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设计

计算机教学设计
计算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Outlook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

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 和内存。如图1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图1 图 2

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指支持多媒体数据,并使数据之间建立逻辑联接,进而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能的计算机系统。一般说的多媒体计算机指的是具有多媒体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简称MPC(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MPC与一般的个人机并无太大的差别,只不过是多了一些软硬件配置而已,如图1所示。其实,目前所购置的个人计算机大多都具有了多媒体应用功能。从系统组成上讲,与普通的个人计算机一样,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见图2)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图1 MPC的基本构成图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1.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除了需要较高配置的计算机主机外,还包括表示、捕获、存储、传递和处理多媒体信息所需要的硬件设备。 (1)多媒体外部设备 按其功能又可分为如下4类: ①人机交互设备,如键盘、鼠标、触摸屏、绘图板、光笔及手写输入设备等。 ②存储设备,如磁盘、光盘等。 ③视频、音频输入设备,如摄像机、录像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话筒等。 ④视频、音频播放设备,如音响、电视机和大屏幕投影仪等。 (2)多媒体接口卡 多媒体接口卡是根据多媒体系统获取、编辑音频或视频的需要而插接在计算机上的接口卡。常用的接口卡有声卡、视频卡等。 ①声卡:也叫音频卡是MPC的必要部件,它是计算机进行声音处理的适配器,用于处理音频信息。它可以将话筒、唱机(包括激光唱机)、录音机、电子乐器等输入的声音信息进行模/数转换、压缩处理,也可以将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化声音信号通过还原(解压缩)、数/模转换后用扬声器播放或记录下来。 ②视频卡:是一种统称。有视频捕捉卡、视频显示卡(VGA卡)、视频转换卡(如TV Coder)以及动态视频压缩和视频解压缩卡等。它们完成的功能主要包括图形图像的采集、压缩、显示、转换和输出等。 2.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系统软件有以下几种: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定义,功能,分类,概念性知识较多!教材重点突出,但相关知识不多,需要老师适当扩充!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只是浏览网页、QQ聊天、网上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一些网络应用上。对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功能和定义并不清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定义,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分类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三要素 三:【教法、学法】 教法:

1:讲授法 2:启发式教学 3:理论联系实际 学法: 1:查阅资料法 2:自主探究法 3:归纳法 四:【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引入→网络功能→网络定义→网络分类 一、引入课题 大家平时上网一般在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入本节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计算机网络功能 1、问题:咱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计算机网络,那么它有什么的功能?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结计算机网络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 你可以查阅学习资料,浏览新闻,他也可以,大家都可以, ③分布处理。如:自动作战指挥系统 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的能力探究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定义 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4、小结计算机网络定义,三要素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一定的通信线路(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微波等)和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桥、HUB[集线器]、中继器等)连接起来,通过功能丰富的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通讯协议)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一个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三要素: ①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 ②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 ③网络软件 四、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设问:大家平时听说过的网络类型有哪些? 2、讲解:计算机网络分类方式有多钟,一般的分类方式是 1:按网络覆盖范围来分,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按传输介质分类 1、有线网(Wired Network) 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钎等物理介质来传输数据! ⑴双绞线:其特点是比较经济、安装方便、传输率和抗干扰能力一般,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

