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

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欧盟经济模式的讨论可以上追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时,德国由于产业革命进行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敌不过英国工业品的强力竞争。而经济学论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是以英国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观点,德国学者李斯特从德国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观点具有世界主义的根本缺陷以及不重视各个特定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倾向,从而必然以世界范围的经济学来代替国家主义的经济学,为了给本国指明发展民族工业和取得权力的道路,李斯特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同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相对抗,用德国的实际来同英国的理论相对抗。

由此初步形成了实行保护主张的德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模式。

二战结束后,受马歇尔计划的推动,欧盟经济进入了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的30年“黄金时期”(“trenteglorieuses”,1945年至1975年)。一般来说,政界和学界通过回顾欧盟经济成功发展历程,总结出了两种经济模式,即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和英国、爱尔兰为代表的“盎格鲁模式”。[1]“大陆模式”在主张市场竞争的同时,强调有序竞争和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盎格鲁模式”则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不主张国家过多干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或者说,两种经济模式回归到经济学的主题之一,即公平与效率(equityandefficiency)孰为先的问题。“大陆模式”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而“盎格鲁模式”则更多地看重市场效率。

意大利学者TitoBoeri、比利时学者AndréSapir、英国金融时报经济评论员MartinWolf等西方学者对“大陆模式”又进行了具体细分,即“大陆模式”包括“日耳曼模式”(Nordic)、“莱茵河流域模式”(Rhineland)和“地中海模式”(Mediterranean)[1][2][3]。如果加上上述的“盎格鲁模式”,欧盟经济则可以划分为四种模式,即“日耳曼模式”、“莱茵河流域模式”、“地中海模式”和“盎格鲁模式”。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2004年欧盟东扩后,如果作为一个整体“国家”来看,欧盟25国疆域面积为397万平方公里,列世界第七位;国内生产总值为12.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1%;欧盟拥有4.5亿人口,列世界第3位,占世界总人口的7%。

与此同时,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2,173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提前8年实现中欧领导人2003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累计最大技术供应方地位,同时还是中国累计第四大实际投资方。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欧盟25国经济划分为5种经济模式,即西欧模式、南欧模式、英爱模式、北欧模式和东欧模式。

第一种欧盟经济模式:“西欧模式”。“西欧模式”成员包括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和卢森堡,共5个欧盟成员。

第二种欧盟经济模式:“南欧模式”。“南欧模式”成员包括意大利、希腊、塞浦路斯、马个欧盟成员。6耳他、葡萄牙和西班牙,共.

第三种欧盟经济模式:“英爱模式”。“英爱模式”成员包括英国和爱尔兰,共2个欧盟成员。

第四种欧盟经济模式:“北欧模式”。“北欧模式”成员包括瑞典、丹麦、芬兰和荷兰,共4个欧盟成员。

第五种欧盟经济模式:“东欧模式”。“东欧模式”成员包括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共8个欧盟成员。

上述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第一,该国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发展路径相似。

第二,具有较强的地缘政治关系和相近的社会价值观。

第三,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有所创新。一是基本延续“日耳曼模式”、“莱茵河流域模式”、“地中海模式”和“盎格鲁模式”的划分方法,同时在“地中海模式”中添入了马耳他和塞浦路斯两个新成员。二是将8个前社会主义东欧国家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模式,与前4种经济模式并列。三是为了便于认知,按地域

方位,重新对5种经济模式进行了更名。

第四,关于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的分类考虑。2004年5月1日新加入成员中,塞浦路斯人均收入超过2万美元,世界银行已将塞浦路斯确定为发达国家。马耳他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且1964年12月已经加入了英联邦。2003年3月8日,马耳他就加入欧盟全民公投时,同意率仅为54%,远低于前社会主义东欧国家。从地理位置看,塞浦路斯比邻希腊,马耳他靠近意大利。因此,将这两个新成员列入“南欧模式”。

上述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区别并不很严格。不过,本文认为,欧盟经济原本就不是国别经济,欧盟成员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各异,动用经济政策的权限有所不同,欧元区成员和区外成员的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相差较大。因此,欧盟经济模式类型上的区别相当可以说明问题。

三、欧盟五种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与比较分析

总的来说,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特点各有千秋[4]。

第一,“北欧模式”在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公共支出最大。劳动力市场相对不受管制,有着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而强大的工会带来工资方面的高度平等。

第二,“英爱模式”提供相当优厚的社会补助,现金补贴主要给予工作年龄的人,这些作为最后的救济手段。工会势力单薄,劳动力市场相对不受管制。

第三,“西欧模式”依靠社会保险来救助失业者和提供养老金。这些国家的就业保护较强。工会很强大,并在扩大集体议价结果的问题上享有法律保护。

第四,“南欧模式”注重对老年人养老金的公共支出。严格立法保护就业并减少就业,对提前退休提供大力支持,以减少求职者人数。.

