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股市惨跌之谜完整版

2019年中国股市惨跌之谜完整版
2019年中国股市惨跌之谜完整版

中国股市惨跌之谜

一、股票发行的合理溢价问题

现在有这么两个数字:国际市场上股票发行的溢价水平约为净资产的1.4倍,而平均市盈率约为20倍。作为普通人,如果省点事,也可以直接把这两个数字作为经过市场反复检验的合理的、公认的标准,而不必理会为什么。不过这样显然不能让专业研究者满意,也必然留下种种争执和隐患:到底什么溢价才算虚高?3倍高不高?5倍高不高?为什么3倍不高5倍高?如果没有办法回答,那就必然想多少倍就多少倍,反正我总有理由。

鉴于这两个数字的重要性,关乎到以后市场是健康发展还是继续扭曲、沉沦,有必要先做

一番剖析。

首先,市盈率为什么是20倍左右?这其企实是将投资(不是投机)股票的收益/风险和银行存款、长期国债、企业债券相比较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国际上有价证券存在这样一个规律:无论对于收益还是风险,活期存款小于定期存款小于国债业债券小于股票。这就是说,收益和风险必须配合,较小的风险也只能有较小的收益,反之则反。再从资产变现的方便性来看,显然银行存款远比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方便。尤其股票,由于其价格波动比较大,因而理论上它的变现(出售)难易程度和债券相同,但显然多数投资者不会甘心在低位出售,除非是很紧急很必需的情形。由此也决定了它的平均收益应是最高的。如果活期、定期存款的平均年息率为1%,2%,国债为3%,企债为4%,那么显然股票的年平均收益应该高于4%,例如5%,这就是20倍市盈率的来历。那么为什么不是6%,7%甚至更高呢?这是因为20倍的市盈率,或者说5%的年收益率实质是上市公司付出的一个融资成本。如果这个成本过高,高于发行债券很多,那么企业就会宁愿发行债券而不发行股票;如果低于债券,当然中小股民也不答应。这两方面互动均衡的结果,就是稳定在5%左右。另外,这也和企业平均能达到的盈利水平与及中小投资者(普通股民)的特点有关。下面继续谈。

根据统计,市场经济下一般投资者的年投资回报率约为10 ̄20%,如此算来回报年限约为1/0.15=6.7年。我认为这个数字是比较可信的。不过要注意,这里的“一般投资者”,乃是指投入了资本同时直接进行经营活动的“生意人”,不论是独资还是合股。但对于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普通股民)来说,他不用操那份心,付出那些劳动,对于原始生产力的形成没有直接贡献,并且回避风险的方便性也比一般投资者好得多。中小股民看情况不妙,抛掉就是;但对于企业来说,还得撑下去,往日的心血也不会舍得轻易放弃。因而中小股民的收益率低于“一般投资者”,并且以高于净资产一定比例的溢价来购买股票是合情合理的,关键是低多少高多少的问题。对于能上市的公司来说,当然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也就是说,资本的有机构成较高,因而其平均年收益率将向低端,也就是10%靠拢。可以认为,在国际市场上,公司净资产年收益率在10%左右是正常合理的水平,因而中小股民的收益率必定小于10%。

现在确定了(国际上)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20倍,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那么这个股票最终能溢价多少倍也就定下来了,就是2倍左右。例如净资产1元/股;净益率10%,即0.1元;市盈率20倍,于是市价为2元;最终溢价为2/1=2倍。必须着重指出,这个最终溢价,是最后到达中小投资者(普通股民)手上时的价格。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上市公司自己直接把股票卖给中小股民,当然能卖高一些价格,但同时也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因为上市公司一般是搞生产、搞实业的,融资、资本运作不是它们的专业和强项。如果一次发行失败,应者寥寥,不但不能达到融资的目的,而且会对公司形象构成损害。所以为稳妥起见,上市公司通常要找一家专业的金融机构承销或者包销,也就

是卖不出去的部分请这个金融机构全部吃掉。这样,承销或包销的金融机构就必然要和上市公司讨价还价,瓜分2倍的最终溢价。如何分呢?按照利润率平均化趋势,那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一方各得2的平方根倍,也就是1.414倍的溢价。这就是国外股票发行价平均溢价1.4倍左

右的来龙去脉。

由此可见,世间的事情总是有因果的,只要认真去想,并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也不难参透。更可以看清楚,中国股票发行价的3倍、5倍甚至更高的溢价,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国外的大公司,主要控股者的持股比例一般不超过20% ̄30%。表面上他们的分红比例和中小股民一样,但实际上他们可以通过加大经营成本的办法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例如给自己加工资、补贴和经营绩效奖金,免费旅游,公车出入,公司款消费等等。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也可以算为他们作为专业经营者的额外奖励,只是如何维持在合理合法和“可持续发展”的水

平而已。

二、中国股市存在问题的根源、特征和后果

由上文,我们已经证明了,为什么国际市场(相当于国内的二级市场)上股票市价(最终溢价)约为每股净资产的2倍,市盈率约20倍,净资产收益率约为10%;对于上市公司需要专业金融机构承销或者包销的部分(相当于国内的一级市场),通常会在最终溢价(或者直接发行价)基础上打个七折(香港称之为“折让率”),即1.4倍溢价。这种专业金融机构俗称包销商,对应国内通常是各类证券公司,与及以前的信托投资公司等。

这些数字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任何判断股市“基本面”的依据。更重要还在于分析思路本身。只要这个思路是无懈可击的,那么即使中国的具体数据有所不同,依然可以照样算出股价的合理平均市盈率和合理平均溢价倍数。而现存的所有所谓改革方案,看不到它们在确定合理的市盈率和溢价方面有何牢靠的根据和严密的逻辑过程,主观臆想的多。依照这样的臆想设计的方案当然不可能达到目的,甚至适得其反。这个先按下不表。

当公司成功发行股票后,净资产会增加,如果以新每股净资产计算净资产收益率会有所下降。但只要这个公司是健康正常的,新投资也会产生同样的收益,于是很快就会回复正常水平,