第九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设计

第九课<<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参考四川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九课-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课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者-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的发展及windows 操作系统的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对象是初一(七)年级同学,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县及学校,各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及教学要求不统一,能力水平不齐,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学习者本身年龄也不断增长,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能更科学地理解知识,学会变通,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 三、教学目标 目标难度知识与技能行为目标 (1)知道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地位,了解常用的操作系统,通过练习对比dos 与windows 系统的区别。 (2)知道现用windows 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3)体会计算机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的管理作用及windowsxp 操作系统的安装及启动的基本过程。 过程与方法 (1)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合作关系,增强学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大胆尝试探究精神。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Windows 操作系统的发展及特点。教学难点:对Dos、Windows 操作系统特点的理解及掌握Windows 操作系统启动及安装的特点。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分组协作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局域网,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课件,及windows xp setup 演示软件。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古庄店乡第一中心小学史心愿 教学题目: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并能够准确说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的名称。 2、学会如何正确的开机、关机的方法。 3、认识Windows的基本界面,知道图标、桌面、任务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索-成功-激情的学习循序中,自主探索能力与协作学习方法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指导学生如何上好计算机课。 2、能够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注意爱护它。 3、培训学生了解正确开关机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并养成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2、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3、对Windows的桌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1、准备说出计算机的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图标、桌面、任务栏等概念 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准备:投影仪、PPT、台式计算机 教学方法: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学习。 教学地点:本校三楼微机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提前二分钟组织学生进入微机室并坐到各自的计算机面前。 2、上课铃响前,在投影仪上演示(或展示)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游戏、动画等,以此方法来激发同学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 二、激趣导入: 上课。同学好!欢迎大家来上计算机课!今天的计算机课由我和大家来一块学习。计算机呢,俗称电脑,它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程度,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现今,它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在交通、通信、银行、医疗等许多方面。计算机已经成为了高科技的代名词,可以说,作为现代青年,你不会电脑,你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社会接班人,一个现代的文盲,那么作为咱们刚刚接触电脑的同学来说,教不会你们用电脑,那我就是个不合格的老师。好了,现在开始咱们的课。(板书:一、计算机的应用) 我说了计算机的这么多用途,你们可不可以也来说一说,计算机还有哪些应用?和你周围的同学一起展开讨论。(大约1分钟,指生回答)既然计算机有这么大的本领,我们赶紧来学习一下吧!(板书:第2课认识计算机)

教案《计算机网络》

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授课对象: 授课章节:第三章 TCP/IP协议第一节 IP编址方案 课时安排:2节课 90分钟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IP地址的概念、格式和分类; 2.掌握子网掩码的作用及划分子网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2.教学难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通过子网掩码划分子网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 以理论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开展互动,加强教学效果。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 第三章 TCP/IP协议 首先回顾前面章节所讲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引出网络分层协议的工业应用标准——TCP/IP协议。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现实生活中我们用身份证来标识每一个公民,在复杂的网络世界如何 标识每一台计算机? 2.学校采用学校->学院->系->专业->班级的分层体系管理学生,网络世 界如何管理计算机呢? 3分钟左右,让学生举手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况: 对第一问:一种情况是给网络中每台计算机取一个名字;或者给每一台计算机一个编号…… 对第二问:一种情况是我们将网络按照行政区域分层管理;或者将计算机网络按照类似于学校分层管理的方式管理…… 讨论中有可能出现继续提问:取名字如何保证统一性;编号如何保证唯一性;

分层如何确定层次性…… 教师根据上述问题及其讨论情况开展点评,指出IP地址就是用来标识网络中计算机的编址方案,不仅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网络计算机的层次问题。 第一分节 IP编址方案 1.IP地址定义和作用 对比现实生活中身份证制度,不管某个人什么名字、什么民族、什么地区、什么性别,但都有唯一的18位身份标识,参照身份证制度提出IP地址概念。 IP地址:就是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被分配的唯一地址,也称为互联网地址,用于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举例IP地址和我们的家庭地址的联系;IP地址与电话号码的联系。 思考: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2分钟) 原因(在同学们回答基础上归纳提出): ●可以通过IP地址屏蔽各种物理网络的地址差异; ●每种网络都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其物理地址各不相同; ●统一物理地址的表示方法不现实; ●互联网对各种物理网络地址的“统一”可以通过IP地址在网络层完成。 2.IP地址的格式 提问:再次对比IP地址和身份证编号,提问学生身份证编码的格式如何,是否对IP地址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在学生回答后,列举成都地区的身份证编号如510101************,分析该身份证号编码的规则1-2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3-4位表示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5-6位表示区县代码;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15-17位为顺序号,18位为校验码。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其编制规则,即地区编码+出生日期+区分码。由此引出IP地址的格式。 一个完整的IP的地址由一组32位(bit)二进制组成,每8位为一个分段(Segment),共分为4段,段与段之间用小圆点.隔开。如: 11001010.01110000.01010001.00100010 这种表示方式称为“点分二进制表示法”。

