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文学欣赏课教学思考.

聋校文学欣赏课教学思考.
聋校文学欣赏课教学思考.

聋校文学欣赏课教学思考

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曲折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打动读者。文学欣赏课可以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近年来,我们XXX市盲聋哑学校高年级增设了文学欣赏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欣赏内容由老师自行安排。这要求教师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高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聋校高年级文学欣赏课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欣赏内容的选择

聋校高年级的学生己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学过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文学篇目。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对欣赏的作品选择欣赏方法时,除对某些典型的文学作品进行单一的欣赏外,其余较多地采用了“系列欣赏〃"类别欣赏〃的方法。也就是在确定一个欣赏主题后,对符合这一主题的一系列作品集中进行欣赏。这不仅在知识上是一个总结和概括,从欣赏的角度看,又能给人以完整、统一的美感。比如“秋的韵味和遐想〃咏秋作品的欣赏,“花的品质与人的精神〃以花喻人作品的欣赏,“美好的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欣赏。这些主题的选择既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欣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欣赏课上要让学生

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和强烈的欣赏欲望。教师要对欣赏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设计“秋的韵味和遐想〃这一欣赏主题

时,我是这样想的,在古今中外众多的咏秋作品中,作者所寄予的明显的感情大致有两种------------------- 悲秋和颂秋,所以,我就把对这个主题的欣赏设计成两种。第一种,作者由于不幸的遭遇,或人生的失意、或漂泊的凄苦,创作岀悲秋的作品。此类作品首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另外还有李清照、柳永的词。从这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于萧瑟的秋景中抒发的或游子思乡、或愁肠百转的感情。第二种,作者拥有开阔的胸怀、不凡的气度和乐观的精神,欣赏秋的辽阔和其独特的韵味,故而写岀颂秋的作品。我把XXX的作品作为此类欣赏重点,从“寥廓江天万里霜〃“战地黄花分外香〃等高远明媚的秋景中,引导学生体会一代伟人的思想和胸襟。两条线索、两种情怀、两种感受,这样的课堂设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欣赏的过程突出一个"美〃字

美的事物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身心的愉悦,比如对一丛鲜花的欣赏、对一处美景的陶醉、对一件精美玉器的把玩等。我们的欣赏课也是如此,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都要突出一个“美〃字。如果我们欣赏的作品所蕴涵的意境是美的,老师的讲解语言是美的,那么每个学生的心境也就是美的。聋童天生的缺陷导致他们对语言的美的感知存在欠缺。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能直观表现美的手段,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引发他们对美的联想。这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比如,在欣赏以花喻人的作品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各种花的精美图片,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学生通过欣赏感悟到各种花的可贵品质,如梅的高傲、兰的清幽、菊的淡雅、荷的

高洁等。又如,在欣赏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时,课件上先出现了一对振翅的蝴蝶,它们美的形态、双宿双飞的美的意境, 自然让人联想到“梁祝〃这段经典的爱情故事。学生带着这种美的心情去欣赏其他的爱情作品,能不断产生欣赏兴趣。

总之,文学欣赏是欣赏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身心愉悦、陶冶情操的过程。上好每节欣赏课,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应不懈努力的方向。

