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学》作业讲评

《乡村社会学》作业讲评
《乡村社会学》作业讲评

《乡村社会学》作业讲评

作业1

题目:结合我国乡村家庭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

目的:

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家庭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家庭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家庭功能理论的理解,同时发挥家庭功能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要求: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家庭的含义、结构、特点、功能,搞清家庭基本理论的内容;

(2)完整准确地阐述家庭功能的基本理论内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

(4)字数不低于800字;

(5)作一次小型的家庭情况的调查(以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位)。

时间:学习第三章后做本作业(约第3周)

解题思路:

(1)家庭的涵义、特点;

(2)乡村家庭的功能;

(3)简要概述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4)结合乡村家庭的特点,分析城乡家庭功能的多少、强弱。

答题提示:

1、答题前应采用访谈、问卷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完成对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家庭情况调查。以家庭为单位登记户主及其成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受教育状况、婚姻状况、处所或职业以及与户主的关系等,记录每个家庭的人口数、经济收入及消费等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2、请学员按照解题思路去答题,答题时以理论要点结合相应的调查材料分层叙述。

3、答题所需要的理论要点如下,请学员自行整理形成800字以上的文字材料。

(一)家庭的涵义与特点

1、涵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祖孙关系等。

2、特点:(1)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2)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3)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乡村家庭的特点与功能

1、特点:

(1)乡村家庭每户人口较城镇为多。

(2)乡村家庭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功能较多,功能较强。如生产功能,赡养功能。

(3)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不仅比城市家庭更多、更强,而且也有其特点。如生产的极大分散性、生产过程的极度随机性、用工的不确定性、生产成效的难预料性和不稳定性、农业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主动灵活的决策。

2、功能:

(1)经济功能。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通过生产生活资料,保证产品的分配和交换,满足了人们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需求。

(2)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殖两个方面。

(3)组织消费的功能。组织消费是任何形式的家庭都具有的功能,并且成为现代绝大多数城市社会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乡村家庭此功能也正在逐步增强。

(3)抚育和赡养的功能。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

(4)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家庭是个人休息的场所,家庭娱乐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三)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1、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乡村家庭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是核心家庭已占绝大多数,二是乡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总的趋势来看家庭的规模是在变小。农民家庭结构的外延化,包括结构的离散趋势和延伸趋势两个方面。离散是指家庭成员为了家庭的利益,向外流动的现象日趋严重,家庭结构事实上处于松散状态。家庭结构的延伸趋势,是指家庭吸纳外部人口进入家庭共同生活。

2、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存在一个事实上的权威人物、核心人物。家庭权威人物的确立,主要是靠自然的辈份关系和传统伦理道德关系,一般称之为“家长”。家庭关系以“家长”为轴心,家长与权威合二为一。

乡村家庭关系两重化的特征有两种表现形式:(1)家庭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与暂时中断。(2)由于临时性家庭成员的介入,导致家庭关系出现血缘亲属关系和非血缘亲属关系两种关系并存的现象。

两重化特征标志着乡村家庭关系较过去复杂多变。权威化与两重化是乡村家庭关系变化的两大趋势。两重化巩固了家庭关系的权威化。权威化若对家庭产生正效应,可进一步使家庭关系两重化,它们是乡村家庭关系变化的相辅相成的两个主侧面。

3、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乡村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实生性的结果,是广大农民家庭成员的素质有了较明显的区分,具有了层次性特征。

4、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乡村家庭变迁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维持生存、发展的手段多种多样。我国乡村家庭功能扩大化并不仅仅是指家庭增加了经济功能,同时也包括其他功能在手段和作用上的扩大。(1)家庭拥有的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资料迅速增加。(2)家庭获得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资料与精神产品的时空领域大为扩展。

效率化是指乡村家庭发挥功能讲究时间性和追求效益的倾向。

扩大化和效率化是乡村家庭功能变化的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的两个方面。扩大化主要反映了功能变化的数量状态,效率化主要反映了功能变化的质量状态。

(四)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的异同

1、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集体化时期家庭生产

功能的丧失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生产功能的恢复。但家庭仍较全面地承担着各种功能。但也有部分家庭由于其成员在乡镇机关或企业工作而不具有生产功能。

3、城市家庭有多种功能,但基本上不是生产单位或不具有生产功能。但也有不少数家庭由于其成员从事个体劳动而具有生产功能。

4、城乡家庭在各种功能的强弱程度上也有不同,如农村家庭有较强的赡养功能,而城市家庭的消费功能、娱乐功能要强一些。这与它们所基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

5、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能。

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20分)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C)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欧洲

2、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社会学诞生的标志一书是(C)

A、《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华南乡村生活》

C、《农村社会学》

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3、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的标准范围(D)

A、自然村

B、行政村

C、乡镇以下

D、县以下

4、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校医院医生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B)

A、复式角色

B、角色从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5、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D)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6、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认为工人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

人勤奋,提高效率的理论是(B)

A、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B、泰罗制

C、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D、行为科学和当代管理理论

8、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A)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0年

9、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是(D)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哦,有选择发展小城市

B、适度发展大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

10、决定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因素是(A)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不得分)

1、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ABCD)

A、乡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B、乡村社会关系

C、乡村社会结构

D、乡村社会变迁

E、乡村社会发展史

2、文化的特征包括(ABCDE)

A、人类共同生活的产物

B、全体成员共同享有

C、后天学得而非天生

D、是社会遗产

E、具有多样性

3、群体的特包括(ABCDE)

A、交往的社会性

B、交往的规范性

C、归属感

D、交往活动的经常性

E、交往的持续性

4、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乡村经济组织发展的历史阶段有(ABCD)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E、乡镇企业

5、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E)

A、共同生活的人群

B、一定的地域

C、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D、一定的管理机构

E、社区文化(和一定的社区意识)

三、名词解释:(20分)

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4.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其他管理方式所取代。

5.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四、简答题:(30分)

1.乡村、农业、农民的关系?(7分)

答题要点:

(1)农业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传统农业即指农田种植业,这里是从劳动内容而不是劳动方式来使用传统这一概念的。实际上,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农业并不局限于农田种植业,而是还包括林、牧、副、渔业。

(2)农民是从事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类方法。农民的涵义也是广义的。

(3)农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会。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

农民被看作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农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他们从事共同生活的社区。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8分)

答题要点:

(1)教导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

个人生存能力包括两部分:基本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前者指直接运用物质资料以维持自己生命的能力和方法。后者则指获取自己生存所需物质资料的能力,即通过劳动而获取物质生活条件的方法和手段。

(2)学习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也叫社会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或活动中形成的指导其行为的规则。

一个人要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学习这些先于自己而存在的行为规范,社会也有责任教导人们习得社会规范,以实现社会秩序与和谐。

(3)确定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上一代和社会教育的结果。它是家庭和社会有意识的教育和引导、社会文化的熏陶及个人人生经验较长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4)培养社会角色

个人社会化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这也是个人社会的目标。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8分)

答题要点:

(1)一定数量的成员。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能够建立和存在的基本条件。

(2)特定的活动目标。组织目标代表着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存在根据,是组织活动的宗旨和灵魂,是组织制定和修正方针、路线、政策的依据,也是判定组织活动效率的标准。同时还起着团结、动员、鼓励组织成员为之奋斗的重要作用。