第五,“东欧模式”注重经济政策和政治体制的转型,从竞争政策到食品安全都进行了彻底变革,试图完全“擦除”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痕迹,以适应欧盟的要求。

具体来看,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特征还可以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劳动生产率、就业增长率以及政府支出等不同方面进行考察。

1.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表现是一种经济模式是否优越的重要标志,本文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汇总了1997年至2005年欧盟25国历年来的经济增长率,并且按照本文的分类对25个欧盟成员归总到了5种经济模式组别从表1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东欧模式的经济增长最快,2005年达到3.0%至7.8%,如果按照此增速,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东欧模式的生活水平可赶上欧盟的平均水准。其次为北欧模式和英爱模式,其中瑞典经济增长尤为引人注目。西欧模式和南欧模式占欧盟经济总量的67%,但经济增长总体表现最为糟糕。

2.通货膨胀率。高增长、低通胀是一种公认的理想经济模式。从表2我们感觉到,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通货膨胀水平差异较大。东欧模式维持了经济高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多数国家的物价压力,如2004年斯洛伐克的通胀率达到了7.5%,匈牙利也达到了6.8%。南欧模式的通胀压力虽然低于东欧模式,但作为欧元区成员,意大利、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物价水平均超出了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2%标准,其中西班牙和希腊的物价分别达到了

3.1%和3%。西欧模式的物价水平保持在适度水平上,但卢森堡的通胀率超过了3%。相反,北欧模式和英爱模式的通胀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基本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目标。

3.劳动生产率。本文收集了欧盟统计局1993至2003年欧盟25国的小时劳动生产率统计数据(详见表3)。劳动生产率高低是衡量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标志。据全欧商业组织Eurochambres的研究报告,自1994年起美国劳动生产率已经超过了欧盟。即使欧盟劳动生产率年增速超出美国0.5个百分点,那么欧盟还要经过50年的努力才能赶上美国,这是欧美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表3的数据以欧盟原15国的劳动生产率为100依据,西欧模式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除奥地利外,都在平均水平以上。北欧模式和英爱模式的劳动生产率接近或超过平均水平,而南欧模式和东欧模式的劳动生产率则均低于欧盟原15国的平均水平。2003年英国的劳动生产率为94.3,英国财政部发言人认为,1997年以来英国的生产率一直在提高。但经合组织强调,英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处于15年来的历史低点,与德国和法国等主要欧盟成员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生产率赤字”。

4.就业增长率。欧盟国家普遍重视本国的就业和消除相对贫困状况。南欧模式倾向于高水平就业保护,

北欧模式和英爱模式着重于失业福利的高覆盖,西欧模式和东欧模式则在就业保护和失业福利方面折衷(详见表4)。

从就业状况看,北欧模式和英爱模式相对理想一些,而西欧模式、东欧模式与南欧模式相对差一些。从缩小贫富差距看,西欧模式与北欧模式表现较好,而南欧模式、东欧模式与英爱模式较差。有学者指出,英爱模式之所以在脱贫方面表现不佳,主要不是由于缺少财政再分配,而是由于社会底层的教育水准较低。北欧模式在就业和脱贫两方面均有良好表现,而南欧模式在两方面都做得不好。英爱模式在就业方面做得不错,但在脱贫上做得不好,而西欧模式刚好与之相反。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英爱模式与北欧模式的劳动力市场效率较高,而西欧模式与北欧模式较为公平。.

5.政府支出水平。各种经济模式都离不开政府发挥作用。经历许多灾难后,二战后欧盟在个人努力与集体责任之间取得成功的平衡,所有欧盟人共享由国家组织的社会福利,这项社会福利超过了全球标准。衡量一国社会福利一个重要指标是政府支出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表5的数据揭示了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政府支出状况。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北欧模式的政府支出水平最高,西欧模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南欧模式的政府支出也高于英爱模式,东欧模式的政府支出水平参差不齐,如匈牙利的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7%,而立陶宛的政府支出水平仅为33.2%。

北欧模式的社会福利远远高于欧盟的一般水平,这些国家有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享受国家资助的高标准福利,其经济成功也是毫无疑问的。相反,英爱模式中的爱尔兰的社会福利仅为33.7%,自由主义占据了上风。西欧模式和南欧模式居其间,而东欧模式也通过逐年降低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向英爱模式靠拢。

四、欧盟五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趋向分析

由上文分析我们可以有一个基本印象,欧盟并不存在媒体所谓的“社会模式”(socialmodel)及其模式改革问题。欧盟经济近10年来增速低于美国,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相差悬殊,国际政治舞台的渗透力也大为削减。欧盟领导人峰会讨论对欧盟经济进行改革,确实是势在必行。部分欧盟人也开始认同欧洲社会模式正在破产,甚至出现“野蛮”的英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降压倒“文明”的欧盟社会人文市场经济的论调。

从巴黎到柏林,从华沙到罗马,不少欧盟成员国政府对改革欧盟经济社会模式表现出越来越浓的兴趣,但与此相伴随的确是公众的敌意,欧盟宪法条约在欧盟的创始国之一——法国和荷兰被否决,法国就业改革导致大规模的公众抗议,欧盟成员之间跨国并购的“经济爱国主义”等等。

既然欧盟经济改革是大势所趋,那么本文分析的欧盟5种经济模式将何去何从呢?