浅谈聋校语文有效课堂

浅谈聋校语文有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9-07-05T15:44:49.370Z 来源:《成功》2018年第12期作者:梁琼[导读] 从事聋教语文教学也有20几年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我一直都在思考。我认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后学生的收获,也就是说通过老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或发展。 恩施市特殊教育学校湖北恩施 445000 从事聋教语文教学也有20几年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我一直都在思考。我认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后学生的收获,也就是说通过老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或发展。同时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我们聋校,由于聋生自身的缺陷,视觉无法补偿听力,从而造成“教师教得累,聋生学得苦”,而且聋生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低效化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改进。 一、我对影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一)教师运用手势不当,传递无效甚至是错误的信息。特别是不少男语文老师,手指本领就不如女老师灵活,打手势时几乎是完全将《中国手语》中的手势一字一字完整不漏地打出来,聋生很难看懂,更何谈语法手势,就好像许多聋人看不懂中央台的手语翻译一样。不当的手势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生理解的困难,更糟的是它常常传递虚假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导致聋生长期将错就错。如:“王妮、余杲等几人要去表演节目。”这句中的“等”字,很多人用“等待”的“等”打出来,结果学生理解成了王妮、余杲要等好几个人一起去表演节目。再比如由于手语的局限性,学生对“开玩笑”总是写成“开笑玩”。可见,这给学生带来的错误信息是多么的严重。 (二)讲解顺序、方法不当造成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使语文教学有效性也不能得到保障。聋生认知的最大特点是他们喜欢结合具体的事物进行认知,离开具体的事物,只是用几句话进行解释,往往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但很多语文教师讲课时常常会忽略这一点,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顺序进行讲解,这样教师在台上讲得有条有理、津津有味,讲台下的学生却云里雾里,根本没有办法理解。虽然我们很多的语文老师教学真的很用心,态度也很端正,学生就是学不好。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控制不当,也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老师上课时滔滔不绝,听课的人还以为他真行,一堂课能讲那么多的内容。实际上如果没有很好地筛选合适的内容,讲了半天对于学生来说等于是听天书,完全无效。如果课堂教学的度把握得不好,也会严重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媒体使用不当也会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老师越来越多。但有些老师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喜欢展示自己的制作技巧和创新能力,所以常常不由自主地追求课件的新、奇、美。教师边翻课件边解说,实际上学生被课件中新奇的画面深深吸引,根本没有注意看教师的解说,上课变成了欣赏,紧张变成了休闲,课堂的有效性的也受到了影响。 (五)聋生本来因为听力障碍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如果听任下去,课堂气氛就显得沉闷。大部分老师认为聋生的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因此语文课堂中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要求也就不高,仍以传统的满堂灌为主,这就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意见 (一)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既能对课文整体感悟,又能对课文里语言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有准确的把握,力求找到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去指导学生学习。 (二)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此,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智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出发,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订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去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进目标的达成。 (三)恰当运用聋生的第一语言——手语。手语的使用要力求规范、准确、完整。如果省略和次序颠倒,只打重点词语,学生就难以建立完整的句子的概念。要避免手语干扰汉语的学习,使聋生规范地运用手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按照汉语语法规则,配合规范的口语打出。要用规范完整的语言为聋生提供语言示范,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适时适当引入多媒体,服务课堂教学。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积累大多借助于课文这一载体。但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时空跨度大,针对聋哑学生来说,仅凭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描述或简单的几张图片,很难让学生真正把握理解。多媒体教学却能准确地传递信息,并且能使课堂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所获得获得的知识就灵活、扎实,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聋校语文课改的一个长期目标,也是一条艰巨而漫长的道路,但只要我们全体聋校语文老师积极地转变观念,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去学习、实践、反思,一定能提高聋校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从而使每一个聋生都真正听懂每一节课,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 (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 (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是根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选编的。讲读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切、真挚动人的亲情;《荔枝蜜》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几篇课文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但本组课文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要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文字解释通俗,并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介与准确,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1、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解决方法: (1)演示句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图片、

聋校语文教学反思

聋校语文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发现聋生在朗读课文时会出现读不通、读不准的情况,表现为(1)顿读:一字一顿地读。(2)读错:添字、漏字、读错字、颠倒重复。(3)读破:停顿错误,把句子读得支离破碎。这些情况,虽然健全学生也会出现。但聋哑学生出现这些错误的频率之多、情况之普遍远远超过健全学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发音器管不灵活,气流控制不自如;另一方面,是因为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弱。聋人学汉语,仿佛是外国人学中文,是第二语言的学习,他们在学习时出现的一些错误,常常是健全人所料想不到的。我通过学习、观察、不断总结学生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从启发理解入手,通过具体形象的指导,采用不同的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聋校教材所选取的课文,或反映祖国河山的秀丽壮美,或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聪明才智,或赞美英雄人物的豪情壮举……学生在学习、朗读这些课文时。用心体会、感同身受,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净化了学生心灵,陶冶了学生情操。 还有,聋生听不到广播;听不到别人的谈话;看电视时只见到图象,而听不到各种声音……,听力障碍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学习语言的机会,使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地习得语言。因此,聋校的语文教学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材只是个例子,而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凭借。语文学习一定要与生活相结合。听力障碍使得聋生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相脱节,已有的经验和先前的知识,很难通过语音这一中介快速提取。聋校语文教材中所有的看图学词学句以及许多课文都来自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中已有的经验是开展学习的基础,所以聋校语