(3)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尽管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是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活动的,规范大多是成文的和成体系的,是关于本组织的性质、目标、任务、结构,组织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以及组织活动规则的规定。它指导着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规范着他们的活动,是保障组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4)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其中包括一个权威的领导体系,也包括不同成员间的职责分工。

(5)一定的物质设备。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它们,社会组织就难于发挥其固有功能。

4.科学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7分)

答题要点:

科学技术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1)科学技术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来影响生活方式;

(2)科学技术通过改变人的生活观念来影响生活方式;

(3)科学技术通过扩展人们的生活能力来推动生活方式发展。

五、论述题(15分)

联系我国现实,深入阐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及其实现的途径。

答题要点:

(一)乡村城镇化的涵义

乡村城镇化或者称之为“农村城市化”是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其实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最终消灭城乡差别。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是乡村城镇化的显著特征。

(二)乡村城镇化的必然性

内在原因之一: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

工商服务业的发展受自然资源和生产空间的限制较少,其所需要的生产经营要素多数是由人的劳动提供的,只要存在着对工业产品和对商业、服务业的社会需求,它们就可以不断扩大其规模,因而也就能够不断地吸收劳动力。这种能力自工业革命以来愈加充分地显示出来,它成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内在原因,并将继续推动这一过程的深入发展。

内在原因之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现代化农业是以机械化操作为基础的,而机械化的实现缩小了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差距,使广大农民的劳动方式越来越接近于城镇工人,广大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越来越接近于城镇居民,从而必将促使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

内在原因之三:城市的现代文明吸引着乡村居民,并愈益强烈地影响着乡村。

此外,当代城市是工业集中、交通便利、市场繁荣、财富集中、文化科技先进的社区,是现代文明的集中地,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中心地位,城市的这些优点对广大农村居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具体地说,城市在职业方面、物质生活方面、精神生活方面的优势都强烈地吸引着乡村居民流入城市。

(三)我国城镇化的实现途径

1、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二、三产业是城镇社区的经济基础,是城镇社区赖于存在的根本前提,是乡村城镇化的直接推动力。第一,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乡村社区的经济结构,使非农产业最终成为社区经济的主导力量,从而必将促使乡村社区转变为小城镇社区。第二,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乡村的职业结构,能够造就一大批“城市型”的居民。第三,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能够改变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第四,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所带来的集约和劳动者的集中,必将导致分散的乡村居

民点逐步聚集成现代化的小城镇。

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大规模城市化的必要条件。第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集中提供了足够的农产消费品。第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使大批乡村劳动力从农田耕作中解脱了出来,从而为城镇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为大规模城镇化准备了人力条件。第三,农业现代化还通过为声调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推动城市工业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加快城镇化的步伐。

3、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吸纳农业剩余人口的主阵地,就成了实现我国城镇化目标的重要措施。

4、控制乡村人口数量,提高其素质。由于人是城市化的主体,因此,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质量是否与城市化的客观要求相适应,就成了能否顺利实现城市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各地都要把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其素质作为实现城镇化目标的战略任务去抓。

此外,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等,也是促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作业3

题目:结合我国乡村社会的实际,谈一谈我国乡村社会存在的问题、成因、解决的对策(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治安问题五个方面结合当地实际任选其一)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乡村社会问题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社会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危害,加深对社会问题理论的理解,同时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积极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并关注防止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要求: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八章社会问题的涵义、特点、危害,我国乡村社

会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的现状、成因、解决的对策;

(2)完整准确地阐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内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

(4)字数不低于800字;

(5)作一次小型的社会问题的调查(以乡镇为单位)。

时间:学习第八章后做本作业(约第十二周)

解题思路:

(1)社会问题的涵义、特点

(2)社会问题的现状

(3)社会问题的危害

(4)结合乡村社会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述

答题提示:

1、答题前应完成一个乡镇的社会问题调查(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治安问题等)。

2、请学员按照解题思路去答题,答题时以理论要点为线索分层结合实际叙述。

3、答题所需要的理论要点如下,请学员自行整理形成800字以上的文字材料。

(一)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乡村人口问题现状:

1、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乡村人口问题:

(1)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以上;

(2)乡村人口增长率高于城市;

(3)乡村人口素质低于城市;

(4)尽管政府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但乡村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仍然超过政府倡导水平。

2、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预计到200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到21世纪二三十年代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

3、人口素质差。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

4、乡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乡村人口增长迅速,传统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新的农业产业没有大量形成,必然导致乡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

成因:

1、政治原因。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政策没有执行。

2、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观念对于生育子女是极其重视的。“不孝有三,无后为

大”,传宗接代是祖先对后人最大的要求。

3、落后的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乡村育龄妇女的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乡村人口问题的重要因素。

4、乡村行政行为的失误。一方面,随着乡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行政组织体制逐渐解体消亡,而新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健全,使得一些乡村地区对农

民家庭计划生育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有些乡村地区的行政管理者在招待计划生育工作中单纯强调对违反者罚款。

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使乡村广大干部和群众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形势以及众多的人口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以理解、支持、配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2、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破除旧的生育观念,树立新的生育观念。

3、大力发展乡村社区社会保障事业,使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4、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特别是乡村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减少离乡流动人口。

6、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村人口问题的行政控制能力,提高乡村干部的行政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乡村教育问题:

现状:

1、文盲、半文盲比例高。乡村的学校数却只占全国学校总数的10%。乡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数高达三分之一以上。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学龄儿童失学率仍然较高。

3、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民办教师和临时代课教师在乡村仍然普遍存在,这些教师和部分正式教师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

4、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条件差。乡村经济条件较差,加上某些乡村干部不重视对教育事业投入,甚至挤占、挪用教育经费,造成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条件差,学校数量不足,校舍面积不足,基本教学设施不足。

5、科技人才不足,科盲比例高。一方面造成农业科技成果在乡村的转化率低,进一步制

约乡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乡村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使乡村科盲比例相当高。

6、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不够普及。

解决我国乡村教育问题的对策:

1、积极宣传、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

2、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

3、加大对乡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4、创造条件,吸引人才,提高乡村教师素质;

5、积极发展乡村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

(三)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为“贫困线”。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类型。

贫困问题的成因:

1、环境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的绝对缺乏,生态环境极度恶劣,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交通不便,都会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造成贫困问题。

2、人口负担过重。贫困问题与人口问题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过剩的人口必然会导致贫困问题的产生。

3、人口素质过差。文化教育事业的落后导致人口素质差,使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手段不能得到推广、利用,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4、生产力水平过低。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是造成乡村社区居民收入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5、政策失误的影响。

6、家庭劳动力匮乏,劳动力质量低下。家庭中残疾人多、劳动力缺乏;文盲科盲多,掌握和科技知识少;老龄农民多,青壮年农民少等因素都会造成家庭贫困。

解决贫困问题的对策:

1、积极发展乡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2、积极宣传、坚决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少生优生,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效应。

3、发展乡村交通,促进乡村对外联系,发展贫困地区的通讯、水力、电力事业。

4、改善贫困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引进新的科学技术,调整农业布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5、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

6、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富裕地区、富裕个人和富裕企业对贫困地区和贫困者进行帮助。

(四)乡村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和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中各部分内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呈现不协调乃至对立的状态,它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严惩时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