计算机基础教案

导入新课(5分钟) 布置任务(2分钟)知识点一(10分钟) 学生模仿(10分钟) 任务十文档处理的综合操作(二) 首先让学生说说样式的作用。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文档处理过程中一些比较复杂的操作,这些操作 是我们以往没有使用过的,经过练习之后,我们会发现,WOR还有很多 功能需要学位学习。今天我们主要围绕题注、书签、目录进行练习和操 作。 完成KS3-6、KS3-7、KS3-8、KS3-9、KS3-10 以KS3-6为例 1.样式的新建和修改 按照样文,以正文为基准样式,新建“要点段落01”样式,字体为 仿宋,字号为小四,加下划线,字体颜色为梅红;段前、段后间距为0.5 行,行距为1.5倍行距,并应用在正文第1段。 按照样文,将“正文01”样式修改为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小四,字 形为倾斜,字体颜色为粉红、阳文;行间距为固定值18磅;自动更新对 当前样式的修改,并应用于正文第2段。 2.创建题注 在WORD中打开WIN2008GJW\KSML1\KS3-6a.DOC,“另存为”自 己文件夹中,文件名为A3-A.DOC。在文档中每个插图下方的图题位置 设立“图1”、“图2”等题注。 (1)将文件打开并按要求保存 (2)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第一个插图下方的题注位置,执行“插 入”|“引用”|题注命令,打开“题注”对话,在“标签” 文本框中输入“图”,依次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第一 个图题位置插入题注“图1”。 (3)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第二个插图下方的图题位置,执行“插 入”|“引用”|“题注”命令,打开“题注”对话,在“题注” 文本框中显示出“图2”,单击“确定” 3.创建书签 在A3-A.DOC文档的标题1.1 WINDOWS XP的桌面位置处插入书签 “第一节标题”。 (1)将光标定位在“1.1 WINDOWS XP”前面,执行“插入” |“书签”命令,打开“书签”对话框。 (2)在“书签名”文本框中输入“第一节标题”,单击“添加” 按钮。 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完成KS3-1的前三项内容 教师示范 学生操作 教师指导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 学习环境: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 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从做中学”、“从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循环进行的项目—反思的过程,学生主要是通过交流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项目、反思来获得学习的。 3.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的掌握,对学生利用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对其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学的目标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在项目学习中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小组学习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是在学生的相互协作中完成的。因此,项目学习教学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通过适当的问题或情景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互助来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更注重团队的合作能力,所以项目学习教学设计要强调团队合作,要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既能发展智力、训练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主机,主要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内部结构分为 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存储单元三大部分)和主板。 2、多媒体接口卡:根据多媒体系统获取、编辑音频或视频的需要 而插接在计算机上的,以解决各种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的问题。常用的接口卡有声卡、显卡、视频压缩卡、视频捕捉卡、视频播放卡、光盘接口卡等。 3、多媒体外部设备(工作方式一般分为输入和输出) 按其功能划分成4类:1、视频音频输入设备 2、视频音频播放设备 3、人际交互设备 4、存储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 手写板(电阻压力板、电磁感应板、电容触控板) 一、图像扫描仪,性能指标如下: 分辨率——以每英寸上扫描像素点数(DPI)表示,分辨率一般为300DPI到1200DPI。 二、灰度——图像亮度层次范围,灰度级数越多,图像层次越丰富。 三、色彩度——彩色扫描仪支持的色彩范围 四、速度——在指定的分辨率和图像尺寸下的扫描时间 五、幅面——扫描仪支持的幅面大小 按幅面大小分为台式扫描仪和手持扫描仪 按图像分为灰度扫描仪和彩色扫描仪 数字摄像设备 数码产品分为数码影像类、数码随身听和掌上电脑三大类。 数码影像类设备主要分为数字摄像头、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三种。