文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我充分运用直观性原则,使学生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学习对象,获得充分、全面的感性认识,激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依据教材与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还巧妙地、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扮演角色。学生通过担当角色,很快理解了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体验角色情感。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也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觉得语文是那么自然、那么可亲,语文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便会自觉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运用。 聋哑学生学语文很难,他们尤其需要激励。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聋生朗读不流利,回答不正确时,老师给予期待性、关怀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有勇气追求成功。当学生有了进步,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学生即使有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时,一个微笑,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会给学生多大的激励啊。 将新的育人观、课程观、教学观融于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我的追求。只有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探索,才能使自己的语文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聋校语文教学法是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与普师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具有很多方面的共性。在特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在突出其自身特殊性的同时,还必须切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使耳聋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语文教学确实得到提高,其言语及行为缺陷确实得到补偿。特师的教法课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就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尤其是对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必要的调整。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变革历程,从1989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993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直至1998年新版《小学语文教学概论》,都无不在绪论的“学习方法”一节中明确提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原则。这不仅是中师生毕业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需要,更是他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实现自身素质的再提高,以适应教学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今天,普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形势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模式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几乎都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上解决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关系问题,语言训练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窘迫局面的问题。而这些模式中的相当一部分正逐步被聋校语文教师所认同,而且有些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在目前的新形势下,聋校语文教法课的教学,应以增强特师生的内功为主要任务,为他们毕业后的继续发展积蓄力量。要实现这一目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而判断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否合理,标准至少应有三个方面:一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三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语文教学理论的方法。 针对学科及其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经过不断摸索,我尝试设计了理论研讨课、观摩课、操作课、综合课等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研讨课 此种课堂教学模式针对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聋校语文教学法的总论部分。其目的是要学生理解聋校语文教学的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并明确这些基础理论对聋校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有时,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常就当前反映聋校和普通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成果的论文、课堂教学纪实等结合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展开研讨。 以“聋校语文教学原则”为例,在新课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学路引导、讨论助学和独立自学三个教学步骤。第一条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明确该原则的基本含义;再展示聋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在观察案例的同时体会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品德教育二者关系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效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针对“此案例中,教者如何贯彻此原则”的问题展开讨论,归纳出贯彻此项原则的几条要求。第二条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系列化的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按照第一条原则的学习思路,让学生逐步通过回顾和分析在聋校见习的案例,归纳出该原则的基本要点。第三条原则,传授语文知识同培养语文能力相结合,我要求学生遵循上述学习思路自读教材,提出问题,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聋校教

聋校九年级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 (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 (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是根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选编的。讲读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切、真挚动人的亲情;《荔枝蜜》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几篇课文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但本组课文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要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文字解释通俗,并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介与准确,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1、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解决方法: (1)演示句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图片、课件); (2)学生多读课文,相互交流阅读收获,相互启发,读懂课文。 五、应掌握的手语: (各课的生字新词,有手语教材) 六、教学课时安排:(共31课时) 第一课(6课时) 第二课(7课时) 第三课(6课时) 第四课(3课时) 读写例话(1课时) 基础训练1(6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1、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写一篇读后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