1、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废弃物特别是乡镇企业排放的“三废”以及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产品是造成乡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水资源紧缺。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占有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且分布不均衡。

3、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锐减。由于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如草场过度放牧、草场和林地不合理地开垦为农田、滥砍滥伐森林等加剧了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由于乡村家庭建房、乡镇企业建厂、矿山开采、道路修建等大量占用耕地,也导致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环境意识差;执法不严;认识错误;急功近利;人口压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加强宣传;严格执法;重视有机肥料;提倡生态农业;采用科学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五)乡村社会治安问题:

乡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现状:

(1)乡村各种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增多且性质日趋严重;

(2)乡村封建迷信活动盛行;

(3)乡村社会治安问题呈现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4)团伙性、专业性违法犯罪案件增加;

(5)中青年、文盲、法盲违法犯罪率较高;

(6)违法犯罪案件类型相对集中。

乡村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成因:

(1)经济转轨阶段乡村行政组织控制力减弱;

(2)少数乡村干部以权谋私、违法乱纪;

(3)法律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对有关法规的了解不够;

(4)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人见利忘义;

(5)乡村文化设施落后,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6)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薄弱。

乡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解决途径:

(1)积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扫除法盲;

(2)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3)提高乡村干部素质,加强廉政建设;

(4)加强乡村治安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5)及时解决农民之间的民事纠纷,避免矛盾激化;

(6)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20分)

1、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被称为(B)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活动

D、社会分工

2、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C)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的需要

C、劳动分工的需要

D、社会发展的需要

3、乡村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A)

A、地域性

B、政治性

C、民族性

D、经济型

4、目前我国有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五类残疾的人数

多达(C)

A、3000万

B、4000万

C、5000万

D、6000万

(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末全国人口数推算出2006年4月1日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

其中各类残疾人8296万人,占总人口的6.34%。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故剔除言语残疾及康复人数后约6000万,答案应为D。)

5、社会控制的准则是(C)

A、社会文化

B、社会道德

C、社会规范

D、社会制度

6、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B)

A、社会习俗

B、社会道德

C、社会舆论

D、宗教

7、社会保障的实质是(A)

A、经济保障

B、政治保障

C、精神保障

D、集体保障

8、20世纪30年代颁布《社会保障法》的国家是(A)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瑞士

9、有第一生产力美称的是(D)(P.160/§11.1/乡村现代化/社会变迁)

A、劳动手段

B、劳动工具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10、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

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B)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社会进化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不得分)

1、社会分层的方式有(ABD)

A、主观法

B、客观法

C、评判法

D、声誉法

E、职业法

2、社会问题的特点是(ABDE)

A、普遍性

B、地域差异性

C、时代性

D、多因性

E、关联性

3、世界上著名的三大宗教是(BCE)

A、黄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E、伊斯兰教

4、传统的乡村家庭,农民面对贫穷和疾病采取的方法有(ABC)

A、家庭的支持

B、家庭族的互助

C、亲友的相帮

D、社会的援助

E、政府的扶持

5、社会变迁的原因有(ABCD)

A、生产方式的变化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人口的变动

D、环境的变化

E、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名词解释:(20分)

1.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3.越轨行为——越轨行为又叫离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社会行为的一种类型,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越轨行为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4.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

5.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四、简答题:(30分)

1.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7分)

答题要点:

(1)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镇企业发展,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

(2)城镇化速度加快,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因素正逐步扩大,权力因素逐渐减弱,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4)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2.简述乡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办法?(8分)

答题要点: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和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中各部分内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呈现不协调乃至对立的状态,它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严惩时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

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废弃物特别是乡镇企业排放的“三废”以及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产品是造成乡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水资源紧缺。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占有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且分布

不均衡。

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锐减。由于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如草场过度放牧、草场和林地不合理地开垦为农田、滥砍滥伐森林等加剧了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由于乡村家庭建房、乡镇企业建厂、矿山开采、道路修建等大量占用耕地,也导致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环境意识差;执法不严;认识错误;急功近利;人口压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加强宣传;严格执法;重视有机肥料;提倡生态农业;采用科学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3.道德的控制作用的主要表现?(7分)

答题要点:

道德是指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

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反复不断地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美丑、公正与偏私、高尚与卑鄙等评价,逐渐使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从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活动,维持社会秩序。与习俗相比,道德对人们行为的控制程度要强一些。一般地说,“不从俗”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但不道德往往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给予缺德者的压力也要大得多。与法律相比,道德虽然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但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更广泛、更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道德可以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的控制作用。

4.社会保障的功能?(8分)

答题要点: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其运行所起的作用。

其一,政治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对社会秩序、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的影响。自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日起,各国政府就赋予其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安定的功能。在当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被视为社会的“稳定器”。由此看来,维持社会稳定是社会保障的政治功能。

其二,经济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经济活动、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必要的社会保障则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社会保障可以维持社会稳定,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

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使那些在业者有某种安全感,这也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其三,民生功能是指它对公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自建立之日起就包含了对公民生活,特别是社会弱者基本生活的关注。从保障公民权利和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理念出发,向因各种原因使其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使他们走上正常生活之路则是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

其四,社会进步是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增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态和过程。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达到社会进步的手段和表现。从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之既能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又能保障社会弱者的正常生活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五、论述题(15分)

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评述依附理论。

答案理论要点:

(学员应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联系实际有所发挥)

依附理论是一些学者在研究发展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它是关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一种解释。

阿根廷学者普雷毕什于20世纪40年代末就提出他的发展理论。他认为,世界是一个经济体系,它由核心(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边陲(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的,前者通过不公正的贸易剥削后者,是导致后者不发达的根本原因。

另一位学者弗兰克把普雷毕什的“核心”称为宗主,把“边陲”叫做“卫星”。他认为,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宗主----卫星”关系不仅存在于世界层次,即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于每个卫星国内部。

不发达国家有如下经济和社会特征:其生产部门的兴衰以核心国的兴趣和需要为转移,核心国感兴趣和需要的部门比较繁荣,反之则萧条;经济上呈“二元结构”,现代经济部门是核心国经济的延伸,与核心国经济联系不密切的部门相当落后;与二元经济结构相对应,不发达国家呈明显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中的富裕社会与农村中的贫穷社会并立共存;在国际贸易上,依附型不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等等。

依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就应当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阻止西方贸易、技术、跨国公司、教育与思想的侵入,自力更生。

依附理论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承担责任,发展中国家要现代化必须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