目前,西欧模式的经济总量占欧盟的45%,德国和法国作为欧盟前进的两只轮子地位不容置疑;南欧模式的经济总量占22%,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是欧盟的重要成员;英爱模式的经济总量占17%,英国是非欧元区的最大成员;北欧模式的经济总量占11%,是欧盟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倡导者;东欧模式的经济总量占5%,但劳工成本的优势,使之尽享入盟的大市场。

所以,西欧模式和南欧模式的重要性相当大,它们的经济总量在欧盟25国中占到2/3以上,在欧元区则占到90%。如果欧盟经济希望起色,西欧模式和南欧模式就应该要么更加“北欧模式”化,要么更加“英爱模式”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进行、产业分工国际化和产业外包化日趋明显、旧的工作岗位和传统做法日趋过时的时代,严格的就业保护尤其不合适。西欧模式和南欧模式变革的核心应是去除明确的就业保护。其趋向是提高西欧模式和南欧模式的就业能力而不是保护就业,同时针对失业的短期冲击提供保护。

但问题是,欧盟5种经济模式为并行的,没有任何一种经济模式是完美无缺的。而且西欧模式、南欧模式与英爱模式存在着长期的理念冲突,西欧模式、南欧模式与北欧模式的理念虽然接近,但是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的发展路径不是完全一样的。经济模式选择之争反映在不同层面。这些年,欧盟政治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波折反映了欧盟多种经济模式的碰撞。.

首先,原欧盟15国对加入其劳动力市场的东欧成员务工人员越来越不友善,欧盟至今取得的最大成就,即实现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通的单一市场,正遭受严峻的威胁。英国推行改革,实行减少国家干预、低税收低福利、鼓励竞争的经济政策,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而西欧和南欧公民担心欧盟过于强调自由市场

经济,使他们丢失饭碗和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

其次,欧盟宪法危机虽然没有改变欧盟现存的运转体系,欧盟仍可以继续现存的“游戏规则”运作,但由15国扩大到25国后,原来的协商一致原则会阻碍欧盟决策程序及其有效性。政治融合与经济融合步调不一致,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

第三,在政府领导人层面也经常能看到欧盟多种经济模式的争执。如英国财长布朗认为,欧盟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减少欧盟对企业和商业的过度干预,在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采取公正、灵活的市场策略,才能刺激经济活力,适应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而德国社民党领导人则公开表示,英爱模式的企业家像蝗虫一样,吃完一个欧盟成员企业又跑到另一个成员企业,导致大批欧盟工人失业,拿取利润后最后飞走,完全不讲任何社会责任。

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趋向之争可能还会持续下去。但本文认为,片面追求社会公平、经济效率低下的经济模式可能也是难以持久的。想通过改革激发竞争活力,同时又不改变福利国家体制,这的确是两难挑战。欧盟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些决策使不上力,因为福利国家的框架和劳动力市场法规仍主要掌握在成员国家层面。单纯抵制变革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没有出路的。让欧盟5种经济模式相互取长补短可能很难,但不这么做欧盟经济前景或许更加黯淡。

五、结论和启示

虽然欧盟经济有巨大的活力,但欧盟经济增长步伐相对放慢是不争的事实。东欧政局变动后,欧盟抓住机遇促进一体化,从签署《马约》到启动统一货币欧元,力图实现资本、商品、服务和人员的四大自由流通,再到2004年实现东扩,欧盟一体化进程步伐之快以至于欧盟政治家的理想主义与普通公众的现实利益相差太远,低收入和高收入成员间的鸿沟日益增大,引发公众忧虑。可以预料,欧盟经济模式之争还会在欧盟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峰会等场合出现。

本文的分析已经说明,欧盟并不存在单一的社会模式。美国、日本和欧盟是世界三大经济体,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但研究欧盟经济的思路一定不能等同于研究美国和日本经济,因为欧盟有两个层面的经济政策在交织作用,单一大市场和欧元的稳定离不开欧盟各个成员的支持和欧盟领导人的协调,而欧盟经济的业绩好坏又是建立在各个欧盟成员国别经济基础上的。

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社会正义与市场配置、政府导向与企业积累等这三对关系彰显了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欧盟成员既有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有经济发展的滞胀时段。从长期的角度看,一种经济模式与经济增长并无直接关系。

但是,一种经济模式需要因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欧盟不少成员人口出生率极低,人口老龄化,国家社会福利负担越来越重,劳动力昂贵,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经济增长表现差异还是存在的,其对华贸易取向和贸易政策存在较大的差异。善于深度分析欧盟经济的特点和走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做好中欧经贸工作。

欧元区的历史与现状、未来讲解

湖南大学《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欧元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11级金融三班 小组成员:邓顾俊兰201118113** 肖蕾20111811314 廖凯20111811321 丛琳20111811311 周碧芸201118113** 指导老师:何娟文