聋校语文教学

聋校语文教学 应注重“两条腿走路” 语文生活化教学观的认识与尝试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黄晓梅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课堂上,不管采用怎样完善的教学方法,都不能保证十全十美的教育。对课堂中各门学科基础知识学起来也非常困难的人,就越不能把他的智力生活只限于基础知识。要防止学生成绩不好而无止境地挽救他们的不佳成绩,而要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引到丰富的智力生活中来。”因此,聋校语文教学必须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概念,注重课内与课外“两条腿走路”,才能切实提高聋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为聋生适应社会生活,继续学习和参与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两条腿走路” 生活化教学就是以丰富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情境教学为手段,把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构建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聋生主体活动,激励聋生主体参与实践、探究、创新,提高其全面素质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消除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背诵词语、分析课文、回答问题,以语导文的形式去理解、积累、内化课文的语言,很少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语言来学习语言的弊端,将学习目的、要求转化为聋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多元智能参与活动,引导其自己去探索、发现,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解决问题,培养聋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态度和习惯。 目前聋校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用短短的40分钟负担那么重的语言(口语、手势语、书面语及其他)学习、训练任务,同时还要兼顾聋生的思想、智力、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没能利用语言能力环境浅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和专以培养聋生语文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教学一起,来发展聋生的个体语言能力。然而,今天聋生步入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已经呼唤聋校语文教学的概念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的圈内。笔者经过几年聋校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对生活化教学观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起始教学中萌发探究意识 聋生由于视觉感知,留在脑中的视觉表象较多,联想、搜索能力差,特别是对抽象事物更是难以接受。针对这一点,在起始教学中,把课文学词识字和环境学词识字结合起来,从小培养探究意识,是聋生不断自我发展的基础。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把握大纲,抓住教材,在生活中指导学生认识周围环境中一切物体的名称,如广告语、招牌、门牌、标语等语言的手势语。在活动中认识一些动作词语的手语。再指导学生理解事物之间、词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手势语按汉语语法说句子,逐步说句群,描述简单的场景及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一年级学词识字中,教学《笤帚、簸箕》时,先把课文所学用具的名称,在生活中对照实物用手势语教给学生,再在实物上贴上牌子,使其挂牌“上岗”。学生做值日时,指导其明白各种用具的用途。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很快掌握了字、词的音、形、义。不但按课文要求仿写了“谁拿什么做什么”的句子,聋生在环境中识了词,说了句,还生动地描述了每组同学做值日、扫教室的情境。如此真正理解了词意、句意,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词又作书面认识、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能牢固地记住了语言,积累了材料,达到了最佳效果。

聋校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聋校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7-04-26T14:22:39.737Z 来源:《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4期作者:王静[导读] 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是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发展。 辽宁省朝阳市特殊教育中心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是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让语文课堂教学弃繁求简、返朴归真,在课文教学的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尊重学生的愿望、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同时要掌握课堂节奏,在“慢”字上寻求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 关键词:有效性语文课堂中国手语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课堂上组织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聋校,由于聋生自身的缺陷,在视觉无法补偿听力的情况下,“教师教得累,聋生学得苦”,而聋生依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低效化现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革一直困扰着我们教师。 一、对影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1.教师运用手势不当,传递无效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不少教师打手势时几乎是完全将《中国手语》中的手势一字一字完整不漏地打出来,忽视了聋生看懂单纯语法手势的困难,就好像许多聋人看不懂中央台的手语翻译一样。不当的手势不仅带来学生理解的困难,更糟的是它常常传递虚假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导致聋生长期将错就错。如:“李明、王华等几人要去表演节目。”这句中的“等”字,很多人用“等待”的“等”打出来,结果学生理解成了李明、王华要等好几个人一起去表演节目。显而易见,这里面给学生带来的是错误信息。 2.讲解方法、顺序不当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使得教学有效性不能得到保障。聋生认知的一大特点是他们喜欢结合具体的事物进行认知,离开具体的事物,只是用几句话稍进行解释,往往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但很多教师讲课时常会疏忽这一点,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顺序进行讲解,这样教师在台上讲得是有条有理、津津有味,台下学生实际上根本没有理解。所以我们很多的老师教学真的是很用心,态度也很端正,学生就是学不好,到头来他有理由责怪学生,周围的同事还纷纷赞同他的意见:你看他那么认真教,学生还不懂,所以肯定是学生的问题。 3.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含量控制不当,也会造成低效。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听课的人还以为他真是行,一堂课能讲那么多的内容。实际上如果没有很好地筛选合适的内容,讲了半天对于学生来说等于是听天书,完全无效。如果课堂教学的目标把握得不好,也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 4.媒体使用不当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的一个因素。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但有些教师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喜欢展示自己的制作技巧和创新能力,所以常常不由自主地追求课件的新、奇、美。教师边翻课件边解说,实际上学生被课件中新奇的画面深深吸引,根本没有注意看教师的解说,上课变成了欣赏,紧张变成了休闲,课堂的有效性的确是受到了影响。 5.聋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课堂气氛沉闷。大部分教师认为聋生的理解能力差,语文表达能力差,因此语文课中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要求不高,仍以传授知识为主,这就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认真钻研教材。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既能对课文整体感悟,又能对文字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有准确的把握,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如果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对课文没有深入浅出的把握,实现有效性课堂教学就是一句空话。 2.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此,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智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出发,根据学生具备的能力,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然后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目标的达成。 3.恰当运用聋生的第一语言——手语。手语的使用要力求规范、准确、完整。如果省略和次序颠倒,只打重点词语,学生就难以建立完整的句子的概念。要避免手语干扰汉语的学习,使聋生规范地运用手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按照汉语语法规则,配合规范的口语打出。要用规范完整的语言为聋生提供语言示范,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适时引入多媒体,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积累大都借助于课文这一载体。但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时空跨度大,针对聋哑学生来说,仅凭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描述或简单的几张图片,可以说是很难让学生真正把握理解的。而多媒体教学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使信息形象化,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长期课题,更是一条艰巨的道路,但只要我们全体聋校教师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必能提高聋校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把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引向深入。参考文献 [1]陈建军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绥化学院学报,2015,(1):41-45。 [2]何义红浅谈如何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4,(11):69。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四课《我和姐姐争冠军》教案 4、我和姐姐争冠军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七个生字词,正确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要求: 1、本课七个生字词语。会用“踊跃”,“忙碌”造句。会用指定的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能找出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能仿照课文,说、写一次体育活动或比赛。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和姐姐争冠军的决赛过程。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讲的一些乒乓球动作的术语。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4、我和姐姐争冠军 二、新授。 1、让学生看课后的预习要求: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重点句子。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预习效果。 4、学习生字词语。 xuān bùyǒng yuè yù sài qiāqiā wéi chíkòu shā 宣布踊跃预赛恰恰维持扣杀 5、教师范读课文。 6、学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谁与谁争夺冠军?最后是谁夺得了冠军?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7、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特别是一些乒乓球术语。 8、指导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讲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报了名。 第二段讲预赛的情况。 第三段讲决赛前场内的情况。 第四段讲决赛进场试球。 第五、六、七段讲决赛情况。 9、让学生默读课文,讨论问题:课文哪几段直接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在这以前讲了什么? 在决赛第三局的比赛中,“我”是怎样争夺冠军的? (学生读课文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书写词语2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手势写词语。 维持踊跃扣杀预赛 2、让学生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在这以前讲什么? 二、新授。 1、教学第一段。 (1)指名读。 (2)让学生说说第一自然段讲什么。(讲学校要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3)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内容。 (4)让学生说说读了第一自然段,了解了哪些内容? 了解了我和姐姐在同一个学校读书,课后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是一对小球迷。国庆节前学校要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5)让学生齐读这一段。 2、教学第二段。 (1)让学生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的主要意思。(讲我和姐姐在预赛中都战胜了自己的对手,两个人将在决赛中争夺冠军。) (3)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3、教学第三段。