感光器件是数码影像类器件中非常关键的设备。 摄像头分为数字摄像头和模拟摄像头。模拟摄像头捕捉到的视频信号必须经过太稳定的视频捕捉卡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模式并加以压缩后,才可以转换到计算机上运用。数字摄像头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通过串并口或USB接口传到计算机。 数码相机是指能够进行拍摄,并且能通过自身内部进行处理,把拍摄到的景物转换为数字格式进行存储的照相机。 数字摄像机时能够拍摄连续动态视频图像的数字影像设备。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 教案 苏继斌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和工程素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常用的组网技术,为今后从事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指挥、训练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二、教学对象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他们具有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并且对计算机网络已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接触和使用过不少网络应用。他们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工作原理,利用所学知识能解决一些在网络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以及通信方面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掌握因特网一些重要协议和常用网络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复杂系统工作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际,灵活利用所学原理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未来..….的需要。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为学习计算机、通信、信息类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今后从事……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44学时)和实践教学(12学时)两部分。理论教学借助计算机网络五层原理性体系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以因特网为实例,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按照: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的顺序讲授各层内容,最后教授与以上各层都相关的网络安全。 一是概述。使学生对整个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功能、构成有一个整体粗略的了解。了解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分层体系结构及各层的基本功能。 二是物理层。主要让学生理解一些数据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物理层能为上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为理解上层协议的工作原理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 三是数据链路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底层技术: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重点是媒体访问控制和局域网技术。 四是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掌握网络层是理解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的关键,要掌握IP地址、分组转发、路由选择、网络互联等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概念。还要掌握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关系,以及将网络虚拟化链路的概念。 五是运输层。理解运输层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掌握可靠数据传输和TCP的工作原理,掌握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是应用层。由于学生对网络应用的使用较为熟悉,应用层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应用层是如何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各种网络应用的,理解应用层协议所要解决的问题。理解典型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

用计算机画图教学设计

用计算机画图教学设计方案

用计算机画图教学反思 画图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每个学生都喜欢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喜欢的事物。电脑自带的画图工具是一个绘图软件,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绘图工具。能画出很多美丽多样、色彩缤纷的图画。在这节课中,本课首先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显示出画图软件的神奇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起学习“画图”的欲望。根据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学中,以画为主线,以画代讲,以画促学,让学生在绘画中学习操作技能。 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于复杂,应该给充分的时间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操作,去熟悉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但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在上机课时课堂纪律有时候很难控制好,切忌在上机课老师讲述时间过长,但也不可一点都不讲,由于我们一般一周只有一节计算机课,即便这个星期掌握了新知识,到了上下节课时很多学生都忘记了,学生要动手操作就更难。所以老师还是有必要在课前将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强调,而此时的课堂纪律是很难控制的。学生大多都是老师讲的时候将注意力放在计算机上,自己在计算机上操作或相互讨论,结果等到操作时问题百出,往往老师强调过多次的问题,还是大部分学生不会做,造成教学效果很差,往往老师吃力又没效果。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有时很难集中,而集中了之后时间也不会很长,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讲的时间不能

过长,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我上课时一般用2-3分钟时间使学生完全静下来后,用不超过十分钟的时间利用投影仪给同学们边讲述边示范操作并强调操作的关键步骤。然后才统一开机让学生练习,在练习时,教师巡视,单独指导一些同学,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这样也有利于互相学习。主要是为了加强与孩子在学习方面的沟通与指导,加强孩子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

多媒体教室基本组成

基本组成 多媒体教室由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 (1)多媒体液晶投影机 是整个多媒体演示教室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昂贵的设备,它连接着计算机系统、所有视频输出系统及数字视频展示台,把视频、数字信号输出显现在大屏幕上。 (2)数字视频展示台 可以进行实物、照片、图书资料的投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备。 (3)多媒体计算机 是演示系统的核心,教学软件都要由它运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演示效果的好坏。 (4)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把整个多媒体演示教室的设备操作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所有设备的操作均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 (5)投影屏幕 用于和投影机配套使用。 (6)音响系统