即10%左右。

何谓股票发行的成功或不成功呢?这个标准就是,需要发行的那些股票,最终全部由上市公司和包销商顺利出手,转移到其他人或机构的手上,上市公司和包销商都因此赚得了预期的利润。这表明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已经被市场和公众接纳和认同。这个其他人或机构,可能是中小股民,也可能是其他认为该股票有长线投资价值或者短线投机价值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他们的行为特征与前者不同,不是通过股票发行、承销赚钱的。如果包销商自己也自愿保留一部分股票以后炒作,那么它的这个行为也不属于发行、承销的环节了。注意“自愿”两个字,

不是被客观原因所迫,是主观上愿意。

如果出现包销商手上股票滞销的情况,那就是说明这个股票并没有被市场认可,或者是市场低迷,承接力有限。此时包销商很可能会尽快削价清仓,甚至不惜赔本。这是因为,承销股票所运用的资金也是必须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拆借的,需要支付较高的利息,并有一定的归还期,超过这个归还期还将加倍、数倍处罚。此时包销商就宁可“壮士断臂”了。这样股票发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能还算成功,但对于包销商来说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为回避这种风险,包销商有时也会提出让上市公司回购一定比例的承销股票。于是从上市公司原本预期的发行数

量来说,这个股票发行也不是成功的。

如果出现上市公司和包销商手上的股票只卖出很少,包销商被迫做“股东”的情形(这和自愿持有完全不同),当然这个股票发行就是完全失败的。

这是就国际市场的一般情况而言。对于国内市场,则有另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通常的上市公司或者包销商都是各类国有资本,最后的老板都是政府。于是如果股票只是从上市公司手上转移到包销商手上,那么在中央的立场看来,只是左手的股票换右手的钞票,根本不是什么

成功。当然对于地方来说,也许有所不同。

还有,在中国是不允许银行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理由是回避风险(看来当局不是不知道这些股票有风险哟),要集中精力搞好主业等等。其实还有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也是国有资本。让这些金融机构去投资股票二级市场,也是左手交右手,没有意义。那样还不如让它们直接借贷给企业,借贷有稳定的利息保证,还有债权和优先清偿权。在政府看来,自己的金融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是第一位的,比非金融系统重要得多。所以最近流传的所谓银行资金入市,只能又是一阵风,吹过就连影也没有的。而在西方国家,金融机构是否愿意投资股票,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因为大多数银行并不是政府办的。

因此在中国,所谓“股票发行成功”,标准要比在西方国家严格得多。在中小股民还没有经验,还没有受够教训,手上还有那么一点钱,脑子里还有那么一点幻想时,股票还可以顺利发行,至少凑合着过。当股民亏怕了,亏醒了,血本也亏得七七八八了,还想“顺利发行”,高价发行,我看是比登天还难。所以,急也没办法,急也急不来。

3倍、5倍溢价发行的股票会不会跌?当然会跌,而且会跌得很惨,说好听点就是“价值回归”。理由很简单,它们本来就不值那么多钱。这样的股票经过二级市场再炒作一番,那就很可能变成6 ̄7倍净资产了,而正常合理的一级市场溢价是1.4倍净资产,二级市场最终溢价(或

市价)是2倍净资产。

需要指出的是,你现在看到的二级市场每股净资产数字,其实相当部分也是从超溢价发行中得来的。例如:某公司原总股本为1亿股,每股净资产1元。后将3000万股发行流通,发行溢价4倍。假设溢价所得全部摊入每股净资产中,于是,净资产为:(0.7x1+0.3x4)/1=1.9元/股。这个股票发行价4元,于是二级市场上可能为5 ̄6元左右,假设为5.5元/股。于是我们看到的股价/净资产=5.5/1.9=2.895倍。原4倍的高溢价被部分掩盖了。

当局为什么要规定至少2.5倍的高溢价呢?也很容易理解。这可以保证在发行少于50%的股票,也即保证控股权的前提下,通过发行股票一次就收回全部投资。例如2.5倍的溢价,只需要发行40%的股票;4倍的溢价,只需要发行25%的股票。但如果按照国际市场1.4倍的溢价,那么就必须发行1/1.4=71.4%的股票才能收回投资,此时控股权不一定能保证。当然这也符合上市公司本身的愿望,既牢牢掌握控股权,又能尽快收回投资,甚至大赚一笔钱。如果说是开办股市之初,没有研究过外国股票市场,所以不知道情况云云,你会相信吗?要知道,平均市盈率和平均发行溢价,只是很基础的数据而已。

曾经“撼动”中国股市的26位大佬,背后内幕

曾经“撼动”中国股市的26位大佬,背后内幕 资本的市场,几度浮沉。那些曾经叱咤证券的大佬们,也是步步惊心。曾经运筹帷幄、执掌乾坤的大佬们也几因贪欲,身陷囹圄。如今走下神坛,但他们的人生却比证券市场更为震荡。 "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管金生,是1995年“327”国债事件的主要操纵者,由于其“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从而导致债券期货市场崩盘。结果使得当时具备中国最大也最有活力的万国证券公司元气大伤,最后被迫与申银证券合并成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而本人被判处17年徒刑,罪名是行贿、并在期货市场成立前数年里滥用公共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69万元。 “资本大鳄”唐万新德隆系的创始人唐万新,曾经是资本市场最显赫的大佬,资本运作能力一时倾倒众多企业家和众多的金融人物。由其创始的德隆系由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一度控制资产超过1200亿的金融和产业帝国。而最终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其操控的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与华融公司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三公司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地全权托管给了华融 公司,由华融公司行使全部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权利。吕梁:

“中科系”神笔策划人神秘的吕梁先生就像“007”电影中的人 物一样,从组织资金进入企业筹划重组,到在二级市场控盘指挥,再到直接通过新闻舆论为自己造势,身兼三大角色轮转自如,曾被称为三位一体的“超级庄家”,曾被誉为点石成金的传奇大师。由于中科系”内部发生老鼠仓,合伙人董沛霖因银行诈骗案被拘,股民纷纷割肉,从而使得高傲了将近两年的中科创业连续9个跌停,50亿元市值烟消云散,并波及其他“中科系”股票,此后“中科系”轰然倒塌。此后吕梁彻底消失,从2001年至今仍杳无音讯。名庄马晓1993年至1998年,对上海股市来说,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岁月,马晓就是这时代“叱咤风云”的庄家之一。他的做庄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狙击延中、爆炒界龙、败走东宝、平出海鸥,最后以做庄“S”公司胜利出局,得以“金盆洗手”。"草根庄家"朱耀明朱耀明曾是南京证券业内无人不知的人物。他倒国库券5年,几万变百万,倒邮票6年,百万变千万,打新股5年,千万变数亿;他是股市中著名的“黑庄”,曾参与炒作百科药业、凯诺科技、爱使股份和南方建材等多只股票,股价为他而动;他还把一家盈利的证券公司“整没了”——新华证券因为他而严重违规经营,被中国证监会紧急关闭;他的所作所为震惊中国证监会,被判令终身不得炒股。"江南第一猛庄"葛政1996年,金信信托进入证券行业,借助广泛的市场资源,金信信托历来做庄凶猛,在法人股及流通股市场屡有斩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作者:稿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2010-12-26 15:42刘鸿儒 20年弹指一挥间。翻开中国证券市场历史,远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中国“股份制改造”第一人厉以宁及“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经济学家吴敬琏,近到中国股市“三大证券教父”、中国股市“德隆神话”缔造者唐万新及迅速成长迅速倒下的上海“首富”周正毅……过去20年间那一个个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叱咤风云、沉沉浮浮的领军人物、资本大鳄如今仍历历在目。 领军人物各领风骚 翻开中国证券市场20年的历史,他们的名字无不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息息相关。 刘鸿儒: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 刘鸿儒,高级经济师。1930年11月生,吉林榆树人。1992年-1995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著有《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社会主义信贷问题》等。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兼任主任,其办事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是中国股市的最高直接管理当局。而证监会首任主席即是刘鸿儒。 落幕却并不落寞。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资本市场。刘鸿儒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1996年香港城市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30多年来,结合实际致力于有关金融政策、货币流通理论、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有专著8部,译著2部,主编著作20部,论文300余篇。 厉以宁:“股份制改造”第一人 厉以宁,1930年11月生,江苏仪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厉股份”的名号,久传中国大地。 当年,厉以宁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这一思路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被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也因此被称为“厉股份”。 吴敬琏:“经济学界的良心”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20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也是一个代人的历史。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来说,甚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因为20年来,要坚持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办这个论坛,每年都要根据当年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做一个研究报告。虽然辛苦,但是非常快乐的。 岁月如梭,中国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近一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动摇。所以今天,根据我对股市危机的研究,从其逻辑结构等方面为大家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 关于大国金融的设想,是我们今年主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当然这并不是在做论坛之初的想法,但是慢慢地发现,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发展方向。这个想法在2005年成形,到了2006年开始明确,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的大国金融发展战略。 尽管有这样一个理想,一切还得从经济问题着手,所以我们始终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大国金融战略的实施。所以,今年我们认为,还是要着重研究金融危机。尤其是2016年,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根据学界的标准,在10个交易日连续累计下跌超过20%,一般认为这个市场出现了危机,这是一般的学术概念和标准。而我们的这次危机,以上证指数为例,有两个时间段在10个交易日连续下跌超过20%,分别从5170点附近跌至4000点左右,和从4000点左右跌至2800点。虽然以前也有过大幅度的下跌,但是因为以前股市的市场化不明显,并且也

没有达到这么严重的程度,并不算是真正的危机,所以说,这是自1990年股市建立以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危机。在这次危机以后,我们引入了很多制度、办法,所以说这也是第一次市场化的危机。 中国的资本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间非常短,样本不是特别充分,缺乏特别典型例证。要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得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改革方案和设想,我想还是有所欠缺,得出的结论不具有代表性。要想研究最近30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机理,以及各国政府如何干预市场,干预之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法律、制度又做了怎样的调整,还是需要回望到美国一九八七年的“黑色星期一”。只有把这些大的案例结合起来,给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提出的建议才可能会比较恰当。所以我们不仅仅研究中国的案例,而是以美国1987年10月19号“黑色星期一”以来的世界若干次重大的金融问题为背景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报告《股市危机与政府干预》。当然,我们重点还是放在2015年中国的股市危机上。 沿着这个思路,我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全球若干次重大股灾及金融危机 美国“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 自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以来,我们对中国有价值的若干金融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股市危机发生的轨迹,它的逻辑线索,它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来各国政府如何治理做为研究的重点。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十大造假案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史上十大经典造假案今天是“3.15”打假日,最近牵牛炒股炒得不亦乐乎,既然打假,那就不妨把证券市场的“假”抖搂抖搂。各行各业都在打假,股市也得来一次打假行动,这一次我们把焦点放在了做假财报上,希望给各位股民提个醒,别以为能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说不定,后面假得很! 经典造假案1 2000年,亿安科技:第一只百元股的神话,实际上一点利润都没有。 新世纪初,中国股市诞生了第一只百元大股——亿安科技。但亿安1999年中报显示其每股利润是0.11元,每股净资产 0.57元,利润来源主要是卖VCD、SVCD和音响,还有一大块来自物业管理和仓库保管。 靠高科技叫阵、靠低技术产品上阵的亿安科技却如此牛气冲天,人们不禁要问亿安科技:神话还是笑话? 经典造假案2 2000年中科创业:套中有套,股民只好被套。 借助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好风好雨,依托中国国有资本社会化经营的大势,跑马圈地,迅速形成局面,5年间垒起了110亿元的神话,从此走上了做假的不归路。 中科创业"套"中设"套" 然而,在"经典之作"的背后,是现