浅谈聋校全纳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聋校全纳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1-12-01T14:00:25.8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1期上供稿作者:宫伟杰 [导读] 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宫伟杰山东省昌邑市特殊教育学校261300 摘要: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聋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机构,多年来一直采取封闭式教育,在普通教育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要使所有聋生真正融入健听生中,接受与健听生同等的教育,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促使他们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真正实现教育上的全纳。 关键词:全纳教育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其基本原则是: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 我们学校于2006年春天与邻近的普通小学联合,进行了融合教育实验(全纳教育的前身),目的在于使聋生融入健听学生中,进入他们的学习环境,与他们共处并合作,消除健听学生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以提高聋生各方面的素质,为他们真正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鉴于当时的条件,实验班级授课采取了两种形式:体育、美工、微机课以及活动课在普校由结对班级的教师讲授,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仍在聋校进行。 多年来,聋校的课堂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授人以鱼”及“填鸭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方法单一;加之聋生因听力障碍,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思维的连续性差,常常是一节课讲完,教师口干舌燥,学生却收获甚少,有的同学甚至一问三不知,更有甚者到毕业时仍写不出一篇语句通顺、意思连贯的作文。而在普校,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最终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主体,归根结底即达到学生自能发展的目的。现行的全纳教育,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促进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协作,鼓励学生创新,允许学生失败;教学设计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采取合理的课堂管理办法,增加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由此可见,传统的聋校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聋校语文教师,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从分类教学到随班就读,再到融合教育,一直进行着课堂教学实验与改革。在这个过程中,还借鉴了普校的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及自能课堂的有关理论,反复尝试、改进,摸索出了一套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全纳教育的发展。 一、熟读课文,大胆质疑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聋生因听力障碍导致阅读困难,思维发展缓慢,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学习能力差。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培养其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修改自己语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过程。因此,学习新课文前,可首先布置学生读课文,借助字典扫除阅读障碍,提醒学生注意阅读过程中的停顿和重音,做到有表情地、熟练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可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如教师领读、学生个别读、小组齐读、师生同读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有目的地去探究。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发现:有的同学会发现某个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有的同学会发现某个句子的语序和原来学的不一样,像“把”字句和“被”字句;有的同学会发现今天的生字有一个和以前学的字有相似之处(形近字);还有的同学会发现课文的内容自己非常熟悉,像聋校语文第九册第十八课《捉鱼》,很多同学有相同的经历……接下来,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对有发现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其积极性,同时也能激励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发现问题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在老师引导下,在其他同学积极情绪的影响下,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阅读、发现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是快乐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们认识到: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因素,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及主体能力,就是说,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做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认知行为的主体,而教师是行为的主导;教学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建构活动发生作用;学生从原有的经验世界中,组织起相应的建构原材料,自己去提问题、选方法和探索验证,去进行表达、交流和修正,从而有效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自主性学习的观点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自觉自愿地学习,实现教学最优化。 课文读熟后,学生发现的问题都摆在黑板上了,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思考的过程也就是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新旧知识的联系沟通了,问题的答案也就有了。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探究需要时间,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学习的有效时间。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不是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适时适当的方法指导,并给以鼓励,给以提醒和帮助,使学生的思考能顺利进行,而不致于被某一个问题困住,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建立多向通道,增加信息来源,教学效果远比讲解提问方式要好。因此,分组合作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使用的方法。我将班内学生依据听力、智力、学习能力及其潜能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优、中、差生适当搭配,把个人探究、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探究、交流的时候,要求各成员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得出不同的答案;学习较优的同学要引导学习较差的同学,在帮与学的过程中共同受益;或是由此学生做彼学生的“老师”,为不懂者解答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个性的机会。学生发言时,不管对与错,其他同学都要掌声鼓励其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得到同伴的鼓励和认可,这样,大