用于教师发言使用。放映教育影片等声源系统使用。包含音响,功放,麦克,卡坐,DVD等必备设备。 2.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功能 课堂演示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系统将教学内容直接投影在大屏幕上,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运用这种方法传递信息比较直观、明了,可以从视听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模拟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模拟宏观世界的现实场景和微观世界的事物运动,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一些抽象的原理和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虚拟现实"技术,它是通过计算机产生一种仿真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作为一个实际操作者迸行各种学习和操作,计算机可做出反应和判断。模拟教学的设备系统主要有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教学应用 在多媒体演示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和数字视频展示台等设备随心所欲地运用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媒体进行教学,也可以运用板书、教材、图表、图片等常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显示在大屏幕上,摆脱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可以进行的教学内容一般有: (1)利用计算机调用多媒体课件;

小学信息技术:第2课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小学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认识计算机主要部件的作用 ·掌握开关机的正确方法 ·掌握鼠标单击和滑动基本操作 ·对window桌面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情感目标: ·意识到正确开关机的重要性 ·意识到有效利用计算机必须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 【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组成 ·开机操作

·鼠标单击操作 ·关机操作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正确开关机的操作顺序 ·鼠标单击操作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计算机技术的启蒙知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鼠标使用方法。教学中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使枯燥的基本技能训练趣味化,使学生尽快熟练地正确使用鼠标。 本课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操作练习,因此上课时应再次重申机房规则,并在教学中强调正确开、关机的重要性。 关于计算机的组成部件,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以及音箱等。掌握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是正确使用计算机和后续学习的基础,建议在教学中增加“光驱”的介绍,并适当组织游戏强化学生的认知效果。 正常启动windows系统后,学生由于好奇,一般都会试探地做出移动、单击鼠标的动作。根据学生的这种认知特性,教材在这里适时地安排了鼠标操作方面的内容。为了给学生充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Word 文字处理 第一节创建文档 、新建、打开文档 启动Word2003 :○1单击常用工具栏〔新建〕按钮 ○2单击〔文件〕菜单中〔新建〕――右侧“新建文档”――选“空白文档” ○3快捷键〔Ctrl +N〕 二、页面设置 ○1直接用标尺进行页面设置 ○2在〔文件〕下的〔页面设置〕进行设置纸张大小、左右边距、上下边距以及纸张的打印方向 ○3在输入文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设计表格,而且页面是横排,在页面设计时要注意选择〔页面设置〕――〔页边距〕--预览〔应用于整篇文 档〕――选下拉式箭头{插入点之后} 三、文本输入 ○1 输入文字――输入法,在不会五笔操作的情况下,最好使用Pyjj ○2插入时间、日期。如:a.输入当年的年份,月日就会自动显示,按 {Enter}就自动生成当天的时间2007-8-2 。b. {插入}――{日期和时间}-点击自己需要的格式 即可。 c.如果时间需要随系统的更新,只需将第二种方式的 {自动更新}勾选上即可。 ○3插入数字:{插入}――{数字},输入自己需要的数字、再选自己需要的格式即可 ○4插入符号、特殊字符:{插入}――{符号},根据需要自选。 四、文本编辑 选择文本○1选定整个文件――〔Ctrl +A〕 ○2选定一部分――将鼠标放于始端,拖至末端即可 ○3不连续选择――选择一部分以后,按〔Ctrl 〕键,再接着选下一块文本编辑修改○1快捷键操作:〔Ctrl +C〕――复制 〔Ctrl+X〕――剪切

