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作业答案

1.第1题

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正、修正,这种做法属于()。

A.政策均衡

B.政策终结

C.政策持续

D.政策调整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关于政策的政策”指的是()。

A.基本政策

B.具体政策

C.经济政策

D.元政策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公共政策权威性的基础是()。

A.阶级性

B.合法性

C.合理性

D.优越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7题

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15题

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B ) A、政策断

裂 B、政策僵化

C、政策均

衡 D、政策失效

A.政策断裂

B.政策僵化

C.政策均衡

D.政策失效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16题

认知均衡理论的提出者是()。

A.海森堡

B.海德格尔

C.海默

D.海德

您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

7.第17题

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属于心理压力中的()。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前后冲突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18题

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9题

人们把决策活动中冠冕堂皇地进行拖延的做法喻为()。

A.新闻效应

B.黄灯效应

C.红灯效应

D.乐队效应

您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

10.第20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职员要求公司老板发放交通费

B.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C.群众强烈要求电视台报道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

D.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21题

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

A.西蒙

B.詹尼斯

C.林布隆

D.戴伊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22题

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

A.传统政治学

B.传统经济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3.第23题

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终结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4.第24题

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外部评估

D.高等院校评估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5.第25题

博弈论在实质上属于()模型。

A.团体

B.过程

C.理性

D.渐进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6.第26题

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是()。

A.地理环境

B.国际环境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7.第27题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8.第28题

“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中。

A.头脑风暴法

B.哥顿法

C.零起点法

D.对演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9.第29题

谢利夫的自动光点实验证实了()的存在。

A.光环效应

B.从众效应

C.乐队效应

D.旁观者迷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0.第30题

“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

A.新闻效应

B.旁观者迷

C.颂歌效应

D.黄灯效应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1.第4题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A.立法机关

B.选民

C.利益集团

D.领袖人物

E.行政机关

您的答案:A,D,E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2.第5题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从众效应的有()。

A.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B.谢利夫的光点实验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阿西的线条判断实验

E.我思故我在

您的答案:B,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3.第6题

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由哪几个层级构成。()

A.中央政策

B.省政策

C.市政策

D.地方政策

E.基层政策

您的答案:A,D,E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4.第8题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5.第9题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包含下列哪几方面()。

A.研究对象

B.概念体系

C.研究方法

D.研究机构

E.研究目标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6.第10题

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

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

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C.评估政策方案

D.宣传政策主张

E.政策对象范围的扩大

您的答案:A,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7.第11题

政策规划的原则包括()。

A.信息原则

B.系统原则

C.客观原则

D.效益原则

E.可行原则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8.第12题

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A.工业政策

B.外交政策

C.国家安全政策

D.政党政策

E.社会保障政策

您的答案:B,C,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9.第13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A.关联性

B.主观性

C.人为性

D.历史性

E.动态性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0.第14题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包括()。

A.政治价值观

B.组织价值观

C.个人价值观

D.公众价值观

E.意识形态价值观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1.第31题

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直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克劳塞维茨

C.卡尔?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E.托克维尔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2.第32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人大决定

B.基本法

C.一般法律

D.地方性法规

E.宪法

您的答案:A,B,C,E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3.第33题

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有哪几部分组成

()

A.立法决策

B.党的政策

C.人大决策

D.行政决策

E.司法政策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4.第34题

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

A.妥协

B.替代

C.合并

D.分解

E.缩减

您的答案:B,C,D,E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5.第35题

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

A.政党

B.利益集团

C.思想库

D.大众传媒

E.公民个人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6.第36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终结

B.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调整

C.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延续

D.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E.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7.第37题

在下列政策系统内,表现为政策的塔形结构的有()。

A.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B.战略––––策略––––战术

C.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D.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8.第38题

通常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主要有()

A.政治领袖

B.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C.民意代表和大众传媒

D.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E.政府部门本身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9.第39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定型效应的是()。

A.种族成见

B.职业成见

C.指鹿为马

D.性别成见

E.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40.第40题

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包括()。

A.自然灾害

B.生态变迁

C.国际冲突

D.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

E.战争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作业总得分:100.0

作业总批注:

公共关系学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网上形考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 分。) 1.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B )。 2. 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 A )。 3. 1906年,艾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 B )。 4. 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B )。 5. 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A )。 6. 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 B )。 7. 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众关系学著作是(C )。 8.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伦敦成立的时间是(D )。 9. 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 )。 10. 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 ( C )。 11.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 A )。 12. 组织形象的基础是( D )。 13. 企业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厂名和商标是处于( A )。 14.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 A)。 15. 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C )。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多 选少选均不得分) 1. 企业的标记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两个是(AD )。 2. 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是(ABCD )。 3. 把求真务实的原则贯彻到调查工作中应做到(ABCD )。 4.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AB E )。 5. 反映组织经营理念的文字形式有(ABC )。 6. 在公共关系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分别是( BCD )。 7.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代表机构的美国著名的公共 关系公司是(BC )。 8. 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提出的两个原则是(AD )。 9. 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ABCDE )。 10. 人们普遍认为公共关系可以是( ABCDE )。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仅作出判断即可得分。) 1. 有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就会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X) 2. 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X) 3. 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4. 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第一本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形成》。(√) 5. 公共关系完全是为组织营造生存、发展环境服务的。(X) 6. 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 7. 中国公共关系事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8. 引进西方的经验就可以推动中国的公关事业的发展。(X) 9. 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X) 10. 艾维?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X) 11. 产品形象是整个组织形象的基础。(√)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 公共性:是区别于私人而言,是指政策属于从私人领域中抽离出来的,代表公共利益,而不是少数或个别人利益的。 分配性政策:通过合法化途径,对优惠的对象与契约进行法律认定,对社会中较重要部分的要求予以回应。 规制行政策:利用政府的权威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管制和约束 再分配性政策:发挥资源的再调配,以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 构成性政策:对政府机构和组织制度进行设计、变更、完善的组织政策 公共政策功能:指公共政策通过执行在现实环境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公共政策客体:指公共政策实施中将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会受到影响的目标群体 公共政策主体:指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决定、执行、监督等过程的组织、团体、个人。 公共问题: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 政策执行: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以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

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自由裁量权: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拥有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意志,自行判断、自行选择采取最为合适的行为方式及其内容的一种行政权力 权力:就是一个或若干个在社会生活中即使遇到参与活动的其他人的抵制,仍能有机会实现他们自己的意愿能力。 权威:来自某个确定源泉的某些命令被某个确定群体的人们服从的概率。 政策议程:指那些引起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列入商讨、规划、研究的议事程序,以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政策合法化:指行政首长或相应的立法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按照特定程序使各种提议中的政策方案上升到法律或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 公共政策规划:政策行动主体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民主的程序和方式,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问题的办法方案 公共政策决策:政策行动主体围绕一定的价值和目标取向,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竞争、协商、合作确定政策行动最终方案的过程。 公共政策案例: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

公共政策概论平时作业1

在正式政策出台之后,大众传媒主要扮演“政策游说者”的角色。 正确的答案是“错”。 公益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正确的答案是“错”。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正确答案是:外脑 追踪决策的分析过程,首先是从()开始的,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的环境进行客观分析,从而找出失误产生的环节和原有,使追踪决策建立在现实的正确的基础之上。 正确答案是:回溯分析 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正确答案是:拟定 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正确答案是:公事公办 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正确答案是:灵感思维 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 正确答案是:反馈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是:利益分配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正确答案是:公共利益 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 )。 正确答案是:排斥 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正确答案是:公共政策的学科化, 公共政策的组织化, 公共政策的产业化

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这属于()政策执行。 正确答案是:折扣型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正确答案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公共政策的()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正确答案是:调节功能 公共政策的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正确答案是: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执政党 公共文化的内容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价值分析 公共决策体系不包含()子系统。 正确答案是:分析 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和抉择活动。 正确答案是:设计活动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 正确答案是: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分配功能 国外的一句格言所说:“如果你感到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很可能就是走不通的。”这其中蕴含了拟定公共决策方案必须遵守()原则。 正确答案是:多方案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正确答案是:共识 公共政策的功能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规制功能