实的尴尬。 经典造假案3 2001年,银广夏:最具备科技含量的做假,做完了还说不是我做的...... 在中国财经界素有口碑的《财经》杂志2001年第8期推出的长篇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称,该文记者通过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历时一年的追踪调查,终于揭开了一个由高深的“萃取技术”和陌生的“德国客户”组成的造假故事。 过去两年间,银广夏(深圳股票交易所代码0557)创造了令人瞠目的业绩和股价神话。根据银广夏1999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价则先知先觉,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经典造假案4 2002年,蓝田股份: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假货,假到一切都似乎变成了真的。 与银广夏、郑百文等造假上市公司相比,蓝田股份堪称最

2017年行情总结及未来下半年行情展望

2017年行情总结及未来下半年行情展望 一、上半年行情总结 2017年6月30日,周五股市收盘,标志着2017年上半年行情的结束,上半年的十大牛熊也浮出水面:十大牛股:西部建设(211.05%)、创业环保(146.86%)、冀东装备(115.19%)、北新路桥(129.33%)、鸿特精密(122.84%)、海康威视(101.96%)、珠海港(115.66%)、天山股份(89.62%)、汉钟精机(85.30%)和保变电气(76.11%) 十大熊股:*ST昌鱼(-66.69%)、*ST准油(-57.92%)、第一创业(-57.97%)、开尔新材(-57.38%)、*ST 宝实(-55.36%)、*ST运盛(-54.73%)、*ST上普(-54.81%)、*ST墨龙(-54.96%)、恒泰实达(-53.96%)、香梨股份(-53.49%) 十大牛股涵盖了上半年表现最好的几个板块:白马股、雄安新区等板块;十大熊股集中在“ST“阵营。有人说,抛开小盘股,上半年是牛市,算上小盘股,则是不折不扣的熊市。的确,上半年的市场一定时间内呈现以下几个极端的情况:上证50VS非上证50、白马股VS非白马股;雄安VS非雄安。这种分化和分化持续的时间在A股史无前例,更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顺势就成为了唯一可行的操作策略。随着沪港通、深港通、A股纳入MSCI,A股的投资风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茅台、五粮液、苏泊尔、大华股份、海康威视、格力电器、美的集团这些优质的消费白马股得到了资金疯狂追逐。而随着A股纳入MSCI,首批的222只个股中业绩较好,位置较低的品种继续得到资金的追捧,像科大讯飞、玲珑轮胎、航天信息等等,业绩为王、价值投资成为了市场资金尤其是外部资金的首选和优选。 除开价值投资,跟随国家政策炒股是A股亘古不变的永恒逻辑。像之前的自贸区、国企改革、央企混改到如今的雄安,他们都成为了牛股的集中营,短期爆发力无人能及,上半年的十大牛股,他们占据了半壁江山。 而随着新股发行的加快,对借壳重组的监管趋严,ST股无疑成为了重灾区,ST板块,几乎成为了上半年熊股集中营。目前政策导向,资金的投资偏好都集中于了价值投资,尤其是行业龙头,像白酒的贵州茅台、五粮液;安防的海康威视;人工智能的科大讯飞;家电的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医药的恒瑞医药、特斯拉的鸿特精密等等。 从上半年看,当前的市场风格一方面是估值向均值回归。蓝筹白马股估值提升,而创业板的低迷则更多的是对前期高成长预期的去伪存真。另一方面,在存量博弈的经济中,业绩同样在向龙头企业集中。中国经济经过30年发展,很多行业已从增量经济转向存量经济时代,强者恒强或是未来的趋势。整体来看大盘强于小盘,价值强于成长 从行业方面来看,上半年市场景气度较高的白酒、家电、消费电子、保险表现较好。而前期估值较高,盈利下行风险较大的农业、纺织服装板块跌幅较大。在当前结构性行情背景下,资金更偏向盈利能力强的消费、大金融等板块,而景气度差的行业则由于业绩增速放缓或者停滞不前而遇冷。 二、下半年行情展望 7月3日,标志着下半年行情的开始。从周一、周二的行情看,下半年的行情不容乐观。

中国股市十大经典案例

中国股市“铁达尼号”————琼民源 琼民源:1996年4月1日收报2.08元,1997年2月27日摸高至26.18元,加上1996年中的10送3除权因素,其理论最高价应在34元以上。也就是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琼民源的最高理论升幅达1637%。1.87亿流通盘的股票,1996年跑完全程,1997年开市后仍然是“快马加鞭未下鞍”。 琼民源:这艘超豪华的巨轮,满载充满梦幻的股民启航,向着希望的彼岸汽笛长鸣。 然而,股海无情,1997年2月28日,中国“铁达尼号”琼民源股海沉船。 沉船当日成交5635万股,均价23.75元,有13.38亿元的资金胜利逃生。同时,有13.38亿元的资金在最后一天入套。 琼民源的庄家以气冲霄汉的凌云壮志,将股价一年之内翻了17倍。以其巨型的流通盘和豪华的“成长性”而言,是中国股市名副其实的“铁达尼号”。 耐人寻味的是,在最后的日子里,市场上却传出“快买琼民源”的消息,消息的来源是“有背景”的权威人士。因此而造成的一日之内13.38亿元的成交额,使多少机构和散户从此落入暗无天日的深渊 中国股市曾经的航空母舰————上海石化 上海石化,中国超级大盘股,总股本72亿股,流通盘7.2亿股。该股为主力部队驾驭的航空母舰。从1994年开始有超级主力进驻,每年中期发作一次,一方面以旗舰的姿态炒作;另一方面通过它调控沪市大盘。 在1996年刚刚完成一轮炒作之后,又赶上下半年的中国牛市大行情。该主力不失时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作出反映,开始了一轮惊心动魄的炒作。 1996年9月20日,该股以完成为期1个月的W双底的底部形态打响了本轮炒作的第一枪。当日开盘3.90元,报收4.19元。至10月25日,股价已上摸8.28元,1个月的时间,股价升幅达212.3%。其间两次连拉7阳,中间只隔1天的喘息时间,在这23个交易日中,如以日K线形态中的酒田战法分析,几乎日日都该卖出。从10月22日起,主力已开始出货,至11月6日经过12个交易日,主力已将大部分筹码交给了散户或其他大户,而此时的大盘正处于最疯狂的冲高阶段。 之后,主力用手中剩下的一些筹码将该股做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漂亮的W双底形态,至12月5日,破位冲上8.63元,从技术图形上看,向上突破已成定局,在疯狂的大盘涨势中,这显然是给散户们火上浇油,于是主力从该日起倾囊派发,散户蜂拥接货。至12月20日,主力已功成身退。散户们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更漂亮的M头部形态。这是主力送给散户们的一份大礼、一个永久的纪念品――麦当劳标志。 50亿资金量的航空母舰,被该主力在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玩弄于股掌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界龙实业 到1994年7月底,中国股市持续了17个月的连续暴跌。 在最后的5个月恶跌之中,界龙实业股票,走出了熊市牛股,其中从4月21日到6月24日的45个交易日,只有3根阴线,其余那42根不可思议的连续红阳,使当时所有的中国股票黯然失色。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第一:了解自己 个人的习惯爱好和生活经历将反映到他的交易心态与 交易风格中去,了解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一位。和技术分析一样,个人的性格也可以通过他的历史来归纳总结,不同的性格和经历将会有适合他的不同的交易策略,只有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能帮助自己成功。 第二:选择市场 许多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选择市场是比选择时机还要重要的。活跃的市场能够帮助你尽快成功,而在低迷的市场中运做,英雄也会气短。比如说200 6年的金属期货市场火暴,当时投入即使不是很懂得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的人也有可能获得暴利。听说某人2006年获利千倍,我想这不是虚言。市场的活跃是获利的基础,为什么股民让人觉得可怜?就因为股民踏进了一个圈钱的市场,很少有长胜将军,更不要说是大师了。是市场导致了你的成败。 对于许多人来说让他们选择市场是天方夜谭,他们的资本和时间限制了他们投向其他市场领域,所以只能在股海里