计算机图形学第一次作业 计算机X班XXX 1XXX010XXX 1.你是否想用图形学的有关知识去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考虑如何解决? 答:我希望可以解决的有设计汽车外壳和制作动画。 解决方法:(1)汽车外壳 使用3D MAX/AutoCAD软件进行设计。 (2)制作动画 利用动画制作软件(3D MAX)在计算机上制作动画 2.某彩色图形显示系统,CRT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024×1024,它可以从2^17次方种颜色中选择出2^15次方来显示,其帧缓冲器的容量应该如何计算?查色表的长度和宽度应为多少? 解:16b==2B 因为分辨率为1024x1024 所以1024*1024*2B=2MB 3.采用Bresenham画线算法,绘出起点(1,3),终点为(9,18)的直线段。 解: void DrawBresenhamline(int x0, int y0, int x1, int y1) { int dx = x1 - x0;//x偏移量 int dy = y1 - y0;//y偏移量 int ux = dx >0 ?1:-1;//x伸展方向 int uy = dx >0 ?1:-1;//y伸展方向 int dx2 = dx <<1;//x偏移量乘2 int dy2 = dy <<1;//y偏移量乘2 if(abs(dx)>abs(dy)) {//以x为增量方向计算 int e = -dx; //e = -0.5 * 2 * dx,把e 用2 * dx* e替换 int x = x0;//起点x坐标 int y = y0;//起点y坐标 for (x = x0; x < x1;x+=ux) { printf ("%d,%d\n",x, y); e=e + dy2;//来自2*e*dx= 2*e*dx + 2dy (原来是e = e + k) if (e > 0)//e是整数且大于0时表示要取右上的点(否则是右下的点) { y += uy; e= e - dx2;//2*e*dx = 2*e*dx - 2*dx (原来是e = e -1) } } } else {//以y为增量方向计算

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2.1 比较程序的顺序执行和并发执行。 答: 答: 1)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程序则是一个静态的概念。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没有任何执行含义,而进程则强调执行过程,它动态地被创建,并被调度执行后消亡。 2)进程具有并行特征,而程序没有。进程具有并行特征的两个方面,即独立性和异步性。也就是说,在不考虑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各进程的执行是独立的,它们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制约关系,各进程的是异步的。由于程序不反映执行过程,所以不具有并行特征。 3)进程是系统中独立存在的实体,是竞争资源的基本单位。进程对应特殊的描述结构 并有申请、使用、释放资源的资格。由于系统中存在多个进程,系统资源的有限性必然导致多个进程对资源的共享和竞争,从而使进程的并行性受到系统的制约。 4)进程的存在必然需要程序的存在,但进程和程序不是一一对应的。由于进程是程序 的执行过程,所以程序是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处于静止状态的程序并不对应于任何进程。当程序被处理机执行时,它一定属于某一个或者多个进程。属于进程的程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同一个程序,只要该程序所对应的数据集不同。 ?2.3 试对进程的状态及状态转换进行总结,注意状态转换的物理含义及转化条件。

答: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在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之后,该进程便可执行,相应地,它就由就绪状态转变为运行状态。正在执行的进程也称为当前进程,如果分配给它的时间 片已完而被暂停执行时,该进程便由执行状态又回复到就绪状态;如果因发生某事件而使 进程的执行受阻,使之无法继续执行,该进程将由执行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引入挂起状 态后,又增加了从挂起状态到非挂起状态之间的转换,当进程处于未被挂起的就绪状态时,用挂起原语Suspend将该进程挂起后,该进程便转变成为静止就绪状态,此时进程不再被 调度执行。当进程处于未被挂起的阻塞状态时,用Suspend原语将它挂起后,进程便转变 为静止阻塞状态,处于该状态的进程在其所期待的事件出现后,将从静止阻塞状态变成静 止就绪。处于活动就绪状态的进程,若用激活原语Active激活后,该进程将转变为挂起就 绪状态。处于活动阻塞状态的进程,若用激活原语Active激活后,将转变为阻塞挂起状态。 ?2.4 试举例说明引起进程创建、撤消、阻塞或被唤醒的主要事件分别有哪些? 答:引起进程创建,如用户登录;作业调度;提供服务;应用请求。 进程撤销,当一个进程到达了自然结束点,或时出现了无法克服的错误,或是被操作 系统所中介,或是被其他有终止权的进程所终结,都会引起进程撤销。 进程阻塞,请求系统服务,不能立即满足;启动某种操作,且必须在该操作完成之后才能 继续执行;新数据尚未到达,相互合作进程的一方需首先获得另一进程数据才能继续;无新工 作可做,特定功能系统进程当完成任务且暂无任务。 进程被唤醒,系统服务满足;操作完成;数据到达;新任务出现。 ?2.5 试根据你自己的理解,采用类C语言设计和描述操作系统关于进程控制块的数据结构、组织方式及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给出进程的创建、终止、阻塞、唤醒、挂起与激活等函数原型及函数代码。注意,对于过于复杂的功能或你无法解决的细节可采用指定功能的函数模块如处理机调度scheduler()来替代。 答:进程控制块的数据结构: Struct task_struct { long state; /*任务的运行状态(-1 不可运行,0 可运行(就绪),>0 已停止)*/ long counter;/*运行时间片计数器(递减)*/ long priority;/*优先级*/ long signal;/*信号*/ struct sigaction sigaction[32];/*信号执行属性结构,对应信号将要执行的操作和标志信息*/ long blocked; /* bitmap of masked signals */ /* various fields */ int exit_code;/*任务执行停止的退出码*/ unsigned long start_code,end_code,end_data,brk,start_stack; /*代码段地址代码长度(字节数) 代码长度 + 数据长度(字节数)总长度堆栈段地址*/ long pid,father,pgrp,session,leader;/*进程标识号(进程号) 父进程号父进程组号会话号会话首领*/ unsigned short uid,euid,suid;/*用户标识号(用户id)有效用户id 保存的用户id*/ unsigned short gid,egid,sgid; /*组标识号(组id)有效组id 保存的组id*/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Display-答案分析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I 一.判断题 1.齐次坐标提供了坐标系变换的有效方法,但仍然无法表示无穷远的点;(×) 2.若要对某点进行比例、旋转变换,首先需要将坐标原点平移至该点,在新的坐标系下做比例或旋转变换,然后在将原点平移回去;(√) 3. 相似变换是刚体变换加上等比缩放变换;(√) 4. 保距变换是刚体变换加上镜面反射;(√) 5. 射影变换保持直线性,但不保持平行性。(√) 二、填空题 1.透视投影的视见体为截头四棱锥形状;平行投影的视见体为长方体形状。 2.字符的图形表示可以分为矢量表示和点阵表示两种形式。 3.仿射变换保持直线的平行性 4.刚体变换保持长度 5.保角变换保持向量的角度 三、单项选择题 1. 分辨率为1024×1024的显示器各需要多少字节位平面数为24的帧缓存?( D) A. 512KB; B. 1MB; C. 2MB; D. 3MB ; 2. 在透视投影中,主灭点的最多个数是( C ) A 1; B 2; C 3; D 4 3. 以下关于图形变换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B ) A.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位置; B. 拓扑关系不变的几何变换不改变图形的连接关系和平行关系; C.旋转变换后各图形部分间的线性关系和角度关系不变,变换后直线的长度不变 D.错切变换虽然可引起图形角度的改变,但不会发生图形畸变; 4. 使用下列二维图形变换矩阵:将产生变换的结果为( D ) A. 图形放大2倍; B. 图形放大2倍,同时沿X、Y1个绘图单位; C.沿X坐标轴方向各移动2个绘图单位; D.沿X坐标轴方向放大2倍,同时沿X、Y坐标轴方向各平移1个绘图单位。 5. 下列有关投影的叙述语句中,正确的论述为(B ) A. 透视投影具有近小远大的特点; B. 平行投影的投影中心到投影面距离是无限的; C. 透视投影变换中,一组平行于投影面的线的投影产生一个灭点; T =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3 一、填空题: 1、交往过程。教学过程认识说、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实践说; 2、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教学过程的外部动力; 3、直观手段、认识能力、理论思维;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5、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6、传递---接受; 7、学生自学; 8、演示法、参观法; 9、教学组织形式;10、班级授课制、集体教学形式;11、自然、社会;12、复式教学、年级;13、人与事时间与空间;14、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15、积极的、消极的。 二、选择题: 1、B 2、A 3、A 4、A 5、C 6、A 7、A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认识说都基本观点与意义。 答:这种观点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 2、简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结合规律的主要观点。 答:学生获得知识有两种来源: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是把前人的认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但不能从书本到书本,脱离实际地学习必须要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是学好间接经验的重要基础和必要的条件。要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作用、相互联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矛盾。 答:教学过程的特点:(1)双边性;(2)认知性;(3)实践性。主要矛盾:(1)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3)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4、简述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答: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个性得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知识。操作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5、当前教学模式改革呈现哪种趋势?