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是(ABDE)。 A、公共关系学科规范化 B、公共关系教育专门化 C、公共关系专业普及化 D、公共关系行业国际化 E、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 2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可把公众分为(ACDE )。 A、非公众 B、内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E、潜在公众 3、公共关系三大目标是( ABC )。 A、认知度 B、美誉度 C、和谐度 D、见报率 E、议论度 4、从宏观上看,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BCD )。 A、通过信息交流和物质、能量交换等渠道产生影响 B、协调社会群体的目标、利益、态度与行动 C、通过组织制度对内部员工产生影响 D、优化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环境 E、激发公众的购买欲望 5、传播的基本方式是( ABCDE )。 A、个体自身 B、人际传播 C、小团体传播 D、组织传播 E、大众传播 6、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 ( BCDE )

A、创新精神:公共关系产生的哲学基础 B、民主政治:公共关系发展的制度安排 C、市场经济:公共关系发展的现实土壤 D、人性文化: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 E、传播技术:公共关系发展的技术支持 7、当代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ACD ) A、导入时期 B、设置专业和招生培养时期期 C、成熟稳定发展时期 D、迅速发展时 E、科技成果迅速增长时期 8、根据关系的重要性程度,可把公众分为( AE ) A、首要公众 B、目标公众 C、周期公众 D、稳定公众 E、次要公众 9、政府机关美誉度内容可分解为(BCDE ) A、领导政绩评价 B、服务评价 C、民主建设评价 D、廉政建设评价 E、政绩评价 10、在组织发展的精神源泉方面,组织形象的作用是( CDE ) A、规范与范导功能 B、宣传作用 C、激励功能 D、辐射作用 E、凝聚与整合功能 11、基于调查对象范围变量分类,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是( ABCDE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E、个案调查 12、礼貌用语主要有( ABCDE ) A、问候语 B、请托语 C、致谢语 D、礼赞语 E、告别语 13、公共关系发展的趋势是( ABCDE )。 A公共关系活动范围全球化 B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 C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网络化 D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体化 E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 ( 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 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 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 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 调整。 (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 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②超前性 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 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从其对社会 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 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

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

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 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①决策者不必企图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其只要着重于那些与现存政策只具有渐进性的差异者就可以了。 ②决策者只要考虑几个有限的政策方案就行。③决策者对每个方案,只评估几个可能产生的重要后果而已。④决策者所面对的问题,一直在重新的界定。渐进主义斟酌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调适,其结果使得问题较易处理。 ⑤社会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透过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永无休止地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指正。 ⑥渐进决策是补救性的,其适应于减轻现行的具体的社会问题,但较少着重于将来社会目标的增进。 5、传统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成就与局限: (1)过程模型的主要贡献 首先,过程模型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 其次,过程模型带来了众多关于公共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第三,过程模型为全面了解现实的政策运行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架,尤其是它与常识相一致,易于被接受、把握和运用于实践之中。 第四,对于政策过程的强调,使研究不再严格地依附政治科学中逐渐增多的公共行政和制度的研究,以及在经济学偏好中的准市场研究。 (2)对过程模型的主要批评 第一,“阶段模型并非真正是一个因果关系模型”,也就是说,它并不适合预测,或者甚至指示一个阶段怎样导致另一个阶段。