苦苦挣扎,却不知道虽然不能转向其他市场但可以上岸观火,这就注定了大多数人的失败。若你没办法去选择市场,那么请接着往下看。 第三:选择时机,分辨牛熊 再好的市场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看错的时间就是对金钱的犯罪。一买就套影响心态,直接关系今后的成败。首先是分辨牛市还是熊市。牛市有牛市的特征,熊市有熊市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原始和长久的,就和我们的老祖宗所说的“道”一样,是一种原理,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形式,把握住了精神就可以简单的分辨出来。 牛市与熊市乃是两个大纲。牛市操作,熊市休息,不要觉得只是口号,而是必须坚决执行的原则,你违逆它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将你几年辛苦筑就的大厦夷为平地。继续细分为6种状态:牛市中的熊市,牛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熊市,平衡市中的牛市,平衡市中的熊市。投入的资金比例分别是30-50%,80-100%,20-30%,0-10%,20-30%,10-20%。 这么细分的结果是为了资金管理。大多数人是不屑于资金管理的,但这很重要,很多成功者成功是因为他踩对了时

牛市会持续到2017年

牛市会持续到2017年——专访威廉指标创始人 2015年06月28日15:30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作者:谢长艳王博暄 0人参与0评论 “中国股市还在牛市,而且会持续到2017年。”世界著名投资大师、威廉指标创始人拉瑞·威廉姆斯在接受本刊独家专访时表示。早在2012年威廉姆斯就预测中国股市在2015年会迎来牛市。本周,他受弘历集团邀请来到中国,在博股国际投资论坛上他直言:“沪指5000点之后的大幅调整会在6月见底,现在就是买点,7月的股市会继续上涨并创出历史新高。” 牛市还远未结束 《红周刊》:您曾在2012年精准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迎来大牛市。6月5日,沪指成功突破5000点,创7年来历史新高。您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威廉姆斯:做出这种判断有两点。一,我判断全球的利率都处于下降通道,流动性宽松有利于支撑股市上涨;二,我根据过去100多年的市场周期数据,做了大量的长线周期分析,周期研究也显示,2014年年底牛市会席卷全球,2015年中国股市将出现不同寻常的快速上涨,迎来真正的牛市。 《红周刊》:沪指突破5000点后,开始大幅震荡,您来中国这几天,正好赶上A股暴跌,上周沪指创下7年来单周最大跌幅,本周四周五又是两根大阴线。您怎么看待这轮调整呢? 威廉姆斯:市场还在牛市,但股市从来不会一路走高,总是涨上去再跌下来,磕磕绊绊很正常。沪指从2000点涨到5000点,积蓄的调整压力一直没有释放,股市也需要休息。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中国的监管层查融资杠杆,这些都是导火索,都是短期影响,不会改变长期趋势。在我的研究周期中,中国股市正经历一个80周的强势周期,并保持着总体向上的趋势,现在中国股市的投机还没到达顶峰。 判断A股走牛,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伴随着经济增长,股市也会随之上涨。 《红周刊》:那么这轮调整什么时候会到位呢?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20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也是一个代人的历史。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来说,甚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因为20年来,要坚持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办这个论坛,每年都要根据当年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做一个研究报告。虽然辛苦,但是非常快乐的。 岁月如梭,中国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近一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动摇。所以今天,根据我对股市危机的研究,从其逻辑结构等方面为大家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 关于大国金融的设想,是我们今年主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当然这并不是在做论坛之初的想法,但是慢慢地发现,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发展方向。这个想法在2005年成形,到了2006年开始明确,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的大国金融发展战略。 尽管有这样一个理想,一切还得从经济问题着手,所以我们始终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大国金融战略的实施。所以,今年我们认为,还是要着重研究金融危机。尤其是2016年,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根据学界的标准,在10个交易日连续累计下跌超过20%,一般认为这个市场出现了危机,这是一般的学术概念和标准。而我们的这次危机,以上证指数为例,有两个时间段在10个交易日连续下跌超过20%,分别从5170点附近跌至4000点左右,和从4000点左右跌至2800点。虽然以前也有过大幅度的下跌,但是因为以前股市的市场化不明显,并且也