医古文B第三次作业及其答案

A型题: 1.在“《经》云:‘无故而瘖,脉不至,不治自已’。谓气暴逆也,气复则已。审如是,虽不服药亦可”中,“审”之义为:确实 2.在“枳壳则取辛苦……要尘久年深者为上”中,“尘”之义为:年久 3.在“臣意即诊之,告曰:公病中热”中,“中热”之义为:内热 4.在“故先补完胃气之伤,而后去其积,则一旦霍然矣”中,“一旦霍然”之义为:很快病愈了 5.在“此友遂敛手不治,以为热毒已深,噬脐不及”中,“敛手”之义为缩手 6.在“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中,“毒药”之义为:泛指药物 7.在“窃以识明德云尔”中,“明德”之义为:美德 8.在“时周脑后生细疮,累累若贯珠”中,“累累”之义为:连贯貌 9.在“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中,“责”之义为:要求 10.在“又病室孕时,喘逆不眠,用逍遥散立安”中,“室”之义为:妻子 11.作者引用“钟会《菊有五美赞》”,意为:表达作者对菊花的赞美 12.在“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中,“辟”之义为:闭阻 13.在“見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中,“盖”之义为:.因为 14.在“菊之贵重如此,是岂群芳可伍哉”中,“伍”之义为:同列 15.在“浪决人死生,亦时或有验”中,“浪”之义为:随便 16.“烧灰撒地中,能死蛙黾”,其说出自:.《周礼》 17.在“我侪之治病亦然”中,“侪”的正确读音是:chai(三声) 18.在“中有细子,亦可捺种”中,“捺种”指:插种 19.作者说“真菊延龄,野菊泄人。正如黄精益寿,钩吻杀人之意”,意在说明:有些药物有益,有些药物有害 20.在“众乃敛衽而服”中,“敛衽”是提起衣襟夹在腰带间,表示:敬意 21.在“夫滞下之病,谓宜去其旧而新是图,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等补剂十余贴,安得不日以剧”中,“顾”之义为:反而 22.在“据此,则凭脉决证,似乎如响斯应矣”中,“如响斯应”的喻义为:准确 23.在余初读《灵》《素》诸书,觉其经义渊深,脉理错杂,每若望洋意沮”中,“望洋”之喻义为:力不从心,无可奈何 24.在“安得主人、病人一一精医察理,而不为鼓簧动摇哉”中,“鼓簧”之义为:语言动听 25.在“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中,“存”之义为:察看 26.在“至其当发,间不容瞚”中,“间不容瞚”之义为:比喻刻不容缓 27.在“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中,“欺”之义为:超越 28.以下除……之外,各句中的“书”都是“文字”之义: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29.在“旋旋添白矾于中”中,“旋旋”之义为:缓缓 30.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中,“响”之义为:回声 31.在“忽仆地不语,移時始醒”中,“移時”之义为:很快 32.在“用细茶脚汤煮之”中,“细茶”之义为:.雨前茶 33.在“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中,“宛气”之义为:郁气 34.在“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中,“初”之义为:根本 35.在“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中,“旬日”之义为:十日 36.在“何前之温补如鼓应桴”中,“如鼓应桴”之义为:喻速效 37.在“余有戚某过余斋,形色困惫,询知患咳经月”中,“经月”之义为:一个月 38.在“于是始悟血之复来,由于寒凉速之也”中,“速”之义为:招致

2018第三次联考讲评

2018第三次联考讲评 一、原题呈现 二、审题: 材料一要点:退休教师(退休金足够养老),浙江大学毕业、曾参与《汉语大词典编写》(有较高的文化底蕴),三个女儿(完整家庭,心智应该正常),住毛胚房,不扶助女儿(节俭如此,钱哪去了),甘于拾荒(突出其捐助之用心尽力),一有空闲泡图书馆(修炼成为一种自觉,为其扶助他人而寻找精神依据),女儿读懂父亲(迟来的理解),自发塑铜像以纪之(善行换来的敬意,社会认同) 材料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知一是指外界的不理解,比如退休而拾荒,拾荒而虔诚读书;一是指女儿的不理解,节俭如此而去拾荒,且又不扶助自己。可以从老人为什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入手) 材料三:“贤哉,回也……”(住毛胚房,拾荒,可视为清苦;读书不已,可看作是内心的修炼而入化境) 材料四:苦嫌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菁。(不向世俗争名,只愿保持内心的宁静)材料五: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善行,只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信仰,只有沽名钓誉之徒才四处张扬。韦先生捐助贫困学子无数,却匿名,是真善举) 三、立意 A、单项立意 1、结合材料2则可以从理解与坚守入手。 2、结合材料3可以从于贫乏的物质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切题。 3、结合材料4可从老人读书也罢,捐助也罢,都只是为了求内心的祥和,不想融于世俗的五彩缤纷之中立意。 4、结合材料5可从低调行善是内心因修炼而强大立意。 B、组合立意 2、3、4、5可以产生的选项很多,可以有很多个组合,最能阐述明白的方是最好的。如: 生命的意义或者价值 人生的方式 人生的境界 坚守自我 …… 四、学生作文问题 1、本次作文应该为单一素材多角度立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从刚刚进行的五选二或者六选三中走出来,将素材视作引子,甚至干脆抛开材料一。 2、指定角度立意一定要结合材料一,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材料的整合分析与筛选信息的能力,不会从材料中去进行逻辑推论,而是另起炉灶,这样与以往的材料作文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3、面对新题型的手足无措,又回不到老的套路,结果做成了四不像。 五、老师的示范: 善,匿于心,彰于行 徐瑞东 一名中学退休教师,自甘于拾荒生活,却暗中助学不已。我无法对韦思浩老先生表述内心的崇敬之情,因为我知道,我做不到韦先生之万一,而冒昧将韦先生的行为贴上道德标签,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Display-答案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 I 一.判断题 1.齐次坐标提供了坐标系变换的有效方法,但仍然无法表示无穷远的点;(×) 2.若要对某点进行比例、旋转变换,首先需要将坐标原点平移至该点,在新的坐标系下做比例或旋转变换,然后在将原点平移回去;(√) 3. 相似变换是刚体变换加上等比缩放变换;(√) 4. 保距变换是刚体变换加上镜面反射;(√) 5. 射影变换保持直线性,但不保持平行性。(√) 二、填空题 1.透视投影的视见体为截头四棱锥形状;平行投影的视见体为长方体形状。 2.字符的图形表示可以分为矢量表示和点阵表示两种形式。 3.仿射变换保持直线的平行性 4.刚体变换保持长度 5.保角变换保持向量的角度 三、单项选择题 1. 分辨率为1024×1024的显示器各需要多少字节位平面数为24的帧缓存?( D) A. 512KB; B. 1MB; C. 2MB; D. 3MB ; 2. 在透视投影中,主灭点的最多个数是( C ) A 1; B 2; C 3; D 4 3. 以下关于图形变换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B ) A.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位置; B. 拓扑关系不变的几何变换不改变图形的连接关系和平行关系; C.旋转变换后各图形部分间的线性关系和角度关系不变,变换后直线的长度不变 D.错切变换虽然可引起图形角度的改变,但不会发生图形畸变; 4. 使用下列二维图形变换矩阵:将产生变换的结果为( D ) A. 图形放大2倍; B. 图形放大2倍,同时沿X、Y1个绘图单位; C.沿X坐标轴方向各移动2个绘图单位; D.沿X坐标轴方向放大2倍,同时沿X、Y坐标轴方向各平移1个绘图单位。 5. 下列有关投影的叙述语句中,正确的论述为(B ) A. 透视投影具有近小远大的特点; B. 平行投影的投影中心到投影面距离是无限的; C. 透视投影变换中,一组平行于投影面的线的投影产生一个灭点; T =