公共关系-作业4答案

一、判断正误(60分) (V)1. 公关礼仪具有“有备而为、全员施礼、不拘一格”的特点。 (X)2. 对公关礼仪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作用的全面评价是:“通行证”和“奠基石”。 (X)3. 社会交往过程中,不必考虑参加人员的身份、人数、接待规格等方面的对等原则。 (X)4. 日本人一般重情轻礼。 (X)5. 一般而言,桌子高低以离主桌的远近而寂,左高右低。 (X)6. 美国人极爱送礼。 (V)7 .在日本或意大利,如遇到祝贺或拜访送礼时,千万不要送菊花。 (V)8 .公关人员在送礼时,如果对方组织的政策不允许接受礼物,应当变通地遵守这项规定。(V)9. 礼仪的背后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X )10. “时装不入办公室”的戒条对公关人员不适用。 (V)11. CI是一种信息传达的象征和符号,而非企业形象和个性本身。 (X)12. CI设计一经导入,就不可改变。 (X)13. 经营策略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时所遵循的最高指导原则,它为企业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X)14. 在整个企业识别系统中,行为识别应当是理念识别的静态延伸。 (V)15. 具像符码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外延扩充受到明显的局限,所包含的意义有限。 (X)16. CI设计只需要外部公众的认同,而不需要内部公众的认同。 (V)17. 具体而言,企业的使命包括功利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的内容。1 (V)18. 北京同仁堂公司的经营方针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它将企业的的理想和追求表现了出来。 (X)19. 在企业所有权逐步落实的今天,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在经营活动中显得越来越不重要。(X)20. 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可以离开理念识别系统的指导。 (V)21. 公共关系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在企业名牌战略的定位及其传播上。 (X)22. 名门战略就是利用一些产品形象,来提升企业整体的形象。 (V)23. 整合营销传播就是要优化一切可以利用的传媒资源。 (V)24. 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中,顾客就是上帝,但员工也不是奴隶。 (X)25. 与企业相比,事业团体的突出特点就是非赢利性,所以完全不具有经济功能。 (V)26. 企业公共关系是指一切社会组织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的公关活动。 (X)27. 在新经济时代,现代营销理论日益重视人际关系的因素,将它从促销战略中独立出来,成来营销理论中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成为传统促销战略的重要补充。 (V)28. 要让公众认知品牌,就需要通过公关工作扩大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 (V)29. CS战略中的“顾客”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不仅指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的对象,还包括合作伙伴。 (V)30. 在高科技和新经济时代,人的活动对社会和自然的影越来越大,世界各国的政府无不高度地重视政府公共关系的价值。 二、单项选择(30分) 1. 公关礼仪作为一种(B)的技巧,是公关人员在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循的礼节和仪式。 A.形态与手势 B.传播和沟通 C.语言艺术 D.体态与非自然语言 2. 讲究礼仪,在个人、在组织、在社会,都能对(C)、形象和风气具有改进、提高、创优等推动作用。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房地产“限购令” 内容摘要: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和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不成熟,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收入比过高、房价涨幅过快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少城市出现了房价增长幅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相协调的现象。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试图抑制房地产过快上涨,而“限购令”无疑是其中调控力度最强的政策,足以体现出中国政府打压房价,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笔者试图结合公共政策动态运行过程来分析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以及效果,并就这项政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案例回顾 (一)“限购令”的出台: 我国于2010年出台“限购令”,通过加大对购房者购房条件的限制来打击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行为,控制房价过快增长。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其中第3条明确指出要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条例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新国十条”出台后,各地根据其房地产现状陆续颁布“限购令”。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率先规定“每户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2010年9月29日国家多部门再次出台调控新措施,其后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陆续公布“限购令”。随后有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16个一二线城市推出限购政策。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通知明确规定,原则上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要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通知还指出,已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凡与本通知要求不符的,要立即调整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并加强对购房人资格的审核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其他城市也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 2011年8月17日,住建部下发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12月,住建部知会地方政府,对于限购政策将于2011年年底到期的城市,地方政

