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工作方案(20192021)》

《上犹县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工作方案

(20192021)》

—2—上犹县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工作方案(2019-2021)按照工业强省和全市“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的战略部署,为推进我县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和产业集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经研究,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省工业强省推进大会和全市“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的要求和部署,紧紧抓住产业招商链、项目建设链、创新升级链、要素保障链、政策扶持链等“五链”环节,确保在集群总量规模上实现量变、在质量效益上实现质变、在创新发展上实现裂变,着力推动我县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快速提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一)2019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集群产业链下游制品项目10个。

集群产业规上企业达到35家,集群总量达到53亿元,其中规上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产业集中度由40%提高至45%。

(二)2020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集群产业链下游制品项目10个。

集群产业规上企业达到45家,集群总量规模达到7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产业集中度由45%提—3—高至50%。

(三)2021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集群产业链下游制品项目10个。

集群产业规上企业数达到55家,集群总量规模达到9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2亿元,产业集中度由50%提高至55%。

三、主要措施(一)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我县正按照《上犹县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xx-2020)》,有序推进玻纤复材产业集群的发展,并根据市场等因素,适时调整相关项目建设。

在2020年,我县将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扩充集群总量、产业链项目建设、推广产业标准化建设、做优做强龙头企业等方面,高标准编制《上犹县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商务局、县财政局〕(二)围绕产业招大引强一是围绕首位产业龙头企业元源新材公司下游配套产业,以珠三角、长三角为招商重点区域,重点引进电子基材、环保设施、绿色建筑等产业链项目。

二是围绕产业应用终端产品项目,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高铁、航天航空等领域相关产业链项目。

三是加强与中国玻纤复材协会等行业协会沟通交流,发挥好县玻纤协会在政企联动、以商招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4—加大依托行业协会的招商力度,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四是持之以恒招大项目,力争每年引进1个投资超5亿元的项目,力争2021年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有招商引资任务单位〕(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加快启动元源新材二期建设,争取产能早日达产

达标,带动效应和示范效应更加凸显,力争在202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5亿元。

二是通过集中要素和政策倾斜,推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和“特事特办”,培植好一家玻纤复材下游产业链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产业链带动示范作用。

三是引导广建玻纤、沿湖玻纤、元丰复材等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技改升级,力争三年内产能规模实现翻番;督促旭联新材、和必达、志广新材等一批项目达产达标,力争每年新培育一户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

四是抓好小微企业培育。

全面落实各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优化配套服务,抓好“小升规”工作,培育好一批入规企业,壮大首位产业规模。

〔牵头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各安商服务单位〕(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发挥好南玻院积极作用,全面提升玻纤检测中心,抓好京禾纳米等平台建设,提升企业产品研发、创新升级、工艺改进、节能降排等水平。

二是引导元源新材等企业实施“机器换—5—人”“智能化”改造工程,提升产业集群的科技水平,力争每年有2-3户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改造。

三是引导元源新材、沿湖玻纤、广建玻纤、龙泰新材等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实验室。

四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集群的深度融合,实现企业上云、上平台,逐步应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等,全面提升首位产业创新水平。

五是培育质量标杆企业,鼓励企业夯实品牌发展基础,培育一批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的自主品牌,积极争创中国质量奖、江西井岗质量奖。

〔牵头单位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各安商服务单位〕(五)夯实园区平台支撑一是加快完成南区二期道路、供电、供水、亮化、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启动北区扩区建设,及早谋划南区三期建设,力争3年内新增工业用地3000亩,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三是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力争每年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米。

四是加快推进“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完成园区闲置低效土地(厂房)的清理,实施好省市县“满园扩园”“亩产论英雄”等工作,提升企业亩产效益。

〔牵头单位县工业园区管委会、黄埠镇政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城投公司、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税务局、县供电公司、县自来水公司〕(六)大力开展招才引智—6—一是强化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国家玻纤协会的合作,聘请业内知名权威专家、学者为我县首位产业发展把脉会诊、提供服务,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与赣南师范大学等国内大中专院校的合作,建立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积极引进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落户我县企业,助力企业发展;强化县职业中专的积极作用,通过开设定向班等,为产业发展培育技能型人才、产业工人。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好市、县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吸引国内更多业内人才参与我县玻纤复材产业的建设。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上犹中专、各安商服务单位〕(七)优化营商安商环境一是持续抓好降成本优环境工程,在用能、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争取更多上级扶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是加大“四个一”安商服务的督查考核力度,持续营造好亲商、安商、护商、兴商的氛围。

三是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坚持重大首位产业项目特事特办。

四是适时出台招商政策,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我县。

〔牵头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安商服务单位〕

四、政策措施(一)用地方面—7—力争每年安排1000亩工业用地和新建10万平米标准厂房用于发展首位产业;落实好《上犹县工业主导产业招商引资36条》《上犹县工业首位产业扶持办法》关于玻纤复材产业项目涉及的用地优惠政策;对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投资规模大的玻纤复材项目,按照“特事特办”和“一事一议”的政策,优先安排用地和入驻标准厂房。

〔牵头单位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县城投公司、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二)用工方面1.宣传、落实好《上犹县工业主导产业招商政策36条》《关于加强人才引进管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参与玻纤复材产业的发展,强化与南京玻璃纤维设计院的合作,聘请业内知名专家为发展顾问,建立与赣南师大的合作机制,力争每年引进业内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人才10位以上。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财政局〕2.支持县职业中专与县内首位产业企业的对口合作,开设玻纤复材产业专业课程,力争每年为企业解决技术工人200名。

〔牵头单位县教育科技体育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安商服务单位〕3.每年定期组织企业参加招聘活动,建立首位产业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库,通过组织平台招聘、乡镇协助招聘等方式,解—8—决企业用工需求。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三)融资方面1.优先支持玻纤复材产业企业享受“财园信贷通”和“小微信贷通”政策;按照政策限度给予最高额贷款,充分发挥好“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的积极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2.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优先支持首位产业规上企业享受政府倒贷基金,发挥好倒贷基金的作用,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3.发挥好两大主导产业引导基金、出口退税回转基金、企业上市培育基金的作用,用于支持首位产业项目建设。

4.设立上犹县首位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首位产业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壮大。

5.发挥好“政、银、企”联席会议的积极作用,搭建好银企合作平台,促进玻纤复材企业与金融部门的良性互动。

〔牵头单位县金融工作办公室、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局、县城投公司、各金融机构〕

五、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县玻纤复材产业集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工信局、商务局、工—9—业园区管委会、发改委、金融工作局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工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落实,引导企业增资扩产、技改升级等;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产业项目的建设;县发改委主要负责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导;县金融工作局主要负责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等问题;县商务局主要负责统筹指导产业项目的招商,并对县直部门(单位)产业项目招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其他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产业项目招商和安商。

将发展首位产业的任务层层分解到相关部门(单位),形成全县上下齐抓玻纤复材产业的浓厚氛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