会计学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doc

会计学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本次作业涉及第6.9章内容,请学习教材第6?9章或第6?9章课件讲义后完成本次作业。可先在word 中完成全部作业,然后复制在提交网页上。)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应按期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己确认的坏账损失,应借记(D )。 A. “管理费用”科U B. “财务费用”科目 C. “坏账准备”科目 D. “资产减值损失”科bl 2、C企业2007年年末坏账准备借方余额1000元,2008年1月末,应收账款借方余额68 000元,当月发生坏账损失1 500元,按应收账款余额的2%计提坏账准备,则该企业1月末坏账准备的余额为(B ) A. 借方2 500元 B.贷方1 360元 C.贷方1 500元D,借方1 140元 3、企业的应收票据在到期时,承兑人无力偿还票款的,应将其转入(A )科目。 A. 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 C.其他应收款 D.预收账款 4、下列各项支出中,一般纳税企业不计入存货成本的是(A ) A. 增值税进项税额 B.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C.购进存货时支付的进口关税 D.购进存货时发生的运输费用 5、企业清查存货,发现存货盘亏,无法查明原因,则应当计入(B )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其他业务成木 D.营业外支出 6、工业企业购进存货发生的下列相关损失项目中,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是(B ) A.责任事故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B.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C.收发过程中计量差错引起的存货盘亏 D.购入存货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7、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一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应确认为(A )o A.投资收益 B.营业外收入

第三次作业答案

1、明娟和阿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明娟和阿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沟通不够引起了冲突。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通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关于事实、思想、意见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来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2威恩作为公司领导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可行? 答: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他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如给他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威恩促进了明娟和阿苏信息沟通,取得相互之间的谅解。 3、从本案例中,你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发? 答: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本案例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启发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不仅能有力地推进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也有重要的作用;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经常的信息沟通。改善人际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让明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且告知他们升迁的利益更大,并使他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1、刘工的管理风格是什么样的?请运用所学过的领导理论分析刘工的领导行为特征。 答:刘工的管理风格属于放任自流型、低组织低关心人、贫乏型的管理方式。 ⑴运用相关的领导行为理论来看,他首先属于放任自流型的领导方式。在他的整个领导过程中,整体工作效率低下,对员工没有威信和说服力,下属对他的领导极为不满,成员又没有相应的责任感,士气低沉,争吵较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属于最不可取的领导方式。 ⑵按照“四分图理论”来看,他的领导方式则属于“低组织低关心人”的领导方式,在本就工作效率不高,目标达成困难的情况下,又不顾及、关心下属,有好事揽给自己:“不久,五组又领了一项出国考察的任务。这回刘工谁也没告诉,当仁不让,悄悄自己接下来”,导致了本就“低组织”的情况又多了“低关心人”,使得“出差回来后干啥事的都有,就没人干活”,这种领导方式亦不可取。 ⑶按照“管理方格图理论”来看,他则属于贫乏型管理的领导方式,对人对工作的关心程度都很低。

《国际市场营销》第三次作业讲评

《国际市场营销》平时作业讲评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际市场营销的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四个可控制因素中,(A)是核心,其他三个策略都以其为基础。 A.产品策略 B.价格策略 C.分销策略 D.促销策略 2.(C)指在老产品基础上采用各种改进技术,使其结构、性能、造型、款式或包装具有新的特点的产品。 A.全新产品 B.换代新产品 C.改进新产品 D.仿制新产品 3.(D)是经注册的受法律保护的专用商品标志,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 A.品牌 B.品名 C.品标 D.商标 4.我国出口的“芭蕾珍珠膏”在国际市场很畅销,每个包装盒内附赠珍珠别针一枚。从包装策略上看,该产品属典型的:(D) A.类似包装策略 B.配套包装策略 C.再使用包装 D.附赠包装策略 5.国际市场定价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定价艺术是指:(D) A.国际市场营销人员将成本作为定价依据 B.国际市场营销人员把需求作为定价依据 C.国际市场营销人员针对消费者心理灵活定价 D.定价艺术贯穿在对所有定价因素的考虑之中 6.(B)的做法,是一种最脆弱的竞争手段,往往容易遭受东道国政府的严厉起诉和管制。 A.提供优质产品 B.降低产品价格 C.改善服务 D.改进产品包装 7.(B)涉及产品的实体和所有权在国际市场转移的环节及方式的抉择问题。 A.国际市场产品策略 B.国际市场分销渠道策略 C.国际市场促销策略 D.国际市场价格策略 8.(D)以自己的名义买卖商品,拥有所有权,经营范围涉及出口的全部事宜。 A.厂商自设出口机构 B.出口佣金商 C.出口代理商 D.出口商 9.日本的综合商社和欧美的大型贸易集团自己直接从国外购进商品,再批发给小批发商和零售商,这实际上是集(A)和(C)于一身。 A.进口商 B.进口佣金商 C.批发商 D.零售商 10.(A)的主要目的是使国际市场消费者和用户有更多机会、更方便地购买企业的产品,但这种分销策略也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A.国际市场广泛分销策略 B.国际市场选择性分销策略 C.独家专营分销策略 D.集中市场营销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 1.整体产品是买主所获得的多种满足感的集合,具体包括(ABC)。 A.核心产品 B.形式产品 C.附加产品 D.拳头产品 2.新产品的构思或创意来源于:(ABCD) A.企业内部 B.用户 C.竞争对手 D.国内外科研机构 3.企业的新产品在投放市场后,多数遭受不同程度的失败,只有少数获得成功。失败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ABCD) A.信息不灵,未按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 B.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应用不当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题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题 1. 计算机中由图形的形状参数(方程或分析表达式的系数,线段的端点坐标等)加属性参数(颜色、线型等)来表示图形称图形的参数表示;枚举出图形中所有的点称图形的点阵表示,简称为图像(数字图像) 2. 什么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有哪些研究内容? 3. 计算机图形学有哪些应用领域? 4. 计算机图形学有哪些相关学科分支?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5. 图形系统的软件系统由哪些软件组成?举例说明。 6. 了解计算机图形系统的硬件。 7. 什么是显示器的分辨率、纵横比、刷新率? 8. 什么是像素、分辨率、颜色数?分辨率、颜色数与显存的关系? 分辨率M ?N 、颜色个数K 与显存大小V 的关系: 例:分辨率为1024像素/行?768行/ 帧,每像素24位(bit )颜色(224种颜色)的显示器,所需的显存为:1024?768?24位(bit )=1024?768?24/8=2359296字节(byte )。或:每像素16777216种颜色(24位真彩色),1024?768的分辨率,所需显存为:1024?768?log 216777216位显存=2359296字节显存。 9. 什么是图元的生成?分别列举两种直线和圆扫描转换算法。 10. OpenGL 由核心库GL(Graphics Library)和实用函数库GLU(Graphics Library Utilities)两个库组成。 11. 区域填充算法要求区域是连通的,因为只有在连通区域中,才可能将种子点的颜色扩展到区域内的其它点。 区域可分为 向连通区域和 向连通区域。区域填充算法有 填充算法和 填充算法。 12. 字符生成有哪两种方式? 点阵式(bitmap fonts 点阵字——raster 光栅方法):采用逐位映射的方式得到字符的点阵和编码——字模位点阵。 笔画式(outline fonts 笔画字——stroke 方法):将字符笔画分解为线段,以线段端点坐标为字符字模的编码。 13. 图形信息包含图形的 和 。 14. 什么是图形变换?图形变换只改变图形的 不改变图形的 。图形变换包括 和 ( )。 15. 熟练掌握二维图形的齐次坐标表示、平移、比例、旋转、对称变换以及复合变换的方法和原则。 16. 图形的几何变换包括 、 、 、 、 ;图形连续作一次以上的几何变换称 变换。 17. 试写出图示多边形绕点A(xo,yo)旋转的变换矩阵。要求写出求解过程及结果。 18. 试写出针对固定参考点、任意方向的比例变换矩阵。 19. 试写出对任意直线y=mx+b 的对称变换矩阵。 20. 什么是窗口?什么是视区?什么是观察变换? 21. 简述二维观察变换的流程。 22. 试述窗口到视区的变换步骤,并推出变换矩阵。 ??—(位) —K N M V 2log ??≥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三次简答题作业参考答案