浅析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_公共性的涵义_黄维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第35卷第6期,N ov .,2005,V o.l 35,N o .6 Journal o fN o rt hwest U niversity(Phil osophy and Soc ial Sciences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5 04 02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2J K015) 作者简介:黄维民(1955 ),男,江西南昌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与行政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浅析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 公共性的涵义 黄维民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摘 要:依据多样化理念,诠释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 公共性的涵义。公共性理念及其制度在传统国家体制内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对政府善治和公共政策的深层次了解对于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公共政策的制定质量与执行效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政策;本质属性;公共性;涵义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731(2005)06 0112 05 在具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社会,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已不是个别的、单一的、简单的和基本稳定或 者再重复出现的社会问题,而是大量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交流性和发展性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公共问题。与此同时,广大的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和兴趣的焦点,也不再是抽象的理念或原则性问题,而是那些与现实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特殊的公共政策问题。例如,犯罪与社会安全,公平与经济发展,种族与社会和谐,污染与环境保护,以及住房、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等一系列的、实际的公共问题。公共政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科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影响面最大、应用领域最广、实证性最强、社会效用最明显的学科之一。被人们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次 科学革命 ,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的 最重大的突破 ,以及 当代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发展 [1] 。 公共政策之所以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兴起和发展,既与现代社会的特征相联系,也与公共政策自身的学科特点相关联。那么,公共政策到底是什么?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些根本性问题都是必须 要搞清楚的。本文就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 公共性的涵义,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供大家探讨。 一 自从美国著名学者哈罗德 拉斯韦尔(H aro l d https://www.360docs.net/doc/bf5238633.html,ss w e ll)和丹尼尔 勒纳(Dan i e l Le m er)于1951年发表 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发展 一文以来,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科学中的一个新的边缘性领域,正在逐步成为公共行政学界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回顾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几十年的发展成就之际,人们发现,虽然公共政策日益渗透到了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中,对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公共政策至今尚未在学理研究和实证研究之间,在行为科学和管理学科以及学术界和实务界之间构架起一座真正稳固、一致的桥梁。换句话说,公共政策这门新兴学科的科际整合任务并未完成,人们迄今尚未就公共政策的本质内涵及其根本属性达成真正的共识。其主要原因是公共政策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学科简单的集合、发展或更新,而是一个几乎全新的学科研究领域。 公共政策明显的跨学科性特点,并被广泛地应 112

公共政策导论课程作业及答案1

公共政策导论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的政策模型是()。 A、渐进模型 B、小组意识模型 C、团体模型 D、过程模型 答案:A 第2题 20世纪(),西方政策科学开始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注意,一些学者和政策研究者着手进行这一领域的介绍、引进和研究工作。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答案:C 第3题我国政策科学研究及教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宣传、普及工作做得不够 B、体制化或学科组织化建设也存在诸多缺陷 C、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D、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未确立起来 答案:C 第4题“不可能定理”是()提出的。 A、肯尼斯·阿罗 B、伍德罗·威尔逊 C、戴维·伊斯顿 D、哈罗德·拉斯维尔 答案:A

第5题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工作中开始强调“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党的政策这是以()体现的。 A、直接形式 B、间接形式 C、宪法 D、基本法 答案:B 第6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党和政府(政治组织)的政治行为,公共政策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这是公共政策的()。 A、政治性 B、价值选择性 C、层次性 D、阶段性 答案:A 第7题诺齐克对罗尔斯式政策制定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他对罗尔斯观点的进攻主要基于对()的分析。 A、利益问题 B、制度问题 C、权力问题 D、权利问题 答案:D 第8题()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A、政策客体 B、政策主体 C、政策环境 D、政策目标 答案:C

2018国开电大公共关系学作业 答案版本

公共关系学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公共关系学”任务1 (本次任务覆盖教材第1-4章的内容,请在学完第4章后完成本次任务。本次任务包括:判断题 10 道,每小题 2 分,共计 20 分;单项选择题 10 道,每小题 2分,共计 20分;多项选择题 10 道,每空 2 分,共计20 分;问答题 4道,每小题10 分,共计 40分;满分为 100 分。(形成性考核总分100分,本次任务占20分)) 一、判断正误并更正(每小题2分,共20分)(注意:在你认为错误的题后,写出正确的答案) (√)1.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2.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3.美国学者香农提出了双向循环的传播模式。 (×)4.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 (×)5.有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就会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 (√)6.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好,10%靠宣传。 (√)7.在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公众的消费行为主要是由消费心理支配的。 (×)8.公共关系完全是为组织营造生存、发展环境服务的。 (√)9. 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10. 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 A )。 A.公众关系 B.人际关系 C.人群关系 D.社区关系 2.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

