治善始善终劳身焦思

新序二则练习教学资料

新序二则练习

新序二则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延陵季子将西.①聘晋,带宝剑以.②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③。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④ 使于晋,顾反.⑤,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⑥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⑦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⑧,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⑨心, 廉者 ..⑩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⑾剑带.⑿徐君墓树而去.⒀。徐人嘉而歌.⒁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⒂,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一、加点词语解释: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⑾⑿ ⒀⒁⒂ 宋人有得玉者 宋人有得.①玉者,献诸.②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 ..③宝,故敢献之.④。”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⑤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⑥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⑦,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 ⑧弥精,其取.⑨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⑩矣。 二、加点词语解释: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 三、句子翻译: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2、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3、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4、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5、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世说新语》两则课文解析

《世说新语》两则课文解析 一、整体把握 本课是中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和生疏感,不可败坏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文言文,要“言”“文”兼顾,既牢牢掌握本课的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将文言“文”作为文章来解读体会,深入赏析。对于“言”的理解和掌握,应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大意,努力自主阅读理解(不要动辄直接询问同学“这句话什么意思?”),并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反对过于机械、死记硬背的翻译,反对过早过多地讲解虚词、句式等语法知识。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文言诵读。在学生粗晓文章大意后,与其枯燥死板地句句翻译,不如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然疏通;与其细碎讲解语法现象,不如让学生在诵读中直观感知文言特点,逐渐强化文言语感。宝贵的课堂时间,应更多地用于诵读而不是讲解。为了激发学生认真诵读的兴趣,可以开展“朗读接力赛”之类的游戏活动。 初学文言文,应把重点放在实词的理解和积累上:一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儿女”(古代指“同宗的子侄辈”)、“去”(古代指“离开”);二要注意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的语素,如“雪骤”中的“骤”,今天还在说“暴风骤雨”;“差可拟”中的“拟”,和今天说的“比拟”意义相同。多用比较法、联系法学习文言实词(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舍去”与“相委而去”意思相近),多举例子,加深印象;适当运用汉字学、词源学、训诂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归纳类推地掌握文言词义。例如,“入门不顾”的“顾”是“回头看”;“页”部首

的字多与头部相关,如颇(偏头)、顶、倾、项、须、顿(点头)、颅、领、颈、颊、颖、频、颗、题、颜、额、颠、颤等。 对于“文”的理解和欣赏,《咏雪》可以抓两个问题:一是从文中何以看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二是如何评论两个比喻的高下。《陈太丘与友期行》也可重点探究两个问题:一是元方的“方正”体现在哪里,二是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针对“文”的理解和欣赏,所提问题不宜过于细碎。 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应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朗读接力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 《世说新语》是传世经典,非常值得学生了解和品读。引发学生对这部书的兴趣,可以从他们熟悉的一些人物(例如曹操)和背景知识入手,从书中情趣盎然的小故事入手,还可以从本书对后世的巨大文化影响入手。 二、素养提升 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时代久远、含义艰深,并且有很多生僻字、通假字与异读字等,初中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让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中的始终,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文言文朗读教学和现代文朗读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通过听读、认读,让学生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这些较为基本的要求。再通过文本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情感,读出感情。朗读形式上也同样十分丰富,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对比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一人一句轮流读等。但是,因为文言文的特殊属性,教学时还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8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8 《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并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1.分析理解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深入体会元方批评父友无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趣入题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关于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同样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二、走近作者,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关于背景,鲁迅曾指出:“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义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形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

《新序二则》复习卷(附答案)

《<新序>二则》复习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吾心许.之矣( C ) A.左右,大约B.这样C.答应,许诺 D.处所,地方 ②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D) A.现在B.将要C.即,就 D.如果 ③带宝剑以过.徐君(D) A.经过,走过B.超过C.责备 D. 探望,拜访 2.选出下列带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D ) A虽然 ..,吾心许之矣(即使如此) B.此吴之宝也,非所以 ..赠也(用来…的) C.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伪心,廉者不为也 ..(婴儿) D.爱剑 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C ) A.以示玉人(介,把) B.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介,把,那)。 C.带宝剑以过徐君(连,表修饰) D.我以不贪为宝(介,把) 4.下列各句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吾心.许之矣”相同的一项是(D)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为…担忧)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把…放在前) C.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D.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向西) 5.选出下列句式与“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相同一项( D ) A.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判断句) B.宋人有得玉者(定语后置句) C.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省略“献”的宾语“之”) D.以示玉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二、阅读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