1. 简述计算机的几种主要类型,它们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什么? 2. 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3. 一台服务器的网络地址是166.111.7.248, 它是由四个十进制数表示的,在计算机内部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4个字节中。请写出该地址对应的4个二进制数。 4. 简述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什么是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机器指令通常有哪些类型? 6. 简述操作系统的形成过程。操作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7. 进程的概念是什么?举例说明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涉及到进程的一些操作? 8. 在Windows中,启动一个程序有哪几种途径? 9. “文件”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定义文件名和扩展名? 10. 注册表的功能是什么? 11. 利用Delete键是否能够安全卸载某个应用程序?为什么? 12. 在Windows中,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有哪些形式,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3.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应用? 14.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软硬件)。 15.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常见的拓扑结构有哪几种? 16.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协议?说出OSI七层协议的名称。 17. 什么是Internet,举例说明Internet上有哪些应用? 18. Internet采用的标准网络协议是什么? 19.在网络应用中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有什么好处? 20. 在Internet中,IP地址和域名的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21.什么是HTML? 什么是主页? 22. 目前Internet上主要的搜索引擎有哪些?如果利用它们查找所需的信息? 23.什么是电子邮件?举例说明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24. 计算机病毒通常由哪些危害?请具体介绍你在自己学习或工作中使用的计算机上 利用了哪些软件工具或使用了哪些方法防治计算机病毒的。 25. 请结合个人经验谈谈对于网络安全的认识。

高级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讲评

高级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讲评 二、判断题 1、站在战略与策略不同的角度,并购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长远性的战略目标;一种是支持性的策略目标。() 答案:正确。这道题答错的人比较多。主要是本题与教材P208的原话不一致造成的,但如果分析教材P209的内容之后,还是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08。2、对于产业型企业集团,并购目标公司的动机是获得更大的资本利得。() 答案:错误。对于产业型企业集团,并购目标公司的动机主要是基于战略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可能是为了介入新的具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更可能是为了整合资源,谋求更大的资源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竞争空间,推动战略发展结构目标的顺利实现。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08。 3、企业集团的发展空间是否需要向其他新的领域拓展,是并购目标规划过程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0。 4、并购标准中最重要的是财务标准,即目标公司规模与价格水平。() 答案:错误。并购标准不仅包括财务的、数量性的指标,还包括许多非财务的、质量性指标,在这两类指标中,关系到并购成败的是非财务标准,非财务标准比财务标准更具决定力。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0。 5、作为并购投资活动的指引性方针,并购标准一旦制定,必须严格遵循,绝不能改变。() 答案:错误。并购标准一旦制定,必须严格遵守,绝不能改变,这种说法把并购的标准固定化、绝对化了。而企业面临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按既定的模式搜寻目标公司比较困难,同时也可能会失去一些好的并购机会。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0~211。 6、无论是就效用性还是质量性、风险性等方面而言,收益贴现模式是整个贴现式价值评估模式中最为合理的一种。() 答案:错误。从收益的质量性、风险性方面分析,现金流量贴现模式是整个贴现价值评估模式中最为合理的一种评估方法。在现实中,广泛应用的是贴现式价值评估模式,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2。 7、股权现金流量体现了普通股投资者对公司现金流量的要求权。()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4。 8、在对目标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上,着眼点应当是目标公司的独立现金流量,而非贡献现金流量。() 答案:错误。由于企业集团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主要是谋求一体化整合协同效应,所以,在对目标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上,着眼点应当是目标公司的贡献现金流量,而不是独立的现金流量。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4。 9、解散式公司分立是指将子公司的控制权移交给它的股东,但原母公司还继续存在。() 答案:错误。解散式分立是指母公司将子公司的控制权移交给它的股东,其所属的全部子公司都分立出来,原母公司不复存在。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34。 10、是否继续拥有对被分立或分拆出去的公司的控制权,是公司分立与分拆上市的一个重要区别。()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40。 11、融资决策制度安排指的是总部与成员企业融资决策权力的划分。() 答案:错误。融资决策制度安排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总部与成员企业融资决策权利的划分,二是融资执行主体的确定,而不仅仅是管理总部与成员企业融资决策权利的划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题

1、已知一直线段起点(0,0),终点(8,6),利用Bresenham算法生成此直线段,写出 生成过程中坐标点及决策变量d的变化情况,并在二维坐标系中,标出直线上各点。 2、试用中点画圆算法原理推导第一象限中y=0到x=y半径为R的圆弧段的扫描转换算法。(要求写清原理、误差函数和递推公式,并进行优化) 3、如下图所示多边形,若采用扫描线算法进行填充,试写出该多边形的ET表和当扫描线Y=3时的有效边表(AET表)。 4、试按左下右上顺序用四向算法,分析当S1为种子时,下图区域的填充过程。 5、将下图中的多边形ABCD先关于点C(3,4)整体放大2倍,再绕点D(5,3)顺时针旋转90 ,试推导其变换矩阵、计算变换后的图形各顶点的坐标,并画出变换后的图形。