2013年6月4日 目录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3、欧盟为什么要统一货币 二、欧元的国际影响 1、欧元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2、欧元与国际储备货币结构 3、欧元与国际汇率制度改革 三、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欧元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2、欧元与中国对外贸易 3、欧元与中国外汇储备 四、欧元给欧盟各成员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五、欧元存在的弊端 1、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2、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缺乏灵活性 3、联盟内部在政治上缺乏信任 六、欧元的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欧元(EURO)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经过漫长的孕育期,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全面进入流通。作为欧盟15个成员国中11个国家的跨国货币,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以后又有 希腊加入)的统一货币,它的诞生不仅是欧洲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性的一件大事,在国际金融史乃至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一种无国界的、超越国家主权的和稳定比值的特殊信用货币。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欧洲国家一直偏爱固定汇率制度,也是在纷乱之中追求联合的一个 注脚。1914年之前,欧洲各国一直采用的是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自我调节结果看,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可以说是效果最佳的制度。但主战场位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黄金储备大规模流向美国,严重削弱了欧洲金本位汇率制度的基础。1920年前后,彼时的欧洲霸主——英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惜压迫新兴的美国数次调低其国内利率,配合其恢复金本位制度。但后见之明的我们知道,结果只是造就了美国的一轮人造信用繁荣,并最终引发了大萧条。1931年,英国率先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度,宣告了欧洲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的彻底失败。 二战之后,欧洲诸强反思孤军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得出结论:单独求发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联合起来才是出路。以法国总统戴高乐为首的政治家提出了从产业合作开始,经过贸易、关税、货币等方面共同合作发展,最终过渡到政治联盟的战略思想,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共 同发展,确实取得了内部互惠的便利,实现了比各个国家以单体发展更大的增长。为了要维持这一增长,求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 更加自由的流动,就需要实现货币的统一,以便彻底排除各国分散的价格、利率、汇率所造成的客观障碍。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本讲重点】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市场与企业(一) ? 管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 (1) 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 --是指获得最大利益的资源组合和行为选择。 企业的行为必然要受多种因素的约束,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在考虑这些制约的条件下,确定各因素的比例关系,使其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均衡分析方法的主要应用方向: 制定价格。企业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并不是定得越高越好。 公式:销售收入=价格×销售量 ◆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销售收入,价格太高,必然会降低销售量,销售收入不一定就高;同样,为了达成更多的销售量,企业必然要以较低的价位来刺激购买力,如果价位过低,也不能达到较高的销售总额。所

以,企业在定价的时候,总是要面对这样一个矛盾:提高价格可能会减少销售量,扩大销售量就必然要降低价格。如何既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又能使企业获利这就涉及到"均衡"问题。肯定有一个价格水平,能够使销售总收入达到最大。在这个价格之上或之下,都会使企业的收益减少。管理经济学就为企业提供了均衡分析的方法,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价格。 ◆产量(规模)决策。企业规模的大小会影响其生产、销售及各种成本,进而影响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小规模生产的企业,可能致力于产品的质量,以较高的价格获得盈利。而大规模的企业则以较低的成本和较低的价格取胜。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规模,就要用到均衡分析的方法。 ◆要素组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投入各种要素。其中有些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由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不一样,组合起来的要素的成本是有差异的。选择哪一个方案,也需要利用均衡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方向制定价格确定产量确定要素组合 【自检】 你如何制定价格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际分析方法 在经济学上,边际是指每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出的变化。边际分析方法在管理经济学中有较多的应用。它主要分析企业在一定产量水平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对总利润产生的影响。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说明。

比较欧盟内部各国的经济发展

比较欧盟内部各国的经济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思潮进入高潮。1951年4月1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六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7年3月25日,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1965年4月8日,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5亿,27国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为了研究方便,并基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发展路径及其地缘政治关系和社会价值观,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将欧盟27国经济划分为5种经济模式,即西欧模式、南欧模式、英爱模式、北欧模式和东欧模式。第一种欧盟经济模式:“西欧模式”,成员包括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和卢森堡。共5个欧盟成员。第二种欧盟经济模式:“南欧模式”,成员包括意大利、希腊、塞浦路斯、马耳他、葡萄牙和西班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共8个欧盟成员。第三种欧盟经济模式:“英爱模式”,成员包括英国和爱尔兰。共2个欧盟成员。第四种欧盟经济模式:“北欧模式”,成员包括瑞典、丹麦、芬兰和荷兰,共4个欧盟成员。第五种欧盟经济模式:“东欧模式”,成员包括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共8个欧盟成员。 欧盟经济原本就不是国别经济,欧盟成员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各异,动用经济政策的权限有所不同,欧元区成员和区外成员的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相差较大。因此,欧盟经济模式类型上的区别相当可以说明问题。总的来说,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特点各有千秋: 第一。“北欧模式”在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公共支出最大。劳动力市场相对不受管制.有着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而强大的工会带来工资方面的高度平等。 第二,“英爱模式”提供相当优厚的札会补助,现金补贴主要给予工作年龄的人,这些作为最后的救济手段。工会势力单薄,劳动力市场相对不受管制。 第三,“西欧模式”依靠社会保险来救助失业者和提供养老金。这些国家的就业保护较强。工会很强大,并在扩大集体议价结果的问题上享有法律保护。 第四,“南欧模式”注重对老年人养老金的公共支出。严格立法保护就业并减少就业。对提前退休提供大力支持,以减少求职者人数。 第五,“东欧模式”注重经济政策和政治体制的转型,从竞争政策到食品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

---------------------------------------------------------------范文最新推荐------------------------------------------------------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 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欧盟经济模式的讨论可以上追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时,德国由于产业革命进行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敌不过英国工业品的强力竞争。而经济学论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是以英国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观点,德国学者李斯特从德国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观点具有世界主义的根本缺陷以及不重视各个特定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倾向,从而必然以世界范围的经济学来代替国家主义的经济学,为了给本国指明发展民族工业和取得权力的道路,李斯特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同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相对抗,用德国的实际来同英国的理论相对抗。由此初步形成了实行保护主张的德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模式。二战结束后,受马歇尔计划的推动,欧盟经济进入了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的30年“黄金时期”(“trenteglorieuses”,1945年至1975年)。一般来说,政界和学界通过回顾欧盟经济成功发展历程,总结出了两种经济模式,即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和英国、爱尔兰为代表的“盎格鲁模式”。[1]“大陆模式”在主张市场竞争的同时,强调有序竞争和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盎格鲁模式”则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不主张国家过多干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或者说,两种经济模式回归到经济学的主题之一,即公 1 / 10