没有达到这么严重的程度,并不算是真正的危机,所以说,这是自1990年股市建立以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危机。在这次危机以后,我们引入了很多制度、办法,所以说这也是第一次市场化的危机。 中国的资本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间非常短,样本不是特别充分,缺乏特别典型例证。要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得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改革方案和设想,我想还是有所欠缺,得出的结论不具有代表性。要想研究最近30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机理,以及各国政府如何干预市场,干预之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法律、制度又做了怎样的调整,还是需要回望到美国一九八七年的“黑色星期一”。只有把这些大的案例结合起来,给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提出的建议才可能会比较恰当。所以我们不仅仅研究中国的案例,而是以美国1987年10月19号“黑色星期一”以来的世界若干次重大的金融问题为背景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报告《股市危机与政府干预》。当然,我们重点还是放在2015年中国的股市危机上。 沿着这个思路,我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全球若干次重大股灾及金融危机 美国“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 自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以来,我们对中国有价值的若干金融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股市危机发生的轨迹,它的逻辑线索,它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来各国政府如何治理做为研究的重点。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 十大经典造假案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史上十大经典造假案 今天是“3.15”打假日,最近牵牛炒股炒得不亦乐乎,既然打假,那就不妨把证券市场的“假”抖搂抖搂。 各行各业都在打假,股市也得来一次打假行动,这一次我们把焦点放在了做假财报上,希望给各位股民提个醒,别以为能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说不定,后面假得很! 经典造假案1 2000年,亿安科技:第一只百元股的神话,实际上一点利润都没有。 新世纪初,中国股市诞生了第一只百元大股——亿安科技。但亿安1999年中报显示其每股利润是0.11元,每股净资产0.57元,利润来源主要是卖VCD、SVCD和音响,还有一大块来自物业管理和仓库保管。 靠高科技叫阵、靠低技术产品上阵的亿安科技却如此牛气冲天,人们不禁要问亿安科技:神话还是笑话? 经典造假案2 2000年中科创业:套中有套,股民只好被套。 借助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好风好雨,依托中国国有资本社会化经营的大势,跑马圈地,迅速形成局面,5年间垒起了110亿元的神话,从此走上了做假的不归路。 中科创业"套"中设"套" 然而,在"经典之作"的背后,是现实

的尴尬。 经典造假案3 2001年,银广夏:最具备科技含量的做假,做完了还说不是我做的...... 在中国财经界素有口碑的《财经》杂志2001年第8期推出的长篇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称,该文记者通过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历时一年的追踪调查,终于揭开了一个由高深的“萃取技术”和陌生的“德国客户”组成的造假故事。 过去两年间,银广夏(深圳股票交易所代码0557)创造了令人瞠目的业绩和股价神话。根据银广夏1999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价则先知先觉,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经典造假案4 2002年,蓝田股份: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假货,假到一切都似乎变成了真的。 与银广夏、郑百文等造假上市公司相比,蓝田股份堪称最

2017年股票一览表

2017年各板块龙头股一览表 (1).指标股: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化、中国银行、中国神华、招商银行、中国铝业、中国远洋、宝钢股份、中国国航、大秦铁路、中国联通、长江电力 (2).金融、证券、保险: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深发展A、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证券、宏源证券、陕国投A、建设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 (3).地产:万科A、金地集团、招商地产、保利地产、泛海建设、华侨城A、金融街、中华企业 (4).航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上海航空 (5).钢铁:宝钢股份、武钢股份、鞍钢股份 (6).煤炭:中国神华、兰花科创、开滦股份、兖州煤业、潞安环能、恒源煤电、国阳新能、西山煤电、大同煤业 (7).重工机械:江南重工、中国船舶、三一重工、安徽合力、中联重科、晋西车轴、柳工、振华港机、广船国际、山推股份、太原重工 (8).电力能源:长江电力、华能国际、国电电力、漳泽电力、大唐发电、国投电力 (9).汽车:长安汽车、中国重汽、一汽夏利、一汽轿车、上海汽车、江铃汽车 (10).有色金属:中国铝业、山东黄金、中金黄金、驰宏锌锗、宝钛股份、宏达股份、厦门钨业、吉恩镍业、中金岭南、云南铜业、江西铜业 (11).石油化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服、海油工程、金发科技、上海石化 (12).农林牧渔:北大荒、通威股份、中牧股份、新希望、中粮屯河、丰乐种业、新赛股份、敦煌种业、新农开发、冠农股份、登海种业 (13).环保:龙净环保、菲达环保 (14).航天军工:中国卫星、火箭股份、西飞国际、航天信息、航天通信、哈飞股份、成发科技、洪都航空 (15).港口运输:中国远洋、中海海盛、中远航运、上港集团、中集集团 (16).新能源:天威保变、丰原生化 (17).中小板:苏宁电器、思源电器、丽江旅游、华星化工、科华生物、大族激光、中捷股份、华帝股份、苏泊尔、七匹狼、航天电器、华邦制药 (18).电力设备:东方电机、东方锅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国电南自、华光股份、湘电股份 (19).科技类:歌华有线、东方明珠、综艺股份、中信国安、方正科技、清华同方 (20).高速类:赣粤高速、山东高速、福建高速、中原高速、粤高速、宁沪高速、皖通高速 (21).机场类:深圳机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 (22).建筑用品:中国玻纤、长江精工、海螺型材 (23).水务:首创股份、南海发展、原水股份 (24).仓储物流运输:中化国际、铁龙物流、外运发展、中储股份 (25).水泥: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 (26).电子类:晶源电子、生益科技、法拉电子、华微电子、彩虹股份、广电电子、深天马A、东信和平 (27).软件:用友软件、东软股份、恒生电子、中国软件、金证股份、宝信软件 (28).超市:大商股份、华联综超、友谊股份、上海家化、武汉中百、北京城乡、大连友谊、新华传媒