6、已知三角形ABC 各顶点的坐标A(3,2)、B(5,5)、C(4,5),相对直线P 1P 2(线段的坐标分别为:P 1 (-3,-2) 、P 2 (8,3) )做对称变换后到达A ’、B ’、C ’。 试计算A ’、B ’、C ’的坐标值。(要求用齐次坐标进行变换,列出变换矩阵,列出计算式子,不要求计算结果) 7、试作出下图中三维形体ABCDE 的三视图。要求写清变换过程,并画出生成的三视图。 x 8、试采用Sutherland –Cohen 裁剪算法,叙述裁剪如下图所示的直线AB 和CD 的步骤: ① 写出端点A 、B 、C 、D 的编码; ② 写出裁剪原理和直线AB 、CD 的裁剪过程。 A B C D 9 、用梁友栋算法裁减如下图线段AB ,A 、B 点的坐标分别为(3,3)、(-2,-1) 裁剪窗口为wxl=0,wxr=2,wyb=0,wyt=2。

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及答案

1、某企业拟进行一项存在一定风险的完整工业项目投资,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已知甲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1000万元,标准离差为300万元;乙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1200万元,标准离差为330万元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2002年) A、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B、甲方案的风险大于乙方案 C、甲方案的风险小于乙方案 D、无法评价甲乙方案的风险大小 [答案]B 解析]当两个方案的期望值不同时,决策方案只能借助于标准离差率这一相对数值。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反之,标准离差率越小,风险越小。甲方案标准离差率=300/1000=30%;乙方案标准离差率=330/1200=27.5%。显然甲方案的风险大于乙方案。 2、已知甲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为15%,乙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为12%,两个方案都存在投资风险。比较甲、乙两方案风险大小应采用的指标是()。(2003年) A、方差 B、净现值 C、标准离差 D、标准离差率 [答案]D [解析]标准离差仅适用于期望值相同的情况,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越大,风险越大;标准离差率适用于期望值相同或不同的情况,在期望值不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 3、[2005年单选题]将企业投资区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期货与期权投资等类型所依据的分类标志是()。 A. 投入行为的介入程度 B. 投入的领域 C. 投资的方向 D. 投资的内容 【答案】D 【解析】根据投资的内容,投资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投资、流动资金投资、房地产投资、有价证券投资、期货与期权投资、信托投资、保险投资等。 4、[2002年单选题] 某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期为零,第一年流动资产需用额为1000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为400万元,则该年流动资金投资额为()万元。 A.400 B.600 C.1000 D.1400 【答案】B 【解析】企业需要的垫支的流动资金,应该是增加的营运资金净额,即增加的流动资产减增加的流动负债。 5、[2004年单选题] 企业拟投资一个完整工业项目,预计第一年和第二年相关的流动资产需用额分别为2000万元和3 000万元,两年相关的流动负债需用额分别为1 000万元和1 500万元,则第二年新增的流动资金投资额应为()万元。 A.2 000 B.1 500 C.1 000 D.500 【答案】D 【解析】第二年新增的流动资金投资额=第二年的营运资金-第一年的营运资金=(3 000-1500)-(2 000-1 000)=500(万元),选项D正确。 6、[2005年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项目现金流出量内容的是()。 A.固定资产投资 B.折旧与摊销 C.无形资产投资 D.新增经营成本

社会学概论第三次作业及答案

注:请20分钟以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浏 览器请采用兼容模式。 第1大题 第2大题 第3大题 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 分。(总分32.00) 1.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核心是( 2.00分) A. 二元就业制度 B. 二元教育制度 C. 二元福利保障制度 D. 二元户籍制度 2.( )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容( 2.00分) A. 分工 B. 契约 C. 市场和计划 D. 产权 3.( )是社会制度的主体( 2.00分) A. 组织系统 B. 策略系统 C. 知识系统 D. 设施系统 4.( )具有极鲜明的政治色彩。(2.00分) A. 亚洲型城市 B. 欧洲型城市 C. 美国型城市

D. 中东型城市 5.按照世界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 ) 属于正常状态。(2.00分) A. 超过0. 4 B. 达到0. 6 C. 0.3以下 D. 0.3~0.4之间 6.( )以工商业市民为主体,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城市结构极为复杂。(2.00分) A. 亚洲型城市 B. 中东型城市 C. 美国型城市 D. 欧洲型城市 7.按照婚姻形式的不同,家庭可以分(2.00分) A. 父权家庭、母权家庭和平权家庭 B. 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以及一妻多夫 C. 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 D. 父系制、母系制和双系制 8.在中国,( )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2.00分) A. 20世纪8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1世纪开始 D. 20世纪90年代 9.( )把人们分成白领和蓝领两个阶级。(2.00分) A. 林德的两个阶级模式 B. 马克思的阶级模式 C. 米尔斯的阶级模式 D. 三个阶级理论 10.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那里的农村社区大都由( )而来。(2.00分) A. 社会组合 B. 自然起源 C. 群体运动 D. 农村建设 11.( )是经济制度的调节方式。(2.00分) A. 产权 B. 市场和计划 C. 分工 D. 契约 12.按照世界通常标准,基尼系数( )就算进入警戒状态。(2.00分) A. 0.3~0.4之间

16秋西交《计算机图形学》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西交《计算机图形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共30 道,共60 分。) 1. 在三维造型中,不可以使用垂直扫掠造型方法构造的有( )。 A. 园柱 B. 长方体 C. 三棱锥 D. 正十二面体 标准解: 2. 在直线段的参数方程表示方法中,参数t的取值范围为( )。 A. 【0,1】 B. 【0,∞】 C. 【-1,1】 D. 【-1,0】 标准解: 3. 如果希望在CorelDRAW中创建的多个页面具有相同的图形元素,可以执行下面的哪一项操作( ) A. 先创建多个页面,然后分别在各个页面中绘制相同的图形元素 B. 创建一个页面并在此页面绘制需要的图形元素,然后再将此页面复制多个 C. 选择“Layout-Page Setup”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D. 在Master Page中创建一个图层,在此图层中绘制希望出现在各个页面中的图形元素,则此各个页面将具有相同的图形元素 标准解: 4. 下列有关平面几何投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透视投影又可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 B. 斜投影又可分为等轴测、斜二测 C. 正轴测又可分为等轴测、正二测、正三测 D. 正视图又可分为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标准解: 5. 要快速以递增的方式增大字体大小,可以利用“文本”工具选择特定的字符后,执行以下哪步操作( ) A. 按CTRL + "+"键 B. 双击“缩放”工具 C. 按CTRL + 数字小键盘上的"8" D. 按CTRL + 数字小键盘上的"2" 标准解: 6. 有M个控制顶点Pi(i=1,…k)所决定的n次B样曲线,由()段n次B样曲线段光滑连接而成。

第三次作业题目及答案

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题(20分) 1.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曲线。 2.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根据这种曲线计算出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曲线。 4.利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5.个人收入减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 6.国民生产总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统计标准。 7.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_______,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_______。 8.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9.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倾斜的曲线,这表明总需求与物价水平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动。 10.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价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的供给曲线()。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后弯曲 D.是一条水平线 2.使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增加 B.土地的供给不断减少,而需求不变 C.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供给不变 D.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