管理经济学分析题

2、假定某行业市场需求曲线为P=30-Q,该行业有两个寡头进行竞争。两个寡头拥有相同的生产规模与成本。假定两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MC1=MC2=10,两个寡头的行为遵从古诺模型。 (1)求古诺均衡下每个寡头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并求行业产出总量。 (2)将结果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下的产量与价格进行比较。 (3)在一个寡头先确定产量,另一个寡头后确定产量的情况下,用斯泰伯格模型求两个厂商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1、TR1=PQ1=(30-Q1-Q2)Q1=30Q1-Q2(2)-Q1Q2 MR1=30-2Q1-Q2 (TR1对Q1求导) 当MC1=MR1时,利润最大 30-2Q1-Q2=10 得Q1=10-Q2/2 (1) 同理,得 Q2=10-Q1/2 (2) 联立(1)(2)得 Q1=20/3 Q2=20/3 P=50/3 总产量Q=Q1+Q2=40/3 2、完全竞争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10 Q=30-P=20 若两寡头生产条件相同,均分产量,则Q1=Q2=10 完全垄断时,相当于两寡头相互勾 结求利润最大化,此时的均衡为共谋均衡 TR=PQ=(30-Q)Q=30Q-Q(2) MR=30-2Q MR=MC时,总利润最大化即30-2Q=10 得Q=10 P=20 Q1+Q2=10的曲线为契约曲线,沿此线两寡头瓜分产量。 若两寡头实力相当,均分产量,则Q1=Q2=5,达到共谋均衡点。 3、假设寡头1先确定产量,寡头2会对其作出反应,反映函数为:Q2=10-Q1/2 寡头1:TR1=PQ1=(30-Q1-Q2)Q1=(30-Q1-10+Q1/2)Q1=20Q1-Q1(2)/2 MR1=20-Q1 MR1=MC1时,利润最大:20-Q1=10 得:Q1=10,Q2=5,P=15 可看出,寡头1由于首先行动而获得了优势,即所谓的先动优势。 3、某产业只有两个寡头。两个寡头进行广告竞争,竞争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四 个小矩形中的数字为企业的利润,其中每一个矩形中的第一个数字是寡头1的利润,第二个 数字是寡头2的利润。 假定两个寡头都追求利润最大化。请问,若两个寡头进行的是一次性的竞争,竞争的 结果是什么?若双方进行的是无穷多次竞争,会有合作的结果吗?如果有,条件是什么? (3) 解:若两寡头进行的是一次性竞争,且同时决策,竞争的结果应是达到纳什均衡, 此也是各自的优势策略,即结果(200,200); 若双方是无穷多次竞争,会有合作的结果(600,600),此时的条件是贴现因子ρ应 足够大: 以寡头1不偏离合作的条件为例,有600/(1-ρ)>900+200×ρ/(1-ρ) 解不等式可得ρ>3/7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1)

案例一:食用油价格波动 一、影响食用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一)食用油的供应情况 1.食用油加工原料(如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供应量 食用油作为油作粮食加工的下游产品,其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食用油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油作粮食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食用油供应量的增加。这些油作粮食的来源主要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两类的供应量都影响食用油的供应。 2.食用油产量 食用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油作粮食供应量、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食用油进出口量 食用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4.食用油库存 食用油库存是构成供应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但由于食用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库存增加,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食用油的消费情况 1.国内需求情况 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食用油需求明显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油作粮食的价格

用于榨油粮食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食用油的生产成本。如现在的豆油,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原来越多地收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2.替代品的价格 食用油种类繁多,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等等,相互之间价格都存在一定的互相影响。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 2.进出口贸易政策 如关税的征收等。 3.食品政策 如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 二、政府出台限价令的原因是为了稳定食用油的价格。但是实施之后的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限价令在市场经济下,并不是稳定物价的良方。 三、博弈关系: 在上游产品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食用油的单方面现价,已经构成对市场公平的妨碍。现在,一些油企的利润已经出现严重的倒挂,一些无法享受补贴的企业和一些小型企业已经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如果这时还义无反顾地将限价令进行到底,那么食用油市场一定会萎缩。食用油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只要没有串通涨价,没有操作市场的行为,政府就应该尊重市场规律,不做过多的参与。因为不理智的管制,只会越管越乱,越管越槽。从以往的经验看,任何的占时限价,都只不过是推迟涨价时间的行为。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现状

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评估——经济外交视角的考察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与欧盟双边关系,还是中国与欧盟各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经济外交视角来看,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战略提升、贸易突破、瓶颈制约、难题待解”。 一、战略提升:中国与欧盟及其主要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他国家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和不针对第三方为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构筑面向21世纪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与欧盟伙伴关系战略的提升源于2003年相继发表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份文件:一份是2003年9月欧盟发表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之共同利益和挑战》的战略文件,阐述了欧盟对华政策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及发展框架;另一份是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对欧关系文件——《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昭示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规划今后5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进入2004年,中国与欧盟双边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得到了确立,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5月随着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欧洲政治与经济的地缘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更加凸现了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05年欧中庆祝建交30年,进一步展现了二者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与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也逐一建立了相应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各个新老成员国的经贸关系在新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由于欧盟的不断扩大,新老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欧盟的对外经济决策的实施,从而也对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数。 二、贸易突破:欧盟成为中国首位贸易伙伴带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特别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中欧富有活力和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并期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以欧盟东扩为契机,这一良好愿望得以提前实现。在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欧双方进出口贸易达1772.8亿美元,增幅为33.6%,欧盟超过美国日本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