2015年股灾基本情况、原因、解决方法

2015年股灾的基本情况: 从2014年11月份开始,我国股市迎来了“大爆发”,在持续期间内,股市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然而今年下半开始,这种趋势急转而下,最终形成了“股灾”。截止2015年7月2日,A股这波下跌,跌幅超过50%的股票有450只,除去停牌的股票,占比19.23%;跌幅超过40%的股票有1511只,占比64.6%;跌幅超过30%的股票有1932只,占比82.6%。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沪指连续下挫近1500点,给市场和投资者以重重一击。这是一波群体性灾难,惨烈的下跌让市场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2015年中国“股灾”形成的原因分析: 造成本次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具体来看,总结如下: (一)客观原因 1、经济运行规律 (1)技术分析层面 如下图所示,是截止到今年8月27日,上证指数的K线图,图形的形状与著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论十分吻合。图中,第5浪代表了今年大牛市的过程,当股市达到一定高度后,必然会开始下跌,且下跌的幅度要和之前的涨幅大致相当,这就是图中的a浪,也就是6月份股市的第一次暴跌。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这次下跌超出了本来的

下跌幅度,从而形成了“股灾”。理论来讲,股市的这次下跌属于正常现象,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它却超出了正常范围,这就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控制股票的超跌幅度,使经济恢复正常的运行规律。 (2015年2月----8月上证指数K线图) (2)中国经济的走势 在2014年以来的“房地产化”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政府不得不通过倾向性的政策推动中国股市的繁荣来摆脱当时经济的困境。但是如果股市暴跌,其作用是反方向的,这种反向的作用会使得股市大幅震荡,甚至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也正是这次“股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 (1)中国股市的过度杠杆化 无论对于外资还是内资来说,抓住机会做空市场,以获得超额的利润,是投资者的“本职工作”。然而,由于中国市场以及监管措施的相对不完善,使得这些做空行为促成了如今的“股灾”。

中国股市最赚钱的一种人:只买建仓结束的股票,从不被庄家套牢!

中国股市最赚钱的一种人:只买建仓结束的股票,从不被庄 家套牢! 纵观20多年中国股市,庄家傲立潮头,股价翻江倒海,散户生死沉浮。长期以来,中国股市存在幕后庄家是不争的事实,特别在当前投机气氛甚浓的情况下,庄家行为更是肆虐于市。庄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坐庄手段更为多变,行迹更为隐蔽,盘面更为复杂,走势更为迷茫。庄家如同“变色龙”,善于变化和伪装,不时地编制着一个个巨大的阴谋,让散户不由自主地往里钻。仅就股市图表形态信号而言,就有若隐若现的陷阱,在起伏跌宕的行情中,或是引诱散户蠢蠢欲动,贸然而入,从而卷走散户钱财或是恐吓散户望而生畏,斩仓离场,从而劫取散户廉价筹码,或是故弄玄虚,制造扑朔迷离的市场假象,…,,…真中有假,假中见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分难辨。投资者深为感叹:“只缘身在股市中,不识庄家真脸目。”一幅幅图表形态,宛如一个个五彩的水晶球,令散户迷惑丛生、東手无策,而这些正是庄家狡猾、奸诈、险恶的具体体现。然而,各种各样的庄家手段却很少为人所知,更是无人所破。在这个布满陷阱的市场中,散户拿什么来保护自己?只有掌握破解庄家手段的方法,刺中庄家的咽喉,才能笑傲股林,畅游股海。基于此,我根据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和现状、庄家的坐庄意图和脉络、散户

的炒股特点和习性,对当前股市中的庄家行为进行潜心研究、跟踪观察、实盘检验。并根据我多年亲历,在此详尽地披露了庄家坐庄秘密,将庄家手段袒露于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普通的散户找到识破庄家手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投资者走出技术谜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使散户在强大的庄家面前掌握一套防身制胜术,进而将计就计,借刀杀人,让庄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钻进自已设置的技术陷 阱之中。可以这样说,庄家能够设置技术陷阱,散户就有识别和破解其陷阱的方法。从建仓到出货整个过程中,我重点剖析庄家常用的坐庄手段,对庄家在盘中出现的假动作、假信号、假图表等进行深入的讲解,详尽地揭露了庄家的操盘秘密,让投资者了解庄家的操盘底细,以及对各个阶段的盘口现象、技术特征、量价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使散户通过观察盘面走势,洞悉庄家意图,识破坐庄手段,进而判断庄家想干什么以及将要干什么,是吸货、洗盘还是出货?是反弹、反转还是拉升?是白马、黑马还是病马?庄家的成本是多少?是否有潜力以及潜力有多大?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全 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思维方式。(1)关于建仓问题。在股市实盘操作中,经常听到有人这样问:这只股票庄家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建仓的?庄家建仓结束没有?庄家建仓为什么还要 抛出筹码?如果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你这样问,说明你是一个新事物的挑战者,如果现在还这样问的话,只能说明你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

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2015中国股灾与救市之我见

2015中国股灾与救市之我见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深沪股票市场以来,到现在的股市规模已经在亚洲属于第一位。据中国社科院预测,到2020年,A股总市值将达到80万亿元。中国股市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标志,令世人骄傲。但自从2008年开始便步入了漫漫熊途,长期低迷,令人痛心。2015年6月中旬,中国股市在持续了一年多的高涨之后遭到重挫。此后的两个多星期,中国股市跌幅超过28%,中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蒸发了大约3万亿美元。有人质疑:中国股市真的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利润分享给股民了吗?为什么2015发生的股灾会如此严重?下文我将从何为股灾,2015年股灾产生的原因,股灾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以及管理层救市的思路措施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此文,最后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正文 股灾就是股市的灾难,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异常现象。这是百度百科中股灾的解释,其中的“某个偶然因素”每个国家的不同股市原因是有差异的。而我们中国2015年的股灾就是在今年6月开始,由沪指A股的暴跌引发的接下来连续18个交易日暴跌以及后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股市低迷,