浅析聋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聋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聋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对聋校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聋校;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重视聋校 聋校培养的小学生相对于正常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上具有更大的难度。由于聋校的学生存在着听力障碍,所以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比正常孩子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投入更多的精力。然而,在聋校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让有着听力障碍的孩子更好的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以语文阅读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树立聋校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重视聋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改进授课方式是有必要的。 一、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可视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进步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对聋校的教育投资也在逐渐增大。许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等现代化的教学场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这些现代化的视频播放器来使学生避免自己在听力上的缺陷,将学习内容转变为视觉上的互动。这样的语文阅读讲授形式不仅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聋校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比如说: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锄禾》这首诗时,可以首先以动漫的形式给孩子们播放出一个老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进行田间耕作,豆粒大的汗水不时的从老农的脸颊渗出滴落在作物的叶片上。还可以从其他侧面比如烈日等层面上体现出农作的不易,以一种视觉上的效果让聋校小学生感受到《锄禾》这首诗所需要反映出珍惜粮食的主题,虽然孩子们不能从老师的语言中听到所表达出诗句的具体含义,但是他们已经能够从画面上了解到故事的大致含义以及所要反映出的主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应该比老师的直接语音教授效果更好。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者多功能厅给孩子们创造出所学阅读题材的故事背景,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实践证明,聋校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阅读水平可以达到与正常学生一样甚至更高的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聋校学生,不要只关注他们的残疾给他们的阅读带来的障碍,而是要承认他们独立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感受,深入研究他们的身心特点,让他们真正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阅读。因为读书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预先把课文内容读透,有一定的理解,等到教师进行讲解时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阅读,首先要保证阅读的时间。聋生因为听力方面的障碍阅读速度略慢,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吃力。那么,就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从容对待课文预习,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还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权,不要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强制,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阅读方式,默读或者朗读或者边打手势边阅读等等。学生有自主选择权,就会有更加高涨的热情,阅读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三、重视聋校学生的主观性,教学内容互动化 大量的实际数据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正确的引导,再结合着聋校学生的自身努力与坚强的毅力,聋校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达到正常学生的水平,甚至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可以超过一些正常学生。因此说老师在平时的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给与聋校学生足够的尊重,将他们当成正常孩子一样来给予关怀与温暖,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仔细的分析他们各自的心理状态并作出引导。让他们从内心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这样就可以让聋校学生真正的敞开自己的心扉,让他们自己原本