欧洲近现代经济发展状况

欧洲近现代经济发展状况 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 19世纪末是欧洲后工业革命时期,这个时候大工厂林立,电报的发明更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2. 一战后,欧洲的经济经历的低迷下降阶段,此时德国和意大利逐步形成轴心国,建立法西斯政权。3二战后的布伦顿森林体系和马歇尔计划为强有力的支持了欧洲经济的复苏。4.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确立。 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业资本主义。19世纪末期,欧洲经济主要掌握在大财团手中,受到垄断经济的控制。商业资本主义在贵族的控制下较平稳的发展,随着大银行的崛起,逐步向金融资本主义转变。 一战后的欧洲经济也遭受了较大的破坏,大衰退一直持续到了

1920年代,还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和全球性的经济低迷。1945年以前,少数人希望利用他们的政治权利守护他们的特权地位,而多数人期望利用国家来剥夺少数人的权利和特权。他们两者又都希望利用国家权利去寻求解决经济危机之道。而德国二战前希特勒的上台便是利用德国经济衰退,利用政治手段强硬复苏经济博得的政治地位的升高。不过这种二元论的斗争随着1945年经济和社会多元论的兴起后便逐渐势微了。 马歇尔计划是《欧洲复兴计划》的通称。1947年6月5日,时任国务卿的马歇尔在哈弗大学发表演说中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当时欧洲经济经受了战争的洗礼,百废待兴,粮食和燃料等物质极度匮乏,而其需要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没有大量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十分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定一项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它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也缓和了美国国内即将发生的经济危机。下表是马歇尔计划中对欧洲各国的援助数额。

欧盟政治和经济重点

名词解释:每题8分X3 1 舒曼计划 2 法尔计划 3 空椅危机 4 德洛尔计划(与马约内容不同时出现) 简答:每题8分X5 1 简要分析英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积极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的原因。 简述欧共体内部在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方向上的柱型理论与树型理论之争。 2 从欧盟及中东欧国家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欧盟在冷战结束后东扩的原因。 简述欧盟在苏东剧变后东扩的内外动因。 3 列举欧盟的重要机构及其功能。 欧洲联盟成立的影响。 4 《里斯本条约的主要内容》(名词解释选“德洛尔计划”时可选里斯本条约。否则选马约)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主要内容 5简述欧共体/欧盟成立与扩大的过程。 论述题18分X2 1结合欧洲共同体诞生的背景,试分析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没有出现类似的一体化组织的原因,及其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启示。 2 分析欧元启动对欧盟及世界的影响。 名词解释:每题8分X3 1 舒曼计划 1950年法德两国在萨尔问题上的争执引发萨尔危机。在萨尔危机激烈之时,法国人莫内向法国外长舒曼建议把鲁尔的煤钢资源置于欧洲权力机构的领导和管理之下,欧洲各国把一部分主权交给一个类似“中央联盟”的机构,以建立巨大的欧洲市场并阻止民族主义势力重新抬头。在莫内建议的基础之上,舒曼向法国议会提出了将法德两国煤钢联合经营的建议。在获得国会同意后,舒曼于1950年5月9日在伦敦举行的英法美三国外长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舒曼计划:把法国和德国的煤钢工业生产全部置于一个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在这一机构的框架内对欧洲其它国家开放。舒曼计划从进行战争所必需的煤钢工业入手,然后扩展到经济和政治领域,直到在欧洲层面上做出重大决定,其目的是通过渐进的方式建立一个和平统一的欧洲。舒曼计划主张平等的对待德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德国问题,最终实现了法德和解,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 法尔计划 1989年下半年起,中东欧国家相继发生政局剧变。欧共体委员对此做出了迅速反应,积极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6月中旬在巴黎召开的西方七国峰会上最初提出准备通过国际经济援助支持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进程。9月29日欧共体委员会提出“法尔计划”(即“波、匈经济重建援助计划”,Poland and ”)向波兰和匈牙利提PHARE,简称“Aid For Economic Reconstruction:Hungary 供经济援助。1990年1月“法尔计划”正式启动,这个计划后来扩展覆盖到所有中请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在1990一1993年问,欧共体总共为中东欧国家注入了33亿欧洲计算单位的资金。 3 空椅危机