〔Ctrl +V 〕――粘贴 〔 Ctrl + Z 〕――撤销 〔Ctrl +Y 〕――重复上一次操作 〔 Delete 〕――删除 ○2 鼠标和键盘的结合操作:移动――选中――鼠标拖至目的地 复制――选中――〔 Ctrl 〕+鼠标拖动 ○3 右键快捷操作:点击右键选择复制、粘贴、剪切等 五、保存文档 ○1 {文件}――{保存}――选择保存路径――命名文件名称 ○2 〔Ctrl +S 〕也是保存文件 注意:经常保存的文件在同一路径下,但每次都需要一步一步操作时,可将你要保存 的文件夹设为默认路径。 {工具}――{选项}――{文件位置}――{确定} 第二节 格式化设置 一、 字符格式设置 字体、字号 :字体下拉――选择;字号下拉――选择(字号最大为 72 号字,需要更大时 直接在字号上输入自己需要的字号 字形 :在格式栏上有六个字母全是表示字形的。 加粗 、斜体、下划线、外加边框、底纹、 调节字符宽度 (按需要设置比例) 颜色:设置颜色―― 字体 颜色(格式栏 A )和底纹颜色(格式栏 ab ) 综合设置 :将自己需要修饰的文本选中,单击鼠标右键,出现字体对话框,根据需要字 形设置 二、 段落格式设置 对齐方式 :总共四种对齐方式――两端对齐、居中、左对齐、分散对齐 行距 :默认行距为 1.0,需改变时单击格式栏的行距按钮自行调剂 缩进量 :利用标尺进行设置或使用段落进行设置 综合设置 :利用段落――选中文本内容点击右键出现段落对话框,按照需要自行设置 三、 分栏 利用常用“工具栏”的分栏按钮进行设置,每栏的宽度根据需要用标尺即可进行调整 也可以使用格式下的分栏进行综合设置 四、 中文版式 j i āp īn y īn 需加拼音的中文版式――格式栏“带拼音的文”字; 带圈 或三角 等的设 置――格式栏“圈字” ○你 □你 △你 ◇你 ◇欢 ◇迎 ◇光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概述 1、什么是多媒体? 答:多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多媒体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2、多媒体的关键特性包刮哪些方面? 答:多维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第二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触摸屏分为几类?简述常见的触摸屏的工作原理。 答:触摸屏根据所用的介质以及工作原理可分为4种: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声表面波式。 触摸屏的工作原理是:当用户手指或其他设备触摸安装在计算机显示器前面的触摸屏时,所摸到的位置(以坐标形式)被触摸屏控制器检测到,并通过串行口或其它接口送到CPU,从而确定用户所输入的信息。 2、什么是视频捕捉卡?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视频捕捉卡是把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通过内置芯片提供的捕捉功能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设备。 3、简述USB设备的的软件、硬件结构。 答:硬件:USB结构简单,采用四条电缆,信号定义由2条电源线和2条信号线组成。 软件:USB软件由USB总线接口和USB 系统组成。USB总线接口由主控制器事实现。 USB系统有3个组件:(1)住控制器驱动程序;(2)USB驱动程序;(3)USB客户软件。 4、简述CCD和CMOS影像感应器的主要特点。答: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传感器包含像点,通常以横竖线短阵型式排列,各像点包含一个光电二极管和控制相邻电荷的单元。这种结构可产生低噪音、高性能的成像。 CMOS传感器是用标准硅处理方法加工而成的。与CCD相比有以下优点:地电源消耗、芯片上符合有额外的电路、地系统成本。 第三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1、简述数据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必要性: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实时压缩和解压缩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数据压缩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计算机就难以得到实际的应用;可能性:能够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的前提是因为数据存在大量的冗余,尤其是声音和图像。数据压缩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消除这些冗余。 2、常用的数据压缩算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数据压缩算法有信息熵编码(主要有行程长度编码、哈弗曼编码和算术编码)、词典编码、通用编码、预测编码、模型编码、变换编码、矢量量化编码、子带编码和混合编码。 3、矢量图和位图有哪些不同? 答:矢量图,文件内容图形指令,文件大小与图的复杂度有关,显示速度图越复杂,需执行的指令越多,显示越慢,应用特点易于编辑,适于绘制和创建,便于网络传输。