A.大众传播 B.传播沟通 C.人际沟通 D.舆论宣传 3.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C )。 A.公共关系意识 B.公共关系观念 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策划 4.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B )。 A.巴纳姆 B.艾维·李 C.伯尼斯 D.卡特里普 5.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性的公共关系学著作( C )。 A.《公众舆论之形成》 B.《公共关系学》 C.《有效的公共关系》 D.《原则宣言》 6.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 A )。 A.从事实出发 B.从理想出发 C.从利益出发 D.从专家意见出发 7.组织形象的基础是( D )。 A.员工形象 B.管理形象 C.机构形象 D.产品形象 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 D )的。 A.外部公众关系 B.顾客公众关系 C.媒介公众关系 D.内部公众关系 9.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 B )。 A.销售部门 B.广告宣传部门 C.接待部门 D.办公室 10.优秀的公共关系部人员在性格上应具备的特征是( B )。 A.公正无私 B.开朗、有耐心、能宽容 C.实事求是 D.创新能力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们普遍认为公共关系可以是( ABCDE )。 A.公共关系状态 B.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观念 D.公共关系学科 E.公共关系职业 2.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ABCDE )。 A.形象观念 B.互惠观念 C.协调观念 D.公众观念 E.传播观念 3.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 ABE )。 A.组织 B.传播 B.环境 D.资金 E.公众 4.公共关系涉及的学科有( ABCDE )。 A.伦理学 B.管理学 C.社会学 D.营销学 E.传播学 5.公共关系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分别是( BCD )。 A.巴纳姆 B.艾维·李 C.伯尼斯 D.卡特里普和森特 E.洛克菲勒6.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代表机构的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公司是:( BC )。 A.派克和李 B.希尔—诺顿 C.博雅 D.爱德曼 E.环球7.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提出的原则是( AD )。 A.公众必须被告知 B.投公众所好 C.凡宣传都是好事 D.说真话 E.双向沟通8.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ABCD )。 A.管理条件 B.经济条件 C.政治条件 D.传播条件 E.人事条件 9.公共关系公司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的原则有( ABCD )。 A.遵纪守法 B.讲求真实、准确 C.不干涉内务 D.保守秘密 E.为相互竞争的委托单位同时服务 10.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决策参谋地位,主要是由以下方面的职能决定的( ACDE )。 A.资料储存中心 B.领导指挥中心 C.信息发布中心 D.环境监测中心 E.公众接待中心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87.5分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87.5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7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政策执行前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带有预测性的评估,应该注意 的事项不包括以下哪项(): ( D ) A. 准确把握问题、实施对象的发展趋势 B. 重视对政策效果的事先评估 C. 决策模型的合理性 D. 政策的可行性 2. 政策方案可比的条件要坚持两条重要原则,即政策的( ): ( A ) A. 完整性、统一性 B. 完整性、预测性 C. 预测性、统一性 D. 预测性、最优性 3. 不同备选政策方案的比较应满足以下可比条件(): ( B ) A. 政策收益的可比性 B. 政策模型的可比性 C. 政策费用的可比性 D. 时间的可比性 4. 公共政策方案收益性角度分析,政策的收益的性质必须可以比 较,如伦理道德,社会心理等是指方案收益的()方面。 ( D ) A. 量 B. 预测 C. 执行 D. 质

5. 为了对各个方案进行政策费用的比较,费用的之间必须具有一 定的可比性,以下哪项不包括在内(): ( C ) A. 构成 B. 计算方法 C. 数目 D. 计算单位 6. 公共政策问题是()的必要行动。 ( B ) A. 个人 B. 政府 C. 企业 D. 社会团体 7. 当公共权力主体意识到社会公共问题已经妨碍(),充 分了解公众的公意注并认同这种公众的政策要求时,公共问题就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 A ) A. 整体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 C. 文明进步 D. 社会制度创新 8. 以下各项对公共政策问题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C ) A. 已被大多数人觉察、认同、感受 B. 其是指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的问题 C. 是主观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的 D. 通过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的问题 9. 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是一个()过程,多方面在相互冲 突中获得平衡。 ( D ) A. 冲突 B. 协商 C. 压制