管理经济案例分析

题目:燃油税幕后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元1升油价时代 2010 年11 月

一.目前决定我国油价的供求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主要的因素? 1、影响因素有:(1)石油能源的稀缺性,带来的是石油能源的供应量有限。 (2)经济发展对于石油能源的高度依赖,石油需求量大。 (3)国际油价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4)成品油供给的高度垄断。 (5)石油价格机制不合理。 2、主要因素在于:石油能源的供小于求;国内石油巨头的行业垄断,追求高利润。 二、根据你掌握的情况,分析今后几年内我国燃油油价的价格走势。能够近10元1升油价吗?要有理有据地回答。 我国未来油价应该会在较高的价位徘徊,但可能不会冲到10元1升。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国际油价对我国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先看看国际油价的发展趋势。 1、国际油价是多种因素综合博弈的结果。从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情况看,由于石油在当今世界能源中的主导地位,资源和市场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国际石油市场交易的便利性,使得石油除了具有商品属性之外还具有地缘政治属性和金融属性。因此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除市场供需关系外,还包括投机炒作、美元汇率、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其他因素。 2、决定油价上涨或是下跌方向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传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仍然有效。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所以原油短期供给弹性较小。在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或有重大技术创新出现时,影响油价的最主要因素是决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其他诸如“金融化”、“投机行为”等因素虽然对油价走势的影响日益增强,但对油价的涨跌只是暂时的,其所支撑的高油价难以维持长久。 3、国际油价是世界产油国或组织和消费大国之间利益相互协商、妥协和博弈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位。油价过高损害全球经济,过低不利于激发产油国或组织的积极性,这就决定了未来几年国际油价走低的可能性不大,但大涨大落高幅度波动的可能性同样也不会大。如2008年国际油价接近每桶150美元后,即使没有出现全球金融危机也会有所下调;而像2009年出现的低于石油生产边际成本、每桶才34.03美元的现象也不可能维持太久,所以才会出现5月份后在全球经济基本面和供求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形势下,油价呈现出震荡上行且攀升速度逐渐加快走势的现象。 这些决定了油价会继续走高,并在较高的价位徘徊。 尽管如此,对我国而言,虽然国内两大石油巨头以“亏损”为由不断呼吁政府实施涨价,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不断上涨的国内油价必然对国内的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复苏,拖累整体经济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再说,中国经济也尚未完全从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出口形势尤其依然严峻,国内消费不足,通胀压力较大等问题突出。不仅如此,频繁的油价调整和持续走高的国内油价,都将不可避免地降低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潜力以及众多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国内许多学者认为,高油价这个不速之客,不仅会引发国内宏观经济中的新一轮通胀危机,而且高油价所带来的高成本必然会扼杀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创新空间。更为严峻的是,如果高油价态势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下游企业的成本将大幅增加,进而引发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并最终导致CPI的大幅攀升。更不要说,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的国内油价对即将来临的石油消费旺季无疑又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尤其是经济危机以后,对于在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中没有得到有效照顾的民营企业而言,油价的上

欧盟发展历程

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欧盟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 欧盟风雨半世纪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 在半个多世纪中,欧盟5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25个。最近一次扩大是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莎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尔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国被接纳为成员国,这10国多属原苏联东欧势力范围,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 欧盟,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50多年来,欧盟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盟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奉行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强调各国都应该尊重国际法,主张尊重世界多元文明,反对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单极战略和一国的价值观主宰世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一些国家公开向美国说“不”。它们反对美国撇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开战;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推翻伊朗现政权,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对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美国极不情愿,非常担忧,但又无可奈何。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的势头不可逆转。布什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就屈尊飞往欧洲,企图同欧盟弥合分歧,修补裂痕。但布什的欧洲修好之行成果有限,双方在对待国际事务的理念和如何解决当前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依旧。欧盟联合自强,追求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出强大声音,对抑制世界力量对比失衡,阻碍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pdf

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欧盟经济模式的讨论可以上追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时,德国由于产业革命进行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敌不过英国工业品的强力竞争。而经济学论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是以英国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观点,德国学者李斯特从德国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观点具有世界主义的根本缺陷以及不重视各个特定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倾向,从而必然以世界范围的经济学来代替国家主义的经济学,为了给本国指明发展民族工业和取得权力的道路,李斯特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同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相对抗,用德国的实际来同英国的理论相对抗。 由此初步形成了实行保护主张的德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模式。 二战结束后,受马歇尔计划的推动,欧盟经济进入了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的30年“黄金时期 ”(“trenteglorieuses”,1945年至1975年)。一般来说,政界和学界通过回顾欧盟经济成功发展历程,总结出了两种经济模式,即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和英国、爱尔兰为代表的“盎格鲁模式”。[1]“大陆模式”在主张市场竞争的同时,强调有序竞争和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盎格鲁模式”则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不主张国家过多干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或者说,两种经济模式回归到经济学的主题之一,即公平与效率(equityandefficiency)孰为先的问题。“大陆模式”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而“盎格鲁模式”则更多地看重市场效率。 意大利学者TitoBoeri、比利时学者AndréSapir、英国金融时报经济评论员MartinWolf等西方学者对“大陆模式”又进行了具体细分,即“大陆模式”包括“日耳曼模式”(Nordic)、“莱茵河流域模式”(Rhineland)和“地中海模式”(Mediterranean)[1][2][3]。如果加上上述的“盎格鲁模式”,欧盟经济则可以划分为四种模式,即“日耳曼模式”、“莱茵河流域模式”、“地中海模式”和“盎格鲁模式”。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2004年欧盟东扩后,如果作为一个整体“国家”来看,欧盟25国疆域面积为397万平方公里,列世界第七位;国内生产总值为12.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1%;欧盟拥有4.5亿人口,列世界第3位,占世界总人口的7%。 与此同时,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2,173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提前8年实现中欧领导人2003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累计最大技术供应方地位,同时还是中国累计第四大实际投资方。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欧盟25国经济划分为5种经济模式,即西欧模式、南欧模式、英爱模式、北欧模式和东欧模式。 第一种欧盟经济模式:“西欧模式”。“西欧模式”成员包括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和卢森堡,共5个欧盟成员。 第二种欧盟经济模式:“南欧模式”。“南欧模式”成员包括意大利、希腊、塞浦路斯、马耳他、葡萄牙和西班牙,共6个欧盟成员。 第三种欧盟经济模式:“英爱模式”。“英爱模式”成员包括英国和爱尔兰,共2个欧盟成员。 第四种欧盟经济模式:“北欧模式”。“北欧模式”成员包括瑞典、丹麦、芬兰和荷兰,共4个欧盟成员。 第五种欧盟经济模式:“东欧模式”。“东欧模式”成员包括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共8个欧盟成员。 上述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第一,该国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发展路径相似。 第二,具有较强的地缘政治关系和相近的社会价值观。 第三,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有所创新。一是基本延续“日耳曼模式”、“莱茵河流域模式”、“地中海模式”和“盎格鲁模式”的划分方法,同时在“地中海模式”中添入了马耳他和塞浦路斯两个新成员。二是将8个前社会主义东欧国家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模式,与前4种经济模式并列。三是为了便于认知,按地域方位,重新对5种经济模式进行了更名。 第四,关于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的分类考虑。2004年5月1日新加入成员中,塞浦路斯人均收入超过2万美元,世界银行已将塞浦路斯确定为发达国家。马耳他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且1964年12月已经加入了英联邦。2003年3月8日,马耳他就加入欧盟全民公投时,同意率仅为54%,远低于前社会主义东欧国家。从地理位置看,塞浦路斯比邻希腊,马耳他靠近意大利。因此,将这两个新成员列入“南欧模式”。 上述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区别并不很严格。不过,本文认为,欧盟经济原本就不是国别经济,欧盟成员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各异,动用经济政策的权限有所不同,欧元区成员和区外成员的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相差较大。因此,欧盟经济模式类型上的区别相当可以说明问题。