但表现力受限, 位映像图,文件内容图像点阵数据,文件大小与图的尺寸、彩色深度有关,显示速度与图的大小有关,应用特点适于获取和复制,表现力较丰富,但 编辑较复杂。图像文件大,不便于网络传输。 4、常用的几种图像文件格式BMP、GIF和PNG 各有什么特点? 答:BMP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标准图像文 件格式,能够被多种Windows应用程序所支 持。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包含的图像信息较丰富,几 乎不进行压缩,但由此导致了它与生俱生来的 缺点--占用磁盘空间过大。所以,目前BMP在 单机上比较流行。 GIF格式是用来交换图片的。GIF格式的特点 是压缩比高,磁盘空间占用较少,所以这种图 像格式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NG格式是一种能存储32位信息的位图文件 格式,它与gif和jpeg格式相比有以下优点: (1)兼有GIF和JPEG的色彩模式;(2)PNG 能把图像压缩到极限有利于网络的传输;(3) 更优化的传输显示;(4)PNG可以在所有系 统上显示完全一样;缺点有:(1)PNG不 支持像GIF可以存储多张图片;(2)压缩比 例不及JPEG格式的压缩;(3)不支持CMYK 模式(青、品红、黄、黑)。 5、除了本章介绍的几种图像格式,还了解哪 些图像文件格式? 答:TGA格式:TGA的结构比较简单,属于一 种图形、图像数据的通用格式,在多媒体 领域有着很大影响,在做影视编辑时经常 使用,例如3DS MAX输出TGA图片序列导入 到AE里面进行后期编辑。EPS格式:苹果 Mac机的用户则用得较多。它是用 PostScript语言描述的一种ASCII码文件 格式,主要用于排版、打印等输出工作。 6、简单描述JPEG压缩算法的基本流程。 答: JPEG压缩是有损压缩,它利用了人的视 角系统的特性,使用量化和无损压缩编码相结 合来去掉视角的冗余信息和数据本身的冗余 信息。压缩编码大致分成三个步骤: (1).使用正向离散余弦变换(forwar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FDCT)把空间域 表示的图变换成频率域表示的图。 (2).使用加权函数对DCT系数进行量化,这 个加权函数对于人的视觉系统是最佳的。 (3).使用哈夫曼可变字长编码器对量化系数 进行编码。 7、与JPEG相比,JPEG2000有哪些优点?在 压缩算法上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答:与JPEG相比,JPEG2000的优势主要表现 在以下四个方面:(1)高压缩率;(2)无损压 缩;(3)渐进传输;(4)感兴趣区域压缩。在 压缩算法上放弃了JPEG所采用的以离散余弦 变换算法为主的区块编码方式,二改用以离散 小波变换算法为主的多解析编码方式。 7、MPEG-1标准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技术来减少 视频图像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冗余? 答:MPEG-1标准中采用16×16块的运动补偿 缩减时间冗余;混合使用变换编码、基于视觉 加权的标准量化和行程编码技术减少空间冗 余。 8、简述AVS标准的主要特点。 答:1、AVS的性能高,与H.264的编码效率 相当;2、AVS的复杂度低,编码复杂度比H.264 明显低,软、硬件实现成本都低于H.264;3、 AVS编码技术为中国主导的知识产权,专利授 权模式简单,费用较H.264低。 9、日前常用的视频压缩标准是什么?试通过 几个具体的应用加以说明。 答:视频压缩标准是:H.264标准。H.264标 准是CCITT的VCEG和ISO/IEC的MPEG的联合 视频组开发的标准,也称MPEG-4 Part10------高级视频编码。 H.264标准的 关键技术包括如下几部分:(1)分层设计;(2) 高精度、多模式运动估计;(3)4*4块整数变 换;(4)统一的VLC;(5)帧内预测;(6)切换 帧;(7)面向IP和无线环境。 10、简述H.263标准中QCIF(174×144)图 像的帧结构。 答:H.263标准中QCIF(174×144)图像的帧 结构如下:每帧图像被分为若干个宏块,每个 宏块由4个8×8的亮度块、一个8×8Cb块和 一个8×8Cr块组成。由若干个宏块行组成的 块组称为一个GOD,行的数量取决于图像帧的 分辨率,如QCIF格式的图像中,一个GOB由 一行(11个)宏块组成,所以每帧图像由9 个GOB组成。 第四章音频信号和声卡 1、列出所知道的语音编码标准。 化? 答:均匀量化是采用相等的量化间隔对采样得 到的信号进行量化,那么这种量化称为均匀量 化。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 量化间隔的。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量化 间隔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 3、什么叫做μ律压扩?什么叫做A律压 扩? 答:μ 律压扩是非均匀量化的一种,又称 为对数PCM,其量化输出值与作为输入的采 样样本值之间的关系由如下的关系式规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2(键盘鼠标操作)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2(键盘鼠标操作)