论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表现及成因

论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表现及成因 孙 萍 张晓杰 内容提要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实然属性,主要表现为“内在非公共性”和“外在非公共性”两个方面。“内在非公共性”主要源于公共政策的阶级性、“负外部性”和“非普适性”。“外在非公共性”主要源于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非公共性、公共政策目标的短期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性以及公共政策过程的单方面性。 关键词 公共政策 非公共性 表现 成因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指公共政策诸要素在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有性、公益性、公治性等“公共”性质的统称。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指公共政策诸要素(包括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目标、公共政策价值、公共政策信息等)在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垄断性、自利性、差异性等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相对立或相排斥的性质的统称①。 公共性与非公共性体现了公共政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理想和应然状态,是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而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现实和实然状态,是公共政策的常态。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内在非公共性”和“外在非公共性”。“内在非公共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伴随公共政策而存在的垄断性和差异性等。它是公共政策的固有属性,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如影相随,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主要源于公共政策的阶级性、负外部性和非普适性。“外在非公共性”是指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垄断性、自利性和差异性等。它是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反动和背叛,使公共政策严重背离了公共利益,沦为个人或团体谋取私利的工具。“外在非公共性”侵蚀了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础,是可以而且必须被克服的。 一、公共政策“内在非公共性”探因 1.公共政策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对立和冲突是阶级社会中矛盾和斗争的根源。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扮演着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言人和执行者的角色,发挥着维护与确保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功能,并以此身份和资格合法地承担并履行着从各方面统治和管理整个社会的职责。因此,统治阶级成为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主 ①宁骚:《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5页。

电子商务概论平时作业

1. 简述电子商务的体系框架 答:电子商务的框架结构是指电子商务活动环境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以及实现电子商务应具备的技术保证。从总体上来看,电子商务框架结构由三个层次和两大支柱构成。其中,电子商务框架结构的三个层次分别是:网络层、信息发布与传输层、电子商务服务和应用层,两大支柱是指社会人文性的公共政策和法律规范以及自然科技性的技术标准和网络协议。 2.简述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 答:1)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关键,是电子商务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网上金融服务就成为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2)电子商务的物流环境。3)电子商务的信用环境除以上三种之外,还和许多因素有关,如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和上网率,企业对电子商务运作的重视程度及员工素质等。 3.什么是长尾理论?它对电子商务有何意义? 答:长尾理论知通俗的说,就是当你的产品品种可以尽量扩大的同时库存成本和物流成本没有明显增加的时候,平常那些不是很道畅销的产品,可以有很好的销售.这对原来的二八定律是个颠覆,对电子商务有很重要的意义。像内网络销售,图书,音像,虚拟产品,几乎可以无限制的扩大库存,而那些不是很热销的产品,可以有很好的销售,比起那些畅销品,大热门容毫不逊色。 4.什么是现代服务业?其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答: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其主要包括: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5.什么是数据仓库?它有哪些特点? 答:数据仓库是数据库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它使可应用能得到更好的数据资源,并以直观方式操纵和使用数据。数据仓库是集成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集合,其作用是支持决策。数据仓库一般规模极大、数据纯净度极高,并且检索性能极佳。一般在大型机上建立数据仓库,其数据被存储在一个关系数据库中。 数据仓库的特征是: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集成于多个业务数据库;数据仓库的数据是多维的;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能被修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随时间不断更新的;数据仓库的目标是支持决策。 6.试分析B2B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答:1.相对B2C和C2C来说,B2B的交易次数会相对较少但交易金额往往会zhidao大于前两者。2.较传统的企业间的交易来看,B2B的交易操作相对规范化、标准化及流程化,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及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通过B2B的交易方式买卖双方能够在网上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从建立最初印象,到货比三家,再到讨价还价、签单和交货,