聋校语文全套15册

2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要求: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从黄河变化这件事受到启示,增强保护环境的意 识。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阅读后,能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重点: 黄河的变化和它变化的原因是本课重点,故而,第四、五、然段是课文学习的重点段。 教学难点: 把握“黄河的泥沙”这条贯穿全文内容的主线,弄懂各段在这一点上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教具:大字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黄河吗?了解黄河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0课,读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二.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懂的字词句。 三.边读课文,边理解各自然段的字词句。 1.读第一自然段。“表现”为什么要加引号?是不是真得表现?大吃一惊是什么意思?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决口、改道两个词语通过课

件来演示。 2.读第二自然段。人们常常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怎么会是这样一条祸河? 3.读第三自然段。黄河流域的范围要比黄土高原更大一点。媲美是什么意思?相比美的意思。理解“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地理知识来说说。繁衍是什么意思? 4.读第五自然段。折腾是什么意思?放在句子中理解。叫苦不迭就是连连叫苦的意思。忧患是什么意思?困苦患难的意思。 5.读第六自然段。介绍了黄河的特点。一.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这4亿吨泥沙为什么会造成灾难? 6.读第七自然段。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二是……。侵蚀、崩塌是什么意思?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崩塌请学生自己说说怎样理解的?“天然的保护层”是指什么? 7.读第八自然段。随心所欲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举例说明。不折不扣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四.读课文,观看多媒体课件,看看黄河到底是怎样变化的? 五.作业 内:把你知道的有关黄河的资料告诉大家 外:抄写课文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18-06-25T14:51:41.827Z 来源:《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3期作者:刘慧 [导读] 聋生是有特殊需要的群体,聋生教育应遵循普通教育规律并能满足聋生。 平原特殊教育学校山东平原253100 摘要:聋校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聋校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聋生掌握和运用语言,使他们顺利地融入社会,顺利地与人沟通、与人交往。但是,当前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重视聋生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聋生是有特殊需要的群体,聋生教育应遵循普通教育规律并能满足聋生。 关键词:聋生语文教学提高效率 聋校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耳聋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任务,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首先,掌握语言文字,是聋人适应社会进行交际的需要,是取得社会平等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条件。其次,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的工具,有助于提高耳聋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让聋生跟其他正常学生一样走上社会、为社会服务。为了按照新课程标准较好地完成聋校数学教学工作,就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通过八年的实际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抓住课本,明确目标,提高聋生语文素养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抓住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并选取符合教材与聋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聋生提高语文素养。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学情确定,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层次的聋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以期达到不同的目标侧重点,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这也是我们特殊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必然需要。 二、营造自主的教学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虽然也是采用“一问一答”但集体的讨论活动很少,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多数以书本上的作业居多,所以说应该让学生多做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聋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聋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聋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聋生的注意力,增强聋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聋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聋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聋生积极的思考,在探究中调动聋生的问题意识,引导聋生发现、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注重引导聋生提出问题,放手让聋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詹天佑》一课中,当聋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我作为聋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不断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视频播放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聋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根据聋生的年龄,制定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小学低年级的聋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智力。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笔顺和笔画时完全可以制作成课件,将字的笔顺和笔划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加深记忆的作用,让学生轻松掌握生字。在教学多音字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制作一些意境动画,使学生准确掌握在什么环境中这个字的不同读音。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聋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比如教师在讲授古诗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聋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聋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聋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聋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粗线条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聋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聋生的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传统教学设计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由于聋哑学生自身的缺陷和学习环境的限制,使他们无法更多地接触更大的环境,只能在小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就使他们在语法的正确使用上存在不可避免的障碍。直观、形象、动态性、针对性和高效性是多媒体手段的优势所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感到时间不够用,便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特有的大信息量和大容量来优化教学结构,突破空间限制,以便节约教学时间,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另外,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聋生,注意是一切信息进入心灵的窗口,一切知识也是通过这个窗口才能被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突出的视觉形象去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不用再通过跺脚、拍桌子的传统方式去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了。主动性、形象性、趣味性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更能增强学习能力低下的聋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师生互动突发的教学灵感,这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临场发挥,传授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比多媒体教学更适合也更方便教师的临场发挥,充分体现了传统教学手段操作灵活自如、可以随机应变、方便临场发挥的优势。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各有所长,要看哪一个更符合当时的教学环境,两种方法要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