————————————————————————————————作者:————————————————————————————————日期: 2

授课教师:杜承蔚 第 3 页 共 7 页 Windows XP 的基本操作 教学课题:键盘的基本功能和输入规则 教学目的:1.认识键盘上常用键并会运用 2.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3.掌握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的方法 2.鼠标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鼠标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 应到: 实到: 请假: 班级: 应到: 实到: 请假: 二、安全提示 三、讲授新课 (一)键盘手指分布图 (二)键盘与鼠标的使用 1. 键盘的使用 标准的计算机键盘主要由字符键区、功能键区、方向键区、小键盘区和辅 助键区组成。

授课教师:杜承蔚 第 4 页 共 7 页 (1)字符键区: Tab 键:跳格键,在表格中按Tab 键,可以使光标沿单元格往前(右)一步一步地跳动。按“Shift+Tab”组合键则反向跳动;按“Ctrl+Tab”是复原。 Caps Lock 键:大写锁定键。 Shift 键:上档键,又称转换键。用以配合有上符的键盘输入上符键盘上的符号,还可以配合其他的键共同起作用,例如,Shift+F3是大小写转换;Shift+F5是使光标回到此前状态;按住Shift 键拖文本时是移动所选的文本;放光碟时,连 按数下shift 键,可以跳过自动播放;删除文件时,按shift 键可以不经过回收站直接删除。。按shift +F10可以代替鼠标右键;shift+空格,输入法全/半角切换等。 Ctrl 键:控制键。需要配合其他键或鼠标使用。有多种功能。例如Ctrl+s 是保存文件;Ctrl+V 是粘贴;Ctrl+A 是全选;Ctrl+=是把锁选定的字变为下标字;Ctrl+C 是调出保存24条信息的剪贴板;按住Ctrl 键拖动选定的文本时是复制等。 Alt 键:可选键。它需要和其他键配合使用来达到某一操作目的。例如,若同时按住Alt+ Ctrl+Del ,是打开Windows 的任务管理器。 Enter 键:回车键,也称确认键。 Space 键:空格键。按一下空格键,就会输入一个空格,光标也就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Backspace 键:后退格键。可以删除当前光标位置前的字符,并将光标向左移动一个位置。如果按Shift+Backspace 键,就是删除整个表格。 (2)功能键区 Esc 键:一般起退出或中止某个程序或某种操作的作用。 F1键:在Word 中按F1可以得到“Word 帮助”。 F2键:在Word 中,如果你选定了一组文本或图形,随后再按一下F2键,你想把这组文本或图形移到本文档的哪个位置,就把光标转移到哪里,再按一下Enter 键,移动就成功了。 F3键:在桌面或文件夹中按F3是打开“搜索文件和文件夹”的窗口。 F4键:在Word 中,是重复上一次操作。如果你按组合键“Alt+F4”,就是关闭这个窗口。 F5键:在Word 中,按F5可以调出“查找、替换和定位”对话框;在Web 页面,F5键用来刷新IE 或资源管理器中当前所在窗口的内容,Ctrl+F5是强制刷新。 F6键:在Word 中,用它来撤消F8的扩展选择功能。 F7键:在Word 中,按F7可以出现拼写和错误提示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