公共关系学作业练习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 作业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DACAA CCDCB A 二、名词解释题: 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通过传播与沟通手段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2.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状态,也就是说,公共关系总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状态和公众舆论状态的基础上展开,与此同时,必然影响和造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状态和公众舆论状态。公共关系同时又是一种活动。 3.5W模式是专门研究传播结构的理论,是典型的线性传播模式,由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学的始创者之一)提出。5W是指:谁传播(Who)、传播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 Channel)、向谁传播(To Whom)、传播的效果怎样(With What Effects)。 4.“CI”又称“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由理念识别系统MI(Mind Identity)、行为识别系统BI (Behavor Identity)、视觉识别系统VI(Visual Identity)三部分组成。 5.公众的从众心理学就是个人行为被迫与群体一致的心理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被群体诱惑而不相信由自己感官得出的结论。 三、简答题 1.所谓社会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机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完成相同的任务,通过一定的形式聚集在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集团之内,就形成了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所指的社会组织是在共同目标基础上,按一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与公众发生密切关系的社会机构。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 2.艾维·李于1877年7月生于美国的佐治亚州,早年曾在纽约当过报刊记者和编辑,1903年开始在一些企业中担任新闻代理人。1905年他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原则宣言》,主张一个企业要获取良好的声誉和发展,就必须把真情告诉公众,并保持企业与雇员之间经常性的沟通。后来他成为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财团的公共关系高级顾问。他明确提出的“说真话”已成为现代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3.公众是指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与社会组织存在某种利益关系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公众对社会组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也是社会组织传播交流信息对象的总称。 “公众”一词在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得很广泛,但它在公共关系学中的含义不同于其他学科。比如在社会学中,公众即大众,指社会上大多数人;而在公共关系学中,只有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关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才被称为公众。又比如,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公众并不包括诸如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而是泛指社会大众,而公共关系可以将政府机构作为公众对象。 四、论述题: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这里又说了一遍关于问题,社会问题的定义,我不再重复。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成为政策问题,这在前面也说过,有的不需政府解决,有的政府不能解决,有的政府不愿解决。最终,公共政策问题的正式定义是: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即是“公共政策问题(概念)的内涵” 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首先是客观的社会问题 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和感知:社会多数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后者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问题潜在的严重性 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社会问题产生之后,价值利益的冲突就会在不同的主体之间产生了,当这 种冲突激烈到一定程度时,(要求解决它的呼声也会相应高涨)就会引起当局的重视和行动 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某一主体如果想将某一社会问题转化成公共政策问题往往需要借助组织的力量 5.政府的必要行动:政府往往会选择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和能力范围内的,与自身利益一致的问题采取 行动,而且政府的必要行动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关联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育明教育注:邓恩的观点) 1.关联性:政策问题往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要求树立整 体协调的观念 2.主观性:一方面,一个社会问题能否成为政策问题依赖于人们对它的主观感知;另一方面,对某一政 策问题认识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如何界定)依赖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正是政策问题的这一特性才导致了前面所说的第三类错误

公共政策中公共性困境

公共政策中公共性困境 一、公共政策主体的公共性困境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调整的个体和团体。其中,广义的政府(即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作为公共政策的法定产生者,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最主要的政策主体。传统观点认为,作为公共政策最主要的制定和执行主体,政府是广大社会公众权利和意志的代表者,政府的公正与准确是一种固有的天赋,政府不具有自身利益。 不过,现实中政府的自利性却是客观存有的。政府的自身利益能够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组织类型,政府是由若干名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而政府工作人员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们也具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这些需要也都期望得到满足。从某种水准上说,也正是其个体需要和组织需要的相互作用,才保证了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转。当他们的个人需要以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形式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社会特性时,这种需要就转化为了个人利益。因为他们常常被置于“公仆”的地位而不能明确追求自身利益,他们的自利动机受到了限制,从而迫使他们采用其他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比如通过贪污受贿、挪用或占用公款等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私利。第二,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团体利益。任何政府都有职能部门和层级的划分,这种划分是组织规模扩大化和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各项职能正常运转、组织目标顺利实现的组织结构保障,但这种划分在客观上却容易形成纵向上的层级断裂、横向上的部门交叉、整体上的条块分割的行政格局,从而使得政府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萌生不同的团体利益。例如,在经济发展和投资格局中出现的地区产业趋同现象,地方政府对本地区资源、市场的行政保护现象,以及各部门为了维护本行业、本部门利益而人为设置市场障碍、防止外地区行业竞争进入等现象,都充分证实了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团体利益的存有。第三,政府整体的机构利益。政府组织常常被人们设定为社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