管理经济学考试答案含案例分析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叉弹性 交叉弹性指某种商品的供需量对其他相关替代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供需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交叉弹性系数可以大于0、等于0或小于0,它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分别呈替代、不相关或互补关系。可替代程度愈高,交叉价格弹性愈大。 2.声望定价 所谓声望定价法是指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的声望所产生的某种心理来制定商品的价格。因为消费者具有崇尚名牌的心理,往往以价格来判断产品质量,认为价高质必优,这种定价策略既补偿了提供优质产品或劳务的商家的必要耗费,也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二、简要回答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进行商品需求估计中,应当怎进行市场调查?如何选择参数和变量? 在进行商品需求时,应当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销售渠道、消费者以及法律法规、社会、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等方面调查: 1)首先应该将要推出的产品的性能与市场上的商品做比较。列举出市场同类或类似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并与新产品做比较,说明新产品的优势。 2)走访批发商和销售商,了解市场同类或类似产品的销量,进价等。并想办法得知或估算市场主流产品的成本。并将新产品的成本与市场主流产品的成本做比较。 3)走访销售商和消费者,了解市场同类或类似产品的优缺点,找出市场同类或类似产品的弊端,并在新产品中加以改进。 4)收集国家、地方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政策上找出新产品的市场前景。 5)新产品在何区域推出、针对哪个层次的消费群体推出,需要调查了解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情况及当地的消费层次,找准合适的目标客户。 市场调查所需参数和变量应当根据产品的特征选取。如低端产品应当选择竞争产品的价格以及成本作为变量,高端产品应选择地域消费水平为主参数。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何特征?厂商生产决定最佳产出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Y = A(t)LαKβμ(μ≤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阐述了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及资本的关系。如果技术条件改变,必然会产生新的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特定要素投入组合在技术条件下能且只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欧盟经济一体化效果与问题

欧盟经济一体化效果与问题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上仅仅是对欧盟的一个简介,欧盟成立以来,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政治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成功的的背后也显露了诸多问题。以下我就从欧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来分析其取得的效果与问题。 一、成功的经验 与世界其他地区众多类似经济区域相比,无论从联合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从地位和影响看,欧盟都是最成功的典型。 (一)就联合的广度而言,欧盟成功地开创了跨国合作的经济政治联盟的先河,包括的成员国众多。欧盟是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既有国际组织的属性,又有联邦的特征。欧盟成功的区域政策是实现合作的基础,区域政策尽可能明确地界定区域问题与问题区域,把广大的区域联系在一起。其次,区域政策有明确的总体目标:致力于通过实施积极的区域政策以达到缩小区域间差距的目的,使欧盟范围内不同区域达到最大程度的聚合。这一切都为解决区域不平等问题和实现广大地区真正的联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经济领域,欧盟从成立初期就一直致力于消除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并且,欧盟也在世界上推行这一相同的准则,使欧盟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量和影响大增。欧盟坚信,多边贸易自由化能对全球经济产生极大的效益,其中,发展中国家受益最大。 希腊于1981年加人欧共体,西班牙和葡萄牙于1986年加人欧共体,三国是欧盟成员国中加入时间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成员。加人欧共体后,三国积极落实欧盟确定的经济趋同标准,采取措施使各项经济指标逐渐向欧盟平均水平靠近,通过参与共同市场和统一货币等一体化进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迅速增长、与欧盟其它成员国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第一,经济增长速

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中欧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通信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着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在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华为、中兴、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到欧盟国家投资创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中国在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十分有限,远远低于欧盟国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累计投资存量为14亿美元。双方合作尚存在巨大潜力和空间。 二、中欧经贸关系的突出特点 1.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简介 ●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 市场)发展而来的 ●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蓝色,上面12颗星围成圆圈,象征着欧共体 12个成员国,袁泉中间为各个成员国国名 ●欧盟的盟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 ●欧盟的铭言:“多元一体” ●欧洲日:每年5月9日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1992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 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成立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