造成了很多投资者、公司还有管理者的巨大损失,这种暴跌是已经危及国家金融安全,损害经济发展和政府威信的一次严重股灾。下面要说的是我归纳的2015年中国股灾的特点。 一.突发性。2015年6月12日沪市创下5178点新高,仅仅一天以后以暴跌百点收盘,短短的20天之内即跌去1000点,其速度之外更让人瞠目结舌。6月15日以来,A股出现世界金融史上都相当罕见的急促暴跌,两周时间里从快牛一下子急变为快熊。指数方面惨不忍睹,上证指数从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点以来暴跌29.9%,创业板指数则自6月5日的最高点4038点以来暴跌39%。个股方面,更是惨上加惨,6月26日、6月29日、7月2日、7月3日接连出现沪深两市l000多只个股跌停的情景。跌的快而猛,股民们深深的处在恐惧之中,每天的千股跌停,使股民看到股市慢涨暴跌的一面,他们来不及判断股市的即将走向,也来不及判断是继续持有股票还是赶紧抛出,就已经全面跌停。这种突发性被一种欺骗性所掩盖,比如2014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引发的市场爆炒,堪称极度的非理性,以致两公司市值之和超波音加空客之和,被称为“中国神车”。甚至在4月21日跌停后仍有大量股民涌入。所以人们看不到此次股灾什么时候会爆发,被中国南北车欺骗。 二.破坏性。从6月15日至7月8日,短短1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从5178点暴跌至3373点,暴跌32.11%。两市市值蒸发24.5万亿,相当于10个上海市的GDP和13个中石油的市值。跌幅超过50%的股票有450只,跌幅超过40%的股票有1511只跌幅超过30%的股票有

揭露中国上市公司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

揭露中国上市公司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 这个春天的股市有点冷,但三位财务大家的热情受邀和知无不言,让我们温暖。 黄世忠——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清议——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也是理财周报专栏作者,申草——证券界杰出的“打假”代言人,聚会理财周报会客厅,指点财务核心,揭示纷繁数据背后的真相。 我们,还有作为理财周报读者的你们,能够同时在以上三位财务大家的指点下,踏上捷径寻找财务价值宝藏大门,实在有幸! 也就在这个春天,理财周报年轻的采编人员,也不惴浅陋,从最基础的营业收入、成本和利润出发,操作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财务专题,迈出艰辛但有意义的财务探索之步。 理财周报记者汪江涛实习记者郭吉桐/文 区别阅读年报指标 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位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年报时,都有自己最关注的指标。 做过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他最关注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普通股东净利润”。而另外一位CPA朋友在被问及时,说应该针对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上市公司,区别阅读财务指标。 上市公司年报内容丰富,包括会计数据摘要、股本及股东变动、公司治理、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等。囿于专业能力和时间所限,一般的投资者很难面面俱到地阅读。 资产负债表反应企业财务状况、长短期偿债能力等重要信息;利润表集中反应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主要说明企业现金来自何处、用往何方。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比如现金流量多大才算正常?一般来说,依靠主业盈利的上市公司,其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应低于其同期的每股收益。因为其获得的利润,若没有通过现金流进入公司账户,那么利润极有可能是通过做账“做”出来的。 投资者不能简单地对某些会计科目予以关注,而应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公司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信息。此外,像财务报表附注、重大事项、管理层分析等都值得深究。 稳公司,见未来 正如关心个人年收入一样,投资者也关心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上市公司一年能够创造多少价值,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营业收入和利润。 理财周报统计了截至3月14日公布年报的375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成本及利润数据。375家公司200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收入过百亿元的有17家,苏宁电器(58.01,-0.99,-1.68%,吧)以401亿元居首。同时,375家公司2007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91%,利润最高的浦发银行(32.00,-0.44,-1.36%,吧)有107亿元。 我们看到:受益于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以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银行、证券及房地产等俨然成了最赚钱的行业——尽管这种增长未必能持续;而产品提价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似乎更直接,受益的包括农产品(27.00,-0.49,-1.78%,吧)、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 我们注意到: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营业利润下滑的秘密在于成本增幅首次超越收入增幅;决定产品盈利能力的销售毛利率未来走向,更多取决于行业景气度变化和成本转嫁能力;公司三项费用占比继续走低,但财务费用仍很紧张。 对于财务,我们仍矢志探讨;对于本质,我们将孜孜以求。希望理财周报读者和我们一起,从这个春天开始,直面纷繁数据后的真相,做一名睿智的投资人。 营业利润下跌15%的密码:营运成本飞涨64.95% 理财周报记者黄婷实习记者郭吉桐/文 持续一年多的业绩井喷,人们相信会持续更久。但大多数人都基本相信现实的时候,现实常常不相信大多数人。 在已公布年报的343家上市公司中,与2006年相比,2007年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了54.38%,但营业利润却平均下跌了15.30%。到底是为什么呢?理财周报研究发现,秘密是:同期营业成本平均上涨了64.95%。 成本与主营收入、营业利润之间究竟交织着怎样的关系? 2007年成本增幅首次超越主营收 理财周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在已公布年报的343家上市公司中,2007年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了54.38%,同期营业成本平均上涨了64.95%,与2006年相比,2007年营业利润平均下跌了15.30%。 在这343家上市公司中,有262家2007年营业利润同比呈正向增长,占比为76.38%,也就是说,在已公布年报的343家上市公司中,76.38%的公司去年营业利润都得到了增长。其中有86家上市公司2007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在100%以上,这86家公司平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为942.67%,而同时,这86家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117.83%,平均成本同比增长率为116.07%。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来,营业成本增幅首次大幅超越主营收入,说明中国实体经济开始迈入高成本阶段,意味着较大规模的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换代的迫切到来。 26家公司成本翻番 想要让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步增长,成本控制是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已发布年报的343家公司中,2007年营业成本同比平均上涨了64.95%,营业成本增长过快,是对公司利润增长的限制。2007年营业成本同比上涨50%以上的一共有76家,其中26家公司去年的营业成本比06年整整上涨了一倍以上。 去年同比营业成本增长率最高的前五家公司分别是*ST太光、ST 丹科、万通地产、仁和药业和云南城投,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5888.69%、4102.32%、789.12%、763.25%和669.11%。其中*ST太光的主营成本100%来自电子产品,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6.98%的情况下,将近60倍的成本增加让其不堪重荷,导致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91.62%。而ST丹科的主营成本有98.53%来自工业,0.91%来自农业,去年农业和工业的涨价,让该公司的营业成本上涨了41倍,因此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倍的情况下,该公司的营业利润仅增长了14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